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房地产公司的法律风险

房地产公司的法律风险

发布时间: 2022-04-16 02:36:05

❶ 房地产公司被起诉会有影响么


法律依据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9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诉讼。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诉讼。由此可以看出,上述这个诉讼其实存在一个自己告自己的矛盾情况。当然,原告可以委托其他人作为诉讼代表人,但这至少就需要委托书等其他相关材料,而原告方并未提供。

2、公司以法人名义起诉是一种体现法人意志的法人行为。在其他诉讼中,法院或许可以依据公司印章、法定代表人签字等材料确认公司提起诉讼的意思表示的真实性。但在上述诉讼中,公司起诉的是自己的法定代表人,这就难免让人怀疑公司提起的诉讼是否是法人意思的真是表示,或者说是否是法人意志的一致体现。而要确认这一诉讼是法人意志,就只有通过公司董事会或监事会这些权利和监管部门的相关决议来体现。但法院在没有任何此类决议的情况下当即受理,此做法似有欠妥当。

3、上述诉讼的受理与审理,其实是对《公司法》第152条的否定。《公司法》第152条的理念实质是要股东在竭尽内部救济手段后仍不能维护自身权利,方可以自己名义代表公司进行诉讼。所以,股东书面要求董事会、监事会提起诉讼其实是派生诉讼一个必要的前置程序。因此,本案的股东如果要起诉法定代表人,就应按照《公司法》第152条规定程序,先向公司董事会或监事会书面申请。如果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同意股东请求,则应出具相关决议文件,并在提起诉讼时一并向法院提供。如果公司董事会或监事会不同意股东请求。

公司法人对于公司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公司的权利行使就是依靠公司法人来实现,有的时候公司法人可能违反法规就会被起诉,对于个人的影响就是在消费方面会被限制,也会拉进黑名单。建议慎重,风险较大。刑事上来说涉嫌合同诈骗罪,民事上来说属于严重违约,也无法办理过户,业主可以要求解除合同,赔偿损失。建议和法院沟通另外提供担保财产,把这部分房屋置换出来解封再另行销售。

❷ 房地产公司法定代表人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法律的名义上你就是公司老板公司主要负责人,出了事全你的!!!!!为什么现在很多老板不自己做法人,就怕自己出了事,进去了,没有人捞自己出来,而你出了事,老板则可以花钱捞你出来!@!!

❸ 评估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房地产企业的法律风险,是指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所实施的行为,造成
与法律规定、合同约定相悖并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可能。房地产开发经营从获得土地、动
迁、市政配套到工程的设计、施工、销售及物业管理,投资周期长,涉及的规则浩繁,程序
复杂,房地产企业面临各种法律风险在所难免。

房地产企业的风险主要有:一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风险;

二是项目开发的法律风险;

三是市场风险;四是不可抗力的风险。在这四个风险中,法律风险是最容易控制和防范的,
也是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而其它三个风险都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只能作事先预测尽可能地
避免它发生。而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形式为:(一)土地受让阶段的风险,主要因土地受让等
引起的纠纷;
(二)
成立项目公司阶段,
因双方、
三方甚至多方联建、
合作产生的纠纷;
(三)
房屋拆迁阶段,主要与被拆迁人之间产生的纠纷;(四)前期开发阶段,与建设承包商产生
的纠纷、因规划、设计、公摊面积等引发的纠纷以及因项目抵押引起的法律风险;(五)房
屋销售阶段,主要有因认购、预付款发生的纠纷、房款按揭还贷纠纷;(六)接管验收及收
楼后后期管理期间发生的纠纷,主要有不符合收楼条件引起的纠纷、延期办理产权证引起的
纠纷、因房屋质量问题引起的纠纷、与建设公司工程保修发生的纠纷等。

望采纳

❹ 房地产开发面临的法律风险由哪些

这就太多了啊,简单说把主要是用地手续上的和资金上的以及招标上的。其他都是小风险了,例如劳动合同,环评不通过啥的。

❺ 房地产需要注意哪些法律风险

您好!不确定您是想要了解房产公司的风险还是购房风险,下文为您介绍下购房风险,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购买这5种房子要注意的一些法律风险

住房是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向往、追求舒适的居住环境,房屋买卖成为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交易,也由此带来许多纠纷,小编今天就讲下购买下列房子的法律风险进行阐述。

一、产权共有的房产。

1、夫妻共有的房屋。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购买的房子一般是共同财产。那么房产证上体现的是夫或妻一个人的名字,也是属于他们的共同的产权。购买这类房屋,一定要落实他们的婚姻状况,如果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最好要夫妻作为共同出卖人签字。如果是属于离婚状态,要叫出卖人出示相关的离婚判决书或民政部门备案的离婚证及离婚协议书,因为这些法律文书上会有对房产归属的判决及协议约定。如果已经判决或约定属于夫或妻一方所有,那么,夫或妻一方签字就可以。那也有一种情况,夫妻虽然离婚了,但相关的法律文书上没有体现双方对房产的处理,也就是说夫妻虽然离婚了,但对房产还没有分割,那么这种情况下,虽然体现是夫或妻一方名字的房屋产权,且在婚姻存续期间购买的,依然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购买这类房屋,最好是出卖方的原夫妻一起签字。

2、配偶一方去世。虽然房屋产权体现的是在世配偶一方的名字且房屋当时是婚姻存续期间购买的,由于该房屋是夫妻共同财产,配偶一方去世,在世配偶只能享有该房屋的部分产权,部分产权属于去世配偶的继承人(配偶、父母、子女),因此在世配偶不能完全处分该类房产,要有相关继承人同意并签字才能出卖整个产权。

3、其他产权共有的房屋。如父子共有、兄弟姐妹共有等共有房产。房产证虽然体现的是共有人的名字,但不能忽视共有人的配偶对产权也有份额,购买此类房产,最好要有共有人配偶的同意并签名。

二、集资房产

集资房是一般是由单位、个人共同通过筹集资金,进行住房建设的一种房产。职工个人可按房价全额或部分出资,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用地、信贷、建材供应、税费等方面给予部分减免。集资房产权有多种形式:有的是职工全额集资,将来可以办理百分百的产权。有的是部分集资,职工只有部分产权,另部分产权属于单位。全额由职工集资的集资房,职工拥有全部产权,可以自由交易。如果是部分集资,职工想要转让部分产权的集资房,首先要取得合法的房屋所有权证书,其次,要经过产权共有人的单位的同意。

三、违章建筑的房产。

违章建筑房产是指未经相关部门许可而擅自动工新建的房产,一般有两种:一是建造人未合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即擅自建造房屋;二是在已经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上,但尚未取得建设规划许可证等相关批准文件的情况下擅自建造房屋。这两种情况下建设人均不能取得房屋的合法所有权,还可能被规划部门认定为违章建筑后而令其拆除或强行拆除,因此购房者要购买此类房屋没有任何权利保障。

四、依法被司法和行政机关查封

因经济纠纷等各类纠纷被法院查封的房产,由于法院查封的房产以后可能成为被执行后偿还债权人,购买这类房产风险极大,因此,购买房屋时,一定要去房产等相关部门查询该房产的状态,如果是被查封的房产,不要购买。但是还有一种情况,查询后,房产状态属于清白,不存在查封等情况,但当事人双方在磋商、交易的过程中,此时房产被查封,那么买方交了部分或全额钱款,风险极大。因此,购买房产时,也要调查落实出卖人的经济状况,或者在购买过程中,约定交易过程中的每个节点的风险防范。

五、小产权房。

现在农村和城市,出现很多小产权房,小产权房由于价格低,受到一部分人的青睐。小产权房由于没产权,对外交易不受法律保护。这类房子再次售卖是很难的,即使想售出也不会增值,而且购买这类房子不能申请银行贷款。小产权房一般只有一本总证,分套出售给购买人的话,只有协议约定,每套房屋无法办证。万一总证所有人经济危机,该房产被司法机关查封、拍卖,购房人将会受到极大的损失。
来源:http://china.findlaw.cn/fangdichan/

❻ 房地产中介活动中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房地产中介的风险主要是房地产中介会存在一些欺诈行为,房地产中介存在的主内要欺诈容行为有:
(一)以包销的名义,隐瞒委托人的实际出卖价格和第三方进行交易,获取佣金以外的报酬。
(二) 从事成套独用居住房屋使用权买卖经纪活动。
(三)无照经营、超越经营范围和非法异地经营。
(四)房地产执业经纪人出租、出借经纪执业证书。
(五)房地产经纪组织滥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利用格式合同对相对人作出不合理、不公正的规定。
(六)房地产经纪组织未按规定期限办理备案手续。
(七)各类房地产广告信息、内容中未标注忠告语,以及未经登记发布房地产印刷品广告。
这些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直接的经济利益,并且间接损害了国家利益,扰乱了房地产市场正常的操作、运行秩序。如何防范并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尽可能的去知名度大,信誉 好的大型中介机构进行房屋买卖活动如链家、菁英、中原等。

❼ [转载]房地产项目合作开发的法律风险、对策及如何起草

按照该司法解释对合作开发房地产的定义,可以看出,合作开发房地产有三个法律特征:一是共同出资;二是共享利润;三是共担风险。近些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合作开发房地产的现象非常普遍。上述司法解释摒弃了共同经营的要价,“共同经营”不是合作开发协议的法律特征,它并不影响法院对该协议性质的判断,使合作开发房地产不同于联营。2、合作方式的多样化(1)从出资方式上看,当事人可以土地使用权、资金等有形资产出资,也可以技术、劳务等无形资产出资。实践中,往往以土地使用权和资金作为出资。 (2)从组织方式上看,可以分为法人型(项目公司型)合作开发和合伙型、合同型合作开发(后两种统称为非法人型联营,即非项目公司型)。现实中,因采用非项目公司型的合作方式不用组建新的企业法人,比较简便灵活,故非项目公司型的合作开发是目前房地产合作开发中采取比较多的方式。但“三资”企业的特殊性,一般采取项目公司型的方式合作开发房地产。(3)对外名义上,可以以双方共同名义开发,也可以以其中一方的名义开发(4)收益分配上,可以分配建成的房屋,也可以分配销售款或者利润等(5)双方的资质上看,表现为双方都有资质,土地提供方没有资质但资金提供方有资质,土地提供方有资质但资金提供方没有资质。 (二)法律风险1、合作开发合同被认定无效的法律风险; 在实务中,很多合作开发合同由于签订时没有仔细审查其合法性,导致在土地价格大幅度上涨后,土地转让方毁约,用的最多的理由就是主张合同无效,由于房地产的法律规制多,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合同无效的风险。 司法解释规定合作开发必须具备的特征为:共同投资、共享利润、共担风险。若不具备这些特征,该“合作”的性质便有待商榷。实践中通常表现为: 提供土地使用权的当事人不承担经营风险,只收取固定利益的,应当认定为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根据土地使用权的性质,分别适用划拨或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相关法律法规。 提供资金的一方当事人不承担经营风险,只分配固定数量房屋的,应当认定为房屋买卖合同。 提供资金的一方当事人不承担经营风险,只收取固定数额货币的,应当认定为借款合同。 提供资金的当事人不承担经营风险,只以租赁或者其他形式使用房屋的,应当认定为房屋租赁合同。 《解释》规定,不承担经营风险的合作开发合同按照合同实际内容、真实目的给合同定性。而当事人签订的“名不副实”的合作合同,多数是为了规避我国关于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屋转让及禁止企业间直接借贷的相关法律法规,若当事人之间不发生纠纷,则通常“相安无事”。但是,一旦纠纷发生,原先设定的合同条款很可能为无效条款,当事人就需要面对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行政处罚等相关法律后果,其结果很可能是一方成为法律上的牺牲品。例如实践中一方利用合同无效的瑕疵,主动提起合同无效之诉,以达到不履行合同或者提前收回投资款的目的。 甲方有土地使用权但无资质,乙方有资质,以乙方名义开发,应将土地使用权过户至乙方名下。如果产生纠纷,则对甲方极为不利,因为很有可能将面临,该合同被认定为名为联营(合作)实为挂靠(出租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的无效合同的风险。 无效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财产后果的处理 在本文中提到了导致合同无效的几种情形,合同一旦被确认无效,就会涉及到当事人之间的财产处分问题。《合同法》第58条之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合同被认定无效后对财产的处理”。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房地产开发经营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45条规定,“经审查认定无效的合同,一方依据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对方。因合同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按过错责任原则由过错方赔偿损失。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的赔偿金数额,应相当于无过错方的实际损失。双方均有过错的,按过错责任大小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双方故意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而致合同无效的,应追缴双方已经取得或约定取得的财产”。 但鉴于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不能简单的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草帅处理了事。在尚无新法对此类合同无效的处理做出明确规定前,暂且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房地产开发经营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46条之规定,视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合作建房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在建或已建成的房屋,其所有权可确认归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一方所有,对方的投资可根据资金的转化形态,分别处理:(1)资金尚未投入实际建设的,可由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一方将对方投入的资金予以返还,并支付同期同类银行贷款的利息;(2)资金已转化为在建中的建筑物,并有一定增值的,可在返还投资款的同时,参照当地房地产业的利润情况,由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一方给予对方相应比例的经济赔偿;(3)房屋已建成的,可将约定出资方应分得的房产份额按现行市价估值或出资方实际出资占房屋造价的比例,认定出资方的经济损失,由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一方给予赔偿”。 2、土地提供方的土地使用权存在瑕疵的法律风险;(1)划拨土地审批手续 划拨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所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划拨土地使用权人未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以划拨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与他人订立合同合作开发房地产的,应当认定合同无效。但起诉前已经办理批准手续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也就是说,划拨土地使用权用于房地产合作开发的,合作合同有效与否取决于政府的一纸“批文”。因此在发生纠纷时,政府想使合同继续履行即可下批文,若政府不想合同继续履行,即可由划拨土地使用权人直接诉请合作合同无效。而通常情况下,划拨土地使用权人和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无疑对资方是不利的。建议,在与土地方合作开发房地产时,第一步需要确认的就是土地使用权的性质,如确属土地划拨使用权,应在合同中约定由其中一方或者多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缴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现实中,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一般与房地产开发同步进行(2)项目公司型合作开发应将土地使用权过户至项目公司名下;(3)甲方有土地使用权但无资质,乙方有资质,以乙方名义开发,应将土地使用权过户至乙方名下。如果产生纠纷,则对甲方极为不利,因为很有可能将面临,该合同被认定为名为联营(合作)实为挂靠(出租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的无效合同的风险。 3、资金提供方资金不到位或未足额出资的法律风险; 出资不到位纠纷在合作开发房地产中较为常见,出资不到位的行为性质为违约,违约方应当依照约定承担违约责任,直至合同解除。关于出资不到位,如何分配利润的问题。如果在合同中约定:仅以投资数额确定利润分配比例的,才按实际投资比例分配利润。如果合同明确约定了分配比例,则不管当事人是否足额交纳出资都不受该条款的制约,而应该按照违约责任来追究出资不到位一方当事人的责任。因此,在合作人出资不到位的情况下,其他依约出资的合作人应当及时处理该问题,要求未出资的出资人出资,并且依约承担违约责任,若未出资人依旧不出资,其他出资人可以解除合作合同。当然,合作人也可以在合同中中对出资人未依约出资的情形,约定具体的处理方式,以减少纠纷解决成本。 4、因一方印章使用不善,给另一方带来不可估量的其他经济损失的法律风险; 5、一方利用财务上便利,在财务上做技术处理转移利润、销售款等; 6、一方利用其关联企业通过合同签订、签证等方式转移利润、销售款等; 7、投资争议的法律风险 对投资额的增加或者利润的减少按照过错确定分配比例;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过错或者当事人过错无法确定的,按照约定的投资比例确定,没有约定投资比例的,按照约定的利润比例分配。 8、利益分配争议的法律风险 合作开发房地产案件中,经常会出现房屋实际面积与合同约定的面积、规划建筑面积不符的现象。这往往是因为市政规划的变更、当事人对项目设计方案的变更等原因导致的。房屋实际面积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超出规划建筑面积,也可能少于合同约定的面积,以下将分别进行论述。 在合作过程中,房屋实际面积超出规划建筑面积,首先应经过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未经批准的,当事人请求分配的,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驳回起诉。向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批准可能导致两种不同结果,一种是批准,另一种则是被认定为违章建筑。如前一种结果,超出部分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合法后,当事人对该部分面积分配比例没有约定的,可以协商约定分配比例;协商不成的,可以参照合同约定的分配比例分配。如审批结果为后一种,超出部分被政府主管部门认定为违章建筑的,将会予以拆除,其损失由当事人按照各自的违约责任分别承担;双方违约责任无法确认的,参照合同约定的投资比例分担。同时,房屋实际面积的增加可能直接导致投资数额超出合同的约定(第二种可能是房屋实际面积不增加但实际投资数额同样超出合同的约定),对于增加的投资数额,当事人对不符部分数额的分担比例,可以参照合同约定的当事人各方的投资数额比例分担,没有约定投资比例的,按照约定的利润分配比例确定。但出现上述第二种可能的,当事人存在过错导致投资数额增加的除外。 由于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遇到变更规划、资金不到位、施工、合同约定不明等原因会导致实际建筑面积少于合同约定,容易引发纠纷。在出现房屋的实际建筑面积少于合同约定的面积时,当事人不能协商达成一致 ,则需追究过错人的责任,按照过错责任原则,根据过错当事人的责任,在分享利润时少分相应的份额。在排除当事人过错或者当事人过错无法确定的情况下,按照约定的利润分配比例确定。 9、合作开发违法、违章建筑的法律风险 违法、违规建筑主要包括无相关国土或规划手续的工程,建设性质、规模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内容不符的工程。如果合作开发出现违法违规建筑,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的当事人请求分配房地产项目利益的,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驳回起诉。实践中,当事人只能“曲线分利”,遇有此类纠纷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补办相关手续,承担相应行政责任,使得“违法、违规建筑”变为“合法建筑”,再行要求利润分配;二是,若对于“违法违规建筑”的形成,一方没有过错,无过错方可以向过错方要求违约赔偿。10、以预售款充抵出资,利益不受法律保护的法律风险 预售款属于提前获得的预期利益,且该预期利益的真正实现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如开发商将其充抵投资参与利润分配,等于是将风险转嫁给了购房者,为保护房屋购买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商品房预售所得款项,必须用于有关的工程建设,不得挪于它用。该条款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用途做了严格规定,强制其用于有关的工程建设,旨在防止开发商将预售资金任意挤用。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也再次明确规定,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的当事人要求将房屋预售款充抵投资参与利润分配的,不予支持。 11、债务风险 甲方将面临该项目以外的,乙方的其他债权人通过法律手段,从该项目中主张权利的风险;各方均面临对外互负连带责任的风险。 (三)对策1、慎重选择合作伙伴 甲乙双方均应注意的问题(1)聘请熟悉房地产开发项目运作和熟悉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的资深律师,提供全程法律服务;(2)在考察决策阶段,充分听取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建筑、金融、税务、监理工程师、会计师、律师等专家的意见;(3)注意审查对方主体资格或身份是否合法适格;(4)选择合法的合作形式,处处体现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真实意思;(5)重合同守信用;(6)自始至终都注意收集对方的房产、车辆、开户银行及帐号、债权债务情况、实际办公地或居住地等信息资料;(7)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注意完善往来函件的签收手续;(8)发生纠纷,互谅互让,友好协商,和平解决。 甲方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考察乙方资金实力;(2)注意核实乙方资金来历是否合法;(3)避免造成非法集资、避免造成诈骗、避免造成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乙方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调查甲方项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2)注意调查核实甲方土地所有权是否被抵押或被司法查封;(3)注意从侧面调查了解甲方负责人的人品及诚信度。2、预防合作合同无效 第一,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当事人均不具备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的,签订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无效。 第二,土地使用权人未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以划拨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与他人订立合同合作开发房地产的,合同无效。 第三,未经批准改变土地用途,签订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无效。 第四,违法、违章建筑; 第五,改变手续; 第六,四类转性合同;3、签订条款完备周详的合同(1)准确叙述该项目的现状:包括项目地址、已取得的批准文件、批准证书等;(2)准确罗列该项目有关债权债务情况,并约定分担办法;(3)合同中应当对合作模式作出明确约定。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合作方应当对合作项目的运行机制作出约定,即相关权力机构的组成及议事规则,以及出现决策僵局的时候该如何处理。 合同、印章、财务管理;工期、签证管理;(4)合同中应当对合作条件作出明确的约定。关于合作条件,各方如何投资,何时以何种形式投资,违反投资约定该如何处理等都需要明确约定。 以项目公司型合作开发的,要明确注册资本投入方式以及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差异的处理对策及相应的责任;如一方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该土地使用权需要评估。(5)合同中应当对土地使用权条款作出详细约定。合同应明确合作开发项目的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支付情况;达成合作后,土地使用权的权属;如项目用地原为划拨用地,应明确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主体及相关费用的承担。(6)对合作开发房地产过程中各种审批程序及证照办理的义务人作出明确的约定,实践中因约定不明,相互推诿办理行政审批,致使项目不能顺利进行的情况时有发生。(7)合同应当明确约定投资额增加、建筑面积减少时的分配方法;建筑面积增加时的政府审批手续、增加面积的成本分担及面积分配方式。(8)合同中应当对项目资金的监管作出约定,避免一方完全控制账务的情况发生。预留印鉴中的财务章和人名章不应由一方掌管,而应由各方分别管理,这样有利于合作各方相互制约和监督。(9)双方均应对有些重要事实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作郑重承诺或保证;(10)尽可能要求对方支付定金、或履约保证金、或提供担保、或提供反担保;(11)对各方都应当有一些限制性约定,例如约定:未经对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将本合同有关权利义务转让给第三人等;(12)要明确约定利益分配办法:分配时间、分配方式、分配比例等。如系分配房屋,则应明确房屋性质、具体位置、栋号、楼层、朝向、建筑面积或套内建筑面积等事项;(13)明确约定解除合同的情形和解除合同的方式方法;(14)明确约定违约责任:针对不同的违约情形约定具体的承担金额或承担比例;对于严重的根本性违约情形,要约定违约超过一定具体期限时,应承担较大的违约金额或较大的违约比例,违约方除应按照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外,守约方有权解除合同,自解除合同通知达到违约方时合同解除;(15)明确约定合同解除后的清理、交接、撤场等的具体办法;要特别约定因严重的根本性违约而导致解除合同时,违约方必须在合同解除后的几个工作日内,自行撤出办公及施工现场;同时还应约定包括违约金在内的有关款项的结算支付时间;(16)明确约定解决争议的办法;(17)注明合同份数及合同生效的条件,注明每份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合同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18)将与原件核对无误的有效营业执照、资质证书、身份证、资信证明、批准文件、批准证书、房屋分配表及图纸等作为合同附件;(19)注意除在落款处盖章、签字盖手印外,还要对每份合同都盖上骑缝章。

❽ 购房时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可以这么说,在购房人买房和开发商售房的关系中,市场的风险大部分由购房人承担。因为,购房人对开发商的可能风险,在于不能按时付足房款,但因现在商品房消费信贷之普及,购房人的付款风险已大大降低,开发商基本上没太大风险。而购房人付款后至开发商交房及完善房屋产权经常有一段时间差。这样,由于购房人和开发商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及目前开发商的“道德风险”大量存在,购房人承受了过多风险的情形大量存在。那么,购房可能会遭遇哪些法律风险? 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

购房可能会遭遇的法律风险

(1)开发商隐瞒无开发资格或无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事实,对外销售期房。一般而言,这种开发商本身的资质就差,且无诚信可言,这样在购房人付了房款之后,一般无法取得预定的房屋。在合同被宣告为无效时只有拿回本金和同期银行贷款利息,但是在取得判决书上的权利之前,缺乏诚信的开发商早已将房款挪做他用或携款躲避,最后判决书上的权利也无法变成现实。


(2)开发商恶意搭售商品房。特别在房价价位高时,开发商往往通过在合同的“实测面积与暂测面积差异的处理”条款中设定不允许购房人在实际面积超过约定面积一定幅度(一般为3%)时有权解除合同,只能按合同价补足。这样,在房价下跌时购房人则无法要求以交付时的市场价补足而无端构成违约,更为严重的是可能造成开发商超预售许可面积而使超面积部分的商品房无法办理产权登记,对于“缩水”的商品房一个最大的麻烦是预计使用的面积达不到,房屋使用受限却无法重新选择。

(3)商品房的逾期交付的原因很多,但多数法院片面强调要求合同的实际履行,致使购房人无法摆脱该合同而做重新选择。而且在现行的格式文本“甲方逾期交付的违约责任”条款中,一般设定在超过几个月后仍未交付时只能终止合同并获得20%已付款的违约金或在获得10%的已付款的违约金后继续履行合同,而未给与在逾期交付过程中发生房价下跌之时适用价格应有的地位。

(4)发展商对房屋设计单方面做出重大调整。这本属开发商的重大违约,但目前使用的格式合同却对违约责任的设计很不合理——仅规定开发商退回房款并给付一定利息。依此,购房人在因设计重大调整不满意而退房时,往往已丧失了找到更好房子的机会或须花费更多的价钱才能找到,而因这种机会成本的损失在文本中也无明确规定赔偿,索赔的成功率预计很低。

(5)房屋的“裂”、“漏”是个大问题。而且一般认为裂缝在0.3mm以内属合理安全使用范围,但若0.3mm以内的裂缝存在于顶楼或洗手间处的楼板或外墙,则下雨或平时的漏水不可避免,且整修的效果差,其过程也烦人,此时购房人一般只能忍受。

热点内容
2018年道德与法治全集 发布:2025-01-16 16:55:08 浏览:455
幼儿园孩子事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6 16:27:53 浏览:590
公司法律制度归纳 发布:2025-01-16 16:22:06 浏览:767
法院文书质检 发布:2025-01-16 16:15:58 浏览:563
婚姻法同姓 发布:2025-01-16 16:00:55 浏览:955
结婚离婚适用于合同法 发布:2025-01-16 15:58:42 浏览:694
废止婚姻法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1-16 15:58:39 浏览:203
新婚姻法的原文 发布:2025-01-16 15:58:34 浏览:412
银行告知书有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6 15:38:42 浏览:101
旅游行政法规是由什么制定的 发布:2025-01-16 14:44:49 浏览: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