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支部结对
㈠ 社会领域党群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开展党群义工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背景与起因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推广党员承诺制等做法,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如何让群众随时看到党员的身影?黑龙江省鸡西市委组织部在不断探索中,针对一些基层党组织、政府部门在社会管理和服务方面,存在的想办不能办、社区要办办不了、社会能办办不好等实际问题,顺应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的新变化,创建了党群义工联,把志愿服务社会的党员和群众组合到一起,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八小时之外,大力开展党群义工服务活动,探索了党员在居住地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途径。
2009年以前,鸡西市各类志愿服务群体虽然积极参与扶困济贫、奉献爱心、弘扬新风等活动,整体上却处于自发状态,除共青团组织领导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民政部门依法注册之外,其他义工服务组织均处于无章程、无制度、无序活动的层面,义工组织规模较小、义工年龄断层、服务项目相对单一。为此,鸡西市以创设组织架构为切入点,以党员义工引领各个层面的志愿服务,通过把以爱心回报社会、关爱群众和弱势群体,并且自愿、无偿地以业余时间、技能等资源奉献社会的党员义工组织起来,引导党员依据自身优势、特长、爱好、兴趣主动参加社会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创先争优,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体内循环为体外循环,进而把各类群团义工、群众义工凝聚在党员义工的周围,切实增强党对义工活动的影响力。
通过近三年的实践,党群义工联队伍快速发展壮大,由2000多名发展到了10071名。义工们通过一桩桩暖民心的实事,把党员的形象根植到群众心中。
二、做法与经过
为有力提升党群义工服务组织化水平,切实加强党对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影响力。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创设组织架构,进一步丰富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立了全市党群义工服务活动联席会议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定期研究、部署、指导和协调开展活动。依法注册成立鸡西市党群义工服务活动联合会,将市党群义工服务组织设在中心区,安排专人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推进等日常事务性工作。依托各街道办事处成立了党群义工服务活动服务站,依托社区成立了党群义工服务活动服务队,承担起辖区内党群义工服务活动的设计、实施、管理等工作。根据参与者特长及要求,成立了跨辖区的党群义工服务活动小组,并在县(市)区、街道、社区安排固定场所,将“12371”党员服务热线新增了义工服务功能,使党员能对接群众需求,及时联系和服务群众。构建党员自愿的义工参与模式,科学制定《党群义工服务活动联合会章程》,明确了活动原则、运行机制和管理规范,组织参与者报名、登记和注册,形成由党员群众广泛参与,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党群义工服务活动的“联合体”。拓宽双向进入的义工服务通道,明确从事义工服务应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身体条件和服务能力;明确从事义工服务的单位应当向市义工服务组织申请登记,个人应当向义工服务组织或通过专用QQ上申请登记;按照就近就便、利于服务的原则,设立了文化服务、环保生态、慈善公益等直属组,义工站(队)相应设立义工服务组。以街道、社区党群义工服务队(站)收集辖区内所需义工服务内容为主渠道,按服务内容搞好登记、分类,定期收集和发布义工服务需求信息。对以集体形式要求开展义工服务活动的,市义工联结合其专业特长,制定义工组织服务计划;对于个人申请义工服务的,由义工站、队、组制定义工服务计划。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引导,以及规范集体和个人双向进入的操作要求,建起了一支涵盖各年龄段,有一定专长的党、团员为主体,具有奉献精神、数量适当、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党群义工服务活动队伍。
(二)坚持点面结合,进一步增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解决社会公共服务中服务对象带有普遍性,对个体需求、个性需求服务不够充分的现实问题,建立与群众需求无缝链接的服务项目体系,按照义工成员专业特长和服务意向,确立了宣传教育、扶弱济困、便民利民、环境保护、安全稳定和公益活动六大服务项目。通过专业化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潜力和特长,从而有效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取得了党员义工在居住地全天候提供社会服务的效应。集中活动突出计划性,坚持每年年初要求市义工联明确各个月份的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先后开展了创建“三优”文明城市“三走进一服务”系列活动、开展种植“义工林”、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春风行”主题活动月等活动,确保月月有主题、义工有行动,实现了义工服务由“运动式”向“经常式”的转变。分散活动突出专业性,为进一步引导党群义工在为群众办实事中创先争优,着力引导党群义工服务群众趋向常态化、专业化。品牌活动突出持久性,将先进性教育开始抓的主题党日活动固定下来,确定每年的三月五日为全市党群义工集中活动奉献日。推行的党员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通过在乡镇、村和村民小组分别设立为民服务代理室、代理点和联络员,向群众公布服务电话和服务事项,明确乡、村两级代理员职责,帮助群众传递信息、代办事务,已建立服务站点503个,代理服务事项22754次,受益群众达43027人。围绕从制度保障义工参与创先争优,重点建立了三项制度:建立党群义工服务活动联络员制度,要求联络员认真做好横向与纵向联络,掌握义工活动动态,及时发布服务项目、服务需求、服务对象、服务信息反馈等工作。建立党群义工服务活动星级服务标识制度,设定一星、二星、三星、四星、五星五个等级,主要依据服务时间及服务质量两方面要素评审认证,即依据从事义工以来的累计服务时间以及服务对象对义工的服务质量按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档次进行评价。建立党群义工服务活动激励制度,对于达到星级义工条件的,颁发鸡西市党群义工服务活动联合会颁发的荣誉证书、证明,一星至五星均发放红底证书;对于获得一星至五星的义工,在推优入党、评选各级先优时适当分配名额,没有相关名额的适当优先考虑;在自身有困难时,优先得到义工服务;鼓励有关单位在招工、招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有义工服务经历者。
(三)强化先进意识,进一步发挥党员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解决一些党员意识和先进意识不够强,党员发挥作用舞台不广的实际问题,引导党员义工活动在服务中创先争优,拓宽党员发挥作用的空间。在环境整治中创先争优。积极参与环境整治,组织广大党群义工在“三优”文明城市创建中走在前、做贡献,以栽种“鸡西市党群义工林”的形式,树立党群义工“坚韧不拨、众志诚城、迎难而上”的社会价值导向。集中开展了“环境治理集中整治月”活动,党员义工的示范带动了3000余名群众主动参与到环境整治活动中来,推动了“创建文明,人人有责”良好局面的形成。党员义工按照居住地“分区划片”,开展城乡结合部、垃圾偷抛区、小区卫生死角等整治工作。组织义工在服务群众中创先争优。坚持把服务广大群众作为义工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不断丰富服务形式,提升服务效果。通过举办文艺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通过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努力满足群众健康生活需求。通过吸纳有特长的义工组建专业服务队,采取义工QQ群、服务站、社区党组织“三级联动”的方式,随时了解和掌握群众需求,及时提供服务。组织义工在急难险重工作中创先争优。注重发挥党群义工在自然灾害、中心工作和维护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了应急服务工作机制。通过以上活动,引导党员树立奉献、服务的价值取向,叫响了“是党员当义工、有时间做义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
(四)密切党群关系,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着力解决个别群众对党组织的认识抽象、对党员社会生活中的形象认同不够高的现实问题,推进义工活动向社区延伸,重点围绕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供法律援助、社区居民医疗、青少年心理辅导等方面开展服务,通过提高社区义工服务能力和水平,解决群众日常生活难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义工活动向农村延伸,根据新农村建设需求,不断发展壮大农村党群义工队伍,扩大服务范围,细化服务领域,重点在涉农政策宣传、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助贫帮扶等方面开展服务,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致富。开展“百局义工联百村群众”活动作为深入义工服务活动的有效载体,通过采取下乡“结对子”、上门“认亲朋”的方式,组织城市机关、事业单位义工集体与农村党组织实行“百个支部结对、千名党员帮扶”,共建立“帮带式”和“联带式”联合义工组织101个。推进义工活动向非公企业延伸,在有条件的非公企业中,根据行业和技术特点,鼓励和支持组建党群义工服务队,通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中的义工带动职工参加义工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群义工活动,增强企业员工奉献意识,激发员工潜能,助推企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企业形象双丰收。
三、成效与反响
2011年“七一”前夕,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向全省推广鸡西“党群义工联”的经验。《黑龙江鸡西市成立党群义工联 服务社会 八小时之外 党员做义工》在人民日报7月日政治版头条刊发,《鸡西市开展党群义工服务活动 积极探索党员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途径》在《黑龙江省基层组织建设情况通报》党员队伍建设专刊(5)刊发,《鸡西党群义工联八小时之外党旗飘扬》在黑龙江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鸡西党群义工“春风行”活动掀起创先争优新高潮》上人民网重要新闻提要,并在中央创先争优领导小组官方网站创先争优网刊发。2011年11月,鸡西市委组织部被省志愿服务协调小组授予“全省十佳志愿服务组织奖”, 鸡西市中心区党群义工服务活动活动获得“全省百个优秀志愿服务活动品牌”。
(一)党员在居住地做义工,为城市创建“爱心银行”。“现在部分党员身份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谈到开展党群义工服务活动,鸡西市委组织部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认为,开展党群义工“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企业,服务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等主题服务活动,就是让党员把形象亮在群众眼前,把实际行动摆在群众面前,让人民群众直观地称一称、量一量、比一比,进一步树立起党的形象,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党的感召力。通过党群义工的身份,把关爱延续下去。如今,鸡西市注册党群义工达10071名,有12个集体义工服务组、7支市义工联服务队和9支县(市)区义工服务队,服务内容包含约20个大项、200个小项,基本涵盖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有困难找党员义工,打造常态化专业化模式。过去的“12371”党员服务热线,很多人都很陌生,新增了义工服务热线功能后,鸡西的老百姓知道,有了困难,拨打这个电话“好使”。鸡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曲家蕃说,我们借鉴了深圳等地义工的先进经验,提出“让党员在八小时以外当义工,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创先争优,为党员全天候发挥作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从中心区向县区展开,义工服务创新性延伸。鸡西党群义工服务活动启动以来,义工联组织还实现了由中心区向县(市)区拓展创新,在社会管理和服务方面有效解决了一些基层党组织、政府部门想办不能办、社区要办办不了、社会能办办不好的实际问题。鸡冠区西山道街电台社区创办了“四点钟学校”,社区免费提供场所给那些放学孩子活动,党员义工老师组织孩子们做游戏、写作业,30多个社区孩子放学有了去处,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鸡西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范宏说,我们就是要建立健全党群义工活动管理、服务、激励等方面的各项制度,探索建立长效工作和活动机制,确保活动持之以恒、创新发展、形成品牌。让党群义工的团队更加壮大,党群义工的作用更加明显,让党群义工为需要帮助的人们传递党的关怀,让爱心接力永远持续下去。
四、探讨与评论
近年来,志愿服务勃然兴起,义工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北京奥运会上的志愿者,成为“北京最好的名片”;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及2010年的玉树抗震救灾中,广大的志愿者成为了抗震救灾的重要力量。这些义工的表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现代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理念。
当今社会志愿者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当然需要政府的指导和推进。但是,不可否认,在一些方面的问题上,群众迫切需要办,但政府想办不能办,社区要办办不了,社会能办办不好,正需要具有高度觉悟的党群义工站出来,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自己的无私奉献弥补社会管理的不足。
㈡ 什么叫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检查来主要是自看你所在的单位是乡镇一级党委还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党支部了。如果是党委就比较麻烦,党支部简单,这一点你没说清楚。
我先按单位党建工作给你列几点,供你参考
单位党建工作年初安排意见,工作计划及具体工作日程安排;支部与党员目标管理责任书;单位党建、党务工作会议记录;单位党员发展规划(计划与措施)、目标,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计划、花名册,发展党员工作会议记录;单位党建工作各项制度、办法(支部书记工作职责、党员学习制度等);单位党员档案及党费收缴情况记录;单位党建工作半年总结及年度工作总结,工作信息;单位党建工作创建活动开展情况等,有些具体的工作一般按照上级党委的工作安排意见要求的内容你逐项准备,这样可以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做到有记录,有表册,有档案。
党建工作是务虚的,在于你平时多积累,多总结了。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一点参考。
㈢ 如何落实社区建设,基层治理等基础工作
社区是城市居民的家园,社区的安定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繁荣与稳定。创建“平安社区”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区域竞争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际行动。
我觉得,要做好社区综治工作和群防群治工作,必须从上至下,从领导到基层,从社区居委会到居民群众,都要得到共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创新理念,整合资源,专群结合,标本兼治,严厉打击犯罪活动,积极化解不稳定因素,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防范体系,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力量。
一、落实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
从街道干部到各社区的专职工作人员,都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综治工作和群防群治工作抓好,切实负起保一方平安的责任。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治安防范,强化基础工作,着力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保持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维护社会稳定。针对新时期稳定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制定全年综治工作方针。
2、建立责任到位层层负责的工作网络。街与各居委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及时指导工作的开展。
3、以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为落脚点开展综治宣传,如一些机团单位较多的社区宣传阵地,可利用这些社区文化角、墙报,深入地宣传严打的重要性,普及综治以及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分发宣传材料,收集居民意见,在社区内也起到广泛宣传的作用、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和维护治安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激发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积极性。
二、开展“安全创建”活动,推动防范措施的落实
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创建”活动,营造各社区范围内的治安稳定环境,是搞好安全防范和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途径。要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重点抓好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盗窃、抢劫等多发性案件的预防工作。
1、深入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和与驻街单位共建安全社区等工作,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感。
2、我们可以从居民中选出身体素质好、责任感强的同志充实到治安防范队伍当中,定期在社区的各个楼院当中巡逻,起到良好的镇慑作用。其次,与派出所、物业公司配合,由派出所指导物业公司保安人员在小区内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夜归人员实行护送制度,确保小区大楼的走道照明亮灯率达95%。
3、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和维护社会稳定长效机制。健全治安防范队伍,严密监控和重点路段、部位的治安动态,及时处置突发性治安事件,对全街道治安秩序进行有效的监控、防护和及时作出应急反应,健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维稳工作机制,能有效预防、发现、调处和化解不稳定因素。
4、开展治安乱点、盲点、治安混乱部位的整治活动。对一些主要街道的车辆停放秩序、小区治安秩序、出租屋、商铺、废旧物资回收业、娱乐行业和重点路段进行治安情况专项整治。
三、健全综治维稳工作长效机制
1、结合目前各社区实际,整合现有社会资源和专区民警、居民群众的力量,健全防控网络,增设治安岗亭或警务室,加强边际治安联防,加强街巷、道路巡防,将治安巡逻覆盖街道整个区域。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专群结合”的群防群治新格局,增强治安防控能力。
2、建立暂住人口管理工作制度,全面加强暂住人口各项工作。积极发挥检查督促作用,配备暂住人口专管员,使暂住人口的管理、教育、服务、维权各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教育,结合街道辖区内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培养吸收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团组织,组建若干由暂住人口组成的调解员队伍。二是加强管理,对出租房屋加强治安管理,督促和鼓励用工单位、出租房主与居委会做好暂住人口登记做证工作,深入排摸“三证合一”和暂住人口办证一站式服务,做好暂住人口治安、计生、劳动就业等工作。三是加强服务,推行暂住人口适度集中居住。四是要重视暂住人口的维权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努力维护外来民工合法权益。
3、大力倡导见义勇为,街道应每年评选、表彰奖励各社区涌现的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弘扬社会正气,营造全社会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浓厚氛围,同时要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努力减少青少年犯罪。
4、加强各社区工作人员责任心,切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要把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重点排查化解那些可能导致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和可难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要耐心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发挥街道、企业治保会调委会作用,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信访问题,及时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努力减少集体访、重复访和越级访的发生。处置群体性事件坚持依法办事、坚持按政策办事,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坚决维护社会稳定。
四、构建党建工作载体,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
1、各社区应积极与驻地单位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帮助驻地单位搞好内部的环境卫生,落实解决下岗分流人员再就业,提供后勤服务等。结对共建单位也积极帮助社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推动社区党建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2、掌握居民和党员的专业特长,在社区中建立党员志愿者队伍,本着深入社区为民服务的宗旨,动员组织社区党员积极参加各种义务服务活动,如开展“党员义务奉献日”、义务劳动、法律援助、义诊、免费维修维护电脑、扶贫帮困等活动。
3、以建立为群众服务的组织,为居民排忧解难。关心下岗、失业、孤独、病残人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通过这些活动,使党员在社区作用得到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群防群治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我们要积极研究综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认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综治工作摆上议事日程,逐年推进并有新的突破,不断探索群防群治新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活动,把居民群众的心凝聚起来,使他们充分认识综治工作的重要性,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东风街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健康的文化环境、安全的生产环境和公正的法治环境,进一步积极稳妥地推进各社区居委会综治工作的开展。
㈣ 请求法律援助
验伤,如果成轻伤以上,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可以追究民事责任
㈤ 浅谈如何提升公安民警幸
公安民警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否“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不仅关系到公安民警个人的身心健康,还直接关系到和谐警营建设,关系到整体公安工作,关系到公安队伍建设健康发展。而民警的幸福感又取决于民警个人对梦想的追求、对生活的理解、对生活的心态、对生活的感恩、对生活的投入和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力等诸多因素。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工作,确保民警工作安心、生活开心、活动舒心,切实提升民警幸福感:
(一)在思想方面要加强引导。一是引导民警树立理想信念。过去,民警的工作条件虽然比现在的更艰苦,但他们却感觉很自豪、很光荣,因为他们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
(二)在工作方面要加强保障。一是保障维权护警到位。近年来,虽然许多公安民警为保护群众利益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鲜血和艰辛,但各地袭警事件却屡见不鲜,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频受侵害。为此要通过“民警维权委员会”、“民警维权法律援助工作站”、“民警维权律师顾问团”等平台加强对民警的保护,要及时受理民警维权咨询和法律援助申请,面对面地为民警答疑解惑,提供“零距离”服务,为民警维权提供法律援助,为被诬告陷害的民警正名,为遭受不法侵害的民警撑腰做主,严厉打击恶意投诉、诬告陷害民警的不法行为,坚决不让民警“流血、流汗又流泪”,避免民警幸福感下滑。
(三)生活方面要加强帮助。一是帮助民警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稳定和谐的家庭是民警快乐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为此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团支部、工会和妇女组织的职能作用,及时化解警属矛盾,消除隔阂:开展“十佳警属”评选表彰活动;开展“无下岗警属”活动,帮助下岗民警家属重新找到工作;协调有关部门解决部分已婚民警与配偶两地分居的问题;每年至少组织民警与家属开展一次联谊活动;在民警生日时送上祝福短信和生日蛋糕;开辟“开心小农场”,让民警在闲暇之余带着家人去种菜,在活动筋骨的同时,缓解工作压力、融洽家庭关系;建立“十必访”制度(即民警生病住院必访、民警因公负伤必访、民警家庭发生纠纷必访、民警本人及子女婚嫁必访、民警直系亲属病故或意外伤亡必访、民警婚恋受挫必访、民警有突出思想问题必访、民警家属下岗必访、特困民警必访、民警权益受侵害必访);通过“民警家属工作委员会”、“民警家庭困难互助协会”关心帮助民警家属;开展“双向约谈”活动,把握民警思想脉搏,提醒民警珍惜现有幸福生活;帮助民警遗属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帮助民警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㈥ 司法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方案、整改承诺
龙华区司法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方案
整改落实阶段是体现学习实践活动成效、让群众得实惠的关键环节,标志着学习实践活动从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阶段的思想层面进入了实践层面。根据区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部署,为确保将龙华区司法局解决问题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龙华区司法局把整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摆上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坚持争先创优,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平安龙华”为主题,查找突出问题,剖析思想根源,落实整改措施。将整改与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结合起来,与正规化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解决影响龙华区司法行政工作科学发展的大事、难事、急事以及关系民生的实事,努力使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更强,党员干部模范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表率作用更好,群众对科学发展观的满意度更高,真正达到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目标,为建设科学发展的“平安龙华”作出应有贡献。
通过整改活动,以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为重点,以尽快解决好一批基层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为突破口,研究龙华区司法行政工作在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在创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思路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公正执法、服务为民的思想,把司法行政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来思考和谋划,做实做强司法行政工作。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直接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实际成效,使人民群众对龙华区司法局科学发展的满意度更高。
二、整改原则
坚持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对马上能够解决的问题,集中精力立即予以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创造条件限时解决。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整改工作由区局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科(室)具体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涉及面广、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由局主要领导统筹协调,综合治理。对解决问题效果不好、多数群众不满意的,要重新整改。
三、整改的重点事项
虽然龙华区司法行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建设科学发展“平安龙华”的目标任务,联系龙华区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龙华区司法局领导班子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还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问题
一是有“求稳怕乱”的保守思想。存在着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现象,往往习惯于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和传统的观念来开展工作,对涉及司法行政体制机制深层次的改革问题,思想还不够解放,步子迈得不够快、不够大。二是有“小进则满”的骄傲情绪。对过去司法行政工作取得的成绩,如对人民调解工作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自我满足,主动寻求自我突破、自我超越方面做得不够,乃至出现“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的紧迫局面。
(二)统筹发展问题
一是各项工作之间发展不平衡。龙华区司法行政系统的大部分工作,如普法、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工作均走在全市前列。但是,有的工作,如法律援助、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延伸,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基层司法所在软、硬件建设上有一定差距,街道的要好些,乡镇的要差些,使得有些司法所的工作未能更好地做到统筹兼顾,充分发挥职能优势。
(三)改善民生问题
一是法律援助要在“民心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主要是法律援助的社会覆盖面还不够广,办理程序还不够规范、简便,还需要在实施好“法律援助便民卡”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畅通困难群众特别是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和提供便捷有效法律援助的渠道。二是人民调解在广泛开展涉及民生问题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做到善于运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要继续推进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衔接,最大限度地引导当事人采用调解的方式消除矛盾纷争。三是推动法律服务工作重心向参与社会管理、服务民生转移方面,还做得不够。特别是在积极推进法律事务所法律服务进乡村方面,还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工作衔接。在探索法律服务为民生建设服务,如对实践中相关政策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已经出现实际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如何为政府决策和依法行政提出最切合政策法律规定的、科学的处理意见,还有待于加强。
(四)人才队伍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问题、新情况的不断增多,对我们队伍的综合素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的队伍在如何履行好职责、发挥好职能、提供好服务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队伍综合素质不够高,业务能力不够强,服务质量不够高,司法行政职能发挥还不够充分。
四、整改的具体措施
为了将整改工作扎扎实实抓落实,龙华区司法局党支部高度重视,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解决问题阶段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如下整改措施:
(一)全面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筑牢司法行政建设“平安龙华”的基层基础。
一是增强为基层服务的意识。坚持重心向基层下移,政策向基层倾斜,力量向基层倾斜,强化基层工作保障能力。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基层建设联系点制度,切实加强工作指导。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基层干部,真心实意为他们排忧解难,满腔热忱为他们服务。
二是建立健全基层法律工作人员业务培训长效机制。深入地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法律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基层法律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保证法律服务质量。
三是统筹内外部资源,加大司法所建设的力度。对内要落实增加人员编制,配齐配强人员、装备,把握全区的资源优势与实际需求,统筹分配资源,以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职能作用;对外要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基层理顺关系,争取社会各方力量,加强司法所建设。
四是加快基层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加强基层信息网络建设,以促进全区的工作经验交流,共享资源,进一步地提高工作效率,为群众获得法律服务提供便利平台。
(二)全面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发展,打造司法行政工作新亮点。
一是深化和延伸“法律六进”为主题的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将主题活动打造成为开展“五五”普法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平台,打造成为具有龙华特色的品牌。
二是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便民卡”制度。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工作程序,建立健全确保法律援助便民卡实施的相关制度,提高法律援助质量。
三是进一步完善大调解格局,擦亮人民调解品牌。实施镇司法所和法律事务所“所所结对”活动,并使之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所所结对”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推进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乡村,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和人民调解案件指导工作,提升基层法律服务的水平,提高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
(三)全面推进司法行政人本意识建设,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一要降低法律援助门槛。要进一步落实好法律援助便民卡制度,完善法律援助机制,继续降低法律援助的申请标准,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面,规范和简化法律援助的申请、受理和审查、指派程序,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经济困难证明操作规程、异地办案协作机制,实实在在地为困难群众提供及时高效的法律援助,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要进一步深化法律服务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建立和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法律咨询、决策建议和法律论证等方面的作用,促进政府机关依法行政,最大限度地避免产生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情形。
(四)全面推进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筑牢司法行政建设的组织基础。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加强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建设“科学发展思路好、科学施政本领好、科学发展机制好、科学发展绩效好、科学发展作风好”的领导班子。
二是落实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的各项政策。要开展各种警示教育,健全责任制度,让干警树立忧患意识,杜绝一切违法违纪现象的产生。要在从严治警的同时,加大从优待警力度,切实关注干警的心理健康,化解各种职业风险,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进一步加强宣传表彰工作,大力宣传表彰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加大司法行政干警培训制度,积极探索从各方面鼓励干警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三是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司法行政惩防体系建设。加强党风政风警风行风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继续实现龙华区司法行政系统 “零违纪”的目标。
五、加强整改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
这次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工作任务重、要求严、标准高,事关活动成果的实现和巩固,事关全区司法行政工作发展大局,事关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对龙华区司法局领导班子和党员的一次重大检验和考验,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抓出成效。
(一)齐心协力抓全局。局领导班子成员要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和大局意识,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高度重视这次整改措施的落实。建立集体整改责任制,把责任分解,落实到人,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属于班子集体解决的事项,由局长符积冠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牵头,班子成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和工作计划,共同领导和组织实施。局党支部成员在做好分管工作的同时,要立足全区司法行政工作大局,坚持分工不分家,加强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二)明确责任抓落实。进一步明确党组成员分工,大力落实责任制,强化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原则上属于谁分管的工作谁负责抓落实;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不能及时落实的,要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完善措施,确保尽快落实;对重点问题,分管负责人事前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凡可以马上办理和解决的,立即办理和改正,对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向群众讲清讲明,努力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三)强化监督抓促进。实行领导班子成员间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对整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督促,促其尽快落实。由广大干部群众对党支部的整改措施给予严格的监督,对能够整改而没有整改的可直接向局党支部反映,局党支部一定立说立行,付诸行动。
㈦ 富民惠民的意义
- 1 -
三委发[2009]188号
中共三古乡委员会
关于开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
作风建设活动的意见
各党支部:
为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巩固和发展全乡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成果,进一步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根据市、县“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要求,乡党委决定,在全乡开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开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的重要意义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开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是坚持
- 2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民生问题决定人心向背和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的重要意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乡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富民优先、民生为本,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举措,健全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做到在植根群众中保持好的作风,在服务群众中实践好的作风,在造福群众中体现好的作风,为推进“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三古”奠定坚定的群众基础。
二、开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围绕推进“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三古”,以推进“富民惠民,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为载体,在亲民、富民、惠民、助民、安民的实践中培育优良作风,以优良作风推进富民强乡全面小康进程。
三、开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的主要任务
(一)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真情贴心亲民 深入一线了解民情。深入开展“真情况访问进万家活动”,
- 3 -
实行定期走访,了解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化解矛盾纠纷,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落实乡级领导联系知识分子、党外代表人士、老干部制度。推进乡级领导和乡级部门联系村制度落到实处。建立乡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普通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制度,畅通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渠道。
搭建平台听取民意。乡上成立群众工作办公室,建立信访接待服务中心;各村(居)委会设立群众工作站,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机制、有运作。办好群众诉求电话,设臵社情民意反馈信箱,开通党政主要领导热线电话,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各乡镇党委政府保证每个工作日有一名科级领导现场接待群众。乡工会、团乡委、妇联要及时反映各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畅通信访渠道。
上下联动化解民诉。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健全不稳定因素调处、受理、交办、承办、督办、交账制度,完善风险预测评估机制。建立信访接待日制度和信访接待联席会议制度。乡级领导干部每月至少接待一次信访群众。对重大信访问题,实行部门联合、上下联动,限时解决。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群众信访的阅办率应达到100%。
(二)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共创共享富民 营造全民创业环境。坚决破除体制障碍,大力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政策创新和文化创新。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打破地域封锁,营造支持创业的政策环境。
- 4 -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完善服务体系,简化办事程序,加强创业指导,营造促进创业的服务环境。整顿市场秩序,打击欺行霸市,维护合法权益,营造保护创业的法制环境。加强社会治安集中整治,打击黑恶势力,创建平安三古,营造创业的治安环境。宣传三古优势,塑造创业典型,弘扬创业精神,形成崇尚创业的舆论环境。要不断优化创业环境,鼓励乡友回乡创业,支持经营管理者和科技人员带头创业,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自立创业,推动广大农民合作创业。
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坚决破除各种障碍,完善公平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创业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其他社会阶层人员创业生力军的作用,激发各类创业主体的创造活力,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实施科技兴乡,增强创新活力。
强化帮扶贫困措施。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好新村扶贫、移民扶贫、劳务扶贫、产业扶贫、村道扶贫和社区扶贫工程。深入开展帮扶贫困农户、帮带下岗职工、帮助贫困学生活动,认真做好“部门帮村、党员帮户”工作。乡级部门要加大联系乡(镇)、村的帮扶力度,机关党委要认真开展好结对帮扶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积极参加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各乡镇要深入推进“支部+协会”、“党员农贷快车”等助农增收工作。
- 5 -
(三)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办好实事惠民 深化“十大惠民行动”。深入实施“十大惠民行动”,确保各项惠民政策、目标落实。着力抓好就业工作,通过实施“全民创业促就业行动”,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以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重点,加强就业培训;实施“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完善就业援助制度,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4050”人员、残疾人、失地无业农民等困难人员就业。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教育公共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子女都上得起学。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建设惠民帮扶中心。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开设法律援助、生活救助、农民工维权、妇女权益保护、青少年事务、小额信贷、结对帮扶服务等惠民服务窗口,开展经常性惠民服务。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做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工作,解决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四)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第一准则,真心实意助民 做实做细群众工作。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㈧ 如何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的范围主要包括: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赛会、应急救助、海外服务等。下面是社区建设服务的活动策划方案,欢迎阅读。
一、活动主题
为构建和谐社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本着志愿性与制约性相结合,无偿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组织性与业余性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倡导志愿服务精神,大力弘扬助人为乐美德,努力营造“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良好氛围,为发展公益事业、完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是弘扬中华民初传统美德和志愿者精神的行动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手段。我社区要以“服务社会发展进步,服务社区群众需要”为宗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努力使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成为我社区建设中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社会动员力的特色和亮点。
二、参加人员
(1)社区党员;社区党员每年必须参加两次以上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
(2)低保对象;享受低保待遇并有行动能力的社区居民,每年至少要参加两次社区安排的志愿服务活动;
(3)其他社区志愿者,特别是外来常住人员。
三、活动内容
(一)“弘扬志愿精神,争做环境卫士”活动。以社区文明志愿劝导队为主要依托,以低保对象为主要成员,按社区规模,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每次安排30人以上,主要进行白色垃圾清理、“牛皮癣”清除、不文明行为的劝阻和公共设施、绿化的维护等。引导社区居民讲文明、树新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我社区的自愿者小组,定期为家庭困难、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孤寡老人送米送油、打扫卫生、料理家务、以体现社会的关怀和社区的温暖。
(三)“小小志愿者”活动。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社区内的中小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性的活动。如发放建设文明和谐社区的宣传资料、参与爱绿护绿活动等。
(四)“创平安社区”活动。以现有义务巡逻队为依托,按照义务巡逻队现在工作方式,组织志愿者积极参加维护小区、楼栋安全的义务巡逻,促进社区的平安和谐。
(五)围绕特殊日,集中开展大型志愿活动:
(1)6月5日,世界环保日。开展环保宣传和创建绿色社区活动,倡导居民“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活动,并组织清扫卫生,清理白色垃圾,清理非法张贴物等。
(2)7月1日,建党日。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党员奉献日”活动,全体党员搞一天义务劳动一天,号召党员“为党旗添光彩,为社区做贡献”。
(3) 8月1日,建军节。组织开展拥军服务,慰问军烈属活动。
(4)九月初九,重阳节。组织慰问老干部、老军人、老前辈,开展“尊老敬老日 ”活动,如给老年人免费体检,组织老年人参加文体活动等。
(5)其他一些社区志愿者活动,如扶贫帮困、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
四、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按照“政府引导,社区组织,依托居民”的指导思想,加强对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领导,社区副书记、主任王金中负总责,委员张志峰负责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实施工作,积极组织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把成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作为当前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稳步开展,扎实推进。
2、广泛宣传,做好登记。要从广泛宣传入手,认真做好社区志愿者的造册登记。凡承认社区志愿者章程,热心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的个人或团体都可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
3、调查摸底,选准项目。我将通过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分类统计确定适合本社区开展的服务项目,有针对性地组织好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将志愿者分成若干专业志愿者服务队。如义务巡逻志愿队、城市文明劝导队、送温暖服务队等。每队产生队长一名,在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4、加强管理,树立形象。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做到活动经常开展、队伍不断壮大。社区志愿者在开展服务活动时佩带统一标志,积极践行“自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热心服务,树立良好形象。每次活动各社区都要收集好详细的资料,以及每位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地点、对象等,做到有规则、有记录(文字、图片)、有总结。每个参会成员都应配好社区志愿者的统一标志。志愿者标志由社区统一设计样式,标志由帽子、臂章组成。
5、定期督查,加强考核。采取年度评比、季度检查、日常抽查与征求居民意见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督查、指导和帮助,对组织程度高、活动效果好的社区自愿者活动将给予表彰。
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与活动主题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传承雷锋精神,建设美丽济源”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各项要求,积极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促进“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努力营造“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充分发挥志愿者源自大众、服务大众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环卫、便民、文明、平安、文化、爱心等行动,着力打造贴近实际、广泛参与、普惠于民、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切实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二、工作任务
一是各社区组建相对稳定、不断壮大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建立运行良好的运行机制;
二是志愿者根据各自所长分组实行网络化管理,开展好便民、利民服务;
三是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主动与低保户、优抚对象等结成帮扶对子,对他们进行长期性的帮扶。
三、活动内容
根据各社区的实际情况,参考以下服务内容,因地制宜地开展民生志愿服务活动。
(一)“弘扬志愿精神,争做环境卫士”活动。以社区文明志愿劝导队为主要依托,以低保对象和社区志愿者为主要成员,按社区规模,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主要进行白色垃圾清理、“牛皮癣”清除、不文明行为的劝阻和公共设施、绿化的维护等。通过“网格化管理”等载体划定卫生责任区,定期义务清洁环境卫生;通过志愿者认领绿地来保养和维护绿化带,每天对绿地进行巡视及定期除杂草确保绿地的完整和整洁;劝阻居民减少乱搭乱建行为;
(二)“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社区的自愿者小组,定期为家庭困难、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孤寡老人送米送油、打扫卫生、料理家务、以体现社会的关怀和社区的温暖。组织邻里矛盾调解服务组,及时化解各类邻里矛盾纠纷;组织安居服务互助组,开展家电维修、水电修理、房屋修葺、下水疏通、家政服务等无偿或低偿服务;组织社区咨询服务组,开展政策解释、法律援助、办事指南等咨询服务;组织助老服务队,重点结对帮扶
“空巢老人”和残疾老人;组织助残服务队,开展医疗保健、生活帮扶等服务;组织助困服务队,整合社会资源,尽力解决困难家庭的实际困难;组织助学服务队,开展兴趣培养、心理疏导等服务,着力矫正问题青少年,切实方便居民生活。
(三)“我是志愿者”文明行动。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社区内的中小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性的活动。如发放建设文明和谐社区的宣传资料、参与爱绿护绿活动、设立和谐交通文明监督岗,营造文明出行氛围;设立文明行为监督员,重点劝导随地吐痰、乱倒垃圾、赤背上街等不文明行为;设立社区文明宣传岗,设立文明提示牌,宣传好人好事和文明礼仪,曝光不文明行为;开展节能减排倡导活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培养文明生活习惯。
(四)“创平安社区”活动。以现有义务巡逻队为依托,按照义务巡逻队现在工作方式,组织志愿者积极参加维护小区、楼栋安全的义务巡逻,促进社区的平安和谐。
(五)文化行动。开展科普宣传服务,宣传科学知识,摒弃封建迷信;组织社区艺术团,开展各类文艺、联谊活动,拉近居民距离;组织社区各类体育兴趣团,抓住好时机,推进居民体育运动;开展文艺、体育、艺术等各类技能培训,推广文化技能。
(六)围绕特殊日,集中开展大型志愿活动
1、3月份,各社区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起数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围绕学雷锋月,逐步接收、吸纳志愿者,不断壮大队伍。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两次以上为空巢老人服务活动。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文明礼仪、法律法规、职业技能、卫生知识、营养保健、科普知识等为内容的宣讲培训活动,在社区举办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
2、6月5日,世界环保日。开展环保宣传和创建绿色社区活动,倡导居民“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活动,并组织清扫卫生,清理白色垃圾,清理非法张贴物等。
3、7月1日,建党日。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党员奉献日”活动,全体党员搞一天义务劳动一天,号召党员“为党旗添光彩,为社区做贡献”。
4、8月1日,建军节。组织开展拥军服务,慰问军烈属活动。
5、九月初九,重阳节。组织慰问老干部、老军人、老前辈,开展“尊老敬老日 ”活动,如给老年人免费体检,组织老年人参加文体活动等。
6、其他社区志愿者活动。开设社区自护课堂,开展治安、消防、医疗、卫生等自护知识讲座,提高居民自护能力;设立网吧义务监管员,防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帮助未成年人戒除网瘾;开展普法宣传服务,提高居民法律意识;建立社区巡逻队,查找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建立应急救援服务队,普及应急救灾知识,提高居民应对灾害的能力;建立弱势群体维权岗,维护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按照“政府引导,社区组织,依托居民”的指导思想,加强对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领导,各社区要成立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领导小组,将社区志愿者活动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社区党支部要高度重视社区志愿者活动,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使社区志愿者活动有领导、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区党员每年必须参加两次以上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
(二)广泛宣传,做好登记。要从广泛宣传入手,认真做好社区志愿者的造册登记。凡承认社区志愿者章程,热心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的个人或团体都可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
(三)调查摸底,选准项目。社区要通过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分类统计确定适合本社区开展的服务项目,并积极主动与社区志愿者进行沟通协商,有针对性地组织好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
(三)自我规范,树立形象。社区志愿者在开展服务活动时要积极践行“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保持先进、提升自我”的宗旨,热心服务,树立良好形象。要发挥自己的业务优势和职能作用,推进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社区志愿者在开展服务活动时佩带统一标志,积极践行“自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热心服务,树立良好形象。每次活动各社区都要收集好详细的资料,做到有规则、有记录(文字、图片)、有总结。志愿者标志由社区统一设计样式,标志由帽子、臂章组成。
㈨ 为什么开展党员志愿服务 群众路线
1、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践行“党员干部五(吾)带头”,建立健全党员志愿服务常态长效机制,要深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2、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应坚持自愿性、公益性、整合性、实效性原则和“支部带全部、党员带全员”的要求,党群联动、社会联合、深入持续。各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单位、系统、行业职能特点,立足现实需求、挖掘服务内容、打造活动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志愿服务。以经济转型、生态环保为重点,开展服务企业、项目推进、水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服务;以“两富同行”温暖工程为核心,开展结对帮扶、就业创业、医疗保健、法律援助、心里辅导等服务;以倡导文明风尚、维护和谐稳定为重点,开展文明创建、文化服务、文明劝导等服务,使党员志愿服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取得实效。
㈩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社区党建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各项职能的转变,“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成,社区作为整个社会的细胞,党建工作开展的如何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针对新形势,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刻领会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时代要求和丰富内涵,加强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一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是做好社区党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社区党建是一项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社区党建的首要任务。必须始终紧跟形势的发展要求,着力创新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党建中的领导核心和组织协调作用。
1、抓班子,强化自身建设。整合社区党组织资源,建立一个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职责明确的社区体系,健全一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协调运行机制,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群众公认、熟悉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团结协调的社区领导班子和社区工作者队伍,作为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核心。为充分发挥班子的合力,首先从自身抓起,一是加强学习,坚持支部学习制度。每月党支部成员集中学习,通过常抓不懈,进一步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二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按照“三会一课”制度要求,班子成员都要过双重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民主生活会成为交心会、团结会和鼓劲会,进一步增强了班子的整体合力。
2、抓队伍,提高党员素质。一是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使党的组织、党的管理制度化。二是丰富教育形式。党员教育要在对象上有区别性,内容上有针对性,形式上有多样性。针对不同内容、不同人群,采取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形式。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新党章和各项政策法规;组织播放党员电教片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针对外出务工党员、身体不好、卧病在床的老党员和临时不能参加组织生活和党课的党员,进行逐户走访,为他们送去学习书籍,做到“送课到家庭,送课到楼院”。 三是分类管理党员队伍。要严格执行党员管理的有关规定,积极推进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工作。如,对离退休党员干部,要及时理顺关系,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及时转到居住地党组织,通过建立老干部支部和关工委,积极发挥其作用,使之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对流动党员,要严格执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及时登记好其基本信息、流动原因、去向和发挥作用等情况,通过建立流动党支部、临时支部、党员联络站等形式,把他们纳入组织的有效管理中;对待业、失业党员,重点要帮助他们增强党性观念、群众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做到失业不失志、带头再就业,自觉维护党员的形象;对在职党员,要本着“提高质量、活动适量、发挥特长、形式多样”的要求,结合其自身的职业特点和专业特长,设置参与社区活动的相应岗位,为他们发挥作用搭建舞台。总之,要强化党员的分类教育管理,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设岗,充分发挥各类党员的旗帜作用。
二、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是做好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和途径 服务社区、服务群众是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围绕“服务居民群众、构建和谐社区”这一主题,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和谐社区和争当“五个模范”共产党员活动,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网络,改进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进一步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1、注重增强服务意识。在新形势下,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深刻理解社区服务的内涵和外延,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时刻关注群众需求,不断增强服务意识,牢固树立起“大服务”的理念。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标准,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街道社区党组织活动始终。
2、注重完善服务网络。调动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的积极性,共同参与街道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有效整合社区各种资源,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街道社区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网络、广播、有线电视、电话、宣传手册、宣传卡片等媒体和手段,加强社区党组织与居民的沟通和联系,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建设。按照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并加强对各类服务组织的监管,保证社区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3、注重改进服务方式。社区党组织要根据新形势下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生产、生活需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服务方式,实现“五个转变”,即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由事后补救向事前服务转变、由随意运作向规范服务转变、由单纯的事务办理向提供社区综合服务转变、由多个机构多头受理向“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转变,努力形成科学、管用、便捷、高效的社区服务群众工作新机制,使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真正成为社区群众“温暖的家”、“贴心的人”。
4、注重拓宽服务领域。社区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行“10+ 5”服务,着力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覆盖面。其中,“10”是十个系列服务,即社保就业、社区救助、社区卫生、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社区法律援助、社区文体教育、社区流动人口、社区安全、社区环境治理和便民利民服务,“5”是“五助”服务,即助老、助孤、助残、助困和助学。通过为社区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服务,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急切的问题,把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有机融合到社区服务中去。
5、注重创新服务载体。认真总结近年来街道、社区开展各类学习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建立集目标、活动、管理、考核于一体的党员参加社区活动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觉性,使党员成为服务社区群众的热心人。要根据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发挥特长、自愿参与的原则,创新党员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搭建党员联系群众的实用平台,力争让各类党员都能够参与服务。要继续深化“双融双建”活动,推广党员记民情日记、制发民忧卡、建立民忧档案等各种好的做法,结合我区社区“五访”主题实践活动(重症病人重点访、生活困难及时访、生病住院随时访、居民病故上门访、弱势群体定期访),创新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党员服务承诺制、结对帮扶和党员志愿者等工作,使党员真正做到访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努力构建全方位的党员服务社区群众的工作新格局。
三、努力增强创新意识是做好社区党建工作的动力和保障
社区党组织工作要不断适应新时期、新目标、新发展的要求,就要大胆科学地坚持改革创新。
1、创新投入方式。要建立由政府资助、社会捐助及有关服务收费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多元化社区发展筹资机制,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保证社区的正常运转和开展各种活动的需要。要搞好社区内配套设施,特别是公益性服务设施的建设。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切实搞好社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社区服务中心、体育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紧缺的情况。要围绕居民群众生活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拓宽服务
领域,从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福利服务项目,逐步扩展到托老托幼、家政中介、文化娱乐、社区医疗、法律咨询等面向辖区全体居民的便民服务产业,不断夯实社区自我发展的经济基础。
2、创新工作机制。由社区党支部牵头,社区内有关党组织负责人和在职党员参加,在社区一级建立党建工作协商会议,组织、协调开展社区党建具体工作和社区服务具体活动,保证上级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定期召开专题会,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解决社区党建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要建立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有关单位基层党组织参加的联建机构,围绕辖区内的社区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研究、协调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完善社区党建检查评价机制。要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评价,下级党组织要定期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开展党建工作情况。要将创建“先进党支部”等评比活动与发挥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相结合,突出党员先进性教育。加强党内民主制度的建设,实现党内民主制度化。如适时召开党员评议会等,健全党的监督制度,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等。对工作出色的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形成良好的激励导向。
3、创新活动载体。社区党组织工作要时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与时俱进,善于针对中心工作,寻找出有效途径和智能体,促进社区党组织工作更加灵活、多变、丰富多彩。一是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主题活动,在实践中考验党员,在实践中锻炼党员,在实践中提升党员素质。我们在组织党员积极参与上级党委部署的主题活动外,还要组织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公开承诺制”、“我为党旗添光彩”等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建活动,给党员展示先进性,发挥模范作用提供平台,让党员把身份亮出来,本领显出来,作用看出来,形象树起来。二是各社区党组织充分利用标准化活动室资源,经常举办读书演讲会、才艺和书画展等活动,把广大党员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创新载体,要突出重点,把握难点,贴近社区居民,贴近生活。要善于把社区居民最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作为社区党组织活动载体的创新点,创出水平,创出实绩,创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