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郑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郑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 2022-04-18 13:45:12

『壹』 新型智慧城市建识

自2012年以来,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显著,已经得到世界的认可和肯定。2016年4月,国家发改委指出“十三五”期间将推出100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从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如何演进?与智慧城市相比,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新”在何处?“安全可控”体现在哪些方面?未来发展途径如何?本文将从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的内涵、政策、途径进行全面梳理和探究,并提出发展建议。

近年来,我国社会各界对新型智慧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渐深入。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相应制定和颁发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政策法规,并开展了各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新型智慧城市相关法律政策

2012年12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运行)》,这是我国中央政府关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首次提出的指导性文件。随后,地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状况与发展需求,也相应地颁发了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方案。近年来,随着新型智慧城市实践的发展和深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指导文件数量逐年增多,文件内容也愈加规范清晰。这表明新型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发展形态和治理模式已进入国家战略规划的政策制定中,被更广泛的社会群体认可和接受。

二、新型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

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与此产生的各类城市问题也是日益突出,促进城市发展模式和形态的转型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国内各省、直辖市陆续都开启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主要围绕政务、交通、医疗、旅游、物流、教育等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内容。到2015年年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方案在全国80%地级以上城市得到了落实,不少县级城市和部分乡镇也开始酝酿本地区的新型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国内新型智慧城市的实践状况主要表现在区域、群体、领域等方面的特征:

1.由点到面的趋势显著增强

当前国内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从区域分布来看呈现出由东部大城市向中西部地区城市推广的趋势,即由点到面的趋势日益明显。东部大城市经济基础较好,其功能、规模和结构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灵活性;能较早捕捉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理念与愿景,并能敏锐感知到新型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建设和治理模式对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所具有的深远意义。此外,大城市在城市治理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日益突出,这也为大城市率先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一种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东部省市率先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因为经济技术基础具有优势,更有一种前瞻性的内在动机。目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由个别城市逐步扩大到整个东部地区;东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模式和案例也正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推广,构成了由线到面的网络格局,形成了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由点到面的发展趋势。

2.利益相关群体多元化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创造一个适宜乐居的城市生活环境。一个城市共同体是由不同的子共同体系统组成,各个子共同体的组成要素、结构不同,其各自的目标、诉求也不尽相同。新型智慧城市所面向的利益相关群体是多元性的。按年龄结构划分,有老年群体、中青年群体、少儿群体;按教育文化程度划分,有低文化群体和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按收入水平划分,有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高收入群体等。

1、不同群体由于从事的生产生活活动不同,对新型智慧城市的认知和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在长期从事城市环卫工作的人群看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营造美好的城市公共卫生环境;在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群体眼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城市信息资源的整合,促进信息交流与共享。

2、新型智慧城市理念及其相应的产品服务在不同群体中发挥的效用也不尽相同。老年群体、低文化程度群体等受生理、认知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对最新的信息技术接触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这些群体对新型智慧城市的认识和接纳。

因此,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到不同利益相关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提供更加简便、快捷和易于操作的产品和服务。

3.政策法规渐趋完善

规章制度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开展和持续推进提供了法理依据和制度保障。当前国内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涉及政务、金融、交通、医疗、教育、旅游、物流、社区治理等领域。2012年城建部出台了关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纲要性文件后,工信部、交通部、卫生部、国家旅游局等相关部委也出台了城市信息网络工程、交通、医疗、旅游等方面的政策规章。各部门联合制定、实施、监督法律法规的联合机制逐渐形成。同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发展环境逐步完善,郑州市率先将基于电子标签的“交通信息卡系统”纳入经郑州市人大备案的《郑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中,成为我国唯一获得地方立法支撑的交通科技项目,为推动智慧交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全面贯彻,随着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极大地推动了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向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演进。

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是以创新引领城市发展转型,全面推进安全可控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深度融合,通过业务与技术整合升级,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也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
金鹏信息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贰』 ========谁有郑州这个文件在线等~~

2004年郑州市城市规划工作回顾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郑州市城市规划局结合城市规划工作实际,以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城乡规划工作的总体发展思路,聚精会神搞规划,一心一意谋发展。

(一)郑东新区规划及实施

围绕“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目标,实行“三加快,三引导”的方针,进一步深化郑东新区规划,做好新区各专项规划与中心城区的协调衔接工作。加快实施郑东新区近期规划,高标准建设中央商务区和基础设施,严格按规划实施监督管理,即加快实施中央商务区规划,加快实施龙子湖科教园区规划,加快实施龙湖生态圈的规划;引导新型产业进郑东新区发展,引导房地产公司进郑东新区开发,引导商务建筑、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进入中央商务区,强力推进郑东新区顺利实施。

1.中央商务区建设

目前中央商务区内外环60栋高层已31栋开工建设,其中10栋主体已经结顶。公益性建设项目中,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土建工程主体已基本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0.7亿元。河南省艺术中心正在进行桩基施工。四十七中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已经开工;景观绿化工作有序推进,道路绿化工作已全线铺开。

2.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起步区开工建设道路38条,其中26条具备通车条件。15座桥(涵)开工建设,总投资约4.8亿元,其中7座具备通车条件;七里河治理工程基本竣工,东风渠、金水河治理工程大部分完成。

3.安置小区建设

安置小区建设工作稳步进行。33 km2范围内规划安置小区3个,总占地4175亩,规划建筑面积323万平方米。

4.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工作快速推进。前三季度引进外来投资项目43个,其中天津顺驰、上海绿地、杭州广裕等项目已开工建设,部分项目正在进行方案设计并将陆续开工。龙湖南区、商住物流区项目已全面铺开。

5.城市生态水系工程

城市生态水系工程(龙湖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完成,并经省发改委批准;环境保护影响评价已完成;控制性详规已经市政府审批。

(二)中心城区综合整治

2004年是实施中心城区“三年大变”目标的关键一年,继续严格控制土地一级市场,强化强制性标准,加强和提高城市详细规划的约束力,充分发挥城市详细规划对优化城市土地与空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调控作用。继续坚持“三控制,三增加”的原则(即控制土地一级市场、控制插建高层建筑、控制商品房投放总量;增加公共绿地、增加公共广场空间、增加服务设施),加强中心城区保护和改造,完成20项综合整治规划任务,使新老城区进一步协调发展。

中州大道(原107国道)景观规划。完成对107国道北起黄河大桥,南至机场高速公路收费站,全长约26公里的景观规划实施国际方案征集、评审,按照《方案国际征集技术文件》和招投标法的有关要求,邀请获奖单位承担中州大道景观工程的初步设计。以德国方案为基础,结合其他两个获奖方案优点,进行了道路断面和管线综合设计。并组织验收,提交最终成果。

街景市容综合整治规划。完成金水路等9条精品示范街的综合整治规划,委托14家设计单位编制了黄河路等全长160公里的58条主次干道街景市容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确定200幢位于重要地段或具有特色的建筑物作为整治规划的重点,规划方案已全部完成,并通过了专家评审。

夜景照明工程规划。突出标志性景观区(二七广场、绿城广场、紫荆广场、文博广场)和精品街(金水路、花园路、紫荆山路、中原路、嵩山路、东西大街、郑汴路、未来大道)的夜景照明,完成精品街夜景照明规划方案、107国道沿线重点建筑及立交桥夜景照明规划方案评审。

游园绿地建设规划。完成35个游园规划选址和规划设计方案评审。

郑花路综合整治规划。已完成全长8.5公里的景观规划方案,并通过评审,完成绿化方案和施工图设计。

出入市口综合整治。主要包括郑少路与西四环、郑上路与西四环、郑邙路与天河路、107国道与南三环等4个出入市口,总规划面积182.29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16.29万平方米。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已通过评审。

支路背街小巷改造规划。57条道路规划全部完成。改造宽度为15米以下的小巷47条。

雨污水管网改造规划。完成商城路、伊河路、金水路、陇海路、沙口路等8个积水区的改造规划,改造完工金水路民航大酒店、沙口路(金水路-黄河路)、金水路(防疫路-健康路)、金水路郑百文等40余处积水点。完成姜砦明沟改造规划。支路背街小巷涉及雨污水管网改造的有28条,已完成27条。

市容设施综合整治规划。完成金水路、花园路、建设路、中原路等29条主干道、景观路的市容设施规划方案。重点是对道路两侧的公交站牌、阅报栏、书报亭、路牌、广告及环卫设施进行规范整治或升级改造。

铁路沿线环境景观规划。实施中心城区京广、陇海铁路沿线30公里城市空间的综合整治改造规划,按照“两线五点”(京广、陇海铁路沿线,北三环与客运线节点、北三环与货运线节点、南三环节点、西三环节点、金水路节点)思路,改善铁路沿线环境景观,已完成规划设计方案评审,并根据评审会专家组意见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

市政重点工程规划。完成2004年市政重点工程的36条道路、15座立交桥的规划方案征集、设计、评审、深化工作。

107国道辅道建设规划。完成道路管线综合规划、测量及3座立交桥的规划方案征集工作。107国道辅道已于今年8月1日通车。

商城遗址整治保护规划。与文物部门共同确定保护改造拆迁红线,组织文物、考古、建筑、规划专家对商城遗址保护展示环境景观规划进行评审,方案完善后按程序报国家文物局审批。

西流湖公园建设规划。近远期规划控制范围已确定,提交指挥部展开摸底工作,并通过西流湖地区景观设计规划评审。

河道整治规划。完成东风渠、熊耳河、金水河河道整治及截污规划方案,并通过了评审。

环道综合整治规划。实施对西、北环全长20公里综合整治规划,绿化面积198公顷,完成环境景观规划方案评审。

城中村改造规划。城中村改造规划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已由市政府印发。确定了城中村的改造范围,对城中村改造总体规划的编制,提出了规划设计要点,列出了进度时间表。今年列入城中村改造的18个村,完成管城区的安徐庄村、惠济区的小杜庄村、刘寨村,中原区的朱屯村、董寨村,金水区的西史赵村,中原区的岗坡村、岗杜村等8个城中村的详细规划。

垃圾处理场、马头岗污水处理厂已完成相关规划审批。

(三)综合交通规划及实施

依据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投资公司共同委托了中规院编制了《郑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规划方案已基本编制完成,完成轻轨一号线建设规划。

配合铁四院完善铁路客运专线郑州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和新郑州客运站选址工作,并将有关成果形成报告向省、市政府进行了汇报。

完成文化路——北三环、建设路——桐柏路、紫荆山路——南三环、农业路——花园路、农业路——文化路、化工路——西三环六座立交规划方案审查。完成西三环——科学大道、南三环——机场高速立交规划方案,并根据专家评审会意见完成优化方案。

根据郑州市综合交通规划,对郑州市道路网络规划及道路红线图(1:1000)进行了审查,形成审查意见。根据审查意见,市规划院正在进行完善与修改。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工作

依据少林寺景区核心地区详细规划,按照恢复少林寺“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规划主旨,少林寺景区基本完成整治,景区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新貌已经显现。对黄河风景名胜区五龙峰景区的详细规划进行了研究和批复。黄河游览区已建成五龙峰、岳山寺、大禹山三大景区近40处景点,绿化覆盖率达85%以上。

根据省建设厅的安排,对包括嵩山风景名胜区、环翠峪风景名胜区、浮戏山雪花洞和黄河风景名胜区,及时下发了开展综合整治检查工作的通知,上报自查材料,加强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

(五)郑州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总体规划修编相关专题研究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根据省市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和加快城镇化的决定,着手进行了郑州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通过发展战略研究,对一些影响地区未来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重大制约因素的深入调研,围绕郑州市作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陇海——兰新地带重要的中心城市等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制定科学可行的城市发展战略,为郑州未来城市发展提出有指导意义的政策大纲和操作步骤;以宏观战略的选择方法,构思未来郑州市空间发展的基本框架。

在对已经或正在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城市进行了调研的基础上,举行座谈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委托单位就总体规划修编所要达到的目标、修编工作方法与思路、各阶段组织形式、相关专题研究的范围和深度等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在向省市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后,形成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应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城镇化、工业化、五个统筹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指示精神相结合;与国务院1998年关于郑州城市总体规划(远景规划部分)的批复精神相结合;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与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建设相结合,与郑州市近年来迅猛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与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相结合,与国内外发展战略规划做得比较好的城市进行结合等思路。同时,积极开展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按照要求,完成城镇体系规划的立项、调研,并列出任务完成进度时间表,细化任务书,目标明确,步骤清晰。

2004年10月25日——26日,举行了郑州城市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省建设厅等省直单位领导、郑州市主要领导、国内外知名规划专家在听取中期方案汇报的同时,对郑州城市发展战略、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进行了深入研讨,取得良好效果。

10月22日——24日,协助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成功举办了规划管理专业委员会二届三次年会。

(六)重点工程项目规划建设情况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郑发[2004]7号文件精神,倡导求真务实作风,促进加快发展,切实服务好市里确定的“五个一百”项目,实行局领导联系“五个一百”项目工作制度,提升服务,强化责任,依法行政。在坚持强制性标准条件下,简化审批程序,提前介入,现场办公,跟踪服务,特事特办,做到在原规定时限内至少缩短一半时间办结(需资料齐全):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在25个工作日内办结,扎实推进各项规划工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已审批发放世贸商城、郑州一中迁建、正大世纪城市广场等重点项目的建筑规划许可证。

(七)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加强县(市)城市规划工作。各县(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已全部完成,其中巩义市、新郑市总体规划已被省政府批准。中牟县城市总体规划已被市政府批准。

加大小城镇及重点镇规划的编制工作力度。根据省建设厅的安排,全面启动新一轮村镇规划工作。对郑州市马寨镇、新密市刘寨镇、巩义市芝田镇、米河镇、中牟县谢庄镇、雁鸣湖乡等小城镇的规划进行指导,和基层领导干部积极探讨小城镇规划建设发展的路子,帮助理清思路,提出修改意见,增强规划的可操性和规范性。

加强对小城镇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共办理河南华润电力(登封)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14个用地项目,面积共约181公顷。

(八)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情况

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及国家规划设计规范有关强制性条文,不断适应新形势,改进管理体制,保证城市规划依法实施,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1.及时修订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加强规划依法管理

结合我市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环境。2004年《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于8月1日起施行,对城市规划必须贯彻的原则、管理部门及职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建设工程选址规划管理、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权限和责任等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依法行政与加大对城市规划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相结合。在绿城广场、紫荆山广场等多次举办大型的城市规划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行政许可法》、《城市规划法》和修订后的《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解答群众的咨询和关注的问题,得到广泛的赞誉,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公务员的依法行政水平,专门成立法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法制监督,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2.依法行政,大力推行听证制度和公示制度

按照《行政许可法》精神,依据郑州市规划管理工作的特点,重新规范规划许可格式文书,严格制定相关配套制度,使《城市规划法》与《行政许可法》得到有机的结合,并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加大了推行行政许可听证制度和规划公示制度的力度。

举行了多次大型听证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充分体现了行政许可的公正、公开原则。实施阳光规划,继续推行公示制度,推进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实行政务公开,将办事制度,工作程序,审批时限,投诉渠道等向社会公开。通过省市主流媒体及时公布城市规划和重大规划评审论证进展及审批成果,明确控制指标,有效地保护全社会的规划知情权与监督权。激发市民关心规划、共建城市的热情。

3.改进规划管理体制,加强集中统一管理

围绕规划管理机制的创新和改革,建立垂直规划管理体制,在市内各区成立了规划局直属分局,作为市局的派出机构,实行垂直领导和管理,并于2004年7月1日正式挂牌运作。各分局重心下移,深入各社区现场办公,为基层和纳税人更多地解决规划实施中的实际问题,增强了规划工作的先导性和权威性,使规划工作不断深入民心,体现出规划工作“执政为民”的本质,确保了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 2005年城市规划工作展望

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郑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目标,聚精会神搞规划,一心一意谋发展,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提高文化品位,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把郑州建设成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隆起带核心城市、全省东引西进的主平台和实现中部崛起的排头兵继续做出新的贡献。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实际,争取启动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及报批工作。按照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进度表,进一步完善工作操作程序,配合城市规划法修订,加强城乡统一规划,积极开展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

2.按照“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目标,进一步推进郑东新区规划建设;围绕“三年大变”规划目标,以城市功能完备、人居环境舒适、城市特色鲜明、城市品位跃升、城市形象美好为核心内容,以中州大道(暂名)城市段改造、金水路东段整治和月季公园规划建设等为重点,进一步实施中心城区整治规划,新区和中心城区协调发展,突出“中”字形城市结构,在城市形态、景观上进一步凸现中原特色。

3.根据郑州市建设发展需要和郑州铁路枢纽规划,郑州市轻轨项目由国务院批准后,在下一步可行性研究过程中进行调整完善。根据线网规划的总体构思,进一步完善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为报批和施工图设计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4.继续围绕规划管理机制的创新和改革,加强城乡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大郑州的需要。各区规划分局要深入推进规划管理重心下移工作,切实把规划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全市的各个角落,不断加强规划监督管理,保证各项规划的实施。

5.继续加强前期规划宏观控制,加强对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建立健全全市城乡规划的监督管理制度,坚持依法行政、执政为民,严格“一书两证”制度,提高审批质量和办事效率。维护规划的权威,继续坚持“三控制,三增加”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四线”的管理,即红线(道路规划)、绿线(园林绿地)、蓝线(河湖水系资源)、紫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认真执行规划管理强制性标准保证郑东新区和中心城区多项规划的依法顺利实施。

6.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完善办事大厅,规范简化办事程序,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提前介入、跟踪服务、特事特办、建立绿色通道、确保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顺利进展。加大《城市规划法》、《行政许可法》、《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和规划知识的宣传力度,以座谈会、听证会、规划展览等形式,引入公众参与,提高全民的规划意识。对公众开放规划展示馆,继续实行“阳光规划”,增加规划透明度。

『叁』 政务服务事项的一体化办理事项信息的发布有哪些

日前,郑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郑州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7—2019年)》,计划到2019年,初步完成“一云一网一图一库”的架构,建成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决策支持科学化、产业经济高端化为支撑的智慧城市体系框架。

一、提升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水平

一云

即郑州智慧城市云中心。建设统一的郑州智慧城市云中心,提供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数据共享交换、大数据分析挖掘、软件支撑、应用业务和运行维护保障等服务。2019年,基本形成郑州智慧城市云服务生态体系。

一网

即全市一套基础网络体系。以郑州智慧城市云中心为关键节点,实现部门专网与政务外网的互联互通。利用政法网现有光缆资源,建立基于政法网传输通道的政务外网基础网络体系,逐步推进具备条件的承载非涉密业务的政务网络纳入电子政务外网。

一图

即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在“数字郑州地理空间框架”基础上,整合大比例尺矢量数据、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地名地址数据、三维数据、地理国情数据、历史数据、远景规划数据、物联网节点数据等有关信息。2019年,全面推行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市“一张图”。

一库

即智慧城市基础数据库。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标识的人口基础信息库,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的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建立宏观经济数据库;建立健全住建、规划、国土、交通、城管以及其他相关业务专题数据库。

二、提升惠民便民服务水平

1、互联网+政务服务

推动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围绕“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总体目标,建设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2017年,建设完成电子证照库,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延伸,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达到90%以上,完成政务一体化办公平台建设并进行试点。2018年,以网上审批为切入点,实现98%以上的公共服务事项一口式受理、全区域通办;政务一体化办公平台全面覆盖所有政府部门。

2、智慧交通

充分利用涉及交通出行的各类数据信息,为城市交通路网规划、公共交通线网布局、市民出行精准服务、城市道路智能管理提供决策支撑。2017年,完成智能交通诱导系统,完成网络预约出租车行政审批监管平台、“交通一卡通”及电子站牌试点建设。2018年,建设交通运输指挥中心,建设重点车辆监管系统,逐步完善交通信号控制、智慧诱导等系统。2019年,扩大公交站台电子站牌的应用范围。

3、智慧健康

2017年,重点建设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分级诊疗应用信息平台、居民健康卡平台,实现试点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整合试点医疗机构的就诊卡和居民健康卡,实现医院挂号、诊疗、结算等服务一卡通;建设试点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平台、养老服务综合管理平台、未成年人保护服务平台。

2018年,完成医疗一卡通建设;实现重点人群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建设殡葬服务管理平台。

2019年,全面完成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建立完善居民全程健康档案,实现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居民健康卡。

4、“智慧郑州”智能门户

2017年,启动“智慧郑州”手机超级APP建设,整合停车、乘车、天气预报、实时空气质量、交通违章以及水费、电费、电话费、有线电视费缴纳,体育场馆、健身设施、社保等信息服务。2018年,整合个人信用查询、社保公积金查询及缴费、医院预约挂号、政务服务办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体育赛事等信息服务。2019年,实现医疗、交通、教育、旅游、政务、体育、社会治安等各类信息服务全覆盖。

5、智慧教育

构建全市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应用系统,促进与京津区域的协同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2017年,完成直属学校数字校园示范性建设。2018年,完成市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市内八区数字校园全覆盖。2019年,数字校园覆盖全市所有学校。


三、提升城市精准管理水平

1、智慧城管

2017年,建设城市排水管理系统、执法队员电子标识项目;完成智慧城管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火车站站前地区指挥平台等建设。2018年,完成高架桥自动喷淋系统、餐厨垃圾在线监测系统、垃圾处理设施在线监测系统、渣土车在线监管系统建设;完善城市排水管理系统感应端布设、模型分析;开展智慧灯杆一体化试点建设。2019年,逐步推广智慧灯杆一体化建设;完成城市排水管理系统建设。

2、智慧治安

加快推动“雪亮工程”,整合政府和社会视频资源,建立常态化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2017年,完成“雪亮工程”试点建设;推广社区智能门禁、电动车身份管理等系统。2018年,推进视频图像信息及各类数据资源深度应用。

3、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

构建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等分类产品追溯体系。2017年,建立追溯数据采集指标、编码规则、传输格式、接口规范等共性基础标准;以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白酒等产品为试点,建成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2018年,完成食用农产品、主要农业生产资料追溯体系建设,对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大宗农产品进行试点。2019年,全面覆盖各类重要产品,形成全品种、全过程完整追溯与监管链条。

4、社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

2017年,深化完善市社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平台统计分析、联合惩戒、信用评估、行业监管、协同办公功能,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2018年,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信用服务机构的采集信用信息的机制。

四、提升政府科学决策水平

1、智慧环保

2017年,建设完成市级环保工况监控管理平台、市级能源监控管理平台、节能减排分析挖掘平台,实现对国省控重点企业在线监控。2018年,推进重点区域、重点生态环境指标的实时监测,初步形成环保网格化的管理体系。2019年,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

2、“多规合一”信息平台

全面融合发改、规划、国土、环保、建设、交通、市政、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专项规划对空间管控和用地阶段的并联预审要求,建立基础库、“多规合一”成果库、部门规划成果库、审批成果库、项目库和预审意见库。

3、供给侧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

2017年,启动供给侧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建设,实现经济运行透视、企业绩效分析、运行决策分析、降成本仿真沙盘推演等功能。2018年,根据平台运行情况,逐步完善系统功能,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4、智慧城市运行(应急)指挥中心

2017年,完成指挥中心基础设施、常态运行综合监控分析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智慧安监管理平台、综治信息应用管理系统建设;完成智慧消防安全服务云平台建设,接入全市火灾高危单位。2018年,完成水资源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完善常态监测、应急指挥管理体系;完善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接入全市重点消防单位。2019年,逐步完善智慧城市运行(应急)指挥中心功能,建立高效运转的智慧消防云平台服务体系和智慧消防大数据分析平台。

五、提升产业经济 发展水平

1、智能制造

支持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企业加快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积极发展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发展面向产品的在线服务、远程维护等新业态。2018年,积极推进省试点企业的公共云服务平台建设。

2、电子商务

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先进水平。2017年,建设交易服务平台、进出口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启动农业试点工作。2018年,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生态体系信用、交易、产品三大数据库,搭建以海外仓为支点的目的国配送辐射网点。2019年,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园区,构建孵化器、加速器。

3、智慧旅游

建设智慧旅游管理和服务平台,对景区客流量、游客行动轨迹、兴趣热点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预测和预警,提升旅游公共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快速响应和及时处置能力。

4、智慧农业

2017年,在河南多地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程,建成益农社标准店20个、专业店50个、县级中心3个,建成乡镇标准化区域站45个。2018年,建成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零距离服务智能系统、智耕系统、测土配方系统、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及新型农合组织系统等。

5、大数据众创服务平台

围绕政务数据开放和开发,建设数据采集平台、数据开发平台、产品孵化平台、企业云应用平台。2018年,完成大数据众创服务平台建设。2019年,加大数据资源开放力度。

金鹏信息智慧政务解决方案

『肆』 郑州市管城区医保电话多少

一、郑州市医保中心联系电话
郑州市市本级 郑州市社会医疗保险中心
联系电话:0371 67420156
联系地址:中原区伏牛路209号金帝大厦
二、郑州市其他区域医保中心的联系方式:
1.空港区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社会医疗保险中心:
地址:郑州航空港区航天路
电话:62538296
2.中原区中原区社会医疗保险中心:
地址:伊河路96号
电话:67658780
3.二七区二七医保中心:
地址:郑州市航海中路151号
电话:68856870
3.管城区管城区社保中心:
地址:紫荆山南路132-2号
电话:66362711
4.金水区金水区社会保险中心:
地址:文化路82号附2号4
电话:63835406
5.上街区上街区医疗保险中心:
地址:上街区济源路80号
电话:68123330
6.中牟县中牟县社会医疗保险中心:
地址:中牟县官渡大街西段
电话:62170523
7.巩义市巩义市社会医疗保险中心:
地址:巩义市惠民路
电话:64351293
8.荥阳市荥阳市社会医疗保险中心:
地址:荥阳市索河路东段建行三楼
电话:60257010
8.新密市新密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地址:新密市行政路2号
电话:69822453
9.新郑市新郑市社会医疗保险中心:
地址:新郑市人民路23号
电话:62689216
10.登封市登封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地址:中岳大街中段
电话:62818825
拓展资料:
一、如何网络查询医保局电话号码?
1. 首先打开的浏览器 电脑端:macbookpro mos14打开google版本 92.0.4515.131
2. 在点击浏览器的搜索框;
3. 在搜索框中输入自己当地社保局,并点击官网进入;
4. 最后在官网中滑动屏幕到底部就可以看到联系电话了。
二、医疗保障局的主要职能是:1、制定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医疗救助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律法规草案、政策和规划以及标准,制定部门规章并组织实施;
2、组织制定并实施医疗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基金安全防控机制,推进医疗保障基金支付方式改革;
3、组织制定城乡统一的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与医疗服务设施医保目录和支付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医保目录准入谈判规则并组织实施;4、制定药品、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政策并监督实施,指导药品、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平台建设;
5、负责医疗保障经办管理、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
6、完成党中央和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参保城乡居民都能享受什么待遇?
参保居民可享受以下待遇:(一)普通门诊医疗待遇(门诊统筹);
(二)门诊规定病种(门诊慢性病)待遇;
(三)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待遇;
(四)住院医疗待遇(含新生儿医疗待遇、生育医疗补助待遇);
(五)河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待遇;
(六)河南省城乡居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待遇。

『伍』 郑州市劳动局的电话是多少

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电话:67185476、、12333。

地址:郑州市陇海西路360号,传真:67182861,邮箱:[email protected]@163.com,邮编:450006,办公时间:10月——4月:8:30——12:00、14:00——17:30,5月——9月:8:30——12:00、14:30——18:00。

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28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负责机关会务、文电、机要、档案、政务公开、公共服务、督办查办、安全保密、文印等工作;拟定局机关有关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协助局领导处理日常工作。

(二)人事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机构编制和外事管理工作;负责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考核表彰工作。

(三)调研处。组织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性政策调查研究工作;承担重要文稿起草、重要课题调研、新闻宣传和新闻发布等工作。

(四)财务处。承担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草案工作;拟订社会保障资金(基金)财务管理制度;负责局系统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

(五)信访工作处。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信访稳定工作法律法规政策,拟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访工作实施办法,负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信访接待、咨询及有关信访稳定事宜,承办上级信访部门转办交办的信访案件和稳定事宜。

(六)法规处。组织起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承担有关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核监督、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核工作及重大行政处罚的听证工作;承担相关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实施执法责任制工作。

(七)就业促进工作办公室。拟订就业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指导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拟订劳动者平等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跨地区有序流动政策并组织实施;拟订公共就业和全民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指导和规范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管理。

(八)人力资源规划处。拟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拟订人力资源市场发展政策和规划;承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工作和信息规划工作;承担有关科技项目管理工作;拟订人员调配政策。

(九)职业能力建设处。拟订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发展规划和管理规则,指导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拟订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政策和规划并组织实施;拟订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激励政策并组织实施。

(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指导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管理工作;拟订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事业单位人员的合同管理、岗位管理工作;拟订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和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管理政策。

(十一)专业技术人员处。综合协调人才队伍建设;拟订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继续教育政策并组织实施;承担高层次人才规划、培养和引进工作;承担组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优秀人才的选拔和管理工作。

(十二)职称处。综合管理全市职称工作;负责全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的组建和管理;监督管理全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会同做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工作。

(十三)工资福利处。拟订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津贴、补贴、福利、统一发放工资等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市直单位人员工资统发的核准工作;指导全市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审核市直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实施工作。

(十四)机关事业离休退休处。按管理权限办理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离退休手续;负责机关事业单位基本退休费及生活费标准的调整并组织实施;负责机关事业单位提高退休待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延长退休年龄、变更参加工作时间的审批工作。

(十五)农民工工作处。拟订农民工工作综合性政策和规划,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动农民工相关政策落实,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协调处理涉及农民工的重大事件;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及有关信息工作。

(十六)劳动关系处。拟订劳动关系政策以及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规范;拟订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政策,指导实施最低工资标准;指导和监督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和企业负责人工资收入分配;指导劳动标准制订工作。

(十七)养老保险处。统筹拟订机关、企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及其补充养老保险政策,逐步提高基金统筹层次;拟定养老保险基金预测预警制度;拟订死亡职工遗属待遇和非因工伤残职工待遇政策及给付标准;完善企业职工离退休政策。

(十八)失业保险处。拟订失业保险政策、规划和标准;拟订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建立失业预警制度,拟订预防、调节和控制较大规模失业政策;拟订经济结构调整中涉及职工安置权益保障政策;指导市社会保险局失业保险经办工作。

(十九)医疗保险处。统筹拟订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政策、规划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拟订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基金管理办法;组织拟订定点医疗机构、药店的医疗保险服务和生育保险服务管理、结算办法及支付范围,并对其进行资格审定、监督检查和年审。

(二十)工伤保险处。拟订工伤保险政策、规划和标准;完善工伤预防、认定和康复政策;组织拟订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组织拟订定点医疗机构、药店、康复机构、残疾辅助器具安装机构的资格标准、管理办法并负责资格审查;承担劳动能力鉴定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和咨询工作。

(二十一)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处。拟订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基金监督制度、运营政策和运营机构资格标准;依法监督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基金征缴、支付、管理和运营,并组织查处重大案件;审核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承担市社会保障基金监督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

(二十二)调解仲裁管理处。统筹拟订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实施规范,指导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指导开展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工作;依法组织处理重大劳动、人事争议;会同做好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的鉴证工作;承担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

(二十三)劳动保障监察处。拟订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制度;组织实施劳动保障监察,依法查处和督办重大违法案件;指导县(市、区)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协调劳动者维权工作,组织处理有关突发事件;承担其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督检查工作。

(二十四)行政审批办公室。负责设立职业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业务范围的审批和监督管理;负责设立劳务派遣机构的审批管理;负责设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审批管理;负责局系统业务办理流程的监督管理;负责局系统办事大厅管理。

(二十五)培训与监督处。拟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和在职教育政策、规划和标准,组织实施和指导协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工作。

(二十六)郑州市公务员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关于公务员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公务员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拟订全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办法和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负责公务员信息统计管理工作。

(二十七)郑州市外国专家局。贯彻执行国家、省引进国外智力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拟订全市引进国外智力规划和政策并监督实施;归口管理来郑工作的外国专家;编报全市引进国外智力专项经费预算,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协助处理引进国外智力中的重大事件;负责相关国际交流和合作事宜。

(二十八)郑州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郑州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贯彻落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培训政策,拟定全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完善安置和培训制度;负责全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培训工作。

(5)郑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扩展阅读:

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拟订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政策;起草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负责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及信息工作,建立完善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和信息服务系统。

(三)拟订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流动政策,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制定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规则并实施监督,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

(四)负责全市促进就业工作。拟订全市统筹城乡的就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公共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完善职业资格制度,统筹建立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牵头拟订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按规定承办接收大中专毕业生事宜。

(五)负责制定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继续教育政策,健全博士后管理制度,负责全市职称工作,参与人才管理工作,负责全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选拔和培养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拟订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

(六)统筹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拟订全市城乡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政策和标准,组织拟订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统筹拟订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制度,编制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草案。

(七)负责全市就业、失业、社会保险基金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拟订应对预案,实施预防、调节和控制,拟订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中涉及职工安置权益保障的有关政策,保持全市就业形势稳定和社会保险基金总体收支平衡。

(八)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拟订全市事业单位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管理政策。

(九)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政策,建立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拟订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福利和离退休政策。

(十)拟订全市企业职工工资宏观调控措施并实施监督,拟订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有关政策及企业工资指导线,发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十一)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和接收安置计划,负责全市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和接待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部分企业军队转业干部解困和稳定的政策,负责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工作。

(十二)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关于公务员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全市行政机关公务员综合管理,拟订有关人员调配政策和特殊人员安置政策,拟订政府奖励制度,负责政府奖励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落实国家荣誉制度。

(十三)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农民工工作综合性政策和规划,推动农民工相关政策的落实,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统筹指导全市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

(十四)统筹拟订全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和劳动关系政策,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协调指导全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和仲裁工作,依据国家特殊劳动保护政策拟定相关实施办法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协调劳动者维权工作,依法查处重大案件。

(十五)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引进国外智力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负责全市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组织实施引进国外人才和出国(境)培训项目,负责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

(十六)做好已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的服务和监管工作。

(十七)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陆』 2001-2004 郑州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2月3日在郑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长 赵建才

www.zynews.com 2007-02-25 03:07 中原网-郑州日报
视力保护色: █ █ █ █ █ █ █ █

中原网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6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6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认真
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各项方针、政策,按照“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为民谋利”的总体要求,以实施跨越式发展八项重点工程为抓手,锐意创新,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十一五”规划和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良好开局。

初步统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001.5亿元,增长15.7%;地方财政收入202.4亿元,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91.6亿元,增长3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新增211.9亿元,达到1031.9亿元,增长25.8%;利用域外资金248.34亿元,增长9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2.2亿元,增长16.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22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59元,增长16.4%。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100亿元,增长2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5%。

——工业经济运行良好,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坚持扶优扶强,加快结构调整,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944亿元,增长1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23亿元,增长23%;实现利润213亿元,增长85.2%。“工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成效显著,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78.9亿元,增长40%;富耐克超硬材料公司等企业的110个项目竣工投产。扶优扶强工程强力推进,54个项目开工建设,48户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07亿元,增长32%;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新增231户,超10亿元企业达到29户,宇通集团、中铝河南分公司2户企业首次突破百亿元。汽车及装备制造业、铝工业、能源工业、食品工业等优势产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三全、宇通等6户企业的商标成为全国驰名商标。产业园区建设速度加快,服装、食品、铝加工、耐材等品牌园区、特色园区正在形成,全市33个重点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348亿元。

——农村经济持续增长,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狠抓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农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明显,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呈现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7.1亿元,增长6.6%;粮食总产达164.9万吨;畜牧业、水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1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初具规模。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181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0个,全市农产品及深加工企业完成出口创汇1.5亿美元,增长160.8%。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全年安排财政支农资金6.9亿元,增长28.5%,对种粮农民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补贴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共补贴资金1.2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790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油路。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4万座、集雨水窖1万个,解决17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巩固和解决1万贫困人口脱贫。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选派千名机关干部驻村帮助示范村开展工作,编制了示范村村庄建设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1000个整治村中已有616个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第三产业健康成长,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麦德龙、易初莲花等国内外知名商业企业继续在郑州扩大投资,丹尼斯、正道花园等商业企业进一步做大做活。专业交易市场的辐射力进一步增强,12个批发市场交易园区已基本形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面启动,我市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整县推进的试点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等项目开工建设,公路港、铁路港、航空港、信息港“四位一体”的物流体系日趋完善,豫鑫物流、市交运集团和河南长通分别被评为4A级和3A级物流企业。会展业管理经营逐步迈向市场化、国际化,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第12届郑交会、首届豫商大会等大型展会在我市成功举办。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炎黄二帝塑像工程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升达艺术馆改扩建工程动工,《风中少林》入选国家十大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和中宣部十大优秀作品,《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成功上演。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迅速,郑州印刷包装工业园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旅游业健康发展,旅游总收入230.5亿元,增长28.56%。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62.5亿元,增长6.6%。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3560亿元,增长14.4%。郑州商品交易所交易额实现31809.6亿元,新推出PTA期货交易品种。保险、中介等服务业快速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迅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不断完善落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拿出3000万元资金表彰奖励30个先进乡(镇),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各县(市)结合本地实际,以发展特色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区为重点,积极培育特色经济和块状经济,形成了一批具有带动力和竞争力的县域特色工业园区。初步核算,全市县域实现生产总值1113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5.6%,6县(市)生产总值均超过百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9.1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24.3%,巩义市达到12.64亿元,登封市首次突破1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3.7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54.6%;城镇化率达到37%。有5个县(市)经济实力位列全省十强。巩义市在全国百强县位次比上年前移6位,新郑市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

——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中心城区保护改造继续得到加强。新修、扩建道路13条,伏牛路、北环文化路立交、未来大道等续建项目已完工,南三环东段、郑密路等工程进展顺利。中原路、花园路等精品街综合整治顺利推进;完成雨污水工程改造45项,铺设雨污水管涵63公里;新开、优化公交线路47条,新购运营车辆357台;新建公园、游园30个,中心城区新增绿地300.3万平方米,全市绿化覆盖率达35.1%。天然气战略储配站、郑东热源厂和郑热三期配套管网相继建成投产使用,提高了市区供气、供热能力。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

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全线展开,出租汽车、户外广告整治取得新进展。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郑东新区建设步伐加快。累计完成投资368.8亿元,引进项目196个,开工项目167个,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积1464万平方米,入驻人口13万人。基
础设施逐步完善,建设道路197条(段),东西运河、南北运河开挖工程竣工通航,开通了18条公交线路,绿化面积达700万平方米。重点区域建设进展顺利。中央商务区内、外环高层开工55栋,35栋主体结顶,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通过国家“鲁班奖”验收,河南艺术中心主体工程已全部封顶,会展宾馆开工建设;龙湖南区入驻项目25个,22个开工建设;商住物流区入驻项目70个,61个开工建设。

积极推进中原城市群建设与发展,郑开大道正式开通,郑汴产业带总体规划编制完成,郑汴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建立,郑汴一体化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实现新的突破。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市级重点镇建设,全市31个重点镇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开工105项,完成投资3亿多元。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20户国有企业已完成改制。以中小学校移交为重点的企业主辅分离工作全部完成。白鸽股份完成股改和资产重组,市商业银行、百瑞信托、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增资扩股进展顺利。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逐步健全,国有资产实现依法监管。上市融资成效明显,思念公司成功在新加坡主板上市,豫联集团、永通特钢成功增资,郑州燃气转香港主板上市工作顺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顺利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全市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了网上统一受理和即时办结。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和行政单位清理规范津贴补贴工作顺利实施,公务员登记工作基本完成。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改进招商方式,重点实施节会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招商手段,利用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等大型活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绩。全年引进市外境内资金200.2亿元,增长95.7%。全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35家;实际利用外资6.1亿美元,增长83%。开放型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17.3亿美元,增长55%,其中出口12.1亿美元,增长56.1%。获得对外经济合作经营权企业累计达32家,占全省的1/3。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全方位拓展,区域经济协作与联络明显加强。

——资源节约工作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继续开展煤炭、铝土矿和耐火材料资源整合,资源集中度和利用率明显提高。继续开展空心村、工矿废弃地、黏土砖瓦窑场整治,复垦土地5227亩。加强对重点领域、高耗能行业、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了一批小火电、小耐材和普通立窑水泥厂,全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左右。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成效初显,循环经济试点顺利实施,全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7%和3.3%。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得到加强,省定375家污染严重的企业全部关闭到位,新密、巩义耐火材料重点整治成效明显,东风渠、熊儿河、金水河截污清淤工程基本完成,贾鲁河河道治理疏浚工程已经完成。王新庄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马头岗、上街污水处理厂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新郑、中牟等5个县(市)污水处理厂已进水调试。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56.1%和66%,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99%以上。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完成森林生态城工程造林8500公顷,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306天。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已通过国家技术评估,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全面启动。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科技自主创新工程进展态势良好,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1%。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加快,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0所。全面免除了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市9.9万名中小学贫困生得到救助,全面启动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初步形成。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提速,各类职业技术培训达到60万人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7所示范乡镇卫生院建成并投入使用,改造了32所乡镇卫生院和一批县级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中医院。全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参合率达到90.75%。实施了食品放心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完善,严格市场准入和执法,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工作得到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商城遗址公园、大河村原始文化生态园等立项筹建工作进展顺利。“扫黄打非”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出版物市场得到有效整治。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建设和谐社区取得实效。首届农民运动会成功举办,郑州籍运动员在多哈亚运会上夺得3枚金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坚持和完善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民兵预备役建设和优抚安置工作得到加强,双拥共建、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工作取得新成效。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12.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9万人,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引导性培训15.8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各级财政投入社会保障资金13.6亿元,全市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7.9万人,新增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8万人,为4.2万名市属国有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办理了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扎实推进,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得到加强,扶贫开发和救灾救济工作扎实有效。市区新建1所社会福利院,市儿童福利院正在加紧建设中,农村新建、扩建敬老院31所。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89万平方米,廉租住房覆盖率达到符合条件“双困家庭”100%。

—民主与法制建设继续加强,社会大局安定有序。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监督,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全年办复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566件。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5件,制定规章10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和网上审批逐步完善。进一步完善政府重大决策机制,健全重大决策专家论证、决策评估制度,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任务,政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了市、县、乡、村、企业“五级监管网络”,对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全面检查和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良好。深入贯彻《信访条例》,畅通信访渠道,加大督查督办力度,认真解决长期信访积案和重复信访问题,妥善化解矛盾,群体性突发事件大幅减少。继续深化“两严一创”活动,深入开展命案攻坚,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五五”普法顺利启动,社会治安持续稳定。

向群众承诺的“十件实事”,件件得到落实,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广播电视、统计、审计、物价、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社会科学、地方志、档案管理、气象和地震监测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回顾一年来的政府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我市经济社会能够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得益于我们认真坚持和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五个统筹”,不断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投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加强节能降耗和生态环保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正确处理宏观调控和加快发展的关系,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把国家加强薄弱环节的政策与郑州发展的重点有机结合起来,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三是坚定不移地把握正确的发展思路。准确把握市情,理清发展思路,年初制定并出台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规划并实施了八项重点工程,加大结构调整和重大项目建设力度,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四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继续以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重点,全面深化和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投融资体制、农村信用社等重点领域的改革,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微观经济的活力明显增强。五是坚定不移地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开展了“整治建设环境和企业周边环境”等专项治理,对久拖不决的外商投诉案件实行领导包案,着力解决损害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重点建设项目效能督查,为外商投资创造统一、稳定、透明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积极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驻郑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郑州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市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投资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金、土地、能耗、环境保护等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仍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小;农民就医难、增收缓慢仍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低收入群体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还有不少困难,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依然艰巨;利用外资规模偏小,经济外向度不高;城市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创建文明城市的任务仍然艰巨;节能降耗任务不容乐观,完成降耗减排目标的难度将越来越大;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不高,政府廉政勤政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

2007年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省八次党代会、市九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为民谋利”的总体要求,围绕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奋力实现文化发展新跨越,加快建设文化郑州、生态郑州、平安郑州、和谐郑州。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化学需氧量减少4%,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4.2%。

为全面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真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方面,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科学发展轨道:

一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二、三产业双重升级。继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处理好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内需,不断增强消费对我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更高水平和更大规模的发展。

二是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快重点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充分激活创新要素的政策调控体系,加快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推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三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全面发展农村经济,逐步建立工农协调发展的机制。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不断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四是加强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把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加快形成有效的资源开发和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五是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加快行政管理、投资、财税体制等改革,以完善金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优化金融结构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为目标加快社会领域体制改革。加快调整和完善对外经济发展模式,以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为重点,提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

2007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我市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我市经济社会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围绕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提升全国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发展目标,着力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不断增强工业发展竞争力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部工业投入突破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800亿元。以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重点,做强做大汽车工业、装备制造业、铝工业、能源工业、重化工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生物化工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超硬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等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纺织、服装、建材等传统产业。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中部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促进我市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继续推进扶优扶强工程,完善重点企业培育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宇通、豫联、三全等企业发展壮大,提升龙头骨干企业和优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力争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3户。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突出抓好品牌园区、特色园区、重点园区建设。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力争再创一批国家级名牌产品和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知名品牌。

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积极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二七商圈、碧沙岗商圈的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圃田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国际航空保税物流中心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构建铁路、公路、航空、信息一体化物流体系;支持重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培育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推动会展业加快升级,不断完善会展硬件设施,提高办展办会水平。认真筹办好第二届中部贸易投资博览会、郑交会等重点展会。打造商都文化苑、炎黄广场等旅游精品景区,培育郑汴洛、黄帝游、沿黄文化游等旅游精品线路,大力发展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旅游业。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力发展优质、高效、专用农作物,逐步建立起各类具有区域化优势的产业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以石榴为主的百里邙岭林果产业带。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力争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突破200家。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力争有3个园区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出口创汇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市建成300个规范合作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切实做好示范村、整治村建设,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工程,引导农村发展支柱产业,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现有公路改造升级,继续改造乡镇卫生院。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积极推进贫困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四、突出抓好八项重点工程,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继续坚持以实施跨越式发展八项重点工程为抓手,统一认识、加强领导,不断完善机制、加强协调,突出抓好对增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力求取得突破性进展。调整项目投资重点,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结构调整项目投资比重,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产业发展,支持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强化枢纽中心城市地位,加快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争取开工建设郑石、郑武铁路客运专线,抓好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郑州高速公路客运枢纽站、郑州铁路客运专线枢纽站、郑州火车站西出口改造等项目建设。推进拓普轧钢、赵家寨煤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段等重大项目建设,做好国电荥阳2×60万千瓦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强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郑州至石人山、登封至禹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完成登封铁路二期工程和新郑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郑州西绕城公路、郑开大道与京珠高速互通立交等项目建设,做好郑州城市轻轨和郑汴城际轨道交通前期工作

『柒』 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主要做哪些板块呢

近年来,河南省着力推进“依法治省”和社会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实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明显优化、公众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为目标,探索建立六类网格基础信息库、五级网格服务管理体系、一套网格服务闭环流程、一个社会服务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切实解决在服务群众和社会治理中划界不清、情况不明、力量不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等一系列问题,以“小网格”推动“大服务”“大治理”,全面加强“法治郑州”“平安郑州”建设,全省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持续改善、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金鹏信息专家以河南省金水区的网格化系统为例,简单介绍河南网格化治理情况。

一、网格体系上做到全方位统筹

合理划界、统一标准,按300—400户左右居民的规模,将城市社区、乡镇村组划分为若干网格,全州10243个基层党组织、3852个村(社区)、403个综治组织、239个公益组织、673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就近纳入网格管理,形成省、县(市)、乡(街道)、村(社区)、网格化信息采集点五级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实现“一大四化五个一”管理目标,即构建“大平安”综合指挥调处平台,推进区域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一体化、统筹信息化,做到基础数据一网采集录入、社会事件一网分流督办、关联数据一网比对查询、社区服务一网向下延伸、日常工作一网考核评估。加强统筹协调,科学配置五级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功能职责,上下联动、系统推进。

1、网格信息采集点完成民生事项服务、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处、社会治安防控、特殊人群帮教、政策法律宣传、重大事件报告等事项;

2、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站接受并处置下辖网格服务员上报的信息和事件,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对网格服务员进行管理、指挥和考核;

3、乡镇(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分中心接受并处置下辖网格化服务管理站上报的事件和反馈的信息,并对管理站进行管理和指挥;

4、县(市)网格化服务管理监管中心接受分中心上报的事件和反馈的信息,分流、交办事件给各职能部门,并对职能部门和分中心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管和考核。

二、网格团队上体现全员性参与

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一把手牵头的网格化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实行“常委包片、州长分线、人大和政协领导切块”的分工负责制,整合工作力量,扩大各方参与,以社区(村)党支部为核心,以社区(村)干部、综治协管员、村(居)民小组长为骨干,将近万名党员志愿者、“两代表一委员”、机关单位干部职工、专业技术人员、群防群治人员、热心群众等一线力量进行科学配置和优化组合,建立起一支专群结合、相对固定的网格服务团队,做到“一格一员、一格多员”。

三、网格信息上实现全领域覆盖

建立组织机构模块,人口信息模块、房屋信息模块、重点场所模块、城市管理模块、网格地图模块等六类网格基础信息库,形成综合性、集成式、共享型的“大信息系统”,连通各县(市)、乡镇(街道)、社区(村)。发挥省信息中心平台枢纽作用,通过党政外网和六类网格基础信息库,对网格内的“人、地、事、景、情、组织”等信息及时进行收集、分类、汇总,做到第一时间知悉社情民意、第一时间办理民生事项、第一时间回应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反馈问题。作为全省网格化管理试点城市的郑州市金水区,现已征集到民生诉求、困难群众、稳定工作等方面意见建议3800多条,全部梳理、汇编成《问题清单》分解至各部门、各乡镇(街道),明确各自整改目标、任务,使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末梢,实现服务群众、社会治理精准化。

四、网格管理上实行全过程推动

准确把握社区村组工作规律和重点,围绕网格化目标管理体系和运作模式,全程抓细节、抓落实,形成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步法”网格化管理服务闭环流程,有力有序实施网格管理。突出考核督查在管理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实行“三灯一牌”,用绿灯表示事件正在办理,用黄灯提示临近办结时间的未办结事件,用蓝灯表示事件正常办结,用红牌督促超过规定办理时间但仍未办结的事件,将单位和个人绩效考核由过去的年终考核变为日常性动态考核,实现服务群众经常化、社会治理常态化。

五、网格服务上保证全天候办理

开通“公共·社会化服务平台”网站,内设便民服务、人才招聘等十个服务模块,运用“云推送”服务技术,将各类便民服务信息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发布,实行一站式、全天候服务,群众可随时通过拨打服务热线获得相应的服务或帮助。制定落实一日双巡、首问责任、错时服务、预约服务、代理代办等30余项具体工作制度,“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确保“民生服务有人办理、社情民意有人收集、矛盾纠纷有人化解、治安防范有人组织、特殊人群有人帮教、法律政策有人宣传、重大事件有人报告”,及时反映和协调解决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实现服务群众面对面、社会治理零盲点。

河南省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推进郑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大网格化管理的制度设计和工作推进力度,全面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提高为民服务和社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为郑州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保证,积极探索资源富集地区科学发展、跨越提升之路,努力走出郑州改善民生、富民和谐之路。
金鹏信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捌』 谁能找到 神秘的 牟政文2012 39号文件

请采纳答案。
中牟县2012年新型农村社区(合村并镇)建设
拆迁安置实施方案

牟政文〔2012〕39号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环境,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化”协调发展为目标,遵循“规划先行、合理布局、集约用地、政府主导、村民满意”的原则,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优质资源和要素向农村转移,实现农民充分就业和人口集聚,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途径。
二、政策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四)《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集体土地上村民住宅建设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郑政〔2011〕11号)
(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国家建设征收集体土地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的通知》(郑政文〔2009〕127号)
三、拆迁范围
中牟县“三化”协调发展空间布局规划纳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拆迁范围内土地上的各类建筑物、附属物。
四、拆迁安置工作
(一)拆迁安置主体
各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组织指导本辖区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拆迁安置工作,会同建设单位开展拆迁项目前期调查,指导制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拆迁安置具体实施方案;做好拆迁安置政策的宣传、解释等前期思想工作。
中牟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指导、督促、协调县域范围内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二)补偿与奖励
按照中牟县人民政府2011年5月底以前对各村建筑物的固化档案为基础,依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国家建设征收集体土地青苗费和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的通知》(郑政文〔2009〕127号)规定的标准进行补偿。
1.2011年5月底以前固化的建筑档案内被拆迁人合法宅基地上三层以下(含三层)建筑,按人均120㎡为有效面积。被拆迁人已建房屋小于人均120㎡的据实补偿,不足人均120㎡的部分按300元/㎡的价格补足人均120㎡;被拆迁人已建房屋大于人均120㎡的,只按人均120㎡予以补偿,多出人均120㎡的部分不予补偿(有合法建设手续的除外),按时拆迁的给予200元/㎡的拆工费。
2.对于被拆迁人宅基地范围内建筑物以外的全部附属物(包括果树、苗圃、压井等),均按照每处宅基地4000元的标准拨付给乡镇政府,由乡镇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兑付。
3.村庄规划区内的学校、村委办公楼等公共建筑不再补偿,在安置小区建设过程中应予以配套建设。
4.与各村签订并一直履行合同且在村庄规划区内的企业,按照中牟县人民政府2011年5月底以前对该企业建筑物的固化档案为基础,按时拆迁的依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国家建设征收集体土地青苗费和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的通知》(郑政文〔2009〕127号)规定标准进行货币补偿,不再安置;2011年5月底以后新增的建筑物不予补偿。
5.被拆迁人在搬迁过程中,拆迁人每人补贴200元搬家费,对于确实有困难的拆迁户,拆迁人统一进行搬迁,不再发放搬家费。
6.在规定期限(由拆迁人根据拆迁实际情况确定)内前15天完成拆迁的拆迁户,每户奖励10000元;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拆迁的,每户奖励5000元;对超过规定拆迁期限没有完成拆迁的,将按照有关规定依法执行,所发生的人工、机械费用由被拆迁人承担。
(三)安置对象
1.公安部门登记在册的享受本村村民待遇的农业人口;
2.现在校大中专学生;
3.现役士官、士兵;
4.正在服刑的未释放人员(死刑犯除外)和劳教人员;
5.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提出并经乡镇政府批准的人员;
6.被拆迁安置人口的界定时间截止到拆迁公告公布之日24时。
(四)安置标准
1.居住用房安置:以户为单位,每人按65㎡的房屋建筑面积为基本安置面积。其中45㎡无偿分配给被安置人,另外20㎡由被安置人按优惠价格购买。每户每人的安置房建筑面积不得超过65㎡,每户可根据家庭成员情况和经济实力,结合安置房的户型,选择一套或多套安置房。
2.商务用房安置:按人均5㎡的标准进行安置,被安置人可结合商务用房的结构情况,采用联户组合分配或村组集体集中分配,原则上不再按人分配。
3.农机具停放位分配:社区建设要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实际,设置专门的农机具停放场地。停放位采用无偿或租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配,每套安置房的所有权人可按不高于成本价格购买一处,也可由安置房的所有权人与安置人协商无偿取得或租用。
4.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独生子女每户可按优惠价多购买10㎡的安置房。
5.在家有宅基地的非农户可按优惠价购买一套安置房。
6. 为兼顾被拆迁人长远利益和村组集体经济的发展,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在安置小区附近按照人均10㎡的标准预留一定面积的商业或住宅用地(多个村庄可以联合预留土地,也可单个村预留)做为村组预留用地。
7.预留用地由村集体统一支配,预留用地的开发利用方案应由村民代表大会提出,经乡镇政府审核通过后,报县政府批准实施。
8.安置小区建成后,安置人应制定《抽签选房实施细则》,且严格按照《抽签选房实施细则》进行分房并公示。
(五)过渡方式
若因社区建设或其他原因需要提前拆迁的,采取发放过渡费与建设临时过渡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渡。从房屋拆迁之日起按200元/人/月的标准发放过渡费。过渡费发放截止到安置房建成分房之日。
1.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各行政村要统计数量和基本情况,经申请审批后,由安置人统一提供临时过渡房,在过渡房居住期间,不再发放过渡费。
2.在校学生过渡,结合村庄附近学校的实际情况,就近协调安排过渡,统一解决转学问题。
五、安置小区建设
(一)安置小区的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规模开发、集约用地、政府主导、村民满意、市场运作、多方共赢”的原则。
(二)安置用地按集体建设用地管理,预留的非农产业发展用地由村集体组织统一管理使用,安置房的房产证由安置人办理,办理房产证所需的各项费用由政府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予以优惠。
(三)安置小区采取多层楼房或高层楼房安置模式,具体安置模式由该社区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决定后,报中牟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四)安置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应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建设,如:社区办公用房、文化活动中心、幼儿园、学校、配电房、标准卫生室、环卫设施、公共绿地和道路等。
(五)安置小区的规划设计和安置房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被安置人的生产、生活和居住习惯,安置小区的规划设计方案通过评审后,方可进行安置房的建设。
(六)安置房的户型以45㎡、65㎡、95㎡、130㎡为主。安置房符合国家现行规范标准要求,被安置人可直接入住。
(七)安置小区的规划设计、工程地质勘查、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和材料采购等应依法进行招标,阳光作业,杜绝腐败。
(八)安置小区的建设应坚持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与村民监督相结合,确保工程质量。
(九)建设安置房、非营利性公共事业用房的建设规费享有以下优惠政策:
1.除国家和省明文规定不得减、免之外的行政性收费和财政全供单位的事业性收费予以免收。
2.县政府规定权限范围内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减半征收。
六、社会保障
为保障被拆迁村民的基本生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做好被拆迁村民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确保被拆迁村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被拆迁村民的社会保障按照《中牟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牟县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牟政〔2011〕32号)执行。
七、资金管理
(一)设立专账专户
中牟县财政局对新型农村社区涉及拆迁村庄的拆迁安置资金设立专账,专人负责管理;各乡镇设立拆迁安置资金专户,专款专用,以便于被拆迁农户补偿款的发放和管理。
(二)规范资金拨付
1.建筑物、附属物补偿费:由县国土局、财政局、建设局、监察局、乡镇人民政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等相关部门测量核算提供数据,经县财政局审核,专账备案后拨付到乡镇政府专户;乡镇政府根据清点登记结果据实兑付给被拆迁户。
2.拆迁奖励费: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拆迁规定期限统计出前15天完成拆迁的拆迁户和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拆迁的拆迁户,报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审核后,由县财政局按照奖励标准拨付给乡镇政府,乡镇政府负责兑付给拆迁户。
3.过渡安置费:过渡安置费定期发放,由乡镇政府定期提出申请,经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核实后,由县财政局拨付给乡镇政府,乡镇政府负 责兑付给拆迁户。
(三)设立工作经费
鉴于拆迁安置工作量大、任务重,应给予适当经费保证。拆迁工作经费和安置小区建设工作经费由各项目指挥部提出申请,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核算后,报县政府审核,由县财政局拨付给相关部门。
(四)严格资金监督与使用
成立纪检监督组(由县纪委、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县财政局、县审计局等部门组成)每年开展1—2次拆迁安置资金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对相关乡镇、村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杜绝截留、挪用和私分拆迁安置资金,项目结束后要进行一次全面审计,确保资金的使用规范和运行安全。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责任
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领导下,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财政局、监察局和有关乡镇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力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二)建立联动机制,确保大局稳定
实行例会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可随时召开例会,及时发现、协调解决拆迁安置工作中出现的矛盾问题。建立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协调信访部门妥善处理信访问题。成立媒体应对、危机处理和网络公共机构,明确专人负责,联系新闻媒体,及时解决有关问题。
(三)实行激励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1.在拆迁安置过程中工作表现积极、成绩突出的干部,在物质上奖励,在提拔使用时优先考虑。
2.按期完成拆迁任务的村组,结合拆迁工作量给予10—20万元的奖励。
(四)纪律保障
1.在村庄拆迁安置过程中,县直各职能部门、乡镇、村组工作人员要遵守纪律、服从领导、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对有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行为的,依纪处理;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2.阻挠和破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附则
(一)中牟产业园区、国际物流园区涉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另有规定的,按照其有关规定执行。
(二)本方案中的拆迁及安置标准适用于中牟县2012年新型农村社区(合村并镇)建设项目。
(三)本方案解释权归中牟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

『玖』 如何有效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简称为法律六进。
(一)积极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1、适用范围及对象:办事处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纳入公务员序列的事业单位人员。
2、学习宣传的法律法规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理论,和谐社会理论,宪法、重要法律法规以及与机关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参考教材:全国五五普法教材《干部法律知识读本》、《郑州市领导干部依法执政理论学习参考》等。
3、方式方法
(1)继续坚持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法律知识年度考核制度、以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带头示范作用。
(2)加强机关公务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广大公务员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带头学习法律、自觉遵守法律、忠实执行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概念。
(3)加强公务员学法制度建设,把法律知识纳入日常学习计划,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工作,逐步实现机关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工作规范化。
(4)积极参加全省评选100名“学法用法模范公务员”和建立100个“学法用法示范机关”的“双百”工程活动,在全辖区开展学法用法模范和学法用法示范单位评选活。
4、活动目标
(1)办事处各科室形成学法用法的良好风气,参学率达到100%,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做到带头学法用法。
(2)全体机关工作人员法制观念、法律素质显著增强,实现三个提高一个具备:即各级领导干部普遍提高依法执政、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公职人员普遍提高依法行使公共权力的能力和水平,社会组织普遍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行政执法和司法人员普遍具备履行职务所需要的职业法律知识和职业法律素质。
(3)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不发生集体或个人重大违法犯罪案件。
(二)积极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适用范围及对象:农村干部、农民、外出务工的农民。
2、学习宣传的法律法规
宪法、刑法民法、物权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土地管理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婚姻法、农业法、农村合作医疗章程等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参考教材:全国五五普法教材《农民法律知识读本》,全省五五普法教材《农民法律知识简明读本》和《农村党员干部法律知识问答》、《农民进城务工法律知识问答》等。
3、方式方法
(1)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投入 , 达到“五个一”,即建立一个法制辅导站,每个行政村建立一个法律图书角、一个法律学习室(农民夜校),每个村民小组建立一个法制宣传栏,每户家庭每年新增一本法律学习书籍。
(2)开展“法律五进乡村”活动和“一村一师(律师)”活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较大规模的送法下乡宣传活动,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工作者每季度要参加一次农村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活动,每位村民每年至少参加一次有组织的法律知识学习教育。
(3)“五五”普法期间,对农村党员干部分期、分批进行集中教育培训,每年集中培训率达到20%。
(4)开展农村学法考核测验活动,检验农村学法效果,组织农村党员干部进行书面测验、案例讨论分析、法律知识竞赛、学法演讲比赛等,以激发广大农民学法热情。
(5)根据辖区实际情况,针对普遍性问题,集中进行农村法纪教育整顿活动。
(6)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要规划建设农村法治文化景观景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基层法治文化活动,组织专业和业余文艺团体为农民演出法制文艺节目。
(7)利用现代宣传工具向农民进行法制教育,区广播电视台开办学法专栏,引导农民收听收看中央、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的法制节目。
(8)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把法律进乡村活动与依法治村相结合,依法解决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4、基本目标
(1)辖区农村初步形成学法用法的氛围,农民群众学法用法的兴趣逐渐增强。
(2)农民群众普遍了解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掌握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树立基本的法制观念,每户家庭有一名法律明白人。
(3)农村基层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守法,较好地树立以宪法意识为核心的法律意识,逐渐学会依法管理农村各项事务,依法解决农村的矛盾问题。
(4)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农村各项事物逐渐纳入依法管理轨道,农民的各种权利得到切实尊重和保护,农村法治环境不断优化,保持农村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三)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促进和谐法治社区建设
1、适用范围及对象:社区管理人员、社区居民、社区流动人口、社区单位。
2、学习宣传的法律法规
宪法、刑法、民法、物权法、婚姻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妇女权益保障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参考教材:全国五五普法教材《社区居民法律知识读本》等。
3、方式方法
(1)加强社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达到五个一,即:每个社区建立一个法制工作站(设在调解委员会)、一个法制宣传橱窗、一个法律图书角、一个法制学习室(社区居民学校)、每个居民家庭每年新增一本法律学习书籍。
(2)抓好社区干部、社区管理人员带头学法,对社区干部进行法律知识集中培训,社区干部、管理人员坚持每季度集体学法制度。
(3)开展有组织的社区居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办事处每季度、社区每半年举行一次公益性法制讲座或社区论坛,社区每年组织一次社区居民法律知识学习测验答题活动,适时举办社区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演讲比赛等。
(4)加强城市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1支志愿者队伍,人数不少于3人;鼓励并支持志愿者经常深入社区,结合各个时期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发生在居民身边的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为居民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5)开展社区法律服务活动,组织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工作者和法律服务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
(6)加强社区法治文化建设,建立1个普法广场和1个普法长廊等融标志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固定性普法设施,逐步建立一些社区法治文化景观景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法治文化活动。
(7)加强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组织闲散青少年进行集中法律知识学习,组织好中小学生暑假、寒假期间的课外法制教育活动。
(8)协调抓好社区单位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9)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推进社区依法治理,把社区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4、基本目标
(1)辖区各社区形成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增强,普遍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
(2)社区干部、管理人员做到带头学法用法,逐步学会依法管理社区事务、依法处理社区出现的矛盾和纠纷。
(3)社区居民家庭家家都有法律明白人,居民家庭成员依法办事的能力普遍提高。
(4)社区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全面加强,70%的社区达到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标准,城区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促进和保障城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四)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教育。
1、适用范围及对象:辖区内在校学生、教师、员工。
2、学习宣传的法律法规
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物权法等。参考教材:全国五五普法教材《五五普法公民读本》,全国青少年学法教材《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等。
3、方式方法
(1)要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结合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学法律、知荣辱、明是非,使广大青少年从小懂得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养成学法守法的行为习惯。
(2)要发挥好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采用有效措施确实推进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的落实。
(3)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各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建设,依托家庭、社区、村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4)要积极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形成一定宣传教育规模。
4、基本目标
(1)辖区内学校形成学习法律知识的氛围,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起尊重法制、学习法律的兴趣。
(2)中小学生受到法律启蒙和法律常识教育,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能力,养成守法习惯。
(3)大中专学生学习掌握法律基础理论知识,树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基本具备现代社会必需的法律素质。
(4)学校教师、员工带头学法用法守法,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做到依法执教育人。
(5)学校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违法犯罪现象减少。
(五)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促进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
1、适用范围及对象:辖区内各类企业、企业领导层、经营管理人员、职工及农民工。
2、学习宣传的法律法规
宪法、刑法、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工会法、产品质量法、税收征收管理法、职业病防治法等。参考教材:全国五五普法教材《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读本》、《社区居民法律知识读本》、《农民进城务工法律知识问答》等。
3、方式方法
(1)建立健全企业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各个企业要制定年度法制宣传教育计划,建立企业领导班子成员集体学法制度(每半年1次);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并参加全区年度法律知识学习考试活动;对企业职工每年进行一次有组织的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并参加全区年度法律知识学习测验答题活动。
(2)加强对企业领导层的法制培训。
(3)加强企业职工学法阵地建设,建立职工法制学习室或园地,在个体经营者集中的市场联合建立职工法制教育阵地,为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配备必要的法律学习书籍。
(4)加强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建设,五五期间,国有大中型企业、大中型私营企业都建立起法律顾问制度。
(5)加强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常年使用农民工的企业普遍达到“五个一”要求:每个用工单位有一个法制宣传教育兼管机构,每个农民工有一本法律学习书籍(参考书《农民进城务工法律知识问答》),每个用工单位每年度为农民工集中讲一次法制课,每个农民工每年参加一次法律知识书面答题活动,每个用工单位的管理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集中法律知识学习活动。
(6)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企业职工法制文艺演出、法制书画展览、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漫画、法制宣传橱窗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活动。
(7)加强企业职工及农民工维权工作,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
(8)开展“依法治企”、“依法经营、诚信服务”教育活动和“争创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推进企业民主法制建设。
4、基本目标
(1)辖区各类企业形成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得到普遍重视和加强。
(2)企业领导层和经营管理人员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经营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
(3)企业职工及农民工的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依法参与企业管理、依法表达诉求的能力显著提高。
(4)企业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基本纳入法治化轨道,职工及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80%以上的企业达到“诚信守法企业”标准。
(六)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
1、适用范围及对象:辖区内科学研究机构、公益性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等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未能涵盖的单位、单位管理人员、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医疗卫生人员、服务人员及职工。
2、学习宣传的法律法规
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物权法及与本单位业务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参考教材:全国五五普法教材《五五普法公民读本》、《医疗卫生人员法律必读》等。
3、方式方法
(1)规范单位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六有,即有组织、有计划、有教材、有阵地、有学习、有考试考核。
(2)建立单位领导干部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每半年要集体学习法律知识1次。
(3)采取上法制课、法制培训等多种形式,组织单位职工学习法律知识,并积极参加全区年度法律知识学习考试测验活动。
(4)公共服务单位要结合服务工作,向社会宣传与本单位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公园、车站等管理单位在人员流动密集地点设立固定法制宣传设施。
(5)组织丰富多彩的单位法治文化活动,让群众享受法治氛围,感悟法治文化,培养法律信仰。
(6)深入开展基层依法治理,积极参加全省“依法办事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进单位民主法制建设,把单位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4、基本目标
(1)各个单位形成学法用法的氛围,普遍建立法律知识学习考试考核制度。
(2)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和管理人员带头学法用法,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显著提高。
(3)科技人员及广大职工掌握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普遍增强。
(4)各个单位的民主法制建设普遍得到加强,法治化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显著提高,五五期间,30%以上的单位达到全省“依法办事示范单位”创建标准。

『拾』 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23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负责机关会务、文电、机要、信息、综合材料、档案、政务公开、公共服务、督办查办、安全保密、文印等工作;负责局系统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拟定局机关有关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承担新闻宣传和新闻发布工作;协助局领导处理日常工作。
(二)信访工作处
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信访稳定工作法律法规政策,拟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访工作实施办法,负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信访接待、咨询及有关信访稳定事宜,承办上级信访部门转办交办的信访案件和稳定事宜。
(三)政策法规处
组织开展综合性政策研究工作和重要课题调研;组织起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承担有关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监督、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核工作及重大行政处罚的听证工作;承担相关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实施执法责任制工作;负责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受理国家赔偿请求;对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执法情况实施监督;协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涉法问题专家咨询工作。
(四)组织人事处(机关党委)
协助局党委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机关、市公务员局、外国专家局和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机构编制和外事管理工作;负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负责机关、市公务员局、市外国专家局和直属单位的基层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学习教育培训等工作;负责机关、市公务员局、市外国专家局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
(五)规划财务处
拟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承担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草案工作;参与拟订社会保障资金(基金)财务管理制度; 承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工作和信息规划工作;承担有关科技项目管理工作。
(六)就业促进工作办公室
牵头拟订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政策,按规定承办接收大中专毕业生事宜;开展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会同实施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计划;负责引进紧缺专业毕业生;拟定就业规划和年度计划;拟订劳动者平等就业政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指导、规范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管理;拟订青年见习制度并监督实施;拟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拟订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体系和全民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并监督实施;拟订就业援助和特殊群体就业政策;落实国(境)外人员(不含专家)来郑就业的管理政策,负责港澳台人员来郑就业备案和就业证的办理;负责对举办全市性大型人才交流会的审批;负责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工作;负责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创业培训、创业后续服务工作;综合协调职业介绍、就业创业培训、劳动就业服务工作;承担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七)人力资源市场处
拟订人力资源市场发展政策和规划;贯彻执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市场准入管理制度; 负责职业介绍中介机构的审批和监督管理;拟订人员调配政策,承担特殊需要人员的引进、选拔、调配工作;按规定承办市直和中央、省部分驻郑单位(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除外)人员调配、录(聘)用事宜; 拟订事业单位招聘国(境)外人员(不含专家)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市出国(境)人员审查政策,承担市直常驻国(境)外人员的审查工作;拟订事业单位招聘国(境)外人员(不含专家)政策;拟订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政策并监督实施。
(八)职业能力建设处
拟订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政策和规划并组织实施;拟订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并组织实施; 审批管理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拟订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发展规划和管理规则,指导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完善职业技能资格制度;拟订国家、省职业分类、职业技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实施意见; 拟订职业技能鉴定政策,审批和管理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规范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管理。
(九)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
指导事业单位(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管理工作; 拟订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事业单位人员的合同管理、岗位管理工作;拟订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和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管理政策;建立和推行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承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核准或备案事宜。
(十)专业技术人员处
综合协调人才队伍建设;承担高层次人才规划、培养和引进工作;拟订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继续教育政策并组织实施;承担组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优秀人才的选拔和管理工作; 负责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的申报、建设和管理工作;拟订国(境)内外专家、留学人员来郑工作或定居政策;负责国(境)外机构在市内招聘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管理政策;指导有关留学回国人员科研经费资助工作; 承担郑州市高层次专家决策咨询顾问团的有关工作;承担专家服务工作。
(十一)职称处
综合管理全市职称工作;负责全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的组建和管理;监督管理全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 会同做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工作;负责审核市直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 负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核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定; 负责承办中学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负责各类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考试管理及资格证书的审核和管理;负责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技术职务初聘工作;负责外地进郑专业技术人员资格确认。
(十二)工资福利处
拟定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津贴、补贴、福利、统一发放工资等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市直单位人员工资统发的核准工作;指导全市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审核市直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实施工作;承担全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和工资总额管理工作;负责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查、比较统计工作;负责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和职务变动等人员工资确定工作;负责市直机关福利费管理工作;负责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执行工资福利政策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
(十三)机关事业离休退休处
按管理权限办理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离退休手续;负责机关事业单位基本退休费及生活费标准的调整并组织实施;办理机关事业单位提高退休待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延长退休年龄、变更参加工作时间的审批;承担市直机关离退休人员离退休生活费统发工作;负责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病提前退休工作;承担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护理费审定工作;负责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亡故后相关待遇的核准工作;负责管理市直机关老干部活动经费工作;负责机关事业单位执行离退休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
(十四)农村劳动力工作处
拟订农村劳动力工作综合性政策和规划,维护农村劳动力合法权益;推动农村劳动力相关政策的落实,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协调处理涉及农村劳动力的重大事件;指导、协调农村劳动力工作信息建设;参与劳务协作;指导劳务输出基地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承担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十五)劳动关系处
拟订劳动关系政策以及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规范;拟订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政策,拟订最低工资标准,指导和监督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和企业负责人工资收入分配;指导劳动标准制订工作;拟订消除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政策;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企业政策性安置人员的政策。
(十六)养老保险处
统筹拟订机关企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及其补充养老保险政策,逐步提高基金统筹层次;拟订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和标准;拟订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拟订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办法;拟订养老保险基金预测预警制度;拟订死亡职工遗属待遇和非因工伤残职工待遇政策及给付标准;完善企业职工离退休政策;负责对企业职工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的审核确认;负责企业职工退休条件的确认;负责企业年金工作的受理、审核、推进和监督。
(十七)失业保险处
拟订失业保险政策、规划和标准;拟订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建立失业预警制度,拟订预防、调节和控制较大规模失业政策;拟订经济结构调整中涉及职工安置权益保障政策;指导全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
(十八)医疗保险处
统筹拟订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政策、规划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拟订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基金管理办法;组织拟订定点医疗机构、药店的医疗保险服务和生育保险服务管理、结算办法及支付范围,并对其进行资格审定、监督检查和年审;拟订疾病、生育停工期间的津贴标准;拟订机关企事业单位补充医疗保险政策和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拟订本市公务员医疗补助、离休干部医疗保障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指导全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工作。
(十九)工伤保险处
拟订工伤保险政策、规划和标准;完善工伤预防、认定和康复政策;组织拟订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组织拟订定点医疗机构、药店、康复机构、残疾辅助器具安装机构的资格标准、管理办法并负责资格审查;承担劳动能力鉴定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和咨询工作;协调处理涉及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重大事项和疑难问题; 负责全市工伤认定工作;审核确定职业康复费、工伤预防费使用计划;指导协调劳动能力鉴定工作。
(二十)农村社会保险处
拟订农村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政策、规划和标准;会同有关方面拟订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拟订征地方案中有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措施的审核办法并监督实施。
(二十一)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处
拟订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基金监督制度、运营政策和运营机构资格标准;依法监督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基金征缴、支付、管理和运营,并组织查处重大案件;审核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承担市社会保障基金监督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
(二十二)调解仲裁管理处
统筹拟订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的实施规范,指导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指导开展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工作;依法组织处理重大劳动、人事争议; 会同做好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的鉴证工作;承担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
(二十三)劳动保障监察处
拟订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制度;组织实施劳动保障监察,依法查处和督办重大违法案件;指导县(市、区)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协调劳动者维权工作,组织处理有关突发事件;承担其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督检查工作。
离退休干部工作处。负责机关、市公务员局和市外国专家局的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工作。

热点内容
法治文化道德 发布:2025-01-16 01:26:16 浏览:733
网络法院宣判 发布:2025-01-16 01:20:30 浏览:721
十八届四中全会一手抓法治 发布:2025-01-16 01:11:56 浏览:457
孙斌律师 发布:2025-01-16 01:06:55 浏览:432
法院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 发布:2025-01-16 01:04:02 浏览:158
鸡情法院 发布:2025-01-16 00:07:58 浏览:104
杨文案交法院 发布:2025-01-15 23:26:41 浏览:568
温州市城市市容和卫生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5 23:04:53 浏览:128
汕尾市城区人民法院网 发布:2025-01-15 22:49:34 浏览:880
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名称 发布:2025-01-15 22:43:35 浏览: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