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开展法律服务惠民

开展法律服务惠民

发布时间: 2022-03-16 20:56:02

Ⅰ 山东法律服务网进行咨询

Ⅱ 惠民社区服务项目包括哪些

日前,天津市河西区马场街街道干部、驻街单位代表、社区主任等近百人汇聚一堂,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能认领惠民服务项目,全力打造马场街服务惠民、文化惠民、环境惠民、平安惠民四项惠民项目品牌。采取项目运作、归类管理的方式,打造“用文化引领人、用活动凝聚人、用服务温暖人”的马场精神。

马场街以关注民计民生、服务居民群众为着眼点,全面开展历时一年的四项惠民项目共30余个子项目的惠民服务,内容包含民政、劳动保障、文化、市容环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其中,服务惠民项目倡导“三零”理念,即工作零差错、沟通零距离、服务零投诉,强化一站式、登门式、全程式服务,通过为居民和单位提供预约服务、电话服务、网上办公等多种受理方式,让居民顺心;文化惠民项目将重点推出“首届读书节”、“第二届社工节”、“健康社区行”、“文化素质教育”、“文化社团进社区”、“生育文化节”几大主题活动,形成现代文化与民俗文化、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特色文化与品牌文化相互交融的街道文化发展格局;环境惠民项目将对辖区内金山里、四化里、德才里、东风里、三合里五个自然小区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平整改造社区甬道,力争建成1到2个精品社区,同时狠抓11个社区、78个自然小区的清扫保洁质量,确保市容环境卫生、环境秩序管理制度的落实;平安惠民项目坚持群防群治的原则,完善壮大平安志愿者、调解委员会等6支队伍的建设,广泛动员社工、居民巡逻队员、协管员等群众性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同时成立专业的法律宣讲团,全年将开展一次模拟法庭和6次法律知识进社区活动,全方位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居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讯员孙维 丁宇)

Ⅲ 对我市律师更好地开展法律服务有哪些

各区市司法局、局直律师事务所:
为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和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要求,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现就指导律师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律服务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为应对经济社会形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市委、市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出了决胜青岛未来的“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决策;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提出了“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要求等,这些重大战略部署为律师拓展业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律师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律师是从事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员,在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扩内需、保增长”要求和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代理诉讼案件、承办非诉讼法律事务、担任政府及单位法律顾问等多种形式,广泛地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为其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法律服务,有效避免法律风险。各区市司法局和律师事务所要充分认识律师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指导律师拓展业务,发挥职能作用,为确保我市经济平衡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法律服务和保障。
二、建立健全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机制
为切实做好律师法律服务工作,市司法局成立“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指导小组”,由郭永军副局长任组长,并成立4个法律服务团队,即“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法律顾问团”、“‘扩内需、保增长’法律服务团”、“ 预防和解决企业工资拖欠法律服务律师备选库”、“律师参与涉法信访法律顾问团”,根据各服务团队的专业需求挑选了50名律师,分别是我市金融、公司改制、劳动争议、涉外经济、房地产、行政、刑事等律师业务方面的优秀人才。各区市司法局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做好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各律师事务所要结合自身实际,抽调专长、骨干律师组成专业法律服务团队,积极投入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认真履行法律服务职能。
三、积极拓展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业务领域
(一)指导律师为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提供法律服务。“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核心是激发主城区的经济辐射力,启动胶州湾北部高新区的开发建设,引导胶州湾东西两翼整合提升城市功能,进而构筑“一主、三辅、多组团”的现代化城市布局形态,塑造拥抱胶州湾的大青岛的城市框架,为青岛城市的深度发展拓展出崭新的空间。显然,其中的众多法律事务无疑给律师执业提供了机遇,特别是高新区、市北区小港湾、四方区填海区域、李沧区新客站、崂山区度假旅游和胶州市少海新城等重点组团的规划建设,将会带来大批量的融资、项目落户和旧城改造、企业改制、居民搬迁等法律事务。各律师事务所和广大律师要善抓机遇、抢抓机遇、抓好机遇,从现在起就要主动介入,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法律服务,拓展业务领域。
(二)指导律师为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的要求提供法律服务。当前,我市采取的“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已初见成效,但是,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还在继续。律师法律服务与经济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落实帮扶企业、调整结构、促进消费等各项政策措施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指导律师积极参与有关部门产业振兴、区域经济合作等规划的研究制订工作,参与企业搬迁、改造、扩张、生产等经营活动,从法律的视角为政府和企业出谋划策,规避风险。建立和落实律师担任企业(公司)法律顾问制度,规范工作程序,通过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引导企业(公司)依法经营,调整结构,摆脱困境,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指导律师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服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切实把律师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要组织律师积极参与党委政府研究制订“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等各项惠农政策,参与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等各项具体工作。各区市司法局要把握好本地农村经济发展形势,通过组织律师深入分析研究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强和改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政策措施,积极为党委政府提供法律建议,为农村各类经济实体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通过组建县域经济重大项目法律服务志愿团,建立和落实律师服务农村工作联系点制度,积极参与城乡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征地补偿等法律事务,为城乡经济发展、农民转移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法律服务。
(四)指导律师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法律服务。当前,因各种原因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及时妥善地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各区市司法局和律师事务所要按照全市律师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要求,通过组织律师参与信访值班、陪同领导接访和参与人民调解、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等工作,用法律、用事实、用感情向上访群众讲清是非,理顺情绪,引导群众以合法方式表达诉求,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开展送法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镇村等活动,把群众的法律教育与化解矛盾纠纷结合起来,使群众学会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真正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纳入法制轨道,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广大律师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改善民生的工作,针对业务活动及可能发生矛盾纠纷的领域,积极开展矛盾化解工作。要重点在企业改制、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引发的矛盾纠纷,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引发的矛盾纠纷,城镇拆迁和“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征地补偿引发的矛盾纠纷,农村山林、土地、宅基地等权属争议引发的矛盾纠纷,医患关系、物业管理和非法集资引发的矛盾纠纷等方面,积极开展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努力为我市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加强领导,切实把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落到实处
各区市司法局和律师事务所要高度重视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切实负起责任。要坚持司法行政机关主导、律师事务所主体、广大律师参与的服务模式,深入动员全行业的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律师法律服务和保障作用。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本所实际,制订律师法律服务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不断提高法律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区市司法局要争取本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主动同有关部门沟通联系,保持信息畅通,为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提供便利。市司法局拟于5、6月份组织“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法律顾问团”成员就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专题研讨,7、8月份组织召开一次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市律师协会要围绕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探索律师业务、服务模式和保障机制,组织各专业委员会及时研讨、解决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法律问题。各区市司法局和律师事务所要有计划、有安排、有步骤地组织律师参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其代理的重大法律事务要尽可能组成服务团队,确保法律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广大律师要努力学习,提高执业能力,及时了解相关信息,积极参与各项服务活动,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Ⅳ 法律服务包括哪些内容

法律事务主要为公检法、基层法律服务机构、街道社区、律师事务所、企事业版单位、社会团权体、政府机关等部门的一线工作岗位,培养能从事法律服务、司法文秘以及司法行政辅助管理等实际工作,具有“爱众亲仁”道德精神和“博学笃行”专业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法律服务专门人才。

Ⅳ 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有哪些方面的需求

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司法行政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去年全市司法行政机关满意度测评中,对我县司法行政工作的不满意率为7.71%,为全市最高。与全市最低的水城县4.40%相比高出3.31%。一下子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满意度低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进行了系列调查,总结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和症结,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影响我县司法行政工作满意度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去年,全县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各项工作成效是显著的,但民意调查测评结果却很不理想,经过深入客观调查分析,影响我县司法行政工作满意度的主要问题有:
一、宣传不到位,群众对司法行政知晓率、认知度不高,致使群众评价偏颇。一是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较多,但对县乡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职责系统、全覆盖地宣传却没有,导致群众对公检法司的职能职责混为一谈,加上平时的业务往来也使群众误认为司法局就是所有司法系统的总合,还有群众认为司法局就是管公、检、法的,或者把司法行政机关和公检法机关等同起来,有的群众还到司法局来投诉公检法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把对公检法的不满意算在了司法局的名下。二是缺乏专门的宣传手段和机制。没有独立的门户网站、没有专门的刊物及其他载体,更没有专门的宣传机构、人员和相关制度,致使群众知晓率、认知度都较低,更导致群众评价随意性高。三是宣传不到位致使群众认知脱节。司法行政的法律援助、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等机构都具有服务性职能,常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但是群众却不知晓,对这些部门服务职能的认知度,不能统一到对司法行政的良好评价上来,是间接导致司法行政民意调查不理想的原因。四是司法行政许多为民服务的好做法好成效以及典型事例、先进人物没有得到较好的宣传,没有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好评。
二、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发挥不太好,为民服务的好事实事做得不够好。一是在普法为基础和依法治理为目标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只注重普法却偏废了依法治理。在协调整合社会力量资源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还未全面到位,致使普治整体水平还不高,因而有政协委员建议加强此项工作。普法创新方式方法不多,形式模式老套,基本处于传统普法的状况,普法针对性、实用性、新颖性差,致使群众难于接受吸收,效果不太好。在依法治理工作中,仅限于单一的行业治理或单位治理,综合治理、基层治理、专项治理还不很到位,效果也不很理想。群众在普法依法治理中感受到的好处实惠还不多,也不深刻。二是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新做法,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多纠纷得到了就地化解。但由于调解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不强和工作积极性不高以及调解员补助难到位等问题,导致出现化解矛盾纠纷不及时、调解偶有不公正、文书档案不齐备、协议履行率不很高等问题,也是群众不满意的一大重要因素。三是部分当事人中还未能得到法律援助,特别是在指定辩护中,由于补助少,被指派的律师例行义务性出庭辩护,工作积极性不高,深入实际调查取证做不到位致使辩护效果不佳等等,也让一些群众不满意。四是在办理公证服务中,由于公证体制机制原因、公证员奇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差异、办公条件不好等因素,导致群众办证不能及时获证,办证中没有休息场地,办事环境不好等,都导致了群众不满意。五是在法律服务中,部分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诚信建设还不是特别到位,服务群众的思想、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人员夸大其词、私自受案,甚至还有一些冒充律师的黑律师更是作虚假承诺,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律师声誉,也是他们对司法行政机关不满意的一个因素。六是在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中,由于服刑人员很多都受好逸恶劳思想的影响,不肯吃苦,还想挣大钱,结果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释解后,仍然挑挑拣拣,长时间不能就业。刑释解教人员由于其特殊经历,社会对他们存有偏见,致其就业困难、生活举步维艰。也致使一些人员不满意。
三、诸多客观因素长期制约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更好开展,也是导致群众不满意的又一重要因素。一是人员编制少且事务繁多。37个司法所中一人编制所还有19个,一人所的现状严重影响着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依照《人民调解法》和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调解纠纷、案件调查、走访矫正对象必须两人以上才能开展工作,否则,就是违法行为。现在我县各司法所普遍只有两名甚至一名同志,一旦出去工作,司法所就得关门,群众来办事就得吃闭门羹。群众找不到人,办不成事,满意度自然不高。二是不能专人专职。由于司法行政管理体制多年沉淀的原因,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把司法所当作内设机构,把司法所人员当作乡镇人员使用,从事很多与司法工作无关的事务如行政包村、计划生育、禁烧防火、合作医疗收款等,不能专职做好司法行政工作,司法所业务成了附带和捎带。三是工作经费不足,工作保障难以到位。由于缺乏车辆编制和经费,致使22个司法所没有车辆,出现了处置纠纷赶赴现场不及时的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司法所各项工作的开展,也直接导致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不满意。四是司法行政机关待遇差,难以激发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法庭、派出所、财政所都已是副科级机构,但司法所还是股级,在工作协调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司法所当前承担着监管四种罪犯的职能职责,但却没有转警,没有赋予其相应职权,履行职能职责存在许多困难;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人员经常到一线处置群体性问题和化解纠纷,但却没有岗位津贴,严重挫伤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
四、干部队伍服务能力、水平、质量整体还不够高。主要体现在:一是部分干部职工综合素质不够高。思想政治、科学文化、法律素养、宣传能力、科技信息化技术应用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不高,也致使工作中慢作为的现象出现或者少数不作为、个别乱作为的现象。二是不善于缺乏“面对面”做群众工作,不善于接近群众,不会讲群众语言,不会用群众的方法思考问题,不会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与群众的需求、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更好、更有效地为群众服务。三是不会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虽然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公证、安置帮教、法制宣传等都是事关群众利益和好处的事。但由于不讲究做事的方式方法,作风不细致、态度不和蔼、工作不扎实,好事办不好,实事办不实。没有尽最大可能地应用司法行政资源更多地帮助办好群众关心的,亟待解决的困难事。没有把群众要求解决的琐事、杂事和群众关注的“小事”办好办实。四是没有做到心里装着大众,遇事想着群众。司法行政每项职能职责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但还没有把“心里一定要装着群众,做什么事、开展什么工作,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处处关心群众的疾苦,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群众的知心人和贴心人。”的理念溶入血液里,变成每个干部的实际行动。
五、社会管理创新不够,群众感受到的实惠还不多。主要是在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公证事项办理、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管理、指导人民调解、司法鉴定等工作中的创新举措还不很多,群众感受到的实惠还不很多;在促进和维护公平正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强大和明显,在促进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方面还做得不是特别到位;在实施民生改善和保障工程还没有做到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最大化、无缝隙、全覆盖、无盲点地服务好群众。
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行工作满意度的建议和对策
一、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切实准确了解掌握群众之所需、之所盼,增强群众满意度工作针对性、时效性
经过调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对于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很多,但总体来说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需要稳定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希望解决好治安突出问题,生命财产得到保障,工作、生产、生活更加安全。二是公正执法方面。希望司法行政干部严格执法、秉公办事,切实增强法律保障力度和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三是社会管理服务方面。希望司法行政机关办事更快捷、更方面、更高效,对社会管理更加人性化,对社会服务更热情、更到位、更文明,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具体来说主要反映在:一是对普法的希望是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方法和途径宣传,将法律规定融入法制文艺节目演出或通俗易懂、易记、易掌握的形式宣传,积极从传统普法模式向创新性现代化普法形式转变;二是期望人民调解更多地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尽可能让矛盾纠纷不出村、不出乡镇;期望在社区矫正监管改造和安置帮教工作中,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融入人性化因素,多帮助被监管对象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期望在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中,切实帮助当事人调查取证,切实从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法律程序上维护其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公平正义。三是群众期望干部职工的思想理念更加先进、作风更加优良、履职能力更强、工作质量更好和效率更高,随时能够获得更好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
二、全方位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知晓率、认知度。一是组建宣传机构,引进高素质写作人才,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宣传队伍。二是抓紧建设独立的门户网站、在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体上开辟专题宣传栏目,办好简报信息、工作动态、刊物等载体。三是加强全系统人员宣传工作能力的培训提升,把全系统人员都培养成宣传能手。四是大力宣传司法行政为民服务的好做法好成效以及典型事例、先进人物,大力宣传本系统求真务实、便民利民、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做法、经验和成效,更多地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好评。
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新形象。一是把握主旨,提高认识,把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作为根本价值取向。首先是准确把握群众满意在司法行政工作领域的深刻内涵和具体表现。群众满意度就是群众对司法行政机关工作和社会形象整体的评价,是对司法行政的信任、理解、支持、配合,是对司法行政的崇尚、尊重。其次是深入理解群众满意这一目标的现实意义。司法行政工作是否落到实处、干部职工作风是否转变、是否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最重要的是让群众来评、看工作结果、看工作成效。再次是充分认识不顾群众是否满意,脱离群众思想的严重危害以及在司法行政实践中贯彻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必须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为群众谋利益,决不能用来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不能只考虑自身工作的方便而漠视群众的方便和利益。最大限度地提高群众满意度。二是立足本职,多办实事,让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和热情服务,让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公平公正及时有效地解决。首先要把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和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切实增强罪犯监管改造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积极参与“打黑除恶”、“两抢一盗”等专项斗争,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巩固和扩大严打整治斗争成果,确保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其次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把执法活动作为维护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不断完善和创新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从我们承办的每一起案件、处理的每一起纠纷、解答的每一次咨询、化解的每一个矛盾中,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再次要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把方便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司法行政机关发挥职能作用、强化社会管理的主要方向,把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作为司法行政机关社会管理改革的重点,积极研究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最大限度地增进群众信任感、幸福感。最后要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妥善解决群众实际问题。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通过普法依法治理和法律服务,帮助群众提高法律素质,增强群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利益的能力。结合平安建设工作,利用司法行政资源优势帮助群众抓好平安乡村、平安社区等基层创建活动,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三是拓宽渠道,贴近群众,使群众更多地了解和更广泛地参与司法行政工作 ,让群众感受到更多实惠。首先是要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让群众更多地了解司法行政工作职责。通过设置政务公开栏、网站、宣传橱窗等方式深化政务公开,让群众更多的了解司法行政职责,增强参与、支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工作的自觉性。其次是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与群众谈心等方式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深入乡镇村组,主动贴近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并对征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类整理,针对工作的薄弱环节及时完善制度,扩大工作成果。再次是要依托服务等“窗口”部门的工作,树立良好机关形象,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支持和参与司法行政工作。从小处着手,贴近群众,方便群众来访咨询。如在办公楼大厅设置科室公告牌,办事流程图等方便群众来访、预约等,避免群众重复来访,节约办事成本。最后在咨询解答中,尽可能地告知群众权利义务,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可以利用告知书、明白卡、宣传册等,明确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权利以及救济途径。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一视同仁,实现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
四、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更多地满足广大群众的渴求。一是强化监管和帮教,扎实做好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刑释解教人员是一个特殊、敏感群体,这个群体的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实施整体联动;要有新举措,创造新载体,要根据当前释解人员的特点,在不断拓宽就业途径,教育其适应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努力提高就业安置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根据释解人员的就业技能和水平进行安置。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对释解人员的就业观念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引导他们摒弃好逸恶劳思想,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学得一技之长,靠诚实劳动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以人为本,积极为释解人员办实事。能够实现再就业的帮助安置就业,符合低保条件的解决低保问题,不符合低保的,予以临时救济。二是全面加强普法方式方法创新,切实增强宣传效果。加快从传统普法向现代普法的转变,积极开展靶式普法、订单式普法、联合普法、文化普法、楼宇电视和政务微博等新媒体普法,加大法治县乡创建力度,管在关键点、避免形式化,切实有效开展。三是加大人民调解法贯彻执行力度,强化网络建设,全面提升调解员队伍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积极争取政府解决调解员补贴,争取设立专职调解员,大力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和排查化解,确保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四是积极探索和拓展法律援助措施,积极推进“点援制”,深入总结人民满意法律援助新模式。加强法律援助义务值班解答法律咨询正常化管理,积极将疑难纠纷调解和刑事和解纳入法律援助试点,总结经验推广实施,真正实现应援尽援。五是全面坚强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管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教育引导他们统筹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切实履行应尽义务和职责,真正维护好实现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公平正义。六是全面加强协调沟通力度,争取人财物支持,大力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树立司法行政新形象。积极争取人员编制和车辆编制,解决好司法所人员和交通工具问题。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努力解决好干部队伍待遇问题,切实提高干部工作积极性。全力打造办事大厅,努力为群众办事提供良好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让群众满意。
五、全面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为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提供坚强保证。一是要全面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教育引导干部要时时处处用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这面镜子对照自己,始终坚持亲民、爱民、为民。经常地自觉从干部队伍自身找原因,群众观念是否淡漠了,是否缺乏做群众工作的方法、经验,是否是丧失了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优良作风,化解矛盾、处理问题是否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干部是否是浮在上面、沉不到一线,与群众打交道少了、心理距离远了,是否做到感情上与群众“心连心”,工作中与群众“面对面”,为群众办事“实打实”,向群众宣传“情牵情”,真正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实现人民群众满意。三是要扎扎实实办好事、办实事。首先要教育干部要经常扪心自问,将心比心,多做换位思考,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来对待,把群众的事情作为自己的事情来办理。自己在这个岗位上为群众到底做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到,可不可以做得更好。其次要深入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当好群众的贴心人。每个干部职工必须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善于接近群众,会讲群众语言,会用群众的方法思考问题,会把法律法规、党的方针政策与群众的需求、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更好、更有效地为群众服务。再次是要认认真真为群众更多地解决具体问题、更多地办实事,把群众工作落到实处。群众利益无小事,不但要做好维护稳定和促进发展经济这件大事,也要把群众要求解决的琐事、杂事和群众关注的“小事”办好办实。最后是要善用群众语言和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与之进行沟通,注重面对面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无论是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是宣讲法律法规,帮助群众学法、懂法、守法,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都要把解决群众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把话说到点子上,努力解开思想疙瘩,在宣传中建立感情,在宣传中形成互信,在宣传中赢得民心。三是要全面提升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首先要强化干部职工核心价值观和社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首要价值追求;其次加强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培训,熟练掌握程序性、实体性和时效性规定,自觉从实体、程序和时效上维护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感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再次是加大对不维护公平正义的人和事的处理力度,全面促进公平正义得到最广泛的维护。四是全面提升干部职工在新媒体时代引导能力。要最广泛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司法行政重大决策部署、司法行政在维护稳定、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司法行政战线英雄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最大限度地增加舆论的“正能量”。坚决杜绝“大丑恶”事件发生。五是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落实“谁拥有先进科技手段,占据信息优势,谁就掌握主动,赢得未来”的理念,牢固树立向科技要效率、人力和向信息化要战斗力的理念,大力推进司法行政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强干部队伍科技信息化能力的培训提高。六是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拒腐防变能力。要深刻认识拒腐防变的重要性、紧迫性,毫不动摇地坚持从严治警的方针,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努力促进干警清正、队伍清廉、司法清明。抓住用制度管人管事这个根本,围绕容易滋生腐败问题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点岗位,健全制度规定,强化廉政风险防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学会在法治轨道上用权,保持清廉本色,坚守精神高地。

Ⅵ 国家惠民政策在哪里发放消息

国家惠民政策由财政部门发放消息。中国惠民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大量财政补贴资金通过直接汇入受益民众银行卡、存折等方式发放,中国财政部等七部门近日提出,到2023年,所有直接兑付到人到户的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原则上均实现通过一卡通方式发放。

国家惠民政策内容

人民调解惠民,建立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进法院、公安、信访等部门人民调解工作室、个人调解工作室建设,扩大调委会工作范围,提高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医患纠纷、劳动争议、物业服务等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能力。

法律援助惠民,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开通特殊群体贴心通道,提供上门服务,持续开展服务妇女儿童、老年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法援惠民生品牌活动。

法律服务惠民,组织广大律师走进顾问单位、中小企业等,开展政策法治宣传和法治体检活动,为企业发展把脉诊疗,监管帮扶惠民,进一步加强对社区矫正、刑满释放人员的服务管理,加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保护,提供必要的扶持、帮助和援助,确保社会稳定。

Ⅶ 专项法律服务都有哪些

针对某一特定的事情进行法律服务的,都可以称之为专项法律服务。比方说某一个民事案件、刑事案件。针对公司拟进行IPO,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等等,都是专项法律服务。范围比较宽泛的。

Ⅷ 2021年司法局三同步典型案例材料

Ⅸ 吴江区自开展"关爱民生法治行"活动以来,共完成多少法治惠民实事

90件。

吴江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和苏州市关于政法工作的安排部署,通过公开征集、群众点题、职能部门自荐等方式科学确定各项平安法治实事工程,积极以项目化方式予以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

自2007年起,该区连续5年组织开展“法治吴江为民办实事”活动,2012年转型升级为“关爱民生法治行”活动,截至2014年,共计实施了90件法治实事项目。

(9)开展法律服务惠民扩展阅读:

2019年,吴江区将2015年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和“关爱民生法治行”项目有机结合为“平安法治惠民实事”,共计20个项目,从3月起全面启动。2019年吴江区实施启动的20个“平安法治惠民实事”活动项目分别是:

1、实施“村村通”技防工程

2、建立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

3、建立网上诉讼服务中心

4、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微调查

5、开展新市民积分管理

6、建立虚拟法治宣传教育馆

7、建立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晋位升级制度

8、加强法治型党组织建设

9、建立网络舆情监控大数据平台

10、助推法律服务进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

11、深化校园纠纷调解工作机制

12、建设乡镇社会组织公益坊

13、建立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联动机制

14、建立电梯困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15、依法治理生态环境

16、推进三级行政(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

17、推进系列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

18、打造十分服务

19、开设平安驿站

20、构筑社会治理一体化体系

Ⅹ 没签劳动合同因工外出受伤可以找惠民帮扶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吗

你的这种情况,虽然没签劳动合同,因工外出受伤一样可以得到用人单位的出资治疗并负担其它应负责的费用的,如用工方不与负责你可以到属地的劳动仲裁部门审诉,当然也可以找惠民帮抉中心申谙法律援助啦。

热点内容
上市公司并购有哪些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23 11:09:55 浏览:539
人民法院的立案条件 发布:2025-01-23 10:55:41 浏览:504
法院不支持20 发布:2025-01-23 10:40:01 浏览:161
法院招财务 发布:2025-01-23 10:05:18 浏览:808
荆州法官助理 发布:2025-01-23 10:00:17 浏览:152
宠物进酒店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23 10:00:14 浏览:454
玉树州法院升 发布:2025-01-23 09:45:37 浏览:513
通辽律师在线咨询免费热线 发布:2025-01-23 09:25:08 浏览:472
新劳动合同法同工同酬 发布:2025-01-23 09:20:33 浏览:898
道德经女门 发布:2025-01-23 08:29:27 浏览: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