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良善律师
A. 少女被骗当儿媳与父子生三孩案,二审开庭结果怎样了
女生被拐骗的新闻,而这些女生背后的故事,也一个比一个更悲惨。“少女被骗当儿媳与父子生三孩案”二审开庭,同小编一起去了解下。
每次看到这种新闻都觉得好无力,即使罪犯被判了罪,但谁来弥补女孩被毁灭的人生,还有被迫生下的那3个孩子,这3个孩子长大后要如何面对“本是一娘胎生,却是两代人”。他们以后长大的人生会是怎样,以后知道自己的身世会不会崩溃,会不会被知道隐情的人之指指点点,谁也不知道。
B. 一家8口山洪遇难,背后引发遗产继承纠纷是怎么回事
2015年8月3日下午5时15分,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小峪河村突发山洪,有9人被山洪冲走,救援人员经过两天搜救才找到9名遇难者的遗体,其中8人都是一家人,这家人一起上山的原因是给老人过生日。
此事牵扯出一件遗产继承官司,据了解,在2015年8月事发前,吴家刚刚回迁安置,吴明的父母及哥哥一家留有多套房产。吴明的嫂子(已在事故中去世)的家人认为,这些房产应由他们继承。2019年3月,吴明嫂子的家人起诉吴明,要求继承这部分房产。
根据起诉状显示,对方认为,根据《继承法》相关规定,事故发生后应推定吴明父母先于他的哥哥、嫂子死亡;吴明的哥哥、嫂子先于他们的孩子死亡;吴明的哥哥为其父母的法定继承人,应继承两位老人的遗产;吴明哥哥、嫂子的孩子为吴明哥哥一家的法定继承人,应该继承吴明哥哥的全部遗产。
吴明嫂子的父母以及吴明哥哥的孩子是他嫂子的法定继承人,应分别继承吴明嫂子遗产的三分之一;在吴明哥哥的孩子死亡后,吴明嫂子的父母是法定继承人,应当各继承孩子一半的遗产;在吴明嫂子的父亲去世后(2015年11月去世),老人的子女(三人)和吴明嫂子的母亲应继承相应份额的遗产。
另外,在这件遗产继承案之前,吴明嫂子的家人曾起诉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更改吴明哥哥死亡证明上的死亡时间(最初的死亡证明吴明哥哥的死亡时间为2015年8月4日,后改为2015年8月3日)。
法院经审理查明,吴明哥哥、嫂子婚后购买了一套商品房,登记在其嫂子名下。另外纠纷房产主要是源于吴明母亲名下某村老宅拆迁安置所得。2011年该房屋拆迁,吴明的哥哥作为被拆迁人与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协议书”,确权面积649.96平方米,安置住宅614.96平方米,经济发展用房40平方米。
2011年1月,吴明与哥哥、父亲签订《协议》,确认老宅649.96平方米中122.6平方米属于吴明,回迁领钥匙时要确定在吴明名下。另外,吴明母亲的商业面积20平方米由两兄弟各提供10平方米,日后写在吴明母亲名下。
之后,吴明哥哥的名下回迁六套房产,经济发展用房仅享受权益,并未实际分配。另外,吴明在拆迁前曾自建房屋进行拆迁安置。
除此之外,关于被拆迁老宅房屋的翻建、加盖等情况,原告称是吴明哥哥夫妻二人借钱建设;吴明则称,房子是他和父亲出资所建,哥哥嫂子并未出资。
(2)赵良善律师扩展阅读
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认为:结合本案案情,涉案房屋回迁中哥哥所占份额属于其婚前个人资产,父母持有部分属于父母财产,如果哥哥死亡了,其所占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应当由其父母、配偶、子女共同继承,如果父母死亡了,按法定继承由老大、老二、吴家女儿分别继承。
本案中,父母与老大在同一事件中死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推定老大父母先死亡,老大父母死亡后,老大父母财产发生继承,老大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有权继承父母财产。
又因继承必须发生在被继承人(遗产权利人)死亡后,如果老大配偶、子女先死亡,老大后死亡,那么配偶及子女死亡时,老大就还活着,老大自己的财产和继承父母的遗产均未发生继承。待老大死亡后,配偶和子女早已因先行死亡而丧失了继承资格。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2条中"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没有表示放弃继承,并于遗产分割前死亡的,其继承遗产的权利转移给他的合法继承人"之规定,发生转继承,也就是老大的孩子继承老大的遗产份额,由于老大的孩子死亡,由老大的孩子的法定继承人继承老大的遗产份额。
老大的孩子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为老大的孩子的父母、配偶、子女,因老大的孩子的父母已经去世,且无配偶和子女,所以第一顺位继承人已经没有了,应按照按第二顺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涉案祖父母已经去世,老大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这时,就由老大的孩子外祖父母继承老大的孩子的份额。
C. 男子西安交85万买房后发现条款不公后拒签 开发商:合同不能改
[摘要]傅先生在西安高新区高新芳华买了间公寓,在签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时候,发现其中很多条款存在不公,都是免除开发商责任、侵犯消费者权利的,因此拒绝签订合同。
傅先生在西安高新区高新芳华买了间公寓,在签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时候,发现其中很多条款存在不公,都是免除开发商责任、侵犯消费者权利的,因此拒绝签订合同。
消费者
合同中存在不公平条款 全款购房后拒签合同
2020年11月,市民傅先生看上了位于西安市科技一路高新芳华小区的一套房子,并于11月8日与开发商签订了认购协议(以傅先生妻子的名义签订)。认购协议显示,傅先生所购买的房子折扣后总价85万余元,之后傅先生交纳了全额房款。
几天后,傅先生在与开发商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发现部分条款对买方不公平。
如第十二条关于逾期交付责任的约定中,有关于“出卖人应按照本合同约定的期限向买受人交付房屋,但为了保障该商品房的交付质量,买受人同意给予出卖人90日的交付延展期,即出卖人在交付延展期内交房的,亦不视为出卖人逾期交房。”“买受人不解除合同的,出卖人自交房延展期届满后次日起至实际交付之日止按日向买受人支付已交房款万分之一的违约金,但该违约金最高不超过买受人已付购房款的1%”的约定。
傅先生说,在签订认购协议到交纳购房款之前,销售人员并未出示商品房买卖合同范本,并未对即将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有关条款进行解释说明,而这两条约定明显对买方不利。“逾期90天内不算逾期”“逾期违约金最高不超过买受人已付购房款的1%”的约定相当于免除开发商部分逾期违约责任。
傅先生说,发现这一问题后,他和妻子起初希望更改相关条款,但销售人员说合同是定制的,所有购房者都签订这样的合同,内容不能更改,由于协商未果,他没有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
开发商
可通过优惠补偿 但合同条款无法更改
傅先生提供的售楼部销售人员与其妻子的聊天记录显示,销售人员曾表示“我们的合同是经过房管局备案的,合理合法,不可能存在删减或者改动,如果合同存在无理要求,那么房管局是不可能给我们备案通过的,如果您是因为合同条款拒绝签约,我们要扣20%的违约金。”该工作人员还表示,这是领导的意思,她只是转达。
傅先生说,明显对买方不公平合同条款不能改,他觉得这就是霸王条款。
此后,傅先生查阅了《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并通过咨询律师了解很多法律知识。他认为,该合同条款违反《合同法》第三条,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另外,《合同法》第四十条还规定:“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之后,傅先生多次与该项目销售经理沟通协商此事,但均未达成一致。双方多次通话录音显示,该销售经理明确表示合同条款无法更改,但可以通过给一些优惠,并提出在现价基础上98折的方案,傅先生还是没有同意。
傅先生说,他觉得最好的保障还是改合同条款。后来对方提出给补偿的办法,但他觉得对方提供的补偿的金额不能抵御风险,协商中要求适当提高,最终没谈成,只好投诉到行政主管部门,希望修改合同后签约。
相关部门
经认定合同不存在“霸王条款” 可通过司法途径或房管部门解决
12月14日,傅先生通过12315网站以“经营者利用格式条款排除消费者权利”为由进行了投诉,并提交了相关证据。
12月16日,傅先生接到辖区工商部门的电话回复。对方称,在傅先生提供的购房合同条款中并未发现有违反工商法规条款的行为,不存在有霸王条款的情况,建议通过司法途径或房管部门解决。对此,傅先生表示无法接受,他已经向相关部门继续投诉此事。
1月5日下午,华商报记者联系到涉事项目一位销售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购房者因不满合同条款拒绝签约的情况属实,此事对方也投诉到了工商部门,已经向工商部门进行了说明。针对此事,公司同意给对方全额退款,也通知了当事人,但对方一直未到公司办理退款手续。
律师
如遇霸王条款 买受人有权要求修改合同条款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赵良善认为,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过低,对买受人不公平,买受人可要求开发商修改,即便不修改,根据《合同法》第114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如涉及诉讼或仲裁,买受人可要求法院或仲裁委对约定的违约金予以调整。
赵良善说,在房屋交易中,如遇霸王条款,买受人有权要求修改合同条款,如因双方就条款未达成一致意见而致无法签订正式合同的,从而开发商要求买受人支付违约金,显然对买受人不公平,买受人可通过诉讼渠道,要求法院撤销关于违约金的条款。当然,如果双方在认购书中已约定房价、房屋基本情况等基本条款,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商品房的认购、订购、预订等协议具备《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并且出卖人已经按照约定收受购房款的,该协议应当认定为商品房买卖合同。”认购书亦可视为商品房买卖合同。
赵良善表示,拟网签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基本上是房管局提供的制式合同,但是在实际中,开发商在空白处或者在补充条款中会约定大量的霸王条款。对此,买受人完全可以向当地房管局反映,由房管局协调处理。即使开发商未对霸王条款予以修改,如涉及诉讼或仲裁,法院或仲裁委依然会认定开发商约定的霸王条款无效。 华商报记者 张成龙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唐港
D. 游客私挖竹笋遭索赔1根1万元,律师怎么看
对于游客私挖竹笋遭索赔1根1万元,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良善认为,游客未经他人同意私自采取他人拥有林权证明的竹笋,这种随意占有、摘取行为性质无可疑问属于盗窃行为。
而对鱼村民是否涉及敲诈勒索,赵良善表示,敲诈勒索一般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
村民在游客私自盗挖竹笋情况下基于气愤索要竹笋赔偿,情节上情有可原,毕竟游客盗窃在先,只是数额要价上略显失公平,对于显示公平的部分,双方已经调解解决。
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竹笋价值是否匹配事件,这1500元不能完全理解为竹笋的价值,还应当理解为村民为原谅游客盗窃行为而支付的补偿金。所以,不应理解为敲诈勒索。
(4)赵良善律师扩展阅读:
事件经过
4月4日,正值清明小长假,一旅游团到四川成都成佳镇游玩时,几名游客擅自将当地村民的竹笋挖走,双方就赔偿一事发生了争执。村民索赔时要价一根竹笋一万元,游客认为村民漫天要价,趁机敲诈勒索。
据正观新闻记者了解,事发当天,导游带着一个旅游团到成佳镇游玩,经过一条小路时,几名游客在路边将地里的竹笋挖出来带走。附近的村民看到游客未经允许私自采挖竹笋,上前阻止并要求游客赔偿。双方在沟通协商过程中发生言语冲突,村民提出1根竹笋要赔偿1万元。
E. 两村民爆竹炸6条小鱼,涉嫌非法捕捞被采取强制措施,这也算非法捕捞吗
近日,湖南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森林公安破获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两名村民使用爆竹炸6条野生河鱼,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被采取取保候审刑事强制措施。
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邢鑫则认为,本案中,本着刑法的谦抑性,同时根据本案中渔获物的数量、价值和捕捞方法、工具等情节,对水生生物资源危害明显较轻,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依法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实施上述行为,不构成犯罪,由农业农村(渔政)部门等依据《渔业法》等法律法规予以行政处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本文图片与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涉及版权请留言,作者自行删帖。)大家看后什么想法,欢迎吐槽留言。喜欢记得关注哟!小编会一如既往的给您共享各类文章,观看辛苦了,祝您阅览开心,每天有个好心境,健康日子每一天。
F. 少女为父子生三孩案宣判,结果如何
少女为父子生三孩案宣判结果是以强奸罪判处郑某敏有期徒刑15年,并判令郑某敏赔偿小沫经济损失32297.94元。
河南省驻马店市14岁的少女小沫(化名)失踪六年之后,被母亲找到时,已先后为郑某敏、郑某牛父子生下三个孩子。2019年10月31日,该案在驿城区法院一审开庭。
2020年1月20日,驿城区法院一审以强奸罪判处郑某敏有期徒刑15年,并判令郑某敏赔偿小沫经济损失32297.94元。郑某敏不服提出上诉,6月10日,驻马店中院在二审裁定中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6月10日,澎湃新闻从小沫的代理律师赵良善处获悉,当日上午,驻马店中院对郑某敏进行远程视频宣判,维持了此前的一审判决。
(6)赵良善律师扩展阅读
当事人还将继续提起控告、申诉:
据小沫的代理律师赵良善介绍,驻马店中院在终审裁定书中认定,郑某敏为涉案强奸罪主犯,其子郑某牛为从犯,因郑某敏犯罪情节恶劣、后果严重,原审法院判处15年有期徒刑量刑适当。
此前,小沫曾提到自己在郑某敏家遭到虐待、非法拘禁等,驻马店中院认为,对于以上情节因公诉机关未提起公诉,法院不审理,如受害人认为存在漏诉,可就漏诉部分向相关机关提起控告,“针对孩子的抚养权及受害人后续产生的赔偿费用,受害人可另行起诉。”
赵良善说,下一步,受害方将针对小沫三个孩子抚养权的归属、抚养费的承担及受害人后续产生的赔偿费用向驿城区法院另行提起诉讼,“我们还将就郑某敏涉嫌虐待、非法拘禁行为以及追究郑某牛的刑事责任等,继续向公安机关提起控告、申诉。”
G. 困扰追讨儿童手游消费的只是“举证难”吗
据澎湃新闻网报道,因为11岁儿子晓鹏多次偷用家长手机给自己发微信红包,然后充值玩手游,西安临潼区吴女士去年11月将腾讯公司诉至法院。不过,她最终选择撤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觉得举证难度较大。另据代理律师赵良善介绍,截至目前,他已先后无偿为5个家庭追回未成年人擅自充值的44500余元。
近年来,类似晓鹏这样动辄花费数万元“打水漂”的报道屡见不鲜。湖南长沙12岁女孩萍萍在手机唱歌游戏里“打赏”花掉了妈妈3万多元;深圳11岁男孩玩手游花光家中3万元积蓄;武汉10岁男孩玩游戏充值5.8万元……
几乎每一起事件的过程都似曾相识:孩子沉迷手游,然后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花掉巨额款项。这其中,也不乏家长事后追讨款项,但从现实情况看,追讨成功的比例似乎并不高。即便有侥幸追讨成功者,也多是在媒体乃至律师介入的情况下,双方协商处理的。而社会上,像陕西赵良善这样为了孩子肯坚持免费维权的律师,更是凤毛麟角。
那么,儿童在手游中花费巨款,追讨的难度只是因为“举证难”吗?客观而言,“举证难”肯定是存在的。与传统的交易不同,网络交易缺乏固化的介质文本,即便相关的交易记录有电子痕迹可寻,但由于这些数据记录被保存在服务器中,不仅查询起来有困难,也容易被系统后台操作者复制、修改甚至删除。由于很多家长要么缺乏证据保全的意识,要么缺乏相应的能力,均使得举证困难重重。
比如,如果家长平时也玩手游,而且孩子玩手游用的也是家长的手机和账号,这也会导致无法认定交易主体是未成年人。也因此,尽管很多人心疼那几万块钱,但都本着“花钱买个教训”的心态,想着只要孩子以后不再玩了,官司就算了。
其实,这样的做法未免走入了另外一个误区:儿童手游消费的举证并非困难到让人放弃的地步。小孩子即便是盗用家长的手机和账号支付,也会留下聊天记录等诸多电子痕迹,家长也可以留意保存下相关的交易页面或文件。技术在带给支付者便捷的同时,也会使得相关取证变得更轻松。这实际上是一种双向的关系。
据报道,赵良善律师为了证明是11岁晓鹏自己进行的游戏活动并充值,就自掏腰包请公证处对律师取证过程进行了公证。尽管这个公证取证的步骤多达107个,但并非不可企及。何况,既然有专业的律师可以做这些事情,家长们又怎能轻言放弃?既然游戏的每一步都可以充满诱惑,为什么就不能在未成年人身份认定上多一些身份识别、验证等制度性“围栏”?
可见,问题的关键仍在于利益驱动机制下的监管失职与自律缺乏。企业即便要“从小培养游戏人口”,也应该遵循起码的法律准则,要充分体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而不是一边诱惑儿童,一边又把责任推给家长和学校。当然,家长也应该检讨,决不能一错再错,毕竟涉及自身权益的事情,成年人首先要对自己和孩子负起责任来。
H. 河南农村小店遭人人乐集团起诉索赔5万,业内律师对此有何表示
业内律师表示这家小店已经对人人乐集团构成了商标侵权,但是赔偿数额还是可以和人人乐集团进行商议的。
业内律师对此有何表示?
在这件事发生后,相关记者也有采访过业内律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律师赵良善说,“人人乐”商标主要在超市使用,梅女士也经营超市,使用“人人乐”的名字,容易让消费者混淆。他们会误以为梅女士经营的超市就是拥有商标权的注册人经营的超市。因此,梅女士经营的超市构成商标侵权,拥有“人人乐”商标权的人人乐连锁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有权要求梅女士承担侵权责任。商标侵权赔偿金额由梅女士超市的盈利能力决定。赵良善建议梅女士尝试与人人乐连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和解,商议赔偿金的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I. 《王者荣耀》史上最严制裁有用吗
在越来越高的口诛笔伐声浪中,聪明的腾讯抢在主管部门发声之前,自己先采取行动,推出游戏防沉迷新规,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及非理性消费。这一切肇始于腾讯最赚钱的“奶牛”《王者荣耀》。
措施
史上最严游戏防沉迷系统
腾讯公司7月2日宣布,将于7月4日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推出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包括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陆市场,绑定硬件设备实现一键禁玩以及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腾讯公司表示,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调试和内测,将推出中国游戏行业有史以来最严格的防沉迷措施。防沉迷措施将以《王者荣耀》为试点。
最近一篇小学生作文《我眼中的荆轲》在网上流传。
文章中,这位学生表现了对“农药”的痴迷,更是对历史表示惊讶。在王者荣耀中,荆轲变成了女性,诗仙李白是个刺客,名医扁鹊是用毒高手、诸葛亮的职业则是法师……
有观点认为,这种篡改历史人物的行为严重误导了尚未学习历史而沉迷于游戏的学生。根据调查显示,超七成网友认为设计游戏一定要尊重历史。
近日,因怒发《怼天怼地怼王者荣耀》一文引发关注的杭州夏衍中学老师蒋潇潇提到过一个场景,“前两天,我在小区里听见三个小学生聊天,一名男生用少年宫的30个奖励卡换王者荣耀果冻卡贴,用荣誉去换这个成本仅几元的东西……游戏崇拜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
观点
除了学习,孩子的需求你重视了吗?
为什么游戏容易让人上瘾啊?
因为游戏提供了探索的乐趣,即时反馈,荣誉系统,成就感,社交动力等等,不光小孩,全人类都吃这一套。
游戏领域的专家也表示,学生对于游戏的热衷,也与自我实现感息息相关。在虚拟网络游戏中,这样的自我实现感非常明确。
青少年为什么那么容易沉迷于网络?因为他们少有别的娱乐休闲活动可选择。
看看身边,拥挤的人群,狭小的空间,落后的基础设施,被强化的竞争观念,亲情陪伴的缺失,让这些本该可以跟家人团聚,跟伙伴挖耍,在球场运动的孩子们,选择在网络上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和自我实现感,获得娱乐、尊重和归属感。
你上一次陪同孩子去跑步、打球,散步是什么时候?
联合国儿童基金驻中国办事处儿童保护官员苏文颖就提出,“不管是刷屏族,还是沉迷游戏,我觉得大部分都是线下“真实”生活“供给”不足的产物,线下缺乏有质量的社交,归属感,成就感,所以从网络获取,作用在相对缺乏独立生活空间和自制力的儿童和青少年身上体现尤其明显。”
这些本该由我们给与的,我们未能做到。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互联网和层出不穷的游戏,我们如何让孩子从中获益又可以避免不良影响?
每一代年轻人都是在游戏中长大,作为家长,与其生硬的跟孩子对抗,不妨停下来,通过改变家庭成员的沟通模式,听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帮助孩子做好更好的时间分配,如约定每天的游戏时间,甚至可以陪同孩子游戏,借助游戏工具改善沟通氛围,增加亲密度。孩子需要被服务、关爱、保护和引导,管理反而不是最主要的。
知乎上关于孩子玩《王者荣耀》一个高点评论这么写道:丈夫辅导托福的纨绔富二代被他拿“把这套题做完,哥哥就带你飞”为诱饵震住了,最近做题老乖了。这是对游戏化思维的合理利用,反而可以帮助提升学的乐趣和效果。
就腾讯公司而言,也应该以其大企业的责任感关注到这个层面,我们看到它所推出的腾讯成长守护平台,可以帮助家长绑定孩子账号,对孩子的玩游戏时间、消费进行监管。也听到了质疑之声,孩子还是可以用小号偷偷玩,要这么说的话,那如果缺失对孩子的有效引导,怎么防不住孩子想要去野的心,围成铜墙铁壁,也有法子钻。
在中国高度重视互联网治理和互联网安全的背景下,我们期待政府相关部门、互联网行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能够一起携手,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守护他们健康成长。
J. 律师是如何看待禁止学生坐“爱心专座”的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认为,教育部门无权强制要求中小学生在有空位的情况下不许坐,“既不符合教育目的,也没法律依据。”他认为,对于中小学生应以教育为主、强制性规定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