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打造法律服务业聚集区申请

打造法律服务业聚集区申请

发布时间: 2022-04-30 02:30:11

A. 天津发布人才战略意见 标注可直接在津落户人员范围

近日,市委办公厅印发《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引领战略加快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文如下:

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推动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世界眼光、高端引领、市场主导、改革创新,围绕天津“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适应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战略和天津发展需求,以更大气魄、更宽视野、更强力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起来,打造“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到2025年,建成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优势,建成更有吸引力的创新创业综合生态系统,将天津打造成全国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全球创新人才汇聚发展高峰高地,为实现天津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施行更加开放有力的政策措施,加速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

(一)支持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加大对新近全职来津就业、创业的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项目启动支持力度。成长潜力特别突出的留学回国人员申报人才项目,可适当放宽年龄、海外经历、回国时限等要求。具有中国国籍的本科以上学历留学回国人员,可直接在津落户。留学回国人员自愿放弃外国国籍并申请加入或恢复中国国籍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和国家移民管理局相关规定,优先为其本人及随归、随迁的配偶、子女办理加入或恢复中国国籍并落户天津手续。对加入外国国籍在津创新创业的留学回国人员,积极提供办理签证等便利服务。

(二)实施外籍人才工作居留便利化举措。积极申请国家创新性、突破性人才政策在天津试行。实行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外国人居留许可、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推荐函“三证联办”,实现“一口受理、一并办结”。为外籍领军人才及其团队核心成员办理长期居留和永久居留提供便利,经团队主要负责人推荐,可对核心成员放宽年龄、学历和工作经历等限制办理工作许可。支持为创业期内的外籍人才办理工作许可,推动创新创业项目在津落地孵化。全面推行电子证照,提高证照申请和使用便利度。

(三)创新人才和团队引进方式。通过举办世界智能大会、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大力引进海内外人才。精准对接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科学编制引才图谱和需求目录,通过媒体平台、人才工作站等多种途径和渠道,面向全球发布人才政策和需求信息。围绕重大科技项目研发需求,采取揭榜制、挂帅制、科研众包等方式,征集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的人才和团队。推动在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引才平台,联合引才、共享人才。支持用人单位与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合作,引进高端紧缺人才。支持海外一流高校来津合作办学,鼓励外资研发机构、科研院所等与我市共建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

三、运用更加务实精准的创新举措,加快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

(四)加快培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完善领军人才培养体系,5年内培养500名市级领军人才、1000名行业领军人才、2000名区域领军人才,助推更多领军人才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工程。依托前沿科学技术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交叉科学中心,结合推进高校“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集聚和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打造突出实体经济、尊重爱护企业家的良好环境,面向企业家开展政策法规、管理知识、科技创新等培训,全面提升企业家和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形成一支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后备人才衔接有序,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企业家队伍。

(五)广泛储备创新后备人才。以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与智能网络、大数据、区块链、量子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金融科技等前沿领域为重点,每年面向世界排名靠前的高校(学科)遴选一批海内外优秀博士,依托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培养,在科研项目、导师带培、学术交流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储备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创新人才。深入实施天津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每年选拔10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给予长期、稳定支持,打造一支未来科技创新生力军。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天津青年科技奖评选,激励青年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事业,培养造就一批能够跻身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六)精心培育卓越制造人才。围绕制造业立市目标,制定出台重点产业人才支持政策,5年内重点引育1万名工程技术人才。以人才为核心集聚创新要素,围绕核心装备、基础材料、芯片设计、先进工艺等,加快打造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高地;以关键技术突破、产业基础服务平台、主要应用领域等为重点,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的人工智能产业人才高地;聚焦创新药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快打造具有国际比较竞争优势的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高地。加大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汽车、石油石化、平台经济、新基建等领域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完善高校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分布动态调整机制,加快培养我市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

(七)积极培养产业基础人才。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5年内培养100名杰出技能人才、1000名拔尖技能人才、1万名优秀技能人才。充分发挥企业在职工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企业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建设,引进知名职业培训机构,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多渠道搭建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强化技能竞赛引领作用,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发挥“海河工匠”、天津市技术能手等典型示范作用,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加强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示范企业建设,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称比照认定制度,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八)分类培养专业人才。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5年内培养300名具有学科领军能力、丰富教学经验、改革创新精神的名校长、名班主任和名教师,1.6万名具有扎实教育理论功底和良好教研能力的市、区两级骨干教师。加强卫生健康专业人才队伍建设,5年内培养2000名复合型、专业化卫生健康人才。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力度,5年内培养1万名社会工作者。加强金融服务、商务会展、港口运营等领域高端专业人才培养,引导各类人才服务创新发展。

四、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精准扶持人才创新创业

(九)提升创新创业载体功能。建设科研创新领航区,推进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国家曙光先进计算机产业创新中心、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发挥重大科研设施“筑巢引凤”作用。加快建设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区、无人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产业集群、“北方声谷”、“细胞谷”、“京津医药谷”和“信创谷”,打造创新创业要素集聚、生活配套服务齐全、交通出行便利的标志性产业聚集区。深入推进产教城融合发展,打造若干个大学科技园,构筑知识、人才、产业、城市空间融合发展的创新高地。支持中心城区聚焦培育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盘活闲置楼宇资源,建设“专精特新”众创空间,提升对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吸附能力。

(十)完善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不把人才荣誉性称号作为承担科研项目、获得科技奖励、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确定的限制性条件。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突出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在高层次人才计划中,试行科学家、企业家直接举荐制度。完善技术转移转化人才评价工作,在工程技术系列中新增设技术经纪职称专业,业绩突出的人才可不受学历、资历、下一级职称等限制,直接申报高级职称。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前沿领域,放开事业单位“双肩挑”人才兼职限制。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才等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十一)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机制。高校和科研院所可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决定绩效考核和绩效分配办法。对高校、科研院所全时全职承担国家和我市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的负责人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或者项目工资制,所需绩效工资总量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中单列,不受年人均收入调控线和年收入增幅限制,不纳入单位工资总量基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允许试点单位科研人员以持有的不低于10年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作价入股。完善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通过提高转化收益比例等方式对发明人或团队予以奖励。研究实施金融等重点领域高级管理和科研人才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政策。落实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税收减免等政策。

(十二)建立更加顺畅的人才流动机制。设立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加快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通武廊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建设,吸引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溢出的人才、团队和项目。深入推进无人机和新材料、智能轨道交通、智能网联汽车、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互联网新经济、动力与电气、电子信息与大数据、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建设,推进人才工程、人才计划和人才项目向联盟倾斜,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需求无缝衔接,推进企校人才资源共享共用。鼓励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才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兼职。实施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选派科技特派员和特聘农技员等基层服务项目,面向全国招录优秀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

(十三)实施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政策。落实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天津市融资担保发展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风险分担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提供人才贷、人才投、人才险等创新产品,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推出覆盖研发、创业以及人才健康等领域的保险产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量扩面,完善商业银行与风险投资、天使投资投贷联动,缓解人才创业初期融资困难。依托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天津)基地、天津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天津滨海柜台交易市场等平台,协助企业对接海河产业基金等各类创投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进行股权融资,支持人才创业企业在主板、中小企业板、科创板等各级资本市场挂牌上市。

五、建设更加包容和谐的宜居宜业环境,营造人才发展生态体系

(十四)优化人才公共服务。升级“海河英才”网站,建设运营权威统一的综合性人才门户网站,实现政策发布、岗位征集、人才对接、项目合作“一网统览”。建立“海河英才之家”,定期开展主题沙龙、学术论坛、成果展示等活动,搭建资本对接、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平台。建立一支熟悉政策、精通业务、善于沟通的人才服务专员队伍,为高端人才科研、创业、生活提供专业服务。开发推出“海河英才服务码”,实现人才服务项目“一码集成”,为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综合服务。

(十五)强化人才安居保障。通过改扩建一批现有房、转化一批保障房、租购一批商品房、新建一批公寓房,多渠道规划建设人才公寓。落实人才公寓水、电、热支持性价格政策。支持承担国家和我市重点项目、创新人才集聚的企事业单位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利用自有产权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大力推广代理经租等市场化方式,拓宽租赁房房源筹措渠道,满足人才阶段性住房需求。

(十六)加强人才服务保障。设立人才档案专库,为企业家和创业人才接转、存储和使用人事档案等提供专属服务。为符合规定的领军人才办理医疗保健证,在定点保健医院享受相应医疗保健服务。领军人才经认定可直接申领一个小客车指标。对领军人才配偶,由市、区组织人事部门或人才所在单位按照对口原则协调安排工作,暂未就业的发放生活补助。保障领军人才子女入学权益,根据需求就近安排入园入学,即来即办。

六、提升人才治理能力,构筑更具竞争优势的发展格局

(十七)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用人主体主动作为、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整合全市平台、机构和项目资源,构建立体化人才工作矩阵,实行扁平化服务管理。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将人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区和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优、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

(十八)健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发挥党组织凝聚人才作用。完善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人才。加大在人才群体中发展党员、选拔干部工作力度,推荐优秀人才作为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名人选。推进人才智库建设,建立完善专家建言献策机制。关心关爱人才,定期组织走访慰问、休假疗养等活动。

(十九)营造良好环境。加强人才发展法治保障,适时出台天津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深化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等制度改革。建立人才工作法律顾问制度,组建人才工作法律顾问团,提供集约化、精准化、专业化“一站式”法治服务。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模式,支持创办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各类商事主体。建立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容错免责制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讲好创新创业人才在天津奋斗故事,积极选树和宣传先进典型,营造促进人才发展良好氛围。


来源:天津日报

B.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业务应当遵循哪些要求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
第五章执业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二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持基层法律服务所出具的介绍信、当事人的委托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经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调查、收集与承办法律事务有关的证据材料;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查阅有关的案卷或者庭审材料。
第三十三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对坚持非法要求、故意隐瞒重大事实、提供虚假证据或者严重违反委托合同约定义务的当事人,可以拒绝为其代理或者解除委托关系。
第三十四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执业中发现本地区政府机关、村民(居民)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方面存在问题的,可以向其提出法律建议。
第三十五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应聘执业期间,有权获得执业所需的工作条件,有权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有权参与所务民主管理,有权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
第三十六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对侵犯其执业权利的行为,可以请求司法行政机关、有关司法机关或者基层法律服务行业协会组织依法予以保障。
第三十七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与社会正义。
第三十八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尽职尽责,努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接受当事人和社会的监督。
第三十九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遵守由基层法律服务所统一收案、统一委派、统一收费的规定。
第四十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
第四十一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遵守司法、仲裁和行政执法活动的有关制度,尊重司法、仲裁和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曾担任法官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离任后二年内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审理的诉讼案件的代理人。
第四十二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尊重同行和其他法律服务工作人员,同业互助,公平竞争,共同提高执业水平。
第四十三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四十四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爱岗敬业、坚持原则、诚实守信、举止文明、廉洁自律,自觉维护执业声誉和社会形象。
第四十五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勤奋学习,加强职业修养,积极参加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业务培训和进修,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技能。

C. 济南的经济发展如何

济南市第九次党代会突出强调了工业经济是推动济南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提高省会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的重要力量。如何促进济南工业更好更快发展,成为全市上下所关注、讨论的问题。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济南市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快济南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一、积极推动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实施,实现地区统筹发展。2006年8月,根据省委、省政府“一群三圈”的发展设想,《济南都市圈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根据规划,未来15年内,济南都市圈将以济南、淄博为“双核”,打造十大产业链,建设成为环渤海经济圈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济南都市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莱芜、聊城、德州、滨州等七个地级市,济南都市圈所属七个城市有2006年山东省百强企业45家(其中济南23家),百强工业企业37家(其中济南12家),占全省总数的41%。市委、市政府应从目前自身实力和长远辐射能力出发,积极深入开展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实施的研究。围绕圈内城市定期举行政府、企业高层的领导峰会,开展经济发展论坛,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工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的聚集和竞争能力,并可申请省委省政府在实施中部崛起的政策支持。要制定发展总部经济的政策措施,筹建一批现代化现代商务区和高级公寓,积极搭建工业企业集团发展的平台,实现济南总部经济发展的突破。济南要立足作为省会城市的优势,出台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圈内市外47家百强企业集团在济南建立集团总部或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对外联络中心或投资公司,带动济南总部经济建设。同时鼓励济南的企业到其他城市投资发展,实现企业集团化发展,壮大企业规模和竞争实力,带动协作城市发展。二、规划济南未来现代工业布局,引导企业形成主导产业集群。一是研究规划符合济南实际的未来现代化工业布局,选定重点支持和优先发展的产业。济南市是山东省的政治、科教、文化、金融中心,但目前工业门类齐全,布局散乱,竞争力不强是不争的事实。考虑到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的长远发展,必须创新和完善招商政策,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大引强的转变。以引进规模大、税收大、带动大的大项目、好项目为主,加大对龙头型、环保型、创税型、高科技型企业的引进和扶持力度,并将它们引向各产业布局区,实现产业聚集。要确定优先发展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就业率高的项目目录,突出发展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石化化纤、机械装备和食品药品等六大产业集群,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壮大济南市工业经济总体实力。二是要大力促进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信息服务业,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租赁等金融服务业,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型服务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工业企业发展的支撑平台,进一步提高济南的辐射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是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必要的软、硬环境设施建设,为不同规划布局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保障,引导企业发展与济南各产业规划区的特点相结合,从而形成主导产业聚集区和资源共享及竞争机制,大力提高高新区企业的入驻率,逐步提高产业的综合配套能力和竞争力。对其他类型企业,尤其是环境污染较大、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的企业和项目鼓励向外围投资发展,但鼓励企业将总部、研发、销售等环节设立在济南。三、优化工业结构,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与轻工业的互动发展。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我国轻工业结构调整的任务来看,推进高新技术化进程,可以从根本上增强济南市轻工业的整体竞争力。一是提高发展轻工业的认识。轻工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产出高,需求旺,竞争激烈,机制灵活,就业容量大等特点,是带动工业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总量的重要支撑和新的增长点,是济南工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制定支持高新技术引导轻工业发展的政策。从目前高新技术在轻工业中的开发应用情况来看,微机应用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环保技术、工业设计技术、节能降耗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新材料开发应用等高新技术,应作为嫁接改造济南市轻工支柱行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优先采用的技术。通过扶持一批轻工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一批关联度大的高新技术化项目,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带动全市轻工业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和产业升级。三是加大对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要重点提高对铅笔、钟表、烟草、食品、药品、服装等具有相对优势类产品的科技开发投入,实施名牌化发展道路,突出“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城市品牌”的主线,提高产品附加值。四是充分利用济南在教育、科研、人才方面的优势,健全各种类型人才的培训机制,积极组建各种类型的经济研究、管理咨询、金融投资和科研组织,并加强与外地同类组织的联系和交流,实现企业发展决策的专家化、科学化、前沿化,为轻工业发展提供平台,确保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性。四、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外经外贸和民营经济对工业的支撑带动作用,提高产业竞争力。一是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全力为招商引资创造条件。发挥省会城市独特优势,充分利用好高新技术开发区拥有的三个基地“金字招牌”,把高新区作为一个品牌来经营,作为一个卖点来推销。成立驻外招商小分队,以“服务零等待、合作零距离、环境零投诉”为预期目标,做到“项目到位,考核到位,奖惩到位”,实现招商资源的内外统筹。建好招商平台,实现以商招商、以外引外。在节会招商、园区招商、驻点招商、品牌招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网络招商等方式,实现招商引资市场化、企业化、社会化。二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济南大中专院校多、科研院所多的优势,加强与学校、科研院所、各类中介组织和行业领先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依托半岛城市群制造业的地理优势,加强与国外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外经外贸和工业品出口的突破。发挥济南都市圈的影响力,吸引圈内外的各种投资者落户济南,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五、创造良好的企业发展外部环境,提高经济发展活力。一是完善政府调节经济职能,提高办事效率。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网络调度系统,提高大中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建立企业与政府及其主管部门领导的沟通协调机制,组织开展“服务接待日”活动,建立联系档案,随时掌握企业变化情况和需求,向企业及时提供必要的信息反馈和政策支持,减少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成本。二是要加强软、硬环境建设,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省城教育、技术、信息资源优势,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形成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环境。要在大环境上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举办开放政策、经济形势、发展规划、重点投资领域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协调税收、环保、社会保障、金融等相关部门提供税收、贴息、科研经费政策支持。积极引导企业提高品牌意识,争创省、市著名商标和国家驰名商标,帮助支持企业开拓市场。

D. 东营设立基层法律服务所还能批准吗

根据山东省政府办《关于转发省司法厅山东省法律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精神,2017年,山东省基层法律服务机构乡镇覆盖率力争达到90%以上、2020年实现乡镇全覆盖。因此,可以针对这个目标,根据当地的情况提出申请。原则上,在一个街道行政区划内只能设立一个法律服务所。辖区较大、人口较多、经济发达的乡镇,可以设立二个以上的法律服务所。


一、山东省政府办《关于转发省司法厅山东省法律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

(二)发展目标。

2017年,全省律师队伍达到2.2万人,业务收费力争达到45亿元,发展5家律师超200人、年收入过亿元的律师事务所;公证员队伍稳定在1100人以上,具有中高级职称公证员达到55%以上,力争全省办证数量突破85万件;基层法律服务机构乡镇覆盖率力争达到90%以上;打造10家设施完善、专业突出、资质较高的公共司法鉴定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司法鉴定服务体系;法律援助办案数量不低于8万件,95%以上的县(市、区)建成规范化便民服务窗口。

到2020年,全省律师队伍达到2.5万人,业务收费力争达到60亿元,发展30家专业特色明显、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律师事务所;公证办证数量突破110万件,公证员总数达到1200人,实行企业化管理、超过20名公证员的公证处达10个以上;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力争实现乡镇全覆盖;在全省至少建设30家高资质、高水平的品牌司法鉴定机构,形成以品牌机构为龙头、以特色专业机构为支点、以便民机构为基础的司法鉴定服务体系;根据我省法律援助办案成本费用和数量的增长,结合中央法律援助经费补助,各级财政逐步加大投入,实现法律援助工作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

1、第七条设立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以农村的乡镇行政区划为单位设立;根据需要也可以以城市的街道行政区划为单位设立,但在一个街道行政区划内只能设立一个法律服务所。

辖区较大、人口较多、经济发达的乡镇,可以设立二个以上的法律服务所;不具备独自建所条件的乡镇,可以由二个以上的毗邻乡镇联合设立法律服务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农、林、牧、渔场的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设置,按照上述原则办理。

2、第八条设立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规范的名称和章程;

(二)有三名以上符合司法部规定条件、能够专职从业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三)有固定的执业场所和必要的开办资金。

E. 如何申办社会法律咨询服务机构

不行,目前的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只有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以及公证处等)相关机构。
关于公民个人未经批准不得从事有偿法律服务的批复

(司发函[1993]340号)

浙江省司法厅:

你厅五月十日《关于个人经营法律服务业有关问题的请示》(浙司基〔1993〕147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司法部关于加强法律服务机构统一管理的请示的通知》(国办发〔1985〕82号)及1989年、1992年司法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对法律咨询服务机构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司法行政机关是法律服务业的主管部门,行使统一的审批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目前除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和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的其它社会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外,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均不得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法律服务。

司法部

一九九三年八月三十一日
《律师法》

第十四条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设立律师事务所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
(二)有符合本法规定的律师;
(三)设立人应当是具有一定的执业经历,且三年内未受过停止执业处罚的律师;
(四)有符合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规定数额的资产。
第十五条设立合伙律师事务所,除应当符合本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有三名以上合伙人,设立人应当是具有三年以上执业经历的律师。
合伙律师事务所可以采用普通合伙或者特殊的普通合伙形式设立。合伙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按照合伙形式对该律师事务所的债务依法承担责任。
第十六条设立个人律师事务所,除应当符合本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条件外,设立人还应当是具有五年以上执业经历的律师。设立人对律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第十七条申请设立律师事务所,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律师事务所的名称、章程;
(三)律师的名单、简历、身份证明、律师执业证书;
(四)住所证明;
(五)资产证明。
设立合伙律师事务所,还应当提交合伙协议。

《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司法部59号令)
第十一条设立乡镇法律服务所,由住所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组建,或者在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下,由本辖区内的乡镇人民政府组建。

设立城市街道法律服务所,由街道办事处在市、区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下组建。

F. 开法律服务所需要什么条件

你好,

基层法律服务所是不允许私人开办的。现在全国停办。和学历无关。

G. 惠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调结构、促转变,扩内需、促增长,推创新、促升级,惠民生、促和谐。乘势而上,开拓进取,全力推动十个“新突破:?
一、乘回暖企稳、率先突围之势,全力推动经济增长实现新突破?
着力扩大投资。把强化投资作为扩大内需的着力点,推进一批关系我市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全年安排重点项目110个,其中投产项目17个、续建项目53个、新开工项目40 个,总投资156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1亿元。?
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举办大型、高规格的招商引资推介会,积极开展定点、定位招商,充分利用行业协会、民营企业家联合会等协会招商,加快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扶持成长型企业、出口增长型企业、技术创新型企业增资扩产。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增强园区整体招商效应,推动产业聚集,加快形成完整产业链。?
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在继续举办“惠货北上展销会基础上,着力打造市会展中心展销品牌,形成强势的会展业。完善惠州著名品牌网建设,鼓励企业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开设品牌店、专卖店,帮助企业创品牌。积极开发旅游、休闲、文化、健身等产业,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新建和改造一批农家店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继续推进农机、家电下乡工作,激活农村消费潜力。?
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坚持重点企业联系制度,落实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费和一般贸易补贴政策措施,帮助企业抢抓订单。安排800万元专项资金,对贸易出口总量大、增长快的企业进行奖励。大力推进加工贸易转内资、合资、合作和独资企业,加强产业升级和工业设计,提升产品竞争力。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东南亚、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确保对外贸易平稳增长。?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1000万元、全民创业发展基金500万元。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用地、用工、融资等困难,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引导和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
二、提升“五个一体化的档次和水平,全力推动深莞惠合作实现新突破?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无缝连接。编制完善六条城际轨道规划,扎实推进莞惠城际轨道和厦深铁路惠州段建设。积极推进惠大高速、广河高速惠州段、粤湘高速博深段、从莞高速惠州段、广惠高速东延线、惠深高速改扩建工程等6条高速公路建设,做好龙门至惠州高速、汕湛高速惠州段等4条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东江中游航道惠州段整治和惠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建设,启动7万吨级煤码头建设和平潭机场改造。加快建设、改造一批与深莞两市交界的断头路、瓶颈路,完善市内、跨市普通干线公路网建设。着力构建与珠三角对接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加速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生活圈。?
着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强化产业内在互补,推动错位发展,拓展发展空间。深入落实“双转移战略,加快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园、惠东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博罗东部工业园建设,大力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充分发挥石化大项目辐射作用,与深圳、东莞联手推动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借助深莞高新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液晶平板显示等高新技术项目,加快比亚迪惠州基地建设。整合旅游资源,推进深莞惠旅游深度合作。?
积极共建优质生活圈。强化深莞惠生态功能区划对接,加快推进深莞惠城乡规划一体化。积极推进淡水河流域、潼湖水系等跨界河流综合治理工程,抓紧环保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东江、西枝江水质保护。加快推进三市学籍互认、医保服务系统互联互通、劳动用工联动招聘、异地养老服务和社会保险无障碍转移,加快实现年票制互认、三地通信资费统一、公交IC卡并网、图书馆资源共享等,加快落实水利、金融、旅游、科技等合作项目,共同推进三市公共事务的紧密合作。?
三、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和自主创新,全力推动产业长久竞争力实现新突破?
围绕五大基地建设,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产业体系向高端化发展,不断提高我市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力推进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抓好大亚湾石化区扩园工作,加快填海工程。加紧推进中海炼化惠州基地建设,快速启动10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促进中海壳牌南海石化增资扩产。积极引进石化中下游项目,加快形成炼化一体化的产业链。推进精细化工园建设,发展壮大精细化工产业。加快惠州港建设,大网络完善港口物流承接能力,发展以石化产业为依托的仓储物流业。?
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抓好TCL液晶产业园区建设,争取TCL三期液晶模组配套项目早日建成投产。支持、培植TCL、德赛、华阳、侨兴进入省先进制造业100强。加快科锐光电 LED芯片项目和茂勤光电低温多晶硅项目建设,着力拉长LED产业链,推动产业向新型高端特色发展。加快仲恺高新区扩园工作,以及东江高新区和惠州工业园建设,开拓产业发展空间。动工建设现代信息服务业基地,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建设。力争平海电厂首期前两台机组建成发电,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国华二期热电联产项目和输变电工程建设,启动深能源丰达电厂改扩建工程,抓紧核电项目筹备工作,确保2012年全市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加紧推进国家原油储备库的建设。力促省天然气管网一期工程惠州干线建成投产。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工程和太阳能利用工程。着手启动新能源电动车项目。?
大力推进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建设。全力推动西湖景区、罗浮山、环大南昆山旅游区、金海湾滨海旅游等大项目建设,新增4A景区3家、五星级酒店3家,提升旅游景区的档次和水平。继续引进实力大、更顶级的集团,发展高档次的旅游区。利用交通升级和城市升级的契机,大力发展商贸城市旅游。推进与珠三角和港、澳、台的旅游合作,积极开拓港澳和台湾旅游市场。力争游客人数达到2500万人次,旅游收入140亿元。?
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优先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工业设计、科技信息、会计服务、市场策划、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提升制造业发展配套服务水平。积极融入珠三角会展产业带,推动会展业大发展,打造珠三角有影响、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会展业。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力争8家金融机构落户,3家企业上市,推动金融大市建设。认真落实房地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引导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扎实开展深莞惠科技创新体系对接和惠港科技创新服务合作。实施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双提升战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壮大LED光电、新材料、新能源和精细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新培育民营科技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10%以上,科技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6%。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争取TCL建立国家级工程研究所,新增省级工程中心2家、市级10家。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重点在石化、电子、新能源等领域开展科技合作和攻关。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加强创新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育。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20%以上。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培育省名牌产品10个、省著名商标10件。
四、做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点,全力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实现新突破?
大力推进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基地建设,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美化村庄环境,率先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宜居宜业示范市。
完善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城乡联动,加快编制城乡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完善统筹发展规划、人口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高水平、超前制定环境友好型村镇规划,凸显新农村特色,争取50户以上的村庄规划编制率达70%,创建一批宜居示范村镇。?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富县强镇事权改革,优化县、镇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大力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逐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农村经营体制和财政制度等改革,激活统筹城乡发展活力。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增强农村组织保障能力。 ?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施现代农业“5511工程,鼓励更多农民种植八大特色农产品,做强做大特色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行“公司+农户模式,新增各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6个。推动现代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发展以农家乐、观光农业相结合的旅游项目。?
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推进城乡社会事业统筹规划、同步发展,使更多优质社会事业资源进入农村。大力发展中心镇,不断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推进城乡公路建设,完成县道改造80公里,全面启动通自然村公路硬底化改造,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公共汽车。加强农村水利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维护好农村水利安全。大力推行城乡教育、卫生结对帮扶,提高农村基础教育办学质量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大力推进扶贫开发。落实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创新扶贫方式,帮助贫困农户定思路、找项目,培养、支持农家子弟上大学和各类职校,引导和鼓励农民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拓展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空间,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发动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带动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进行产业化生产,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
五、加快现代、文化、山水城市轴线的打造,全力推动宜居宜业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
坚定不移地实施“南进北拓、东西伸延城市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现代城市“三条主轴线建设,全面彰显惠州宜居宜业亦文亦游的城市气派和魅力。?
大力推进现代城市主轴线建设。以金山大道为连线,以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科技馆、博物馆等现代标志性城市建筑为支点,编制现代化城市主轴线的城市设计规划,加强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单体建筑设计的引导和控制,抓好绿化和园林建设,逐步形成从江北伸延至中心体育场、贯通南北的现代化城市主轴线,彰显惠州现代城市气派。?
大力推进历史文化主轴线建设。积极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以朝京门、合江楼、丰渚园等古建筑为点,以西湖和东江、西枝江为线,加快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和规划建设。推进挂榜阁、水东街改造和丰湖书院景点园林建设,着手恢复苏东坡寓惠遗址,努力把丰渚园建成具有岭南特色的名园。重建一批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景观和建筑群,重点推进邓演达纪念园和廖仲恺纪念园建设,重塑惠州历史风貌,丰富历史文化主轴线,不断提升城市人文内涵。?
大力推进山水主轴线建设。进一步整治两江四岸,规划沿江风景带。完善“东江游旅游项目,大力改造提升沿岸公园、休闲地段、住宅小区设施,积极推进红花湖水库环湖道路及景观工程建设,着力把西湖、红花湖、东江、西枝江沿岸打造成为最优美的山水休闲带。?
大力推进绿道建设。按照《珠三角绿道网(惠州段)总体规划》,启动全市绿道网建设,串联主要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滨水公园和历史文化古迹。动工建设珠三角2号东岸山海休闲绿道惠州段和3号文化休闲绿道惠州段,首期建设猴仔湾滨海段、霞涌旅游区至黄布角、巽寮旅游服务区至休闲度假区、龙溪白莲湖村至罗阳西湖公园、东江公园至惠博滨江交界处等5个路段。加快构建融合保护生态、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等多种功能的绿道网络体系,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惠州发展品位。?
大力推进城市组团建设。积极实施“三旧改造,加快标志性建筑、城市道路骨架、重点休闲居住区建设。加快华贸中心和市民乐园地下商城建设,完善江北中心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功能,彰显城市核心区优质综合体功能优势。加快大亚湾滨海新城和仲恺高新区工业新城建设。大力推进金山大道、惠南大道沿线和惠阳城区建设,打造大南部新城。推进惠州大道东段主轴线、惠东县城中心区和巽寮金海湾滨海旅游区建设,打造东部现代化组团。加快惠博快速通道主轴线和博罗县城中心区建设,打造西部现代化组团。加快龙门温泉旅游、森林旅游发展,打造北部生态旅游组团。以世界眼光和一流水准奠定未来城市发展新格局。 ?
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实施“八三三”生态工程,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创建省林业生态市。搞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一批生态公园,新增城市绿地55.9万平方米,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6平方米。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节能材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严格落实环保责任制,加快淡水河流域、中心镇等11座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建设5座大型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完成金山大道、惠民大道、惠博快速通道等一批新建道路的景观绿化美化工程。
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全力推动城市文明提升实现新突破?
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大力开展“迎省运、讲文明、树新风”、“献爱心、送温暖”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启动“百万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行动”,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提高社会志愿服务水平。大力弘扬“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的惠州精神,激发广大市民热爱惠州、建设惠州的高昂热情。?
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交通秩序和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完善城乡公交体系,投放100辆环保型LNG公交车,优化城市生活环境。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整治违规开发建设行为。加强社区管理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加强公共设施管理,探索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立长效城市管理机制,促进城市管理的转型。?
进一步伸延文明创建领域。积极探索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大力开展文明县城、文明街道、文明单位和文明窗口创建活动。坚持以城带乡、以镇带村、城乡互动方针,扎实推进城乡联动创建工作机制和网络建设,伸延文明创建领域,扩大精神文明创建覆盖面。
七、抓好省运会各项筹备工作,全力推动承办水平和竞赛成绩实现新突破?
举全市之力,以“四个一流为目标,坚持科学办会、安全办会、节俭办会,把第十三届省运会办成省运史上最出色的体育盛会。?
全力完善配套设施。加快体育场馆设施的安装调试,抓紧对体育场馆运营测试,确保为省运会提供一流的场馆和设备。尽快完成金山大道及中心体育场周边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比赛场馆配套设施。加快无障碍设施建设,为省残运会提供保障。?
全力营造文明和谐环境。把承办省运会与提升惠州文明城市的水平和内涵结合起来,实施城市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工程。加强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等领域文明行为规范,提高窗口单位服务水平,努力营造热情友好的省运氛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动员全市人民积极参与省运会,当好东道主,展示惠州文明形象,共建共享省运会成果。?
全力保障省运会运行顺畅。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做好与省运会组委会的工作对接。精心组织省运会、残运会开闭幕式等大型活动,把开闭幕式打造成具有岭南特色、展现惠州风采的盛宴。细心做好接待服务、对外宣传、志愿服务等工作,实现一流的组织目标。?
全力强化备战训练。创造良好训练条件,加强科学训练,确保运动员发挥最高水平,努力实现“保八争六望五的参赛目标。严格赛风赛纪,坚决杜绝兴奋剂,确保运动员干净参赛、公平竞争,实现竞赛成绩和道德风尚双丰收。?
全力加强安保工作。制订严密的省运会安保措施,建立高效畅通的指挥协调系统,完善交通、气象、食品卫生、医疗救护、社会治安等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有效预防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确保省运会平安、圆满。?
八、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全力推动公共服务惠民能力实现新突破 ?
构建实力雄厚的教育体系。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继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保持城乡教师待遇“两相当”。加快推进技师学院和东江高级中学建设,启动中职教育新城建设,新建商贸学校。提升教育发展品质,着力打造岭南教育品牌。大力推进省教育强市创建工作,博罗县、惠东县建成省教育强县,力争13个镇(街道)建成省教育强镇。启动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试点工作。重视学前教育、成人教育,关心特殊教育,规范和发展民办教育。努力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接受外来工子女就读数量和比例。支持惠州学院、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发展。?
完善和提升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建设市中医院新院、市中心医院改造工程和120急救指挥中心。完善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抓好农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卫生保健,加强卫生应急管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推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乡镇(街道)文化中心和村(社区)文化室,深入推进城市文化下乡、农村文化进城。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打造一批特色文化精品,重点扶持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繁荣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和两大传媒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强与国内有实力的传媒企业合作,力争引进电影Mall项目。加快推进报业传媒集团文化产业基地、新华文化广场和龙门农民画创作中心等一批文化项目建设。加强文化交流,繁荣文化市场,规范经营秩序。加大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
全面发展其他各项事业。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事业。依法推进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做好档案、方志、仲裁等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做好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工作,支持驻惠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广泛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继续做好对口援建三江乡工作。?
九、提高惠民之州的声誉和群众的满意度,全力推动民生质量和维稳水平实现新突破?
努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发展。全年安排民心工程77项,其中续建项目55项,新增项目22项,投资总额102.8亿元。?
突出抓好创业和就业工作。大力倡导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完善和落实扶持自主创业税收和补贴等各项优惠措施,加快建立创业服务体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强化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帮扶,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对低收入家庭扶持力度,做好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工作,重点帮扶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新增就业岗位6万个,新增就业人数6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4万人,实现转移输出4.5万人。?
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完善“三网合一”运作,实现全市范围医疗保险“一卡通”。推进农村养老保险,扩大城乡养老保险覆盖面。认真做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复退军人优抚安置、助残、城乡特困户生活与医疗救助等工作,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全面构建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新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1200套。?
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重拳打击涉黑、涉恶势力和团伙犯罪以及“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坚决扫除“黄赌毒”。强化流动人口、娱乐场所和出租屋管理。加强新媒体管理,坚决取缔“黑网吧”。整合维稳资源,营造群防群治网络,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切实遏制各种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加强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畅通诉求渠道,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价格监督检查和消费维权工作,坚决打击走私贩私、制假售假和非法传销活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十、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力推动机关服务创新实现新突破?
更加注重民主政治建设。深入贯彻依法治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切实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定决议。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建议和提案,不断提高办理质量。?
更加注重科学决策。加强对当前形势变化的研判分析和政策调整的跟踪衔接,把握好政策取向,谋划好工作思路。进一步健全重大决策听证、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策制度。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决策,认真调查研究,搞好专家咨询,广泛采纳民意,不断提升科学决策能力。
更加注重效能提升。进一步理顺机构改革后的部门职责分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用市行政服务中心,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确保财政运行质量更加高效、优化。强化行政效能督促监察,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切实精简会议,压减文件数量,完成县(区)机构改革。巩固和完善“行风热线”、“惠民在线”等问政平台建设,深入开展“万众评公务”活动,进一步拓展、畅通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渠道,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更加注重清正廉洁。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推进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拓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领域,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厉查处权力滥用、商业贿赂、以权谋私等违法违纪案件,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工作,对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工作部署,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鼓足干劲,开拓进取,乘势而上,奋勇争先,以更快的速度、更优的质量、更高的水平推进惠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美丽惠州、和谐惠州、繁荣惠州而努力奋斗!

H. 法律服务所申请书怎么写

设立基层法律服务所申请书
XX司法局:
申请人XX,男,
岁,汉族,群众。户籍所在地:
,现住址:
,原工作单位:
。本人于
年取得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格证书,执业证号:
申请人XX,男,
岁,汉族,群众。户籍所在地:
,现住址:
,原工作单位:
。本人于
年取得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格证书,执业证号:
申请人XX,男,
岁,汉族,群众。户籍所在地:
,现住址:
,原工作单位:
。本人于
年取得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格证书,执业证号:
依据《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等规定,我们申请设立XX基层法律服务所。
申请设立理由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口号,法律服务队伍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法律服务工作者在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为了更能适应当前法律制度改革的需要,特别是根据国家对依法治国重大改革的要求,结合到申请办所的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通过组建新的法律服务所,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申请人有执业3
年以上的执业经验,承办过大量本地的民事、经济、行政案件,担任过数家大中型企业的法律顾问,有着较为丰富的办案经验,具备了申请的条件。经我们协商一致,自愿申请办所。我们将严格遵守法律规定、职业道德要求办一个机构健全、规范执业、业务素质较高的文明法律服务所,以切实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我国法律服务事业的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请审查上报,核准我们的申请。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申请人:
申请人:

I. 如何大力推进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

上海将稳步推进涉外法律服务业开放。相关部门将探索上海律师事务所与境外律师事务所业务合作的方式和机制,并鼓励上海的律师事务所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27日,上海市司法局举行新闻通气会,解读了《实施意见》的相关背景和主要内容。据介绍,此前,相关部门对上海律师涉外法律服务基本状况进行了调研,进而研究制定了《实施意见》,形成了10个方面,共13个重点项目的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具体举措。

据悉,申城将成立上海企业涉外法律服务联盟,为各类企业提供涉外法律服务。在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涉外法律服务方面,《实施意见》指出,上海探索建立合作制公证机构等新型法律服务机构,形成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大力支持环太平洋律师协会2020-年会在上海召开,为吸引境外企业到沪发展提供新契机。

根据《实施意见》,上海将健全涉外法律服务方式,包括,丰富涉外公证法律服务方式,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一站式的涉外法律服务;动扩大此间仲裁行业对外开放,着力打造面向全球的上海国际争议解决中心,为企业的商事争端解决提供更多选择等。

根据《实施意见》,上海将搭建完善涉外法律服务业支撑平台,通过“互联网+涉外法律服务”模式,探索建立“涉外法律服务云平台”,采集各类企业和个人涉外法律服务需求,集聚涉外法律服务人才、机构、信息资源数据,形成涉外法律服务采购及供应体-系。同时,相关部门根据全上海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实际需求,将涉外业务实务、企业跨境投资并购、知识产权等内容列入法律服务行业培训计划,通过学习平台加强对涉外业务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加大涉外法律服务业政策扶持方面,上海将把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实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五个中心”等重大发展战略;同时,上海将把涉外法律服务作为国际服务贸易展览会和经贸洽谈的重要内容予以推荐。上海还将加大政-府采购涉外法律服务的力度,在外包服务、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境外投融资等项目中重视发挥法律服务团队和法律服务机构及其专家的作用。

《实施意见》专门列出了13个项重点项目,包括上海东方域外法律查明服务中心、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法治研究中心、上海高端涉外法律人才实践基地、上海企业涉外法律联合培训中心等。上海市司法局方面表示,这将为上海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发展和创新指明了方向。

必须要严格起来。

消息来自凤凰网。

J. 郑东新区产业发展方向!!!!

关于促进郑东新区商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郑政〔2009〕22号),发挥商贸流通业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设“三化两型”新城区,推进商贸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现就加快郑东新区商贸业的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优化商业发展环境,塑造东区商业形象

2009-2011年,东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商业街区基础设施配套、商圈宣传等重点项目。

1、建立郑东新区购物直通车,增加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和发车密度,紧密联系各个商贸业项目,方便消费者到CBD商业步行街、宝龙城市广场等商业项目的购物和旅游。

2、合理设置重点商业街区如CBD商业步行街和宝龙城市广场的停车泊位,加强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管理。

3、有效整合郑东新区特色商业资源,提炼城市商业宣传主题,加强高端媒体长效广告宣传,鼓励各种媒体宣传推广郑东新区商业服务信息,提升郑东新区商业的辐射影响力。

4、积极吸引国家、省级部门或行业协会到郑东新区举办各种形式的展会、商业论坛等活动,鼓励结合经贸、旅游、文化、体育等举办不同主题的购物节活动,鼓励企业开展各种商业促销活动。

5、策划郑东新区商业项目以及CBD商业圈的整体宣传推广计划和分阶段实施方案。政府牵头、企业参与,进行全面市场推广活动。

二、积极培育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便民服务业

1、大力培育重点商业。提升经营品味档次。CBD商业步行街70%以上面积要自营,引入知名商家,对符合业态规划的入驻商贸企业,对其所缴纳税收东区留成部分2009-2010年按照100%的比例进行奖励,2011-2013年按照50%的比例进行奖励。

2、推进实施标准化菜市场工程,建立完善农贸市场设置和管理体系,采取政府补贴、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力争在两年内新建标准化菜市场达到每万人1000平方米的标准。

3、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体系,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级、省级社区商业示范区活动。在建、新建社区要规划预留商业网点建设空间,有针对性地根据入驻居民的需求特点和社区商业网点的建设要求,合理配置各种业态的商业网点,由管委会土地规划局、商务局、社会事业局、工商局、执法局、房管局按有关规定加强管理。

4、加强商贸队伍建设。重视商贸流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激励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把商贸队伍培训纳入政府创业素质工程,管委会每年安排1-2次商贸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商贸队伍的综合素质。

5、与本文件不一致的政策,以本文件为准。

郑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促进投资和繁荣的若干意见
管委会各局(办)、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促进郑东新区(以下简称东区)投资和繁荣,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郑政文〔2008〕173号),结合东区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适度调整土地出让规模和单宗土地出让面积,科学确定土地出让节奏、数量和价格,引导理性竞买土地。2007年1月1日至本意见下发之日,已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取得的房地产经营性用地,国有土地使用权面积超过50亩或者出让金总额超过1亿元,符合东区规划并具备地块分宗条件的,可在总平面方案审定后,经受让人申请,原批准人同意,签订有关补充协议,根据批准的宗地划分方案,分宗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二、对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开发企业,允许以国有土地使用权与他人合作;对具备转让条件的开发项目,加大对以投资、入股或转让等方式寻求合作伙伴的支持力度。�

三、加快消化存量商品住房。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东区房地产市场待销和滞销住房的市场销售,减少存量商品住房的空置数量。管委会根据拆迁安置需要、住房保障需求和市场待销、滞销的住房情况,结合区域、户型、价格等因素,优先购买市场上符合条件的已建成或在建普通商品住房作为拆迁安置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房源。�

四、建立政府、银行与企业的沟通协调机制。搭建政、银、企业对接的互动平台,在符合上级信贷综合效益率要求和收益覆盖风险原则下,对具有促进东区整体建设发展的重点开发项目和有效益、有市场、有信用的优质房地产开发企业给予支持建议,鼓励支持东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为其贷款提供服务,房管分局积极为其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五、自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至1%;在东区范围内二手房交易时,税务部门征收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后,由管委会暂按市、区两级财政所得部分对纳税人进行全额补贴,执行时实现一个窗口完税、一个窗口补贴,即收即补。�

六、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按要求出具《缓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承诺书》、《缓缴墙改基金承诺书》后,可缓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墙改基金至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之前。�

七、2008年12月31日前,在土地出让合同约定开工期限内开工或提前开工的房地产项目,报经市政府批准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在现征收标准的基础上返还20%;2009年6月30日前,在土地出让合同约定开工期限内开工或提前开工的房地产项目,报经市政府批准后返还10%。开工时间的认定,由土地规划局、计划财政局提出初审意见后,报管委会研究确定。�

八、在中央商务区高层建筑裙房内开业,且经营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商贸服务业企业,从开业之日起,由管委会给予财政补贴。2009年6月30日前开业的,补贴标准为每平方米每年100元;2009年12月31日前开业的,补贴标准为每平方米每年50元。�

九、2009年6月30日前,外地公民在起步区购买商品住房,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准予迁入直系亲属3人;购买90-120平方米(含90平方米)的,准予迁入直系亲属4人;购买120平方米及以上的,准予迁入直系亲属5人;就近解决购房者子女入学问题。购房时间以《商品房销(预)售合同》备案时间为准。�

十、2009年12月31日前开业的早餐店、蔬菜店,由管委会对其房租给予财政补贴。早餐店的补贴标准按租房面积计算,具体见实施细则。�

十一、鼓励医疗机构开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管委会分别提供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150平方米的用房并负责基础装修,提供相关办公设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工作人员,管委会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助。�

十二、本意见由郑东新区管委会负责解释。�

十三、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郑东新区关于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快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

为深入贯彻郑州市郑东新区“五年成规模”总结表彰暨“十年建新区”动员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对外开放为主线,以产业培育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载体,有效聚集人气,推动郑东新区实现“十年建新区”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特制定本规定。

一、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一)发展现代金融业,建设金融聚集区。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到中央商务区设立总部、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提高郑东新区的服务功能和凝聚力、辐射力,把郑东新区建成最富活力的金融聚集区和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龙头。�

(二)发展总部经济,建设企业总部基地。充分发挥郑东新区功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服务优良的优势,重点吸引世界500强和中国100强企业区域总部入驻,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把郑东新区建成企业总部基地。

(三)发展商贸服务业,建设三级商业中心,繁荣商贸流通。以“一环两线四街”(一环指CBD商业步行街,两线指农业东路、商鼎路沿线,四街指地润路、众意路、天泽街、九如路的特色商业街区)、宝龙城市广场和温哥华广场大型商业中心、如意河两岸为重点地区,推进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商业中心建设,构建集休闲购物、文化娱乐、风味餐饮、精品家居、康体健身等功能的市级和区域商业中心。加快发展以便民、利民为宗旨的社区商业服务网络。繁荣家居建材、广告装饰等专业市场。

(四)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现代物流核心区。以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为依托,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运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内陆无水港物流枢纽平台,为中原国际物流园区的其它物流工程提供配套服务和基础保障,形成多种业务协调发展、各种企业共生共赢的生态化格局。

(五)发展会展旅游业,建设会展业基地和旅游业基地。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为基础,大力吸引各类会展企业、会展服务业入驻东区,充分发挥会展业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旅游、商务旅游、生态旅游,成为郑州文化旅游休闲业重要支撑和中部地区最活跃的会展旅游基地。

(六)发展文化传媒业,建设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以河南艺术中心、世界客属文化中心、郑州市图书馆新馆为平台,发挥祭伯城遗址商周文化、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列子故里道家文化的优势,大力弘扬中原文化、河洛文化,以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河南出版产业园、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传媒大厦、郑州广播电视中心为核心,加快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

(七)发展中介服务业,构筑中介服务业的集聚高地。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各类中介服务组织以提升区域服务水平。适应市场变化和产业发展趋势,借力国内外知名中介机构,催生新的组织形式,拓展专业法律、会计、税务、代理、经纪、评估、认证等高层次服务领域。高标准规划建设郑东新区的中介服务功能区,努力构筑大都市中介服务业的集聚高地。

(八)培育软件信息业。推动以软件、网络增值业务等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发挥现代信息服务业对其他服务业的先导与支撑作用。

二、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

(一)每年预算安排3000万元郑东新区对外开放和产业发展专业资金,由财政设立专项基金专户,专款专用。

(二)凡属于郑东新区重点发展产业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企业或外商投资企业,郑东新区按其增加值、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形成新区地方财力部分,对在CBD注册备案的企业或企业高管人员,2008年至2009年二年内按季度给予80%补贴,2010年至2012年三年按季度给予50%补贴;CBD以外注册备案的企业,2008年至2009年二年内按季度给予60%的补贴,2010年至2012年三年按季度给予40%补贴。补贴资金每季度由计财局对各企业分按上述比例进行奖励兑现。

1.现代金融业。新设立或新迁入郑东新区的金融机构总部或省级地区总部,外资金融机构分公司、分行或代表处。

2.企业总部。国家和中央部委确定的大企业(集团),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国内民企100强企业,上市公司和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总资产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的其它国内外企业在郑东新区新设立总部或研发、销售、采购、营运中心等分支机构,工商登记、税务注册在郑东新区并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

3.商贸服务业。(1)在河南省内控股10家以上分店、年营业收入达15亿,其中在郑东新区年营业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的大型商贸服务连锁经营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2)经营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和经营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娱乐企业;(3)对在商贸服务业重点地区经营的商业零售及服务企业、国际知名品牌总经销(代理)商。

4.现代物流业。(1)在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内的AA级以上物流企业;(2)在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内从事报关、进出口代理、物流咨询、信息技术服务的专业物流服务类企业;(3)在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内从事第三方物流投资的风险投资公司(基金)。

5.会展旅游业。(1)每年需在郑东新区主办1次以上展出面积在5000平方米的展会,或每年在郑东新区举办1次以上由不少于3个国家20名以上国外人员参加的国际性会议的大型专业会展公司;(2)直接为会议、展览提供专业服务的年收入超过500万元人民币,且该类业务营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不低于50%的会展服务企业;(3)年旅游业务(非酒店类业务)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

6.文化传媒业。(1)新闻出版类企业;(2)经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批准,从事文化经营活动的企业。

7.信息服务和软件业。(1)从事数据处理、交换、分析等专业金融信息服务企业;(2)从事网络运营服务、增值服务和软件服务企业;(3)自主开发网络游戏软件产品企业;(4)从事信息技术产业化投资的风险投资公司(基金)。

8.中介服务业。经国际或国内行业权威组织认可,在同行业中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国际、国内知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人才中介机构等专业服务机构,其中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的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咨询公司、人才中介等专业服务机构的年主营业务收入800万元以上,其他专业服务机构的年主营业务收入400万元以上。

(三)对符合本条第二款第1项的金融机构在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购买自用办公用房的,按使用面积每平方米给予500元补贴;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三年内按使用面积每平方米每月给予10元补贴。

(四)对符合本条第二款第1项的金融机构、第2项的企业总部、第4项的物流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副总经理级别以上的高管人员,如在郑东新区购买住房,按上一年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80%进行奖励。

(五)采取企业让利、财政补贴的形式,由郑东新区管委会在商贸服务业重点地区预租部分商业用房,二年内提供给知名大型商业、餐饮服务、文化娱乐服务企业经营。

(六)对于符合郑东新区产业规划、出口纳入本区统计范围的、当年出口一般商品金额在200万美元(含200万美元)以上或当年出口高新技术产品或机电产品金额在100万美元(含100万美元)以上,在郑东新区购买办公用房的使用面积每平方米给予400元补贴;租赁办公用房的,三年内按使用面积每月每平方米给予6元补贴,对单个企业每年最高补贴不超过5万元。

(七)鼓励重点楼宇业主整合资源。对在郑东新区专业写字楼竣工后一年内入驻率达到70%的物业管理公司,三年内按其实现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形成地方财力部分的60%给予补贴。

三、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成立郑东新区对外开放和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部署、统一规划、指导、协调郑东新区对外开放和产业发展工作。

(二)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推动服务业与对外开放、聚集产业的互促互利。坚持以人为本,优先发展公共服务,有效解决城市交通、社会治安、城市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努力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实施积极的土地支持政策。加强外来投资项目和重点发展产业用地保障,将其优先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在每年新供用地中,提供一定比例的用地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开方式,满足经认定的项目用地需求。

(四)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程序。外来投资项目和重点发展产业企业优先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注册登记时,属法律、法规规定应进行前置审批的事项,探索实行前置审批部门预核和企业承诺制。推行专员服务,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在工商登记、税务等手续办理以及其他方面实行全程跟踪服务。

(五)减免行政规费。对中央商务区商业步行街、现代物流无需使用公共热力、天然气资源的建设项目,减免一定比例市政建设配套费。

(六)提供高层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便捷服务。人事、外事、公安、劳动等部门优先办理外来投资企业和重点发展产业企业人员的出境申请,对企业聘用的管理人员及家属办理居留许可等事项提供便利,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及其家属优先办理入户手续。企业高层员工子女入学享受东区常住居民子女入学政策。

(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整合扶持外来投资企业和重点发展产业企业上市的政策资源,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协调解决总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过程中的问题。鼓励总部企业积极利用外资,争取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成立郑东新区国有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和贴息补助。

四、其它

(一)扶持对象享受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个人所得等财政补贴时,以国家规定形成郑东新区地方财力为计算依据。对既适用上级机关财税优惠规定,又适用本规定的,一律先执行上级机关规定,执行后与本规定相比不足部分,可补充执行;同一扶持对象可从优,但不得重复享受优惠。

(二)本规定实施过程中如遇国家或省、市颁布新政策,则按新规定执行;郑东新区已颁布的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三)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至2012年12月31日止。本规定由郑东新区管委会负责解释。

热点内容
杨谦教授的三商法 发布:2025-01-12 03:51:48 浏览:500
港区国安法执法与司法 发布:2025-01-12 03:27:58 浏览:688
下列法律责任形式中属于行政罚款 发布:2025-01-12 03:03:39 浏览:156
捡到东西毁坏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2 03:01:13 浏览:701
新疆流动人口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2 02:42:34 浏览:403
大学生的恋爱道德观 发布:2025-01-12 02:26:07 浏览:496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目的 发布:2025-01-12 01:43:57 浏览:144
劳动法妇女节 发布:2025-01-12 01:37:44 浏览:228
古田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2 01:10:23 浏览:489
行政法哪些法规重要 发布:2025-01-12 01:08:44 浏览: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