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兴县城区明洋法律服务所概况
A. 法律事务怎么样
就业岗位适用范围为:公、检、法等各级政法机关的执行员、书记员、法警、内勤、办事员;政府各级各类行政执法机关的公务员;公证处、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所的法律助理、法律工作者、接待员;公司、企事业单位的法律事务工作、经理助理、办事员、文员等。就业方向一:典型职业通路:律师助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职业状况:律师作为社会公认的高收入阶层,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加入WTO,律师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找律师网,懂英语和国际法的律师的职业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现阶段国内法律本科人才供给过多,而且社会对本科法学毕业生的质量认同程度下降,因此就业情况不是很好,但优秀的毕业生特别是研究生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就业方向二:金融/保险/投资职业概况:工作内容广泛,报酬差距较大,收入多半与业绩挂钩。就业方向三:财务/审计职业概况:针对目前经营环境下,企业对财务的要求已经从原有的监督为主到如今的服务于监督并重。就业方向四:建筑/房地产职业概况: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很多跟建筑、房地产相关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应运而生。但由于目前房地产策划在我国还处于较为年轻的专业服务阶段,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境。
B. 《沉默的真相》明洋这条线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明洋这条线存在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是暗喻江阳一组人,二是使严良对江阳组的“放纵”更加合理化
先来说一:
剧中明洋是一位卧底的缉毒警察,缉毒成功,卧底任务完成后,结果却是:
这样看来一定是在卧底的过程中为了任务的顺利完成,明洋做了一些不合规定,甚至可以说是违法的事儿,使得他虽然活着却不能够像其他人一样登上领奖台。但也因为自己的精神问题而免于了刑事处罚(不然,可能就得在监狱里看到明洋了),也是借精神病之口才能说出一些正常人不该说出的话。
类比江阳这一组人,他们和严良们一起干掉卡恩集团,但严良专案组四人全部立功受奖,而朱伟,陈明章,张晓倩,李静等人却入狱服刑,江阳身死。
倘使江阳还活着,我们是不是也想替江阳问一句:为什么你们都有奖章,而我没有!(明明我才是付出最多的)
在最后一集的结尾处明洋戴上了奖章(严良地),表示了虽然法律无法给你荣誉,但在我们的心中,你值得这块奖章!
二:从结尾的遥控车钥匙,以及严良和陈明章的握手,我们可以知道,严良已经知道了他们的计划,
但却没有阻止,这正是因为明洋。
严良说明洋是他在这个城市里唯一的兄弟,兄弟的遭遇,以及兄弟之心自然影响着严良,正是因为有明洋在前才使得严良违反警察的纪律,不在知道的时候就去制止显得合理。
同时我也有一个疑问:
为什么不让明洋看公安部春晚呢?
是因为暗指江阳已死没有办法看到天明?又或是以明洋看不到春晚就抢电视来暗喻江阳他们引起恐慌来揭露事实的行为?或是还有什么更深的意思?
C. 专科生,读法律事务专业的前途何在
专科的法律事务专业毕业后可以继续学习专升本后参加司法考试再考律师。也可以报考公务员,或到机关或乡镇街道做基层法律工作。还可以到企事业单位作法律顾问。机关或乡镇街道的基层法律工作者可以与律师一样做诉讼代理人,但不能做刑事案的辩护人。企事业单位作法律顾问可以代表企业出庭参与诉讼。
就业岗位适用范围为:公、检、法等各级政法机关的执行员、书记员、法警、内勤、办事员;政府各级各类行政执法机关的公务员;公证处、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所的法律助理、法律工作者、接待员;公司、企事业单位的法律事务工作、经理助理、办事员、文员等。
就业方向一:典型职业通路:律师助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职业状况:律师作为社会公认的高收入阶层,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加入WTO,律师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找律师网,懂英语和国际法的律师的职业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现阶段国内法律本科人才供给过多,而且社会对本科法学毕业生的质量认同程度下降,因此就业情况不是很好,但优秀的毕业生特别是研究生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
就业方向二:金融/保险/投资
职业概况:工作内容广泛,报酬差距较大,收入多半与业绩挂钩。
就业方向三:财务/审计
职业概况:针对目前经营环境下,企业对财务的要求已经从原有的监督为主到如今的服务于监督并重。
就业方向四:建筑/房地产
职业概况: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很多跟建筑、房地产相关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应运而生。但由于目前房地产策划在我国还处于较为年轻的专业服务阶段,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境。
D. 法律事务专业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司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服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法律事务部门,从事案件登记、文书送达、协助调查取证、法律文书起草、办案记录、案卷整理、登记与保管、司法保卫、基层法律服务、企事业法制化管理等工作。
就业岗位适用范围为:公、检、法等各级政法机关的执行员、书记员、法警、内勤、办事员;政府各级各类行政执法机关的公务员;公证处、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所的法律助理、法律工作者、接待员;公司、企事业单位的法律事务工作、经理助理、办事员、文员等。
专业简介
法律事务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主要研究法学、秘书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法律服务、司法文秘、司法行政辅助管理等工作能力。法律事务可以说是司法助理、法律文秘两个专业的总和,三个专业交叉内容比较多。
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E. 法律事务就业前景及工作方向
就业岗位适用范围为:公、检、法等各级政法机关的执行员、书记员、法警、内勤、办事员;政府各级各类行政执法机关的公务员;公证处、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所的法律助理、法律工作者、接待员;公司、企事业单位的法律事务工作、经理助理、办事员、文员等。
就业方向一:典型职业通路:律师助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职业状况:律师作为社会公认的高收入阶层,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加入WTO,律师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懂英语和国际法的律师的职业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现阶段国内法律本科人才供给过多,而且社会对本科法学毕业生的质量认同程度下降,因此就业情况不是很好,但优秀的毕业生特别是研究生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
就业方向二:金融/保险/投资
职业概况:工作内容广泛,报酬差距较大,收入多半与业绩挂钩。
就业方向三:财务/审计
职业概况:针对目前经营环境下,企业对财务的要求已经从原有的监督为主到如今的服务与监督并重。
就业方向四:建筑/房地产
职业概况: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很多跟建筑、房地产相关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应运而生。但由于目前房地产策划在我国还处于较为年轻的专业服务阶段,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境。
F. 法律事务专业的就业方向怎么样
就业岗位适用范围为:公、检、法等各级政法机关的执行员、书记员、法警、内勤、办事员;政府各级各类行政执法机关的公务员;公证处、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所的法律助理、法律工作者、接待员;公司、企事业单位的法律事务工作、经理助理、办事员、文员等。
就业方向一:典型职业通路:律师助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职业状况:律师作为社会公认的高收入阶层,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加入WTO,律师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懂英语和国际法的律师的职业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现阶段国内法律本科人才供给过多,而且社会对本科法学毕业生的质量认同程度下降,因此就业情况不是很好,但优秀的毕业生特别是研究生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
就业方向二:金融/保险/投资
职业概况:工作内容广泛,报酬差距较大,收入多半与业绩挂钩。
就业方向三:财务/审计
职业概况:针对目前经营环境下,企业对财务的要求已经从原有的监督为主到如今的服务与监督并重。
就业方向四:建筑/房地产
职业概况: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很多跟建筑、房地产相关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应运而生。但由于目前房地产策划在我国还处于较为年轻的专业服务阶段,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境。
拓展资料:
法律职业资格证是证书持有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并依法取得的证书,取得该证书的人可以依法担任执业律师、法官、检察官和公证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统一制作、颁发。其他法律职业对该证书没有硬性要求。
G. 法律事务有什么就业方向
首先是考下司法考试,然后可以选择律师职业,还有的可以选择考地方公务员当法官和检察专官。还有的可以属考虑进单位搞法律事务。
下面要跟你说的就是80%的法律专业学生就业并不对口,学习法律其实就是学习一种思维,在社会上生存的思维,所有的法律学一遍你就几本了解了整个社会关系,整个社会的运行。这样你在做每一件事之前就知道是否真的该做,做了有怎样的后果。这种思维对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比如说你开公司,学过法律和没学过法律的就完全不同。
所以法律专业的学生就业一定不要拘泥与“法”字,要多放眼看世界,这样或许你会发现很多行业都很适合你。
H. 法律事务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
一:典型职业通路:律师助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职业状况:律师作为社会公认的高收入阶层,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加入WTO,律师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懂英语和国际法的律师的职业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现阶段国内法律本科人才供给过多,而且社会对本科法学毕业生的质量认同程度下降,因此就业情况不是很好,但优秀的毕业生特别是研究生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
二:金融/保险/投资
职业概况:工作内容广泛,报酬差距较大,收入多半与业绩挂钩。
三:财务/审计
职业概况:针对目前经营环境下,企业对财务的要求已经从原有的监督为主到如今的服务与监督并重。
四:建筑/房地产
职业概况: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很多跟建筑、房地产相关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应运而生。但由于目前房地产策划在我国还处于较为年轻的专业服务阶段,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境。
就业岗位适用范围为:公、检、法等各级政法机关的执行员、书记员、法警、内勤、办事员;政府各级各类行政执法机关的公务员;公证处、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所的法律助理、法律工作者、接待员;公司、企事业单位的法律事务工作、经理助理、办事员、文员等。
I. 专科法律事务就业前景
就业岗位适用范围为:公、检、法等各级政法机关的执行员、书记员、法警内、内勤、办事员;政容府各级各类行政执法机关的公务员;公证处、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所的法律助理、法律工作者、接待员;公司、企事业单位的法律事务工作、经理助理、办事员、文员等。
就业方向一:典型职业通路:律师助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职业状况:律师作为社会公认的高收入阶层,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加入WTO,律师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懂英语和国际法的律师的职业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现阶段国内法律本科人才供给过多,而且社会对本科法学毕业生的质量认同程度下降,因此就业情况不是很好,但优秀的毕业生特别是研究生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
就业方向二:金融/保险/投资
职业概况:工作内容广泛,报酬差距较大,收入多半与业绩挂钩。
就业方向三:财务/审计
职业概况:针对目前经营环境下,企业对财务的要求已经从原有的监督为主到如今的服务与监督并重。
就业方向四:建筑/房地产
职业概况: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很多跟建筑、房地产相关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应运而生。但由于目前房地产策划在我国还处于较为年轻的专业服务阶段,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境。
J. 如何做好完善"三调联动"工作体系,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A 健全完善“三调联动”机制 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三调联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已运行多年,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建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当前“三调联动”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运行及作用发挥情况仍不能乐观,当前各种调解主体单打独斗的局面仍未改变,三种调解方式相互协调配合、“无缝衔接”的局面仍未形成。
一 、近几年民事纠纷概况
(一)从纠纷类型来看,农村传统纠纷仍占主要地位。农村新的矛盾纠纷的类型也逐渐增多,如宅基地纠纷、地企纠纷、合同纠纷、劳务、劳资纠纷也不断增多。
(二)从纠纷主体来看,个人与企业、村集体组织之间的纠纷呈上升趋势。
(三)从纠纷争执的动因上看,除利益之争,大多纠纷搀杂感情因素。
二 、“三调联动”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运行现状
目前,法庭、司法所、公安派出所、村民调组织在纠纷的解决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 法院诉讼调解——民事纠纷解决的主渠道。
(二) 人民调解——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主力军。
(三)行政调解——社会治安矛盾调处的常规机制。
三、 “三调联动”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三调联动”矛盾纠纷解决体系解纷效率不高,过于倚重诉讼解决纠纷的观念一时难以改变。尤其是“三调联动”多元化纠纷调处机制尚未形成合力,各部门之间缺乏充分的配合联系,不能完全及时、有效的回应社会和群众的需求。
(一)法院受案压力增大与非诉纠纷解决功能弱化。基于诉讼审判在社会公力救济途径中的核心地位,近几年来大量的案件不断涌进法庭,在法官人数有限的情况下,法庭审判压力逐步加大。与此形成对比,由于人民调解组织存在培育与发展不平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调解规范和程序过于随意,调解协议效力缺乏必要的执行力导致的社会公信力不足、缺乏当事人信任等问题,纠纷解决总体数量徘徊不前,未能充分发挥对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替代补充作用。
(二)诉讼自身存在的弊端限制其在纠纷解决体系中主导功能的发挥。表现为:第一,诉讼解决纠纷成本高、周期长和刚性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诉讼途径的不畅和阻滞。第二,诉讼调解形式的单一降低了调解的灵活性和效果。实践中某些案件机械套用一贯的调解模式,调解集中于当事人到庭法官宣布开庭后至判决以前阶段,未能依案件具体情况灵活适用于诉讼过程的各个环节或者置于诉前和开庭前,调解成功率难有大幅提高。
(三)“三调联动”的纠纷解决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其有待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三调联动”机制已运作多年,但仍未规范化运行,发挥作用。首先,联动解决纠纷缺乏具体操作程序。第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法院诉讼未能有效衔接。第三,部分干部认识不足,缺乏工作积极性,没有一套合理的制约办法督促其积极联动其他部门调处纠纷。最后,缺乏开展多元化纠纷调处工作的充足经费,除了联动程序运行需要专项经费支持外,对工作人员自身来讲未形成经济上的激励机制,多干少干一个样。
四、 健全和完善“三调联动”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议和措施
(一)正确把握并夯实法院主导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地位
1、建立、健全相关奖惩机制。
对现行的法院岗位目标量化责任制予以修改完善,将指导人民调解组织开展工作、与其他有关部门联动调解纠纷工作、民调协议确认执行工作等等,作为法官的明确职责,实行量化考核,与法官的奖惩挂钩。通过制度设计,促成人民法院积极主导、融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之中,实现整体联动,功能互补。
2、多措并举提升诉讼解决纠纷的能力。
一是试行建立民事简易案件速裁机制。可以对证据完整,事实清楚,无须法院查证、请求单一、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当事人联系方便以及双方当事人利益冲突较小的或小额诉讼案件,实行快立快审快结,审理周期一般不超过15天,并一般实行一次开庭,当庭结案。与之相配套,分门别类制作各类民事案件的文书模版参考适用,简化裁判文书制作,实现裁判文书的繁简分流,以便案件能及时快捷处理。
二是加强诉讼调解,提高审判效率和质量:(1)与时俱进,拓展调解的深度和广度,研究总结适合个案实际的调解方法,培养精细、灵活的调解技艺;(2)改变调解阶段,实行立案前调解、立案后排期开庭前调解、庭审时集中调解、最后宣判前仍可引导当事人再次审视各自权利义务,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的调解运行程序,真正使调解贯穿于审判过程的始终,充分实现调解的特殊价值。
3、加强诉讼对非诉讼(主要是人民调解)的有效支撑。
一是完善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可成立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小组,坚持“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的业务指导原则,通过定期对口联系提供咨询、疑难案件特别指导、联合司法行政机关组织授课、案例研讨、巡回审判点旁听审理等多种形式开展业务培训。
二是建立调解协议书评阅制度。法庭联合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和督促各级调解组织建立台帐,凡是经过调解程序的案件均需要手续齐备,材料规范,结案后及时装卷、入档,以备检查。对于人民调解协议,法院和司法局选派专人定期评阅,对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帮助人民调解组织不断提高调解协议书的规范化水平。
三是完善对人民调解协议效力的司法审查,树立其应有权威。建议按照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就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审查和效力确认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通过在审判中支持合法规范的人民调解协议,赋予有效的调解协议强制执行效力,提高人民调解协议的约束力、履行率和人民调解工作的公信力。实践中可将人民调解协议分成两种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达成合法协议后在一定期限内,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也不向法院起诉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在规定期限内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如果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在达成协议后又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院应对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合法性审查,如果协议内容合法,调解程序合法,且不违反自愿原则的,分不同诉讼请求直接或间接赋予其法律效力:若当事人起诉要求维持原调解协议,作出确认协议效力判决;若当事人是就原争议事项提起诉讼,则在判决中支持原协议条款。否则,应裁定协议无效后立案审查。
(二)加强法庭与非诉纠纷解决主体的衔接和互动
1、建立健全诉前分流、调解机制。
在法庭立案接待室专门设置由一名法官(或法官助理)和一名书记员组成的小组,对未经人民调解、治安调解的家事案件、小额的债务纠纷以及小额损害赔偿纠纷、邻里纠纷等一般民事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的当事人提示诉讼风险,告知其人民调解、治安调解的特点、优势并建议其首先选择人民调解、治安调解。当事人接受的,暂缓立案,开出《移交调解工作联系函》,转移至纠纷所在的乡镇(村)民调组织、公安派出所进行调解;对当事人坚持起诉或人民调解、治安调解未果的案件,可视具体情况由小组单独或联合纠纷所在地调解员、陪审员调解,若达成协议,当时下发调解书;对于不属法院民事受案范围或其他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民间纠纷,则告知当事人处理部门或函告纠纷所在地的民调组织做好调解息诉工作。
2、建立健全诉调对接机制。
法庭应加强与乡镇司法所、公安派出所、法律服务所、基层民调组织的协调,建立多方联动调解工作模式。对辖区内常见多发性纠纷,由各村民调组织进行先期处理。若村里调解不成,由村民调人员出具书面调解材料(盖章),告知当事人到乡镇司法所或法律服务所进行第二次调解。乡镇司法所或法律服务所在调解过程中遇到坚持诉讼的,则出具书面调解材料(盖章),告知当事人到法庭进入起诉阶段,同时应提示当事人立案须知及诉讼风险,尽可能做好息诉解纷工作。对于经过公安派出所出警调解处理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法庭可进一步与公安部门沟通,规范立案阶段证据材料收集和工作程序,避免因证据提交不能或有关事实、调解工作记述不规范问题导致的当事人立案难困境的出现。
3、建立健全委托、协助调解联动制度。
一是明确联动形式:(1)凡婚姻家庭、买卖、损害赔偿等适合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的纠纷,无论在诉前、立案审查期间、立案后开庭审理前以及庭审过程中,法庭均可以委托调解,并可同时于现场指导调解;(2)法庭在上述各阶段可邀(聘)请有关人员(不限于人民调解员)参与诉讼调解工作;(3)有关部门向法庭提供与纠纷有关的证据、起因等方面的信息,协助及时妥善调处纠纷。
二是规范联动运行。建议采取设立调解联络员加强沟通联系、制作名册明确委托、邀(聘)请对象范围、仿效人民陪审员制度制定相关工作规定等举措,使联动工作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
4、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由乡镇党委牵头,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行政村定期举行例会,交流调解经验和做法,并适时就各部门纠纷调处工作衔接与配合的有关事项和问题进行沟通协调。另外,对某些新型的或疑难纠纷,商讨制定合法有效的解决方案,或联合请求上级部门提供处理建议。
(三)建章立制,按照“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矛盾纠纷预警和排查工作
1、尝试实行法官包片制度。
根据人口分布数量及所发生民事纠纷的特点,将法庭辖区划分为若干个区域,由各合议庭分管。合议庭法官定期深入分管区域,及时了解该地区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信息,建立专门台帐登记备案。对发生的简易民事纠纷就地立案,当场调解;对影响大局的涉诉案件提前进行沟通协调,并将有关情况随时上报。
2、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系会议。
依托前述联席会议制度,乡镇党委、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村(居)委会等组织单位定期召开会议对一个时期内较为典型的矛盾进行分析,并且互通信息,及时发现并掌握辖区内重大群体性纠纷或矛盾易激化性纠纷的苗头和趋势,合力引导群众合法有序地表达意愿和诉求,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调解、教育、协商等方法予以解决。
(四)互动配合,加强“三调联动”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宣传和交流力度
一是各有关部门互动配合,通过组织专项活动、发放宣传单、与村民代表座谈、组织村干部集中培训等方式联合进行法制宣传,一方面传授法律知识,另一方面讲解“三调联动”多元化解纷解决机制的运行方式和实践意义,提高群众对该机制的认知能力;
二是通过多种途径征求群众有关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改进工作的参考;
三是在各有关部门备置载明各种纠纷解决路径的手册,加强对贫困群众或文化水平较低当事人的口头告知,引导群众形成正确、理性的选择纠纷解决途径的观念。
(五)配强力量,严格责任,切实保障“三调联动”矛盾纠纷解决机制高效运行
首先应进一步加大对该机制建立和完善所需的人、财、物的扶持力度,如可划拨专项资金或设立专项基金等。其次应建立责任追究机制,除了法院外,其他各有关部门同样应自行或统一由地方党委将参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有关事项纳入检查考核范围,根据考核结果对有关负责人予以奖惩,以确保该机制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总之,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推进和利益格局的持续调整,各类新的矛盾纠纷不断涌现,呈现出主体多元化、规模扩大化、行为激烈化、客体复杂化的特点,对调解这种化解矛盾的传统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加之由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种调解制度本身所固有的功能缺陷,从而使整合调解资源、优化调解方式、提升调解效果成为新形势下调解作用发挥最大化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统筹各方面力量,建立和完善人民调解、行政司法与司法调解相互衔接和联动的“三调联动”工作体系,切实发挥调解作用,提高调解效率,从而更加有效地构筑起基层定纷止争、维护稳定的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