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务经济
㈠ 临海市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保障
㈡ 对我市律师更好地开展法律服务有哪些
各区市司法局、局直律师事务所:
为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和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要求,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现就指导律师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律服务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为应对经济社会形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市委、市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出了决胜青岛未来的“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决策;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提出了“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要求等,这些重大战略部署为律师拓展业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律师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律师是从事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员,在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扩内需、保增长”要求和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代理诉讼案件、承办非诉讼法律事务、担任政府及单位法律顾问等多种形式,广泛地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为其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法律服务,有效避免法律风险。各区市司法局和律师事务所要充分认识律师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指导律师拓展业务,发挥职能作用,为确保我市经济平衡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法律服务和保障。
二、建立健全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机制
为切实做好律师法律服务工作,市司法局成立“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指导小组”,由郭永军副局长任组长,并成立4个法律服务团队,即“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法律顾问团”、“‘扩内需、保增长’法律服务团”、“ 预防和解决企业工资拖欠法律服务律师备选库”、“律师参与涉法信访法律顾问团”,根据各服务团队的专业需求挑选了50名律师,分别是我市金融、公司改制、劳动争议、涉外经济、房地产、行政、刑事等律师业务方面的优秀人才。各区市司法局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做好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各律师事务所要结合自身实际,抽调专长、骨干律师组成专业法律服务团队,积极投入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认真履行法律服务职能。
三、积极拓展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业务领域
(一)指导律师为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提供法律服务。“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核心是激发主城区的经济辐射力,启动胶州湾北部高新区的开发建设,引导胶州湾东西两翼整合提升城市功能,进而构筑“一主、三辅、多组团”的现代化城市布局形态,塑造拥抱胶州湾的大青岛的城市框架,为青岛城市的深度发展拓展出崭新的空间。显然,其中的众多法律事务无疑给律师执业提供了机遇,特别是高新区、市北区小港湾、四方区填海区域、李沧区新客站、崂山区度假旅游和胶州市少海新城等重点组团的规划建设,将会带来大批量的融资、项目落户和旧城改造、企业改制、居民搬迁等法律事务。各律师事务所和广大律师要善抓机遇、抢抓机遇、抓好机遇,从现在起就要主动介入,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法律服务,拓展业务领域。
(二)指导律师为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的要求提供法律服务。当前,我市采取的“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已初见成效,但是,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还在继续。律师法律服务与经济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落实帮扶企业、调整结构、促进消费等各项政策措施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指导律师积极参与有关部门产业振兴、区域经济合作等规划的研究制订工作,参与企业搬迁、改造、扩张、生产等经营活动,从法律的视角为政府和企业出谋划策,规避风险。建立和落实律师担任企业(公司)法律顾问制度,规范工作程序,通过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引导企业(公司)依法经营,调整结构,摆脱困境,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指导律师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服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切实把律师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要组织律师积极参与党委政府研究制订“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等各项惠农政策,参与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等各项具体工作。各区市司法局要把握好本地农村经济发展形势,通过组织律师深入分析研究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强和改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政策措施,积极为党委政府提供法律建议,为农村各类经济实体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通过组建县域经济重大项目法律服务志愿团,建立和落实律师服务农村工作联系点制度,积极参与城乡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征地补偿等法律事务,为城乡经济发展、农民转移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法律服务。
(四)指导律师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法律服务。当前,因各种原因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及时妥善地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各区市司法局和律师事务所要按照全市律师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要求,通过组织律师参与信访值班、陪同领导接访和参与人民调解、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等工作,用法律、用事实、用感情向上访群众讲清是非,理顺情绪,引导群众以合法方式表达诉求,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开展送法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镇村等活动,把群众的法律教育与化解矛盾纠纷结合起来,使群众学会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真正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纳入法制轨道,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广大律师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改善民生的工作,针对业务活动及可能发生矛盾纠纷的领域,积极开展矛盾化解工作。要重点在企业改制、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引发的矛盾纠纷,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引发的矛盾纠纷,城镇拆迁和“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征地补偿引发的矛盾纠纷,农村山林、土地、宅基地等权属争议引发的矛盾纠纷,医患关系、物业管理和非法集资引发的矛盾纠纷等方面,积极开展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努力为我市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加强领导,切实把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落到实处
各区市司法局和律师事务所要高度重视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切实负起责任。要坚持司法行政机关主导、律师事务所主体、广大律师参与的服务模式,深入动员全行业的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律师法律服务和保障作用。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本所实际,制订律师法律服务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不断提高法律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区市司法局要争取本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主动同有关部门沟通联系,保持信息畅通,为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提供便利。市司法局拟于5、6月份组织“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法律顾问团”成员就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专题研讨,7、8月份组织召开一次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市律师协会要围绕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探索律师业务、服务模式和保障机制,组织各专业委员会及时研讨、解决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法律问题。各区市司法局和律师事务所要有计划、有安排、有步骤地组织律师参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其代理的重大法律事务要尽可能组成服务团队,确保法律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广大律师要努力学习,提高执业能力,及时了解相关信息,积极参与各项服务活动,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㈢ 申请法律服务都包括什么意思
因人不同
因案件不一样
法律关系不一样
可能是申请法律援助、律师代理、代书、咨询等
符合申请条件的会告诉你,具体以回复为准
㈣ 按照行业分类国家标准,律所,法律服务属于什么行业
按照行业分类国家标准,律所,法律服务属于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大类)、72商务服务业(中版类)、权722 法律服务(小类)
行业分类标准
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2 商务服务业
722 法律服务:指律师、公证、仲裁、调解等活动
㈤ 辨析法律服务于经济
正确
经济与法律有着最要本的关系:1、经济决定法律。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法律的制定、法律的内容、法律的性质、法律的重要特征以及法律的发展和变化,一般都取决于经济基础。一个阶级在经济上占据支配地位,那么必然要在政治上取得统治权,掌握国家机器。统治阶级制定的法律必然反映它那占支配地位的经济的要求,所以,经济是法的源泉和诞生地。2、法律服务经济。法律被制定之后,它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服务于自己的经济基础。法律以其特有的属性和功能为经济基础服务
㈥ 法律服务工作者能否从事营利经济活动
从事非诉讼业务的法律服务,如果是公司法务或者是推荐机构、股交所内的法律风控部门容,则不需要有律师执业证。如果是作为法律顾问,或者是企业挂牌上市保荐人,则需要有律师执业证或者是实习律师证。
取得律师资格的流程:
1. 首先需要通过全国司法考试,报考司法考试的条件是: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4)具有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者高等院校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5)品行良好。
2. 通过司法考试后,需要到律师事务所实习一年;
3. 实习期满后通过律师协会考核,即可申领律师执业证,成为执业律师。
㈦ 如何开展经济园区法律服务工作计划
根据你的工作指标,逐步分解。
㈧ 经济纠纷案件找法律服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哪个好
当然还是律师事务所更好,更专业,律所执业律师经全国统一司法资格考试合格并实习满一年版合格领取权律师职业资格证,法律服务所服务工作者,经全国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考试,合格并实习满6个月鉴定合格领取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经济纠纷案可以去找浩颂律师事务所,他们在这方面比较专业,而且经验丰富。
㈨ 司法行政系统怎样为优化非公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服务
法行政系统教育培训规划: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司法部党组历来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了《2006-2010年司法行政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明显提升,有力促进了司法行政事业发展。新的形势对司法行政工作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制定好司法行政系统教育培训规划,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和监狱劳教人民警察的教育培训,切实履行对法律服务工作者教育培训的指导监督职责,对于建设一支高素质司法行政队伍,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2011-2015年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和《全国司法行政工作“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司法行政系统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紧紧围绕服务“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着眼于提高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以完善制度体系为重点,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础建设为保障,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扎实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司法行政队伍,为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主要任务 (一)思想政治教育。扎实开展理论教育,在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的同时,重点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扎实开展党性教育,重点进行党的知识、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教育,进行党风廉政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司法行政干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 (二)政策法规培训。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训,扎实开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的培训,开展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的培训,引导广大干部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扎实开展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的培训,使全体干部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观念,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扎实开展通用法律知识、专门法律知识和新颁布法律法规专题培训,深入开展律师法、公证法、监狱法、人民调解法等司法行政工作法律法规以及与司法行政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培训,使广大干部不断提高掌握运用法律政策的能力,依法履行岗位职责。 (三)业务能力培训。着眼于提高公正廉洁执法能力和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必备业务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加强与司法行政业务工作密切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规则、新技能的培训,切实提高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危机管理能力、新兴媒体运用能力和科学管理、公共服务、组织协调等本领。加强社会管理能力的培训,组织干部学习和掌握社会管理知识、相关理论和科学分析社会形势的方法,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教育培训,引导和帮助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学习和掌握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方法和手段,提高群众工作的本领。根据监狱劳教人民警察的工作特点和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分类开展专业化培训和技能训练,鼓励干警参加法律、管理、教育、心理、信息工程、医学等核心专业的学历学位教育和在职培训,进一步完善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切实加强监狱劳教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司法行政干部的双语培训。 (四)文化素养培训。根据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加强现代经济、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加强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培训,加强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人文知识的培训,广泛开展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的培训,提高广大司法行政干部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五)职业道德培训。以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以政治信念坚定、精神追求高尚、职业操守良好、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大力开展职业道德培训,提升干部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重点加强监狱劳教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教育培训,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 (六)指导监督和组织开展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工作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鉴定人等法律服务工作者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监督检查和制度规范,扎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重点抓好党员律师、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合伙人和骨干律师的教育培训,依托司法行政系统现有教育资源建立律师培训基地,探索选派优秀律师党员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参加培训。各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组织实施法律服务工作者教育培训规划,重点开展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等教育培训。 三、工作措施 (一)科学设置培训内容。认真研究司法行政机关公务员、监狱劳教人民警察、法律服务工作者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员的素质能力模型,制定分类培训大纲,明确各类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要求和考核标准等,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着眼于提升干部素质和能力,建立以培训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内容更新机制,加强培训需求调研,推进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党性修养等培训内容模块化建设,不断完善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体系。 (二)积极创新培训方式。改进培训班次设置方式,推广专题研究、短期培训、小班教学,突出按干部类别、分专题开展培训。大力倡导研究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和拓展训练、学员论坛、观摩讲评等培训形式,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建立健全执法培训、岗位练兵长效机制,将岗位练兵纳入日常教育培训机制,每年重点选取1至2个主题进行培训演练,提高实战能力。探索轮训轮值、战训合一的培训模式,建立监狱、劳教(戒毒)所与培训机构的联动机制,使参训干警成为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备勤力量。探索跨地区、跨部门、跨学校的合作培训模式,推广异地培训、分段式培训,鼓励和支持不同地区监狱、劳教(戒毒)所、司法局(所)互派干警挂职培训。根据司法行政工作发展和队伍建设需要,积极稳妥地选派干部到境外著名大学和其他培训机构参加学习培训。司法部每年组织200名司法行政系统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参加境外培训。要针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干部的特殊培训需求,主动送教上门。引导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鼓励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历学位教育和其他学习培训。 (三)深化师资管理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司法行政实际的师资准入和退出机制,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优胜劣汰、有进有出。更加注重发掘司法行政系统内部人才资源,选聘理论素养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专家人才、业务骨干、基层优秀干部和社会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形成结构合理、专兼职比例适当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司法部和省(区、市)司法厅(局)定期组织开展优秀培训师资评选,到2012年,分别建立全国和省级司法行政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实现优秀师资资源共享。积极推行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主要领导干部每年到培训班授课不少于2次。强化师资队伍培养,实施培训者培训工程,有计划地组织优秀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学习进修、挂职锻炼。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师资考核评价体系和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办法,探索建立监狱劳教人民警察训练教官制。 (四)加快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在学好用好第三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的同时,加快司法行政业务培训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实施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工程。司法部编审出版司法行政业务培训教材,形成具有专业性、时代性和实用性的特色教材体系。大力开发案例式教材,组织编写监狱、劳教(戒毒)、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案例汇编。以司法行政工作发展为导向,加强培训课程的研究与开发,逐步形成基本覆盖司法行政各项职能和工作的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培训课程体系。司法部和省(区、市)司法厅(局)要加强宏观指导和审核把关,定期开展优秀教材和教案评比,提高教材质量。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培训机构可以结合本地实际,编写各类业务培训教材和教案。 (五)优化整合培训机构。大力加强司法行政系统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司法行政系统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有效利用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等优质培训资源,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网络。省(区、市)司法厅(局)要综合考虑培训任务总量、专业化程度和市场可替代性,按照少而精、突出司法行政专业特色的原则,推进教育培训机构优化整合,调整系统所属院校的职能定位和办学重点,提升其职业化、专业化水平。要依托系统教育培训机构建立省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使其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司法部适时开展省级教育培训基地考核评估工作,遴选全国司法行政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各地可以根据实际,开辟各类实践教育基地,为加强干部能力培养和党性锻炼提供直观、生动的课堂。有条件的监狱、劳教(戒毒)所要建立教导大队或警察训练中心,建设专门的训练场所,配备现代化的培训设施,保障警察日常训练的开展。鼓励司法行政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与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开展联合办学,鼓励司法行政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之间加强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六)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着眼于司法行政工作发展和队伍建设需要,将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纳入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科学谋划,有序推进。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大力开展网络培训、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提高培训的覆盖面和资源利用率。加强电子课件、教学视频等网络课件开发,丰富网络培训资源。加强教育培训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部、省两级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整合现有网络培训资源,建设基本覆盖县(市、区)司法局、监狱、劳教(戒毒)所等司法行政基层单位的开放、兼容、共享的干部教育培训网络。 (七)提高教育培训管理水平。建立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归口负责、分类实施的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司法部和省(区、市)司法厅(局)政治部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管理,切实履行好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职能。建立健全培训计划申报备案管理制度,加强对培训计划的统筹协调,监狱局、劳教(戒毒)局和行业协会的年度培训计划及其执行情况须报本级司法行政机关政工部门备案。要从机构、编制、人员等方面,充实教育培训管理力量特别是基层单位培训管理力量,确保教育培训工作有专门机构、专门人员负责。要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单独立项, 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争取逐步提高,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需要。推进全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协调发展,做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司法行政干部教育培训对口支援工作,有计划地加大对本系统少数民族领导干部的培训力度,司法部每年举办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领导干部培训班。加强培训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司法部定期举办司法行政系统培训管理工作者骨干培训班,各地要将培训管理工作者轮训一遍。 (八)健全培训制度体系。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建设,完善司法行政干部教育培训权益保障、竞争择优、考核评估和监督约束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提高教育培训制度化水平。建立组织调训为主、自主选学为辅的干部参训机制,规范组织调训,推行自主选学。完善体现培训需求的计划生成机制,以培训需求为依据设计培训项目,提出教学计划。建立健全干部学习培训考核评价制度,实施干部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将干部学习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如实记入干部信息库,并将重要培训情况纳入干部人事档案。完善干部学习培训激励约束制度,将干部的学习培训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任职考察的重要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将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干部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将评估结果作为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到2012年,在司法行政系统普遍推行教学质量评估制度。 四、组织领导 (一)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情况,解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学习培训,多学一些、学深一点,做学习的楷模。司法行政机关政工部门要在党委(党组)领导下履行好牵头抓总职能,业务部门、行业协会、教育培训机构和干部所在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落实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司法行政干部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沟通协调。 (二)强化工作指导。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根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司法行政系统教育培训规划。要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努力认识和把握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并用以指导工作。要大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在改革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要注重分类指导,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特点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大力宣传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发展新成效,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信息沟通,交流培训工作经验,推动各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均衡发展。 (三)加强督促检查。司法部将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和督促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具体意见和措施。2016年,司法部和各省(区、市)司法厅(局)要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总结评估。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及时对本地区司法行政系统教育培训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规划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希望对你有用和帮到你。
㈩ 如何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服务
一、转变司法理念,创新工作方法
一是认真分析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态势,认清人民法院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不断探索新的有效应对措施。二是辩正能动司法与严格执法的关系,创新工作方法。对一些涉及面广、成因复杂、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案件,在不违背法律和政策的前提下,坚持突破常规,特事特办,避免机械执法,就案办案,防止个别纠纷转化为群体性纠纷,防止民事纠纷转化为治安或刑事案件,防止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
二、延伸审判职能,扩大服务空间
一是加强法制宣传。为推进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结合土地征用、土地承包等案件的审判,编写适合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法制宣传资料。组织法官深入街道社区宣传,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趣味性、导向性。向居民开展有针对性的、现实生动的法制宣传教育,从源头减少犯罪,减少纠纷。二是建立企业定点法律帮扶机制。将煤业、电业、铝业等重点企业列为定点单位,有计划地进行走访和调研,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三是建立联席沟通机制。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将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以及可能面临的法律政策问题逐一梳理,邀请相关专家、职能部门共同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四是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关注土地拆迁、征地及建筑市场中出现的法律问题,防范群体性事件造成风险。对于有矛盾苗头以及有示范效应、可能引起连锁反应的事件,及时向政法委与政府部门报送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早处置。对于服务经济、办理相关案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积极采取司法建议的方式向相关部门提出,促使问题解决。
三、充分发挥职能,服务经济发展
一是本着哪一类犯罪突出,就打击哪一类犯罪的原则,严厉打击盗窃、破坏生产经营、有预谋侵害民营企业财产刑事犯罪。通过公开审理、举行宣判大会等形式扩大办案效果。加大追缴赃款、退赔的力度,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二是本着哪一类矛盾纠纷突出,就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地点优先化解的原则,妥善处理涉及民营经济的案件,维护生产经营秩序。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三是妥善审理借贷合同纠纷案件,畅通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充分保护金融债权,维护金融监管秩序,是缓解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营造宽松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重要手段。健全金融纠纷案件审判、执行工作机制,加大金融纠纷案件审判和执行力度,防范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维护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降低金融机构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风险,增强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信贷支持的信心,促进和保障国家信贷政策的顺利实施。妥善审理非金融借贷纠纷案件,正确认定非金融借贷合同效力,保护合法的民间借贷和企业融资行为,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妥善审理中小民营企业因民间融资引发的借贷纠纷案件,严格审查出借人所持借条、借据等借款凭据是否包含高额利息,对超过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四倍的利息不予保护,对已经支付的高额利息冲抵本金,减轻中小民营企业利息负担。及时发现、甄别各种以合法形式掩盖的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违法金融活动,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四是充分发挥行政执行职能作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依法支持行政机关服务经济发展的整治行为。加大征地、拆迁等行政案件的审理力度,重点处理好土地审批、环境保护、劳动争议、城乡建设和社会治安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行政争议,促使行政机关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创新行政诉讼结案方式,大力推行协调和解。依法受理和执行非诉行政案件,帮助街道和社区组织提高依法管理的能力。加强执行力度,认真研究执行工作策略,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慎重使用强制执行措施。加强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不断完善化解“执行难”的综合联动机制。建立执行案件信息管理体系,推进执行救助专项资金的建立。
四、完善工作机制,确保纠纷化解
一是健全立、审、执“绿色通道”机制。对需要及时处理的涉企纠纷、涉民生案件,适用快立、快审、快执的“绿色通道”,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重大案件报告制度。对于涉及县域经济秩序、民营企业发展的特别重大案件,实行逐级报告制度。三是强化司法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的能动作用,大力推行诉前调解,让更多的矛盾纠纷分流进入诉前调解,通过平和方式解决。帮助仲裁机构提高仲裁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发挥仲裁的积极作用。加强与行政调解的协同,根据纠纷性质、类别的不同,实行法院与行政管理部门的综合联动,归口调处。如针对交通事故民事赔偿纠纷大幅增多建立专门的交通事故合议庭等。
五、加强组织协调,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坚持党对能动司法的领导,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协同配合。二是在服务保障中提高司法能力。建设坚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科学发展观的领导班子,以提高领导水平和审判能力为核心,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创新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认真学习优秀法官蒋青春先进事迹,不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内部监督管理制约机制,确保审执部门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促进司法廉洁。立足全员、突出重点,开展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的正规化培训和岗位练兵,注重经济和社会管理知识和能力的培训,组织干警学习经济热点问题、国家经济政策,熟悉掌握县域经济特点和民营经济总体情况。不断提高诉讼调解、适用法律和文书制作能力。加强人民陪审队伍建设,弥补法官员额的不足。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和宣传。密切关注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前瞻性调查研究。加强法律适用疑难问题的调查研究,从保项目、保增长、保稳定的角度出发,及时总结审判经验,提出相应的司法对策,当好参谋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