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蒙牛企业这家公司涉及的法律

蒙牛企业这家公司涉及的法律

发布时间: 2022-04-11 20:37:58

⑴ 分析蒙牛特仑苏危机的公关处理

蒙牛特仑苏OMP牛奶到底能不能喝啊、 据新华社消息: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2月2日向内蒙古自治区质检局发出公函,要求该局责令蒙牛公司禁止向“特仑苏”牛奶添加OMP物质。公函还指出:“特仑苏”中添加的IGF-1物质不是传统食品原料;也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如人为添加上述物质;不符合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何谓OMP物质:OMP即造骨牛奶蛋白;是一种微量存在于牛乳中的天然活性蛋白。何谓IGF-1物质:IGF-1中文译为“(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生长激素产生生理作用过程中必须的一种活性蛋白多肽物质。“IGF-1是一种公认的激素类蛋白(或者说蛋白质类的激素)”美国FDA曾经批准IGF-1用于治疗糖尿病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后来因为副作用太大而撤销了。 据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针对有关媒体涉及蒙牛特仑苏牛奶中OMP物质的报道,国家质检总局的有关负责人11日表示:质检总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研究蒙牛特仑苏牛奶中的OMP物质的安全性。这位负责人表示:对研究结果,将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公布。他还说,目前国家正在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根据蒙牛提供的材料,OMP物质是以牛乳为原料;经脱脂、膜过滤等工艺而制成的牛奶碱性蛋白混合物,主要成分为乳铁蛋白、乳过氧化物酶等。

⑵ 蒙牛、伊利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各采取那些危机公关的方法

危机公关守则1:“在黑天鹅出现之前,别说所有天鹅都是白的”

让我们一起再回顾一个老掉牙的故事。

1688年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因为从来没有一个欧洲人没有见过一只黑天鹅,“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就成了一个没有人怀疑或是自欺欺人的事实。可是,数年之后,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黑天鹅,从此所有声称“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人都被视无知之徒或不诚实表现的人。

在三鹿三聚氰胺危机处于肆虐高潮之时,无数奶业企业一方面提心吊胆,另一方面都声称自己的产品是经过严格检测的、一切都遵守法律规定进行生产的,每家企业都用各自的方式力证自己是一只白天鹅——以表明自己与三鹿这只黑天鹅是不同的。

蒙牛同样通过告消费者声明、广告等多种宣传方式,向消费者信誓旦旦地表明蒙牛牛奶绝不含三聚氰胺——只可惜国家质监总局的不断深入调查击溃了蒙牛一直保持白天鹅形象的梦想,蒙牛牛奶同样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

在三聚氰胺危机爆发之后,蒙牛接下的处理很是得体:快速停售、回收产品、开通消费者热线、启动赔偿程序、老牛甚至是电视机面前潸然泪下自责不已,可惜的舆论怒火并未就此消停。

在此次三聚氰胺危机中,受抨击最多的企业除三鹿,恐怕就轮到了蒙牛,甚至有人直接责骂牛根生就是蒙牛的三聚氰胺。

蒙牛既不是此次三聚氰胺事件的源头,也没有在此次危机反应缓慢,在危机爆发后也没有推诿责任,但为何舆论的怒火却揪着蒙牛不放?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危机中公众特殊的心理机制使然:在行业危机之为肆虐时,主动澄清自己与危机之源完全绝缘具有极大的风险,在抬高公众对企业的正面期望感之时,一点点的危机爆发会使公众对企业感到双倍失望——巨大的心理落差将使公众的舆论超越对事件理性的判断,而上升到质疑企业社会责任的高度,令到危机面扩大且深化。

在黑天鹅出现之前,别说所有天鹅都是白的。危机完全消失之前,不要说自己完全与危机无关。

危机公关守则2:事实总是脆弱的
在OMP事件发生之后,蒙牛迅速就特仑苏OMP安全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蒙牛总裁杨文俊表示,国家卫生部会同六部门已经明确表示特仑苏牛奶是安全的,因此对消费者的健康不存在一点损伤,蒙牛暂时不会启动对消费者的赔偿程序。消费者如对蒙牛产品有疑虑,可以进行退货。

从技术层面而言,特仑苏OMP的确不存在安全问题。卫生部的专家的也认为饮用添加OMP的牛奶不会产生健康危害。

但是,被澄清了的危机事实并没有化解媒体的批评与公众的怒气。而这些批评的焦点集中于几方面:

1、在过往广告宣传中,蒙牛有夸大特仑苏OMP的功效之嫌。

2、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企业在食品中加入任何一种新的添加剂都须报批卫生部等多个部门组成的食品添加剂标准编制委员会,即使作为新资源物质添加也须报批卫生部相关部门批准。虽然特仑苏OMP是安全的,但却违背了报批原则。

3、在三聚氰胺事件硝烟未散之时,蒙牛为何再次陷入产品质量危机之中?虽然事实表明可能是场虚惊,但也曝露蒙牛在产品生产、审批、宣传方面存在某些问题。

对于种种疑惑与批评,蒙牛回应的惟一准线就是OMP是安全的,蒙牛特仑苏是值得信任的。在眼下OMP的舆论危机之中,蒙牛表面是与公众在对话,其实却是在对抗——双方诉求重点已经不在同一层面之上。无数过往的危机事件告诉我们,事实总是脆弱的,当危机来袭并且不断深化时,公众对于企业的期望已不仅仅企业抹清事实之镜,而希望从更高的价值层面获得企业的反馈。

事实与价值是构成世界本体的二极。英国哲学家休谟以事实与价值的区分为基础提出了事实知识与价值知识的区别。他认为事实知识可求之于检验、鉴定,可用于描述某种既定的事件;而价值知识却复杂得多,其起之于情,诉之于心,但比事实知识更容易打动人心。

在危机之中,关于事件起因、发展、后果等数据、证据的呈现属于事实之维,而对事件的反思、道歉、沟通、承诺等则属于价值之维。重大的危机事件中,公众对企业的期望值往往是先求事实之澄清,但很快就过渡到对价值回应的需求之上——所以,重大危机爆发之后,如果企业只一味执着自己是对或错、是或不是、有或无这个层面的事实之维,是无法从根本上消失公众的怒气的。心与心的沟通,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真诚承诺与行动,才是化解危机的有效之道。

危机公关守则3:良医治未病才是最好的危机管理之道

还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危机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一种常态,而不是意外——危机种子潜伏在企业运营价值链的方方面面,谁也无法预料危机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以什么方式爆发。而聪明的企业却知道,最好危机管理的策略就如扁鹊的治病方式一样,诊出隐患之根,化于之萌芽之中,良医治未病比巧手化重疾更重要。

快速成长的蒙牛,在大肆拓展市场、四处收购企业之中,必然也积下一些难以短时间化解的顽疾,如工厂产能的跟不上、产品生产监控的薄弱、人员管理的难度加大、市场竞争的恶意对抗等,这些顽疾如果没有有效化解或一一加以重视,在某种外因的诱使下,就可能演变成企业一场重大的危机。三聚氰胺危机的爆发,谁能说蒙牛发生原因不是与三鹿一样呢? 在巨大利益面前,道德总是显得脆弱的,但是行业领导者却在此时更应显出与众不同对抗诱惑的坚定——回顾那些卓越企业,哪一家企业不是在放弃诱惑的同时将潜伏的危机拒之门外?

承认自己的不足,警示危机就在环伺,以战战兢兢之心态告诫自己生于忧虑死于安乐,这或许是一场又一场惨烈的危机给蒙牛以及其他企业最好的教训。

⑶ 官方辟谣蒙牛伊利等左右国家标准,如何监管网络造谣现象

近日,一篇《深扒蒙牛、伊利6大罪状,媒体不敢说,那就我来说》的文章在网络间广为流传。这篇文章的作者利用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得到了深厚的反响。直到近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出来官方避谣。并要求删除该文章以及取消微信号,则承作者公开承认错误并道歉,以此来消除影响。

与其交给各部门监管,不如全民都参与进来。提高人们的科学理论知识和正确的判断能力,恐怕这才是对监管网络造谣现象最有效的办法。

⑷ 蒙牛“毒牛奶”事件,评价蒙牛在本次事件中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谢谢。

相对来说,蒙牛是个好企业,牛根生是个好老总。它的不足之处是对奶源把关不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但这与中国的大环境有很大关系,不应苛求;可取之处是事件发生后公司立即道歉,并且态度真诚,改正措施得力。我对蒙牛有信心。

⑸ 蒙牛产品主播在平台言语不当是否会负法律责任

蒙牛产品主播在平台言语不当是会负法律责任,都说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何况现在的自媒体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基本网络覆盖了每一家用户,只要有一台手机就可以足不出户,因此在言论自由上来讲,人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权力。也正是因为如此,频频出现了网络暴力的现象。随后,法律也明文规定,在网络平台有损害他们利益的,可以追究法律责任。

在直播电商带货这个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些带货主播为了追求流量、追求利润,不正当的手段去达到目的,好像在试探法律的边缘。比如该蒙牛产品主播的言语不当,肯定对当事人的形象或者利益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如果当事人追究责任,是不可否认。

那么该如何进行绿色的直播带货呢?我认为每一个行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努力。在几年前直播带货还没有兴起的时候,带货一姐薇涯、一哥李佳琦付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每天直播几个小时,直播前的试货、筛选等前期准备功夫,都是一步一步的,没有半点掺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的货品质量好,对他们直播间的粉丝的福利好,这是吸引粉丝和留住粉丝的关键地方。所以,如何评价一个主播带货的质量好不好,就看他们的粉丝的评价。

⑹ 蒙牛 诽谤门

10-10-22零点多,蒙牛集团发布《蒙牛集团关于“安勇事件”及诽谤与被诽谤的声明》。蒙牛表示:“安勇对伊利及消费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我们深表歉意”。
声明中称,安勇是蒙牛集团液态奶事业部的一个产品经理。在蒙牛,每个产品都有一个产品经理。例如当年酸酸乳超级女生就是由产品经理做的,在做之前,公司高层都不知道。

声明称,“2010年7月,安勇发现伊利集团的儿童成长牛奶产品在其包装上标明含有鱼油(DHA)后,在未向任何上级请示的情况下,擅自与合作公司联系,发表了鱼油中含有的EPA成分对婴幼儿健康不利的言论。安勇这种行为,造成什么后果,就承担什么责任。公司负有教育不周、管理不力的责任。安勇对伊利及消费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我们深表歉意!”

蒙牛声明还表示,“安勇原是伊利集团的员工,2005年才来到蒙牛,他在做损害兄弟企业的事时,没有向任何人请示,擅自而为,其中缘由,我们也正在了解。目前,安勇已被呼和浩特市公安机关批捕,并已被蒙牛集团除名。下一步,我们将痛定思痛,认真反思,对员工加强教育,严格管理,坚决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蒙牛:曾遭伊利雇人诋毁

近日,疑为伊利方面发布的网帖爆蒙牛系圣元奶粉导致性早熟的幕后黑手,昨天下午,内蒙古警方就伊利、蒙牛恶意竞争纠纷做出通报,称案件已经基本告破,攻击伊利QQ星案件系安勇等人个人行为,与蒙牛公司没有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蒙牛昨天还正式对外披露了鲜为人知的新闻:伊利曾花巨额资金雇佣公关公司陷害蒙牛,而相关人员也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警方认定

发帖攻击伊利系个人行为

昨天,内蒙古警方就伊利蒙牛恶意竞争纠纷做出通报,称案件已经基本告破,攻击伊利QQ星案件系安勇等人个人行为,与蒙牛公司没有关系。

昨天,呼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副局长刘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案件经过初步调查已经基本告破,抓捕犯罪嫌疑人4名,其中包括一名蒙牛员工安勇。嫌疑人安勇等人的作案动机是针对伊利产品QQ星,炒作鱼油话题,属于个人行为。刘江表示,从案件来看和蒙牛公司没有关系,安勇是一个项目的负责人,对他负责的产品有关系。

同时,刘江还确认了4名嫌疑人身份,分别是蒙牛乳业儿童奶负责人安勇及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赵宁、郝历平、马野4人。

>>蒙牛声明

业务经理正在接受调查

昨天晚上7点多,蒙牛发布公告称:有关互联网流传公关公司的两位管理人员为本集团总裁助理及首席顾问,均为虚假谣传,此二人并非本集团员工;集团没有任何董事或高管人员被拘捕,均在正常工作。同时蒙牛确认:集团一名业务经理(并非高管人员)正在配合国家有关当局调查。

此前,网帖称:蒙牛的公关公司博思智奇总经理杨再飞同时为蒙牛乳业总裁助理;副总经理赵士勇为蒙牛乳业首席顾问。同时还有传言称杨再飞被监控,还有说法称其被批捕。

记者昨天从有关媒体报道获悉,杨再飞本人于20日接受了某媒体的独家采访,但记者昨天拨打杨再飞电话仍为关机状态。

随后,蒙牛方面还向记者发来一份声明,就鱼油事件首次做了说明:“我们目前所了解到‘鱼油事件’的情况是,2010年7月16日,某报刊登了题为《鱼油故乡难觅鱼油》的文章。该文根据业内资深专家披露以及记者的调查,曝光了国内鱼油市场以次充好、工业鱼油横行的乱象。见报后,我公司儿童奶产品经理安勇注意到伊利集团的儿童成长牛奶产品在其包装上明确标明含有鱼油(DHA)。该员工在未向上级请示的情况下与合作公司联系,发表了鱼油中含有的EPA成分对婴幼儿健康不利的言论”。

蒙牛同时再次声明, “蒙牛策划圣元性早熟事件”传闻纯属恶意诽谤,公司将追究编造、传播这一虚假信息的个人、组织的法律责任。

>>蒙牛反击

伊利592万雇人员诋毁蒙牛

昨天,蒙牛声明还首次公开证实了外界此前一直流传的“未晚”事件。

“近年来,蒙牛集团曾多次遭遇类似的诽谤事件”,声明称:其中经公安机关查实,2003年到2004年间,伊利集团曾花费超过590万元,雇佣公关公司对我公司进行新闻攻击。

蒙牛声明称,2003年到2004年间,伊利集团委托其合作公司北京未晚品牌(国际)传播机构(简称“未晚”),采取收买媒体等方式,广泛制造并传播蒙牛负面信息。经公安机关查实,在所实施的5次行动中,双方共签署合同款总额592.17万元,在全国11个省会城市的平面媒体及网络发表诋毁蒙牛乳业文章上百篇。事发后,“未晚”总经理杨XX等3人被刑事拘留。

蒙牛称,在公安机关查获的多份伊利集团与该机构签署的合同中,其中的一份合同里,双方约定,伊利集团付给后者444.3万元,用以实施所谓的“伊利集团号外行动整合公关传播”。

呼和浩特和北京多地公安机关在侦查中发现, 所谓的“伊利集团号外行动整合公关传播”中,共有6次行动方案(五次执行,一次未执行),分别是:(1)“霹雳”行动;(2)“雷霆”行动;(3)“航空奶”行动;(4)“广告标王”行动;(5)“号外”行动;(6)打击“概念营销”整合行动。合用总额高达592.17万元。

这6次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针对蒙牛的打击方针:其行动采取的主要手段是,以支付“广告费”的名义购买版面、收买记者,发表诋毁蒙牛的虚假新闻。

记者昨天从蒙牛提供的一份伊利现任某高层与未晚公司于2003年8月签署的一份《公关代理合同书》中发现,伊利当时同意先支付“未晚”40万元启动费用。

蒙牛方面昨天表示:截至目前,此案(“未晚案”)仍未结案。昨天,伊利方面有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此事不知情。

>>圣元呼吁

政府查清真相

昨天,因蒙牛伊利内斗而牵扯自身的圣元公司再度声明,呼吁政府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查清真相,如事情属实,严惩肇事机构或个人。

■事件背景

俩“星”交恶竞逐“DHA”

让两大乳业巨头公开撕破脸的起源是一个在牛奶中添加的名叫“DHA”的物质。

2008 年3月,蒙牛宣布推出专业的儿童液态纯牛奶“未来星”并取得了骄人的销售业绩。2009年1月,伊利推出“QQ星”分羹儿童奶市场。 “QQ星”比蒙牛的“未来星”技高一筹——添加了深海鱼油DHA。2010年5月,蒙牛宣布旗下“未来星”产品升级,全线产品添加DHA藻油。因为外界一直有说法称学名为二十二碳六烯酸的DHA,能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儿童乳制品中。据了解,DHA可以提取自海鱼,也可自含 DHA的藻类中提取。随后的今年7月份,也就有了出现在网络、媒体上的有关各种攻击伊利“QQ星”鱼油的文章。伊利报案,直到近日案件基本告破。

延伸阅读:

近日,许多记者来电了解“安勇事件”及“未晚事件”的细节,为了让社会各界及广大消费者进一步了解实情,同时促进中国乳业真正的健康有序发展,现将我集团此前及最新掌握的情况公布如下:

一、公安机关调查表明,“安勇事件”确系其个人行为,与其私利有关,不是蒙牛集团的企业行为
(现在看明白了吧,是蒙牛诽谤伊利)

安勇是蒙牛集团液态奶事业部的一个产品经理。在蒙牛,每个产品都有一个产品经理。

2010年7月,安勇发现伊利集团的儿童成长牛奶产品在其包装上标明含有鱼油(DHA)后,在未向任何上级请示的情况下,擅自与合作公司联系,发表了鱼油中含有的EPA成分对婴幼儿健康不利的言论。安勇这种行为,造成什么后果,就承担什么责任。公司负有教育不周、管理不力的责任。安勇对伊利及消费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我们深表歉意!

安勇原是伊利集团的员工,2005年才来到蒙牛,他在做损害兄弟企业的事时,没有向任何人请示,擅自而为,其中缘由,我们也正在了解。目前,安勇已被呼和浩特市公安机关批捕,并已被蒙牛集团除名。下一步,我们将痛定思痛,认真反思,对员工加强教育,严格管理,坚决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再飞,既不是蒙牛的员,更不是蒙牛的总裁助理。该公司是我集团长期业务单位。

二、“未晚事件”是由当时伊利集团液态奶的主要负责人主谋,并亲自操作;事发后,郑俊怀当年保过他;郑和他两人产生矛盾后,郑曾拿着有关材料控告过他;未晚事件的案子至今未撤,仍悬在那里,等待处理!

近年来,蒙牛集团曾多次遭遇类似的诽谤事件。其中,经公安机关查实,2003年到2004年间,伊利集团曾花费超过590万元,雇佣公关公司对我公司进行新闻攻击。

2003年到2004年间,伊利集团委托其合作公司北京未晚品牌(国际)传播机构,以下简称“未晚”,采取收买媒体等方式,广泛制造并传播蒙牛负面信息。经公安机关查实,在所实施的5次行动中,双方共签署合同款总额592.17万元,在全国11个省会城市的平面媒体及网络发表诋毁蒙牛乳业文章上百篇。事发后,“未晚”总经理杨XX等3人被刑事拘留。

在公安机关查获的多份伊利集团与该机构签署的合同中,其中的一份合同里,双方约定,伊利集团付给后者444.3万元,用以实施所谓的“伊利集团号外行动整合公关传播”。

呼和浩特和北京多地公安机关在侦查中发现, 所谓的“伊利集团号外行动整合公关传播”中,共有6次行动方案(五次执行,一次未执行),分别是:(1)“霹雳”行动;(2)“雷霆”行动;(3)“航空奶”行动;(4)“广告标王”行动;(5)“号外”行动;(6)打击“概念营销”整合行动。合用总额高达592.17万元。

这6次行动方案时明确提出针对蒙牛乳业的打击方针:“擒牛”、“斗牛”、“打牛”,最后把“猛牛”变成“病牛”直至“死牛”。其行动采取的主要手段是,以支付“广告费”的名义购买版面发表诋毁蒙牛的虚假新闻,标题有《蒙牛不会做“牛疯子”》、《蒙牛广告涉嫌欺诈》、《蒙牛现象——皇帝的新装》、《蒙牛暗藏危机,战略缺失、核心能力不足》、《高速扩张引专家质疑央视“标王”蒙牛面临三大难题》、《狂飙蒙牛暗藏危机?》、《难阻狂奔的“蒙牛”》、《“标王”蒙牛暗藏危机》等。

截至目前,此案仍未了结,我们也希望这次全国整顿行业不正当竞争之际将此案一并解决。

⑺ 蒙牛也像娃哈哈一样被并购了吗

摩根士丹利、鼎晖、英联三家境外投资机构投资蒙牛一案的成功,引起了投资界、实业界广泛的关注,甚至部分争议。这三家私募投资者向蒙牛投入约5亿元人民币,在短短三年内获投资回报约26亿港币,投资收益回报率约500%。有些评论据此认为,摩根等投资方赚得太“狠”,其与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团队签定的“对赌合约”使资方处于进攻退守的有利局面,若蒙牛成长达不到预定要求,那么他们可以控股蒙牛,若蒙牛成长得好,他们退出时则赚得盆满钵满。
我认为这样的评论有不无片面和偏颇之处,对企业家的选择、私募基金的运作和特性均有所误解。我认为,对蒙牛案例的评论应建立在对此案具体情境深入考察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国内投资界、政府应从这个案例中得到相应的启发,致力于建设一个更有利于中国本土企业成长的金融环境,而不是停留在对境外投资机构片面质疑的层面上。

出于教学需求,我作为一个商学院的教授,对蒙牛私募案例展开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蒙牛的私募投资者、上市中介、蒙牛高中层管理团队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访谈,在此不妨以这个案例为参照,来谈谈我对中国私募投资市场的看法。

摩根与鼎晖是怎么进入蒙牛的

据蒙牛介绍,他们在创立企业之初就想建立一家股份制公司,然后上市。除了早期通过原始投资者投资一些资金之外,蒙牛在私募之前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融资,如果要抓住乳业的快速发展机会,在全国铺建生产和销售网络,蒙牛对资金有极大的需求。

对于蒙牛那样一家尚不知名的民营企业,又是重品牌轻资产的商业模式,银行贷款当然是有限的。

2001年开始,他们开始考虑一些上市渠道。首先他们研究当时盛传要建立的深圳创业板,但是后来创业板没做成,这个想法也就搁下了。同时他们也在寻求A股上市的可能,但是对于蒙牛当时那样一家没有什么背景的民营企业来说,上A股恐怕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蒙牛根本就等不起。

他们也尝试过民间融资。不过国内一家知名公司来考察后,对蒙牛团队说他们一定要求51%的控股权,对此蒙牛不答应;另一家大企业本来准备要投,但被蒙牛的竞争对手给劝住了;还有一家上市公司对蒙牛本来有投资意向,结果又因为它的第一把手突然被调走当某市市长而把这事搁下了。

2002年初,股东会、董事会均同意,在法国巴黎百富勤的辅导下上香港二板。为什么不能上主板?因为当时由于蒙牛历史较短、规模小,不符合上主板的条件。这时,摩根士丹利与鼎晖(私募基金)通过相关关系找到蒙牛,要求与蒙牛团队见面。见了面之后摩根等提出来,劝其不要去香港二板上市。众所周知,香港二板除了极少数公司以外,流通性不好,机构投资者一般都不感兴趣,企业再融资非常困难。摩根与鼎晖劝牛根生团队应该引入私募投资者,资金到位,帮助企业成长与规范化,大到一定程度了就直接上香港主板。

牛根生是个相当精明的企业家,对摩根与鼎晖提出的私募建议,他曾经征询过很多专家意见,包括正准备为其做香港二板上市的百富勤朱东(现任其执行董事)。眼看到手的肥肉要被私募抢走,朱东还是非常职业化地给牛根生提供了客观的建议,他认为先私募后上主板是一条可行之路。(事实上,在这之前朱东已向蒙牛提到过香港主板的优势。)这对私募投资者是一个很大的支持。

私募投资者给蒙牛带来了什么

我认为,除了钱以外,摩根等私募投资者给蒙牛还提供了两大方面的增值服务。

首先,私募投资者为蒙牛上市作好了准备工作。摩根等进来后,帮助蒙牛重组了企业法律结构与财务结构,并帮助蒙牛在财务、管理、决策过程等方面实现规范化。就董事会决策而言,用蒙牛管理层自己的话说,私募进来之前,董事会开会时大家也常提不同意见,讨论热烈,但是投资者进来之后大家讨论问题更加到位,投资者问的问题比较尖锐,因为他们看的企业多了。投资方有效地利用了他们对重大决策的否决权,比如蒙牛曾考虑过的一个偏离主营业务的提议,就被私募投资者劝阻。帮助企业设计一个能被股市看好的、清晰的商业模式,正是私募投资者的贡献之一。应该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创始人都愿意接受这样的规范化和改变。

此外,蒙牛在香港上市的整个过程也主要由私募资金来主导。蒙牛管理团队知道私募资金与他们利益一致,且具备他们所不具备的专业能力,故对摩根等的运作相当放手。私募资金的品牌以及他们对蒙牛的投入让股市上的机构投资者更放心。

多年的金融学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当高质量的风险基金或者其它私募基金在上市之前进入某家公司的时候,这家公司上市的过程会更平稳、顺利、成功。私募投资者是公司与股票市场最终的机构投资者之间的一个桥梁。的确,最近私募投资者退出蒙牛时出售的股权被一批国际一流机构投资者接手,为蒙牛将来再融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除了力推蒙牛上市,摩根等私募品牌入股蒙牛也帮助提高了蒙牛公司的信誉。在为蒙牛获取政府的支持和其他资源方面也有帮助。另外,对于早期承受过不正规竞争压力的蒙牛来说,吸引摩根等私募品牌入股也能给其带来一定的政治支持与保护。中国民营企业需要外资的参与而获得政府支持与保护是件令人不无遗憾的事。

摩根士丹利的品牌固然重要,但是仅此不够,国外投资者要把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企业带到海外上市,除了其能力与信誉,还需要通过对中国法律与国情的深入了解,能以各种技术手段解决与公司在沟通,谈判,信任等方面的各项疑难。从蒙牛团队的感觉来说,他们认为鼎晖执行总裁焦震在解决这些疑难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在融资过程中,摩根的品牌可谓是对蒙牛最大的吸引。但值得一提的是,摩根作为投资银行的黄金品牌对蒙牛的帮助并不大,换句话说,好品牌的投行其实不一定是好的私募投资者。在国内某些企业家心里也许有一个小误区: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长期在A股的融资环境下,总感觉上市是要求人的,是企业求投行。其实这个道理在美国、香港都是说不通的。在海外,只要你企业素质好,能吸引投资者,是投行来求你。我们很难考证,摩根等海外投资银行在做私募投资时是否在谈判中利用了国内企业家心里这个误区、把握他们想上市的诉求,而使谈判有利于己方,但是摩根等投资银行在中国私募市场中的确把他们的投行品牌效应打到了极致。

蒙牛是否被贱卖

我认为,要判断蒙牛是否被贱卖,有两点是应明确的:

首先,价格高低是由当时融资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的,牛根生等蒙牛团队确实尽了他们的努力。谈判的过程蛮漫长,据我了解,好几次牛根生他们都起身不谈了,而且始终保持与其他投资者接触的权利。可以看出,双方在价格问题都下了很大功夫。最后,摩根等以约9.5倍(按融资后计算的)市盈率的价格入股蒙牛,这在当时的传统行业私募融资市场中不算低。对此,我们不妨这么来看,假如牛根生他们当时能够以更高的价格、更好的方案吸引更合适的投资者入股,他们当然愿意卖高价。可以说,9.5倍市盈率就是当时企业私募市场上供需关系的反映。

如果我们今天觉得外资确实赚多了,根本原因在于国内资本市场没有发展好,蒙牛从本土资金来源融资不成功,只能考虑有限的几家对中国传统产业有兴趣的外资私募基金。但是这个状况也逐渐在改善,在蒙牛之前几年,一些投资者都是以4倍或者6倍市盈率进入中国企业,而在私募投资蒙牛成功之后,国际私募基金对中国的传统民营企业更感兴趣了。现在,好的传统民营企业要想融资的话,很容易面对好几家好的国际私募基金的选择,市盈率也有所上升。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感谢蒙牛案例,是它的成功吸引了更多的基金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

至于那个“对赌合约”,据我了解这在私募投资中是常用的手段,它的作用是激励管理层在谈判时更客观地预测,在融资后更努力地工作,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第二、是否贱卖不能光凭事后的业绩来看。每个项目对私募投资者均有一定风险,蒙牛只不过是他们成功的一例,还有远不及蒙牛成功、甚至彻底失手的项目,而且即使在蒙牛这个项目上,私募投资者也是承担着极大风险。比如当年蒙牛的投毒危机如果恶化,私募投资者几乎会血本无归。现在大家看到了摩根等通过蒙牛取得巨额回报,就认为他们入股入低了、对管理层太苛刻,如此论证逻辑不对。

更重要的是,我认为投资方与融资方的双赢是最完美的结果。在蒙牛这个案例中,私募投资者投资回报率确实达到500%,但是牛根生团队等原始股东却得到了5000%的回报率。

我不觉得摩根等投资者赚多了,我倒是觉得中国的投资者一向赚得太少了。国内一些融资者在A股或私募市场上融资之初,就没打算让投资者赚钱。在国内,做风投、直接投资的被企业“骗钱”的故事还少吗?这种故事怎么没有人去写呢?现在投资者赚钱了就要遭受质疑,这不是有几分本末倒置?

本土投资者的竞争劣势

其实,作为学者,我认为,比蒙牛是否被贱卖更值得一问的是,为什么蒙牛尽力而为却只能吸引到这样的投资条款,换句话说,为什么国内的投资者没有吃到蒙牛这块“肥肉”?值得一提的是,蒙牛并非仅此一家,很多成功的民营高科技企业IPO后实现的高额投资回报很大部分都被外国投资者获得了,比如盛大、网络。根本原因在于,在跟海外投资者竞争时,本土投资者有两大劣势:

第一,对期望在海外上市的企业,本土投资者还缺乏一个比较好的品牌,经验和信誉,因而它们给企业带来的增值服务有限,而且企业对他们的信任也有限。我想在这儿强调,投资的过程其实是资方和管理团队相互信任的过程,投资的过程中有很多法律、金融的细节,在这方面,资方和管理层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前者更了解一些。比如,当时摩根士丹利和鼎晖说,为了将来红筹上市,要蒙牛通过一系列法律结构重组把蒙牛股权放到国外去,对此蒙牛内部是有些担心和疑惑的,他们这个团队全是本土的,当时对私募这一套不太吃得准。但牛根生说,摩根是世界知名百年老店,我不相信会为了我们这点钱骗我们,毁了他们自己的品牌。那么,我们国内的很多投资机构是不是有同样的信誉和平台呢?

第二,我们国内的投资者往往只能在中国的法律环境下来操作。由于外汇管制、法律系统不完善、投资工具不灵活、对资方权益保护不到位等原因,国内投资受到了相对较多的限制。而海外投资者可以把企业“拉出去”“玩”,用海外比较完美的法律来保护他们的利益、创造各种好的激励机制。

所以本土投资者和海外投资者的竞争的起点就是不公平的。但是我们应该责怪摩根赚多了吗?应该指责牛根生卖贱了吗?应该归咎的是,我们国家的法律体系、金融市场发展太落后了,说到头来还是国内的资本市场没能满足企业成长对资金的需求。如果政府更积极地发展国内金融市场,如果国内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能加强,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愿意向我们的企业投资,中国企业的融资就能变得更容易、公平一些。否则,若干年后,我们还会看到更多的“肥肉”被外国投资者吃了去,到那时,人们对这样的结果一点都不要吃惊。

来源:中国企业家 作者:黄 明

⑻ 蒙牛伊利事件体现了哪些方面的法律知识

利乐在国内牢牢地站稳了脚跟,甚至曾一度占据了国内95%的市场份额。要知道,一包牛奶成本的4成都是来自于包装。减去牛奶本身的成本,乳制品厂家只能赚到利润的四分之一,而剩下的四分之三都被利乐赚走了。也正是因此,很多业内人士都表示:不管是伊利还是蒙牛,其实都是给利乐打工的。早在2012年,利乐在中国的营收就达到了120亿,净利润27亿。媒体也因此称利乐为"乳业战场背后的军火商"。

⑼ 蒙牛牛奶黄曲霉素超标事件

蒙牛黄曲霉素超标事件在网上发酵,令众多消费者对中国乳业产生质疑和恐慌。经过相关部门检查,该蒙牛牛奶最新事件,系不实传言,日前,该谣言视频炮制者许某某被判处10个月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及没收作案工具。

据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法院依法审理查明,许某某在福建泉州注册了一家运营微信公众号的公司,为提高其公众号的知名度及阅读量,他从网上下载了2011年一段涉黄曲霉菌的旧新闻视频进行加工。

通过遮挡日期信息、加挂微信号标识等方式,许某某对原视频进行了实质性修改后,上传到腾讯视频。并在自己经营的5个公众号上发布该视频。仅仅10余天中,视频就被1000余家微信号转发,多篇转发稿件的阅读量达到"10万+"。

该蒙牛黄曲霉素谣言视频迅速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不良影响,使人误以为是最近发生的事件,致使蒙牛公司蒙受巨大的声誉损害和经济损失。

针对蒙牛牛奶最新事件的处理结果已公布: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民法院认定,许某某及其公司利用互联网故意修改和发布视频,给被害方造成重大损失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其行为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第二百三十一条及相关规定,判决许某某有期徒刑10个月,判处许某某及其公司罚金共计70000元,没收笔记本电脑、苹果手机等作案工具。


(9)蒙牛企业这家公司涉及的法律扩展阅读:

蒙牛牛奶代表产品:

1,真果粒:全球首款有果粒感的牛奶饮品,首次将“双无菌”生产工艺引用到乳制品生产过程中,使含果粒感液态奶产品实现长保质期成为可能。攻破了果粒灭菌、果粒与乳饮料定量无菌混合、无菌灌装、果粒与乳饮料质量稳定体系的建立等多项技术难关。

2,新养道:精选优质阿胶,营养丰富,适合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的上班族及注重养生、懂得保养的都市白领;特别适合气血亏、脸色不佳的白领女性。

3,特仑苏:国内首款高端牛奶系列产品,蛋白质含量≥3.3%,解决了高蛋白、高脂肪、高固形物含量长保质期内产品质量稳定问题。

4,未来星:解决了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在长保质期液态奶产品中易氧化不稳定问题,建立了产品抗氧化和乳化稳定体系。

5,冠益乳:国内首款酸奶保健产品(G20090243),引用享有益生菌中“冠菌”美称的BB-12双歧杆菌,产品保质期内活菌数≥106cfu/g,解决了双歧杆菌在好氧情况下易失活和风味不良问题。

6,优益C:国内首款每100毫升富含300亿活性干酪乳杆菌产品,有效促进肠胃蠕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⑽ 蒙牛乳业的用人原则是什么样的

蒙牛老总牛根生总结的用人原则很值得借鉴:“德才兼备,优先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 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有才有德,破格重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从企业用人的角度来讲,这里的德就是指职业道德,比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保守机密、遵纪守法、坚持准则、廉洁自律”等。


(10)蒙牛企业这家公司涉及的法律扩展阅读:

蒙牛集团薪酬制定原则

1、公平:是薪酬体系的宗旨,员工只有在认为薪酬系统公平的前提下,才可能产生认同感和高满意度,薪酬的激励作用才可充分体现。

2、竞争:公司想要获得具有真正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必须要有一套具有吸引力并在行业中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系统。

3、激励:应通过薪酬体系来激励员工的责任心和工作的积极性。

4、经济:在考虑集团公司承受能力大小、利润和合理积累的情况下,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过高过低都会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

5、合法:方案建立在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管理制度基础上。



热点内容
规章不须经国务院批准 发布:2024-11-17 11:21:17 浏览:765
江宁法律援助中心55 发布:2024-11-17 11:03:23 浏览:287
民法于飞老师 发布:2024-11-17 10:58:58 浏览:944
制定规章制度的讨论记录 发布:2024-11-17 10:43:56 浏览:998
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协议需要注意什么 发布:2024-11-17 10:03:42 浏览:690
怒江州司法局 发布:2024-11-17 10:02:14 浏览:696
劳动法是如何规定用工环境的 发布:2024-11-17 09:07:22 浏览:152
邓州市法律咨询 发布:2024-11-17 09:02:40 浏览:713
条例准则案例试题 发布:2024-11-17 08:49:27 浏览:256
有关经济法小论文题目 发布:2024-11-17 08:48:38 浏览: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