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公司吊销后的诉讼主体法律规定

公司吊销后的诉讼主体法律规定

发布时间: 2022-02-23 20:43:32

㈠ 公司被注销后如何确定诉讼主体

企业注来销登记后,法人资格自终止,诉讼主体资格也随之不存在,不能再成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为此,一般将会根据不同情况来确定诉讼主体:1、企业被注销登记时,清算主体或第三人在工商管理部门承诺企业注销登记后遗留的债权债务由其负责的,债权人可以做出承诺的清算主体或第三人为被告,要求其承担清偿责任。2、企业未经清算即被注销登记,第三人在工商管理部门的注销登记中承诺偿债,债权人既可以对清算主体或承诺偿债人择一而诉,要求其承担清偿责任;也可以二者为共同被告要求二者承担共同清偿责任。3、被注销登记的企业为债权人的,如有权利义务承受人,可应其申请直接变更其为诉讼主体;无权利义务承受人或权利义务承受人表示不参加诉讼的,终结诉讼。

㈡ 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是否具有诉讼主体资格依据如何

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是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实施违法行为的企业法人给予的一种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十条、第四十六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被吊销后,应当由其开办单位或者企业组织清算组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活动。

清算期间,企业民事诉讼主体资格依然存在。本案中人民法院不应以甘肃新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科公司)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丧失民事诉讼主体资格为由,裁定驳回起诉。

本案债务人新科公司在诉讼中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至今未组织清算组依法进行清算,因此,债权人兰州岷山制药厂以新科公司为被告,后又要求追加该公司全体股东为被告,应当准许,追加该公司的股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承担清算责任。

(2)公司吊销后的诉讼主体法律规定扩展阅读

(1)虚假注册。即以各类虚假文件(含虚假注册资本证明等)骗取注册的情形。这几乎是所有的吊销营业执照类型所共同采用的理由。无论是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以及其它各类企业,凡以虚假注册或者欺骗手段骗取营业执照,并情节严重时,皆有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

(2)无故不开业或者停业。《公司法》第225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62条皆规定: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6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3)不申请注销。即已经破产或者解散清算结束后却不办理注销登记的,对此名存实亡的企业,可以吊销其营业执照。除《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未就此规定外,其它企业登记规定皆允许以此作为吊销营业执照之由。

㈢ 谈已被注销的企业如何确定诉讼主体 详细

关键词:企业法人;吊销;注销;主体资格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8-0099-02 随着经济活动的日渐频繁,经常会遇到作为诉讼主体的企业法人在起诉前或诉讼中被注销、二审中发现一审法院将已注销企业作为诉讼主体、作为诉讼主体的企业在二审期间被注销等情形下,如何从程序和实体上进行裁判等问题,由于现行程序法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以至于审判实践中对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上存有观点和做法上的不统一,出现裁判结果对当事人权利保护不均衡的现象。为妥善处理相关法律适用问题,笔者试从实务中常见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普遍适用的理论观点,谈一谈关于已被注销的企业如何确定诉讼主体。 一、关于企业法人终止的认定标准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四十一条:“企业法人经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即取得法人资格”的规定可见,我国对企业法人的成立即法律拟制人格的确认问题上,实行的是强制登记主义或登记要件主义,即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立登记(颁发营业执照)为判断标准。对于企业法人的终止即人格消灭的时间或标准的确认问题上,民法理论上一直存有争论,有的主张清算终止主义即企业法人人格在清算终结后消灭,在清算期间视为存续;有的主张登记要件主义即以注销登记为确认标准,认为只要没有办理注销登记,法人人格仍然存续。从《民法通则》第四十六条:“企业法人终止,应当向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并公告”及第三十六条第二款:“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等法律规定看,我国对企业法人人格消灭或者法人权利能力终止的确认问题上,同样采取的是登记要件主义。 该确认原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上亦有体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企业法人歇业、被撤销、宣告破产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营业,应当向登记主管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根据《民法通则》第四十条:“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活动”的规定,我国实行的是“先清算后终止”的制度,即由清算组织负责清理完债权债务后再办理注销登记。但是依据《民法通则》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导致企业法人终止的原因包括依法被撤销、解散、依法宣告破产、其他原因等,其中,依法被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决定撤销、强制解散及上述“其他原因”所包括的因企业歇业、被吊销营业执照等原因而被注销的,属于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对企业法人的违法行为所作出的行政处罚措施,而自愿解散申请注销的则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因企业被注销的原因的复杂多样,也产生了因不同的注销原因导致注销前清算与否存有差异的现象,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就规定:“企业法人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登记主管机关应当收缴其公章,并将注销登记情况告知其开户银行,其债权债务由主管部门或者清算组织负责清理”,由此可见,先注销后清算或未清算、无人清算的情况客观存在,应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不可一概而论。 二、关于一审期间发现作为原告或被告的企业法人已被注销情形下的处理对策 (一)被注销企业尚未清算完毕的情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原经济庭于2000 年1 月26 日庭务会“关于企业歇业、撤销或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诉讼问题”的讨论意见,对于企业法人因主管部门决定撤销及因歇业、被吊销营业执照而被登记主管部门注销的,属于法人终止,应当办理注销登记,并对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如果企业成立清算组清理债权债务尚未清算完毕的,按照法人理论,在清算范围内法人资格视为存续,其性质属于清算法人,当然可以作为诉讼主体起诉应诉。如果没有清算组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以负有清算之责的清算主体为诉讼主体。关于清算主体的认定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国光于2001 年11 月13 日在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此问题已予明确:国有企业清算主体是其上级主管部门;集体企业的清算主体是其开办单位;联营企业的清算主体是其联营各方;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主体是其全体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主体是其控股股东。 笔者认为,依据上述原则,对审判实践中常见问题可作如下处理:(1)对于企业法人未经清算而因主管部门决定撤销及因歇业、被吊销营业执照等被登记主管部门注销的,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一条:“企业法人未经清算即被撤销,有清算组织的,以该清算组织为当事人;没有清算组织的,以作出撤销决定的机构为当事人”的规定,此后成立的清算组或清算主体为履行清算之责主张债权的,可作为原告起诉。对已注销企业仍以自己名义而未以清算组或清算主体名义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法发(1997)7 号《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第八条“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的起诉,应当依照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的案件受理条件进行审查:(1)起诉人应当具备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之规定进行审查;对坚持以注销企业名义起诉的,应当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三十九条“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后发现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之规定处理,即对立案前发现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后发现的,人民法院应当以诉讼主体不适格为由裁定驳回起诉。(2)对于作为被告的企业法人在一审立案前未被注销,在立案后因主管部门决定撤销及因歇业、被吊销营业执照而被登记主管部门注销的,人民法院不应以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为由驳回原告起诉,而应告知当事人变更清算组或清算主体为被告参加诉讼。 (二)被注销企业已清算完毕的情形 对于被注销企业是否已清算完毕的判断标准问题,笔者结合实务中常见情形,认为应以被注销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清算报告》等为依据。对于清算主体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材料中承诺“企业的债权债务已清算完毕”后,又作为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清算报告》之外的债务人的案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原经济庭于2000 年7 月11 日庭务会“关于企业歇业、撤销或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清算主体的法律责任问题”的讨论意见,清算主体关于“企业的债权债务已清算完毕”的承诺具有对公承诺的性质,对公允诺具有强制执行效力,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该允诺进行裁判,因此,笔者认为可判决驳回清算主体的诉讼请求。 (三)清算主体未经清算或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材料中承诺“企业的债权债务已清算完毕”,而《清算报告》之外的债权人以清算主体为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情形 (1)对于清算主体未尽清算之责,致使债权人的债权受到实际损失的,按照前述最高人民法院“庭推精要”的意见,人民法院可依据《民法通则》关于企业法人终止后应清理债权债务和关于侵权责任的规定,判决清算主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但原告必须对侵权责任的法定构成要件及侵权责任范围承担举证责任。(2)对于清算主体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材料中承诺“企业的债权债务已清算完毕”而实际对原告主张的债权未予清算的,按照前述对公允诺强制效力的原则,人民法院可在核实债权数额的前提下,判令清算主体承担清偿责任。 三、关于二审期间发现作为诉讼主体的企业法人已被注销情形下的处理对策 对于一审法院将已被注销企业法人作为诉讼主体并作出判决的情形。实务中,对于一审法院将已被注销企业法人作为原告的,有的意见认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八十六条:“人民法院依照第二审出现审理的案件,认为依法不应由人民法院受理的,可以由第二审人民法院直接裁定撤销原判,驳回起诉”的规定,二审法院可直接裁定撤销原判,驳回原审原告的起诉。笔者认为,上述程序法规定的“不应由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的范围,仅限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的“不属法院主管、管辖、依法不得在一定期限内起诉、合同约定仲裁”等七种情形,而不包括当事人不具备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的情形,若二审法院依据该条规定驳回原审原告的起诉似与司法解释的立法原意相违背。笔者认为,对于一审法院将已被注销企业法人作为诉讼主体(原告或被告)并作出判决的,二审法院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为由撤销原判,发回重审。二审法院发回重审后,案件重新回到一审程序,一审法院可依据前述“关于一审期间发现作为原告或被告的企业法人已被注销企业情形下的处理对策”进行处理,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㈣ 公司吊销后能否作为诉讼主体

公司吊销后可以作为诉讼主体,因为法人的主体资格仍然存在。但是成立清算组后,未完成的诉讼均由清算组处理。执行财产分配后,可以携带相关资料申请注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
公司因本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而解散的,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该申请,并及时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
第一百八十四条
清算组在清算期间行使下列职权:
(一)清理公司财产,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
(二)通知、公告债权人;
(三)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的业务;
(四)清缴所欠税款以及清算过程中产生的税款。

㈤ 公司被吊销后诉讼主体地位

公司被吊销后有诉讼主体地位。债权人主张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公司在清算期间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的,由公司登记机关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十八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未在法定期限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导致公司财产贬值、流失、毁损或者灭失,债权人主张其在造成损失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因怠于履行义务,导致公司主要财产、帐册、重要文件等灭失,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上述情形系实际控制人原因造成,债权人主张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㈥ 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是否具有诉讼主体资格什么依据

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而非注销时,只要没有成立清算组,还是以该企业为当事人。具体可以参考《关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被吊销后,其民事诉讼地位如何确定的复函》(法经[2000]24号)。

㈦ 公司被吊销后的诉讼主体

法律分析: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其法人的民事诉讼主体资格仍然存续企业法人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后,只是停止了清算范围以外的活动,其法人的主体资格仍然存续。既可以当原告,也可以做被告。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只是解散程序的开始,而不是主体终结。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一百八十六条 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当制定清算方案,并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清算期间,公司存续,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公司财产在未依照前款规定清偿前,不得分配给股东。

㈧ 被吊销公司被强制吊销后诉讼主体地位

公司被吊销后诉讼主体地位有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被吊销后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办理相关的清算事宜。若因股东、实际控股股东怠于履行相关义务无法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十八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未在法定期限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导致公司财产贬值、流失、毁损或者灭失,债权人主张其在造成损失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因怠于履行义务,导致公司主要财产、账册、重要文件等灭失,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上述情形系实际控制人原因造成,债权人主张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㈨ 公司被注销后怎么确定诉讼主体

公司被注销后诉讼主体的确定:
1、公司未依法清算即被注销的,诉讼主体为该公司的股东、发起人或者出资人;
2、公司未经依法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股东或者第三人在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时承诺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诉讼主体为该股东或者第三人。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二十条
公司解散应当在依法清算完毕后,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导致公司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主张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公司未经依法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股东或者第三人在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时承诺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热点内容
法官藏匿伪造证据 发布:2025-02-02 05:59:23 浏览:991
法律援助工作站申请流程 发布:2025-02-02 05:55:41 浏览:966
医药公司法律监管 发布:2025-02-02 05:54:19 浏览:734
电力公司违法规定罪名 发布:2025-02-02 05:37:18 浏览:477
常芬律师 发布:2025-02-02 03:58:35 浏览:638
代理律师为劳动法费用多少 发布:2025-02-02 03:36:12 浏览:635
法院疫情纪实 发布:2025-02-02 03:34:20 浏览:192
九龙坡区法律援助中心西彭工作站 发布:2025-02-02 03:33:54 浏览:653
行政法规一般有三种 发布:2025-02-02 02:37:24 浏览:122
范莉法官 发布:2025-02-02 02:32:16 浏览: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