物业公司会遇到的法律问题
❶ 物业的法律问题!
可以换,但要他们承担损失
❷ 物业管理纠纷会遇到哪些诉讼障碍
问题一:遗留的房屋质量问题
法官们发现,房地产商遗留房屋质量问题,造成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之间产生矛盾,案件大约占物业纠纷案件的10%-15%。
法官介绍,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房屋工程质量在使用过程中不能令业主满意,诸如房屋存在地面裂纹、烟道不畅、楼顶或卫生间渗水等,而开发商又怠于履行维修义务,对其应负的维修责任采取一等、二拖、三推的态度,保修期一过就“甩包袱”。这样,业主在不能有效处理与开发企业之间纠纷时,将怨气撒到物业公司身上,以拒交物业费的方式维权。
对策:严把房屋交接关口
一般的商品房买卖合同都有房屋质保期限,可在交房后,业主不容易找到开发商,而物业公司时刻在与业主打交道。法院认为,由物业公司来解决业主房屋维修方面的问题,最方便也最经济。建议物业公司在管理交接之时和开发商签订代为维修房屋的合同。
问题二:物业服务质量不达标
这类案件大约能占到70-80%左右。法官们在审理中发现,大多数业主拖欠物业费的理由是物业公司没有按合同规定履行义务,服务质量不到位。许多业主在法庭上会向法院提交小区管理现状的照片,比如没有绿化、公共设施残破,维修不及时,保安失职导致业主财产受损,等等。
对策: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在这个问题上,为燕都花园提供服务的金管家物业服务公司的负责人马德成表示,根据他们的经验,一定要注意解决每个业主反映的问题,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收费的工作人员不仅负责收费,更要负责听取业主反馈的意见。比如丢车的问题,无论是自行车还是汽车,物业公司要通过服务保证一辆也不能丢,要不然会给业主留下一根永久的“小辫子”。
问题三:物业与业主沟通存障碍
法院认为,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是服务合同关系,两者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在现实中,有的物业公司认为自己是小区管理者,业主是被管理的对象;而业主则认为自己是主人,物业公司是自己花钱雇来的。业主与物业公司对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各有理解,由此产生的权利义务认识就大相径庭,这种观念上的巨大差异导致双方在沟通中存在障碍。
对策:要靠服务取得业主信任
座谈会上,万合物业公司对宏业花园的管理经验得到了法院的好评。该物业公司的负责人李合祥介绍,作为第四任,万合公司接管该小区时,小区里垃圾遍地,绿化缺失,由于污水管道被压坏了,小区里竟然有一条80米长、40来米宽的臭水沟。万合物业公司先是在3日内恢复了小区里的路灯设施,投入了2万多元。接着又投入2万元,挖开臭水沟,排清污水、重铺管道,畅通了小区的排污系统,之后,保洁工作、绿化带的补植、花池的整理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后完全取得业主的信任。
问题四:供暖温度不达标
供暖质量是个敏感问题,收采暖费可以说是令每个物业公司棘手的问题。采暖费对一些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可最让他们闹心的还是供暖温度达不到市政府规定的最低16℃,进而引发了大量业主以拒交采暖费为手段的维权方式。
对策:可联合业主代表共同监控
法院认为,对于供暖质量是否达标问题,政府虽然出台了众多的制度,提出了诸多的要求,但最大的问题是政府的监督力度不够,也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建议物业公司可以联合业主代表、居委会代表,在供暖期对供暖温度进行监控。
问题五:物业漠视邻里纠纷
这种现象大约占案件的5%左右。比如,某小区8号楼一、二楼业主因前一栋楼顶楼业主违章搭建,导致影响其采光。他们认为物业公司应当制止却漠视不管,由此拒交物业费。还有的是因为楼上业主的暖气或管道漏水导致其装修、家具受损,他们认为物业公司应该负责维修,或楼上业主不维修就将责任转嫁给物业公司,拒交物业费。
对策:主动与业主进行沟通
物业公司要主动与业主进行良性沟通,讲道理、改进工作方式,或是协助业主解决问题,除一些极端特例的业主外,尽量不要直接采取诉讼方式解决,否则会使矛盾迅速升级。
❸ 物业管理的法律问题
随着房地产业的横向与纵向发展,物业管理已成为各国立法重点,虽然物业管理行业在国外已行之多年,但在中国大陆仍处于发展阶段。中国大陆之《物业管理条例》虽已颁布施行,但各地司法实践仍存在疑义,本文乃尝试以「法律保护和法律规范的角度」为切入点及核心,采用了比较研究、判例研究、多种学科交叉研究等研究方法,从经济法学、民法学的视角,审视物业管理的主要法律问题,结合物业管理与住户的权益保障问题,对物业管理立法作一较为深刻的探讨与研究,以期中国大陆物业管理制度与立法更能趋完善。 本文先于学理理上对物业管理之相关概念作出较完整的定义与厘清,再从现实上中国物业管理发展的进程、存在的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加以讨论,尤其本文花费相当多的篇幅讨论业主自治的法律理论与实践,期能对于中国物业管理的发展有所助益。另外,本文也引介各国的物业管理职业资格制度,详加说明中国大陆建立物业管理职业资格制度的必要,并尝试描绘中国大陆物业管理职业资格制度的轮廓,以利将来实务之运作。除了物业管理职业资格以外,本文也对于国内外物业管理行业制度加以比较,并以保障住户权益实现为着眼点,提出完善物业管理相关立法的说明。 最后,本文则对于政策及后续研究提出建议,在政策上建议政府在规划共同。
❹ 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发生矛盾所要涉及的法律问题有哪些
二、复物业管理纠纷的类型制
1.按不同的法律关系性质差异来划分,可以将其分为三类:①民事纠纷,如服务合同纠纷(违约纠纷)、侵权纠纷等;②经济纠纷,如物业管理企业与特定业主及业主委员会之间发生的经营管理权限纠纷;③刑事纠纷。民事、经济纠纷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或不能得到公正、公平、合理的解决,就很容易升.级,使当事人矛盾冲突尖锐化,最后演变成刑事纠纷。
2.按照纠纷的具体形式划分,可以把物业管理纠纷划分为管理权纠纷、合同纠纷、物业管理具体服务纠纷,以及物业管理收费纠纷等几类。
❺ 关于物业的法律问题
1、2楼下水管道堵了如果造成1楼屋内损失惨重,一般是3楼应当负责赔偿。
2、如果楼上没有责任,属于公共下水道问题,属于物业公司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物业公司应当承担部分赔偿责任。这个还要看物业合同是怎么约定的。
❻ 物业公司常见法律纠纷有哪些
您好,
问题一:遗留的房屋质量问题
法官们发现,房地产商遗留房屋质量问题,造成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之间产生矛盾,案件大约占物业纠纷案件的10%-15%。
法官介绍,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房屋工程质量在使用过程中不能令业主满意,诸如房屋存在地面裂纹、烟道不畅、楼顶或卫生间渗水等,而开发商又怠于履行维修义务,对其应负的维修责任采取一等、二拖、三推的态度,保修期一过就“甩包袱”。这样,业主在不能有效处理与开发企业之间纠纷时,将怨气撒到物业公司身上,以拒交物业费的方式维权。
对策:严把房屋交接关口
一般的商品房买卖合同都有房屋质保期限,可在交房后,业主不容易找到开发商,而物业公司时刻在与业主打交道。法院认为,由物业公司来解决业主房屋维修方面的问题,最方便也最经济。建议物业公司在管理交接之时和开发商签订代为维修房屋的合同。
问题二:物业服务质量不达标
这类案件大约能占到70-80%左右。法官们在审理中发现,大多数业主拖欠物业费的理由是物业公司没有按合同规定履行义务,服务质量不到位。许多业主在法庭上会向法院提交小区管理现状的照片,比如没有绿化、公共设施残破,维修不及时,保安失职导致业主财产受损,等等。
对策: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在这个问题上,为燕都花园提供服务的金管家物业服务公司的负责人马德成表示,根据他们的经验,一定要注意解决每个业主反映的问题,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收费的工作人员不仅负责收费,更要负责听取业主反馈的意见。比如丢车的问题,无论是自行车还是汽车,物业公司要通过服务保证一辆也不能丢,要不然会给业主留下一根永久的“小辫子”。
问题三:物业与业主沟通存障碍
法院认为,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是服务合同关系,两者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在现实中,有的物业公司认为自己是小区管理者,业主是被管理的对象;而业主则认为自己是主人,物业公司是自己花钱雇来的。业主与物业公司对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各有理解,由此产生的权利义务认识就大相径庭,这种观念上的巨大差异导致双方在沟通中存在障碍。
对策:要靠服务取得业主信任
座谈会上,万合物业公司对宏业花园的管理经验得到了法院的好评。该物业公司的负责人李合祥介绍,作为第四任,万合公司接管该小区时,小区里垃圾遍地,绿化缺失,由于污水管道被压坏了,小区里竟然有一条80米长、40来米宽的臭水沟。万合物业公司先是在3日内恢复了小区里的路灯设施,投入了2万多元。接着又投入2万元,挖开臭水沟,排清污水、重铺管道,畅通了小区的排污系统,之后,保洁工作、绿化带的补植、花池的整理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后完全取得业主的信任。
问题四:供暖温度不达标
供暖质量是个敏感问题,收采暖费可以说是令每个物业公司棘手的问题。采暖费对一些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可最让他们闹心的还是供暖温度达不到市政府规定的最低16℃,进而引发了大量业主以拒交采暖费为手段的维权方式。
对策:可联合业主代表共同监控
法院认为,对于供暖质量是否达标问题,政府虽然出台了众多的制度,提出了诸多的要求,但最大的问题是政府的监督力度不够,也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建议物业公司可以联合业主代表、居委会代表,在供暖期对供暖温度进行监控。
问题五:物业漠视邻里纠纷
这种现象大约占案件的5%左右。比如,某小区8号楼一、二楼业主因前一栋楼顶楼业主违章搭建,导致影响其采光。他们认为物业公司应当制止却漠视不管,由此拒交物业费。还有的是因为楼上业主的暖气或管道漏水导致其装修、家具受损,他们认为物业公司应该负责维修,或楼上业主不维修就将责任转嫁给物业公司,拒交物业费。
对策:主动与业主进行沟通
物业公司要主动与业主进行良性沟通,讲道理、改进工作方式,或是协助业主解决问题,除一些极端特例的业主外,尽量不要直接采取诉讼方式解决,否则会使矛盾迅速升级。
❼ 物业服务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有哪些
你好,物业服务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有:
1、 业主委员会依法如何产生?
2、 业主委员会的成员必须是业主吗?
3、业主委员会有哪些职权?
4、 开发商有权单方指定物业管理公司吗?
5、开发商应当向业主委员会移交哪些建设施工资料?
6、房屋的维修责任是如何划分的?
7、什么是公共设施专用基金,该基金如何管理使用?
8、普通商品住宅保洁服务应到什么标准?
9、物业管理企业在公共秩序维护服务方面承担何种职责?是否应对业主人身和财产负责?
10、物业管理企业是否可以将物业管理的专项服务委托专业公司?
11、物业管理企业在履行合同义务时,是否有权对违反业主(临时)公约和物业管理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制止?
12、车辆停放时停车人享有什么权利?应遵守什么规定?
13、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如何交纳物业服务费?
14、普通住宅如何交纳物业服务费?
15、公房、安居房出售后,物业服务费用怎么交纳?16、高档住宅、非住宅类物业的物业服务收费如何确定?
17、交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还用在交大中修费吗?
19、出租房屋时,物业服务费用由谁来交纳?
20、开发企业已竣工但未出售的物业是否应交纳物业服务费用?
21、业主、物业公司能否擅自占用物业共用部位、公用设施设备?
22、能否在房屋楼顶架设广告牌?
23、业主能否不按规定或约定封闭阳台、安装防护栏或搭建阳光棚?
24、邻居占用了公共楼道怎么办?
25、业主装饰装修房屋,需要与物业管理企业签订装饰装修管理服务协议吗?
先给你这么多吧,需要请再讲吧!!
❽ 物业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主要来源有哪些
物业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主要来源是指物业服务企业在履行合同义务的过程中所产生并承担的潜在经济损失或者其他风险,包括生产经营损失、民事索赔与赔偿,行政与刑事处罚或制裁,企业有形与无形资产受损以及其他的损害。依据管理服务的具体义务的内容不同,我们可以将物业管理企业的法律风险具体划分为治安风险、车辆管理中车辆的损坏灭失风险、消防事故和隐患风险、物业及公共设施设备造成的风险等。
一、治安风险防范
所谓治安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外界第三人的过错和违法行为,给物业管理服务范围内的业主或非业主使用人造成人身损害、丧失生命和财产损失等风险,导致了物业服务风险。例如建筑区划内发生的入室盗窃、抢夺、抢劫和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各类案件,给物业服务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和风险。在这类案件中,物业企业应否承担责任,关键取决于物业服务企业是否存在管理瑕疵。如果物业服务企业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防范义务致使建筑区划内发生人身损害结果,则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车辆管理风险防范
车辆管理损毁风险,是指在物业服务企业在进行停车场经营服务过程中,因车辆发生损坏、灭失等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车辆停放服务是由小区物业管理服务附带产生的附加服务,通常由物业服务企业接受建设单位或小区业主委员会的委托进行停车场的经营服务,并收取车辆服务费。车辆停放期间车辆外表可能被第三人用器具划伤,也可能会被其他停放车辆有意或无意碰撞而损坏,也有可能在停放期间被盗窃或抢劫。该类事件和诉讼争议也是长期以来物业管理单位面临赔付金额较大的风险。此类事件的责任承担关键在于停车性质的判断,双方之间保管合同法律关系的成立与否决定了物业服务企业的的赔与不赔。
三、公共设施、设备风险防范
物业本身及公共设备和设施的管理不善都可能造成业主或非业主使用人的人身和财产损失,此项管理服务义务是物业管理单位主要的义务之一,同时因物业、公共设备的多样性和分布的分散性特点,随之而来产生了风险的频繁发生。物业本身主要包括房屋本体及属于物业管理服务范围的房屋建筑物的附着物、坠落物和悬挂物;公共设施和设备包括供水、供电、安全报警系统、排水和排污系统、配套的娱乐活动设施等。
❾ 物业方面的法律问题
不好意思,上面没有抄看见你的提问.
管理费的收缴和成立业主委员会没有太大的关系,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的精神,不成立业主委员会也是可以的.
楼主提的问题很好"被动接受服务",其实被动接受也是接受了.比如我们去饭馆吃饭,可能我们对饭馆的服务质量不满意,吃饭吃的很不开心,不过只要我们吃了还是应该付钱的.如果你对服务不满意,你可以在享受服务之前提出来,最好能有书面的形式,要求物业公司进行整改,如果物业公司拒不整改,而且物业公司提供的服务导致你受到损失的(包括精神损失)可以要求物业公司进行相映的赔偿,但不能不交管理费.
一旦你接受了服务,即使没有书面合同,事实合同也生效了,因此根据合同法,如果你不交纳管理费,就是违约,违约就要承担滞纳金.不知我这样回答是否让楼主明白.
❿ 物业管理中常涉及到那些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的居民对物业管理的观念和意义的理解还不是很全面
物业管理中涉及的法律很广内泛
新出台的《物权法》容算一个
其他常见的合同纠纷等问题均可以参照宪法等
拿居住物业来说吧
物业公司在管理小区之前都会同全体业主签定《物业管理公约》、《物业管理服务协议》等一些合同,这些东西一般都是范本,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也有明确的约定,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之间产生纠纷或某一方侵害了另一方或小区整体利益时,另一方可根据公约等合同的约定进行起诉。
说白了,只要合理,一切照合同说话!
还有,各个地方政府会出台一些地方性的政策法规,例如原来北京市实行一个《北京市居住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标准》,现在的物业管理条例(诸如此类的一些东西在建设部网站能了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