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公司环境管理适用的法律法规文件是什么
❶ 公司推行ISO14001环境体系,是否一定要做合规性评价报告针对适用的法律法规做合规性评价对照表行不行
标准抄4.5.2合规性评价讲了三件事情袭:
第一, 要针对履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程序;
第二, 定期对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做评价;
第三, 评价结果形成记录并保存。
仔细看标准,并没有约定记录的形式,报告也好,表格也好,只要达成标准要求就算是符合标准了。
备注:通常我们在执行的时候除了标准,还会考虑客户,或相关方的要求,或者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
❷ 环评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有哪些好迷茫,我要怎么了解,法律法规是指那里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什么
法律法规满分200、及格120,标准导则满分150、及格90,技术导则满分150、及格90,案例分析满分120,及格72。
❸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中要求列出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1 01--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
2 02--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建议书
3 0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 0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5 0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 0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7 0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8 0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9 0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1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13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14 14--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5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16 1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17 1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18 1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
20 20--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
21 21--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22 22--环境标准管理办法
23 23--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
24 24--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25 25--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
26 26--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
27 27--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
28 28--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
29 29--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
30 30--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31 31--关于加强工业危险废物转移管理的通知
32 32--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33 33--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
34 3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35 35--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36 3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化学危险物品管理的通知
37 37--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38 38--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
39 39--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40 40--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
41 41--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42 4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43 43--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pdf
44 44--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45 4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46 46--声环境质量标准
47 4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48 48--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49 49--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
❹ 企业的环保要求是什么
企业的环保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四十二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第四十三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依照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不再征收排污费。
❺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的作品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
一、环境
二、环境质量
三、环境容量
四、环境影响评价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目的。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产生与发展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沿革
第三节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各层次间的关系
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
第二章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和要求
一、《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
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两种类别,即环境影响的篇章 或者说明、环境影响报告书
三、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类别
四、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范围
五、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六、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
一、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及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 或者说明的主要内容
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关规定
三、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 或者说明的报送要求
四、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报审时限
五、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程序和审查时限
六、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及审查意见采纳的相关规定
第三节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责任
一、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组织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有关规定
二、规划编制机关和审查机关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违反有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
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法律规定
二、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轻度影响或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具体划分
三、分类管理中环境敏感区的含义
第二节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要求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法定内容
二、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填报要求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关规定
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相重复的有关规定
第三节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报批时限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过程及审批时限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重新报批和重新审核的有关规定
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
第四节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实施及后评价
一、建设项目实施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有关规定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有关规定
第五节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责任
一、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或者未经重新审核同意,擅自开工建设,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编制区域性开发建设规划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
第四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确立和沿革
一、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试行)》阶段
二、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阶段
三、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阶段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定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资质管理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等级和评价范围划分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条件的有关规定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管理、考核与监督的有关规定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一、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登记的有关规定
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职责
第五章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第一节 “三同时”制度与环境保护验收
一、“三同时”制度的由来
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其他法律法规规定
第七章 环境政策与产业政策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模拟试题一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模拟试题二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❻ 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条文和政策法规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七条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五十九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前款规定的罚款处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按照防治污染设施的运行成本、违法行为造成的直接损失或者违法所得等因素确定的规定执行。
地方性法规可以根据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增加第一款规定的按日连续处罚的违法行为的种类。
第六十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第六十一条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6)评价公司环境管理适用的法律法规文件是什么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一)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准予行政许可的;
(二)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
(三)依法应当作出责令停业、关闭的决定而未作出的;
(四)对超标排放污染物、采用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事故以及不落实生态保护措施造成生态破坏等行为,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未及时查处的;
(五)违反本法规定,查封、扣押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设施、设备的;
(六)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
(七)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而未公开的;
(八)将征收的排污费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六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❼ 在做体系认证时,如何识别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
注意从几个方面来收抄集:
1、与产品有关的质量法规和标准;如产品标准、主要材料标准或相关标准;
2、与行业有关的法规或标准,包括一些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
3、与污染物有关的标准,包括排放标准、检测标准等,特别要识别有关的地方标准或法规要求。
4、行业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要求,以及通用的职业健康安全要求,这方面的内容挺多,不好识别的话可以找个模板。
5、有一部分国际公约同样适用国内,也要识别。
❽ 公司每年到环保局了解当地法律法规更新情况 适用什么条款
4.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 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
b) 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它的环境因素。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环境要求加以考虑。
❾ 如何识别环境管理体系适用的法律法规
根据你公司的环境状况和管理活动,生产活动去识别你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