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综治维稳工作站的设立
1. 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限的法律援助资源与大量的法律援助需求之间的矛盾较突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有众多的法律援助需求者,特别随着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和普法宣传的深入,广大群众尤其是社会特殊群体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律援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援助案件范围扩大后,须援助案件数急剧上升。以工伤和劳动合同纠纷为例,2010年罗庄区仲裁委办理293件,今年办理188件,上述案件中,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凡是农民工的都属于法律援助案件,每年就有150件左右;另一方面,由于列入区财政办案补贴经费较少,能够用于法律援助的资源有限,受到人力、财力等条件的限制,法律援助中心只能量力而行,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仅限于刑事指定辩护案件以及经济特别困难的当事人寻求法律援助的案件,其他许多依法可以获得法律援助的事项,我们还无力顾及。
(二)是法律援助队伍人员编制不足、专职律师缺乏。法律援助工作站是依托基层司法所设立的,人员由司法所人员兼任。目前我区各基层司法所占编人员仅1个,既要负责司法所的工作,又要负责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这无疑增加其工作负担,影响工作效率。其次,专职律师缺乏,目前罗庄区法律援助中心在岗的只有一名专职法律援助律师。
(三)是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不高。由于经费的制约,该区诉讼案件办案补贴发放办法是2006年制定的,诉讼案件每件补贴500元。2012年制定了非诉调解案件补贴办法,每件补贴50元,有时连律师支出的交通费都难以冲抵,导致律师办案热情低。有些承办人员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工作中走过场,准备不认真细致,直接影响案件质量;有的法律援助承办单位将援助案件大多交由年轻律师和实习律师办理,缺乏资深律师必要的指导,办案质量不高。
(四)是经济困难证明缺乏完善的制度。1、虽然《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九条规定,公民经济困难标准执行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公民如何证明自己达到经济困难标准,现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实践中的做法是要求公民提供乡镇或者街道政府盖章确认的经济困难证明。申请人到乡镇街道出具证明较为困难,一是街道未必配合;二是街道未必了解情况,也不愿出具。2、对于申请人提供的经济困难证明是否属实,以法律援助中心的人力和财力几乎无法向有关机关、单位查证。
(五)是民事援助与法院司法救助衔接机制和刑事法律援助中公检法司配合机制不完善。1、在《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十八条做出了救助应援助,援助应救助的规定,但相互之间的衔接缺乏具体的制度。2、刑事法律援助与法院的配合,在《法律援助条例》第十二条做出了规定,但目前与公安、检察尚无明确有效的配合机制。
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力度,不但要向人民群众宣传,还要向领导干部宣传,让他们真正意识到法律援助工作是依法治国不可或缺的事业,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真正把法律援助事业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等方面保障法律援助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办案质量方面。应建立资深律师优先办案制度,根据律师专业优势,建立资深律师名录,根据案件分类,优先指派相关专业的资深律师承办。因县区律师人数较少,专业面较窄,对有些专业案件指派律师可打破地域限制。
(三)完善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1、建立最低经费保障标准。法律援助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一项社会事业,法律援助的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财政负担,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时,应当根据当地人口,建立起政府对法律援助的最低经费保障标准。2、积极开辟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鼓励社会对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捐助,但如何接受、由谁接受捐助却没有明确。可参照慈善基金和光彩基金的模式,在市、县(区)设立法律援助基金会,依法募集社会的捐助。也可在慈善基金中设立法律援助专项基金,通过慈善基金会接受社会捐助,并明确政法系统的捐助列入法律援助专项基金,用于法律援助事业。
(四)建立经济困难证明和核实制度。《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九条只是规定,公民经济困难标准执行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因此,应在全省或全市范围内制定统一的经济困难证明和核实制度。我们的做法是让村居、乡镇街道司法所、民政所参与出具经济困难证明,并由司法所代为向申请人单位或村居核实。这样不但了解情况,也方便申请人。
探索建立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免审查经济困难制度。应与民政部门联系,建立困难群众资料库,将城镇低保、农村低保等群众纳入,凡是困难群众资料库中的,申请法律援助均免审查经济状况。这样方便群众,无需申请人再到村居、乡镇街道开经济困难证明。
(五)民事援助与法院司法救助的衔接应由司法行政机关与法院联合出台具体规定,就司法救助转法律援助、法律援助转司法救助程序、公函样式和负责部门作出具体规定。司法救助转法律援助,我们的做法是法院给援助中心出具指派代理人通知书,援助中心接到通知后,直接与申请人签订协议,安排律师代理诉讼。刑事法律援助中公检法司配合机制,应由政法委牵头尽快建立。刑事法律援助我们与法院的做法是由法院给援助中心出具指定辩护人通知书,援助中心接到通知后,指派律师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
2. 法律援助是什么单位设立的,援助范围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法律援助机构是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人员为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公民提供法律、司法方面帮助的部门、机关。或者说是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及实施本地区法律援助工作的机构,统称"法律援助中心"。
法律援助的范围:
第一、公民有下列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或辩护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
第二、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第三、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第四、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三十四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3. 军地法律援助工作运行制度
一、大力开展法律援助“应援尽援”,确保常规制度设计惠及广大军人军属。2008年以来,省司法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大力开展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其内涵是通过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提高法律援助提供能力和覆盖范围,确保每一个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人员都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服务。一是逐步放宽经济困难认定标准,最早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作为经济困难认定标准,而后把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至3倍作为经济困难标准,2012年正式在全省提出把城镇居民最低工资标准和农村居民上年度人均纯收入作为经济困难认定标准。法律援助的覆盖范围由困难群体扩展至低收入群体,人群覆盖率达到全省总人口的40%以上,把更多的为部队贡献子弟的普通城乡军属家庭纳入法律援助覆盖范围。二是扩大法律援助事项范围,着眼于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把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使包括广大军属在内普通群众的更多切身利益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得到法律援助。三是推动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向基层延伸,在乡镇(街道办)司法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村(居)设立法律援助联络员,把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延伸到广大农村和城市普通社区,使基层群众能够就近、及时获得法律援助服务。
二、军地配合、协力推进,做好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专项制度设计。为更好贯彻党的拥军优属政策,提高军人军属法律援助整体工作水平,在全面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2011年,省司法厅和省军区政治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和《河南省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实施办法》,共同启动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河南在全国率先从省级层面对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进行专项制度设计,把军人军属作为法律援助的重点保障人群之一,明确了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是司法行政机关、省军区系统和驻豫部队的共同职责和任务,详细规定了军人军属法律援助的对象范围、工作网络、衔接机制、操作流程、监督管理、组织领导、保障措施等,使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进入了制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三、强化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针对性。为提高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效果,省司法厅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对军人军属申请法律援助实行“三扩两免一授权”。“三扩”是指军人军属的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在应援尽援涵盖的事项范围基础上,再扩充三个领域:一是军人的婚姻纠纷;二是军属的工伤、农资产品质量纠纷;三是军人和军属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优抚优待金发放纠纷、人民法院立案的土地承包纠纷、宅基地纠纷和房屋拆迁安置补偿纠纷。“两免”是指除《法律援助条例》规定的免于审查经济状况的八种情况外,再增加两项免于审查经济状况的情形:一是义务兵申请法律援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免予审查经济状况;二是军人执行国家和军队组织的作战行动以及抢险救灾、反恐维稳、国际维和、海外护航、国际救援、军事外交和国际军演等重大军事任务期间,本人及与其有法定扶养关系的亲属申请法律援助的,免予审查经济状况。“一授权”是指根据省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授权,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对扩大的军人军属法律援助事项进行审查,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直接受理,报送法律援助机构备案。
四、打造军地融合式法律援助服务网络。一是发挥法律援助常规服务网络作用。积极发挥法律援助中心接待室、值班律师办公室、法律援助受理点的服务窗口作用,发挥“12348”电话咨询专线作用,及时接待、解答军人军属提出的法律问题,引导军人军属依法理性表达诉求,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二是构建军人军属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各省辖市、县(市、区)分别在军分区(警备区)、县(市、区)人武部设立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接受所在地同级法律援助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在乡镇(街道)武装部及驻豫部队团以上单位政治机关设立军人军属法律援助联络员。各军分区、人武部大力支持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及时选派业务骨干到岗工作。三是建立军地法律援助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军地司法行政部门衔接配合更加通畅。四是推动军地法律援助服务网络衔接融合。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积极支持、指导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开展工作,对工作站受理的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及时指派人员办理并确保办案质量,并将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人员和联络员纳入当地法律援助业务培训规划。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严格按照法律援助标准,认真审查法律援助申请,符合条件的,向对案件有管辖权的法律援助机构发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建议函。省军区系统积极协调驻豫部队,建立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与驻豫部队团以上单位政治机关的衔接机制,建立起有效的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网络。
五、建立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开辟军人军属申请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军人军属法律援助案件快速受理、优先办理、特事特办,提高工作效率;优先安排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
4. 综治维稳中心是什么是作什么的为什么服务
整合基层综治、信访、司法等方面维稳资源,加强综治信访维稳基础建设而创建的工作平台。
接待群众诉求、受理综治信访事项、联调联处矛盾纠纷、督促化解措施落实,建立规范台账档案等。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站)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大时务中,已成为党委政府打捞“沉没的声音”而赢得群众喜欢的平台,更富有成效地推进社会的和谐建设。
(4)法律援助综治维稳工作站的设立扩展阅读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社会管理创新要着重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坚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着重在加强人口服务管理上下功夫,实现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的转变;着重在加强新经济新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上下功夫,真正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延伸到“两新组织”。
着重在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上下功夫,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着重在推进基层基础建设上下功夫;着重在加强群众工作上下功夫;着重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上下功夫。
5. 法律援助服务站点设立的实施方案
直接进入社区提供法律援助。
6. 法律援助中心的设立目的
法律援助中心是由出于人权保护和维护司法公正与平衡的目的而设立。
法律援助中心(司法部门设立的)是律师除律师事务所之外的法定执业机构。
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与律师事务所律师的区别在于:
前者享受国家工资,专门为法律援助对象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的,后者是自谋生路,为社会提供有偿法律服务的。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不得办理非援助案件,不得向社会提供有偿法律服务,不得向受授者收取钱物。
前者其注册后的律师证件称之为“律师工作证”,而后者的注册证件叫“律师执业证”。
7. 法律援助残疾人条例有哪些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应如何建立
这个条例有些省份有,工作站的设立你可以到工商局去
8. 法律援助中心妇女维权工作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用是指可以免费帮人打官司的地方嘛还是其他
是法律援助中心在妇联设立的专门免费帮助妇女维权的接待受理机构,提供的帮助方式包括诉讼(打官司)代理。
9. 如何发挥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作用的思考
案件管理工作是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查办案件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过程管理。是查办案件工作的参谋和助手,是搞好反腐败工作的一项基础性、机制性和运筹性工作。切实做好案管工作,充分发挥数据统计、分析调研、组织协调、督查督办职能,对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基层纪委案件管理工作的现状 1、对案件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大部分基层纪委对案件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认为案件管理工作就是“对案件处分文件的收集、归档、统计、上报、查阅”等简单性工作,因此,对案件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严格,资金保障不足,工作人员配备不到位,素质不高,上级要求的工作,下级敷衍了事,工作效率不高,工作作用发挥不大。 2、案件管理工作体系不健全。据调查,当前基层纪委还没有建立一套很好的案件管理工作制度,没有配设专门的案件管理机构。无专门从事案件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兼任案件管理工作的人员工作杂、事务多,对工作不够深入。案件备案制度、填报制度、考核制度、保密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等,没有严格按制度落实。案件管理工作督查、调研,在工作中方法单一,没有步入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上来。 3、对案管人员培训力度不够,业务不熟悉。基层纪委负责案件管理工作的人员更换频繁,多数从事案件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纪检监察工作时间不长,对案件管理工作不熟悉,在报送案管材料时常出现错填、漏报、错报等问题。 4、案件管理工作创新意识较差。从事案件管理工作的人员对案件管理工作积极性不高,不善于去观察、思考、调研,没有真正从案件管理工作的渠道来发现苗头、隐患性、倾向性腐败问题,提出创新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理。 5、案件管理治本作用发挥不够。多数基层纪委对案件管理工作方法单一,只是按照上级纪委的要求报送每月的报表,没有对典型性案件进行分析解剖和提出解决措施。二、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案件管工作能够为各级领导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策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随着反腐败斗争工作的不断深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不断加大,各级各部门对案件管理工作要高度重视。一是要配设专门的案件管理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及办公人员,把政治素质高、文化功底厚、写作水平好、分析能力强的纪检监察干部充实到案件管理机构中来,以保证案件管理工作高效运转;二是要保障案管工作经费办及办公设施,为案管室配备微机、激光打印机、传真机、文件专柜等设施使案件管理工作运转正常。三是要加强对案件管理工作督查、调研,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使其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2、健全工作体系,保障工作顺利开展。案件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化工作,必须建立和健全行之有效的案件管理工作体系。如案件备案制度、填报制度、考核制度、保密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等,并严格按制度落实。明确工作职责,明确案件管理工作室在履行各项职能方面的任务。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使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上来。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基层纪检监察系统案件管理人员的培训。包括全县、乡镇负责案件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从事案件管理人员提高认识和业务水平。4、增强创新意识,注重作用发挥。拒腐防变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基本职责。通过案件管理渠道来发现苗头和隐患,并提出相关治理措施的建议或意见,是案件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责,为此,对案件管理人员要求具有创新意识,既要擅于观察和分析外界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阻碍经济发展的苗头性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及时遏制,从源头上刹住腐败之风,又要善于查找现行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与进俱进,加以修正和完善,善于针对一些久治难愈和新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腐败问题,通过创新加以预防和治理,才能使案件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纪检监察工作,并发挥其积极作用。5、抓治本发挥,提高工作实效。一是要加强个案分析,督促发案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形成建议报告;二是对一些典型性问题进行专题分析,挖掘深层次的共性问题,为领导提出从源头治理和防范腐败行为的措施和建议;三是强化警示教育,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扩大办案作用。
10. 法律援助中心妇女维权工作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用是指可以免费帮人打官司的地方嘛还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