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律服务如何在基层发挥作用
Ⅰ 如何更好发挥司法所职能作用的调研
院调研的开展最主要的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第一、是要坚持正确导向突出司法调研工作重点
应始终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审判、服务决策”的“三服务”工作方针,不断强化司法调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要坚持把司法调研工作作为提升法院工作依法服务大局成效的重要基础,只有充分认识到调研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在审判实践中切实利用好、开展好调研工作,要突出调研工作的实用性,形成以审判带动调研,以调研促进审判的良好格局。其次是要坚持把司法调研工作作为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的重要手段。始终坚持“司法调研是更高层次的审判”这一工作理念,把提高审判质量、效率和效果作为司法调研工作的着力点,深入研究审判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转化调研成果,有力促进了审判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在司法调研工作中,应既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又注重总结典型经验。第三是要坚持把司法调研工作作为谋划法院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由于调研工作所针对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和并且是针对本单位的实施情况,因此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意义。在作出重要决定、召开重要会议、部署重要工作、下发重要文件前,都结合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周密论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第二、要充分发挥司法统计分析作用
司法统计以最真实的数据反映司法审判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第一手的资料,通过对司法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的说明问题,并寻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一是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不断丰富统计数据资源,增强对第一手资料的占有能力。司法统计分析的最大特点在于用数据说明问题,分析原因,因此要讲司法统计工作和调研工作有效结合起来,避免资源的浪费。二是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充分发挥各方合力优势。一方面要针对调研人员拥有较深法律理论功底、业务庭法官具有丰富审判实践经验、统计人员掌握大量案件数据和统计方法的特点,着力通过有效组织协调,使这三部分人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从而不断提升司法统计分析的质量;另一方面是以服务实践为目标,有效实现成果多元转化。始终将司法统计分析的成果转化作为检验和评价司法统计分析成效的重要指标,一方面将“决策之前,统计先行”予以制度化、常规化,充分发挥司法统计分析对法院管理和决策的参考作用;另一方面,着力丰富成果转化的形式,拓宽转化的途径和渠道,做到“人尽其才,文尽其用”。
第三、抓制度抓机制实现调研工作科学规范化
科学的工作机制和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实现法院调研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保障。应从两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调研机制:一是调研工作计划和考核制度。应当按照上级法院的部署并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年度调研工作计划及具体工作方案,这样可以清晰的认识到本年度的工作任务和方向,有针对性的开展调研工作。二是调研工作组织协调机制。要注重发挥研究室作为专职调研机构对全院调研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引领作用,形成研究室牵头、相关审判业务庭和其他庭室参加、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调研工作新格局。三是调研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制度。出台一系列鼓励调研的政策,在人、财、物等方面对调研工作适当倾斜,把调研工作同干警的考核、奖励、职务晋升等切身利益挂钩,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形成责任到庭与责任到人相结合、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五是调研成果转化及利用机制。建立调研成果评价制度和效率快、层次高的调研成果转化机制,依据调研成果的表现形式和成果转化情况对其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规范调研成果转化的方式、程序。
第四、坚持调审合一强化服务审判的职能
审判与调研并重,是我院历任领导班子的共识和一贯作风,始终强调让调研为审判工作提供依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法院改革提供思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一个统筹”,落实“四项覆盖”。“一个统筹”——统筹调研和审判工作。深刻认识调研工作与审判工作之间的和谐互动和共生。一方面,围绕审判中心找准调研的切入点,从司法审判反映的难点切入,从法律适用的困惑点切入,从统计数据的异常点切入,使调研工作更多地贴近审判实践,更多地贴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多地贴近基层,服务于审判的需要。另一方面,审判工作为调研提供源头活水,使调研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调研工作本身就是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审判活动全过程,统筹审判与调研,是司法审判活动的特有规律,更是人民司法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四项覆盖”即实现调研对个案审理、审判管理、审判指导和审判延伸的全覆盖。一是调研覆盖个案审理。可以确保法官在遇到法律难题时,及时根据轻重缓急予以启动,为案件正确裁判提供智力保障,尤其有助于把好重大、敏感、复杂案件的质量关。二是调研覆盖审判管理。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是我院进行审判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在调研基础上,我院改进信息反馈方式,将该体系细化、落实到每位承办法官,定期在全院组织召开案件质量效率讲评会,并增加反映审判效果的若干指标,使这一体系真正成为审判工作的“风向标”和“晴雨表”。通过调研,我院进一步完善司法统计台账,实行统计周报、审判工作情况月通报和季度通报制度,变滞后、静态的司法统计工作为主动、前置的管理手段。三是调研覆盖审判指导。针对案件审理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制订执法规范性意见,统一执法尺度,规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并逐步探索符合中级法院审级的案例指导制度,力求“同案同判”。制订案件审判、执行各流程环节的规范指引,确保“阳光审判”。四是调研覆盖审判延伸。将调研的触角延伸至裁判之外,通过拓展多种调研载体和平台,全面展示我院法官的职业素养和执法水平。
Ⅱ 如何做好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企业法律抄服务是律师业务的袭基本业务之一,做中小企业法律服务是律师的基本技能之一。现阶段的中小企业面临种种发展的困难,青年律师可利用自身的优势,理论联系实践,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抓住机遇,运用基本技能,引入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加强服务理念,加强基本功训练,提升自身素质,调整心态,脚踏实地,逐步提升,并合理利用律师事务所团队的力量,提升青年律师自身的能力,做好中小企业法律服务。
Ⅲ 如何才发挥法治在基层善治中的作用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关键作用
坚持以进一步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观念,加强领导干部自身法治建设,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法律素养,引导干部群众加强学习宪法法律力度,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为宗旨。加强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意识,弄明白法律规定我们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通过自身学习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要始终坚持依法治镇的根本政治方向,正确认识和把握党与法的关系。不断深化法治实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把法治理念、法治精神融入工作和生活。
二、健全乡村社会法治工作机制
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要与创新乡村社会治理相合提升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水平。积极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综合作用,坚持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救济”,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坚持以法治建设为基石,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同时,积极推广“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模式,构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大调解”体系。
三、加强乡村社会法治文化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指引行动前进的方向。仅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是不够的,只有人民群众真正信仰法治,法律法规才能被真正地贯彻落实。加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要坚决摒弃人治观念,积极运用新媒体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先进法治人物,尊重法律权威,蕴育良好的法治环境。培育乡村社会法治思维,健全乡村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将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遵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Ⅳ 基层司法所要发挥什么作用,成为怎样的行家里手
抄一、基层司法所要发挥其作袭用,成为行家里手:
1、履行好司法所第一道防线职能,强调社会和谐稳定,做好预防化解矛盾、社区矫正等;
2、司法所要积极参与基层依法治理,强调法治社会是法治中国的基础、法治建设重心在基层,做好法治宣传教育、民主法治村(社区)、法律援助等;
3、司法所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继承优良传统,强调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在基层,做好统筹基层政法各方资源,发扬“枫桥经验”,信息平台建设、资源共享;
4、司法所做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的行家里手。
二、开展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1、明晰司法所的职责任务,发挥职能作用;
2、强化队伍建设;
3、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4、提高司法所待遇;
5、加强司法所的组织领导。
Ⅳ 如何增强基层法律服务所服务能力
自身层面 提身知识技能 提高素养 , 服务所方面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群众方面 法律意识多深入普及,
Ⅵ 如何发挥法律服务作用
法律服务来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源、坚持依法治国、让社会公民感受法治阳光的重要途径与法律保障。司法行政机关及所管理的律师及律师机构、公证人员及公证机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及法律服务机构,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传播法治阳光的重要渠道,以其规范秩序、维护公平为宗旨,通过服务、保驾、监督等职能,在调整经济关系、规范市场秩序、规避法律风险、化解利益纠纷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发挥法律服务的功能与作用:
一是发挥法律咨询作用。
二是发挥法律促进作用。
三是发挥法律维权作用。
四是发挥法律扶助与救助作用。
Ⅶ 如何做好基层政法工作
一、转消极为积极,正确认识司法行政工作重要职能。
要做好基层司法所的工作,思想认识很重要。只有认识到位了,才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才能知道如何去做。当前有一部分工作在基层的人对于司法行政的职能认识上还有较大偏差。一些人认为司法行政工作比较“软”,做了工作短期内又不容易见到成效,暂搁一下不做也不会出什么大事;有些人认为司法行政工作比较“弱”,权力有限,在社会上没地位;有些人认为司法行政工作比较“杂”,从宣传、调解、援助、服务、诉讼、矫正到帮教贯穿于矛盾解决的整个过程,头绪多,过程长…… 试想, 如果我们自己不能自尊自强自重, ,思想上懒汉懦夫,工作上无所作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别人就更看不起自己,更无法使党委、政府相信你、重视你,你的地位和作用就体现不出来。其实司法所作为基层政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预防性、超前性和治本性的特点,是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从理论上讲,正确认识司法行政职能,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几个特点。
(一)司法所是依法治理社会的重要基础。
发达国家对社会的治理,是打防并举,防范重于打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而在发展中国家,往往重打击,轻防范,重治标,轻治本,存在“救火有功的是英雄,防火有功的却无人问津”的现象。就我国而言,公、检、法机关打击犯罪,铲除社会毒瘤,尤如医院的“外科手术”,是治标的工作,效果立竿见影,而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工作尤如系统工程的“防疫站”,是基础性工作,是治本的工作,是起长远效用的工作,两者缺一不可,两者都是党的工作,都是在为党、为人民工作。因此,司法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防范胜于打击”的观念,树立“一盘棋”、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想,更要树立自尊自强的志气和勇气。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切实履行职责,努力做好各项本职工作,司法行政机关的地位和作用自然而然地就有了。
(二)司法所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沿阵地。
就社会稳定而言,在政法机关中,公安、法院、检察院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打击来实现,而基层司法行政是通过防范来实现。事实上,随着农村改革,新的大量的矛盾和纠纷不断出现,但大量的矛盾纠纷都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是一般民间纠纷,并不需要动用暴力机关打击,而是需要就近及时得到调解和处理、化解矛盾,从而控制事态、平息事端,保一方平安。另一方面,维护社会稳定有多道防线,而人民调解是第一道防线,如果这道防线弱化了,大量的民间纠纷恶化了,必将引发更大的问题,从而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和失控。所以司法所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必须充分发挥其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职能作用。
(三)司法所是乡镇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司法所是人民调解网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发挥司法所职能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作用,有效化解大量的民间矛盾纠纷,防止重大恶性事件的发生,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为党政领导分忧,为百姓解难。司法所作为乡镇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通过发挥其法律参谋和助手作用,有利于促进基层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乡镇工作,有利于普法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广大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从而推进基层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减少上访,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解决纷争。司法所是乡镇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协调机构,也是社区矫正的执行机构,为“五种”人员搞好帮教和服务,有利于矫正失足人员的心理,引导他们恢复身心健康,用勤劳的双手开创新的生活,从而减少重新犯罪。司法所还是法律援助的工作机构和法律服务在基层的管理监督机构,通过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有利于化解矛盾,有利于体现党委、政府给人民群众的温暖,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有利于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二、以有为求有位,努力提高在乡镇党委政府中位置。
司法所由于受其职能、职责特点的制约, 要求我们必须自觉接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 离开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我们的工作将寸步难行, 一事无成。基层司法所要充分发挥职能、完成任务,首先必须积极主动地把司法所工作结合融入到乡镇的中心工作中去。
(一)思想上树立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的观念。
司法所要把乡镇党委政府的评价作为检验司法所工作的重要依据,牢固树立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观念,找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与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的结合点,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既提高司法所在乡镇党委政府工作中的位置,又争得党委政府对司法所工作的支持,促进各项司法行政工作更好开展。
(二)发挥人民调解的优势,为乡镇党委政府解难题。
通过发挥人民调解的优势,认真组织开展对民间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及时发现和掌握社会矛盾纠纷动态,健全预防处置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机制,提高依法预防和处置的能力。对于尚未激化的矛盾及时向镇委镇政府发出预警,提出处置意见,对于条件成熟的矛盾纠纷及时组织力量化解,特别是积极主动地协助乡镇党委政府化解处理群众上访等一些棘手的问题,为农村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的牵头管理和帮教协调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消除不稳定因素。力争把司法所建成能办事、会办事的基层司法行政组织, 用实际行动去赢得党委、政府的重视、信任和支持。
(三)发挥法律服务的优势,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进一步推进律师、公证工作向农村基层延伸,落实法律服务结对帮扶活动,引导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通过开展法律咨询、法制宣传、代理诉讼和法律援助等多种方式,为农村各种经济实体和农民提供服务;积极组织协调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协助做好基层维稳工作,帮助解决与农民相关的各类涉法涉诉问题;充分发挥普法讲师团作用,加强对乡镇和农村“两委”干部的法律培训,增强乡镇、农村基层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办事能力;积极为乡镇党委、政府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建议和法律服务,使农村各项改革措施更加符合法治要求、符合农村实际和农民群众要求。
三、以制度促管理,扎实打牢司法行政工作基础。
发挥好司法所职能作用,练好内功是关键,扎实工作是根本,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干警队伍是保障。只有振奋精神,锐意进取,自身内功过硬,才能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作用,提升司法行政工作地位。
(一)建好一支队伍,是做好司法所工作的前提条件。
建设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特别能战斗的干警队伍,是做好司法所工作的重要条件。应突出教育监督,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应突出以人为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道德情操;应突出制度建设,加强标本兼治,提高廉政意识。打造一支爱岗敬业、政令畅通、精神振奋、集体荣誉感强,工作热情高,政治素质强,业务素质精,整体形象好的司法干警队伍。有了这样的干警队伍,就能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实现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形象和地位的提升。
(二) 完善工作制度,是做好司法所工作的重要基础。
落实工作责任制,实现业务工作目标化。健全工作制度,实现业务工作规范化。创新工作机制,实现业务工作效能化。按照规范化司法所的总体要求,建立统一的、规范完备的制度体系、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和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 把司法所建设成一个高绩效的服务型机构。
(三)转变工作作风,是做好司法所工作的根本保证。
一要树立服务意识,坚决摒弃官府习气,把服务放在首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律宣传的新需求;二要树立创新意识,把握经济发展对司法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破除旧观念,开拓进取,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要树立大局意识,引导大家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去谋划司法所工作,在服务大局中发挥职能作用,不折不扣地落实司法局、当地政府的决策部署。实现政风、警风、行风三个转变,做到服务周到化、态度热情化、办事高效化,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做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全面推进司法所工作。
四、以宣传树形象,强力打造司法行政工作新面貌。
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和作用之所以曾经不被重视,地位不高,很大程度是我们自己宣传不够,导致党委、政府和群众对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作用和地位不十分了解。因此应该加强我们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的宣传,树立司法行政机关的良好形象。
(一)多汇报,争取领导支持和重视。
在党委、人大和政府换届、领导分工发生变动时,及时主动将司法局的职责范围、职能作用和地位,以及近期工作情况书面材料呈报领导,必要时当面汇报,以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了解掌握情况,指导工作。让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司法行政机关在干什么,干了些什么。及时主动将司法行政机关各项工作计划、工作简报、信息动态、小结总结报送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以便使他们知道司法所在认真干事,而且还很忙,任务还很重。
(二)多配合,扩大在部门单位的影响力。结合司法行政职能,在“大调解”背景下开展“警调”“诉调”“交调”“信调”对接,发挥人民调解优势,弥补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不足,解决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不能解决的问题。扩大人民调解影响力。每年都积极参与配合其他部门单位各种活动。如配合妇联开展妇女维权活动,配合交警开展交通安全月活动,配合安监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配合工商开展消费者维权活动。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的“3.15”、“6.25”“6.26”等专业法宣传日活动,不仅履行了法制宣传职责,而且扩大了司法行政机关的影响。
(三)多宣传,提高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和网络等手段宣传司法行政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加深对司法行政工作的认识和了解;运用好各种信息载体,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做好信息的收集、报送工作。使司法行政工作始终处于上级领导、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视线之内,以引起重视、得到肯定、争取支持,为加快司法行政工作的改革发展创造条件。加大新闻宣传工作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树立了良好形象。
司法行政这个事业是党的事业, 是政法部门当中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 是维护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随着法治进程的推进, 司法行政的职能将会越来越强。要有信心, 要振奋精神,满腔热情地、兢兢业业地抓好司法行政事业。司法所只有不断加强规范化建设,全面履行职能,积极开拓业务,努力地“为一方服务,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繁荣”,才能显示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为自身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
Ⅷ 如何发挥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作用的思考
案件管理工作是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查办案件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过程管理。是查办案件工作的参谋和助手,是搞好反腐败工作的一项基础性、机制性和运筹性工作。切实做好案管工作,充分发挥数据统计、分析调研、组织协调、督查督办职能,对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基层纪委案件管理工作的现状 1、对案件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大部分基层纪委对案件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认为案件管理工作就是“对案件处分文件的收集、归档、统计、上报、查阅”等简单性工作,因此,对案件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严格,资金保障不足,工作人员配备不到位,素质不高,上级要求的工作,下级敷衍了事,工作效率不高,工作作用发挥不大。 2、案件管理工作体系不健全。据调查,当前基层纪委还没有建立一套很好的案件管理工作制度,没有配设专门的案件管理机构。无专门从事案件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兼任案件管理工作的人员工作杂、事务多,对工作不够深入。案件备案制度、填报制度、考核制度、保密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等,没有严格按制度落实。案件管理工作督查、调研,在工作中方法单一,没有步入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上来。 3、对案管人员培训力度不够,业务不熟悉。基层纪委负责案件管理工作的人员更换频繁,多数从事案件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纪检监察工作时间不长,对案件管理工作不熟悉,在报送案管材料时常出现错填、漏报、错报等问题。 4、案件管理工作创新意识较差。从事案件管理工作的人员对案件管理工作积极性不高,不善于去观察、思考、调研,没有真正从案件管理工作的渠道来发现苗头、隐患性、倾向性腐败问题,提出创新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理。 5、案件管理治本作用发挥不够。多数基层纪委对案件管理工作方法单一,只是按照上级纪委的要求报送每月的报表,没有对典型性案件进行分析解剖和提出解决措施。二、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案件管工作能够为各级领导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策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随着反腐败斗争工作的不断深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不断加大,各级各部门对案件管理工作要高度重视。一是要配设专门的案件管理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及办公人员,把政治素质高、文化功底厚、写作水平好、分析能力强的纪检监察干部充实到案件管理机构中来,以保证案件管理工作高效运转;二是要保障案管工作经费办及办公设施,为案管室配备微机、激光打印机、传真机、文件专柜等设施使案件管理工作运转正常。三是要加强对案件管理工作督查、调研,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使其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2、健全工作体系,保障工作顺利开展。案件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化工作,必须建立和健全行之有效的案件管理工作体系。如案件备案制度、填报制度、考核制度、保密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等,并严格按制度落实。明确工作职责,明确案件管理工作室在履行各项职能方面的任务。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使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上来。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基层纪检监察系统案件管理人员的培训。包括全县、乡镇负责案件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从事案件管理人员提高认识和业务水平。4、增强创新意识,注重作用发挥。拒腐防变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基本职责。通过案件管理渠道来发现苗头和隐患,并提出相关治理措施的建议或意见,是案件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责,为此,对案件管理人员要求具有创新意识,既要擅于观察和分析外界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阻碍经济发展的苗头性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及时遏制,从源头上刹住腐败之风,又要善于查找现行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与进俱进,加以修正和完善,善于针对一些久治难愈和新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腐败问题,通过创新加以预防和治理,才能使案件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纪检监察工作,并发挥其积极作用。5、抓治本发挥,提高工作实效。一是要加强个案分析,督促发案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形成建议报告;二是对一些典型性问题进行专题分析,挖掘深层次的共性问题,为领导提出从源头治理和防范腐败行为的措施和建议;三是强化警示教育,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扩大办案作用。
Ⅸ 如何保证普法工作在基层的有效开展
一是教材采购。采购普法教材是普法教育所必需,把普法教材发放到广大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中去,使教材成为广大公民参与普法的重要工具,否则,普法无从谈起。组织好普法教材的采购是进一步扩大法治宣传教育战果,扩展创新普法方式方法的重要条件;
二是坚持举办多层次、多类型的法律知识讲座。实践证明,高质量的法制讲座是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有效形式。这种教育方法,具有形式上的正规性,内容上的专一性,实施上的保证性,接受上的直观性等特点;
三是在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上举办专题节目。这类节目传播迅速,形象直观,且覆盖面广,实效性强,群众喜闻乐见,是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最有效的载体;
四是开办普法网站。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上网群众越来越多,各种新媒体的盛行,其作用和影响力也将越来越大。群众可以通过上网解决生产生活遇到的各类法律问题,并可查阅相关的法律资料;
五是开展“法律六进”并拓展到更多的法律服务领域。利用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等阵地,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等活动来为各类对象进行法律服务,这样普及宣传面更广;
六是组织法治文艺演出。采用群众比较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这样更贴近生活、更让广大群众容易理解,真正把法律知识和法规政策送给群众,繁荣居民文化生活;
七是开展学法考试和法律知识竞赛。对不同人群采取学法考试和法律知识竞赛的形式,检验其学法成果。总之,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选择恰当的宣传方式,从而使法制宣传教育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