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法律援助调研报告题目

法律援助调研报告题目

发布时间: 2022-03-31 16:39:02

法律援助案件的承办情况报告怎么写啊

法律援助案件的承办情况报告可以这样填写:

1、写明援助案件的时间版。
2、写明以何权种方式援助案件。
3、将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案件的内容,办案过程以及法院是否采纳辨护人意见,以及受援助人的意见。
4、最后写明结案的时间。

② 论述: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缺陷分析。

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建立已经十年多了,法律援助工作已逐步迈入了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但是,受经济、社会、法治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尚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实施中出现了在宣传、经费、援助案件结构、配合协调机制、人才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现有条件下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法律援助制度的概述
法律援助制度,也称法律救助,其具体含义是:国家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及其他因素而难以通过通常意义上的法律救济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会权利的社会弱者,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它作为实现社会正义和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行为,在一国的司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在过去的十几年发挥了良好的社会作用,法律援助工作已逐步迈入了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但是,受经济、社会、法治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相关因素的制约,尚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法律援助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援助“刑重民轻”现象严重,影响着法律援助制度的社会作用。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刑事援助制度法律规定明确,指定辩护制度渠道通畅。而且是人民法院以审判机关的地位去要求配合工作,所以刑事援助一有法院要求,一般都会有法律援助机构的响应。而民事援助往往是受害人以个人的名义申请,且刑事被告有国家司法制度作保障,有公、检、法三机关的执法程序和纪律要求为保证。而民事权益被侵害的弱势群体,侵害往往使其生存都困难,如果没有法律援助就难以有有效途径主动向其提供保护,因此,他们的受援迫切性更大。而法律援助工作这种严重的“刑重民轻”现象,使法律援助制度的社会作用大打折扣。
(二)基层法律援助机构设置简单,人才缺乏。因为经费和重视程度等种种原因,县市基层法律援助机构很多没有形成日常的工作制度。法律援助机构的人员绝大多数是采用司法行政机关内调的形式配备,这些人员很多不具备系统专业的法律知识和素养,不能满足法律援助机构大量而且类型多样的法律咨询和诉讼服务。而且,我国律师法律服务人员分布极不均衡,大部分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弱势群体集中的贫困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分布很少。这些地方的法律援助工作十分困难。
(三)经费紧张而且没有保障机制。当前的法律援助经费十分紧张,尤其是西部及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法律援助经费短缺更为严重。个别县市甚至将法律援助机构设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完全背离了法律援助的宗旨。《法律援助条例》虽然规定了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但是,将法律援助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的为数不多,更不用说按实际需求拨付和随经济发展递增了。法律援助机构很多都是年年申请打报告,然后是结果未知的等待。实际工作中要么拖欠法律援助办案补贴,要么少批或不批援助案件。
(四)司法机关和劳动、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缺乏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配合机制。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虽然规定了犯罪嫌疑人在被司法机关采取第一次强制措施之日起就可以获得法律帮助,但是刑事法律援助在实际中仅限于出庭辩护。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这一重要的阶段被人为省略了。侦察机关、检查机关没有与法律援助机构联系的意识和机制,法律也无具体规定。很多关键证据的取得需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医疗卫生、鉴定等部门的支持,这些部门要么不作为,要么相关费用高昂,同样缺乏与法律援助相对应的制度。
(五)宣传工作不到位。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因为对法律援助工作缺乏深入了解而不能积极支持法律援助工作;另一方面弱势群体对法律援助制度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法律援助的存在。宣传工作和受众脱节,致使真正最需要法律援助的人往往没有机会和途径知晓法律援助制度,从而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通过法律援助制度得到维护。政府以及财政等相关部门对法律援助制度也只停留在概念阶段,对于其社会作用、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和条件、社会需求规模、经费开支和人员配置以及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基本不知情。也就谈不上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导致法律援助工作只有司法行政机关一家支撑。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民事法律援助的范围、条件和程序。增加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批准数量,缓解刑事援助案件严重挤占民事援助经费的现象。各地应尽快明确《法律援助条例》中的“法律援助范围”、“经济困难的标准”等授权规定事项,明示并公告民事法律援助的申请范围、条件和程序。应当逐步建立起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与法律援助机构的联系制度,改善法律援助人员的执业环境,帮助和支持他们完成援助任务。民事法律援助案件中,法律援助机构应会同人民法院、鉴定机构、仲裁机构等部门,制定出全部认可和统一的法律援助审批文书。工商、卫生等职能部门也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给予法律援助机构支持和帮助,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协调机制,从而真正畅通整个法律援助渠道。
(二)整顿落实基层法律援助机构的建设,建立律师业和法律援助制度之间和各地域之间的人才共享机制。基层法律援助机构设立、经费拨付、日常工作制度和责任机制应监督落实。在法律援助机构人员无法满足工作要求的地方,可以通过律师协会或司法行政机关直接协调,利用和律师业之间的人才共享,缓解目前法律援助机构的人才瓶颈。同时,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从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人员中选任人才充实到法律援助机构中,逐步解决法律援助机构人才缺乏的状况。再者,法律援助机构应打破地域限制,建立人员共享机制,建立较大区域范围内的律师库或法律援助人才库并使之联网,区域内的各法律援助机构都可以在未完成当年援助任务的律师或法律援助人员中选派人员进行援助,以实现区域内的人才共享。
(三)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与行业奉献、社会赞助相结合的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首先应争取政府按《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将法律援助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拨付法律援助专项经费,用于扶持贫困地区法律援助工作。其次,对每个案件办案补助标准与实际支出要一致,也就是要保证律师等援助人员工作的无偿性。第三,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的影响力,号召各种社会力量进行捐助,建立法律援助基金和管理组织,按各地实际需要解决一定法律援助经费的不足。
(四)加强对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让社会各界和弱势群体真正了解法律援助。首先,要结合当前以人为本和倡导社会公正的执政理念,加强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宣传,让他们在法律援助经费拨付、工作开展、机构建立和人员编制、创造相关社会环境等方面给予重大支持,改变法律援助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一家维持的局面。同时,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要深入基层。最后,宣传还要有意识地为法律援助经费的社会捐助打下基础。
法律援助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它需要各方的努力,社会各种力量的支持,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维护其合法权益,让法律公正更广泛地得到体现,为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③ 谁帮忙写分调研报告卅以以下几个重点方向写(一)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

关于当前我省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2010-04-27 14:04:00 来源: 法治广东网 2008年10月29日,我办发出《关于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加强我省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地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决定精神,围绕依法维护农村金融秩序、促进土地流转、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8方面问题开展调研。各依法治市办公室及部分依法治县(市、区)办公室通过调研,对当前我省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中有18个地级以上市依法治市办报送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一、关于依法维护农村金融秩序、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问题 汕头、阳江、茂名等市认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加快,涉农金融部门的支农实力不断增强,农村金融秩序总体上保持稳定,较好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农村民间借贷以其手续简单、成本低、利率灵活的特点,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农村不同主体的贷款需求,对农村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要求仍然不相适应。特别是从农村金融秩序方面来看,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农村民间借贷对金融经济与社会的影响问题。河源、肇庆等市认为,当前农村民间借贷很不规范,极易引起经济纠纷,影响社会稳定,同时对金融运行造成冲击,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二是农村信用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汕头、阳江、茂名、肇庆等市认为,农村信用状况相当恶劣,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致使农村恶意逃废债务的情况还十分严重,这是造成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劣、金融资金大量外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汕头、阳江等市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依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多元化、竞争性的农村贷款类金融组织体系,多主体、多形式的担保体系,以及“三农”保险补偿机制、金融租赁公司等,进一步开放农村金融市场。二是强化农村信用制度建设。完善信用立法、执法,规范信用征集主体、信息征集及使用行为和范围,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为农村信用建设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大力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示范活动,加快农村企业及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三是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依据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尽快出台民间借贷条例,引导民间依法成立借贷机构,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同时加大对非法民间借贷行为的打击力度,促进民间借贷有序发展。 二、关于依法保障农民权益的问题 汕头、韶关、东莞等6个市从不同层面对这个专题进行调研,普遍认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有进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形成、农村救助体系初步建立,各项农村保障制度正在不断完善。但是,农民“减负”增收的基础仍不牢固,“就医难、就学难、就业难”仍然是增加农民负担的源头,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报销比例低范围窄、收费高、医疗服务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变相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村征地补偿过低,农民土地权益得不到保障,特别是东莞等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失地农民越来越多,他们的就业和生活得不到有效、长久的保障,怨气很大;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农民工劳动保险和工伤保险还不完善;一些地方村级组织运转成本迅速上升、新村建设盲目攀比、惠农政策不到位等问题,也成为农民负担反弹的压力,农民反映强烈。对此,韶关、肇庆等市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进一步探索农村集体养老方式,建立多层次、多途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工作,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第二,建立健全土地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土地补偿金经营运作等的路子,保证补偿金真正到位,不被转移、不被挪用、不被分光,确保失地农民长期受益。第三,加大劳动执法力度,推动农民工劳动合同、工伤保险等制度的落实。积极探索建立企业劳工工资保证金等制度,健全企业裁员和欠薪预警防范机制。第四,不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覆盖面,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调整住院补偿封顶线、报销比例和起付线,推行门诊统筹制度,探索建立医疗救助机制,加强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监督管理。 三、关于依法促进土地流转的问题 汕头、韶关、茂名、梅州大埔县等5个市县的调研材料表明,近年来特别是取消农业税以后,农村土地流转日渐活跃,主要分为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两大类型。当前,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基本处于农民私下交易的自发状态,流转手续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市场机制尚未形成,而且农民社会保障滞后,影响了土地流转;我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自省政府100号令突破《土地管理法》限制规定后,成为了合法的行为,但是相当部分的农村没有按照省政府100号令提出的须经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且必须入市公开交易的规定,暗中交易、非法买卖,交易秩序混乱,给农村社会埋下了不稳定的隐患。因此,建议:一是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省政府研究制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推动土地流转规范化、有序化;二是建立城乡统一、运行规范的土地市场体系,完善农村土地有形市场建设,从根本上杜绝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过程出现暗箱操作、损害集体和农民利益的行为;三是制定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土地权属,推动农民依法自由流转土地,促进农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保障农民权益。 四、关于依法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 佛山、河源、惠州等7个市认为,农村“四民主两公开”的自治机制不断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明显加快,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但是,农村法制建设仍相对滞后、部分村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不高、“四民主两公开”落实不够到位,镇村关系还未理顺、部分村委会有行政化倾向,部分地方村民自治程序不够完善、出现“村官自治”倾向,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因此,建议:一是着力转变镇政府原有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理顺村镇关系,还权于民,确保村民自治。二是健全和完善农村法制建设,着重修订换届选举的“一法两办法”有关条款,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投票、贿选的界定及对贿选的查处办法、处罚条款,明确对破坏选举活动的处罚措施,规范选举;将村委会每届任期由现行的三年改为五年,与乡镇政府同步换届,稳定村官队伍,节约选举经费。三是理顺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提高“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建立健全“两委”统筹分工制度,增强“两委”工作协调性。四是以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结合点,扎实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提高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五是进一步落实好“四民主两公开”制度,着重建立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监督制度,健全民主评议村委会及其成员制度,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公开平台、农村会计代理制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六是循序渐进地推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直至条件成熟时才完全实施。 五、关于依法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和扫除“黄、赌、毒”现象的问题 佛山、河源、茂名等5个市认为,当前农村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治安状况日益复杂,一些不法势力渗入部分农村基层的管理,扰乱农村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并呈蔓延态势。尤其是个别地方以宗族势力为代表的农村恶势力有所抬头,利用复杂的农村社会关系作掩护,通过暴力、引诱、胁迫等手段操纵农村选举工作,甚至左右村政,公然对抗基层党政组织;同时农村黑恶势力不同程度地介入农村土地招投包、农副产品流通等经济活动,破坏农村经济秩序。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农村基层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削弱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威望。另外,茂名等市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农村文化娱乐形式单一,加上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蚀和封建文化残余的影响,以及“留守”农村青少年缺乏家庭管教等原因,农村“黄、赌、毒”现象逐年有所发展,虽经严厉打击,但是一直无法根除,并有蔓延之势。对此,建议:一是强化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着力抓好以村(居)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及村委班子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从根本上遏制农村封建宗族势力的产生和发展。二是以平安农村建设为载体,加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大力加强农村治安管理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适时组织专项打击活动,集中力量对那些长期盘踞在镇、村,扰乱农村生产生活秩序,危及农村政权的黑恶势力给予有力打击。三是将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与打击涉枪、涉毒、涉黄、涉赌等违法犯罪活动相结合,联动出击,合而治之。四是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无业人员、刑释人员以及社会闲散人员的就业安置工作,加强对农村青少年的管理教育,防止他们被黑恶势力拉拢引诱,减少黑恶势力的“后备军”。五是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增强农村基层警力,着力构建农村治安防范长效机制。 六、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大调解格局的问题 珠海、江门、汕尾、清远等11个市从不同层面对这个专题作了调研,认为农村基层调解组织、队伍、制度建设逐步健全,调解工作领域不断拓宽,大调解格局初步形成,在预防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中较好地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农村人民调解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调解认识缺失,一些基层党政领导重信访轻调解,把调解工作当成软任务,可有可无;重诉讼轻防范,认为有了纠纷找法院,发生案子有公安,对调解工作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二是调解法律缺失,调解已经成为与诉讼、仲裁并行的纠纷化解制度,但是没有一部统一的调解法律,致使调解工作缺乏应有的法律权威。三是调解人员缺失,调解员队伍人员少、不稳定,而且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和调解技能。四是调解经费缺失,人民调解不收费,而村委会没有调解工作经费、调解员也没有生活补贴,影响了调解工作的有效开展。五是调解效力缺失,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低,相当一部分难以执行,仍然要进入诉讼程序,导致群众不愿意通过调解解决纠纷,转而选择诉讼。因此,建议:一是充分正视农民群众“和为贵”的传统思想,切实发挥人民调解作为调处民间纠纷“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调解工作;二是加快调解立法工作,尽快出台调解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提高调解工作的法律权威;三是创设人民调解协议书的司法审查和确认制度及公证制度,确立人民调解的执行效力;四是探索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整合民间、行政、司法的调解资源,努力构建联合调处的大调解工作格局;五是以政府雇员的形式,建立专兼职结合的调解队伍;六是引入绩效考核机制作为评估和管理手段,推动大调解工作扎实开展。 七、关于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支持的问题 潮州等5个市认为,近年来,农村基层法律援助机构网络初步形成,法援工作管理逐步规范,服务渠道不断拓宽,农民法援意识与日俱增,维权实效日渐明显。农村法援工作由于开展时间不长,涉及范围广,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是编制配备不充分,人员队伍不稳定;二是工作经费欠缺,开展工作举步维艰;三是宣传工作华而不实,法援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较低;四是职能部门配合脱节,整体协调能力有待提高;五是法援服务水平不高,办案质量亟待改善;六是法律援助条例没有明确乡镇政府的法律职责,基层政府重视不够。因此,建议:一是明确并提高区县财政法援经费拨付标准,探索设立地区法援基金,加强法援工作的财力保障;二是向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配备专职人员,赋予其调解职能,充分发挥基层法援机构的作用;三是加强培训,提高法援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四是明确经济标准,重新界定申请和审批权,确保法律援助“应援尽援”;五是加大法援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知道、了解和获得法律援助;六是从法律法规层面上,进一步明确乡镇政府的法援工作职责;七是建立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拓宽法律援助资源;八是统筹律师资源,健全法律援助协作机制,提高全社会参与协作度。 此外,深圳市对宝安、龙岗两区“村改居”后基层管理体制等问题作了调研,认为近年来两区全面完成了“村改居”工作,推行了“站居分设”、“一站多居”试点,在健全基层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是,由于对“村转居”后的运作模式等研究不够,“村转居”社区存在着社区干部角色转换不到位,新老居民权利义务不对等,社区管理体系交织,承担过多的行政事务等问题。对此,建议:一是加快社区工作站建设,将居委会的行政功能转移到社区工作站,还原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二是把股份公司从社区居委会剥离出来,从根本上避免经济利益之争演变成政治性事件的发生;三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和完善社区建设和管理制度,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④ 求文章~~~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调研组:《社会组织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的调研报告》,载《中国司法》2005年第10

活活搞肥鸡

⑤ 关于法律援助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与法学文什么题目好写

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
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
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
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

⑥ 请求法律援助题目

1、就业局负责颁发失业证,在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无过错的情况下,就业局应为此承内担责任。失业证的领取要容有领证人签字确认的。
2、此事可通过协商的方法解决。如果确实需诉讼的话,则应由失业证领取人为原告,就业局为被告,街道、社区可列为第三人。

⑦ 法律援助结案报告怎么写

结案报告一般分三步部分,第一部分是案情简介,简要叙述一下基本案情;第二部分是代理意见或辩护意见,也是简要概括;第三部分是办案心得。

⑧ 请求法律援助报告怎么写

法律援助申请书的范文:

申请人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男/女 民族: 出生年月: 身份证号码: 户籍所在地: 住宅电话:

现居住地址: 邮政编码: 工作单位: 职业: 工作电话:

文化程度: 文盲 小学 中学 大专以上

身体状况: 健康 残疾 严重疾病

人群类别: 残疾 老年 未成年 妇女 进城务工者 一般贫困者 军人军属 其他

曾否申请过法律援助: 否 是

前次申请时间: 地点: 申请编号:

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案由: 低保待遇 社会保险 抚恤金/救济金 劳动报酬 工伤待遇 其他劳动争议

赡养/抚养/扶养 国家赔偿 见义勇为 损害赔偿 婚姻家庭 其他

申请人在申请事项中的法律地位

民事/行政/仲裁: 原告(申请人) 被告(被申请人) 第三人

刑事: 自诉人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被害人 被害人近亲属

申请法律援助方式: 刑事犯罪嫌疑人代理 刑事辩护 刑事被害人代理 民事诉讼代理

仲裁代理 行政诉讼代理 非诉讼代理 公证证明

申请事项法律状态: 尚未进入法律程序 仲裁中 调解中 行政处理中 行政复议中

侦察中 已起诉 一审中 二审中 重审中 再审中


申请法律援助的案情理由:

申请人基本经济状况: 无收入 职业收入(含离退休金)每月 元 救济金每月 元 其他月收入每月 元

申请人家庭人口: 人 月平均收入: 元/月 月基本开支: 元/月 家庭成员及经济状况日下:(单位:元)

姓名年龄与其关系月均收入职业工作单位或就读学校 申请人家庭月平均收入 元,年度总收入 元。

申请人家庭每月基本经济开支:(单位:元/月)

基本生活费用合计

其中住房(租金) 日常生活费用 教育费用 医疗费 其他必要开支

申请人供养人口费用备注 姓名年龄关系供养费用

合 计

申请人家庭自由物页状况 地址: 产权证书编号: 建筑面积: 平方米 使用状况: 自用 出租

另需说明的事项:

申请人(法定代理人):

申请时间:

⑨ 求论述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

中国法律援助制度述评与展望日期:2009-03-02 00:25:22 点击:0 好评:0 摘 要: 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回社会的一种法律保答障制度。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经过十年的酝酿和准备,终于以《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正式确立。...www.wsdxs.cn/html/sifa/list_82_101.html

热点内容
法院黄院长 发布:2025-01-20 07:01:50 浏览:301
上海市法院文员 发布:2025-01-20 05:17:23 浏览:320
法院执行情况 发布:2025-01-20 05:12:55 浏览:475
新浪微博法院 发布:2025-01-20 04:56:08 浏览:697
公司与股东的法律关系 发布:2025-01-20 04:54:37 浏览:956
婚姻法的出台时间 发布:2025-01-20 04:54:35 浏览:992
保证法规 发布:2025-01-20 04:37:28 浏览:259
行政法学历年试题 发布:2025-01-20 03:46:34 浏览:516
法官和律师座谈 发布:2025-01-20 03:38:35 浏览:220
劳动法就是个 发布:2025-01-20 02:46:29 浏览: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