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律师马东晓

律师马东晓

发布时间: 2022-02-12 13:25:22

1. 中国乔丹品牌被起诉的结果

按实际情况,2015年初,北京一中院驳回了迈克尔·乔丹的诉讼请求。迈克尔·乔丹上诉至北京市高院,请求撤销原审判决和被诉裁定。所以按现时的情况,中国乔丹被诉还没有结果。美国NBA巨星、“飞人”乔丹起诉中国品牌“乔丹体育”商标侵权一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78起乔丹体育商标争议案中的32起所做出的判决。法院维持一审判决,驳回迈克尔·乔丹撤销乔丹体育争议商标注册的上诉请求。
迈克尔·乔丹法律顾问的新闻发言人称“对法院就商标争议案做出的判决表示遗憾。迈克尔·乔丹提起诉讼的目的不仅仅是保护自身的姓名权,更是为了保护消费者不受误导。”
“针对商标争议案的判决,我们将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迈克尔·乔丹针对乔丹体育在上海法院提起的姓名权侵权案件,与商标争议案是相互独立的案件,姓名权侵权案仍在审理中。”
迈克尔·乔丹表示,“尊重中国的法律,并相信中国法律会保护他的合法权利并确保消费者不受误导。”
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是国内知名的体育用品公司。2000年以来,该公司在服装、鞋、书包等多个商品上注册了“QIAODAN”、“侨丹”、“桥丹”、“乔丹王”等多个商标。
迈克尔·乔丹认为,乔丹公司注册的“QIAODAN”、“侨丹”等商标,侵犯其姓名权、肖像权,具有不良影响。
据公开媒体报道,乔丹的代理律师也曾表示,中国公众看到与“乔丹”“QIAODAN”相同或近似的标识,会将其与迈克尔·乔丹本人相联系;乔丹体育在明知或应知迈克尔·乔丹知名度的情况下,将相关标识申请注册为商标,有违诚信原则;相关争议商标的注册和使用,会造成社会公众对产品来源产生混淆和误认,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产生不良社会影响。
乔丹体育的代理律师马东晓表示:迈克尔·乔丹本人的姓氏为“Jordan”,本身为英美普通姓氏,而中文“乔丹”是其中一种惯常的翻译,难以认定“乔丹”与迈克尔·乔丹之间存在必然、唯一的对应关系。据此,迈克尔·乔丹对中文“乔丹”及作为普通篮球运球动作的剪影形象并不享有任何在先权利。乔丹体育自成立以来,经过20余年的经营,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和稳定的市场秩序,相较于乔丹体育对其商标的使用,不能认定“乔丹”二字与迈克尔·乔丹先生之间的对应关系已强于乔丹体育。虽然迈克尔·乔丹作为篮球运动员,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但并不代表他的姓名在商品上拥有相关的权利,而“乔丹”品牌作为合法的注册商标,才拥有在商业使用中的排他性权利。
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维持乔丹体育的一系列商标注册。
迈克尔·乔丹对此裁定表示不服,向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提起诉讼。
2015年初,北京一中院驳回了迈克尔·乔丹的诉讼请求。
迈克尔·乔丹上诉至北京市高院,请求撤销原审判决和被诉裁定。
对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判决,迈克尔·乔丹法律顾问的新闻发言人表示,将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这不是国际知名商标第一次在中国遭遇诉讼失败。就在上月24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美国New Balance公司在中国的关联公司--新百伦贸易(中国)有限公司因使用他人已注册商标“新百伦”,构成对他人商标专用权的侵犯,需赔偿对方9800万元。

2. 国知局如何回应恶意注册囤积商标

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连续作出回应和工作部署,表示一直高度关注并加强整治,将进一步加强对恶意抢注商标行为的打击力度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也表示下一步将聚精会神抓审查,进一步缩短商标审查周期,提高商标审查质量,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注册和囤积行为,同时,完善商标审查制度,提高商标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2)律师马东晓扩展阅读

商标注册不是用来炒的:

近段时间,突然爆红的少年丁真、马保国,网络热词“耗子尾汁”,被商标抢注者集中“哄抢”,注册申请达到数百件。澎湃新闻暗访发现,在商标申请跟风网红、热词的乱象背后,炒卖商标同样“暗流涌动”,湖南一家申请“丁真”商标的公司,商标证还没下来,便开价18.8万元;郑州一家公司,也仅是刚申请了“耗子尾汁”商标,就表示可以1万元/年的价格授权使用。

“当下呈现的商标跟风抢注现象,已与商标的本来意义背道而驰。”知名知识产权律师马东晓告诉记者,“商标注册是来用的,而不是用来炒的”是2019年修改商标法确立的方向,“商标的价值在于使用,应在社会各界形成共识”。

3. 马东晓的介绍

北京市中伦事务所合伙人,律师、专利代理人、商标代理人。先后就读于青内岛大学机械工程系容和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知识产权法律实务,在专利、商标、版权和商业秘密等实务领域均有较深入研究,此外对产品责任法也有涉猎。

4. 乔丹商标侵权案乔丹的代理律师是谁

人数牵涉来较多,名单如下源:
再审申请人迈克尔·杰弗里·乔丹(Michael Jeffery Jordan)委托诉讼代理人:
田甜,上海市方达(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权限:特别授权。
祁放,上海市方达(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权限:特别授权。
被申请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委托诉讼代理人:
刘胤颖,该委员会审查员。委托权限:一般授权。
马岩岩,该委员会审查员。委托权限:一般授权。
一审第三人:乔丹公司委托诉讼代理人姓名、身份和代理权限:
韦之,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权限:特别授权。
马东晓,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权限:特别授权。

5. 请问《神秘星球孪生公主》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拜托了各位 谢谢

是日本的,但中国说是中国的,引一段资料: 面对众多动漫网友和观众的质疑,4月4日,央视少儿频道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这部动画片)不可能是日本制作,《孪生公主》就是一部国产动画片。 ” 身份惹出争议 我们将时间退回至2007年1月30日。当日,《大连晚报》刊登了一篇标题为“动画片《天天笑》、《孪生公主》将登央视黄金档”的文章。内容大致为:由大连东方龙动画发展有限公司制作出品的两部原创动画系列片《天天笑》、《孪生公主》(也叫《神秘星球孪生公主》)将在央视少儿频道黄金时间开始播出。文章还特别提到: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中心十分看好这两部动画片,无论其内容、表现形式都非常适合少年儿童观看。 然而,《孪生公主》在央视少儿频道“动画乐翻天”栏目播出没多久,就有观众指出,这是一部日本动画片,由日本TYO公司制作。不少“好事”的观众还找出这部动画片的日本官方网站:2005年第一作的官方网站,以及2006年4月1日播放的新作网站,以此证明《孪生公主》是地道的日产货。 这使得《孪生公主》究竟是日本制造还是大连东方龙动画发展有限公司的原创动画,成为动漫迷们关注的焦点。这场争论给本来就不景气的中国动漫产业,又泼了一盆冷水。《孪生公主》的“身份”问题,又一次戳到了中国动漫产业的软肋。 署名涉嫌侵权 据《大连晚报》报道,这部动画片的由来,是大连东方龙动画发展有限公司从2005年初,筹集巨资3500万元,投资生产原创365集系列动画片《天天笑》和52集系列动画片《孪生公主》,至2006年10月全部制作完成,经审批准予在全国发行的。 但是一些观众指出,央视少儿频道播出的《孪生公主》是一部已经在日本播出过的日本动画片。目前央视播出的版本中除把日本动画主题歌改成中文外,字幕里显示的制作、配音等所有日方制作人员全部被换成了中国人名。 记者登陆观众提供的《神秘星球孪生公主》日本官方网站,看到了部分该片内容简介的截屏,以及制作人员名单,发现其内容与央视播出的《孪生公主》基本一致。只不过央视播出的《孪生公主》片尾字幕显示制作原班人马是中国人,而日本播出的《神秘星球孪生公主》原班制作是日本人。在其官方网站记者还看到,随着这部动画片在日本的播出,其相关产品DVD和动漫书也早在“2005年9月23日”和“2005年4月21日”就已经开始发行。 对于相同作品不同署名问题,国浩律师集团(北京)事务所律师马东晓表示:“很明显,这是一个严重的侵权行为。这很有可能是大连东方龙动画发展有限公司为了规避广电总局的规定,将所有制作人员换成中国人名。”不过他表示“如果这个经过日方同意,而且日本的著作权人与大连东方龙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有公约的话,那么这种做法是可行的。因为著作权是私权,只要日本的著作权人不提出来,那么按照双方的协议,大连东方龙动画发展有限公司可以说这个动画片是自己公司制作的。” 根据资料显示,大连东方龙动画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参与合资的三家公司是大连精英美术电影制片公司、日本TYO株式会社、大连宝源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根据以上公开报道和资料可见,在2005年6月东方龙动画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仅仅3个月之后,2005年9月,《神秘星球孪生公主》即在日本播放。而《大连晚报》的报道写着:“大连东方龙动画发展有限公司从2005年初,投资生产原创52集系列动画片《孪生公主》”。据业内人士介绍,一部大型动画片从创意到制作完成,往往需要两三年甚至更多时间。 意在规避法规 为什么一部动画片会受到如此关注?原因很简单:此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下达了“2006年9月1日起,全国各电视台每天17时至20时之间,限播境外卡通片”的规定。 因此不少观众认为,大连东方龙动画发展有限公司之所以“改头换面”,是为了给这部动画打上“中国制造”的牌子,这样一来便能在国内名正言顺地播出。目前最合理的推测就是,这部动画大部分由日方外包给大东方龙动画发展有限公司来制作,于是大连东方龙动画发展有限公司将这部作品打上原创标记,推给央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马东晓指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国产’这个概念不是很准确。”也就是说,审查部门该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哪些属于“国产动画片”的范畴。而这无疑给一些制作公司制造了打擦边球的机会。 对于是否是国产原创动画片,央视少儿频道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孪生公主》肯定是国产动画片。因为“这部片子每天18:00在少儿频道‘动画乐翻天’这档国产动画栏目播出。”她对记者说:“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限播的规定后,我们都在严格执行规定,并且对所有动画片进行统一审查。”对于记者提出是否是中国的动画片制作公司参与日本公司的制作,这位工作人员否定了该说法:“即使是合作,也算是国外的动画片。”

求采纳

6. 马东晓的学术研究成果

马东晓律师还多次参与了国家技术质量监督检验总局、中国广告主协会以专及中国评估协会、北京属市律师协会等的法规、规章立法工作,承担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律师协会等研究课题。
十几年来先后在法学类核心刊物上发表二十多篇论文,合著三本。
《商标业务指南--中国律师知识产权业务指南丛书》(合著)
《知识产权律师实务与法律服务技能》(合著)
《苹果的IPAD之痛》(合著)
《从一件专利行政诉讼看专利文件的修改》
《工业设计及其专利保护的几个问题》
《知识产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问题》
《知识产权诉讼中的专业鉴定》
《知识产权诉讼中的中止程序》
《一次不彻底的反正—兼评商标法第十五条》
《农业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计算机汉字作为美术作品应受著作权法保护》
《浅析字库字体单个文字字型的美术作品保护》
《论汽车质量纠纷的责任主体》
《我国应在产品责任案件中引入惩罚性赔偿》等
其中《专利法修改若干问题之管见》曾被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选为大会交流论文

7. 《神秘星球孪生公主》是哪国的动画片

神秘星球孪生公主
·语言:国语 字幕:中文
·ISRC:CN-D05-07-311-00/V.J9
·产地:中国大陆
·所属分类:电视剧:动漫/卡通:科幻
·在线观看/下载地址: http://www.kdy198.com/Html/2910.html

芳芳和菲菲是神秘星球空间世界的中心漂浮着的"太阳国"的孪生公主.两个人是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因为太淘气,时常惹出一些小麻烦....
芳芳和菲菲有一天错误地乘上突然出现的地下扶梯,在太阳国最底层的地方,遇见了被称为"传说神秘星球孪生小公主神秘星球的孪生公主神秘星球孪生公主图神奇星球孪生公主神秘星球之孪生公主看神秘星球孪生公主中的公主"的公主古兰伊丝....她们分别和蛭了可以成为魔法人主的"宝盒"和"魔杖".她们与跟古兰伊丝多的睥噗噗一起开始了帮助别人的旅行.....
简评:
前几天在网上听到有人谈论CCTV播出的一部名为《神秘星球孪生公主》动画
片,从制作水平来看似乎不像国产的,但是演职员表却是中国人。我还以为是有
中国的动画公司参与了制作外包,这倒是常有的事情(在这里,“动画”是指在
关键帧中间插入过渡帧,是一项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工作)。

但是今天偶然在央视少儿频道看到了一集,让我有点吃惊,因为这根本就是
日本动画片《不可思议星球的孪生公主》.更让我吃惊的是片尾的演职员表
完完全全都是中国人的神秘星球孪生公主歌神秘星球孪生公主神秘星球孪生公主吧神秘星球孪生公主神秘星球孪生公主播名字——从原画、描线上色、动画、再到编辑。更令人不解的是,该片的片头片尾曲完全翻唱了日本版的片头片尾曲,而“词曲”作者也
成了中国人的名字(“词”或许还说得过去,毕竟中文化了,可是“曲”怎么解
释?)。最后字幕显示的制作单位是“大连东方龙动画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我特意去看了看日本播出的版本,和今天(3月30日)播出的第4集相比,几
乎所有的制作人员的名字都是日本人的名字。有没有可能这件事是日本方面造假?
基本没有这种可能,因为从故事到人物设定再到原画和色彩,这不是国内的风格
和水平。央视播出的“国产”名单肯定有问题。

这也太古怪了。就算几十年前中国引进版权意识淡薄、出版了许多未经授权
的出版物的时候,似乎也没有这种情况。不付版税也就罢了,起码原作者的名字
还在(他们可没有把比利时的埃尔热改成中国名字艾耳)。现在这是什么?继续
查,发现这个“大连东神奇星球的孪生公主神秘星球孪生公主 神秘星球孪生公主bt快乐星球孪生公主不思议星球孪生公主方龙动画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日本一家电视广告公司TYO和大连精英美术电影制片厂合资成立的公司。再查
TYO,发现它参与了《不可思议星球的孪生公主》的代理,而且在它的网站上还
有个文件显示了大连东方龙动画发展有限公司的一个项目是《不可思议星球的孪
生公主》。不过,这个项目的制作费用只有27万元人民币,恐怕还不够制作两集。

从这个网页还能看到该片的备案信息:
http://blog.sina.com.cn/u/48303270010008xq。编剧是李宝侠,导演是于拯成。
今年1月30日的《大连晚报》还报道说:“由大连东方龙动画发展有限公司制作
出品的两部原创动画系列片《天天笑》将于今日18时在央视少儿频道黄金时间开
始播出,另一部动画片《孪生公主》也将于近期播出。”
能查到的信息也就这么多了。推测起来,大概是大连的这家公司来了个“借
壳上市”,把《不可神密星球的孪生公主神秘星球孪生姐妹神秘星球的孪生姐妹 神秘星球孪生公神秘星球之孪生姐妹思议星球的孪生公主》“包装”成了“原创动画”,为了掩人耳目,把所有制作人员的名字都换成了中国人的名字。且不说换掉制作人员的
名字是一种不尊重,把名字换掉就能正大光明地说这是“国货”了?这难道不是
一种造假吗?
这让我想到了国内科学界的某些宣传。某人在国外出了个成果,在高档杂志
上发论文,国内的科研机构以“合作”的名义,也在论文上挂名(比如某甲是美
国某大学的,“合作”神秘星球孪生小姐妹神奇星球的孪生姐妹 神秘星球孪生孪生公主 孪生小公主孪生公主动画片之后论文的署名就多了国内某大学),于是该机构就开始宣传本校又出重大成果云云。其结果就是拿钱买来名义上的“国产”研究。还有
的学校为了装门面,花大价钱请来“人才”,然而对学校的贡献却很少,甚至连
额定的国内工作时间都不能完成。

8. 神秘星球孪生公主是中国动漫还是日韩动漫

是日本的,但中国说是中国的,引一段资料:

面对众多动漫网友和观众的质疑,4月4日,央视少儿频道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这部动画片)不可能是日本制作,《孪生公主》就是一部国产动画片。



身份惹出争议

我们将时间退回至2007年1月30日。当日,《大连晚报》刊登了一篇标题为“动画片《天天笑》、《孪生公主》将登央视黄金档”的文章。内容大致为:由大连东方龙动画发展有限公司制作出品的两部原创动画系列片《天天笑》、《孪生公主》(也叫《神秘星球孪生公主》)将在央视少儿频道黄金时间开始播出。文章还特别提到: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中心十分看好这两部动画片,无论其内容、表现形式都非常适合少年儿童观看。

然而,《孪生公主》在央视少儿频道“动画乐翻天”栏目播出没多久,就有观众指出,这是一部日本动画片,由日本TYO公司制作。不少“好事”的观众还找出这部动画片的日本官方网站:2005年第一作的官方网站,以及2006年4月1日播放的新作网站,以此证明《孪生公主》是地道的日产货。

这使得《孪生公主》究竟是日本制造还是大连东方龙动画发展有限公司的原创动画,成为动漫迷们关注的焦点。这场争论给本来就不景气的中国动漫产业,又泼了一盆冷水。《孪生公主》的“身份”问题,又一次戳到了中国动漫产业的软肋。

署名涉嫌侵权

据《大连晚报》报道,这部动画片的由来,是大连东方龙动画发展有限公司从2005年初,筹集巨资3500万元,投资生产原创365集系列动画片《天天笑》和52集系列动画片《孪生公主》,至2006年10月全部制作完成,经审批准予在全国发行的。

但是一些观众指出,央视少儿频道播出的《孪生公主》是一部已经在日本播出过的日本动画片。目前央视播出的版本中除把日本动画主题歌改成中文外,字幕里显示的制作、配音等所有日方制作人员全部被换成了中国人名。

记者登陆观众提供的《神秘星球孪生公主》日本官方网站,看到了部分该片内容简介的截屏,以及制作人员名单,发现其内容与央视播出的《孪生公主》基本一致。只不过央视播出的《孪生公主》片尾字幕显示制作原班人马是中国人,而日本播出的《神秘星球孪生公主》原班制作是日本人。在其官方网站记者还看到,随着这部动画片在日本的播出,其相关产品DVD和动漫书也早在“2005年9月23日”和“2005年4月21日”就已经开始发行。

对于相同作品不同署名问题,国浩律师集团(北京)事务所律师马东晓表示:“很明显,这是一个严重的侵权行为。这很有可能是大连东方龙动画发展有限公司为了规避广电总局的规定,将所有制作人员换成中国人名。”不过他表示“如果这个经过日方同意,而且日本的著作权人与大连东方龙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有公约的话,那么这种做法是可行的。因为著作权是私权,只要日本的著作权人不提出来,那么按照双方的协议,大连东方龙动画发展有限公司可以说这个动画片是自己公司制作的。”

根据资料显示,大连东方龙动画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参与合资的三家公司是大连精英美术电影制片公司、日本TYO株式会社、大连宝源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根据以上公开报道和资料可见,在2005年6月东方龙动画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仅仅3个月之后,2005年9月,《神秘星球孪生公主》即在日本播放。而《大连晚报》的报道写着:“大连东方龙动画发展有限公司从2005年初,投资生产原创52集系列动画片《孪生公主》”。据业内人士介绍,一部大型动画片从创意到制作完成,往往需要两三年甚至更多时间。

意在规避法规

为什么一部动画片会受到如此关注?原因很简单:此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下达了“2006年9月1日起,全国各电视台每天17时至20时之间,限播境外卡通片”的规定。

因此不少观众认为,大连东方龙动画发展有限公司之所以“改头换面”,是为了给这部动画打上“中国制造”的牌子,这样一来便能在国内名正言顺地播出。目前最合理的推测就是,这部动画大部分由日方外包给大东方龙动画发展有限公司来制作,于是大连东方龙动画发展有限公司将这部作品打上原创标记,推给央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马东晓指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国产’这个概念不是很准确。”也就是说,审查部门该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哪些属于“国产动画片”的范畴。而这无疑给一些制作公司制造了打擦边球的机会。

对于是否是国产原创动画片,央视少儿频道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孪生公主》肯定是国产动画片。因为“这部片子每天18:00在少儿频道‘动画乐翻天’这档国产动画栏目播出。”她对记者说:“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限播的规定后,我们都在严格执行规定,并且对所有动画片进行统一审查。”对于记者提出是否是中国的动画片制作公司参与日本公司的制作,这位工作人员否定了该说法:“即使是合作,也算是国外的动画片。”

9. iPad商标侵权案是怎么回事

对于这个案子,我觉得去中国法院网上去看看吧,那里几乎包括了所有的中国所发生的案件。。。毕竟作为中国最大的法院网,它还是比较理性的,相比较网上其他言论而言还是比较公正的。。以下摘自中国法院网

iPad是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平板电脑,所到之处无不引发抢购风潮,在中国大陆平板电脑市场上,更是占领了销售份额的70%以上。然而,苹果公司可能做梦也没想到,其会因商标问题与一家中国公司闹到短兵相接的地步。一边是富可敌国的全球最大上市公司,一边是名不见经传甚至濒临破产的深圳唯冠,这场“大象”与“蚂蚁”的较量,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又该何去何从?能给人什么启示?

庭上的激辩

应该说,苹果公司在中国推出iPad之时,已经知道该商标权还在深圳唯冠手中,它向中国商标局、深圳唯冠申请转让商标未果,2010年4月,就联合英国IP公司将深圳唯冠告上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请求法院判令iPad商标的专用权归原告所有,并赔偿其经济损失400万元。

法庭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辩。

原告称,2009年,苹果公司与唯冠达成一项协议,唯冠台北公司将iPad全球商标以3.5万英镑的价格转让给IP公司,其中包括在中国注册的两个商标。因此,被告应履行将涉案商标转让给原告的义务。

深圳唯冠却认为,唯冠国际系香港上市公司,有7个子公司。台湾唯冠在欧盟、韩国等国家共获得8个iPad注册商标专用权。中国大陆的iPad商标则由深圳唯冠拥有。

深圳唯冠认为,苹果公司是从台湾唯冠手中购买的iPad商标专用权,当时具体处理交易的员工麦士宏,其授权书的内容和签名盖章均是台湾唯冠。而深圳唯冠和台湾唯冠虽然同属于唯冠国际的子公司,但二者并不是隶属关系,股权也没有交叉关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民事主体,因此,这一合同对深圳唯冠不具有约束力,苹果公司购买的iPad商标专用权,并不包含中国内地。

苹果公司辩称,台湾唯冠即使没有对大陆iPad商标的处置权,但由于台湾唯冠负责人杨荣山同时也是深圳唯冠的法定代表人, 从法律上来说,这足以构成表见代理。

“表见代理”是指虽无代理权但表面上有足以使人信为有代理权而须由本人承担法律后果的代理。

对此,深圳唯冠认为,其从未授权过任何人转让iPad商标专用权,更没有提供法律规定的合同、公章、印鉴等形成表见代理的要素,因此,表见代理根本不成立。

2011年12月,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本案商标转让合同系原告IP公司与台湾唯冠签订,被告深圳唯冠没有参与谈判,也没有授权他人处分其商标及订立商标转让合同,且商标转让合同签订人与被告之间的表见代理亦不成立,涉案的商标转让合同对被告无约束力。法院遂判决驳回了两原告的诉讼请求。

两原告不服,上诉至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据悉,二审将于2月29日开庭。

与此同时,深圳唯冠也向苹果公司发起了诉讼反击,主要针对苹果在华的经销商:在深圳起诉顺电,在惠州起诉国美,在上海起诉苹果的经贸公司。

庭外的较量

诉讼之外,苹果公司和深圳唯冠也展开了一系列舆论攻防战。

深圳唯冠利用一切机会为自己辩护,2月17日更是高调召开媒体发布会,唯冠国际创始人杨荣山自侵权案以来首次现身,深圳唯冠债务重组代理公司和君创业主席李肃及代理律师马东晓等,悉数到场。

杨荣山回忆说,唯冠1998年下半年开始设计名为iPad的产品,2000年在香港做了iPad的上市发布会。由于推出的时机过早,并且采用CRT显示的触摸屏非常容易出现误操作,虽然产品已经卖到了世界各地,但并没有在市场上引起太大的反响。

杨荣山说,当时的唯冠发展势头一片大好,曾位列全球前五大显示器制造商。他们开始研制下一代iPad产品,希望在未来几年内将唯冠的产值做到300亿港币以上。然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唯冠国际最大客户宝丽来破产,欠款无法收回,公司经营由盛转衰。

2009年,英国名为I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的公司找到台北唯冠称,iPad商标与其公司名缩写相近,希望能购买该商标,并多次承诺不与唯冠进行同业竞争。

由于当时唯冠正面临财务危机,计划进行收缩,本已准备出让商标,但由于IP公司出的价格太低,唯冠并没有同意。“可IP当时威胁唯冠,如果不出售,就会在海外起诉唯冠,当时陷入经济困境的唯冠,只好低价出售,该交易本来就有失公平。”

令杨荣山没有想到的是,随后不久,IP公司就以10英镑的象征性价格,将iPad商标转让给了苹果公司。而当时IP公司派来与唯冠谈判的律师,也被证实用的是假名字。杨荣山这才明白,IP公司是苹果公司通过“精心设计”成立的。

李肃指出:“苹果手中的iPad商标是用不正当的欺诈手段取得的,我们正在委托美国公司诉苹果公司。”

杨荣山表示,台北唯冠只拥有iPad海外商标权,iPad大陆商标权在深圳唯冠手里。对此苹果也是认可的,所以2010年苹果曾以正在和唯冠洽谈购买iPad商标为由,要求香港法院对唯冠发放禁制令。后来八家银行查封唯冠后,苹果也分别同这八家银行商讨购买iPad商标权。

马东晓在发布会上也表示,先避开台湾唯冠有无权利出售深圳唯冠所持有的iPad商标问题不谈,iPad大陆地区的商标注册是深圳唯冠在国家商标局注册的,合法转让的手续并未完成。

据马东晓介绍,IP公司曾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出撤销深圳唯冠iPad商标专用权的请求,深圳唯冠向商标局提供了2008年、2009年、2010年这三年内生产的iPad商标产品,才得以保住iPad商标专用权。

杨荣山表示,外界说唯冠要索赔100亿元,其实唯冠并没有提出具体赔偿额。唯冠与苹果之间是一场商战,他希望外界不要用道德的标准来评价。

杨荣山和李肃都认为,目前,和解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苹果并没有谈判的诚意。

面对深圳唯冠的高调发布,一向缄默的苹果公司也沉不住气了。20日晚,苹果公司通过律师函作出最新声明,称深圳唯冠全程参与了iPad商标的转让交易,深圳唯冠在做“不实陈述”。

对此,和君创业副总裁黄一丁表示,苹果的最新回应并没有拿出有力的证据,仅凭一些来往邮件的细节难以服众。最终的iPad商标转让合同上,并没有加盖深圳唯冠的公章。

iPad商标何去何从

一审判决之后,深圳唯冠向全国多地工商机关投诉苹果公司侵权。一些地方的工商部门已经将苹果iPad下架,一些网上商店也采取了下架措施。

深圳唯冠还向海关申请了禁令,希望禁止iPad产品进出口。该申请一旦被批准,对于苹果的打击将更为严重,甚至会影响iPad3上市。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二审败诉,苹果将面临两种选择:交付罚金,并支付商标使用费用,或者交付罚金,后续产品更名上市。即使胜诉,苹果也要为过去两年的侵权行为买单。

也就是说,不管胜诉还是败诉,苹果都会付出代价。有媒体预测罚款最高将超过300亿元,其法律依据是:我国法律法规及有关司法解释规定,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罚款数额为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而赔偿额可以是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获得的全部利润。而2010年9月17日iPad在中国大陆上市以来,销售额已经超过百亿元。

也有人认为,天价罚款不大可能,因为iPad商标之所以价值连城,主要是苹果公司努力开发产品和经营市场的结果,而其使用iPad商标亦非故意侵权。

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苹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增速较高,苹果不存在放弃中国市场的选择。苹果的i系列产品已经深入人心,iPad已经成为全球品牌,较为重视品牌形象的苹果更名的可能性不会很大。

业内人士猜测,苹果、唯冠双方可能都不想要一个判决,此案最终的解决方案可能是和解,唯冠把商标作价卖给苹果。

来源:人民法院报

■事件回顾■

2000年,台湾唯冠注册iPad电脑等多种电子产品的欧洲与世界其他各地的商标。

2001年,深圳唯冠申请注册两项iPad中国商标。

2006年,苹果策划推出iPad平板电脑。

2009年,苹果以3.5万英镑从台湾唯冠手中购得iPad全球商标使用权。

2010年,iPad进入中国市场,深圳唯冠向苹果表示,iPad中国内地的商标权的转让并没有包含在3.5万英镑的转让协议中,要求苹果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2010年4月19日,苹果与英国IP公司将深圳唯冠告上法庭,要求法院确认iPad商标为苹果所有。

2011年12月,深圳中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两公司的诉讼请求。深圳唯冠胜诉。

2012年2月10日,深圳唯冠起诉苹果iPad商标侵权案一审宣判:苹果公司败诉,法院颁布苹果iPad2禁售令。

2012年2月17日,惠州中院判定苹果一家经销商禁止销售苹果iPad相关产品。这是iPad商标纠纷以来,第一家被判定败诉的苹果经销商。

2012年2月23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就深圳唯冠起诉苹果商标侵权案作出裁定,驳回深圳唯冠提出的“iPad”禁售申请,中止诉讼。

■庭审焦点■

该案二审庭审争议的焦点依然是上诉人IP公司购买的到底包不包括中国大陆的商标,以及台湾唯冠到底能不能出售深圳唯冠的商标。

据悉,唯冠所拥有的关于iPad的10个商标中,有8项在台湾唯冠名下,有2项归深圳唯冠所有。苹果公司方面在法庭辩论中提出的核心是,台湾唯冠与深圳唯冠的法人代表及实际控制人都是杨荣山,所以台湾唯冠签署的协议同样有效。

深圳唯冠的委托代理人认为,转让协议的授权书签字人并不是杨荣山,而是台湾唯冠的法务部处长。更没有提供法律规定的合同、公章、印鉴等形成表见代理的要素,因此,表见代理根本不成立。另外,即使是杨荣山也不能随意处置深圳唯冠的资产,尤其是这么重要的资产。

从庭审辩论、质证等阶段看来,深圳唯冠的代理律师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咬定iPad在中国的销售不合法。因为依照中国的法律,iPad商标至今还在深圳唯冠手中,并没有完成转让。

“苹果确实把iPad这个产品做到了尽善尽美,所以受到全球广大用户的喜好。但是这个成功,并不能成为它在未取得iPad商标的时候就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理由。”深圳唯冠的委托代理人认为,现在深圳唯冠所做的一切,仅仅是维护自己的权益,“希望得到公平的待遇”。

不过,苹果公司方面显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

“多年前,我们购买了唯冠公司在全球10个不同国家的iPad商标权。唯冠拒绝承认和履行涉及中国部分的协议。香港法院已支持苹果公司。我们在中国大陆的诉讼也必将得到法院的支持。”苹果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反复这样强调。

热点内容
公司颁布规章制度后的结束语 发布:2025-02-04 10:37:18 浏览:907
上市公司监事会主席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4 10:37:10 浏览:358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确定 发布:2025-02-04 10:35:44 浏览:605
招募刑辩法律援助律师 发布:2025-02-04 10:08:03 浏览:559
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 发布:2025-02-04 10:02:38 浏览:631
2016年诉讼法收费标准 发布:2025-02-04 09:55:14 浏览:841
商法之商 发布:2025-02-04 09:23:02 浏览:154
工商局合同科向群众宣传合同法 发布:2025-02-04 09:09:19 浏览:363
疫情防控司法所 发布:2025-02-04 08:50:42 浏览:856
法律援助中心特邀监督员 发布:2025-02-04 08:49:16 浏览: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