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公司设立瑕疵法律后果

公司设立瑕疵法律后果

发布时间: 2022-02-27 03:59:12

❶ 公司设立瑕疵司法解释如何规定

(1)主观瑕疵。是指发起人或股东个人的设立行为中存在的瑕疵,主要是指公司的发起人或股东本身的原因或其意思表示有缺陷。例如,发起人或股东没有行为能力或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发起人或股东的意思表示不真实;发起人或股东明知其行为将侵害债权人利益而作出的设立意思表示等。

(2)客观瑕疵。是指设立行为本身的瑕疵,主要表现为设立行为违反法定条件和程序,或者其他强制性法律规定。例如,设立目的违法或违背公序良俗;发起人或股东不足法定人数;章程必须记载事项欠缺或记载违法;发起人未认足、缴足出资;公司组织机构不符合法律要求等。

❷ 有些企业有出资瑕疵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出资瑕疵的责任有:
1、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应当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务;
2、公司债权人可以请求出资瑕疵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十三条第一、二款
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其向公司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公司债权人请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已经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❸ 公司设立瑕疵的法律效力是怎样的

1、公司设立成功的情形。从发起人设立公司到公司正式成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的公司雏形,称为设立中公司。设立中公司的最终目的在于设立一个有独立主体资格的法人,它与设立后的公司密不可分。发起人,是指为了设立公司通过发起协议组成的团体其权限范围是与公司设立有关的行为,在此权限范围内发起人可以以设立中公司的名义进行对外活动,如签订合同等等。不同情况下合同权利与义务由谁承担首先要弄清楚设立中公司的法律地位问题。
设立中公司的法律地位首先从设立中公司与发起人的关系来看。发起人作为一个整体,发起设立中公司的机关,对外代表设立中的公司进行领导部门活动,履行设立义务。当公司合法成立时,发起人作为一个整体便不存在。由于设立中的公司与成立后的公司其实际是同一的,所以,发起人因设立行为所生的权利义务自然归属于将来成立的公司。当然,发起人所为的设立行为必须经过创立大会审议并确认其正当性。如果发现发起人有不当行为,应由发起人自己承担责任。如果公司虽然合法成立,但公司创立大会拒绝承担设立行为所产生的部分权利义务,发起人对公司拥有诉权,可以由法院裁定公司拒绝随设立行为所产生的部分权利义务是否正当。
但是,发起在公司成立前所为的与设立无关的行为效果应怎样认定呢?根据前文分析,发起在设立过程中成立公司所为的行为的后果原则上由成立后的公司承担,而其以拟设立的公司的名义从事的与设立公司无关的行为的后果原则上则应由发起自己承担,它是超越权限的行为。但是,发起人应承担的是合同无效的法律责任还是合同有效基础上的合同义务?设立中的公司没有从事经营行为的权限,其经营行为为主体不合格的法律行为。但是,相对方可能是善意的,并不得知该情形,从保护第三人利益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角度出发,如果对该发起的行为,第三人无异议,且该行为也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就无须确定其无效。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果将该行为确认为无效合同没有履行的将不再履行,已经改选的,当事人应互相返还履行标的,当事人只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这样,发起人或公司就会以发起人所从事的行为与设立公司无关为由不履行合同找借口,不承担违约责任,这显然是对交易安全不利的。当然,当事人在无故意和重大过失的情况下,也可以主张撤销该行为。
2、公司设立失败的情形。如果设立失败,同样的合同义务和违约责任又应该怎样承担呢?设立失败是指公司没有能够完成设立行为的情形。可能是因为投资环境发生变化,发起人在申请公司注册登记之前决定停止公司设立活动;也可能是因为发起人未能就出资方式、组织人员选任等内容达成一致,于是终止合作不再继续公司设立活动等。但最为普遍的原因是公司设立在条件上不符合法律规定或在程序上有瑕疵,公司登记机关以合法理由不予登记,拒绝核发营业执照,因而使得公司设立行为没有能够全部完成。这时,发起人之间的生态系统本质上是合伙关系。如果公司未能合法成立,没有新的独立的法人人格承担设立中产生的权利义务,发起人对因设立行为所产生的义务对第三人负连带责任,因发起行为所产生的、并非专属于成立后公司的权利,也分别或共同对第三人主张权利。
总之,对于公司发起人所代表公司缔结的契约,公司在成立之后是否应当就此契约对第三人承担义务和责任,应当根据既要保护公司发起人设立公司的积极性又应当保护所设立的公司利益不受损害的原则来决定。防止发起人借助公司设立之机,从事欺诈行为,追求个人利益,并因此而损害公司利益;也不要使公司发起人因承担过重责任,创设公司的积极性受到阻滞。只要公司发起人在发起和设立公司过程中善意而为,对公司承担了受托人所承担的义务,没有追求不当利益,发起人以拟设立公司名义与第三人缔结的契约就可以由成立后公司对第三人承担责任,发起人无须就此契约对第三人承担责任。

❹ 什么是出资瑕疵,瑕疵出资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瑕疵在语义上进行解释便是缺点,从法律层面进行解释,瑕疵指的便是在标的物形状、质量、效用等方面存在缺陷,未能符合法定约定或者通用的相应指标。股东出资瑕疵内涵研究方面,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有学者认为,股东出资瑕疵属于股东缴付现物存在品质和权利上的瑕疵,其中包含了法律和自然瑕疵,如所交付的标的物未能符合相应的章程或者国家规定标准,不具有相应的功能和功效,影响着公司对标的物的无法正常使用,即认定是股东出资瑕疵。有学者指出,在法律层面对股东出资设定明确规则状况之下,如相应股东在出资时,未能符合相应的规定,可认定是股东用于出资的财产是出资瑕疵。通过对部分学者出资瑕疵概念的查阅和汇总得知,股东出资瑕疵主要是指股东履行出资义务时,未能符合国家相应法律规定和公司的章程,其中包含了出资义务不履行,不适当履行。不履行主要指的是未进行出资,履行不适当主要指的是出现出资延迟、出资金额不足、抽选出资的方式等。
公司法对股东民事责任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由于部分规定的制度内容比较笼统,在实际当中可行性不强。当前股东出资瑕疵民事责任制度内容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出资瑕疵股东在公司法当中的民事的责任追究,仅限于补足相应的出资差额即可,可见股东存在出资瑕疵问题所承担的民事责任比较小。即便是股东补充与补偿相应的出资差额和相应的出资利息,也远远弥补不了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所造成的损失。这样的股东出资瑕疵的责任承担方式和处罚方式,未能有效地制止股东出资瑕疵问题的再次出现。
(2)现行的股东出资瑕疵民事责任中,未能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鉴于公司法对股东责任未能进行详细的划分,使得对公司内部和公司外部的区分界限比较模糊,这样便缺乏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尽管公司其他的一些股东或者成员知道股东出资瑕疵的行为,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不愿意行使其他的法律手段来追究相应股东的民事责任,这样便使得公司法的制定和实施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债权人对其出资瑕疵并不知情,也没有更多途径保障其权利,这样便是的债权人的利益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3)新公司法对于解决股东出资瑕疵方面的问题,相关出资瑕疵内容比较笼统,未能明确确定诉讼主体制度方面的相关内容,对于诉讼主体规定内容的缺失,必然导致诉讼程序出现障碍。这样的状况充分反映出公司法本身存在一些制度缺陷,不单影响当事人利用法律途径来保障自身利益,同时也加大了法院使用新公司法的内容来维护当事人利益的难度。
(4)当前学术界众多学者对于股东出资瑕疵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是关于出资瑕疵预防制度建设的建议未能达成共识,在公司法当中也未能对这一方面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这样便使得股权出资瑕疵在防范措施方面存在缺失,导致股东出资瑕疵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自然会影响到公司其他利益主体的权益。
解决对策
为了保障现代企业能够在安全和稳定的状态下进行运营,针对股东出资瑕疵民事责任制度方面的问题,首要的工作便是要建立股东实体权益保障制度。通过这一制度,能够有效地对相应股东出资瑕疵的责任进行追究,在实际操作当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法律应明确股东出资瑕疵追缴出资权利的主体,权利主体应及时、合法、并正确的行使该项权利。通过构建相应的追缴出资管理制度内容,借助合法的途径来保护相应利益主体的权益。其次,法律要制定追缴出资法律程序,通过设置可操作性较强的追缴程序,股东出资瑕疵行为出现之后,其他的股东公司和相应的债权人能够按照相应的法律程序来保护自身的权益。最后,法律应当明确出资瑕疵的责任人,公司可委托或借助验资机构来对具体的出资瑕疵行为人进行核实并验证。若由于验资机构的原因未能核实并验证该出资的,则相应的验资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更有利于保障其他股东权益。
当前我国公司法根据股东出资瑕疵,对于其他股东和债权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制定了三种法律责任,第一,违约责任;第二,差额补缴责任;第三,资本充实责任。与之对应的相应责任承担方式有以下三种,第一,继续履行;第二,采取补救措施;第三,赔偿损失费;通过分析得知相应的责任类型和承担方式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难以补偿,由于股东出资瑕疵所造成的利益方经济损失。因此,本人认为应当注重对股东瑕疵出资责任立法方面的完善。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当不断的完善货币出资不实方面股东的责任立法内容,同时要详细的列出货币出资瑕疵的类型。其次,要不断的完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瑕疵出资,民事责任相关立法内容,并在相应立法当中,加大对该类民事责任的承担范围和惩处力度。最后,应当完善股东出资追缴权利,相应内容的立法不断的维护。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
(3)完善股东瑕疵出资责任立法
按照公司法规定内容,公司在成立时需要对所有股东的出资额采用书面的形式进行规定。但实际操作当中,未能对一些非货币出资形式的协议进行规定,这样便使得公司的资产存在不透明状况,为了改善股东出资义务履行的监督机制,不仅要对货币出资方面的内容进行规定,同时也要注重对一些非货币出资形式进行规定,并将相应内容列入到公司的章程当中。在完成这一协议规定内容之后,还要对股东出资义务履行的状况实施有效的监督,通过制定股东出资信息的公示制度,让公司的货币和非货币出资状况能够得到公司全员的监督。这样不仅能够保障公司自身的利益,同时也能够保障其他主体的权益,对于降低公司的交易风险意义重大。
(4)构建股东出资瑕疵预防机制
公司法虽有对股东出资瑕疵所承担的相应民事责任进行规定,但是存在诸多不足,且多数是在事后进行惩罚。如果法律能在事前进行有效的控制,便可以降低股东出资瑕疵出现的频率。因此,针对该情况,本人认为应当构建股东出资瑕疵的预防机制,通过不断的完善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对企业的法人以及企业的信用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借助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些限制机制,例如,构成股东出资瑕疵行为之后,相应的行为人不能乘坐高铁或者飞机,在银行贷款方面设定贷款限额,这样能够更好的约束股东能够正常出资,避免股东出资瑕疵现象频发。

❺ 公司瑕疵设立有什么状况

法律分析:公司设立瑕疵一般表现为:

1、股东。(1)、股东人数不符合限制;(2)、股东缺少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3)、出资形式瑕疵。

2、章程。(1)、未对股东权利进行明确约定;(2)、章程内容违法。

3、资金。(1)、股东出资不足;(2)、出资价值不实。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二十四条 有限责任公司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

第二十五条 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 公司名称和住所;

(二) 公司经营范围;

(三) 公司注册资本;

(四) 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

(五) 股东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

(六) 公司的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议事规则;

(七) 公司法定代表人;

(八) 股东会会议认为需要规定的其他事项。

股东应当在公司章程上签名、盖章。

第二十六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

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七条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❻ 公司设立瑕疵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危害吗

公司设立瑕疵是指公司设立时,发现设立过程中,存在不符合公司法规定的实体要件或者程序要件,从而使公司法人人格存在不稳定状态的法律现象。例如,设立人出资不足,或或出资人越权处分等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条
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足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第九十三条
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发起人未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缴足出资的,应当补缴;其他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发起人补足其差额;其他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

❼ 公司设立时存在瑕疵公司成立会无效吗

法律分析:如果设立公司时存在的瑕疵是可以补正的,那么补正后公司成立有效,如果瑕疵无法经过补正则公司设立行为无效。根据法律规定所谓的公司成立无效是指已获准登记的公司由于其设立时不可补正的瑕疵,在事实上不具备法人资格而被有权机关依法认定其自始不成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二十八条 公司并不因为设立时不具备最低注册资本而无效,只要有限责任公司获得了法人人格,则即使公司在设立时不具备所要求的最低注册资本,公司仍然有效设立,公司债权人、股东或其他人员不得以公司在设立时不具备最低注册资本为由而主张公司设立无效。但他们可以提起诉讼,要求公司股东根据第28条来承担资本的补充责任。

❽ 公司设立瑕疵处理

公司的设立瑕疵是指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但是公司设立的实质要件有瑕疵。具体表现为公司设立时缺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条件之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三条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股东符合法定人数;
(二)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
(三)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四)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五)有公司住所。

热点内容
聘用书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1 14:23:18 浏览:609
江苏劳动法立法权 发布:2025-02-01 12:09:09 浏览:684
新婚姻法24条废除了吗 发布:2025-02-01 12:01:25 浏览:169
河南电视台法治频道记者 发布:2025-02-01 10:51:14 浏览:82
猇亭区法院 发布:2025-02-01 10:37:55 浏览:948
律师楼备案 发布:2025-02-01 10:37:54 浏览:522
巨鹿法院迫卖 发布:2025-02-01 10:36:25 浏览:790
童装店管理规章制度 发布:2025-02-01 10:02:53 浏览:693
六安工伤法律咨询热线 发布:2025-02-01 09:44:30 浏览:159
河南项城法律咨询中心 发布:2025-02-01 09:42:55 浏览: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