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稿
Ⅰ 高分求法律方面咨询----网络上转载他人文章及照片是否违法(在线等待满意立即给分)
如果侵犯到别人隐私就不行,法律条文要等一会
第一条:根据《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以下简称《试行条例》)第二十三条,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一)“版权”即著作权,指作者根据《试行条例》或国家其他法律、条例、规章,对其作品享有的《试行条例》第五条所列的各项专有权利。
(二)“国家出版单位”指国家最高出版行政机关批准并发给统一编号的出版单位。
(三)“图书”指国家出版单位正式出版并标有统一书号的图书。
(四)“期刊”指国家最高出版行政机关,国家科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批准,在期刊主办单位所在地的省级出版管理机构登记并领取登记证的期刊。
(五)《试行条例》仅适用于本条(三)和(四)两款所规定的图书和期刊。对于未以上述图书、期刊形式出版的作品,如未发表的原稿,内部使用的讲义、未定稿、征求意见稿,内部刊物,报纸上发表的作品,公开表演、广播、展览的作品,录音、录像、幻灯片、电影片、电视片等音像作品或电影作品或电影作品,雕塑、雕刻、版画作品,服装设计、舞台设计、装璜设计、建筑设计等设计作品,实用工艺美术作品,与地理、地形或建筑艺术有关的立体作品等,国家出版单位或其他单位和个人应尊重其作者依其他法律、条例或国务院有关部委及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的规章获得的版权。
(六)法律、条例、规章、决议、通知、报告、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标准地图、统计图表、统计数字等作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或有关部委公布的,由国务院或有关部委指定的新闻、出版单位出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政府公布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指定的新闻、出版单位出版。上述出版单位对此类作品享有专有出版权,但作者不享有《版权条例》第五条规定的版权。
第三条:(一)《试行条例》第三条所列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应是有创造性的作品。没有创造性的或已经属于人类共同财富的作品,如简单的标语、口号、表册、表格、日历、各种科学定律、公式、已公开的数据、超过版权保护期的作品等,《试行条例》不予保护。
(二)“著作”包括编著;
“乐谱”包括带词和不带词的音乐作品;
“舞谱”包括将舞蹈动作以文字、图像和其他符号记录下来的书面作品。
第四条:(一)“直接创作作品”指通过自己的独立构思,运用自己的技巧与方法直接创作反映自己个性与特点的作品。仅对作品的创作提供咨询意见,或提供资料,或审读、校订稿件,或提供其他服务的人,不能称为作者。但审读、校阅稿件的人,有权作为审校者署名,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作品发表后取得报酬。
(二)作者是作品的第一版权所有者;作者的合法继承人可以根据国家有关继承的法律在作者去世之后成为版权所有者;出版单位或其他单位和个人可以根据版权转让合同在其合同有效期内成为作品的版权所有者。
(三)“作者的合法继承人”指根据国家有关继承的法律继承作者合法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的人。
第五条:(一)“化名”指作者本人的化名。以化名发表作品的作者,应将其本名通知图书出版单位或期刊编辑部。
(二)“保护作品的完整性”指未经作者同意不得修改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但不包括对作品中事实、引文和语法错误的更正,对文字的润色以及其他编辑业务方面的技术性处理。
(三)作者因观点改变或其他正当理由登报声明收回已经发表的作品,应适当赔偿出版或发行单位的损失。如在作品出版之日起的第一年作此声明,作者应将其所得稿酬的80%退还出版或发行单位;第二年作此声明退还50%,第三年直至合同期满前作此声明退还30%。
合作作者声明收回已经发表的作品,必须由全体合作作者共同签名发表书面声明。合作作者如不能就声明收回作品达成协议,则要求声明收回作品的合作作者,可不在作品上继续署名,但有权分享因使用作品所得的报酬。
(四)“通过合法途径,以出版、复制、播放、表演、展览、摄制影片、翻译或改编等形式使用作品”,指在国家法律、条例、规章允许的范围内,作者自己或授权有权进行出版、复制、播放、表演、展览、摄制影片、翻译或改编活动的单位或个人以上述一种或数种形式使用其作品。
(五)“改编”指将已经发表的作品由一种类型改变成另一种类型(如将小说等非戏剧、电影作品变成戏剧、电影作品,或者相反;或将戏剧作品变成电影作品,或者相反;或将小说、剧本等变成连环画等),或不改变作品类型而将一部作品变成适合特定对象需要的作品(如将科学专著改变成科普读物)。
第六条:“受保护的作品”指版权受《试行条例》或其他法律、条例或国务院有关部委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的规章保护的作品。
第七条:用集体名义发表作品,应由该集体派出作者代表与出版单位商谈出版事宜,签订出版合同。
第八条:(一)词典、期刊、年鉴、网络全书、会议文集、教材等编辑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版权归编辑者所有。如该编辑者是出版单位的组成部分,或出版单位为出版此类作品而专门设立的临时机构,则此类编辑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版权归出版单位所有。
(二)由出版单位组织、提供资金、资料等创作条件,并派编辑指导或直接参加创作而完成的集体作品,如词典、教材、丛书、大型摄影画册等,作为一个整体,其版权归出版单位所有。但集体作品中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除出版权根据协议转让给出版单位外,其他各种权利归作者保留。
(三)词典、网络全书、教材等编辑作品出版之前或出版后一年之内,未经编辑者同意,撰稿者不得将所撰稿件另行出版。
编辑者组织修订再版词典、网络全书、教材等编辑作品,可以更换撰稿者,但不得侵犯原撰稿者的版权。
(四)期刊对在本刊上首次出版的作品享有一年的专有出版权。自作品首次出版之日起一年之内,未经期刊同意,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摘编、选编、改编的形式转载,但《试行条例》和本细则另有规定者除外。如期刊与作者之间没有相反的协议,一年之后此项专有出版权回归作者。
第九条:(一)作品首次出版一年之后,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者自己未进行翻译或改编,也未授权他人翻译或改编,为了宣传教育或科学研究之目的,经省级出版管理机构或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批准,国家出版单位可以出版译本或改编本,但须按规定向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者支付报酬。
(二)所有专门以文摘或选编形式转载已经发表的作品的期刊,称为选刊。此类选刊应与为其提供作品供转载的期刊或出版单位订立合同(国家特许属于资料汇集者除外),合同中应明确规定转载的条件和支付报酬的办法。期刊或出版单位如允许选刊转载他们已经出版作品,应将其所得报酬的三分之二付给作者。
第十条:民间文学艺术和其他民间传统作品发表时,整理者应在前言或后记中说明主要素材(包括口头材料和书面材料)提供者,并向其支付报酬,支付总额为整理者所得报酬的30%-40%。
第十一条:(一)作者去世之后,在下列情况下,《试行条例》第五条(一)、(二)、(三)、(四)项规定的权利由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保护其不受侵犯:
(1)作者无合法继承人;
(2)作品的版权已收归国有。
(二)版权归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集体所有的作品,如果上述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或集体解散,《试行条例》第五条(五)、(六)项规定的权利归出版者享有;如出版者亦解散,版权收归国有;如上述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集体被合并,则归合并后的单位或集体所有,但版权所有者应将合并情况通知出版者。
第十二条:作者生前未曾发表过的作品,如果作者没有遗嘱说明不愿意发表,作者的合法继承人有权发表。如作品(原作)由非合法继承人保存,应经作者合法继承人同意方可发表;如作者无合法继承人,或合法继承人无法确定,或合法继承人无理拒绝发表,经省级出版管理机构或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批准,作品亦可发表。合法继承人要求发表作品,保存人不得拒绝。在作者的合法继承人和作品(原作)的保存人共同享有《试行条例》第五条(五)、(六)项规定的权利的情况下,应由作品(原作)的保存人和作者的合法继承人共同与作品的出版者签订合同,所得报酬平分。如作品(原作)保存者不经作者的合法继承人同意擅自发表作者的作品,上述权利全部回归作者的合法继承人。
第十三条:(一)作者向期刊或出版单位投稿,或与出版单位签订约稿合同,不得一稿多投。因一稿多投给期刊或出版单位带来的损失,作者应予以适当赔偿。
(二)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者向国内出版单位转让作品的出版权,应是专有出版权(即原本、修订本、摘编本、选编本出版权和转载权)。转让出版权的合同有效期一般不应少于十年。作品的改编权、翻译权、表演权、录音录像权、播放权、摄制影片权是否转让给出版单位,由双方自行协商。
(三)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者向期刊或出版单位转让作品的出版权,不得视为画稿、手稿、照片等作品原稿(打字稿、手稿抄件或影印件除外)财产权的转让。作品出版后,原稿是否退还作者,由双方协商,并在出版合同中明确规定。期刊如不退稿(不论是否采用),应在本刊每期的封底或内封页显著位置刊登声明。
(四)出版单位在《试行条例》生效之前已经接受的作品,指出版单位在《试行条例》生效之前审读完毕,已通知作者同意出版,并列入出版计划的稿件。
除上述稿件和《试行条例》生效之前已经出版的作品外,作者在一九八○年一月一日至《试行条例》生效之前主动投给出版单位的稿件,出版单位应在《试行条例》生效后一年之内决定是否采用,如不采用,立即退稿;如拟采用,应补签合同。如既不退稿,又不补签合同,《试行条例》生效一年之后,作者可要求出版单位限期归还原稿并按资料费赔偿损失。
出版单位在《试行条例》生效之前主动向作者约的稿件,如尚未收到或尚未审读完毕,但已列入出版计划,应补签合同。
作者在《试行条例》生效之后主动投给出版单位的稿件,出版单位应在三十天内通知作者已收到稿件,并在六个月内决定是否考虑采用,如不采用,六个月之内退稿;如拟采用,应签订约稿合同或出版合同。如既不退稿,又不签订合同,六个月之后,作者可要求出版单位限期退还原稿并按资料费赔偿损失。上述三十天或六个月期限,从出版单位收到稿件之日起计算。
(五)大型期刊或学术性期刊收到稿件后,三十天内如不能决定是否采用,应通知作者已收到稿件,并延至三个月内通知作者是否采用。如过三个月不通知作者,作者可要求限期退还稿件另行处理;如超过六个月不退还稿件,又不采用,作者还可要求按资料费赔偿损失,但已刊登声明不退稿件者除外。计算上述三十天、三个月或六个月期限,应从期刊编辑部收到稿件之日起计算。
(六)、出版单位对其出版的图书,除在出版合同有效期内享有作者根据合同转让的专有出版权和其他权利外,在图书版权有效期内对图书的装帧设计和版式设计享有版权。其他单位如翻印,应征求原出版单位的同意、注明原出版单位名称和原出版日期并支付报酬。出版合同有效期满,作者如收回出版权,将作品转移到另一出版单位出版,不得损害原出版单位对图书的装帧设计和版式设计享有的版权。
(七)作者以不署名方式发表的作品,其版权归出版者所有,如在首次出版三十年之内披露其真实姓名,版权回归作者。
《试行条例》生效之前已经发表的未署名作品,如作者或其合法继承人要求出版单位在再次使用作品时补署作者姓名,并能提供作者身份的可靠证据,出版单位不得拒绝。
(八)作者或其合法继承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或《试行条例》第十三条之规定,擅自向外国人转让或许可外国人使用《试行条例》第五条(五)项的全部部分权利,甚至转让或许可外国人使用第五条(一)至(四)项的权利,由作者或其合法继承人的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四条:版权需收归国有并延长有效期的作品的范围,收归程序以及使用此类作品的付费办法,文化部将另行规定。
第十五条:(一)“适当引用”指作者在一部作品中引用他人作品的片断。引用非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两千五百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如果多次引用同一部长篇非诗词类作品,总字数不得超过一万字;引用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四十行或全诗的四分之一,但古体诗词除外。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总量不得超过本人创作作品总量的十分之一,但专题评论文章和古体诗词除外。
(二)“供本单位内部使用”指供一个机关,一所学校、一个研究所、一个工厂、一家公司等独立经济核算单位内部使用,而不是供一个系统内部使用。
第十六条:(一)《试行条例》第十六条所列四种情况下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使用者应事先征求作者有无修改意见,如在征求修改意见的通知发出之日起的一个月内,未收到作者修改意见,即可认为作者无修改意见。如在此期限内收到作者修改意见,则应使用作者修改后的作品。
(二)“学校教材、广播教材和业余教育教材”指下列情况下编写的教材:
(1)由教育部和国务院其他各部委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根据教育部和国务院其他各部委制定的教学大纲组织编写的学校教材;
(2)由国务院各部委的教育部门为提高本系统职工科学、文化水平组织编写的在职或业余教育教材;
(3)由广播电视部或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广播电视教材;
(4)由教育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为扫盲或为农村教育而组织编写的扫盲课本和各种农村教育教材;
(5)由部队军级和军级以上的政治或军事训练部门为部队政治、文化教育和军事技术训练组织编写的教材。
未经版权所有者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写出版上述教材的习题解答。
(三)“报纸”专指以报道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新闻为主的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或政府的机关报,政协和各民主党派以及工青妇的中央机关报,中国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和各种军报,以及向文化部申请并得到批准适用《试行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其他报纸。此类报纸转载小说、诗歌、剧本、乐谱、报告文学等文艺作品,仍需征求版权所有者同意并向其支付报酬。
经国务院有关部委批准,专门承担对外宣传任务的外文版期刊按报纸对待,适用《试行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
各种文艺报、市场信息报等专业性报纸按期刊对待,适用第十七条的规定。
(四)在《试行条例》第十六条所列举的四种情况下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如果以出版物的形式使用,应向原作者赠送样本;如果以播放形式使用,应向原作者赠送广播电电视节目单。
第十七条:期刊互相转载的规定,不适用于专门转载文艺作品的选刊,此类选刊转载已经发表的作品,必须按本细则第八条、第九条的有关规定,经版权所有者同意,并向其支付报酬。
第十八条:图书、期刊出版后三十天内,出版单位应按国家规定向文化部出版局、中国版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缴纳样本;地方出版单位还应向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版管理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缴纳样本。过期未缴,经通知后仍不缴纳者,分别由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或省级出版管理机构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还应罚款,罚款额为应补缴的样本书刊定价的五至十倍。
第十九条:如发现《试行条例》第十九条所列侵权行为,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者可在侵权行为发生地提请当当省级出版管理机构进行处理;亦可要求侵权人所在单位对侵权人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行政处分;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条:(一)“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指侵权作品在版权所有者所在地公开发行之日。在得知或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的两年内不提请处理的版权纠纷,出版管理机构可不再受理。
(二)《试行条例》生效之前发生的版权纠纷不予受理,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版管理机构不予受理。
(三)侵权人如因侵权活动获得收入,应首先没收其此项收入,然后视情节轻重决定是否罚款。
(四)如对侵权人处以罚款,罚款的幅度应为:
(1)侵权行为涉及在期刊上发表作品,罚款20-200元;
(2)侵权行为涉及图书,罚款50-500元。
(五)省级出版管理机构应将所罚之款和没收侵权人因侵权所得收入在当地银行设专户储存,不得挪用。此类款项如何使用,文化部将另行通知。
(六)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版管理机构对各起侵权纠纷的处理,应将其处理结果抄送有关的版权所有者、侵权人、侵权人所在单位以及出版侵权作品的单位,并抄报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
第二十一条:对《试行条例》和本细则的解释,以及同意个别选刊享受“国家特许”待遇,应以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的书面意见为准。
第二十二条:本细则自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附: 图书约稿合同
著者(或译者)姓名:
约稿者:
著作稿(或译稿)名称:
(本译作原著名称:)
(原著者姓名及国籍:)
(原出版者及出版地点、年份:)
上列著作稿(或译稿)的著者(或译者)和约稿者于 年 月 日签订本合同,双方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全 稿字数 万字左右,初定每千字 元。
第二条 对著作稿(或译稿)的要求:
(由各出版单位自填)
第三条 交稿日期 年 月;著者(或译者)因故不能按期交稿,在半年前向约稿者提出,双方根据书稿情况另议交稿日期或中止本合同。
第四条 著者(或译者)保证不将上述著作稿(或译稿)投寄其他出版单位或期刊,若违反上述保证给约稿者造成损失,将予以适当赔偿。
第五条 (1)约稿者收到稿件后在 天内通知著者(或译者)已收到稿件,在
月内审读完毕,通知著者(或译者)是否采用或退改。否则认为稿件已被接受。
(2)约稿者如对稿件无修改意见,在上述规定的审读期限内与著者(或译者)签订出版合同。
(3)约稿者如对稿件提出修改意见,著者(或译者)在双方议定日期内修改退回。约稿者在 月内审毕。
著者(或译者)因拒绝修改或在上述日期内无故不退回修改稿,应适当赔偿约稿者损失。约稿者并可废除本合同。
(4)稿件若经修改符合出版要求,约稿者将与著者(或译者)签订出版合同,若经修改仍不符合要求,约稿者可书面通知废除本本合同并将著作稿(或译稿)退还著者(或译者),但将根据约稿情况向著者(或译者)支付少量约稿费,作为劳动的部分赔偿。
第六条 本合同签订后。稿件如达到出版水平:(1)由于约稿者的原因不能签订出版合同,约稿者向著者(或译者)支付基本稿酬 %,并将稿件归还著者(或译者);(2)由于客观形势变化,不能签订出版合同,约稿者向著者(或译者)支付基本稿酬 %,稿件由约稿者保留 年,在此期限内若有第三者(出版社)愿出版上述稿件,著者(或译者)必须通知约稿者并征询是否愿意出版。若约稿者不拟出版,著者(或译者)有权废除本合同,收回稿件交第三者出版。超过上述保留期限,约稿者将稿件退还著者(或译者),本合同失效。
第七条 约稿者收到著作稿(或译稿)后,若将原稿损坏或丢失,应赔偿著者(或译者)经济损失 元。
第八条 著作稿(或译稿)的出版合同签订后,本合同即自行失效。
第九条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为凭。
上列著作稿(或译稿)的著者(或译者)和出版者于 年 月 日签订本合同,双方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本著作稿(或译稿)的专用出版权由著者(或译者)在本合同第十七条规定的有效期间授予出版者。出版者在此有效期间有权将本著作稿(或译稿)以各种版本形式出版,但未经著者(或译者)同意不向第三者转让出版权。
第二条 本著作稿(或译稿)系著者(或译者)本人创作(或翻译)的原稿,如发现剽窃等侵犯他人版权情况,著者(或译者)负全部责任,并适当赔偿出版者由此受到的经济损失。
第三条 在本合同有效期间,著者(或译者)不将本著作稿(或译稿)的全部或一部分、或将其内容稍加修改以原名称或更换名称授予第三者另行出版。著者(或译者)若违反本规定,将适当赔偿出版者经济损失。出版者并可废除本合同。
第四条 出版者将按照国家规定的稿酬办法向著者(或译者)支付稿酬。基本稿酬定为每千字 元。书稿发排后预付稿酬 元,在见到样书后30天内结清全部稿酬。
第五条 出版者将在 年 季度出版本著作稿(或译稿)。如出现出版者本身无法控制的特殊情况需推迟出版日期,出版者应与著者(或译者)另议出版日期。如更改后的出版日期到期著作稿(或译稿)因印刷原因仍未出版,出版者照付基本稿酬,全部稿酬在出书后结算付清。
第六条 本合同签订后,(1)著作稿(或译稿)由于出版者的原因不能出版,出版者向著者(或译者)支付基本稿酬 %,并将稿件归还著者(或译者);(2)著作稿(或译稿)由于客观形势变化不能出版,出版者向著者(或译者)支付基本稿酬 %,并将稿件以退还著者(或译者),但可保留复制本,上述稿件以后如有可能出版,在本合同有效期间出版者可保留专有出版权,亦可允许第三者使用此项出版权。
第七条 出版者加工著作稿(或译稿),若改书名、增加插图、标题、前言后记或对稿件内容作实质性修改,应事先征得著者(或译者)同意并在发稿前退著者(或译者)审定签字,著者(或译者)应按双方议定日期退回原稿。
第八条 本著作稿(或译稿)的校样,由出版者负责根据著者(或译者)审定签字的原稿校对;著者(或译者)若看校样,只在校样上作个别不影响版面的修改,并在 天内签字后退还出版者。如校样不按期退还或因修改过多(不是由于排版错误或客观形势的变化)而增加排版费用,著者(或译者)应承担 %(不超过稿酬总额的30%)。
第九条 本著作(或译作)首次出版前,出版者车将稿件损坏或丢失,应赔偿著者(或译者)不低于基本稿酬50%的经济损失。
本著者(或译作)首次出版后,其原稿按下列办法之一处理:
(1) 天内退还著者(或译者);
(2)由出版者保留 年后再退还著者(或译者)。
第十条 本著作(或译作)首次出版后,出版者应赠著者(或译者)样书 册。以后每印一次赠送样书 册。
出版者同意著者(或译者)本人在著作(或译作)初版后 月内按批发折扣购书 册。
第十一条 本著作(或译作)首次出版一年之内,出版者可自行重印。一年之后出版者如需重印,应事先通知著者(或译者)并送校正本;著者(或译者)收到通知后,应在一个月内将修改意见通知出版者,否则出版者按原版重印。
第十二条 本著作(或译作)如经出版者所在地区总发行机构证实脱销,著者(或译者)有权要求出版者重印,如出版者拒绝重印,或自著者(或译者)提出要求后 年内不重印,著者(或译者)有权废除本合同。但本著作(或译作)属控制发行者除外。
第十三条 本著作(或译作)修订本的出版日期和付酬办法等事项,双方另行协商并补签协议书作为本合同的附件。
第十四条 如出版者在合同有效期间允许第三者以摘编、选编形式转载本著作(或译作),应事先征得著者(或译者)同意,将与第三者签订的合同及其他有关文件的抄件寄给著者(或译者),并将从第三者所得报酬的三分之二付给著者(或译者)。
第十五条 本著者(或译者)委托出版者在合同有效期间授权第三者使用下列权利,出版者将与第三者签订的合同及其他有关文件的抄件寄著者(或译者)并按下列比例向著者(或译者)支付从第三者所得报酬:(1)改编—75%;(2)翻译—75%;(3)表演—75%;(4)播放—80%;(5)录音录像—80%;(6)摄制影片—80%)。(此条供选择用)
第十六条 如一方认为对方违反合同条款,由双方协商解决,或请双方同意的上级主管部门或省级出版管理机构调解;也可向法院起诉;
第十七条 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 年。任何一方要求延长合同期限,应在合同期满前三个月通知对方,是否延长由双方商定。
第十八条 本合同条款需补充、更改,由双方商定。
第十九条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为凭。
Ⅱ 法律咨询:起草办理离婚协议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在书写离婚协议书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贷款房屋的约定和处理。
一般而言,只要夫妻双方就房产分割达成离婚协议而变更主贷人,银行一般会同意,并配合办理贷款合同变更手续。但是,有些夫妻贷款周期较长,比如30年还贷期间,并且每个月还款额较高,比如4000元以上,而变更后的还贷人月工资收入不足贷款金额的两倍,银行一般不会同意变更主贷人或减少共同抵押人,除非当事人另行提供担保人,或采取其他担保措施。因此,夫妻在协议分割房产前要注意银行对变更主贷人或减少共同抵押人是否同意。
另外,在办理银行贷款变更手续中,银行一般会严格要求当事人双方到场,一方到场银行会拒绝办理变更手续。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到场,可以委托代理人(包括律师)委托办理变更手续,相关委托书必须办理公证。
如果不涉及银行贷款,当事人到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产权变更手续,房地产交易中心一般也要求夫妻双方均到场。因此,离婚协议的签订固然重要,但离婚协议的执行更为重要。离婚后的双方当事人应当以诚信为本,相互配合。但在很多时候诚信只是一句空话,男女离婚后常常还有怨恨的交融,一方不履行离婚协议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离婚协议中应该明确一方没有履行义务的惩罚措施,这样,才能促使义务人履行义务。比如,逾期不支付房屋对价的惩罚办法、不配合办理产权变更手续的法律后果等。
最后提醒一点,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离婚后房屋权属变化是否征收契税的批复(国税函〔1999〕391号1999年6月3日)的规定,夫妻共有房屋属共同共有财产。因夫妻财产分割而将原共有房屋产权归属一方,是房产共有权的变动而不是现行契税政策规定征税的房屋产权转移行为。因此,对离婚后原共有房屋产权的归属人不征收契税。因此,如果因为夫妻离婚房屋产权人变更,是不用交契税的。这样,就可以避免房价1.5%――3%的契税。
2.银行存款的约定和处理。
夫妻共同生活中,一般银行存款主要存在一方名下,而另一方,特别是有些不太在意而整日忙于事业的男士,往往还不知道家里的积蓄被存于哪个银行,甚至家里有多少存款都不知道。为了使财产分割透明化,以及防止财产的漏分和日后的隐匿,在离婚协议中明确共同存款的数额,以及现存于谁的名下、存于哪一个银行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给付义务方在离婚后不履行义务,另一方也好及时到法院起诉,根据离婚协议记载的存款信息及时查到存款的支取情况及钱款的去向。
在很多离婚协议中,对于银行存款的处理往往这样约定:“各自名下的存款归各自所有”。我们认为这样约定有好有坏,好处在于这样简单写省事儿又省力,节约墨水;不利之处在于,如果一方还有另一方不知道的存款,这样约定处理方法后,即使离婚后另一方又知道一方还有银行存款,也很难要求分割,毕竟,已经同意“离婚时各自名下的存款归各自所有”。因此,这样的约定对有钱不报者有利,这样的约定,可能会使夫妻的财产分割实际上不公平。为达到公正公平的目的,我们还是建议夫妻在离婚协议中,将截止到离婚协议签订之时,双方名下的银行存款情况详细列出,包括开户行、开户名、账号、存款余额、币种等。这样,离婚后一方若发现另一方没有记载在离婚协议上的存款,便可以通过诉讼形式要求分割甚至要求故意隐匿一方予以少分甚至不分。
3.股票的约定和处理。
离婚协议中,当事人一般只会笼统地约定一方名下股票的总市值,这样,如果一方不履行给付义务,而另一方再起诉到法院,由于不知对方的具体股市信息,查询起来就会比较麻烦和困难。因此,在离婚协议时,如果写明股东代码、账号,以及在何证券交易所开户,将会大大省去不必要的麻烦。
另外,现实中常常有请他人代为炒股的情况,即夫妻一方用共同财产炒股,但不是以自己的名字开户,而是借他人的名义,在他人账号下用夫妻双方共有的资金进行股票炒作。很多当事人在离婚协议中注意到这一点,并明确约定这部分股金为共同财产。但是,这样的约定不能被法院直接采纳,如果代炒人不承认代炒关系或户头借用关系,或对代炒的资金数额、股票种类有异议,法院将很难支持夫妻一方的要求。因此,在离婚协议中上,制订必要的条款让代炒人签字,甚至另行制订一个关于股票情况的协议由三方签字,是完全必要的。
4.公司股权的约定和处理。
越来越多的婚姻纠纷涉及公司股权的分割。如果遇到夫妻一方或双方在公司拥有股份时,通常的做法是,夫妻共同约定一方持股,给予另一方对价补偿。如果这样约定,只需双方协议并书面明确价款及支付方式即可。但是,如果夫妻双方经过约定,决定将一方拥有的公司股权部分或全部给付另一方的,还必须符合《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婚姻法解释(二)》规定,审理离婚案件中,涉及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中以一方名义在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额,另一方不是该公司股东的,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1)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将出资额部分或者全部转让给该股东的配偶,过半数股东同意、其他股东明确表示放弃优先购买权的,该股东的配偶可以成为该公司股东;
(2)夫妻双方就出资额转让份额和转让价格等事项协商一致后,过半数股东不同意转让,但愿意以同等价格购买该出资额的,人民法院可以对转让出资所得财产进行分割。过半数股东不同意转让,也不愿意以同等价格购买该出资额的,视为其同意转让,该股东的配偶可以成为该公司股东。
5.给付金钱义务约定和处理。
一般在离婚协议中,仅对给付另一方的数额和给付期限做了约定,比如,男方在办理完离婚手续后的一个月内向女方支付人民币10万元。可是,这样约定对于故意迟延履行一方没有惩罚措施,因此,建议再加上一句:“若不按期支付,延期给付部分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双倍计算罚息”,这样,若给付义务人不按期履行,自己就会感到罚息的压力,从而可以达到惩戒的目的。
6.孩子抚养费的约定和处理。
一般可以约定抚养费给付到孩子18周岁,或独立生活为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一)》),到孩子完成高中教育阶段时,父母就没有义务再对孩子进行抚养费的支付。但从现实情况看,上大学的阶段甚至大学毕业后尚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阶段,父母资助的情况相当普遍。我们认为,在父母对抚养期限没有约定的情况下,父母抚养期限适用法定的高中教育阶段完毕后;在父母对抚养期限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适用父母的约定。比如,父母约定支付抚养费至孩子大学毕业止,若一方在孩子上大学后拒不履行,孩子有权向其主张抚养费用。
实践中很多当事人特别是女方希望一次性支付孩子的抚养费用,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来看,当事人的这种要求往往得不到法院的支持。法院判决或调解一次性支付孩子的抚养费的情况往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一方要求一次性支付;
(2) 另一方同意一次性支付;
(3) 另一方完全有一次性支付的能力;
(4) 不损害他人权益。
也就是说,如果另一方不同意一次性给付孩子的抚养费,法院很难支持一方一次性支付抚养费的诉讼请求。
7.探视权的约定和处理。
《婚姻法》规定,离婚后不带孩子的一方有探视孩子的权利,带孩子一方及其家人不得阻挠。在离婚协议中,探视权往往不被当事人所重视,只是在离婚协议中简单写上孩子归某方抚养,对于探视的时间、地点、方式有明确约定的不多,导致离婚后一旦产生争议,还要再次通过法院确认,增加了当事人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我们婚姻律师在为当事人起草离婚协议时,对于探视权往往这样书写:
双方婚生女/子某某(XX年X月X日出生)随女方生活,男方每月支付抚养费XX元,直到独立生活止。男方每月享有两次探视权,在每个月的单周五,根据女/子的意愿,在协议的地点探视女/子。遇有特殊情况,探视时间、方式由双方约定。
双方也可以约定由另一方将孩子周五接走,周六或周日送回,不妨再具体明确一下接送的具体地点和方式。
一般而言,每月探视的次数不宜过多,若探视过度频繁,会给双方带来很多不便,并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等孩子10周岁以上,具体探视的时间及方式,还可以听取孩子的意见,以孩子的独立意志为转移。
8.关于户口的约定处理。
离婚后,户口迁移的问题也是离婚案件的难点。比如,离婚了,女方的户口仍在男方为产权的房子里。而根据离婚协议的约定,女方应该在办理完毕离婚协议手续的一段时间后将户口迁出,而女方拒不迁出,给男方造成一定的损失或麻烦的情况如何处理。根据现在的户口管理规定以及法院的审判实践,法院一般不会受理以户口强迁为诉讼请求的侵权案件,而是以归口管理机关为公安机关为由让当事人找公安管理部门解决。而公安机关的答复往往是此类请求不符合强迁的法律规定,因此往往也是难以办理。 此类纠纷在离婚案件中的比例虽然不大,但时常也有此类情况的发生,因为缺乏有效的相关规定,导致当事人投诉无门。那么,如何预防此类纠纷的发生呢?我们认为,办法还是有的,就是在离婚协议中明确约定有义务迁出方不履行迁出义务的惩罚措施。户口拒不迁出造成当事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的困扰和房屋转让的不便。不妨在离婚协议中约定:
若女方在离婚手续办理完毕的3个月内不能自行将户口迁出,每逾期一日应向男方支付XX元的不便补偿;若男方在转让该房时,因为女方户口不能迁出原因对房价产生影响,女方应赔偿男方差价部分。
需要注明的是,逾期的补偿不应写成违约金,因为户口迁出具有人身性质,若写成违约金法院支持可能会有难度。而写成不便补偿,合情合理,同时也不违反法律规定,法院支持的可能性较大。
另外,若男方转移该房屋,而在转移时因女方户口没有迁出对房价产生影响,具体影响的数额应由买卖双方在购房合同中明确约定,并书面告之女方。
一般情况下,有了这样的约定,有义务迁出一方,会积极配合另一方将户口在最短时间内迁出,不一定要走到上法庭那一步。当然,协议时如果迁出义务一方不肯加上延时补偿条款,另一方就得自己衡量是否愿意承担法律风险了。如果上法院,法院可能会在判决书中加上“女方应在离婚后的30日内将户口迁出”之类的语句,但判决生效的执行问题往往也难以解决,当然,如果女方有条件迁出,则执行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9.离婚协议书不需要办理公证。
离婚协议书只有在办理完毕离婚手续后方可生效。在办理离婚手续前,即使协议书经过公证处公证,也是不能生效的。公证协议的好处,可能在日后法院审理案件中,给法官更大的参考倾向。因此,我们认为,离婚协议公证的意义不大。
10.在离婚协议书上双方都签了字,并非离婚协议一定生效。
顾名思义,离婚协议,是指双方均表示离婚,以及离婚后财产如何处理、子女归谁抚养等相关问题达成的共同意思表示。其中,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的约定只有在双方解除婚姻关系后才能生效。也就是说,离婚协议中的“协议”是附条件的,即以“离婚”为生效条件,若离了婚,协议内容有效;若还没有离婚,条件不成就,协议当然不能生效。
离婚协议是否生效,往往是处于离婚边缘的双方当事人关注的问题。通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双方离婚协议已达成,双方均签字认可,但在到民政局婚姻登记管理处办理离婚手续时,一方反悔,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时,另一方是否有权利要求一方必须执行协议内容,或向法院起诉时,法院是否一定会按离婚协议判决呢?我们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离婚协议书是集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抚养关系为一体的综合书面约定。对于人身关系的约定,即是否同意离婚的约定,是不能用书面契约来约束的,即法律不会干涉当事人之间是否同意离婚的意思表示反复更改,但如果当事人进行了要式登记,即办理了相关的离婚登记,法律就对离婚的事实予以确认。但如果仅仅是双方书面约定好一起办理离婚手续,后一方反悔,法律上也不会赋予另一方强制执行权,也不会授予法院有强制认可权。
其次,离婚协议书中涉及的财产关系以及子女抚养意见等与人身关系的意思表示是紧密相连互为一体的,既然离婚没有成就,财产、子女的约定自然也没有生效。当事人对离婚协议中的意思表示是针对当时特定的环境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作出的。当然,虽然离婚协议没有生效,但一旦签订有离婚协议,其协议内容往往会成为法院判决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也不能说离婚协议没有作用。
Ⅲ 法律咨询!~
单纯法律咨询 :如果情节明了,案情简单,一般不收费, 重大、复杂 案情在200元以下。 昆明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1
第二章 收费标准的制定……………………………………2
第三章 收费管理……………………………………………4
第四章 过错责任……………………………………………6
第五章 价格监督检查………………………………………7
第六章 附则…………………………………………………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律师服务收费行为,维护委托人和律师事务所的合法权益,促进律师服务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设立的律师事务所向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收费行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律师服务收费应当遵循公开、公平、诚实信用、协商一致和便民利民的原则。
律师事务所应当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服务成本,为委托人提供质优价廉的法律服务。
第四条 律师服务收费为经营服务性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第五条 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司法行政部门制定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司法行政部门制定律师服务收费具体实施办法和收费标准,也可委托地(市)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司法行政部门制定律师服务收费标准。
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律师服务收费标准由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确定。
第二章 收费标准的制定
第六条 制定律师服务收费标准,应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并有利于律师业的长远发展。
第七条 律师服务收费按照补偿律师服务成本,加合理利润与法定税金确定。
制定律师服务收费标准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一)需要的律师人数;
(二)耗费的工作时间;
(三)法律事务的复杂程度;
(四)律师可能承担的风险和责任;
(五)委托人的承受能力。
第八条 律师事务所依法提供下列法律服务,应按规定向委托人收取律师服务费:
(一)代理民事案件;
(二)代理行政案件;
(三)为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和控告、申请取保候审,担任被告人的辩护人或自诉人、被害人的代理人;
(四)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
(五)代理仲裁;
(六)担任法律顾问;
(七)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
(八)解答法律询问、代写诉讼文书和有关法律事务的其他文书;
(九)提供其他法律服务。
第九条 本办法第八条第(一)、(二)、(三)、(四)项律师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
本办法第八条第(五)、(六)、(七)、(八)、(九)项律师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
第十条 律师事务所应就本办法第八条第(五)、(六)、(七)、(八)、(九)项律师服务制定本所的收费标准,并报所在地县级价格主管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备案后实施。
律师事务所调整收费标准应事前备案,备案后的收费标准一年内不得调整。但因组织机构或者人员等变动造成律师事务所收费标准调整的,应及时另行备案。
第十一条 律师服务收费可根据不同的服务内容采取不同的收费方式,具体包括计件收费、按标的比例收费和计时收费等。
计件收费一般适用于不涉及财产关系的法律事务;
按标的比例收费适用于涉及财产关系的法律事务。
计时收费适用于全部法律事务。
第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办理涉及财产关系的非诉讼案件,经委托人同意后,可以采用风险代理收费。
采用风险代理收费,双方约定的最高收费金额不得高于标的额的20%。
本条款所称标的额,是指由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共同协商约定的标的金额。
第十三条 下列情况不得采用风险代理收费:
(一)诉讼案件;
(二)婚姻继承案件;
(三)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四)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五)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抚恤金、救济金的;
(六)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第三章 收费管理
第十四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严格执行由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司法行政部门制定的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和具体收费标准。
第十五条 律师事务所应按规定到指定的价格主管部门申领收费许可证。
第十六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采取公示栏、公示牌、收费表、收费手册、多媒体终端查询等方式,向社会公示本地区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和本所律师服务收费标准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七条 律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应当与委托人签订律师服务收费合同或者在委托合同中载明收费条款。
收费合同或收费条款应当包括: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方式、收费数额、付款和结算方式、争议解决方式等。
第十八条 律师事务所不得擅自变更收费项目或者提高收费数额,确需变更的,律师事务所应当事先征得委托人的同意,并与委托人重新签订书面协议。
第十九条 律师事务所向委托人收取律师服务费,应当在确定委托关系后预收全部费用,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条 律师事务所在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过程中代委托人支付的诉讼费、仲裁费、鉴定费、公证费、查档费和异地办案差旅费为办案费,不属于律师服务费,由委托人另行支付。
第二十一条 律师服务费和办案费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收取,律师不得私自向委托人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异地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时,需要预收异地办案差旅费的,应当向委托人提供费用概算,经协商一致,由双方签字确认。办案过程中,确需调整费用概算的,律师事务所应当与委托人再行协商,并由双方签字后确认执行。
第二十三条 律师事务所向委托人收取律师服务费和办案费,应当及时向委托人开具合法票据
第二十四条 办案费结算时,律师事务所应当向委托人提供办案费用清单和有效凭证,经委托人审核确认后,由委托人支付。已经收取的办案费中,不能提供有效凭证的部分,应当退还委托人。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师事务所应当减收或免收律师服务费:
(一)因公受伤请求赔偿的(责任事故除外);
(二)请求支付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而生活确有困难的;
(三)请求支付社会保险金、抚恤金、救济金的等。
第二十六条 律师事务所异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应当执行分支机构所在地的收费规定。
第二十七条 律师事务所异地提供法律服务,应当执行律师事务所所在地的收费规定。
第二十八条 律师事务所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政策,加强成本核算,照章纳税。
第四章 过错责任
第二十九条 因律师过错终止委托关系的,律师事务所应当退还委托人预收款项。
第三十条 因委托人过错终止委托关系的,律师事务所应当从全部预收款项中扣除办理该项法律事务实际发生的合理支出,余额退还委托人。
本办法第二十九条、三十条所称过错,由律师事务所所在地律师协会认定。
第三十一条 因律师服务收费发生争议的,律师事务所应当与委托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提请律师事务所所在地的律师协会调解处理,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对律师服务收费进行监督检查,并依照《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规定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十三条 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超越定价权限和范围擅自制定、调整收费标准的,责令改正,可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提请有关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四条 律师事务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照《价格法》第三十九条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一) 超出政府指导价幅度制定收费标准的;
(二) 提前或者推迟执行政府指导价的;
(三) 擅自制定属于政府指导价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
(四) 采取分解收费项目、重复收费、扩大范围等方式变相提高收费标准的;
(五) 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服务并收费的;
(六) 不执行政府指导价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五条 律师事务所违反明码标价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价格法》第四十二条、《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一) 不标明价格的;
(二) 不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方式明码标价的;
(三) 在标价之外收取未标明的费用的;
(四) 未在委托协议中载明计费方式、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以及支付时限而收费的;
(五) 不按规定公示本地区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和标准的;
(六) 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律师服务收费争议解决办法另行颁布。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同司法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执行。1997年3月1日国家计委、司法部联合印发的《律师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计价费[1997]286号)和2000年4月4日国家计委、司法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暂由各地制定律师服务收费临时标准的通知》(计价格[2000]392号)同时废止。
Ⅳ 急!我家要被征收了的相关法律咨询。
一次性补偿。
47,中华人民共和国按照中国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土地征用,土地土地管理内法“的中国。容
补偿被征收土地的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附件和青苗补偿费。征地补偿费,土地征用耕地平均每年产值前三年的六至十倍。安置补助费标准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的集合,安置的农业人口数,除以单位的土地征用和移民安置的土地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前征用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四到六倍,年产值每公顷土地征用,安置补助费不得超过征收为期三年的平均年产值的15倍。
Ⅳ 法律咨询服务日常态化文稿应该怎么写
工商局直接申请营业执照,司法为民,无需注册,现在注册律师的问题反而,估计时间不会很长,律师制应该变为公司员工制,目前关键是政治因素太多,利益集团太强势,但现代企业制度是大势所趋,法律服务将走近平民,代理人受管制时代将结速。法律服务几乎没有技术含量,初中生都能做。
Ⅵ 【法律咨询】撰写会议新闻稿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新闻导语,简单说就是新闻的开头。随着互联网信息海量增长,以及传播场景碎片化,新闻读者常常面临信息冗余、信息选择难的问题。因此,导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关于如何写好一篇会议类新闻稿,我们参考以下写作指导。
1、写清出席领导姓名、职称 ;注意领导排序问题
导语是全文中最直接、最集中体现会议情况的话语,导语写得好,通讯稿要表达的内容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了。所以,写导语的时候不能过于省略,而必须正式一点,要把会议全称、举办地点等要素写清楚。此时可注意会场横幅上的会议名称。会议一般都有领导参加,介绍出席的领导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清楚领导的职位,而且职位要在姓名之前,如“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如果有多个领导出席的话,奉行的原则就是“来宾位于最前,综合级别、资历来排序”
2、领导讲话内容的提要 (致辞、重要讲话)
在会议类新闻稿中,领导的讲话内容最重要,但我们又不能将领导讲话的所有内容抄进新闻稿中,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提炼。
一般来说,领导的致辞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领导对出席会议的嘉宾、师生代表的`欢迎;其次是简单介绍会议的背景;最后是对与会人员,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希望。
再比如领导的重要讲话,一般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肯定之前取得的成绩;其次是概括召开本次会议的意义;再次是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的介绍;最后是对与会人员提出几点关于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
3、简要概括会议意义 ;注意层次感
新闻通讯稿的最后一段往往要简短评论会议的意义,其中尤其要注意层次感。一般来说意义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对培养青年学生的意义;其次是对部门建设或制度建设的意义;最后是对学校整体建设的意义。
注:注意描绘会场的气氛,以便了解会议的反响,奠定会议的基调,这也是宣传会议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情况下,会场气氛都是热烈的,如“XX教授的讲话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激烈讨论”、“全场掌声不断”等。
4、注意事项:
新闻稿导语写作四忌:
1、忌名称罗列式导语。某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位主办的,有的人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称全部罗列出来,使导语显得既罗嗦又臃肿。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主要单位,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
2、忌背景材料式导语。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释新闻主体的,导语应开门见山,开始就用背景材料,不仅说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读者如坠云雾。
3、忌长导语。导语冗长,
Ⅶ 关于宠物寄养的法律咨询
1、你们没有证据证明他们把你们的猫换了,所以这事很难办了。别说是报警,哪怕去消协都很难为你处理这事。
2、先跟你解释一下诽谤: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他发表的博客没有证据证明是事实,不妥当。但是您发的帖也没有证据证明是事实(除非您附有两只猫的照片对比等等)。注意看关于诽谤罪的解释,有一点是要情节严重的行为。他只是在自己的博客里发表而且后来自己删除了,就是自行终止了侵犯您的名誉权,所以哪怕到了法院也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最多是给你赔礼道歉。个人觉得他的行为构不成诽谤
Ⅷ 关于投稿的法律咨询
1、“著作权法另有规定的除外”,指的是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的情形。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在其列举的12种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享有的其他权利。《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02年9月15日施行)第21条补充规定:“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的已经发表的作品的,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的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2、不是。如果没有被报刊采用,全部著作权仍然归原作者享有,可以转投。
附法律条文:
第二十二条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Ⅸ 出版方面的法律咨询,急
1、你和工作室之间没有履行完合同,图书没有出版,因此不存在版权问题。
2、你有无证据证明是工作室将你的稿件交予出版社出版?是否是工作室原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呢?我认为很有可能就是在图书上署名的那个人。
3、如果起诉,因为工作室已经注销,民事主体资格已经消亡,不能作为被告起诉。你这个官司属于侵权纠纷,直接告出版社和署名的那个人就可以了,二者可以一起告。
4、电子文档证据可信度不高,法院现在一般不作为证据采纳。你要证明这图书是你的著作权需要从其他方面举证。比如当时工作室委托你编书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你创作这本书的时间、过程,证明人等等。
5、如果工作室已经注销,你对本书由完全的著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