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制度
❶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该法律予以修正有什么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内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容:一是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二是困难老人数量增多。对社会照料的需求日益增大。三是家庭养老功能明显弱化。因此,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和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社会养老管理服务工作形势紧迫、刻不容缓。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进一步完善了养老法律制度,是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增强全社会的责任意识,改善维护老年人权益的各种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必将产生巨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权威答案,请采纳。
❷ 老年人为什么需要法律服务与援助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复杂社会局势与风险以及巨大经济、政治压力,是世内界各国共同容面对的时代课题。自上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人数剧增,对养老体制、人口政策、社会道德和政府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可以说,健全和完善老年人家庭保护、社会保险、社会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优待、宜居环境以及社会参与等基本制度,进一步探索国家支持家庭养老、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老年人精神赡养、老年人监护等具体制度,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核心,构建中国特色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体系,为中国老年人提供他们最需要、最精准的法律服务与法律援助迫在眉睫。
❸ 如何做好老年人维权的法律援助工作
我国《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袭第39条规定"老年人因其合法权益受侵害,提起诉讼,……需要获得律师帮助,但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该法规
定的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落实该法的规定,司法部与民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做好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要求法律服
务机构承担起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的义务,使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就地、就近、及时地得到优质的法律援助
❹ 老年人消费如何维权 法律援助律师来支招
当老年人遭受消费侵权时,通过以下维权方式及做好注意事项,即可轻松维权。
1、老年人消费轻松维权的方式
(1)支付宝一键投诉
在2018年,当老年人发现自己购买的商品质量或者效果不好,可以直接登录支付宝搜索12315官方小程序一键投诉。
(2)拨打12315热线投诉
直接拨打12315热线进行电话投诉商家或商品,反映情况。
(3)向消费者委员会举报投诉
老年人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委员会进行商品或者商家的投诉或者举报,让消费者委员会进行调解。
2、老年人消费轻松维权的注意事项
(1)保存好消费凭证
老年人无论是在实体店铺,还是在网络、电视等渠道购买商品,付款时都应当向卖家索要购物发票或者购物收据等消费凭证,并需要妥善保存消费凭证以作日后维权之用。
(2)记录商家信息和保留推销广告单
若商家上门推销或电话推销产品,老年人要购买并付款时,商家没有出具发票等消费凭证时,老年人可以详细询问并记录商品、商家的具体信息,并保留推销广告单,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录音或录像记录。
(3)对商品进行拍照、录像
当发现购买商品不符合标准或有其他异常情况,老年人可以立即对商品进行拍照、录像记录商品情况,用于维权。
3、老年人消费维权难的原因
(1)证据意识薄弱
老年人购买商品时通常不会主动向商家索要发票、收据等消费凭证,即使拿了发票等消费凭证也不会保留下来。当发现被骗时,提供不了发票等证据证明购买商品,且无法提供商家的信息导致无法成功维权。
(2)轻信推销
老年人热衷于参加养生保健的免费讲座或活动,商家趁机推销各类昂贵保健品,宣称吃了该保健品就能无病痛、长寿等,还以买多送多、先试后买、低价促销等方式吸引老年人购买。
最后,老年人消费要维权,谨记要做好保存消费凭证、记录相关信息、及时录音录像等。消费维权可通过支付宝或电话或向消协等方式投诉举报。
遇到消费难维权的问题,老年人或其子女都可在找法网咨询相关律师。
❺ 法律援助与法律服务的区别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是法律服务中的一种形式,法律援助是免费的。
法律服务包括诉讼业务服务和非诉讼业务服务,是指律师、非律师法律工作者、法律专业人士(包括法人内部在职人员、退、离休政法人员等)或相关机构以其法律知识和技能为法人或自然人实现其正当权益、提高经济效益、排除不法侵害、防范法律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提供的专业活动。
法律援助是无偿的,义务服务,这是我国的一些制度;法律服务包括面比较广,并且一般是有偿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规定:
一、具备以下条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申请法律援助:
1.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需要帮助;
2.确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由各地参照当地政府部门的规定执行)。
二、盲、聋、哑和未成年人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
其他残疾人、老年人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因经济困难没有能力聘请辩护律师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
可能被判处死刑的刑事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
三、刑事案件中外国籍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指定律师辩护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
❻ 对老年人的法律援助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法律分析:(一)老年人法律援助规章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二)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培训教有势在必行;(三)受援审批程序有待于尽可能缩短,努力为老年人实现及时、便捷的法律援助;(四)专项法律援助基金有待尽快建立,力求在经费上足额保障援助工作的必要开展;(五)搞好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 第八条 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利用自身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❼ 老年人怎样依法申请法律援助
:根据《司法部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①必须首先明确自己是否符回合法律答援助申请的对象和案件范围,凡符合法律援助申请对象条件的,可以决定申请,否则,不要提出申请。②必须书写法律援助申请书。③必须明确法律援助管辖权。④必须明确应递交的材料。在向法院援助机构提交申请书的同时,必须递交下列材料:a身份证、户籍证或暂住证;b有关单位出具的申请人及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的证明;c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的基本情况;d法律援助机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申请人为未成年人或无行为能力人的,应由其监护人代为申请。代申请人应提交有代理权资格的证明。⑤法律援助机构审查批准。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20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予以法律援助的决定。⑥对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应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书面决定书,并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并通知受援人。由承办律师与法律援助机构、受援人三方签订法律援助协议书,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⑦对不符合条件的,应作出不予法律援助的决定书,并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对不予法律援助决定有异议的,可以申请重新审议一次。望采纳,谢谢!
❽ 法律援助制度是什么
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制度,也称法律救助,是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司法救济制度,其具体含义是:国家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及其他因素而难以通过通常意义上的法律救济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会权利的社会弱者,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它作为实现社会正义和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行为,在一国的司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96年3月17日通过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4条规定:"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这是在我国立法史上,首次将"法律援助"明确写入法律,是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96年5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对法律援助的有关内容作了专章规定。《律师法》第六章规定:"公民在赡养,工伤,刑事诉讼,请求国家赔偿和请求依法发给抚恤金等方面需要获得律师帮助,但是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获得法律援助。律师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尽职尽责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援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这些规定明确了公民获得法律援助的范围和律师必须依法承担的法律援助义务,并为今后制定法律援助的专门立法奠定了法律基础。
目前,中国的法律援助机构已基本形成了四级组织的架构:
1、 在国家一级,建立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统一对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实施指导和协调。
1997年5月26日,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主要负责对法律援助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制定全国性的法律援助规章制度,中长期发展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协调全国法律援助工作事宜,开展与国外法律援助团体及人士的交流活动等等工作。
同日,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成立。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的主要职责是募集、管理和使用法律援助基金,宣传国家的法律援助制度,促进司法公正。其基金来源主要包括国内社团、企业、商社及个人的捐赠和赞助;基金存入金融机构收取的利息;购买债券和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收益等。
2、 在省级地方,建立XX省(自治区)法律援助中心,对所辖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实施指导和协调。
3、 在地、市(含副省级)地方,建立XX地区(市)法律援助中心,行使对法律援助工作的管理和组织实施的双重职能。
4、 在具备条件的县、区级地方,建立XX县(区)法律援助中心,具体组织实施本地的法律援助工作。不具备建立法律援助机构条件的地方,由县(区)司法局具体组织实施法律援助工作。
申请法律援助的公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申请人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帮助;确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
中国法律援助的三个专业实施主体是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律师主要提供诉讼法律援助(包括刑事辩护、刑事代理和民事诉讼代理等)和非诉讼法律援助;公证员主要提供公证事项的法律援助;基层法律工作者主要提供法律咨询、代书、普通非诉讼事项的帮助等简易法律援助。
中国法律援助有三个基本的资金来源:政府出资,社会捐赠及行业奉献(主要指义务办案)。
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尚处于建立阶段。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其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必将为实现依法治国方略,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和促进社会稳定发挥重要的作用。
❾ 老年人权益法律保障制度的概念与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1]它是以中国的根本大法《宪法》为依据的,是中国第一部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和发展老龄事业相结合的专门法律。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法共分为五部分内容:一是立法宗旨部分,重点阐述了立法目的、年龄界定和保障内容三方面的法律规定及其依据;二是家庭养老部分,重点阐述了坚持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形式的“三种根据”、老年人需要特别保护的“六种权益”、赡养人需要履行的“六项义务”,禁止赡养人对老年人的“六种侵权行为”等有关法律规定;三是社会保障部分,重点阐述了建立老年社会保险制度、保障“三无老人”的助养办法、兴办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和制定属地敬老优老政策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四是积极养老部分,重点阐述了要“养为结合”和要“以为促养”的有关法律制度;五是法律援助部分,重点阐述了老年人诉状优先受理、诉讼费用可缓、减、免,可以获得法律援助和依法裁定先于执行等四项援助内容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主要有四个特点:即坚持以家庭养老为主;提倡老年人积极养老;强调家庭养老和社会保障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