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关卓然律师

关卓然律师

发布时间: 2022-04-19 19:22:54

Ⅰ 看懂《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剧情需要了解什么

故事发生在2、30年代的欧洲,一位传奇的酒店大堂经理与他年轻的门生意外卷入家族遗产之争。

随着一幅名画的藏与追,经历了爱情、凶杀、越狱以及战争的考验,最终将这些经历和财富留给了一位作家。而该片正是导演向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致敬的作品。导演表示尽管故事跟茨威格的书作没有必然联系,可影片追寻的,正是小说《昨日的世界》里那种独特的东欧氛围,旧欧洲情怀。



导演和摄影师罗伯特·约曼还用不同的画面比例拍摄不同的年代。六十年代使用16:9宽荧幕,三十年代用当时盛行的1.37:1的标准比例,八十年代则使用1.85:1学院宽银幕拍摄。

比例的转换,带来对三个时代直观的不同感受。在占篇幅最大的三十年代,画面纵横感更强,空间更舒展,人物在其中游刃有余。三个时代,三个叙事人,层层倒叙,头尾相接


Ⅱ 城北人的剧情简介

去新学校报到的路上,佳玲骑车遇到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车祸。一辆窗口都被涂了黑漆的中型面包车,将她挂倒路边,而自己也撞在电线杆上。伤并不重,佳玲上前和司机理论,这时车里却传出震耳的哀号。在交通警察的帮助下,车门打开,只有十二座的车里,却下来了二十多个学生,不仅如此,里面竟还有十多个师生被挤伤压伤没法下车。这场面把佳玲震得目瞪口呆。原来,这是佳玲住家附近一所民工子弟学校的校车,私人办学的暴发户路福根只知赚钱,根本无心学校建设。佳玲协助医生将受伤的学生老师送进医院,并用自己的银行卡里的两万块钱付了押金,之后,她与此次受伤的民工子弟郭小波、夏青苗等,结下情谊的同时,也开始了替他们,也为自己争取权益的过程。佳玲的丈夫方卓然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律师,此刻的他正在一家律所屈居人下,一副蓄势待发的姿态。他四处寻找新的机遇,以求尽快改变和佳玲团圆之后的家庭面貌。相亲相爱的小两口一见面就开始筹划换车换房年内添丁。当妻子提出请他为那些伤残的农民工子弟讨回公道提供法律援助的时候,他当然责无旁贷。而就在这时,一个偶然机遇,方卓然得到平海最著名的房地产开发商竺鸣的青睐,并向他发出加盟公司的盛邀。这对一直怀才不遇的卓然来说显然是个天赐良机。接着,一切如愿以偿,他担任了竺鸣公司的法务部主任。但上任伊始,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却是要为校车伤人事件替路福根出庭做无责辩护。原来,路福根经营场所的大部分用地,正是竺鸣准备开发的豪宅“领岫花园”二期的规划用地,路福根以其商人的精明,将校车车祸的赔付巧妙转嫁给了竺鸣。对竺鸣来说赔付与否并不重要,但对卓然毕竟是上任后的第一宗案子。卓然当庭力辩,竟大获全胜。这个结果虽然让卓然赢得竺鸣的尊重,但令佳玲大伤其心。遂搬出家里。但为弥合间隙,卓然还是悄悄替在医院治疗的老师学生交纳了四万块钱的医疗费。
佳玲新任班主任的班级中,担任班长的女生赵一凡也是农民工子弟。由于曾经在市里组织的一次数学竞赛中考了第一,校长破格收她在这所公办学校借读。而她的父亲恰巧就是那次车祸中负伤的唯一的老师。家庭的困难养成了一凡坚定倔强的性格。佳玲第一天上课,班里以路福根的儿子路海龙为首的调皮的学生,准备给她来个下马威,在门上架起土簸箕,一凡察觉后,主动去门口迎候老师,并替她挨了这一簸箕。佳玲问她为什么不告发他们,一凡说,我是班长,不想叫他们说我是告密者。佳玲从心里喜欢上这个学生,并渐渐建立起姐妹般的友谊和信任。在卓然好友、教育局处长伍志浩夫妇的调解下,佳玲还是理解了丈夫,但从心底却结下了心结。这种心态之下,虽说情感没有遭到破坏,但由于之前长期以来并未生活同在一个屋檐下,还是出现许多误解和猜忌。一次卓然北京出差办案,恰逢佳玲生日,临行卓然下厨做好一桌丰盛饭菜,但一直到飞机要起飞的最后一刻,也没等回佳玲。忙完学生的事情,佳玲看到饭菜很是感动,随后约来学生共享。路海龙拿来玫瑰和一瓶好酒,而赵一凡却从家里捧来一碗鸡蛋长寿面端给老师。佳玲十分感动。卓然回来后,看见家里插着的玫瑰,心里不是滋味。
在伍志浩的关注之下,民工子弟学校的事情得到了市里领导的重视,教育局委托伍志浩详尽调查,对不符条件的学校一律关停。路福根眼看要断财路,煽动学生家长联名抵制,并停发了教职工的工资。一时间,学校上下人心惶惶。一个早晨,郭小波和夏青苗到校上课,见老师学生在校园里放羊。郭小波不顾夏青苗阻拦,敲响挂在屋檐下的上课钟。学生回到教室坐好,老师却气哼哼问谁敲的钟,并质问你是校长吗,你能给老师发工资吗?郭小波倔强地小声回答:我想念书。引来一阵沉默。赵一凡的父亲肺病转为肺癌,家里没钱治疗,一凡妈妈不惜出卖色相向路福根借钱。一凡无意中看见后离家出走,并向学校提出退学,在医院打工挣钱,为父治病。佳玲费尽周折找到一凡,将她拉回校园。看到母女一时半会互不谅解,佳玲干脆将一凡接到家里住下,情同姐妹。这种举动让卓然感到不便,继而对佳玲产生不解。直到懂事的一凡察觉到什么,主动离开了老师的家。为此,佳玲和卓然产生不快。经过一段反复和波折,最终,为了更大的利益,路福根放弃了这所民工子弟学校,交给竺鸣公司开发房产项目。另一个早晨,当郭小波和夏青苗再次来校上课的时候,发现原来的学校已被推土机夷为平地了。
这些已经失学的孩子找到了已经和他们心心相印的林佳玲。佳玲在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下,说服学校接纳了这些民工子弟。由于这些学生的基本素质良莠不齐,一时间成为学校其他老师们指责的话题。为了这些孩子,也为了证明自己,好强的佳玲把自己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到了工作上。卓然倍感冷落,渐渐的他竟对家庭和佳玲失去了信心。一次为了一件小事的争执,卓然向佳玲提出了分手。佳玲五雷轰顶。民工子弟学生的成绩在佳玲的努力下还是保住了,但此时的佳玲似乎失去了来自家庭的强大依托,仿佛无根浮萍。直到夏青苗事件的出现,像一颗最后的子弹彻底击碎了她的勇气。漂亮虚荣的夏青苗为了挣钱贴补家用,不慎被不法商家利诱,为某软件公司开发的游戏拍了含挑逗性的照片。之后东窗事发,在学校引起轩然大波。为正校规,学校坚决要开除夏青苗。佳玲哀求力保,为夏青苗争取再给她改正的机会。在学校党委会的会议室前徘徊等待一个下午,佳玲最终还是得到坚决开除的答复。内外交困、心灰意懒的佳玲在一场大病后,最终也做出了辞职的决定。离开了学校,但佳玲此刻却体会到了往日学生们的关爱。随着竺鸣公司开发项目的日渐扩大,有更多的民工子弟学校被陆续拆除。一时间民工聚集的街区上惹事生非的失学的孩子多了起来,治安状况也逐渐恶化。见此情景,闲不住的佳玲有了创办更正规的民工子弟学校的念头。历尽千辛万苦,事情终于有了眉目。伍志浩从一所搬迁的学校那里得到一个旧校园。而她以前的中学校长也表示出大力的支持,无偿为学校提供了全套课桌椅和部分教具。最让佳玲欣慰的是卓然,为竺鸣立下汗马功劳的卓然,深得竺鸣信任,他终于说动了一笔数千万的投资,投给了学校。竺鸣也为佳玲的精神感动,他希望这笔钱能为佳玲办起一个有质量的民工子弟学校,佳玲告诉竺鸣,这个学校的质量不在于将来能有多少学生考上北大清华,而是在于能让他们各自在这个社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成为有用的人。而赵一凡和路海龙也都要求转学到林老师学校来,以示支持。佳玲答应了,但希望郭小波坚持在公办中学里,争取考上北京大学。原来一些对佳玲有意见的学校老师,竟也纷纷加入了这个民办学校。佳玲开玩笑问他们怎么舍得铁饭碗,年轻的老师说,还是你林校长开的薪水高嘛。
在卓然新买下的领岫花园的新居里,夫妻二人各自检讨了自己的不是,重归于好。就在佳玲主持的开学典礼上,意外的是佳玲晕厥在台上。不久,医院确诊是血癌,而恰在同时,医生发现她怀孕了。为了孩子,佳玲拒绝了一切药物治疗。她坚决的态度令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她体内急需输血。成群的民工在郭小波父亲郭全民的带领下从工地赶来。他们身上还满是灰土呢。医生让他们先去洗干净了再抽血。卫生间的水池上,一排又一排民工伸着胳膊冲洗着。最后,孩子顺利出生了,佳玲却在病床上和孩子丈夫留下一张合影后悄然死去。卓然抱着孩子踟蹰在校园,仿佛在等待佳玲下课。这时,教室里传来的是朗朗的读书声。

Ⅲ 香港华仁书院的著名校友

曾荫权-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林瑞麟-香港政制事务局局长
孙明扬-教育局局长
胡经昌-前立法局议员黄星华-前房屋局局长
王永平-工商及科技局局长
邬维庸-前医管局委员,前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前全国人大代表张炳良-前立法局议员,新力量网络发展主席,行政会议成员
徐家祥-香港首位华人政务官蔡宗衡-汇贤智库理事及创会会员黄宏发-前立法局主席,前立法会议员
何京文-大律师
陈兆恺-终审法院常任兼高等法院首席大法官
余叔韶-香港首位华人检察官徐涂-前文康广播司
李福深-前任香港赛马会副主席,公民党党员,大律师
关卓然-胡关李罗律师行首席合伙人
周湛燊-前马会副主席, 前屋宇地政署署长
徐嘉慎-律师, 前保护海港协会主席 胡应湘-合和实业主席
邱木城-商人,富豪,前东华三院主席方中-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主席,摩斯伦马赛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深合伙人,及香港会计师公会副会长
方侠-香港交易及结算所董事,香港资深会计师方津生-沙士信托基金委员会主席
石镜泉-著名财经专家
陈南禄-国泰航空行政总裁
李修良-商人,上市公司力丰(集团)主席
关超然-前长江实业独立非执行董事,信德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前海洋公园公司主席,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前主席
林孝文-碓利达国际及现任董事总经理兼副主席
苏权国-香港支持奥运联会荣誉会长,商人
伍步刚-永隆银行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香港银行学会副会长
罗先煜-JL Capital Pte Ltd, Managing Director
邬硕晋-会计师,第三届立法会候选人
丘铭剑-百盛集团非执行董事
关亨时-南海商会副理事长
何世柱-香港福利集团董事兼总经理,临时立法会议员
倪少杰-港事顾问,临时立法会议员,日丰企业有限公司,欧亚机器工程有限公司,高中地产有限公司,北京金业畜产有限公司主席
何伟志-童军总会司库叶德铨-长实执行董事胡文新-合和联席董事总经理
方正-证监会主席
陈仲尼-金鹰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李克勤-歌手
倪震-DJ,倪匡儿子
郑嘉颖-歌手,演员
张智霖-歌手,演员,华仁小学
房祖名-歌手,成龙儿子
尹子维-歌手,演员, 华仁小学
萧亮-资深传媒人,演员
郑君绵-歌手,演员
秦沛-演员
梁继璋-香港电台副台长,DJ
杜浚斌-DJ,歌手
郭伟安-DJ
韦基舜-香港体坛前辈
吴煜民-作家
李我-知名广播人
谭伟权-演员
韩志勋-著名画家
黎伟聪-作家,大学讲师
胡世杰-电台主持
苏耀宗-香港商业电台DJ,司仪,配音人
卢大伟-主持 余国藩-芝加哥大学荣休教授
黄展华-著名教师,英语粤剧创作者
吕大乐-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专栏作家
雷鼎鸣-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专栏作家 何兆炜-前香港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
郑志坚-肿瘤科顾问医生
谭广亨-香港大学副校长,医学院小儿外科讲座教授
简悦威-前美洲华人生物科学学会会长,首届邵逸夫生命科学奖得主
蔡永业-中大医学院创院院长,医务卫生署署长,前香港心理卫生会会长
胡定旭-医院管理局主席
曾浩辉-卫生署顾问医生
梁柏贤-前卫生署副署长
钟尚志-前中大医学院院长,是Sars的英雄之一
李健鸿-香港大学校董,前香港医务委员会主席
吴敏伦-香港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系教授
李大拔-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社区及家庭医学系教授
陈力元-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 邓以明-天主教广州总教区首任华籍主教、耶稣会会士
Ratna Kutrakhul-后称 Robert Ratna Bamrungtrakul)天主教叻丕府教区(1969-1975)及泰国清迈府教区(1975-1986)主教
郭春庆-澳门耶稣会神父 叶金豪-百万富翁25万得主,首位各出奇谋参赛者
莫乃光-香港因特网协会主席
吴煜民-资深注册建筑师
沈怡谋-香港资优生
卢文柱-第一个华人十优状元

Ⅳ 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故事 钱钟书和杨绛结婚多久了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
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
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钱钟书

1932年,春,古月堂。
1932年的清华女生宿舍,有个很典雅的名字,叫“古月堂”,入夜时,古月堂前常常站着等女友的男生,他们把“约会”戏谑为“去胡堂走走”。
那时候的清华同现在并无二致,男多女少,女生都是被宠爱的。古月堂不设会客室,男生们便都立在门口,无论春冬,无论寒暑,古月堂前总能看到一两个焦灼的身影,眼巴巴地盯着大门,盼着那一位千呼万唤始出来。
在那些等待的身影里,有一位面容俊朗的男子,他名叫钱钟书,是清华西方语言文学系的学生,在西语系,他是有名的才子,当时,他,曹禺,颜毓蘅被大家称为“三杰”,他又格外出众些,教文学的吴宓教授称赞他:“自古人才难得,出类拔萃,卓尔不群的人才尤为不易得,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中要推钱钟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
他是江苏无锡人,出身名门,他的父亲钱基博是近代著名的古文家,曾先后担任过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校的教授,他的母亲姓王,是近代通俗小说家王西神的妹妹。他在家中是长子。
他的中学时代就读于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两所学校都是美国圣公会办的,注重英文教育,他因而打下了坚实的英文基础,而他的国文由父亲亲自教授,也渐渐有了深厚根基,他的古文造诣远高出同龄人,未考入清华之前,就以代父亲为钱穆的《国学概论》一书作序,后来书出版时就用的他的序文,一字未改。
他的国文和英文很好,数学却极差,幼年时他读《西游记》《三国演义》《说唐》,孙悟空,关云长,李元霸使用的武器斤两却能记得一清二楚,却不识得阿拉伯数字。他是1932年春考入清华的,入学考试时,他数学得了零分,本来是不能录取的,但因为他中英文特别出色,校长罗家伦就决定将他破格录取。因着这段不寻常的经历,他一入清华,文名就已传遍了全校。
他并没有让罗家伦失望,清华的课业素以繁重著称,别人都挑灯夜读,他却不仅轻松学完本专业的课程,还有余力钻研中国古典文学。他的读书数目之多,涉猎范围之广,让同班同学叹而观止。他的一个同学饶余威就曾感叹过:“同学中,我们受钱钟书的影响最大,他的中英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最怪的是他上课时从不记笔记,只带一本和课堂无关的闲书,一面听讲,一面看自己的书,但考试时总是第一。他自己喜欢读书,也鼓励别人读书。”
他在文科方面有一种卓然的天赋,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是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他恋书成痴,读书于他全然不是一件必须去完成的任务,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他无书不读,连辞典都看得饶有兴趣,在读书中,他能感到无上的愉悦。
他要等的这个女孩子名叫杨绛,她小他一岁,完全是他的同道中人,将阅读视作生命。
杨绛是今年考入清华的,在西方语言文学系研究生院就读。她和他是同乡,也是江苏无锡人,但后来定居苏州。她的家世背景丝毫不亚于他,在苏州,杨家是有名的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杨荫杭是著名的律师,他曾赴美日两国留学,获宾西法尼亚大学法学硕士,他创办过无锡励志学社和上海律师公会,担任过上海申报编辑,历任了江苏省高等审判厅长,浙江省高等审判厅长等职。他有两部有名的著作《名学》《逻辑学》,流传后世,连钱穆也说深受其影响。杨绛还有一个姑母,名叫杨荫榆,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后来,在日军攻陷上海时为维护学生而被枪杀。

她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先后就读于北京女高师附小,上海启明女校,苏州振华女中,成绩都很优异。她开始念书的时候,喜欢在课堂上淘气,她玩一种吹小绒球的游戏,吹着吹着就笑起来,老师看到了生气,就让她站起来回答课文内容,谁知她竟全能准确无误的答上来,老师十分惊讶。自小就聪颖异常的她很得父母和姑母杨荫榆的喜爱。
十七岁的时候,她考入了江苏东吴大学,一年后分科,她选了政治系。可其实她的兴趣并不在政治,她喜欢文学,可是当时东吴大学并没有文学系,文科里比较好的法预科和政治科,她想选法预科,这样将来可以做父亲的助手,还可以接触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可以为写小说积累素材,可是父亲并不同意她学法律,大约是他觉得社会黑暗,宪法如同虚设,从而对法律失了望,又抑或他觉得法律沉重,于一个女孩子并不相宜,总之,他坚决不要她当他的助手,于是,她只好改了政治系,因为不喜欢,她对课程只是敷衍了事,大部分时候都呆在图书馆里阅读文学书,三年下来,她对文学的兴趣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了。
大三时,她得到了威尔斯利女子学院的奖学金,可以去美国留学,可是奖学金并不包括生活费,美国生活费昂贵,她不想增添家庭的负担,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她压根就不打算继续攻读政治,她并不觉得洋学位多了不起,她宁可考清华的文学研究院,她想去中国最好的大学念自己最喜欢的文学。
她果然考入了清华,一入学,她便赢得了梁宗岱先生的赞赏,那时候,梁先生教教法语,第一堂课是听写,她的程度令梁宗岱刮目相看,他问她法语是怎么学的,她坦然道:“自学。”
杨绛的才气和聪慧并不亚于钱钟书,他和她,一个是出身名门的才子,一个是书香门第的才女,门当户对,佳偶天成,连她的母亲都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他们在清华一起呆了一年,1933年的夏天,钱钟书毕业了,因为他格外出众的才华,清华希望他留校继续攻读硕士,可是,他拒绝了。他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自学能力,而且水平并不比在校的研究生差,没必要在同一间学校再学重复的东西,在文学上面,他向来是极自信的。
当时,他的父亲在上海光华大学担任中文系主任,他便应了父命,去了光华大学任教。
杨绛还没有毕业,继续留在清华读书,他们第一次短暂分开。
他离开后,写了许多信给她,他做了很多情诗,皆是旧体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
缠绵悱恻好文章,粉恋香凄足断肠;答报情痴无别物,辛酸一把泪千行。
依穰小妹剧关心,髾瓣多情一往深;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
良宵苦被睡相谩,猎猎风声测测寒;如此星辰如此月,与谁指点与谁看。
困人节气奈何天,泥煞衾函梦不圆;苦雨泼寒宵似水,百虫声里怯孤眠。
这首诗写得文辞典雅,情深意切,放在唐宋佳作中也毫不逊色,他还写过一首诗,内有一句“除蛇深草钩难着,御寇颓垣守不牢,”运用的宋明理学家的语句,他从不写当时流行的新诗,一律用旧诗体,旧体诗需对仗工整,且讲究平仄,比新诗难做,他却写得挥洒自如,他还自负地说:“用理学家语作情诗,自来无第二人!”,他的才气就是在这样的小事处也会一一彰显。
他的诗虽做得好,她回信却并不多,她对他说,她不爱写信,他有些抱怨她,“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后来,他写《围城》,还念念不忘这段往事,《围城》里的唐晓芙也不爱写信。
大约是钱钟书写信写得太勤,连父亲钱基博也看出了端倪,有一天,老先生擅自拆了杨绛的一封信,从而对杨绛大加赞赏,原来那封信是杨绛写来和钱钟书讨论婚嫁问题的,他这么写:“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亲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终不受障碍。”钱基博看完,也不问钱钟书的意见,自作主张提笔给杨绛回了一封信,夸奖她明理懂事,并郑重其事把儿子“托付”给她。
有了这一出事,钱钟书和杨绛的关系从此被双方父母知晓,两人所在的家族都是当地名门,于是,双方父母便循照旧礼,为两人订婚。他由父亲领着,上杨家拜会杨绛的父母,正式求亲。然后,请出男女两家都熟识的亲友作为男家女家的媒人来“说媒”,他们还在苏州一家饭馆里举办了订婚宴,请了双方族人及至亲好友。

他和她本是自由恋爱,结合却沿着“父母之名,媒妁之言”老老实实走了一遍程序,他觉得这事颠倒了,她也觉得很茫然,“茫然不记得‘婚’是怎么‘订’的,只知道从此我是默存的‘未婚妻’了。那晚,钱穆先生也在座,参与了这个订婚礼。”默存是他的号,她喜欢叫他默存,而他也喜欢叫她“季康”,季康是她的号。
订婚后,他仍在光华大学授课,她回清华继续念书,她还有一年毕业,这时的她,在清华已经崭露头角,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写作”课上,她教过一篇作业,叫《璐璐,不用愁!》,描写青春期少女的三角恋爱心理,细腻动人,朱自清很是赏识,推荐给《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后来这篇文章还被选入了由林徽因编辑的《大公报 文艺副刊 小说选》中,出版时题目改为了《璐璐》,署名是季康,那本集子一共选了25位作家,共30篇作品,和她一起选入的还有沈从文,萧乾,老舍,李健吾,凌淑华……,都是当时的名家,她以一篇学生习作被选,难得可贵。
她这么文才出众,又是大家闺秀,在男多女少的清华自是极受瞩目,虽已订婚,但终究还未成婚,未婚夫又不在身边,所以,爱慕她的人不在少数,“杨绛肄业清华大学时,才貌冠群芳,男生求为偶者七十余人,谑者称杨绛为七十二煞。”但她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她不太在意自己的相貌,从来都不觉得自己生得美,很多年后,有人为钱钟书做传,她还特意写信声明:“我绝非美女,一中年妇女,夏志清见过我,不信去问他。情人眼里则是另一回事。”
钱基博并没有看错,她一直都是理性明慧的女子,世间女子,大凡听到别人夸自己美,就算有一两个面上不露出来的,也会在心中暗喜,她却是例外,其实那些不相干的外人看她美不美又什么要紧,只要在情人眼中她是美的就行,也只有情人的认可方是真的赞誉。对容貌一事,她极是通达,所以,她没有在清华一干男生的追求中昏了头脑,飘飘然自恋成“公主”,一如她的文,她的人也一直保持着内敛和素净。
又过了一年,1935年春,钱钟书参加了教育部公费留学资格考试。当时国民党教育部将英国退还的庚款用做国内青年去英国留学的奖学金,但这种公开招考的录取名额极为有限,英国文学就只有一个名额,钱钟书以绝对优势名列榜首,顺利地拿到了这个名额。
消息传来,杨绛极为高兴,有哪一个念西方文学的人不向往英国呢?莎翁,狄更斯,曼殊菲尔……那些英伦作家的名字在课本里如雷贯耳,而他们描写的那个国度,那多雾的伦敦,那泰晤士河上迷蒙的晓雾,那些优雅的英国绅士和穿苏格兰格子裙有着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如梦境般在她的世界里夜夜上演,三年前,她拒了威尔斯利女子学院,这一次,她连毕业都等不及了,迫不及待向同他一起离开,能和志同道合的心爱男子,去梦想之地游学,这当是年少时最叫人愉悦的事了。
她同教师商量,用论文形式代替考试,提前一个月毕业了,七月中,他们正式完婚。
婚礼仪式一共两场,杨绛娘家的那场采用西式,新娘披长纱,有为新娘提花篮的花女、及提拖地长纱的花童,有伴娘伴郎,还有乐队奏曲,新郎新娘鞠躬为礼,戴戒指,并在结婚证书上用印,而迎娶至无锡后,钱钟书家的那场,拜天地,敬高堂,入洞房,一切礼俗和仪式都按照中国传统的来。
他们的婚期正当酷暑,仪式冗长繁琐,他穿的黑色礼服,浆洗过的挺直领圈已被汗水浸得软耷,她被白婚纱一层层紧实裹着,早已从头到脚湿透,仿佛从水里捞了出来,他们一起步入席间,给宾客敬酒,在忙乱和喧哗中,偶尔相顾一笑,天气炎热,彼此的眼神却格外清明。
从前,她和他提起自己的家庭的时候,她有些自豪道,他说,清末状元张骞曾称她的父亲杨荫杭为“江南才子”。不想他也把张骞致他父亲的信拿给她看,原来在信中,张骞也称钱基博为“江南才子”,她哑然失笑。
“江南才子”是否张骞敷衍送人的,不得而知,但她与这赞誉却是缘分非浅,她“从一个‘才子’家到又一个‘才子’家,”而且,她嫁的男人,也一样担当得起这四个字。
一个月后,他们双双离开了江南,从上海起航,乘船去了英国,有关婚礼的繁琐杂事
都已经尘埃落定,他们终于有了两人平静相对的时光。
船行海上,猎猎的风吹过,空气中有咸凉的气息,他们都是第一次离家万里,旅途又漫长无际,不知何日才能抵达彼岸。遥望苍茫的海面,她陡然生了一种既甜蜜又惶恐的心情。
她常听他说自己“拙手笨脚”,现在她才知道原来这个鼎鼎大名的才子分不清左右手,不会系鞋带上的蝴蝶结,甚至连拿筷子也是一手抓,在生活上,他完全失去了“翩翩风度”,成了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处处依赖他,这叫她想起一个古老的词来,“相依为命”,这一辈子,她都要照顾他了,虽然她也自小娇生惯养,连自己都照顾不好。
牛津大学秋季开学是十月份,他们抵达牛津时,学校还未开学,他已由官方安排妥当,进入Exeter(埃克塞特)学院,攻读文学学士学位,而她也接洽女子学院,希望能继续攻读文学,可是文学的名额已满,只能修历史,她又不肯,于是,她做了牛津的旁听生。
她偶尔去听课,大部分时候,她都呆在图书馆里,牛津的图书馆古老而恢弘,中世纪建筑宛若一座城堡,还在东吴大学念书的时候,她便在图书馆中寻觅,想走入文学领域而不得其门,考入清华后,深感自己欠修许多文学课程,如今,到了以藏书丰富著称的牛津图书馆,又有大把空闲时间,她开心异常,于是定了计划,比照着文学史,一本一本读书。
午后阳光从高大的窗户里照入,在她的笔记本上洒下疏落的影,她坐在临窗的桌前,读着架上的文学典籍,因是上课时分,馆中学生很少,偌大的厅中,常常只有她一人,那样的清静,连她写字的沙沙声也清晰可闻。
下课或放假的时候,他也会过来,两个人一起伏在桌上读书,有时候,他们也去市区的图书馆,那里可以借到十九世纪作品和通俗书籍,他们抱上一堆书回家,入夜了,街上的灯一盏盏亮起来,高大的警察慢吞吞走着,挨家挨户检查大门是否关好,邮差也识得他们,半道上遇上了,就把家信给他们,小孩子会和他们要信封上的中国邮票。牛津就是这样静好的小地方。
他在牛津拿到学位之后,他们又一起去了法国巴黎大学念书。巴黎大学比牛津自由,他们更加肆意的读书,他们除了英文,还读许多法国作家的书,比如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尤其是他,不仅读法文,还读德文,后来又加上了意大利文,他们的阅读量叫人叹而观止。
除了一起读书,他们还一起读诗背诗,中文的,西文的,都来者不拒,他们还喜欢比照着书中的描写一起看风景,看到不同的房子,就一起猜测里面住着什么样的人家,看到人流中的各等人,就猜测那人有怎样的身份。
他们有了一个孩子,一个健康漂亮的女孩,他们叫她“阿圆”,她生阿圆的时候,他天天守在她床前,她住医院,他在家和医院两头跑,他老闯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
他陆续打翻了墨水瓶,弄脏了房东家的桌布,弄坏了门轴,砸碎了台灯,她每次都笑咪咪的说:“不要紧,我会洗,我会修。”不过,她出院回家的时候,他却为她炖了鸡汤,还剥了嫩蚕豆搁在汤里,他做得很好,而她也真的把他做的“坏事”都修好了。
就这样,自小被仆妇照顾的他们在跌跌撞撞中学会了过日子,从没做过饭的她摸索着学做菜,犯了几次把扁豆壳丢了之类的错之后,居然也做出像模像样的红烧肉,而“拙手笨脚”的他不仅学会了划平生第一根火柴,还包办了他们的早餐,他做的早餐还很丰盛,有香浓的奶茶,煮得恰好的鸡蛋,烤香的面包,黄油果酱蜂蜜也一样不少。
在牛津和巴黎的数年,是他们最快活的时光,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好像自己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很多年后,有个叫金庸的武侠小说家,曾在他的《射雕英雄传》中写过一对夫妻,黄药师和他的妻子阿蘅,这虚构的情侣像极了他们,都是聪明骄傲才华卓越的男子,和才智足以与他们并驾齐驱的妻子,只不过黄药师和阿蘅是幻想中的神仙眷侣,而他和她,是红尘俗世里的珠联璧合,有谈诗论文心犀相通,有柴米油盐磕磕碰碰,方叫圆满。
他们在巴黎呆到了1938年,那年秋天的时候,他们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到了战火硝烟的中国。
当时,清华北大为避战乱,都已南迁至昆明,共同成立了西南联大,他应清华的邀约,将往西南联大教书,而她的家人避难到了上海,母亲在逃难时去世,三姑母杨杭荫为了保护学生被日军枪杀,她急于回家安慰悲伤的父亲,于是,他们中途分开,他从香港去昆明,而她带着女儿,独自回上海。
她在上海,一方面照顾父亲和阿圆,另一方面帮着母校振华中学筹建上海分校,还当了一位富家小姐的家教,工作虽辛苦,却有亲情的安慰,他远在昆明,却过得并不如意,他本就才高过人,如今留学归国,学术更是精进,在中国,出头鸟总是被打的,更何况他并不是擅于掩饰的人,与他不相投的人,他一概不放在心上,还常有戏谑之语。他是文字高手,往往只用一两个字便尽显讽刺刻薄之能事,放在西方,这是文人的幽默,放在中国,他不知得罪了多少人。
他在西南联大只呆了不到一年就离开了,正好他的父亲也在湖南蓝田师范任教,他便也去了湖南,他在那里干了两年,组建了师院的外语系,1941年暑假,他获悉清华将重聘他回校任教,于是他辞去了蓝田师范的职务,回了上海,他住在家中,一心一意等清华的聘书。
可是,聘书迟迟未寄,他离开西南联大的时候,也发生过这样的事,当时梅贻琦校长亲自发电报挽留,可他却没有收到,直到清华校方又发电报来问他为什么不回梅校长,他才得知之前梅校长发过电报,可那时他已经往蓝田师院赴任。
两封信件都“失踪”得这么凑巧,他是聪明绝顶的人,何尝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据说,他受排挤,是因为他说过一句话:“叶公超太懒,陈福田太笨,吴宓太迂”,这句话他有没有说过,已不得而知,吴宓是赏识他的,为了他还和清华据理力争,称清华无容人之量,但是,在西南联大时,他也真的得罪了叶公超和陈福田,不管是不是为着这句话。
他是心高气傲的人,碰了两次钉子,自然不愿再回到不受欢迎之处去,于是,当陈福田来上海完成聘他的任务时,仍没收到聘书的他,客气的拒绝了。
他留在了上海,他们一家在这沦陷的孤岛一呆便是八年。
日军攻占了上海,振华分校也解散了,那位富家小姐也高中毕业了,于是,她换了另一份工作,做工部局半日小学的代课老师,而他在震旦女子学院授课,还收了两个拜门的学生。
她的父亲去世了,他家的经济条件也已大不如前,他们不愿向家中求助,她赶很远的路去郊区上课,辞了佣人,包揽了一切家务,自己劈木柴,和他一起自制煤饼,他也一再要求震旦给他加课时,两人纵是这样辛苦,仍敌不过物价飞涨。
贫穷摧毁了他们一家的身体,她持续不明原因低烧,他几乎每年生一场大病,他们的宝贝“阿圆”也得了骨结核差点死去。比之他们在巴黎在牛津的美好岁月,这是一段太过艰难的岁月。
可是,他们的日子依然过得生动有趣,她劈柴做饭的时候,戏称自己做了“灶下婢”,他逗女儿,有什么好吃的总“欺负”她,说“baby no eat”(宝贝不能吃),看她发愣便哈哈大笑,他乘女儿睡觉,在她的肚皮上画鬼脸,他总和她一块淘气一块闹。
生活的艰难,没有折损他们事业的辉煌,他写出了著名的《围城》,这部作品让“钱钟书”这个名字被世人铭记,她翻译出版了《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随铁大少回家》,创作了四幕喜剧《风絮》,被李健吾赞誉道:“我们开始发表杨绛女士的《风絮》,她第一次在悲剧方面尝试,犹如她在喜剧方面的超特成就,显示她的深湛面有修养的灵魂。”
战争终于在1949年结束了,那年夏天,他们被清华聘请,回到了北京,开始了新中国的生活。
他们没有选择离开,就像在牛津时他不肯放弃中国的奖学金投靠外国富翁改行读哲学,他们并非无路可走,可是他们留在了自己的祖国,而留下来,也不是为了唱“爱国调”谋什么高职,“我们不愿逃跑……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不愿做外国人。”
这八年并不是他们生命中唯一的艰难,后来,他们还经历了同样艰难的文革岁月,他们被下放至干校的时候,她被罚去种菜,他担任干校通信员,他去邮电所取信的时候就会特意走菜园的东边,与她“菜园相会”, 十年文革,他写出了宏大精深的古籍考证与评论著作——《管锥篇》,所引中外著作上万种,作家四千余人,而她译著了讽刺小说巅峰之作——八卷本的《堂吉诃德》。
当时光流逝,生活褪去最初的华彩,逐渐呈现粗粝面目,她不再是当初不识柴米油盐的苏州小姐,他也不再是古月堂前吟诗作赋的翩翩少年。
战乱和贫穷改变了许多东西,但总有些东西永恒不变。
那便是“风骨”。

Ⅳ 法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

中华法系的终结和中国法制的现代化,寻根溯源,始自清末沈家本主持的法律改革。此次改革是在全面扬弃中国法律传统,全盘引进西方国家立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单从形式上看,毫无疑问,这次中国有史以来开天辟地第一次的大规模法律移植活动是卓有成效的:自成一体、源远流长的中华法系在国家法的层面上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六法为中心的西方现代意义的法律体系,中国法制乃以此为契机,开始了向现代化的转型。沈家本也因此而获得了后世的持久赞誉和推崇,被誉为“中国法律现代化之父”,著名学者杨鸿烈称其为“有清一代最伟大的法律专家”,“中国法系全在他手里承前启后,且又是媒介东西方几大法系成为眷属的一个冰人”。

然而,无论从主事者的初衷还是最终的结局看,改革的结果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之外。它不仅未能挽救风雨飘摇的清王朝,相反地加剧了晚清政局的动荡。而如果对这场改革赋予更多现代意义的解读,把它视为中国百年现代化运动的重要方面和部分,或者视为中国法制现代化开端的话,那么,其得失的评价将会变得十分的复杂和困难,而现有的流行的结论总给人以失之于简单和肤浅之感。众所周知,清末修律是在欧风美雨催化下发生的,原非中国自身社会发展的自然诉求,复被用作摆脱内外困境、实现政治功利目标的工具,宛若揠苗助长的父母荫庇下的早产儿,难以保证其心智健全、肢体完好。由于它超越了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阶段,失之空阔而缺乏适用性,从而使法制的现代化建筑于流沙之上,不可避免地流于形式而无法得到持久的支撑和生命力。先天的不足,加上后天的乏力,直接导致法制移植和建构过程中非制度层面意识、精神因素的缺失,从而在本土化过程中遭遇困境和悖妄,而这一切都可以从清末改革那里找到其渊薮:正是由于这一改革与生俱来的缺陷和失误,注定了由沈氏肇端的中国法制现代化之路的曲折和坎坷。

清末修律的成果并不曾因清室覆灭而化为乌有,从形式到内容,它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民国初造,其立法建制即以修律的成果为基础,其后,中国法制建设在多次狂风暴雨的社会变革间歇艰难前行,经历了取法日德,到以俄为师,而后兼采英美的近百年发展道路,这一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乃是清末法律移植运动的延续。因而,它的成与败、得与失无不滥觞于清末修律。从更广阔的范围看,沈家本主持的法制现代化运动是整个民族国家现代化的缩影和重要方面,它与政治、经济的现代化息息相关、不可分离。重新审视近一百年前发生的这场改革,以明其得失利钝和发展流变,无疑是法律史上一项饶有趣味的课题,且对未来的法治现代化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与中国历史上的变法运动不同的是,清末律改革运动根源于西方先进文明的冲击。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经济、政治、文化解体和制度性危机,救亡图存是当时朝野上下一致的呼声,而变法修律则是清廷再三权衡犹豫之后作出回应的重大举措。尽管如此,如果简单以冲击———回应模式描述清末修律与外来因素的互动关系,仍不足以揭示其内在的必然性,也无法解释在其整个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现象。归根结底,改革还是中国社会自身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仍然不能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的制约,因为我们从修律的指导思想以及具体方案的选择这两个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上,发现的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传统模式的明晰可辨的印迹。

早在1865年11月6日,英人赫德(Robert•Hart)即撰《局外旁观论》,向清政府提出学西人器物长技、整顿财政、加强外交三项建议。总理衙门认为“中外情形尚能留心体察,然究系局外议论,且亦非急切能办之事”而予搁置。后英驻华公使参赞威妥玛(Thomas•F•Wade)著《新认略论》并照会清总理衙门,其中言及“借法兴利除弊”等事,希望清政府改弦更张,有所作为。总署认为其意似在借故寻衅,欲有事于中国,遂将该文并赫德氏前文发交各省督抚,“勿论成见”,详慎筹划。各省督抚反应不一,如左宗棠即认为此不过是英人欲借变法控制中国内政外交以取得在华优势地位,虽出于惟利是图之心,但于我有利无害,不妨采行之。江西巡抚刘坤一更借题发挥,主张改革科举。他们代表了一部分掌握地方实权的洋务大员的观点。事实上,英人的目的无非是希望清廷顺应世界大势,修法制律以促进和保护其在华商业利益,但由于英人建议未涉及具体措施,流于空泛,故而在清廷内部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可见中国此时尚抱着天朝上国的虚骄之心,对西政认识尚停留在表面和皮毛,虽然有地方实力派推动的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自强运动,但多限于制船造炮,未遑顾及和留意政治法律层面。同治六年十二月(1867),英公使致函清廷,建议设立新法,整顿旧基。总署回复“依照西洋制度,自致强盛,如时事大局情形无碍……亦甚愿意”。可见,清廷在制度变革上态度暧昧,一方面对传统盲目自信,对改革心存疑惧;同时又迫于世界时势,慑于列强淫威,不得不虚与委蛇、敷衍搪塞,若非“时事大局”所迫,万难有所变易。[2](P4)

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国际局势趋于平静,出现了较长时间的中外相安的局面,洋务派主持的自强运动亦成绩斐然,中国甚至拥有了近代化的海陆军。正当清廷陶醉在“同光中兴”的幻梦中时,日本已经率先迈入了现代化的门槛。日本于19世纪50年代由美国人柏利率先叩开国门,此后列强纷纷跟进,订立商约,通商贸易,了无滞碍。日本也自觉自愿,以全盘西化为救亡自强之方,不料倏忽数十年间,卓然崛起于东方,竟与列强分庭抗礼。中日甲午一战,清廷强大的北洋水师竟倾覆于一旦,于是朝野震动,而停留于器物层面的洋务运动也因之而宣告失败。败于日本的奇耻大辱让有识之士警醒,于是乎舆论也为之一变,皆言变法方可强国,守制足以丧邦。中国之积贫积弱非但是器物不如人,如在民法典制定以前,大清民律草案一直是各级审判厅审理民事案件的法律渊源,其后民法典的制定亦以之为蓝本,学者多将其作为解释和适用民法典的立法史资料而予以引用。更是制度不如人,这个结论渐成舆论界的共识。日本成功的经验成为了维新人士吁请变法的借口,这对清廷后来决意改弦更张、变法改制不乏推动作用。

治外法权的丧失,乃是修律最直接的导因。1842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最先认可了领事裁判权,尔后列强纷纷援例并不断扩大其范围。就清廷而言,司法主权的丧失,无论如何也是一件颜面失尽的事情,故其设法收回权利之心尚存。当时舆论大凡涉及修律之事,无不以之为托词。而日本在大改法律之后成功收回治外法权的先例,无疑给清廷以巨大的触动。1902年中英条约就这样写道:“中国深欲整顿中国律例,以期与西国律例改同一律,英国允愿尽力协助以成此举。一俟查明中国律例情形及其审断办法及一切相关事宜皆臻妥善,英国即允弃其治外法权。”[3]列强的承诺是个诱饵,对当时倍感屈辱的朝野上下而言,很难不为之动心。

毫无疑问,上述两大因素对促成修律意义不菲。但对清廷而言,任何的耻辱都无法抵销对政权安危的忧虑,如何维持统治乃是他们的头等大事,一切变革如果危及政权本身,都将不可能得到认可。从这个意义上说,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说的提出,乃是最终决定修律的根本原因。作为洋务派后期的首领和重要的封疆大吏,张之洞在晚清政坛上的影响举足轻重,其“中体西用”的思想充分体现在他撰写的《劝学篇》中。在这篇以“会通中西,权衡新旧”为宗旨的文章里,张之洞将法制划归为“用”的范畴。“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4]法制与器械、工艺等量齐观,这与中国传统社会根深蒂固的法律工具论不谋而合。于是,在“中体西用”的大旗下,法制的变革渐被视为一件无关宏旨的事情,一种与历朝历代的变法相类似的措施而已。《劝学篇》在当时曾名噪一时,影响极大。清光绪皇帝览后,认为“持论平正通达,于学术人心,大有裨益”,且命各省“广为刊布,实力劝导,以重名教,而杜卮言”。[5](P6)晚清变法改制,无不畏手畏脚,虚应舆论,惟修律一事放开了手脚,动了真章,这与张之洞的上述言论大有干系。



除张之洞外,一些封疆大吏以及其他洋务派首领对推动修律也不乏积极的贡献。在平定太平天国之乱的过程中,一批汉族地方官僚得以进入统治集团上层,并形成地方的实权势力。典型者如曾国藩,清廷曾授权其直接统辖江、浙、皖、赣四省军务,中央“不加遥制”。他们编练团练(如曾氏兄弟左宗棠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掌握了私人武装,并由于他们在镇压农民革命、筹办洋务和对外交涉中的出色表现,他们在清统治集团中的地位也随之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张。在人事方面上,中央有李鸿章为督办政务大臣,地方的张之洞、刘坤一等人“亦著遥为参预”。这批封疆大吏大多是既接受传统儒家教育又不乏精明干练的实际经验、注重实效、力主变法的实权人物。他们对现实体制存有忧虑、对清朝宗室贵族独揽中央大权不满,因此积极主张变法自强,谋求国家富强以挽救危局,巩固和扩张自身势力。同时,在洋务运动发展过程中,他们直接或间接参与了现代意义上的工业企业的创办(如江南造船厂、汉阳铁厂等近代著名企业),与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官僚买办阶级接近,实际充当了他们在政治上的代言人,因此,他们的变法呼声也反映了扶持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他们的开明态度使他们区别于盲目排外、故步自封的保守派。同时,在与清廷的密切关系和坚持中体西用的温和路线上,他们又有别于主张激进改革的维新派。庚子事变后,顽固派被清算,地方实力派成为清廷的依靠,得以对中央人事任免和内外决策施加影响。这正是变法改制的最佳时机1901年,张之洞、刘坤一在上清廷的三道筹办新政折中,详细阐述了在行政、军事、法律、教育诸方面进行改革的构想,而清廷也试图通过改弦更张,推行改革,树立求新求变的形象,内安舆情,外示好于列强,同时以改革为借口,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军令、政令的统一。

诚如前文所述,在镇压农民运动过程中,地方督抚乘机坐大,独揽地方大权,对中央决策施加影响,以至中央对地方控制削弱,尾大不掉之势已显。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诸省督抚对清廷的宣战上谕阳奉阴违,置身战事之外,乃有东南互保之议,虽然此为西太后议和留下余地,但也增长了清廷对地方势力的疑虑,只是迫于内外形势,未敢有所举动。所以,作为清廷而言,试图通过此次新政,不着痕迹地重树权威,乃其秘而不宣之隐衷。清廷1910年2月7日颁布《法院编制法》的上谕中云:“……以前部院权限不清之处,即着遵照此次奏定名节切实划分……嗣后各审判衙门朝廷既予以独立执法之权,行政各官即不准违法干涉。”[6]于此已见端倪。职是之故,实力派的变法主张得到了在内外交迫下急于寻找出路的清廷的首肯和支持,认为“事多可行,即当遵照所陈,随时设法,择要举行”,[7]并责成二人“慎选熟悉中西律例者,保送数员到京,听候简派,开馆纂修”。[7]沈家本遂由袁世凯、张之洞、刘坤一联名保奏,揭开了清末修律的序幕。

沈家本一经奉旨修律,便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一前无古人的事业中去,几年之内,进展神速,不仅率先废除了旧律中不合于现代潮流的酷刑和肉刑,而且在短时间内颁布或编订了大量新式法律,主要计有:1906年奏进《刑事民事诉讼法》(未通过),1907年奏呈《大清新刑律草案》(1910年颁行)、《法院编制法》(1909年颁布)和《违警律》(1908年颁行),1908年编订《大清现行刑律》(修改后于1910年颁行)和《商律》(次年奏进),1909年颁布《国籍条例》和《禁烟条例》,1910年奏进《刑事诉讼律草案》和《民事诉讼律草案》,商部编订了《大清商律草案》,1911年奏进《大清民律草案》。自新律编订之日起,新旧两派之间的斗争就一直不曾停歇。如在制订诉讼法过程中,即发生了法理派和礼教派的激烈论争。地方督抚反对诉讼法颁布的重要原因是诉讼法一旦颁布,则必然带来司法机构的相应改革和调整,有可能触及实权人物的既得利益,从而削弱他们手中的权力。沈家本首先选择制订诉讼法作为“改变旧律、修订新法的第一着”,这首先是出于诉讼法本为中国传统旧律所无,且不涉及实体利益,阻力较少的考虑。同时也与沈家本认为中国刑狱冤滥,皆因缺乏程序性保障和制约,遂使贪官胥吏得以上下其手,出入人罪之故有关。他认为欲变旧律,“尤以刑法为切要”,而欲变刑法,须先从程序入手,“查诸律中,以刑事诉讼律尤为切要,西人有言曰:刑律不善,不足以害良民,刑事诉讼律不备,即良民亦罹其害”。但是,新诉讼法激起了地方督抚的强烈反对,其中以张之洞最具有代表性。张于草案奏进的次年即上《复议新编刑事民事诉讼法折》,认为:该草案“袭西俗财产之制,坏中国名教之防,启男女平等之风,悖圣贤修齐之教”。他认为新法应当与中国国情民俗相适应,量为变通。而且以中国目前情势,自司法官以至律师、陪审员、证人等,皆缺乏专门道德,只会使“讼师奸谋得其尝试”,“到堂陪审者,非干预诉讼之劣绅,即横行乡曲之讼棍”,如不顾中国实际,则新法只能变为具文,无补于事。[8]应当承认,尽管带有保守的偏见和利益的争夺,但张氏言论也确实击中了修律的要害,即过分注重引进外国典章制度而忽略了国情,在当时的中国,这样一部“时髦”的法律与依然故我的社会现实之间缺乏相融和契合的基础,这也决定了此次修律的最终结局。近人杨元济氏反思此次修律得失时,即认为“溯自前清变法之初,醉心欧化,步武东瀛,所纂民律草案大半因袭德日,于我国固有之民事习惯考证不详,十余年来不能施行适用。”这种说法在奏进《破产法》时达到了印证,当时户部与代表民间新兴经济势力的沪京钱商即在破产财产的分配次序上发生争议,致使新法废止。再如1908年志田钾太郎拟定的大清商律草案也由于农工商部以其直接抄袭日德商法,不合国情为由而未能通过。从某种意义上说,反对派的意见是对的,因为“中国名教”与西方法律的精神冰炭不能同器,“徒袭皮毛”的抄袭条文,其后果不幸被反对派所言中。这也是中国法律现代化的悲剧之源。三

1902-1911整整十年间,沈家本在修律大臣任上直接主持和具体参与了修律的全过程,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深造诣、对中国政治现状的深刻体察和兼收并蓄、变法救国的胸怀使他得以担负这一历史赋予的重任,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尽管是短暂的和有局限性的。同时,沈家本个人的知识背景和素养不足以使他成为一位真正的法律变革运动的领袖他对西方法律的误读和认识的局限也直接影响了这场法律变革的气质和命运。

1902年,沈家本与曾留学英伦的伍廷芳一起被任命为修律大臣,这种传统加西学的组合本身就具有象征性。沈氏出任修律大臣固是张之洞等人鼎力保举的结果,但也确实是众望所归的不二人选,在众多或激进或保守而不切实际的人中,他温和而不偏激,务实而不虚夸。更重要的是,他是这一领域无可争辩的专家,他对中国刑律造诣精深,在清统治集团中声誉早著。他一方面具备了中国传统律学的深厚功底,一方面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痛感国家贫弱、民族衰微之余,能清醒认识到西方富强之源,主张“有志之士当讨究治道之原,旁考各国制度,观其会通,庶几采撷精华,稍有补于当世。”[9]他以日本为例,阐述变法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光明前途:“日本旧时制度,唐法为多,明治以后,采用欧法,不数十年遂为强国”。[10]他的学习西方是立于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愿望之上的。在政治立场上,他主张变革,同情维新派,对维新失败感到“惨矣哉,痛哉”,并总结经验教训在欲速则不达,中国数千年之积弊,非一朝一夕所能根除。因此,他倾向于渐进、温和的改革。他还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与新的异质文明的对接点,甚至认为中西法律之间形异而实同,即都贯穿着“仁”。他从仁这个沟通中西法律的精神支点入手,辩白变法并非以新法乱政,西法的要旨皆可为中国旧学所涵摄,“各国法律之精义,固不能出中律之范围。”[11]他鼓吹在中国实行法治,认为当今之世,“法治之说洋溢乎四表,方兴未艾”,[12]实行法治实是中国富强之根本。遗憾的是,尽管他认识到西方的法治原与中国法家不同,“申韩之学,以刻核为宗旨,恃威相劫,实专制之尤。”而“泰西之学,以保护治安为宗旨,人人有自由之便利”,[13]已经初步接触到了问题的实质,但他与当时许多主张变法维新的知识分子一样,对法治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和静态观察的层面,不能从精神本源的高度去认识和理解法治,从而就不能意识到法治与中国名教的冲突和对抗,进而也无法看清他领导的修律运动的死穴之所在。

作为身处新旧交替时代的历史人物,旧的思想不可避免地要在他身上打下烙印,在主张兼收并蓄各国良法的同时,他又强调“旧不俱废,新亦当参,当能使新律融会贯通,一无扦格”,“当此法治时代,若但征之今而不考之古,但推崇西法而不探讨中法,则法学不全又安能全面通之,以推行于世?”[14]这里沈家本强调变法应适于中国国情,避免生搬硬套“以推行于世”固然值得赞同,但是何者当废,何者当参,沈氏既没有给出一个标准,也没有作出成功的实践。深厚的儒学修养和常年治狱的经历,使他保有对中国旧的法律传统的偏好和留恋,从而未能彻底摆脱传统思想的桎梏。这种进步性与局限性的并存,使其所主持的变法既超出了清廷的预期,在许多方面带有时代的先进性,同时又带有重大的缺陷和失误,在与传统分裂的道路上不可能走得太远。同时,作为一个务实的和怀有忠君观念的旧官僚,他深知能否获得清廷的支持是变法成败的关键,因此在立法意旨上也亦步亦趋,与之保持一致,而在实际修律过程中,往往屈从于守旧势力,不得不违心地做出这样那样的让步,变法得其人而不得其时,这是他的局限也是他的悲剧。尽管这可归咎于其个人认识的局限,但究其根本,则总归是由其所处的客观现实环境所决定的。



反思清末修律之得失,一个很方便的参照系是日本。鉴于日本近代法制变革的相对成功,我们不能不正视并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近代以来,日本与中国面临的挑战一样,变法图强的起点也相似,何以日本能藉明治维新一蹴而就,法律现代化之路看起来较中国平坦得多?问题的答案见仁见智,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日本之所以能在短短数十年间跨入现代化国家行列,当得益于日本民族传统价值观念的优势,进而归结为海洋性国家与大陆性国家气质和经验迥异使然。这种说法固有所据,但似乎忽略了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这一决定性因素。其实,日本法律移植之所以顺利,首先得益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条件的相对成熟,也得益于日本在移植外来文明的时候成功地对自身土壤进行了改造。传统日本虽与中国同属儒家文化圈,但其具体社会结构和发展道路却又具有自身的特点而区别于中国的具有高度同一性的礼俗社会。早在明治维新前夕,日本的社会结构发生一系列巨大变化:国内组织已高度商业化,各大名为保证物质供应而实行的“乐市”和“乐座”政策基本奠定了全国性的商品流通和供应格局并造成了体系间的紧张关系。商业城市大量涌现,出现了强大的商人和商业组织,如贩卖农作物的“藏元”、“诸仲间”(商会)、“问屋”(批发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了巨大发展并日益渗入农村,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破产和解体。作为旧经济体制支柱的武士阶层也发生质变。在政治方面,日本长期存在的二元政治威权(天皇名义下的幕藩体制),导致天皇威福下移,地方分权得以发展,从而维新只需对既成事实给予承认即可,表面上看似勇猛激进、雷厉风行,实则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是新制度之组织加诸新经济结构长期的演化,而并不仅仅是少数人的卓越才干或是献身精神所能造成的奇迹。相较而言,传统中国虽经受西方文明浸润,但其为时既短,广度和深度亦自有限。一方面是少数大城市(如上海、广州等)的高度繁荣,另一方面,城市之外的广大农村却仍维持着千百年来的旧习。整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等各个领域,均不曾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支撑起脱胎换骨的法律移植。尤其是,中国欠缺的是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启蒙运动,不曾经历类似于日本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波及全国的“自由民权运动”。也许,全民性的启蒙对一个国家政治法律的真正变革具有决定性意义。

我们今天回顾历史,将清末修律纳入整个国家现代化的视野之中来考察,应该能够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其一,统治者的动机与目的,是制约任何政治法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清末修律是内外交迫之下统治者所做出的一种姿态,以作为挽回人心或是实践私利的应急性策略措施,并无真心贯彻的诚意。民族主义激情、个人野心和偏见掺杂其中,使得这场改革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显而易见,在这场由上层和少数知识精英一手包办的自上而下的政府推进型改革中,法律仅被视为一种器物,一种治理工具,这样建立起来的新法制自然缺乏基础和生命力,也难以获得普遍的接受和认同。同时,对变法动机的怀疑和法律工具主义的传统也导致民众对法律本身的正当性的质疑。其二,变法超越了时代的进程。法律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结构和现实生活的确认和宣示,它是向后看的,具有滞后性。而变法修律机械照搬西方制度,试图模仿西方数百年来动态演化的静态结果,以泰西资本主义之良法,移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实寓有以法制推进经济、政治改革,塑造现代化社会的深意,殊不知往往有本末倒置之害。在社会急剧变化的转型期,大规模立法建制,不但束缚了手脚,也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和稳定性,进而危及对法制信仰的培育和养成。其三,变法失之仓促,在变法时机的选择和具体操作上操之过急,“数百年之旧说,千万人之陋习,虽极愚谬,积久成是”(杨深秀语),决非一朝一夕所能轻易改变。以中国地域之广、人口之众,建法立制,更需深思熟虑、通盘筹划以求周全。而此次改革专注于典章制度而忽略人心风习,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忽视系统和配套改革,仅仅满足于表面上的冠冕堂皇,未能在基层结构中创造一种“各因素能相互交换的局面”(黄仁宇语),在锐意革新的同时不可避免对于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留恋和回归。改革作为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虽有仿行立宪、官制改革相辅,但缺乏内在联系和呼应,虽各有成绩但无法在整体上沟通,中间颇多窒碍难行之处,或不合于国情,或拘泥于旧法,难收实效。以上三端,决定了变法乃至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命运从一开始就已注定,非人力所能挽回。

在现代化仍然是中国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现实需求的情况下,(依照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当是本世纪中叶以后的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百年前沈家本所面的使命及其困扰,在今天依然摆在国人面前。今之学者,对百年前的这场改革虽评价不一,但对主持这一千年变局的沈家本及其同事们却不能不抱有某种超越时空的同情和敬意,分享着共同的焦灼、困惑和痛楚。西哲有云:“在一般法律方面,欲平衡一大国或社会,……乃极为艰巨的工作。任何人间才子,尽管博学多能,亦不能仅靠理性与沉思可以期冀完成。在此项工作中,必须集中众人的判断,以经验为先导,靠时间以完善之。在其初次实验中,不能超越发生的错误,须由实践中感到不便时加以改正。”如果缺乏一种广阔的历史眼界和对吾国吾人的真切关怀,那么对于吾辈学人而言,欲“踵武前贤,继续沈氏事业,实现法治于中国”[15],恐怕也将是一种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吧?

[参考文献]

[1]杨鸿烈.中国法律发达史.[M].上海:上海书局,1990.

[2]王树槐.外人与戊戌变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

[3]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M].

[4]劝学篇•变法[M].

[5]德宗景皇帝实录(卷四二一)[M].

[6]刘伟.清末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王霞.地方督抚与

清末法制变革[J],人文杂志,2001,(4).

[7]清实录•光绪朝[M].

[8]李政.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探源[J].法律科学,2000,(6).

[9]寄簃文存六•政治类典序[M].

[10]寄簃文存•历代刑法考•新译法规大全序[M].

[11]寄簃文存•删除律例内重法折[M].

[12]寄簃文存•历代刑法考•重刻明律序[M].

[13]寄簃文存•历代刑法考•法学名著序[M].

[14]寄簃文存六•薛大司寇辞稿序[M].

[15]梁治平.宪政译丛(总序)[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Ⅵ 罗麦到底是直销还是传销谁知道啊

截止2019年1月该企业被有关部门认定为传销。

公司总部 设在北京,公司注册1亿元人民币,在香港加拿大设置了分支机构是一个 拥有药品 保健品 天然补充食品 电子机械 电子化工等多种高科技产品的综合性产业集团。

中城罗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经营 保健品 、 美白五件套 、 保湿五件套 、 化妆品 、超浓缩彩漂洗衣液、基因生命体、螺旋藻、日常用品等,公司注册资本未知。

相关案例:

有些老人,平时省吃俭用,却对那些“保健品”的“神奇”功效深信不疑,家人怎么劝都劝阻不了把自己的一点退休工资都投了进去,有的甚至投入了十万几十万元,家里到处堆着各种各样的“保健品”。

最后的结果往往是,钱花光了病没治好,因为迷信“保健品”无所不能的“功效”,不去好好治病,身体更差了,病更重了。

疑问:就在近日,浙江新闻客户端先后接到杭州和义乌读者的投诉,投诉者直指一个叫“罗麦炎干净”的食品用虚假宣传坑了很多人。

投诉者的投诉材料说,罗麦炎干净在各种形式的推广中,包括发布会、讲座、微信朋友圈等,其宣称的产品功效,几乎无所不能,“36种顽症的克星”,从平时的养生保健,到治疗口臭、感冒、气管炎、胃炎、肠炎、胆囊炎、前列腺炎、妇科炎症、癌症、心脏病....都有特效。

“罗麦炎干净太牛了,它将创造世界保健食品的奇迹”, “如果说它属于保健品的话,它实际对各种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已经远远超过了各种保健品!

我们给它一个定义:划时代超级食疗产品”,“是世界上最有效的,针对各种慢性病甚至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类风湿....等等,小的发烧感冒,大的癌症晚期....统统都有神奇快速的效果”。

“已经治好了几万例的糖尿病、皮肤病、高血压、癌症、子宫肌瘤、男性不育等等”,“疾病不治而愈”,“_ -包见效:感冒、发烧、拉肚子”,“肝硬化,吃了20年的药,肺也硬化了,断了所有药,四个月炎干净吃好了,又一次医学奇迹”...这样的话。还有大量吹嘘效果的图:片,在该产品推广会上、推广材料上,随处可见。

为了证明自己的“神奇”,罗麦炎干净甚至扯上了诺贝尔奖:“炎干净为什么这么神奇1、最佳配方比例: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细胞营养不良致病学说创始人莱纳斯鲍林的最佳营养学理论。

最佳细胞再生比例的食材造出最佳功能的细胞;其中一位投诉者说,其母亲在这种“神奇”的蛊惑下,一下就买了8000多元的罗麦炎干净,而且想再买3万多元。直到推销者问她要身份证和银行卡,说是帮她去银行取钱,这事才被子女知道,出手阻止,推销者才未得逞。

求证:接到投诉,记者首先查证该企业的相关资质和经营范围。生产罗麦炎干净的,是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市相关管理部门]批准的食品卫生许可证上,许可范围包括了生产经营“番红素软胶囊”、‘ 蒜素片”、“鱼油软胶囊”、“蜂胶软胶囊”等保健食品;受委托生产经国家批准的片剂、硬胶囊剂....义乌市市场监管局稽查大队。

记者查到,这是一家在义乌备案登记过的直销企业,直销保健产品。就是说,如果是在义乌等备案过的地区,用符合规定的宣传、推广手段,销售许可范围内的保健食品是许可的。

那么,这家直销企业对消费者所用的宣传、推广手段,是不是在给消费者挖坑?有没有欺骗消费者?记者先后采访了义乌市市场监管局的食品安全监管科、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科和消保局。

他们比较-致的意见是:国家《食品安全法》明文规定,不管是食品还是保健食品,销售、推广时都不能宣传功能。

如果是食品,不能作为保健食品来宣传;如果是保健食品,因为是特殊食品,更不能作出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如果罗麦炎干净通过发布会等大会形式和直销人员宣讲、网上宣传的形式,虚假宣传“神奇功效”,吹嘘包治百病,将消费者引入消费陷阱,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那就是很典型的违规行为,应该严厉查处。

记者以消费者的名义,加了罗麦炎干净袁姓“直销创业导师”的微信,发现他每天都发出多条罗麦炎干净的虚假宣传材料。

再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罗麦炎干净的居然有48万条之多。对罗麦炎干净的虚假宣传和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说,这种通过虚假宣传、欺骗损害消费者的现象,在我省各地时有发生。

市场监管部门一直在打击这种违规直销行为。除了加强监管、打击力度,消费者自身也要加强保护意识,掌握消费知识,不要轻信那种虚假宣传、鼓动。对有疑问的推广,要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隔天,记者就罗麦炎干净的产品功效,请教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吕圭源,他既是国家级药品评审专家,也是国家级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安全专家。

他明确说,到现在为止,世上还没有一款药品是能够包治百病的,更不要提保健食品了。至于罗麦炎干净所称的人的生病是因为细胞出了问题,其就从细胞入手,然后包治百病。那可不可以说,水是生命之源,在水中加入某种成分,就能治好癌症了

?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罗麦科技涉嫌虚假宣传、违规直销

Ⅶ 中国司法部认证的香港律师行有哪些

需要找中国司法部认可的中国委托公证人办理公证,之后送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加章转递。

根据《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律师事务所驻内地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司法部第131号令),

以下58家香港律师事务所驻内地代表机构通过2015年度检验,获准在内地执业,提供香港特别行政区及境外法律服务。

胡关李罗律师行是一家香港和国内著名的律师事务所,是在1962年香港成立的。

该律所以其在房地产、公司及商业、诉讼及公司秘书事务方面的出色而闻名。

胡关李罗律师行的写字楼在中环怡和大厦、湾仔新鸿基中心及北京东长安街东方广场西三。

1962年,胡宝星律师和关卓然律师成立了合并前的胡关律师行(胡关李罗律师行前身),当时员工只有少於 50 名律师及其他作人员。

1973年,随著华资地产商在远东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前身)上市,故此李业广律师和罗志能律师成立了李业广、罗志能律师行(胡关李罗律师行前身);

同年11月,为提高资源效益,由原本胡关律师行和李业广、罗志能律师行合并为胡关李罗律师行。

(7)关卓然律师扩展阅读

司法部职能

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司法部机构职能、主要职责如下:

司法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部。

司法部负责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1、承担全面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协调有关方面提出全面依法治国中长期规划建议,负责有关重大决策部署督察工作。

2、承担统筹规划立法工作的责任。负责面向社会征集法律法规制定项目建议。

3、负责起草或者组织起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草案。负责立法协调。

4、承办行政法规的解释、立法后评估工作。负责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备案审查工作。组织开展规章清理工作。

5、承担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责任。承办申请国务院裁决的行政复议案件工作。

指导、监督全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负责行政复议和应诉案件办理工作。

6、承担统筹规划法治社会建设的责任。负责拟订法治宣传教育规划,组织实施普法宣传工作,组织对外法治宣传。

推动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建设。指导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工作。指导调解工作和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工作,推进司法所建设。

7、负责全国监狱管理工作,监督管理刑罚执行、罪犯改造的工作。指导、管理社区矫正工作。指导刑满释放人员帮教安置工作。

8、负责司法行政戒毒场所管理工作。

9、负责拟订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并指导实施,统筹和布局城乡、区域法律服务资源。

指导、监督律师、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公证、仲裁和基层法律服务管理工作。负责香港、澳门的律师担任委托公证人的委托和管理工作。

10、负责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

11、负责国家法治对外合作工作。履行国际司法协助条约确定的对外联系机关(中央机关)职责,参与有关国际司法协助条约谈判。

承担报送国务院审核的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法律审查工作。组织开展法治对外合作交流。承办涉港澳台的法律事务。

12、负责本系统枪支、弹药、服装和警车管理工作,指导、监督本系统财务、装备、设施、场所等保障工作。

13、规划、协调、指导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相关工作,指导、监督本系统队伍建设。负责本系统警务管理和警务督察工作。

协助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司法厅(局)领导干部。

14、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任务。

Ⅷ 胡关李罗律师行的历史

* 1962年,胡宝星律师和关卓然律师成立了合并前的「胡关律师行」(胡关李罗律师行前身),当时员工只有少於 50 名律师及其他作人员;
* 1973年,随著华资地产商在远东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前身)上市,故此李业广律师和罗志能律师成立了「李业广、罗志能律师行」(胡关李罗律师行前身);同年11月,为提高资源效益,由原本「胡关律师行」和「李业广、罗志能律师行」合并为胡关李罗律师行;
* 2007年,胡关李罗律师行员工为数超过 300 人,共有专业律师 76 名,包括合夥人律师 26 名、顾问律师 10 名及助理律师 40 名分别隶属三个主要部门(公司及商业部、房地产及诉讼部)及中国事务部为大型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Ⅸ 我能做什么

随时准备着参加考试,考老师,考公务员,考到行政事业单位。。
在这之前,你先把行政能力测试与申论好好的看看,若是专业性的,你也要看看,比如说考公安,要学些公安基础知识
当然,考之前,先就个业,站稳脚,在想法子,去参加各种招考,随时关注这方面的消息。。只有这样才可以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相信你是这样的人,加油就好,祝你好运气

慢慢来,,,加油干

我想问你最想做什么????
还想问你有没有那样的基础?

如果说一个机会摆在你的面前..你有没有那种把握机会的能力???若是没有,你应该如何办???继续学,,还是一直这样下去??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在于自己……在于想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能什么?最适合做什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自己的人生规划是什么??自己的路….

对你来说,你可以找自己的爱好出发,或是兴趣出发,,做自己想做的,,做自己能做的,,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自己的基础出发,,尽量尽最大力去做好一件事,,只要是对的事,是正当的不违法的事都是可以的....

一个人的人生,要走的永远是自己的路,不管你的路有多曲折,有多么的坎坷,都是你前世所注定你要走的道路,也许有的朋友不会相信,但是你如果知道你前世所有的一切,你就明白是你自己的选择,也许你的选择在今生是个错误,但是你别无选择,所以你是别无选择。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就是选择什么的生活方式,乃至选择何种人生。

学学学,,学习学学习在学习,,,努力努力在努力
一个人精通一件事,哪怕是一项微不足道的技艺,只要他做得比所有人都好,那么也能获得丰厚的奖赏。如果他集中精神,坚韧不拔,将这门微不足道的技艺使得异常精湛,他也将有益于人类并应为此得到报偿。 只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事业目标\生活目标\生命目标,把它们永远铭记在心。只有全心全意地寻找,才会有所发现,否则生命也没有任何特殊的意义。并非只有蜜蜂才在花丛中飞舞,然而却只有蜜蜂将花粉收集起来酿成蜂蜜。我们是否从多年的学习中以及年少时的辛苦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并不重要,因为如果我们踏人生活时,对未来没有一个深思熟虑的想法,那么可以肯定,幸福不会降临,那种可以使我们成功的机遇也不会发生了。
人们常常说,我们要树立高远的目标,但是我们必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仅仅有远大的目标是不够的。箭发于弓,直中目标,从不偏离轨道,寻找别处的靶子。雷霆万钧敌不过瞬息爆发的一道闪电。 只要一心一意向着一个目标稳步前行,百折不挠,一定不会失败。这就好比用玻璃聚集起太阳的光束,那么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天,也可以燃起火来。
最弱小的人,只要集中力量于一点,也能得到好的结果,相反,最强大的人,如果把力量分散在许多方面,那么也会一事无成。小小的水珠,持之以恒,也能将最坚硬的岩石穿透;相反,湍流呼啸而过,了无踪迹。
加油最好.不管什么时候不要忘记学习,,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目标

学习好本领,在找工作,,学好基础,在做打算,,只有这样你才能很好的实现目标

人生的道路有许多的坎坷,不是一条通往光明之路,有痛苦,有伤心,有无助,也有面对一切所不能忍受的,这就是生活。但是生活中确实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有些时候你不会看到它的本身的色彩,如果你用这一种方式感受不到的话,不妨换一种方式去感受,也许它正是你所需要的那种生活方式。千万不要放弃生活,你放弃了它,生活也就放弃了你,人生贵在的是感受,会感受才会有幸福,在生活中如果你感受的多了,那你才会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你才会知道你在前世所选择的是今生的最正确的人生路。
在生活中你会感受到许多的坎坷和挫折,许多的事情并不是你不行,而是你没有勇气去尝试,其实如果你尝试了,也许就会成功,不去尝试的话,永远都不会知道你会成功。歌德说过:那些是你的梦想的,那你就要去做,去尝试,去努力,去奋斗。
人生的道路永远都是美好的,你的梦想也都是最真的,也许所有的梦想在现实生活中,经不起现实的磨砺,也许当所有的期待都会像泡沫一样在现实中破裂,那时你也许会失去对生活的勇气,也许不甘心在平平淡淡中生活。如果你有了生活的勇气,那你就在生活中就会知道,平淡和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风可以吹走了春天,但是它吹不走春天的种子,失败可以暗淡 昨天的努力,但是阻挡不了辉煌明天的到来。当你走过一条条坎坷的道路后,当一个个憧憬破灭后,只要不让风把那通往那扇成功的大门,只要不让风把心中的那盏明灯吹灭,只要我们不把信念抛弃,那生活就不会抛弃你,那扇通往成功的大门永远的为你敞开着。
永远的燃起那盏心中的明灯。为你照亮成功的道路。

其实现在的机会很多考老师,考公务员,,考报关员,,考国家干部,,,考..一个字,也可以慢慢来,,不要急,,,只要有机会..你可以慢慢的学,,,准备好,自己要时刻让自己有那样把握的能力,,把握机遇的能力,胜任的能力,,机不可失..时不等人,,,,,要有那样的心,有那样想法'

如果现在有两条路供选择,会怎么样做出选择呢?
一条是你可以过着平稳无忧的平凡生活;一条是你需要付注一切的努力去拼搏你的理想目标,可是成功与否却不得而知,而且成功的概率可能会很小。知道你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答案。可能你我都会有一腔的热血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而实际上敢于去放手一搏的只有两种:一种是没路可走的人; 一种是有后路的人。而介于两者之间的人是不会轻易去搏的。

路在脚下,慢慢来,....相信你可以的,,会成功的,,
努力吧,,我相信一个成语,,就是天道酬勤
送 给你,同时我还写了一句话是:努力永不晚,天道酬勤时/////
希望对你有帮助,,,,,
其实人还是有点磨难好,,只是时间不等人,,不能白白浪费时间,,浪费青春
所以,你要慎重考虑,,好好规划好人生,,,不要茫然,,要振作,要想好人生的道路如何走
也没有什么,,其实,,工作重要的是感觉兴趣有,有前途才干的,,而且自己也要有基础,有机会,,也要有心,,我记的,,我的朋友以前是在联通公司,,可是后面还是我给她开了个病假条,请了个假,,拿了工资便回到另外一个城市创业了,,现在很好,开了一个小店,,话吧,,打字复印,,还有文化用品,,反正是不错,,
我呢?则在机关上,没有钱,,地位也是上不去,,不过知足常乐点,,
现在你面临的是如何定好的目标,塞翁失马,,不一定是坏事,,
现在可以说你要好好学,,不妨到大点学校去学些自己感觉兴趣高的本领,,诸如,,法律,,,英语,,会计,或是导游一类,,重要的是自己以后有前景,有前途,,,知道吗??
现在重学历,,也重能力,,,你自己若是有了基础会更加好的,,吃的开,,可以更加好的去走自己的路子,,,
法律上,拿上律师资格证,会好的多,还可以考,继续向上考试,,参加公务员一类都是可以,,还有就是英语,,做个翻译一类,医生也是可以的,,,在内地是很受大家喜欢的,,,医师资格证有了就会更加好的,,诸如此类,,,会计师也是很吃香的,,,,
关键在于自己,,想做什么,,想向那方面发展,,而不是别人让你做什么,你就做,,,,,,
要有个目标,,,有份信心,,然后是向着理想去一步一步的实现 ,,,可以将目标定成几个阶段..打比方说是1万米的长跑,,你可以将每一个1000米作为一个阶段,,然后去实现,,这样你不会感觉到累,,重要的是有信心,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去一点一点的实现 ,
不要轻易言弃,那样,你会成功的,,不要气馁,,有了目标.,就一点点的实现,,,重要的是在于自己,,在于以后发展的前景是什么,,想做什么,,,
希望能给你以点点的指点,或是启示...
这些是我的个人意见,,,但愿给你启发,,,加油,,就是最好,,努力就是最棒,,,
相信自己,,努力并加油,,没有办不成的事,,人只要有时如激光一样,有个始终如一的目标,,人生就是进进进,进取进击进前,,,慢慢来,,那样你的穿透力会很强很强,实现的可能性也会很大很大....
自信,,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优秀的最有能力,,自己给自己打气鼓劲,..
成功属于随时随地准备的人,有智慧的人,有心的人.有目标的人..加油前进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很多事,不是我能不能,而是我要不要! 成功人士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我们自然也就成功!这是成功的秘诀之一。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不对努力白费!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不要怨天不够高,不要怨地不够宽。首先要问的是这鸟有没有比鹰飞得高的愿望;这鱼有没有敢越龙门的志向。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的!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标,而后是随之的努力,,有行动, 有目标始终如一的理想,,有人生就是进击的动力,努力永不晚,天道酬勤时,努力永远不会晚,天道酬勤时自成…..

职业生涯规划对人生的影响就是如此重要。所以,当你进行职业选择之前,最好先考虑一下,我将愿意以怎样的方式去生活。择业标准通常由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但如何生活却更多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
是不是每个人都在工作中追求工资高、福利好、工作环境舒适呢?的确,对于物质方面的要求通常也是价值取向的一种,但是事实上,并非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一样。甚至可能人与人之间呈现出完全相反的差别。
很多人一直也在努力寻找着这个问题,我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我工作我生活,为了什么?在做规划之前没去仔细思考这些问题,规划很可能导致失败,进而导致自己在不同的职业之间游离,即便做得好,也得不到实际生活上的快乐。

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无论你做什么事业,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人,因此,我们存活于世,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人,要做人事;人要做的不是人事;那这个人也就是不是人了;企业是人的一个载体;企业最重要的也是人;所以做企业事就是做人事;如果企业做得不是人事;那这个企业肯定是短命的
做自然人,做目标事…简单做人,简单做事…….做好人,做好事;简单的方法重复地去做;这就是成功的人事…………这就是成功的人生
从五个方面来着手进行:
1. 建立正确心态:了解他人专长,放下身段、虚心学习。
2. 业务素质:分成基础能力(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务知识和技能技巧)、业务能力(理解力、判断力、规划力、开发力、表达力、交涉力、协调力、指导力、监督力、统帅力、执行力等)、素质能力(智力素质、体力素质、性格个性、态度、自我价值观等)。
3. 潜能开发:参加培训、轮岗、构建人际关系网、业余课程学习等。此外,竞争机制和指导他人也能有效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
4. 善用学习渠道:同行、有经验的前辈、利用信息平台、利用媒体、参加社团等。
5. 采取有效方法:善向优秀者学习、生涯规划的定期检讨、总结成功经验、以及养成最重要的习惯--坚持。

也许我的回答不会让你满意,每个人的思想,想法,,思路都是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也是各样的,,我只能说说我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给你,,给你理一下思路,,谈一下自己的观点...所以...希望给你以最好的最大的最深的启发启迪....

我所说的是个人的想法,所以,,请你借鉴一下,,或许有帮助。。。。

热点内容
劳动法工资结算方式 发布:2025-01-15 18:06:43 浏览:147
劳动法解释停职员工待遇 发布:2025-01-15 17:40:35 浏览:399
国税局政策法规科职责 发布:2025-01-15 17:37:38 浏览:457
劳动合同法三到五年 发布:2025-01-15 17:24:42 浏览:478
殴打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5 17:22:22 浏览:578
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意见 发布:2025-01-15 16:40:42 浏览:894
重庆合同律师 发布:2025-01-15 16:39:58 浏览:636
榆次免费法律咨询 发布:2025-01-15 15:49:54 浏览:163
法官考察材料 发布:2025-01-15 14:58:25 浏览:475
合同法违反合同 发布:2025-01-15 14:48:08 浏览: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