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哈萨克斯坦法律顾问

哈萨克斯坦法律顾问

发布时间: 2022-04-02 03:05:16

A. 刘玥的部分案例

刘玥律师办理过的部分案例包括但不限于如下:
《中国拳王争霸赛》及《亚洲拳王争霸赛》、《中国-东盟拳王争霸赛》、《中外拳王对抗赛》(中国vs.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拳王对抗赛)、《中国电视拳王大奖赛》等竞技赛事的法律顾问
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大型艺术活动《奥运龙II》的法律顾问;
第三十届伦敦奥运会女子拳击项目资格赛承办商法律顾问;
新浪网中医频道、凤凰网中医频道(运营商)法律顾问;
摄影网站——《色影无忌网》(运营商)法律顾问;
戛那获奖影片《旅程》电影配乐著作权纠纷案;
德宇诉俞敏洪著作权纠纷案(本案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十佳知识产权案例”)。
……

B. 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成员国有哪些

您好,1891年通过的《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和1989年通过的《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约束,截止到2017年,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成员国共有98个。
阿尔巴尼亚、利比里亚、阿尔及利亚、列支敦士登、安提瓜和巴布达、立陶宛、亚美尼亚、卢森堡、澳大利亚、摩纳哥、奥地利、蒙古、阿塞拜疆、摩洛哥、巴林、马达加斯加、白俄罗斯、莫桑比克、比利时、荷兰、不丹、挪威、波斯尼亚 - 黑塞哥维那、波兰、博茨瓦纳、黑山、保加利亚、葡萄牙、中国、韩国、克罗地亚、摩尔多瓦、古巴、罗马尼亚、塞浦路斯、俄罗斯、捷克、圣马力诺、朝鲜、塞尔维亚、丹麦、塞拉利昂、埃及、新加坡、爱沙尼亚、斯洛伐克、芬兰、斯洛文尼亚、法国、西班牙、格鲁吉亚、苏丹、德国、斯威士兰、希腊、瑞典、加纳、叙利亚、匈牙利、瑞士、冰岛、塔吉克斯坦、伊朗、马其顿、爱尔兰、土耳其、意大利、土库曼斯坦、日本、乌克兰、哈萨克斯坦、英国、肯尼亚、美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拉脱维亚、越南、莱索托、赞比亚、纳米比亚、阿曼、欧盟、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以色列、菲律宾、新西兰、哥伦比亚、墨西哥、 印度、卢旺达、 突尼斯、非洲知识产权组织、津巴布韦、柬埔寨、注:“ 比荷卢 ” 为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三国联盟的简称,实际是三个 “ 马德里联盟 ” 成员国,但申请人指定这三个国家保护时,仍按一个国家对待,并按一个国家缴纳有关规费。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所需时间为12-18个月,商标有效期为10年。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C. 冷战中美国是如何将苏联彻底打败的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不在于美国,美国只是苏/联解/体的次要因素,主要表现为美国前总/统里/根所推行的“星/球/大战”计划,(其实是美国所释放的烟雾弹)而使苏/联也制定了相应的反制计划并投入大量资金而没有实际效果,其次是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军/备/竞/赛,美国用其强大的经济最终托垮了苏/联脆/弱的经济。而此时苏/联正延续着自/赫/鲁/晓/夫之后的政/治/体/制,老/夫/治/国,病/夫/治/国,领/导/班/子/长/期/脱/离/群/众,形成了特/权/阶/级,贪/污/腐/败/严/重,致使苏/联已经成了实际上的烂摊子,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力,没有使苏/联的情况有所改善,反而触动了许多特/权/阶/级的利益,在内外因素下,苏联最终解/体

D. 托尼·布莱尔的人物经历

1953年5月6日,出生于苏格兰首都爱丁堡。
1954年-1957年住在澳洲。
1958年1月,梅泽尔带着托尼回到英国。
1961年,进入切里斯特教会学校,同学们称为“布莱尔二世”,第一学期未的考试后跳入三年级。
1965年,迁往离德汉姆市一英里外的郊区,当过学校模拟选举中保守党的候选人。
1966年,进入费茨公学。
1971年,从费茨公学毕业。
1972年,考入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攻读法律学位。
1975年6月,离开大学。同年,成为工党党员。 同年成为切尔西区工党党团秘书。
1977年,离开伦敦来到法国。后回到英国,成为艾尔文的律师事务所工作。
1979年,同切丽·布斯结婚。
1980年11月,第一次参加工党议员候选人选举失利。
1981年2月,当选为支部书记。同年秋天,补缺为选举中的提名做议员候选人,失利。
1982年4月1日,地方选举中,打败三人,成为工党候选人。
1983年5月18日,被提名为塞奇菲德区工党候选人。6月,当选为工党候选人。
1984年11月,成为影子内阁。
1985年3月6日,首次在新闻媒体上亮相。
1985年,长子尤安出生。
1987年,二子尼古拉斯出生。
1987年,竞选影子内阁失利,成为影子内阁贸工部长副手。11月24日,写文章的同电台直播下议院辩论。
1988年,开始给《时代》周刊写文章。5月,安吉·亨特成为托尼顾问。11月,参加影子内阁竞选,排第九,成为能源部长。
1989年,大女儿凯瑟琳出生。
1990年,布莱尔同布朗访问澳大利亚。
1992年7月8日,影子内阁选举中,排第二,任内务部长。同年年任内政事务发言人。
1993年1月,前往美国学习。
1994年当选工党领袖,成为工党历史上最年轻的领袖。同年被女王封为枢密院成员。
1995年初切丽被选为英国王室法律顾问。
1995年11月27日,作为工党领袖的布莱尔被诺森比亚大学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1996年4月,来到美国。4月12日,同克林顿会谈半个小时。11月,李岚清访问英国,托尼送《新英国》。
1997年5月,工党在英国大选中以压倒多数的选票击败连续执政达18年之久的保守党。年仅44岁的布莱尔出任政府首相,成为20世纪以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
1997年7月1日,出席香港回归。 9月6日, 出席黛安娜王妃葬礼。10月21日,在唐宁街会见了董建华。
1998年秋正式访问中国。
1999年12月31日,出席“千年穹顶”千年盛典。
2000年5月20日,利奥出生。
2001年6月在大选中再次获胜,连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首位连任的工党首相。
2002年8月,承认建造千年穹顶是个错误。
2004年,因心脏问题住院。
2005年英国大选中,布莱尔获得连任,是英国历史上首位三次当选的工党首相。 7月,帮助伦敦赢得申奥主办权。同年,托尼·布莱尔曾参与动画《辛普森一家》的演出。
2006年8月,在曼彻斯特工党大会上宣布一年后退位。10月24日,在伦敦唐宁街10号会见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10月31日,英国下院首次就伊拉克政策举行辩论。11月3日,与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的会面中提出新的国际气候问题合作的提议。
2007年5月10日宣布辞去工党领袖职务。6月27日正式卸任首相;同日,中东问题有关四方(联合国、欧盟、美国和俄罗斯)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声明,宣布任命布莱尔为中东问题特使。
2007年6月28日,世界经济论坛宣布,布莱尔成为该组织董事会成员,并主持2008年的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
2008年1月,布莱尔任瑞士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顾问。
2009年2月,布莱尔创建咨询公司“托尼·布莱尔协会”,主要“提供商业咨询、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2011年,哈萨克斯坦政府聘请了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担任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经济问题顾问。

E. 曹魏重视 大力 蜀汉注意改善 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1 、 (单选题) 下列国家与我国不属于陆上邻国的是:

A.朝鲜

B.蒙古

C.日本

D.印度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我国的陆上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老挝、越南,共14个。日本与我国隔东海、朝鲜半岛相望,属于我国的海上邻国。
因此,选择C选项。

我国的海上邻国有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共6个。

2 、 (单选题) 中国古代在自我修养方面提倡“慎独”,它是指:

A.一个人不要独处

B.一个人即便独处时,也要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

C.一个人要耐得住孤独和寂寞

D.一个人不可以单独活动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慎独,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修身概念,《大学》《中庸》皆有关于“君子慎其独”的表述,东汉郑玄注《中庸》时解释其为“慎其家居之所为”,指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须谨慎不苟、严于律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
因此,选择B选项。

3 、 (单选题) 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

A.庐山

B.华山

C.泰山

D.峨眉山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自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因此描写的是庐山。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B项:华山,古称“西岳”,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B项错误。
C项:泰山,又名东岳,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势雄伟磅礴,有“天下第一山”之称。C项错误。
D项:峨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D项错误。

4 、 (多选题) 下列成语与相关历史人物连线正确的有:

A.纸上谈兵——赵括

B.指鹿为马——秦始皇

C.煮豆燃萁——曹植

D.暗度陈仓——韩信

正确答案:AC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第二步,纸上谈兵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典故发生于公元前262年,战国时期赵国将军赵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代廉颇为赵将,只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兵打败。A项正确,当选。
煮豆燃萁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C项正确,当选。
暗度陈仓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比喻表面故作姿态,暗地里另有所图。楚汉之争时,项羽倚仗兵力强大,刘邦为汉王,自封为西楚霸王。刘邦听从谋臣张良的计策,从关中回汉中时,烧毁栈道,表明自己不再进关中。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将军,他命士兵修复栈道,装作从栈道出击进军关中,实际上却和刘邦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守将不备,占领陈仓。进而攻入咸阳,占领关中。D项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ACD选项。

拓展

B项: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指鹿为马”对应的是赵高和秦二世,B项错误,因此不当选。

5 、 (对错题) “知识就是力量”是培根提出的。(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知识就是力量”是一句经典名言。这句经典名言最早是培根说的。知识能够丰富人的思想,能够让人更聪明。我们获得知识,通过思考,就能解决我们以前所不知道的很多问题,这时候,知识就是力量的一种。
因此,本题正确。

拓展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培根12岁入剑桥大学,后担任女王特别法律顾问以及朝廷的首席检察官等。晚年,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

6 、 (单选题) 中国第一大内陆河是:

A.乌裕尔河

B.疏勒河

C.塔里木河

D.伊犁河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
第二步,塔里木河,在维吾尔语里、意为“无缰之马”和“田地、种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部。发源于天山山脉及喀喇昆仑山,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最后流入台特马湖。是南疆地区的母亲河,天山以南的绿洲基本都是靠塔里木河水灌溉,流域面积102万平方千米。全长2179千米(还有2327、1321之说,若以最长支流和田河为源,全长2376千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为世界第五大内陆河。C项正确,因此当选。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乌裕尔河,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嫩江左岸的较大无尾河流,为黑龙江省内最大的内陆河。发源于小兴安岭西侧,全长587公里,流域面积23110平方公里。原为嫩江东部的一条支流,由于地形地貌影响,从19世纪末开始逐渐脱离嫩江干流,成为一条内陆河,并不是中国第一大内陆河。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B项:疏勒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的第二大河,古名籍端水,全长540公里,流域面积20197平方公里。发源于祁连山脉西段托来南山与疏勒南山之间,西北流经肃北县的高山草地,贯穿大雪山到托来南山间峡谷,过昌马盆地,并不是中国第一大内陆河。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伊犁河是亚洲中部内陆河,跨越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国际河流。伊犁河的主源特克斯河发源于天山汗腾格里峰北侧,向东流经中国新疆的昭苏盆地和特克斯谷地,又向北穿越伊什格力克山,与右岸支流巩乃斯河汇合后称伊犁河,西流至霍尔果斯河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流经峡谷、沙漠地区,注入中亚的巴尔喀什湖。伊犁河从河源至入湖口,全长1236公里,流域面积15.1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国境内河长442公里,流域面积5.6平方公里,伊犁河并不是中国第一大内陆河。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7 、 (单选题) 下列乐器中琴弦最多的是:

A.扬琴

B.钢琴

C.竖琴

D.手风琴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第二步,A项: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有124根琴弦。
B项:立式钢琴是对三角钢琴进行改造,竖立起来使用的钢琴,琴弦约有220根左右。
C项:竖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拨弦乐器之一,有47条不同长度的弦,七个踏板可改变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调性。
D项:手风琴是一种既能够独奏,又能伴奏的键盘乐器,不仅能够演奏单声部的优美旋律,还可以演奏多声部的乐曲,更可以如钢琴一样双手演奏丰富的和声,种类多样,琴弦有100多个。
综上所述,前述乐器中,钢琴琴弦数量最多。
因此,选择B选项。

8 、 (对错题) 司马迁是我国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其所著的《史记》首创纪传体,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因此,本题正确。

拓展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9 、 (对错题)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有顾炎武、王夫之、明宪成。(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即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他们在明末清初社会激烈变革之际,提出了许多人本主义论点,比如反对君主专制,提高商人地位,重实践、轻理论的实用主义。他们的思想,在后来君主集权严重的清朝并没有多少发展,但对于中国传统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题错误。

10 、 (对错题) 最能反映母系氏族公社文化的是广泛分布在长江流域的仰韶文化。(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氏族社会的早、中期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是氏族社会的第一阶段;母系氏族制前期属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母系氏族制后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中国境内母系氏族遗址主要代表有河套人、柳江人、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等。母系氏族制结束之后是父系氏族制。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所以仰韶文化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并不是长江流域。
因此,本题错误。

11 、 (对错题)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描写了一个老渔夫与鲨鱼搏斗的故事,表现了一个人的能耐达到什么程度,描写人的灵魂的尊严。(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与马林鱼和鲨鱼搏斗的故事。这部小说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因此,本题正确。

拓展

海明威,美国记者、作家,美国“迷失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也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1952年,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立兹奖。1954年,凭借《老人与海》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中。

12 、 (多选题) 下列选项属于《三国演义》中“三国”的是:

A.魏国

B.吴国

C.燕国

D.蜀国

正确答案:AB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三国演义》中“三国”主要指魏国、蜀国、吴国。曹操代表的魏国,刘备代表的蜀国,孙权代表的吴国。
A项:魏国(213年5月—265年12月),后世史家多称曹魏。东汉末年,曹操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曹魏在三国中占据中原地区,国力远胜于蜀汉和东吴。A项正确,当选。
B项: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B项正确,当选。
D项: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航海到台湾(时称夷洲),这是我国的政治势力第一次达到台湾。D项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ABD选项。

拓展

C项: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时期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王族宗室召公,战国七雄之一。C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成书于明代。《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故事开始于黄巾兵起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汉、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并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13 、 (多选题) 航道的基本尺度包括:

A.航道水深

B.航道长度

C.航道宽度

D.转弯半径

正确答案:AC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地理知识。
第二步,航道尺度是航道水深、宽度和弯曲半径和通航净空高度的总称。内河通航标准所规定的各级航道的尺度为航道标准尺度,与航道等级、设计船舶(船队)尺度有关。
因此,选择ACD选项。

拓展

开拓航道和改善航道航行条件的工程,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航道疏浚;②航道整治,如山区航道整治、平原航道整治、河口航道整治;③渠化工程及其他通航建筑物;④径流调节,利用在浅滩上游建造的水库调节流量,以满足水库下游航道水深的要求;⑤绞滩;⑥开挖运河。

14 、 (对错题) 我国的地势东高西低。(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
第二步,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从西部青藏高原到东部沿海大陆架,呈明显的三级阶梯状分布。
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分别是: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两大地形单元。我国的第二级阶梯,包括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地形单元。第三级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等地形单元。
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

地形的主要特点是:
(1)西部地形以山地、盆地高原为主,在这些大的地形区中,西部盆地多风蚀地形;山区多冰蚀地形,青藏高原多冻土地貌。
(2)中部地形以高原为主,主要是北方黄土高原的流水侵蚀地貌,比如沟壑纵横、梁塬峁遍布;而南方的云贵高原则是化学侵蚀而成的喀斯特地貌,峰林多。
(3)东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多是沉积而成的冲积平原。

15 、 (单选题) 演讲者应当通过演讲把自己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这就决定了演讲具有( )特点。

A.鼓动性

B.针对性

C.可讲性

D.整体性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第二步,演讲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因此,演讲具有鼓动性,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群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C: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D:演讲主体、听众对象、特定的时空条件,共同构成了演讲活动的整体,具有整体性。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16 、 (对错题) 厄尔尼诺现象就是拉尼娜现象,只是个别地区对该现象的称呼不一样而已。(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
第二步,厄尔尼诺又称圣婴现象,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拉尼娜现象,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因此,厄尔尼诺与拉尼娜是不同的两种现象。题干说法错误。
因此,本题错误。

17 、 (单选题) 下列关于贵州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贵州省简称“黔”或“贵”

B.贵州省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东接壤

C.贵州省矿产资源丰富,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

D.贵州省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而广东省,以岭南东道、广南东路得名,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所以贵州不与广东接壤。B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贵州省的简称是贵或黔,行政中心是贵阳。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C项: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截至2002年底,贵州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称。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D项: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也有“高原明珠”之美誉,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18 、 (对错题) 南宋王炎悯农词《南柯子》中“人间辛苦是三农”的“三农”指农业、农村、农民。(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第二步,诗词“人间辛苦是三农”中的“三农”指的是春耕、夏耘、秋收,这是农民们一年中最辛苦的三个季节。农业、农村、农民这个“三农”则是新中国改革开放后提出的农村发展问题核心点。
因此,本题错误。

19 、 (单选题) 唐宋八大家中的唐朝诗人是:

A.王安石

B.韩愈

C.欧阳修

D.苏轼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他在文学上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是中唐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后世将之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师说》《进学解》等著作,后人辑有《韩昌黎集》。故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唐朝诗人。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王安石不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唐朝诗人,故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不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唐朝诗人,故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为“宋四家”之一。苏轼不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唐朝诗人,故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20 、 (单选题) 浏览网页时,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网页未能完整显示,可以通过( )按钮重新读取网页上的内容。

A.前进

B.后退

C.停止

D.刷新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计算机网络知识。
第二步,“刷新”是指在新设置无法自动生效的时候刷新使新设置生效,另外可以重新检测系统当前的可用资源。因此,浏览网页时,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网页未能完整显示,可以通过刷新按钮重新读取网页上的内容。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B项:“前进”或“后退”按钮的功能是可以返回前一页或进入后一面页,也可以对已经浏览过的网页进行快速切换。A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C项:“停止”按钮的功能是停止当前网页的网络连接。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F. 中俄贸易促进会是个什么机构合法么

中俄贸易促进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其宗旨是本着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原则,协助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的相关机构、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加强经贸交流与合作,加深相互沟通与了解。为扩大双边进出口贸易额度、促进双边经贸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促进会接受商务部的管理和国家社会团体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
中俄贸易促进会的任务是:开展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帮助会员企业寻找发展机遇,开辟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市场;为会员企业提供政策、经济、贸易和科学管理信息,拓宽会员企业发展思路;举办各种形式的论坛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会员企业竞争力;组织商务考察和举办展览、展销及商务洽谈会,为会员企业搭建商贸平台;开展法律咨询服务,维护会员企业合法权益;宣传会员企业经营业绩,扩大会员企业影响,提高会员企业知名度;帮助会员企业搜集国外潜在客户信息、招投标项目信息、采购订购信息;充分利用我会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的资源优势,帮助会员企业联系招投标项目、采购项目;帮助会员企业办理相关投标资格预审许可证、代为办理护照、签证等。
原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罗涵先任会长,原国务院经济协调办副主任、国内贸易部常务副部长姜习任名誉会长。中俄贸易中有影响的行业龙头企业董事长和在全国人大、国家工商、海关、质检、商务等部门担任过领导职务的同志任副会长,并根据工作开展的需要,聘请了专家、顾问和法律顾问。
中俄贸易促进会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香港、北京均设有办事机构,分管各区域相关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备的服务网络。并与独联体各国经贸主管机构、行业商协会及实力雄厚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为了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形成规模效应,在政治局势稳定、投资环境优良、地理位置优越的哈萨克斯坦建立了“中国产品销售中心”,可以代理销售产品质量过硬、处于行业领先位置的理事单位产品。通过产品销售带动项目投资、技术投资和产业投资等深层次合作,借助哈萨克斯坦贸易枢纽和中转站的优势进军中亚、独联体市场。希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充分发挥沟通桥梁作用,促进中国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经贸合作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

G. 曾经有一个国家叫苏联

殷鉴不远——苏联亡国的原因(转)
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作者文责自负(广西合浦 回廊主人)

(此文转自互联网,作者不详)
1991年8月解散苏共,人民没起来保卫苏共,各级党组_织没抵制,军队也分裂和倒戈,因苏共已名誉扫地。后来查封苏共各级党委竟未遇到一次有组织的抵抗,被它代表的人民群众不是隔岸观火,就是幸灾乐祸,甚至直接加入掘墓人的行列。

小将指责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把苏联引向了死亡。缪矣!把主要责任推到戈氏一人头上能行吗?似乎不能。其一,归根结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而不是某个“叛徒”和“坏蛋”,否则,岂不是抬高了戈氏的历史地位。其二,苏共作为一个大党,有一整套的选拔干部的机制,怎幺会搞来搞去选一个自掘坟墓的人。况且,1985年苏共中央政治局在推选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时,认为戈氏是“惟一正确的选择”。葛罗米柯还盛赞戈氏“精力充沛,党性强和经验丰富”。尽管历史不能假设,但假若没有戈尔巴乔夫,苏共和苏联历史又会怎样呢?迄今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某个人仅凭个人的能量和威望就能改变社会形态。记得恩格斯曾经在《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一文中曾经说到这幺一件事:1848年法国革命失败以后,有人认为革命失败的原因是“某甲或某乙‘出卖了’人民”。对此,恩格斯强调说:革命失败的原因“不应该从一些领袖的偶然的动机、优点、缺点、错误或变节中寻找,而应该从每个经历了动荡的国家的总的社会状况和生活条件中寻找。” 外部压力始终是事态进程中的一个因素,真正原因来自苏共内部。

事实上,戈氏的前任,从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到契尔年科,都程度不同地搞过政治、经济改革,意图惩 治贪腐、提高效率。然而前苏联体制的「紧箍咒」摧毁了他们的努力。旧体制下的各种潜能全部用尽,问题不见解决反而却越积越多。到戈氏时,他在经济领域已无「革」可改。这才迅速转向了「政治改革」。因此,与其说是戈尔巴乔夫把苏联引向了死亡,倒不如说是那些死抱旧体制不放的前任们早就为苏联铺好了通向死亡之路。如果说苏共垮台是改革的结果,不如说是苏共没跨越腐~败陷阱,割断与人民联系,在人民不满和冷漠中失去支持,是自己打败了自己。

人民冷漠不是人民无情,而是苏共蜕变咎由自取!

早在列宁逝世前,苏维埃国家官僚化过程已经开始。斯大林上台后,强化了官僚体制,建立起一种盲目服从上级的“等级制度”,并赋予各级官员种种特权,在庞大的干部队伍中形成了一个被称之为“官僚特权的阶层”。

列宁去世之后,也就是说从30年代初期开始,人们便大规模地为斯大林盖“专用别墅”,并且毫无限制地用公款来支付斯大林家庭的“豪华生活”。斯大林手下的人仅为他在南方就“建过好几座别墅”。管理着斯大林家庭生活的国家雇员开支这个家庭的生活费用“简直是把政~府的钱往阴沟里倒!”斯大林晚年时餐桌上必须放着应有尽有的美酒。斯大林的次子瓦西里毕业于一个航空学院,开始投身于战争时只是一个二十岁的上尉,战争结束时已是一名二十四岁的中将。1947年从东德调回莫斯科,尽管这时谁都知道他是个“酒鬼”,却立即当上了莫斯科军区的空军首脑。据阿利卢耶娃说,他无所不为,肆无忌惮地利用在其父斯大林身边的机会,“没有什幺特权是他得不到的”。“他可以想怎幺就怎幺,可以要啥有啥”。“他作为军区高级官员,有权支配大笔款项,因此,钱的问题是不在话下的”。在斯大林身边工作的像警卫长之类的大员在生活待遇上也享有很大的特权。“他们全都为自己修建了乡村别墅,坐着政~府的汽车,像政~府部长甚至像政~治局委员那样生活”。即令其中有的“在豪华上要差得多”,“没有像一位部长那样生活”,但是如果科学院的研究员“见了他的套间房子和乡村别墅,是会眼红的”。除了斯大林及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之外,30年代初期开始,高级干_部包括汽车、别墅、仆役在内的一切家庭生活费用由政~府开支己经成为一种“制度”;不仅党内要员享受着特殊的生活待遇,甚至他们的亲属也利用其特殊地位“为自己,为他们的近亲远戚,搞豪华生活”。

曾在克里姆林宫生活多年的莉季娅·沙图诺夫斯卡娅在其所着《克里姆林宫内幕》一书中提到,“随着苏维埃社会等级结构的形成和固定,执政党领导阶层的某些人开始搞特殊化,不仅要求权力和威信,而且也要求物质财富和生活享受了。”“表面上的平等和公平是遵守了。可是,同时却开始尽一切可能地建立‘地下’优待和特权制度”。在20世纪初还只出现在比较狭小的领导集团小圈子里。只是到了后来,随着党政机关从中央到地方的逐渐扩大、确定和固定下来,而这些机关又不断补充进来愈来愈多的 “新人”,这些“新人”也为自己要求相应的权力,和“要求给予他们越来越多的财富、越来越大的特权”。于是,“开始为党政官员的最高阶层建造住宅大楼,在各个部门开办克里姆林食堂和克里姆林宫医院的所谓分支。所有人民委员部和其它相当有权的机构,首先当然是国家保安机关,也开始建立同样只供指定的少数人使用的内部食堂、商店、小卖部、医院、疗养院和休养所。这就无形中脱离了普通老百姓,并且越来越出格”。以一位中央某工业部部长及其家庭在生活上所享受的特殊待遇为例。这位部长月薪是27000卢布,据沙图诺夫斯卡娅说,这大约比教授的薪水高6—7倍,比工程师、医生、熟练工人的工资高20—25倍。除此之外,还得一个“红包”。因为不便于无限制地提高干_部的工资,于是当局想出了发“红包”这样一个“巧妙”的办法。所谓“红包”就是一个封好的装钱信封,这里头装了多少追加的钱,按什幺样的秘密名单分发,出自哪一项基金,普通老百姓是无从知道的。关于这个“红包”制度,莫洛托夫在1976年8月18日对一位采访者也曾谈到过。他在谈话中不仅证实了这种“红包”制度确实存在过,而且指出这一制度是在大战后由斯大林亲自提议实行的,也就是“用封口的小包给党内和军队领导干部送一大笔钱”。

斯大林在位时为中央国家机关干_部设立了一套特权制度。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1935年到莫斯科访问时发现,连无产阶级伟大作家高尔基也被当做贵族供养起来。在金碧辉煌的别墅里,为高尔基服务的有四五十人之多,他家里每天有亲朋食客数十人。罗兰在他的《莫斯科日记》中认为苏联已经出现“特殊的共产主义特权阶层”和“新贵族阶层”。他写道:“身为国家与民族卫士的伟大共~产~党人队伍与其领导者们,正在不顾一切地把自己变成一种特殊的阶级”,“而人民则不得不依然为弄到一块面包与一股空气(住房)而处于艰难斗争的状况之中”,沿途的一些农民和工人“向我们投来阴郁的目光,有一个上了年纪的妇女向我们挥动着她的拳头”。

叶利钦在《我的自述》一书中,回顾了特权化在斯大林时代就已大肆蔓延的情形:“你在职位的阶梯上爬得越高,归你享受的东西就越丰富……如果你爬到了党的权力金字塔的顶尖,则可享有一切——你进入了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完全可以在一个单独的国家里为那些获取权位的少数人而实现。”“全莫斯科享受各类特供商品的人总共有4万人。国营百货大楼有一些柜台是专为上流社会服务的。而那些级别稍稍低一点的头头们,则有另外专门商店为他们服务。一切都取决于官级高低。”

腐败在制度僵化、政府垄断权利、瓶颈众多的情况下特别猖獗。在计划经济下,许多价格都在市场竞争的最低水平之下,它提供了把收受贿赂作为分配紧缺商品和服务的条件,市场经济下的合法交易在这样的体制下成了非法的贿赂。除了把商品和服务销售给贿赂付得最多者以外,公务员还回顾以制造更多的瓶颈作为索取更高贿赂的一种方法。比如,官员们会有意拖延,制造麻烦。根本问题不仅是存在着市场最低竞争价以下的控制价格,而且是国家官员垄断权力,这些官员不受效率更高、价格更低的竞争产品的威胁。18

整个前苏联集团的经济状况给了官员一种动力去利用职位谋取个人利益,也给了其客户行贿的动机。因为僵化的制度没有得到公正的法律制度的支持,所以腐~败十分普遍。相反,高层特权人物行使着最高权威,他们经常会有理由凭借自己的权威更改法律规定。下属人员无法通过诉诸法律来抵制上司的要求。这个制度不仅僵化,而且独断,其本身要求的不合理性使得所有人成了违法者。人们在腐~败交易中串通一气成了社会控制的一种方法。审理腐~败案件被用来惩罚持不同政见者,而不是用来提高政~府官僚机构的运转效率。 19

前苏联的官僚特权阶层在得势的几十年间,纷纷把公有财物变成自己的家产,各级官员和企业负责人暗中合作,成为贪婪的掠夺者和腐化的寄生虫。据1962年5月19日的苏联《红星报》报道,列宁格勒一个军用工厂的领导人,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在工厂所有关键性职位上,把国营企业变成了“私人企业”。3年内,仅出售自来水笔一项就贪~污了120万卢布。另据 1962年5月18日的《乌克兰真理报》报道,哈尔科夫的一个家具厂的厂长,在工厂中附设了一个地下针织车间,进行投机生产。这个厂长有几个老婆,几辆汽车,几所房子,并且是赛马场上的大赌棍。这些企业负责人总是同国家的物资供应部门、商业系统和其它单位的工作人员勾结在一起,在警察和司法机关中也有他们的保护和代理人,甚至还得到了国家机关中高级干_部的支持和庇护。据 1963年10月20日苏联《消息报》和 1964年第12期的《消息报·星期副刊》报道,莫斯科精神病防治所的一个附属工厂的厂长及其一伙,通过贿赂,获得了58部针织机和大量原料,同52个工厂、手工业合作社和集体农庄搭上关系,几年中赚了300万卢布。

他们收买了社会保安机关工作人员、监察员、稽查员、巡视员等。

斯大林时期的官僚特权尚属一种体制惯性,而吸取赫鲁晓夫下台教训的勃烈日涅夫则有强化特权换取拥戴的政~治自觉。他制定一系列强化特权的条例和规定,将官僚特权系统化、合法化。特别是其执政后期,一方面由于体制的僵化和干_部队伍的稳定,特别是事实上的终身制得以确立;另一方面由于党内外民~主和群众监督机制的破坏和削弱以及腐朽思想对干_部的侵蚀,“特权阶层”终于开始形成。据俄国学者最近估计,当时这个阶层大约有50—70万人,加上他们的家属,共有300万人之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
勃列日涅夫掌管苏共大权后,对干_部队伍提出了“稳定”的口号,随着时间的推移,负责的岗位事实上都成了终身的岗位,而官僚们成为不可替代的人。很多州委书记、部长、党和苏维埃机关的负责人占据职务达15-20年之久。他们享受高水平的生活和各种特权。这种对干_部地位和待遇的充分保证和实际上的终身制,不仅使许多干_部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助长了脱离群众的官僚习气,更严重的是使相当一部分干_部有恃无恐,胆大妄为,公然地以权谋私,导致了腐~败现象的蔓延。勃列日涅夫为苏共当了长达18年的家,不仅党内高官腐~败泛滥,就连勃列日涅夫的家人和他本人都身陷其中。

在勃列日涅夫当政的18年间,苏**内风气的败坏和各级官员的种种腐~败事件广为流行,贪~污受贿、任人唯亲、盗窃国库等毒素迅速蔓延,不仅党内高官涉嫌腐败,就连勃列日涅夫的家人和他本人也都身陷其中。例如,谢洛科夫在当内务部长的17年间,实际上将内务部第一大型国家别墅和曾作为内务部迎宾馆的第八国家别墅据为己有。他还在赫尔岑大街24号占有一套很大的公寓。这两座国家别墅和公寓里,存放着谢洛科夫及其家人的大量私人财物。在其中的一个别墅里,光地毯就一张迭一张地堆放了七层;而俄罗斯著名画家的油画都放在了床底下。身为内务部第一副部长的丘尔巴诺夫,勃列日涅夫的驸马爷,在几年的时间里,贪~污受贿达654200卢布,约合美元105万。上梁不正下梁歪。在勃列日涅夫庇护下的犯罪,成为莫斯科和各加盟共和国领导人效法的榜样。勃列日涅夫后期,莫斯科和各加盟共和国里的贪~污腐化问题越来越恶劣了,“渔业案件”、“索契案件”、“克拉斯诺达尔案件”、“海洋案件”、“乌兹别克案件”……都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内务部长谢洛科夫,在任17年,将内务部第一大型国家别墅和曾作为内务部迎宾馆的第八国家别墅据为己有。他还在赫尔岑大街24号占有一套很大的公寓。在其中的一个别墅里光地毯就一张迭一张地堆放了七层,连俄罗斯著名画家的油画都被放在了床底下。

H. 前苏联为何解体

苏联解体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首先,在苏联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不高。虽然发达的重工业和不断的军备竞赛拉动了GDP,从而掩盖了这一现象。但是这不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也因此导致了苏联人民的不满。其次,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取乏民主,干部阶层不可避免的日益官僚主义化,号称代表人民利益的党的干部群体,逐渐蜕变为一个与人民利益对立的特权阶层。当人民群众日益感受到特权阶层与自己利益的根本背道而驰时,这种政治体制的衰败和瓦解也就不可避免了。

其次,苏联从1922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改革,并强调更加发扬党内民主。然而自1926年斯大林当权以来,形成了高度集中化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在这种体制下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但到了1950年代,弊端日益暴露,阻碍了苏联的发展。随后,赫鲁晓夫、布里兹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他们的改革都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再次,俄罗斯在历史上一再对外扩张,征服了一系列其他民族。俄国十月革命后,一度承认各民族有自决权,但苏联后来仍采取对外扩张的路线,从1919年至1940年,先后吞并了独立的希瓦汗国、布哈拉埃米尔国、乌克兰国、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国家,并通过对外侵略和武力威胁兼并了包括罗马尼亚人、芬兰人等少数民族的大片土地。苏联时期推行俄罗斯化政策,民族主义被视为苏维埃和社会主义的对立面而受到打压,各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精英多被处决,民族语言文化和民族意识遭到摧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苏联还对境内的波兰人、芬兰人、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伏尔加德意志人、克里米亚鞑靼人、卡尔梅克人、车臣人、印古什人、远东朝鲜人等少数民族实行了残酷的种族清洗和种族迁移。此外苏联还对本国人民和其他国家犯下了诸多罪行,如农业集体化时期对富农的屠杀,大清洗时期对党员、知识分子、军人和其他无辜者的屠杀,集体处决波兰军官的卡廷事件等等。这些罪行随着“公开化”的进程被逐步公诸于世,对苏联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思想冲击,并加深了各民族的不满情绪。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但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在这种背景下,以叶利钦为代表的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势力,试图把改革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因此极力促成了苏联解体。

I.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啊越详细越好!

http://bbs.zhupao.com/zp_view.asp?boardID=19&ID=34259
1991年底,世界上第一个且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没有战争和外敌入侵的情势下自行解体,令世人震惊与沉思。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苏联解体的根源进行了多方面研究,观点纷呈,智仁互见。总体上大家都认为苏联解体是苏联社会危机(涉及政治、 经济、文化、社会、外交、意识形态诸方面)总爆发的结果。笔者也持此观点,但笔者 不同意有的论者所说:“至于苏联的瓦解,也不是如同某些苏联问题专家所言,是导因 于境内的民族紧张情势,虽然这的确一直是苏联的隐忧之一。促使苏联瓦解的真正关键 ,应该是它所面临的经济困境。”[1]“苏联国际地位的下降,虽然助长了某些民族主 义情感强烈的共和国的分离主张,尤以波罗的海诸国和格鲁吉亚为最——立陶宛首先一 试,于1990年3月挑衅地先行宣布独立——苏联最后的解体,却不是来自民族主义的压 力。”[2]笔者赞同法国史学家埃莱娜·唐科斯和日本学者谷烟良三早在苏联解体前所 提出的观点,前者指出:“在苏联面临的所有问题中,最急需解决而又最难解决的显然 是民族问题。像它所继承的沙俄帝国一样,苏维埃国家似乎也无法走出民族问题的死胡 同。”[3]后者强调,“民族问题已成为左右苏联对外行动的危险因素,也是从内部动 摇苏联体制的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导致苏维埃帝国的崩溃。”[4 ]的确,苏联解体虽由多种因素所致,但民族问题是一个起关键作用的深层次的因素, 值得进一步探讨。

苏联是在沙俄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因而,苏联民族问题由来已久。从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建立沙皇俄国开始到1917年被推翻,在长达370多年中,沙俄先后兼并了外高加索、中亚、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西伯利亚和远东等地,使其版图扩张了8倍,征服的民族达120多个。为巩固其野蛮统治,历代沙皇均对被征服的民族实行残酷压迫与奴役,极力煽动大俄罗斯民族沙文主义情绪,唆使俄罗斯人鄙视、仇恨、欺压非俄罗斯民族。非俄罗斯地区的一切重要职务都由俄罗斯人担任,俄语为官方语言,禁止用非俄罗斯语出版书报,学校禁止用非俄罗斯语授课,非俄罗斯民族被迫俄罗斯化,并经常遭到蹂躏和屠杀,致使沙皇俄国成为世界历史上民族矛盾最深厚的国家,是名符其实的“各族人民的牢狱”[5]。十月革命虽然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旧俄疆域上形成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体及其民族问题却历史地遗留给了苏联。苏联党和国家为解决民族问题作了不少努力,也曾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历史上传袭下来的民族问题的严重性和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加之苏联在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使民族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苏联存在的70年中,其民族问题可谓头绪纷繁、盘根错节,大致可概括为四种类型。
一是俄罗斯民族同其他民族之间的矛盾。俄罗斯民族是苏联人数最多的民族,约占苏联总人口的50%略强,多数居住在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境内。由于历史原因,也有不少俄罗斯人散居在少数民族地区。据统计,俄罗斯人在14个非俄罗斯共和国的人口中平均占 19%。俄罗斯民族同当地民族的关系遂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俄罗斯人常被少数民族指责 为“占领军”、“殖民者”,而俄罗斯人则感到愤怒,认为俄罗斯对其他民族承担了过 多的义务,吃了亏还要挨骂,这是不公平的,因而从1990年起,《俄罗斯文学报》等报 刊发出了要求俄罗斯与其他共和国分家的呼声。
二是加盟共和国内民族之间的矛盾。在一些加盟共和国内,除少数民族与俄罗斯民族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外,在非俄罗斯民族中也存在着由争夺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而产生的各种矛盾。例如,摩尔达维亚加盟共和国一再要求把摩尔达维亚语定为国语,并把摩文的斯拉夫字母改为拉丁字母,该共和国议会已通过了相应的决议,但这又引起当地讲俄语的居民的反对,他们纷纷组织罢工抗议。摩尔达维亚境内的加告兹族人总数只有16万,可谓“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他们也害怕自己的语言被摩语同化,因而也集会游行,要求成立加告兹自治共和国。此外,有些民族地区与加盟共和国当局之间也是矛盾重重。虽然苏联宪法规定,根据各少数民族人数的多少和其他条件分别成立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自治州和民族区,自治共和国、自治州加入所在的加盟共和国,并且通过加入一个加盟共和国的形式加入苏联,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的少数民族自治共和国或自治州却要求脱离加盟共和国。例如,格鲁吉亚加盟共和国境内的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和南奥塞梯自治州都出现了要求脱离格鲁吉亚的集会游行。
三是加盟共和国之间的民族矛盾。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是以一个较大的民族为主,伴之以其他民族而组成的。一些加盟共和国之间实际上就是民族之间,由于历史积怨、宗教对立、领土纠纷或现实利益冲突等原因而存在着矛盾。如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关于克里米亚半岛、科利沃尔斯、顿巴斯地区的争端;俄罗斯与哈萨克之间关于坚季兹湖地区大片领土的争端;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之间关于威特比斯州3个区、哥美里州6个区及斯摩棱 斯克州的哥列茨基等地区的争端;俄罗斯与爱沙尼亚之间关于普斯科夫州的楚德湖和纳 尔瓦河地区的争端;塔吉克和乌兹别克之间关于撒马尔罕和布拉市的归属问题的争端等 等。这类民族矛盾最典型的是南高加索地区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共和国之间围绕纳 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的归属问题而出现的武装冲突。1987年秋,阿境内主要由亚 美尼亚族组成的纳卡州认为本民族遭受歧视而提出脱离阿塞拜疆共和国、加入亚美尼亚 共和国的要求,得到亚美尼亚的全力支持而遭到阿塞拜疆的坚决拒绝。阿塞拜疆人涌入 纳卡州,与当地的亚美尼亚人发生暴力冲突,造成26名亚美尼亚人和6名阿塞拜疆人死 亡,近200人受伤的流血惨案。苏联中央政府调动军队制止了冲突。1988年3月,苏联最 高苏维埃宣布拒绝亚美尼亚的要求,同年7月12日,纳卡州苏维埃投票决定脱离阿塞拜 疆共和国,苏联中央政府和阿塞拜疆均不予认可。此后,阿、亚两族之间的敌对活动不 断升级,冲突亦蔓延至其他城市。1990年1月,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部分冲突严重的地 区处于紧急状态,并派苏军和内务部队赶赴当地恢复和维持秩序。此后局势非但没有根 本好转,矛盾反而加深。1991年苏联解体后,纳卡州归属问题遂成为阿、亚两个独立共 和国之间的争端。表面上看,这属于领土之争,而实质上,围绕这一问题的矛盾却发展 为把矛头指向中央、反对苏维埃、要求退出联盟的政治斗争,而且,南高加索地区的民 族冲突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即采取了武装暴力的方式。
四是加盟共和国与联盟中央的矛盾。这一矛盾主要表现为加盟共和国争取自主权和要求独立。最为突出的是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个加盟共和国。这三国虽是小国,但地处战略要冲,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与北欧国家相近,在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与西方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是根据1939年8月23日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秘密议定书而并入苏联版图的。并入苏联后,由于受全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制约和各共和国之间“平调”政策的影响,三国发展缓慢,与北欧诸国的水平相差甚远。因此,三国认为,并入苏联给他们造成巨大不幸。于是从1987年起,每年的8月23日三国民族主义者都在各自的首都举行大规模集会游行,打出以前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旗帜,谴责苏德条约及其秘密议定书导致了苏联对当时独立的三个共和国的占领,要求更多的自主权,直至脱离苏联。1989年8月23日,这三国利用苏德条约签订50周年之际,举行了有百万人参加的“波罗的海之路”的示威活动,示威者手拉手组成了连接三国主要城市,长达650公里的人链,表明脱离苏联而独立的决心,煽动起十分激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波罗的海地区民族主义运动的特点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而且三国协调行动、步调一致,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不过斗争的方式与前述纳卡问题不同,没有发生武装冲突,而是以集会、示威、游行、立法等和平途径为主。

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民族问题,而只有当这些问题尖锐激化到无法解决的地步才会危及社会的稳定甚至国家的统一。苏联也不例外。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苏联民族问题激化并进而导致了联盟的解体?不少学者认为,其源盖出于戈尔巴乔夫推行错误的改革和国际反动势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笔者认为,比较而言,下列因素更为重要。
(一)背离联邦制原则,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制,加深了各共和国与联盟中央的矛盾。苏联的国家体制采用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1922年12月30日苏联成立时由俄罗斯联邦、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4个苏维埃民族共和国组成,这4个加盟共和国是以一个主体民族的名称来命名的。1924~1940年,苏联发展成为16个加盟共和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1991年苏联解体时是由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乌兹别克 、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立陶宛、 拉脱维亚、爱沙尼亚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这15个加盟共和国的国名也都是以一个主体 民族的名称来命名的。苏维埃联邦制是列宁的一大创造。十月革命前,列宁一直坚持无 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应建立民主集中的单一制国家,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采用联邦制 是历史的倒退,因而反对建立联邦制国家。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国内外出现十分尖锐和复杂的形势,列宁改变了原来的主张,转而认为建立各苏维埃共和国联合统一的联邦制国家是适宜的。因为列宁看到,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过程中,被压迫民族表现出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建立了各自独立的苏维埃共和国。在此情况下,若再坚持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共和国就易使少数民族产生误解和不信任,加之协约国为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进行了联合武装干涉,如不建立各民族联合统一的联邦制国家,就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需要指出的是,在实行联邦制的条件下,列宁还特别强调两点:其一,为体现社会主义民族平等,各苏维埃共和国应以完全平等的主权国家自愿联合组成苏维埃共和国联盟,各共和国实行民族自决,有加入和退出联盟的权利。其二,联邦制是向民主集中的单一制国家的过渡形式。但从斯大林开始的苏联领导人却片面理解列宁的联邦制思想,把建立联邦制国家看成仅仅是为解决当时复杂民族问题的权宜之计,利用列宁关于联邦制是向集中制过渡形式的观点作为实行中央高度集权体制的依据,从而背离了联邦制原则。从表面上看,1924年、1936年和1977年的苏联宪法均重申了苏联成立宣言和联盟条约的精神,明确规定苏联是各主权苏维埃民族共和国的联盟,苏联保护加盟共和国的主权国家地位,加盟共和国独立行使自己的国家权利(典型的是联合国成立时,乌克兰、白俄罗斯也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并且长时间在联合国派有外交代表),并可以自由退出苏联。这种双重主权国家的规定,在世界上实行联邦制的国家中是独一无二的,似乎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权限很大。而实际上,从1922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没有一个加盟共和国可以自由退出苏联,而加入苏联的共和国也不全是自愿的,如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以及完整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摩尔达维亚三国加入苏联就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至于宪法赋予加盟共和国所享有的独立行使经济、财政、内务、司法、文化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检查监督和民族事务等方面的权利,也几乎是有名无实的。因为,列宁去世后,斯大林违背了列宁坚持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逐步加强了个人集权地位,形成了党内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同时,斯大林又把党和国家混为一谈,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把党内高度集权集中的组织领导体制推行到国家体制上,形成了高度集权集中的国家体制。后来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改变斯大林时期形成的党和国家高度集权集中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联邦制原则名存实亡。在经济上,联盟中央通过由它直接管理的联盟部及联盟——共和国部,控制了共和国的绝大多数企业和资产。如斯大林时期,联盟部所属企业占全苏工业总产值的89%,共和国部所属企业只占11%;赫鲁晓夫时期的联盟部及联盟——共和国部所属企业占97%,共和国部所属企业占3%;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联盟部及联盟——共和国部所属企业占94%,共和国部所属企业占6%[6]。更有甚者,共和国连修建200张病床以上的医院或投资400万卢布以上的项目的权利都没有,而联盟中央在共和国修建新项目都可以不经共和国批准,也不同共和国商量。这不但造成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使共和国利益受到损害,而且极大地挫伤了共和国的积极性。这种僵化而非弹性的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讲不利于苏联的 存在和发展,因为它把大多数加盟共和国推向一个非此即彼的尴尬境地:要么是被强行 地留在苏联,要么是一有机会就彻底挣脱联盟。而且不管多么有名无实,苏联的成立宣 言、联盟条约以及历次宪法所宣布和赋予的各民族享有自决权及各加盟共和国主权国家 地位与自由退盟权,还是为民族分离和独立运动提供了合法理论依据,从而导致联盟的 解体。
(二)在理论上,超越社会发展阶段,过早地宣布民族问题“已经解决”,导致民族关系中的消极现象日益增多。历史实践表明,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制度从建立到完全实现社会主义理想,需要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加之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也需要逐步发展与完善,这就决定了在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也将长期存在。
列宁之后的苏联历届领导人对民族问题的认识,都未能达到列宁所达到的高度,他们在民族理论上一直存在“左”的倾向,这同苏联领导人对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有密切联系。他们总是抱有不切国情的超前认识,不是盲目地宣布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或进入了发达社会主义,就是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而在他们的思想深处,民族进程与社会进程是同步的,因而民族问题必然随着社会进入高级阶段而不复存在。具体而言,1936年斯大林宣布苏联已经消灭了剥削阶级,建成了社会主义,不久,联共(布)十八大进一步宣布,苏联已完成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建设并从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阶段。因此,在民族问题上,斯大林认为“制造民族纠纷的主要势力即剥削阶级已被消灭,培植民族互不信任心理和燃起民族主义狂热的剥削制度已被消灭”,“真正兄弟合作的关系”已建立起来了,“苏联各民族和种族,在全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各方面都享有同等的权利,所以根本谈不到民族权利会受到损害。”[7]甚至认为苏联各民族“已经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以一种坚固的友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苏联“已经成为全世界真正民族平等与合作的榜样和典范”[8]。这显然不符合客观实际。1961年赫鲁晓夫宣布2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在这个条件下,“苏联已经解决了人类世世代代所关心的,而资本主义世界直到现在仍然尖锐的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即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因为“在苏联已经形成了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民族人们的新的历史共同体——苏联人民。”[9]同样,1967年勃列日涅夫提出,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正在向共产主义转变,因而“民族问题彻底地一劳永逸地解决了。”[10]可见,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苏联民族问题状况都作出了错误的估计。就连提出各种新思维的戈尔巴乔夫也未能跳出上述观念的圈子,在其《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很少论及民族问题,在民族理论上基本步了前任之后尘。在苏共二十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戈尔巴乔夫强调指出:“苏联已经一劳永逸地消灭了各种形式和表现的民族压迫和民族不平等。各民族人民牢不可破的友谊,对各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尊严的尊重已得到确立,并已进入亿万人的意识之中。苏联人民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和族际主义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由一致的经济 利益、意识形态和政治目标结成的。”[11]正是由于苏联领导人对本国民族关系发展状 况的错误估计,忽视民族问题的普遍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因而苏共总是对实际存在的各种民族问题熟视无睹,报喜不报忧;总是强调各民族的共性而无视其个性,人为地加快各民族接近和融合的进程。这样,旧的民族问题被人为地掩盖起来,得不到及时解决 ,而新的问题又积累下来,新旧矛盾交织,一旦总爆发就必然危及国家统一。
(三)民族政策失误引起族际关系紧张。正确的民族政策是建立在对民族关系状况及各民族间主要矛盾的正确估计和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列宁之后的历届苏联领导人对苏联民族问题的解决估计太高,严重脱离实际,因此在民族政策上必然会出现一系列失误。苏联民族政策失误主要表现在用阶级斗争方式处理民族问题和维护大俄罗斯民族沙文主义两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与阶级、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类不同的概念,虽然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能将其完全等同。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民族问题一般属于人民内部性质的矛盾,只能通过宣传、教育、疏导、协调等方法妥善加以解决。然而列宁之后的苏联领导人却忽视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区别,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民族矛盾和民族纠纷归结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把任何谋求本民族利益的努力不加分析地斥之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以阶级斗争的方式处理民族问题。30年代初,苏联不顾少数民族的特殊性,强制实行农业集体化,使哈萨克、乌克兰、白俄罗斯和高加索等地的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因饥荒而死亡500~900万人[12],引起当地人民的不满和反抗,斯大林将他们打成民族主义危险分子,流放和镇压了大批 农民和富农。1934年1月,斯大林在联共(布)十七大总结报告中明确提出,苏联国内民 族矛盾的实质是阶级矛盾,民族纷争的实质是阶级斗争。他认为民族主义与机会主义一 样是社会主义的阶级敌人。特别是在大清洗运动期间,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多数领导干部 和知识分子因所谓“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罪名而遭到清洗和镇压。如1937~1938年间 ,乌克兰、白俄罗斯、吉尔吉斯、亚美尼亚等共和国党中央第一书记皆被处死;哈共中 央局成员全部被杀;1937年5月,出席格鲁吉亚共产党十大的644名代表,会后不久竟有 86%被捕、流放或遭监禁。卫国战争时期,借口某些少数民族中有人“与法西斯勾结而 背叛祖国”,就把克里米亚鞑靼人、德意志人、麦斯赫特土耳其人等11个弱小民族的大 约500万人赶出其世代居住地,强制其迁往中亚和西伯利亚等条件艰苦的地方,其中有 几个民族在赫鲁晓夫时期恢复了名誉,返回家园,恢复了自治,而另3个民族,后来虽 也恢复了名誉,但未允其重返家园,恢复自治,因而留下动乱的根子。赫鲁晓夫和勃列 日涅夫当政时期,仍然坚持民族矛盾的实质是阶级矛盾的观点,并且认为国内民族主义 活动是国际阶级斗争的反映。因而将各共和国内不满苏共政策、要求扩大自主权以及歌 颂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干部和知识分子统统当成资产阶级分子,大加批判或监禁,把 不满和反抗的少数民族作为社会主义的阶级敌人进行打击和镇压。用阶级斗争方式处理 民族问题,其结果是在民族关系中人为地制造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把属于各民族间的 内部矛盾人为地转化为敌我矛盾,造成长期阶级斗争扩大化,严重伤害了这些民族的感 情,加深了民族关系危机,助长了民族分离倾向。
大俄罗斯民族沙文主义作为旧时代的糟粕,在社会主义的苏联建立以后理应予以清除。列宁坚决反对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潮,如大俄罗斯主义和各种地方民族主义,他要求着重反对大俄罗斯主义。列宁多次强调指出,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是妨碍实现各民族平等和团结的主要危险,因此,他宣布“要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决一死战。”[13]但列宁之后的苏联历届领导人都忽视了列宁的教导,虽然他们一直笼统强调反对民族主义,但实际上着重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维护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传统。第一,歪曲沙皇征服少数民族的历史,把沙俄的侵略扩张说成是应少数民族的“请求”,是少数民族的“自愿归并”,沙皇给被征服民族带来“文明与进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他们认为在二次大战中苏联恢复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等地区,强制立陶宛、拉脱维亚、 爱沙尼亚和摩尔多瓦四国加入苏联,收复库页岛及千岛群岛,“这样的边界最符合苏联 历史的真实”[14]。在斯大林看来,凡沙俄帝国占领过的领土都应该是苏联的领土,强 占这些地方是恢复苏联“合理的边界”。这实际上违背了苏联成立之初列宁制定的关于 不允许划分势力范围的对外政策原则。第二,任意吹捧俄罗斯民族是苏联的伟大民族和 领导民族,无视其他民族的地位与贡献。如他们宣称俄罗斯是各共和国联合成统一国家 的“中心”,吹捧俄罗斯是“苏联各民族的领导力量”“是苏联各民族的母亲”,“是 俄罗斯人帮助其他民族克服了几百年的经济和文化落后状况”[15]。甚至在1989年9月 苏共民族政策纲领中仍坚持要以俄罗斯为中心建立新联盟国家,继续强调“俄罗斯过去 和现在都是整个联盟国家的凝聚力量,对于克服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作出了决定性的贡 献”[16]。第三,俄罗斯人在政治上享有特权。1923年6月,按斯大林在全苏民族工作 会议上提出的选举原则,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由350名代表组成,其中俄罗斯联邦共和 国代表为280名,占80%,而其他3个共和国代表只有70名,仅占20%[17]。在历届苏联最 高国家权力机关和执行机关中,虽然各民族共和国都有一定比例的代表参加,但历届国 家元首则大多为俄罗斯人,历届苏联政府首脑除斯大林一人外都是俄罗斯人,至于联盟 中央政府各部委主要领导职务也大多由俄罗斯人担任。在实际上直接掌控国家最高权力 的苏共中央领导机关中,虽有少数非俄罗斯人参加,但除斯大林外,其余各届苏共中央 最高领导职务均由俄罗斯人担任。典型的例证是,安德罗波夫为首的10人组成的中央书 记处全部是俄罗斯人;各主要民族共产党员占全体党员总数的比例分别为:俄罗斯59.8 %、乌克兰16.02%、白俄罗斯3.76%、乌兹别克2.31%、哈萨克1.94%、格鲁吉亚1.68%、 阿塞拜疆1.65%、亚美尼亚1.51%、摩尔达维亚0.53%。上述做法,严重违背了各共和国 和各民族平等的原则。第四,强制推广俄语并作为苏联的国语,歧视少数民族语言。语 言是民族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多民族国家里,语言政策是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 克思主义反对对任何民族语言的任何歧视和限制,不允许任何民族语言享有任何特权, 认为如果把一个大民族的语言强加给其他民族,势必造成人为地实行民族同化政策。列 宁指出:“谁不承认和不维护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不同一切民族压迫或不平等现象作 斗争,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甚至也不是民主主义者。”[18]他坚持民族语言平等, 反对强行推广俄语,他指出:“用棍棒强迫”其他民族学习俄语,其后果只能是“使伟 大而有力的俄罗斯语言难以为其他民族集团所接受,主要是会加深敌对情绪,造成无数 新的摩擦,增加不和和隔膜等等。”[19]但列宁之后的历届领导人都违背民族平等的原 则,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推广俄语,力图使俄语成为各共和国国语。据统计,1986年苏联 出版发行各种书籍22亿册,其中俄文书籍占86%,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书籍仅占14%(少 数民族人占全苏人口49.2%)[20]。有几十个小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处于消失的边缘。
几十年来,列宁之后的苏联领导人纵容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做法,严重破坏了民族平等原则,事实上使俄罗斯处于联盟中央领导地位,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享有特权,而其他少数民族则处于附属的“次等民族”地位。民族不平等现象的长期存在,激发了少数民族对联盟中央和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严重不满情绪,非俄罗斯民族的民族主义普遍存在。这两种民族主义互为因果,成为苏联解体的关键因素。
收稿日期:2002-06-16
【参考文献】
[1]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01.
[2]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730.
[3]埃莱娜·唐科斯.分崩离析的帝国[M].新华出版社,1982:271.
[4][日]谷良三.动摇苏联体制的“民族炸弹”[N].世界周报,1983-10-18.
[5]列宁全集:27卷[M].人民出版社,1990:85.
[6]果洪升.中国和前苏联民族问题对比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70.
[7]斯大林文选:上山[M].人民出版社,1978:88;89;103.
[8][9][14]赵常庆,陈联璧.苏联民族问题文献选编[Z].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175;250;176.
[10]勃列日涅夫言论集:8集[Z].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93.
[11]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主要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1987:71.
[12]罗·梅德韦杰夫.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118.
[13]列宁全集:43卷[M].人民出版社,1987:216.
[15][16]江流,徐葵,单天伦.苏联剧变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240-241;252.
[17]伊·麦斯特连科.苏共各个时期的民族政策[M].人民出版社,1983:103.
[18][19]列宁全集:24卷[M].人民出版社,1990:130;311.
[20][美]华尔街时报,1988-03-30.

热点内容
新工商法保留工商前置许可 发布:2025-01-19 23:13:26 浏览:280
行政立法扩张体现在 发布:2025-01-19 23:07:19 浏览:238
旅游法律责任名词 发布:2025-01-19 23:05:34 浏览:553
德治比法治更重要辨论赛 发布:2025-01-19 22:42:34 浏览:638
新劳动法加薪 发布:2025-01-19 22:41:23 浏览:725
宁夏邮政条例 发布:2025-01-19 21:48:58 浏览:810
经济法要约邀请例题 发布:2025-01-19 21:10:22 浏览:155
刑法重公权 发布:2025-01-19 20:19:44 浏览:926
法官在家办公 发布:2025-01-19 20:08:01 浏览:831
房东选任责任法律依据 发布:2025-01-19 19:16:10 浏览: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