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律制度案例视频
A. 求一个精彩的法律案例,速度!!!!
简要案情
2003年7月初,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三局二公司)工作人员王非经马久东、吕穗锋介绍认识了义马市张建华、马建珉、李继华,双方开始协商义马2×155MW热电厂投标招标事宜。7月14日,王非、马久东代表中建三局二公司与马建珉、李继华签订了居间协议。双方约定的主要内容是:若该工程中标建设工程合同签订后,支付马建珉、李继华建设工程合同总额2%的劳务费用;首次支付20万元,余款按工程转款比例支付;违约方赔偿对方10万元损失。
8月14日,义马市招投标办公室、义马市热电厂共同向中建三局二公司发出中标通知书,中标义马2×155MW热电厂主控楼、主厂房、升压站工程。8月31日,义马热电厂与中建三局二公司签订了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原审另查明,王非任中建三局二公司义马热电厂项目部经理。马建珉、李继华依据居间合同收到劳务费204000元。
后因中建三局二公司没有支付约定的余款,马建珉、李继华提起诉讼,要求支付余款74万余元及违约金10万元。
义马人民法院判决:一、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于判决生效后七日内支付马建珉、李继华居间费372375元,违约金6万元,合计432375元。二、驳回马建珉、李继华对王非、马久东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保全费及其他费用15291元,由被告中建三局二公司承担。
宣判后,中建三局二公司不服,向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称原判决认定以下事实错误:一是中建三局二公司从未与马建珉、李继华签订过合同。二是居间合同违反了我国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为无效协议。三是原判决认定的中介费用计算错误。请求撤销原判决,判决中建三局二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原审被告王非代理人庭审中述称:签订协议是个人行为并非职务行为。居间协议违法,为无效协议。
判决理由
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王非、马久东与马建珉、李继华签订的协议,约定主要内容是促使义马热电厂与中建三局二公司中标和签订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符合《合同法》规定的居间合同特征,该协议为居间合同。
本案审理中当事人之间的争议焦点有三个:一是王非签订居间协议是否是职务行为,二是居间协议的效力,三是居间费用的计算依据。
关于王非签订居间协议是否是职务行为。居间协议上虽未写明中建三局二公司名称,但居间协议约定的居间义务是义马热电厂工程项目投标和签订建设工程合同等。在王非、马久东与马建珉、李继华签订居间协议后,中建三局二公司就又与马久东签订了关于义马热电厂工程项目投标和签订建设工程合同的居间协议。义马热电厂工程项目中标签订建设工程合同后,王非已经成为该工程项目的实际负责人。投标和签订建设工程合同并不是王非的个人事务而是中建三局二公司的事务,居间协议也是为了中建三局二公司的事务。由此可以看出,王非该系列行为均是职务行为,王非也认为自己该系列行为是职务行为。因此,王非与马建珉、李继华签订协议的行为是职务行为。上诉人中建三局二公司认为王非与马建珉、李继华签订协议的行为是个人行为,与本案事实不符,该上诉理由不能成立。
关于本案居间协议的效力。《合同法》确立了居间合同法律制度,我国法律没有禁止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居间。招标公告虽然为公开事项,但并非公开的事项就众所周知。因此,公开招标的事项也存在向他人报告投标和订立合同机会的情形,投标人也可以将自己在投标活动中所办理的投标事项委托他人代理或者协助进行。招投标活动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但并非招投标活动有居间行为就违反了招投标活动的原则,只是招投标活动中的居间事项与其他合同的居间事项有所差别。投标人中建三局二公司提供投标所需的各种资料和投标书,让马建珉、李继华参与其投标事务并支付一定劳务费的约定,没有违反我国法律规定,因此该行为为有效民事法律行为。《建筑法》和《招投标法》相关法律规定的均是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不得以不正当手段签订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本案各方当事人没有提供发包方与承包方以及居间人之间有违反《建筑法》和《招投标法》相应规定的行为。中建三局二公司作为投标人和承包人,没有证明自己已付居间费用用于行贿和回扣等,也不能证明未付居间劳务费是为了违反有关规定,也没有提供当事人违反有关法律规定的事实依据,因此上诉人中建三局二公司认为,该协议违反了《招投标法》、《建筑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理由缺乏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该理由不能成立。
关于居间报酬。《合同法》第四百二十六条、第四百二十七条规定,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报酬。居间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但可以要求委托人支付从事居间活动支出的必要费用。由此规定可知,居间报酬的请求权以促成合同成立为条件,不以所促成的合同是否履行为条件,委托人和第三人之间的合同因居间服务而成立的,居间人就可以行使居间报酬请求权。关于居间报酬标准,我国法律对此还没有相应规定,因此确定居间人的居间报酬应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不可太高。一审判决虽然依照公平原则对居间合同约定的报酬额予以适当调整,但根据本案居间报酬在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标的的收益中所占的比例还比较高的实际情况,对居间费用还应当再适当酌减。中建三局二公司认为应当按照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的履行情况计算居间报酬,合同未履行部分不应计算居间报酬的理由没有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居间协议书约定,合同签订后首付20万元,余款按照工程转款比例支付。该比例既可以理解为仍然按照工程款2%的比例计算支付劳务费至付清时为止,又可以理解为首付20万元后所余劳务费与工程总造价之比按照转款比例支付。如何计算应付居间劳务费这一约定不明,马建珉、李继华也没有提供施工过程中转款数额和应当按照转款所付的居间劳务费,一审确定的工程款额是施工合同终止时的完工工程价款,因此原判决认定中建三局二公司未按照转款比例支付构成违约的证据与理由不足,应予以纠正。
综上所述,上诉人中建三局二公司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清楚,但酌定中建三局二公司支付居间报酬的标准和违约的责任认定欠妥,故予以纠正。
判决结果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三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八十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维持义马市人民法院(2004)义民初字第97号民事判决第二项和诉讼费用的负担部分。二、变更义马市人民法院(2004)义民初字第97号民事判决第一项为: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马建珉、李继华居间费200000元。二审案件受理费10000元,其他诉讼费用5291元,合计15291元,由上诉人中建三局二公司承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该案例案号为[2005]三民三终字第41号)
B. 合同法律制度案例分析
1、定金交付转移抄占有才生效。订约定金只有交付了定金,合同才生效。合同成立与生效是两个概念,成立的合同不必然生效。
2、质押是有效的。股票属于有价证券,质押以办理质押手续为生效要件。
3、属于履行抗辩权的行为。个人认为不太充分,因为合同约定的不明确。是三次交货完成后付款还是分批付款,合同约定不明。如果对簿公堂,很容易扯皮。
C. 求关于公司法的案例
一定做:公司法案例一
甲有限责任公司的有关情况如下:
(1)甲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由A企业、B企业、C企业共同投资于2006年4月1日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A企业认缴的出资为600万元,B企业认缴的出资为300万元,C企业认缴的出资为100万元。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A企业、B企业、C企业的首次出资额为各自认缴出资额的25%,其余70%的出资在2007年10月1日前缴足。
(2)2006年5月,甲公司为A企业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该担保事项提交股东会表决时,A企业、C企业赞成,B企业反对,股东会通过了该项决议。
(3)2006年6月,A企业将实际价值100万元的设备作价250万元转让给甲公司,为此,给甲公司造成了150万元的经济损失。
(4)2006年7月,C企业拟将自己的全部出资对外转让给D企业,C企业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A企业、B企业征求同意,但A企业、B企业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45日内未予以答复。
(5)2006年8月,乙公司侵犯了甲公司的商标专用权,给甲公司造成了200万元的经济损失。B企业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赔偿损失。
【举例说明:股东代表诉讼】
①侵犯的利益,是公司还是个别股东
若侵犯是个别股东的利益,则个别股东作为原告,公司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直接诉讼)。
②若A、B、C、D成立甲公司,甲公司欲与乙公司合并,2/3以上股东通过,但是少数股东坚持反对,其可以请求甲公司以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在合并决议作出之日起60天,不能达成回购协议,自决议作出之日起,在90天之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③若侵犯了公司的利益
举例:A、B、C、D成立甲公司,乙侵犯甲公司的利益。则甲应当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甲公司不提起诉讼,则股东有权代表公司提起诉讼。(通过董事会或监事会或直接提起诉讼)。
要求: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分别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本题要点(1)所提示的内容,指出甲公司章程规定的股东出资期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答案:出资期限符合规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在本题中,甲公司股东的首次出资额、出资总期限均符合规定。
(2)根据本题要点(2)所提示的内容,指出甲公司股东会对担保事项的表决有哪些不符合规定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答案:首先,A企业不应参加表决。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为公司股东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决议,接受担保的股东不得参加表决。在本题中,A企业作为接受担保的股东不应参加表决。其次,股东会不能通过该项决议。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为公司股东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决议,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在本题中,由于B企业反对,因此,该项决议未经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
(3)根据本题要点(3)所提示的内容,指出A企业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答案:A企业的做法不符合规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的控股股东、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4)根据本题要点(4)所提示的内容,指出C企业能否转让自己的出资?并说明理由。
答案:C企业可以转让自己的出资。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30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在本题中,由于股东A企业、B企业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30日未答复,视为同意转让。因此,C企业可以转让自己的出资。
(5)根据本题要点(5)所提示的内容,指出B企业能否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说明理由。
答案:B企业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外的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监事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国证监会2006年8月在对甲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进行例行检查中,发现以下事实:
(1)2006年2月,甲公司拟为控股股东A企业2000万元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甲公司股东大会对该项担保进行表决时,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的表决权总数为15000万股,其中包括A企业所持的6000万股。A企业未参与表决,其他股东的赞成票为5000万股,反对票为4000万股。
(2)2006年3月,甲公司拟为乙公司2亿元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该担保数额达到了甲公司资产总额的35%。甲公司股东大会对该项担保进行表决时,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的表决权总数为15000万股,表决结果为赞成票为9000万股、反对票为6000万股。
(3)2006年4月,甲公司拟租用股东B企业的设备。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甲公司董事会对该租赁事项进行表决时,有关表决情况如下:甲公司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出席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人数为5人,其中包括B企业的派出董事王某。王某未参加投票表决,董事会的表决结果为3票赞成、1票反对。
(4)2006年5月,甲公司拟为丙公司200万元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甲公司董事会对该担保事项进行表决时,有关表决情况如下:甲公司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出席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人数为5人,董事会的表决结果为3票赞成、2票反对。
要求及答案: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本题要点(1)所提示的内容,指出甲公司股东大会能否通过为A企业的担保事项?并说明理由。
甲公司股东大会可以通过该担保事项。根据规定,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在审议为股东提供的担保议案时,该股东不得参与该项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股东大会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在本题中,接受担保的A企业未参与该项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股东大会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9000万股)的半数以上通过。
【解释】该考点见教材第8章第5节(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担保的具体规定)。
(2)根据本题要点(2)所提示的内容,指出甲公司股东大会能否通过为乙公司的担保事项?并说明理由。
甲公司股东大会不能通过该担保事项。根据《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在1年内购买、出售重大资产或者担保金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30%的,应当由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并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在本题中,该项担保未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15000万股)的2/3以上通过。
(3)根据本题要点(3)所提示的内容,指出甲公司董事会能否通过与B企业的租赁事项?并说明理由。
甲公司董事会可以通过该租赁事项。根据《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与董事会会议决议事项所涉及的企业有关联关系的,不得对该项决议行使表决权,该董事会会议由过半数的无关联关系董事出席即可举行,董事会会议所作决议须经无关联关系董事过半数通过。在本题中,除王某外,无关联关系董事为5人,出席会议的董事人数为4人,赞成票为3票,均符合法定要求。
(4)根据本题要点(4)所提示的内容,指出甲公司董事会能否通过为丙公司的担保事项?并说明理由。
甲公司董事会不能通过该担保事项。根据规定,上市公司应由董事会审批的对外担保,必须经"出席"董事会的2/3以上董事审议同意并做出决议。在本题中,出席董事会的董事人数为5人,赞成票为3票,未达到2/3的法定要求。
【解释】该考点见教材第8章第5节(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担保的具体规定)。
(1)股东大会
①上市公司为股东提供担保,该担保事项必须由股东大会作出决议,接受担保的股东应当回避,该事项需要经过出席股东大会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
②只要在1年内担保数额超过上市公司资产总额30%的,属于股东大会的特别决议。
(2)董事会
①关联交易
会议的召开条件必须经过无关联关系董事的过半数出席,决议时必须经过无关联关系董事的过半数来通过。
②担保
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由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作出决议,进行表决时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一般规定:需要经过全体董事的过半数
2)特殊规定(仅限于上市公司):根据中国证监会规定,需要经过出席董事会的董事2/3以上通过。
一定做:公司法案例三!!!
By 张海峡 发表于 2008-8-7 23:54:00
某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股份公司")是一家于2000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公司。该公司董事会于2006年3月28日召开会议,该次会议召开的情况以及讨论的有关问题如下:
(1)股份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出席该次会议的董事有董事A、董事B、董事C、董事D;董事E因出国考察不能出席会议;董事F因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不能出席会议,电话委托董事A代为出席并表决;董事G因病不能出席会议,委托董事会秘书H代为出席并表决。
(2)出席本次董事会会议的董事讨论并一致作出决定,于2006年4月8日举行股份公司2005年度股东大会年会,除例行提交有关事项由该次股东大会年会审议通过外,还将就下列事项提交该次会议以普通决议审议通过,即:增加2名独立董事;修改公司章程。
(3)根据总经理的提名,出席本次董事会会议的董事讨论并一致同意,聘任张某为公司财务负责人,并决定给予张某年薪10万元;董事会会议讨论通过了公司内部机构设置的方案,表决时,除董事B反对外,其他均表示同意。
(4)该次董事会会议记录,由出席董事会会议的全体董事和列席会议的监事签名后存档。
要求及答案:
(1)根据本题要点(1)所提示的内容,出席该次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人数是否符合规定?董事F和董事G委托他人出席该次董事会会议是否有效?并分别说明理由。
首先,出席该次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人数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董事会会议应有过半数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其次,董事F电话委托董事A代为出席董事会会议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董事因故不能出席董事会会议时,可以书面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再次,董事G委托董事会秘书H出席董事会会议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董事因故不能出席董事会会议时,只能委托其他董事出席,而不能委托董事之外的人代为出席。
(2)指出本题要点(2)中不符合有关规定之处,并说明理由。
首先,股东大会的会议通知时间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召开股东大会的,应该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审议事项于会议召开20日前通知各股东。
其次,修改公司章程由股东大会以普通决议通过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该事项应当以特别决议通过。
(3)根据本题要点(3)所提示的内容,董事会通过的两项决议是否符合规定?并分别说明理由。
首先,出席本次董事会会议的董事讨论并一致通过的聘任财务负责人并决定其报酬的决议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该事项属于董事会的职权范围。其次,批准公司内部机构设置的方案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董事会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在本题中,董事B反对该事项后,实际只有3名董事同意,未超过全体董事7人的半数。
(4)指出本题要点(4)的不规范之处,并说明理由。
董事会会议形成的会议记录无须列席会议的监事签名。根据规定,董事会的会议记录由出席会议的董事签名。
甲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董事会于2006年2月1日召开董事会会议,出席本次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为7名。该次会议的召开情况以及讨论的有关问题如下:
(1)为适应市场变化,经出席本次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一致通过,决定改变招股说明书所列资金用途。
(2)2005年甲公司发生重大亏损,董事A提议对此不予公告,但在会议表决时,董事B、董事C明确表示异议并记载于会议记录,但该提议最终仍由出席本次董事会会议的其他5名董事表决通过。
(3)经出席本次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一致通过,决定解聘张某的公司总经理职务,会议决定由王某担任甲公司的总经理。董事D提议对公司经理的变动情况及时向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并予以公告,但遭到了甲公司董事长的拒绝。
要求:
根据以上事实和《公司法》、《证券法》的规定,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本题要点(1)所提示的内容,董事会决定改变招股说明书所列资金用途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答案:“董事会会议决定改变招股说明书所列资金用途”不符合规定。根据《证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改变招股说明书所列募集资金用途的,必须经股东大会批准。
(2)根据本题要点(2)所提示的内容,甲公司董事会的做法有哪些不符合规定之处?并说明理由。
答案:首先,董事会不能通过该项决议。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在本题中,只有5名董事赞成,低于董事会全体董事(11人)的半数。其次,根据《证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发生重大亏损,属于重大事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将有关情况向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提交临时报告,并予公告。
(3)根据本题要点(2)所提示的内容,如果甲公司董事会的决议因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致使公司遭受严重损失,董事B、董事C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答案:董事B、董事C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股东大会决议,致使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的,“参与决议”的董事对公司负赔偿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曾表明异议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董事可以免除责任。
(4)根据本题要点(3)所提示的内容,甲公司董事长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答案:甲公司董事长的做法不符合规定。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公司的董事、1/3以上监事或者经理发生变动,属于重大事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将有关情况向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提交临时报告,并予公告。
2006年5月,中国证监会在对甲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进行例行检查中,发现以下事实:
(1)甲公司于2001年1月1日由乙企业、丙企业等6家企业作为发起人共同以发起设立方式成立,成立时的股本总额为8000万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下同)。2005年3月,甲公司获准首次发行4000万股社会公众股,此次发行完毕后,甲公司的股本总额达到12000万股。
(2)甲公司的主要发起人乙企业将已经作为出资应当交付给甲公司的机器设备(折合2000万元)作为自己的资产使用,至今尚未交付甲公司。
(3)甲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2006年2月1日,甲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出席该次会议的董事有董事A、董事B、董事C、董事D;董事E因出国考察不能出席会议;董事F因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不能出席会议,电话委托董事A代为出席并表决;董事G因病不能出席会议,委托董事会秘书H代为出席并表决。根据总经理的提名,出席本次董事会会议的董事讨论并一致同意,聘任张某为公司财务负责人,并决定给予张某年薪10万元。此外,经出席本次董事会会议的董事讨论并一致同意,决定改变招股说明书所列的募集资金用途。该次董事会会议,由出席董事会会议的全体董事和列席会议的监事签名后存档。
(4)在2006年3月18日举行的临时股东大会上,除审议通过了发行公司债券(通知中列明表决事项)的决议外,还根据控股股东丙企业的提议,临时增加了一项增选一名公司董事的议案,并经股东大会表决通过。
(5)2006年4月20日,经董事会同意,甲公司为控股股东乙企业的银行贷款提供了抵押担保。
(6)为甲公司出具2005年度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陈某,在2006年3月 10日公司年度报告公布后,于3月 20日购买了甲公司2万股股票,并于同年4月8日抛售,获利3万余元;某证券公司的证券从业人员李某认为甲公司的股票具有上涨潜力,于2006年3月 15日购买了甲公司股票1万股。
要求: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分别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本题要点(1)所提示的内容,甲公司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答案:甲公司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符合规定。根据规定,公开发行的股份应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在本题中,甲公司的股本总额为12000万元,公开发行的股份超过了股本总额的25%。
(2)根据本题要点(2)所提示的内容,A企业的行为属于何种性质的违法行为?A企业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答案:乙企业的行为属于虚假出资。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虚假出资金额5%-15%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2%-10%的罚金。
(3)根据本题要点(3)所提示的内容,甲公司董事会的做法有哪些不符合规定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答案:首先,董事F、董事G的委托无效。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董事因故不能出席董事会会议时,可以书面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本题中,董事F采取电话方式而非书面形式委托董事A代为出席并表决不符合规定;而董事G委托董事会会议秘书H而非其他董事也不符合规定。其次,董事会通过“改变招股说明书所列资金用途”的决议不合法。根据《证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如改变招股说明书所列的募集资金用途,应当经股东大会批准。最后,董事会会议记录的签名不符合规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董事会的会议记录由出席会议的董事签名,而无需列席会议的监事签名。
(4)根据本题要点(4)所提示的内容,甲公司临时股东大会增选一名公司董事的决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答案:甲公司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增选一名公司董事的决议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临时股东大会不得对通知中未列明的事项作出决议。
(5)根据本题要点(5)所提示的内容,甲公司为控股股东乙企业提供抵押担保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答案:甲公司为控股股东乙企业提供抵押担保的做法不符合规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大会决议。
(6)根据本题要点(6)所提示的内容,陈某、李某买卖甲公司股票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答案:首先,陈某买卖甲公司股票的行为符合规定。根据《证券法》的规定,为上市公司出具审计报告的人员,自接受上市公司委托之日起至上述文件公开后5日内,不得买卖该种股票。在本题中,陈某是在审计报告公布5日后买卖甲公司股票的,因此符合法律规定。其次,李某买卖甲公司股票的行为不符合规定。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在任期或者法定期间内,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在本题中,李某为证券业从业人员,因此,买卖甲公司股票不符合法律规定。
D. 谁能帮我找个公司法的案例啊要带法庭开庭的那种~~谢谢了
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4)佛中法民二终字第1011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顺德市乐从房产开发有限公司清算组,住所地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跃进路新发展大楼第四层。
法定代表人张五仔。
委托代理人关仕平、姜正林,均为广东广立信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黄永康,男,汉族,1963年5月4日出生,住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乐从居委红棉东路六巷5号。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陈炎辉,男,汉族,1971年2月8日出生,住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南村正面村。
两被上诉人的共同委托代理人张李平,广东华顺律师事务所律师。
两被上诉人的共同委托代理人陈世强,广东禅都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顺德市乐从房产开发有限公司清算组(以下简称清算组)为与被上诉人黄永康、陈炎辉因股权纠纷一案,不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2004)顺法民二初字第2747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本院经审理查明:2002年4月24日,顺德市乐从房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从房产公司)与黄永康、陈炎辉签订了一份协议书,内容为:为了扩大乐从房产公司的物业管理处的业务范围,将物业管理处成立为顺德市乐从镇宏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于2004年3月1日变更名称为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宏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超物业公司),该公司为乐从房产公司属下一间分公司,其注册资本及开办费用全部由乐从房产公司出资,是乐从房产公司委托物业管理处正经理黄永康、副经理陈炎辉两位注册成立,其日后一切收益和债务均属于乐从房产公司所有。同日,黄永康、陈炎辉向乐从房产公司出具了一份同意书,内容为:因为宏超物业公司实际为乐从房产公司属下一间分公司,由乐从房产公司委托黄永康、陈炎辉作为股东代表办理工商登记,我们同意宏超物业公司股东表决权和一切事项按乐从房产公司股东实际出资比例行使及决定,黄永康、陈炎辉没有任何异议。宏超物业公司于2002年6月6日成立,工商登记的出资人和股东为陈炎辉、黄永康,宏超物业公司的注册资本为50万元。
2002年6月11日,原顺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作出顺工商企管罚字[2002]第562号行政处罚决定,以乐从房产公司无正当理由未申报年检为由,决定对乐从房产公司处以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2003年6月27日,乐从房产公司的股东张毅坚、张伍仔、肖良哲、陈智敏、邓振强以乐从房产公司的董事会名义向股东发出通知,内容为根据部分股东的提议,决定召开股东全体会议,时间是2003年7月15日上午九时。2003年7月15日的股东会除股东岑翠扬、黄永康外,其他股东均参加了会议。会议其中一项决议为张毅坚、张伍仔为股东代表前往镇政府协商乐从房产公司赎买资产的处理问题,张毅坚、张伍仔有权发出通知召开股东会,开会通知需提前3天发出。2003年8月21日,张伍仔与张毅坚签发股东大会通知,通知股东于2003年8月27日召开股东大会。2003年8月27日,乐从房产公司的股东张毅坚、张伍仔、肖良哲、刘松启、邓振强、黄海、叶向尧、陈惠青、吴庆荣、刘建让、张礼、陈志佳、陈智敏、曾伟恒、祝翠容、邓锦华、何婵娟、陈炎辉、卢启昌、梁智佳、陈建新参加了股东会议,股东岑翠扬、黄永康缺席,参加股东会的股东除何婵娟、祝翠容、陈炎辉外,均同意成立清算组对乐从房产公司进行清算,清算组由张伍仔、张毅坚、叶向尧、肖良哲、张礼、陈智敏、关仕平组成,股东会就此作出了股东会决议。
2003年10月30日,清算组向原审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清算组拥有宏超物业公司的全部资产和全部股份,陈炎辉、黄永康将宏超物业公司资产、帐册、公章交还给清算组,诉讼费用由陈炎辉、黄永康承担。在原审庭审过程中,黄永康、陈炎辉确认宏超物业公司的注册资本50万元是由乐从房产公司实际出资的。
案经原审法院审理认为:公司清算是依法定程序清理公司债权债务,处理公司剩余财产并最终终止公司法律人格的法律制度,其直接目的就是终止公司的法律人格,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公司股东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在清算期间,原公司的法人机关董事会停止行使职权,公司的财产管理权、必要的业务经营权由清算组行使,对外代表公司的权利也由清算组行使。乐从房产公司作为依法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因未按时办理工商年检被有关部门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属于法定解散范畴,首先应当予以解散,并在15日内由有关主管机关组织股东、有关机关以及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逾期不成立的,债权人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从本案材料反映,房产公司的张礼等五名董事于2003年6月27日根据部分股东的提议,于2003年7月16日召开的临时股东会中,第三项股东会决议决定张毅坚、张五仔两名股东代表有权“……召集临时股东大会,通知应提前三日发出……”,内容违反公司法有关召开股东会议通知期的强制性规定;在2003年8月27日房产公司再次召开的临时股东会中,也没有提前在会议召开15日前履行通知手续;且上述两次股东会召开也没有通知全体股东参加(岑翠扬和黄永康并没有收到通知);综上,上述两次股东会召集程序、决议内容均违反公司法有关股东会议制度的强制性规定;而股东会是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由全体股东组成的,决定公司重大问题的最高权利机构,是股东表达其意志,利益和要求的主要场所和工具,会议的召开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的有关规定;由于它属强行性规范,任何公司不得以章程加以变更,股东会召集人也不得改变,以使股东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上述两次股东会召开程序上存在的严重瑕疵足以使股东的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据此产生的清算组也不具备合法的主体资格,不享有完全的民事权利,既不拥有宏超物业公司的全部财产和股份,更无权要求黄永康、陈炎辉将宏超物业公司资产、帐册、公章交还。对黄永康、陈炎辉认为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受理了房产公司的股东权纠纷还没有作出判决、该公司的股权比例还没有确定、本案应中止审理的主张,法院认为,民事诉讼中所谓的诉讼中止,是指在诉讼进行中,由于出现了某种无法克服和难以避免的特殊情况,而使诉讼程序暂时停止。而“一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构成诉讼中止的原因之一。房产公司的股东确权纠纷虽已被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但房产公司股权比例确定与否与本案不存在必然的牵连,对本案的定性也不产生必然的影响,为此,房产公司的股权比例尚未确定不应成为本案中止审理的原因。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十四条、第一百九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之规定,判决:驳回清算组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50元由清算组承担。
上诉人清算组不服原审判决,上诉称:原审判决错误。本案是给付之诉,即清算组请求黄永康、陈炎辉将宏超物业公司的资产、帐册、公章等交还给清算组。但原审法院却把审判的重点放在清算组的成立程序上,有弃重就轻,以偏概全之嫌。黄永康、陈炎辉以清算组的合法性作为抗辩理由不同意返还财产,更是毫无道理。乐从房产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不能再以乐从房产公司的名义对外行使民事权利,而只能以清算组的名义行使权利。至于清算组的成立是否存在瑕疵,清算组成员是否损害其他股东利益属于另一法律关系。清算组并非存在严重瑕疵,其具有合法资格。乐从房产公司在2003年6月27日及同年7月16日召开的股东会程序和内容都是合法的。2003年6月27日,由乐从房产公司根据股东张礼等五人的建议,于同年7月16日召开股东会,决议如召集临时股东会,应提前3天发出通知。虽然,公司法规定召开股东会应提前15天通知,该规定并不属于国家强制性规范,故2003年8月27日的股东会按决议的规定提前3天通知股东不应认定违反法律规定,且2003年7月16日和同年8月27日的股东会已以挂号信的形式通知了所有股东,且决议所成立的清算组组成人员合法,关仕平律师是以张毅坚的代理人的身份参加清算组的。即使2003年6月27日、8月27日的股东会有瑕疵,那么2004年2月18日的股东会就弥补了这些瑕疵。另外,原审法院通知了全体股东召开了一次会议,到会的18名股东一致同意成立清算组。从三次股东会议看,股东均同意成立清算组保护自己的权利。综上,请求二审法院,撤销一审判决,确认清算组拥有宏超物业公司的全部资产和股份,陈炎辉、黄永康交回宏超物业公司的全部资产、帐册、公章,诉讼费用由黄永康、陈炎辉承担。
上诉人清算组在二审期间没有提供新证据。
被上诉人黄永康、陈炎辉答辩称:第一,清算组成立是否合法在本案中必须审查,清算组作为原审原告提起诉讼,如果清算组成立不合法,则本案的原告不具有主体资格。原审判决清算组成立违反公司法并作出判决是正确的。请二审法院予以维持。第二,清算组成立不合法,不具有诉讼主体资格。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解散后,所有股东应是清算组的组成人员,而在本案中,清算组仅由部分股东组成,故不能以清算组的名义提起诉讼,只能以乐从房产公司的名义提起。第三,宏超物业公司是由陈炎辉、黄永康作为股东依法成立的,宏超物业公司与乐从房产公司是两个独立的主体,乐从房产公司并不是宏超物业公司的股东,也并非附属公司。宏超物业公司依法独立经营,不受其他公司的非法干预。清算组请求陈炎辉、黄永康交回宏超物业公司的资产、帐册、公章无理,应予以驳回。
被上诉人黄永康、陈炎辉在二审期间没有提供新证据。
本院认为:乐从房产公司在被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后,召开股东会并决议成立清算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第七项的规定,清算组在清算期间代表乐从房产公司参加有关民事诉讼。清算组在本案中代表乐从房产公司提起确认之诉符合法律规定,主体适格。黄永康、陈炎辉提出临时股东会没有按照法律规定提前15天通知股东,部分股东未收到会议通知,清算组组成人员不合法等,认为清算组在本案中不具有主体资格。但清算组是根据乐从房产公司股东会决议而成立的,如果公司股东认为该股东会决议因程序不合法而侵害其股东权益,有关股东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提起股东会决议瑕疵之诉,请求法院撤销该股东会决议。股东提起股东大会决议撤销之诉,只有当法院撤销该决议的判决发生法律效力时,该决议才开始丧失法律效力,在此之前,股东大会决议在法律上仍然有效。在本案中,未有股东向法院请求撤销成立清算组的股东会决议,故在股东会决议未被撤销之前,清算组仍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本案属于确认之诉,即清算组代表乐从房产公司请求确认其拥有宏超物业公司的股权,成立清算组的股东会决议是否需要撤销并不是本案的审查范围,故本院对陈炎辉、黄永康提出的该答辩理由不予支持。原审判决以清算组成立存在严重瑕疵为由驳回清算组的诉讼请求不当,本院予以纠正。
虽然,根据工商登记材料反映宏超物业公司的股东为黄永康及陈炎辉。但从乐从房产公司与黄永康、陈炎辉签订的协议书及黄永康、陈炎辉所出具的同意书看,双方约定成立宏超物业公司,宏超物业公司的注册资本及开办费用全部由乐从房产公司出资。根据乐从房产公司提供的进帐单,结合黄永康、陈炎辉在原审庭审中的陈述,足以认定宏超物业公司的50万元注册资本是由乐从房产公司投入的,乐从房产公司是实际的出资人。黄永康、陈炎辉在同意书中承诺宏超物业公司的股东表决权由乐从房产公司股东实际出资比例行使,即同意乐从房产公司以宏超物业公司股东身份行使权利。因此,宏超物业公司的名义股东黄永康、陈炎辉明知乐从房产公司为实际出资人,且已经认可乐从房产公司以股东的身份行使权利,故本院认定乐从房产公司对宏超物业公司享有全部股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条规定:公司股东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宏超物业公司的财产属于宏超物业公司所有,其股东乐从房产公司只享有资产受益的权利,故清算组请求确认其拥有宏超物业公司的全部资产没有法律依据,本院对该诉讼请求予以驳回。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公司的资产、帐册、公章应由公司管理,故宏超物业公司的资产、帐册、公章等亦应该由宏超物业公司实际管理。清算组请求宏超物业公司的名义股东黄永康、陈炎辉交还资产、帐册、公章,必须举证证明黄永康、陈炎辉侵犯宏超物业公司的权利,侵占宏超物业公司的资产、帐册及公章,清算组未能举证证明,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本院对清算组请求黄永康、陈炎辉将宏超物业公司的资产、帐册、公章交还清算组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因乐从房产公司是宏超物业公司的实际出资人,对该公司享有全部股权,清算组虽有权对宏超物业公司的资产、财务帐册、公章等依法进行处分,但属另外的法律关系,本案不作处理,清算组可另行主张权利。
综上所述,原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应予以撤销。依照上述引用的法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一、撤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2003)顺法民二初字第2747号民事判决。
二、确认顺德市乐从房产开发有限公司清算组对顺德市乐从镇宏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享有全部股权。
三、驳回顺德市乐从房产开发有限公司清算组的其他诉讼请求。
一、二审案件受理费各50元,合共100元,由陈炎辉、黄永康承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判长温 万 民
代理审判员马 向 征
代理审判员欧阳建辉
二00五年三月三十日
书记员欧阳洁婷
E. 好看的有深度的法制节目或视频。不要像今日说法一样的案件解析。要介绍法律制度,法律学
建议你看看央视12频道的《法律讲堂》,有案例介绍,有法理分析,有法律知识的讲解。是个很好的节目,本律师也是经常看。另外,推荐看同一频道的《庭审现场》,直接就是开庭现场,不用到法院参与旁听了。
F. 企业法律制度
合同有效,
首先张三 可以事后追认李四的行为,有效。
其次根据个人独内资企业法,如果王五容不知道张三和李四的约定,也不影响合同效力。
但作为善意第三人王五有权在撤销合同
假设a商店倒闭了其责任应如何承担?
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但债权人在五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
意味着有张三承担,张三承担后可以向李四要求赔偿
G.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法律制度案例分析
有效,辛某是代表企业对外进行贸易,内部的金额限定是不被外人所知的,为了保护交易安全,这样的购买行为是有效的。除非交易对象明知辛某无权代表公司进行那样的交易。
H. 公司法案例
答:1、甲乙丙出资不完全符合《公司法》第81条对全体股东首次出资额的要求。
2、依据第一问的回答可知公司A不能依法成立,故,可以否定公司独立法人人格。甲乙丙承担连带责任。
3、A公司董事会有权拒绝。依据《公司法》第38条第2款和第100条的规定。提议不召开股东会议需要全体股东一致书面同意。股东丙在遭拒情况下,也无权直接召开董事会。依据是《公司法》第111条。
4、需要经过解散、清算、注销程序。
5、丁是A公司的债权人,而A公司是C公司的股东,也就是说,丁不是C的债权人,所以,C的清算组拒绝丁的债权申报是有道理的。
I. 《公司法》案例分析,知道的看一下吧!
1 公司法 第一百一十三条 董事会会议,应由董事本人出席;董事因故不能出席,可以书面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委托书中应载明授权范围。
因此电话委托不符合规定
2 公司法 第四十七条 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九)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及其报酬事项,并根据经理的提名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报酬事项;
因此 解聘胡某符合规定
3 公司法 第一百四十九条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五)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前款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
因此可以将胡某的收益收归甲公司所有
4 公司法 第三十八条 股东会行使下列职权: (十)修改公司章程;
因此 董事会不能做出修改公司章程的决定 该决议不符合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