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律师进社区法律服务协议

律师进社区法律服务协议

发布时间: 2022-05-03 14:03:34

A. 法律进社区最好宣讲那些方面的法律内容

给你几个课题:借款合同常见纠纷(结合最近出台的借款合同的司法解释)
合理回利用所有权答问题(结合常见的邻里纠纷)
房屋买卖常见纠纷
法律进社区宣传内容需要贴近居民的生活实际,根据宣传方式的不同选择贴合实际的宣传内容。

B. 一村一法律顾问律师进村居服务协议书

这种服务协议
由律师事务所提供就可以
根据村上的问题
可以约定一周服务一次,或有事随时联系就可以

C. 芜湖市司法局的工作动态

2013年来6月,弋江区法律援自助中心白马工作站与安徽国伦律师事务所“法律进社区”结对共建签约在白马街道办举行。白马街道负责人及村居代表分别与国伦律师事务所律师进行签约,由分管副区长、司法局局长向法援联系点授发了“律师进社区法律服务联系卡”。国伦律师事务所在街道各村、居设立法律联系点,村居有专人负责联系。律师将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协助村居调处复杂的疑难纠纷,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提供法律援助,并定期开展法律援助宣传和培训工作。法律援助律师进社区活动,让年轻有为的律师深入了解社会,为培养高素质的律师队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场所,同时将专业律师队伍引进社区、村居,能有效帮助群众解决法律问题,帮助基层干部提升法律运用能力,切实加强社区和村居法制建设,使基层更好的化解社会矛盾,为服务弋江区建设发展大局提供有力保障。

D. 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发挥律师的积极作用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律师工作要主动适应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新任务新要求,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充分发挥律师的积极作用。

一、充分发挥律师在预测预警预防和减少供给侧改革风

险方面的积极作用

2016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化解过剩产能,可能引发通缩、失业、经济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风险。化解过剩产能,势必有一批企业将兼并重组,势必有一批“僵尸企业”将破产清算,势必有一批职工将下岗分流。尽管中央财政安排了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尽管国家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托底帮扶。但是,在岗与下岗,收入肯定有差距。下岗职工的生活肯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化解产能过剩,势必引发金融纠纷案的增多,势必引发债务纠纷案的增多,势必引发不良资产处置案的增多,势必引发劳务纠纷案的增多,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在做好社会稳定风险的预测预警预报上,要充分发挥律师的职能作用,重点引导法律服务业在做好诉讼服务的同时,加大非诉讼服务力度,及时预警、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重组、破产和职工分流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化解重大敏感案(事)件。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2016年3月13日在第十二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5985件,审结14135件,比2014年分别上升42.6%和43%;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951.1万件,审结、执结1671.4万件,结案标的额4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24.7%、21.1%和54.5%。上升幅度达到21.1%——54.5%。这些案件,绝大部分都有律师参与。为保障公平正义,保障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发挥了律师的职能作用。

二、充分发挥律师在提供法律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过剩产能化解中遇到的土地、资金、债权、债务、房产、设备、人才、技术、劳动关系保障等问题必须让律师参与,发挥律师的职能作用。

一是建设一支专业律师队伍。对僵尸企业处置,最常见的是并购重组,主要是通过并购使得并购方获得需要的资源和设备,进行转型升级,让被并购方的过剩产能升级为有效产能。在法律层面上,这需要对并购后的股权架构、法人治理结构、知识产权保护、劳资关系和职工安置、金融债权处置、税务筹划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安排和设计。为此,需要组建专业的并购重组律师队伍,加强对策研究,形成应对机制。

二是重整清算僵尸企业。最高人民法院为了配合供给侧改革,加大了对破产案件的受理力度,要求各地法院形成执行与破产立案的对接机制。最高人民法院还提出在省会城市的中级人民法院成立专门的破产审判业务庭,部分省辖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批准也可以成立破产庭。让真正无法在市场上存活的企业破产清算,让有一定生存希望的企业进入重整程序,重回正常经济生活。

三是对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债务重组。债务重组,不同于并购,也未进入破产程序,而是由债务人企业与债权人通过协议安排,暂停计算债务利息,并与债权人或新的投资人协商,引入资金,进行企业改造,将过剩产能处置,逐步产生有效产能,最终完成债务清偿。债务重组的具体措施还包括“债转股”、“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方法。债务重组需要有专业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专门的投资顾问甚至技术顾问介入,政府更应当有效介入,协调债权人,劝说债权人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政府有义务帮助产能过剩企业引进技术,促使其转型升级。

四是回购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对于难以通过转型升级完成过剩产能化解,且资产负债率尚未达到破产程度的僵尸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回购其资产,进行资产重组。产能过剩企业虽然生产难以为继,但仍拥有土地、房产等有效资产,政府可以通过回购其土地等资产的形式,促使这些企业关闭,清偿职工工资、欠税和对外债务,从而有效利用其资产。

五是引导债权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对于长期歇业甚至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僵尸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同样应当及时向社会公示,推动债权人提起诉讼,保障僵尸企业的有效资产及时变现,减少资源和资产的闲置浪费,提高效益,降低因债务拖欠形成债务链导致债务危机的可能。这项工作也应当充分发挥律师作用,推进律师有效参与。

六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建立健全职工再就业、转岗培训等劳动保障制度。无论怎样处置僵尸企业,职工的转岗、安置和再就业是政府必须面对的难题。依法安置富余职工,除了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支持,还需要政府向富余职工提供公共服务,需要法律的援助。

三、充分发挥律师在服务平安建设上的积极作用

供给侧改革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些,都需要充分发挥律师在服务平安建设上的积极作用。

武汉市在供给侧改革中努力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普惠性,把社区律师全覆盖作为特色项目列为该市政府一级目标管理。让律师从高档写字楼“走出来”,“下沉”到社区“接地气”。市民在家门口便可享受到免费的法律服务,在全市为供给侧改革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此项工作得到国家司法部和湖北省司法厅的充分肯定和推广。到目前为止,武汉已经在全市的1325个社区、1991个行政村配齐了法律顾问律师。这项工作政府重视,社区欢迎,律师愿意,居民满意。

武汉市司法局以政府出资1400万元替居民购买法律服

务的形式,从全市175家律师事务所的2412名执业律师中,抽掉精兵强将,实现全市社区律师全覆盖。数十万群众在家门口受益。武汉市在全国首创“10分钟法律服务圈”,将平安建设延伸到社区,延伸到家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武汉市“律师进社区”工作的基本做法——

一是全覆盖、广宣传。每个社区都有一位律师“坐堂问诊”。社区律师每周四实行定点服务、定时服务、挂牌服务、上门服务。并通过电子显示屏、门栋通知和制发宣传册、专题片、宣传展板、便民服务联系卡等方式,促使“律师进社区”家喻户晓。

二是多形式、优服务。律师通过坐诊咨询、法律援助、法制宣传、法制讲座、矛盾纠纷调解、代写法律文书、提供顾问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居民和社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深受群众喜爱。武汉市积极支持社区律师为遭遇法律困境的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武汉市法援基金会从全市范围选定41名热心法律援助、具备法律业务专长的青年律师为居民免费打官司,每人每月给予1000元补贴。

三是建制度、强保障。为推动社区(村)法律顾问建设,武汉市司法局出台“四定”规定:定人员,每个社区、村与律师签订顾问合同;定时间,每周四律师进社区,每月确定一个固定时间律师进乡村开展法律服务;定职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治讲座、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接待化解、帮助调解矛盾纠纷等;定补贴,社区法律顾问每月1200元,村(大队)法律顾问每年6000元,且纳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同时,强化检查考核,每周检查通报,每月汇总考勤,每季据实发放工作补贴,年终进行评先奖励,保障律师进社区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由于“律师进社区”工作有了经费保障。使社区律师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劳有所得。

武汉市各区司法局还通过创建社区律师工作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达到了信息公开、经验交流、解决问题的“三及时”效果。

按规定,社区律师每周四到对接社区挂牌服务,本人要做工作记录,社区要打考勤,市、区司法局专人巡查。规定明确社区律师要履行五大职能: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和社区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公益法制讲座、竞赛、展览等活动,搞好社区法制宣传;为低保户、残疾人、下岗职工等社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配合社区做好居民各种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及服务,为社区企业、社区居委会自治管理提供顾问服务;按照党委、政府和基层自治组织的要求,积极参与社区涉法涉诉信访、群体性事件等维护稳定工作,促进社区法治建设,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四是真惠民、见实效。武汉市司法局还尝试让社区律师通过社区区域网、QQ群与居民互动,开展网上服务。一些社区律师除了星期四的固定“坐诊”,还在社区QQ群开通了“相约星期四”法律咨询。对残疾人、病重人员、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的社区群众,社区律师还可预约上门提供法律服务,或通过网络及电话提供服务。社区律师的工作获得群众的充分认可。

武汉市在供给侧改革中积极推行“律师进社区”工作,服务发展,服务和谐,服务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是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为社区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社区律师针对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企业兼并重组、“僵尸企业”破产清算以及职工下岗分流等具体问题,积极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培训等。据统计,从2015年至2016年8月,律师在武汉社区(村)接待法律咨询65.98万人次,开展法治宣传9324场,办理各类案件3839起,参与纠纷调解17951件,参与社区(村)涉法涉诉信访接待4211次。走出了一条基层矛盾纠纷源头预警防范、过程管控化解、末端代理诉讼的法治路径,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平安法治建设水平,赢得党委、政府好评。

二是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了群众法治观念。社区律师围绕供给侧改革,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过去,社区和居民习惯于“信上不信法”、“信访不信法”。社区遇到疑难矛盾纠纷习惯于找上级组织,居民遇到困难和问题习惯于去信访找领导。社区律师进驻后,潜移默化地提高着群众的法治观念。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三是帮助党和政府掌握社情民意,依法行政,推动了法治社会和法治政府建设。千名律师进社区,收集回大量基层社情民意。武汉市司法局定期梳理,适时上呈,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千名律师进社区,在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中架起了“连心桥”,牵起了“红纽带”。

供给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供给侧改革,少不了法律服务的参与,离不开律师的积极作用。

E. 2017年国考公务员面试真题 法律服务进社区怎么答

公务员报考指南中明确给出了属于基层工作经历的几种情形:是指具有在县级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在军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人员,在地(市)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经历,不能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相关工作的,即使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开始缴纳社会保险,也不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2、基层工作经历起始时间如何界定?
(1)在基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报到之日算起。
(2)参加“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中央和地方基层就业项目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报到之日算起。
(3)到基层特定公益岗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初次就业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从工作协议约定的起始时间算起。
(4)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视同具有基层工作经历,自报到之日算起。
(5)在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单位工作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以劳动合同约定的起始时间算起。
(6)自主创业并办理工商注册手续的人员,其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营业执照颁发之日算起。
(7)以灵活就业形式初次就业人员,其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从登记灵活就业并经审批确认的起始时间算起。

3、基层工作经历截止时间如何界定?
基层工作经历截止时间以当年发布的招考公告的规定为准。根据往年时间来看,一般情况下,截止时间为招考公告发布当年的10月31日。注意,该时间仅为参考,请以当年招考公告的规定为准。

F. 律师都能从事哪些志愿公益法律服务工作

1、律师志愿者可以开展律师法律服务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等志愿者活动,充分利用律师资源和发挥律师的专业优势,通过法律宣传、法律咨询、诉讼和非诉讼代理、担任基层政权组织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街道、社区法律顾问、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担任调委会副主任或委员等方式,为广大群众提供以无偿为主的公益法律服务。
2、律师进社区,要为社区居民、组织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着力化解社区各类矛盾纠纷,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为社区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推进社区建设发展。主要是为街道、社区居委会充当法律顾问,协助街道、社区订立、修改、审查各类合同、化解合同纠纷;协助处理城市管理、城市改造、征地拆迁的法律事务,解决城市管理和建设中涉及社区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向特困人群、军烈属、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和低偿的法律咨询、民事调解、民事案件代理等法律服务;积极参与接访活动,运用专业法律知识,把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并及时化解,保持地区社会稳定。
3、律师进学校,要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法律咨询、法律宣传、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工作,主动为特殊、困难未成年人当事人提供义务法律帮助,积极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主动承办更多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保障不符合政府法律援助条件的家庭相对贫困的未成年人获得律师的法律帮助,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4、律师进农村,要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建设、加强和改善农村社会管理、维护农民权益等问题,积极为农村基层加强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建议;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法律问题的研究,为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服务;要努力为农村各类经济实体服务;要为农民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法律帮助;要认真做好农村土地征用,资源纠纷,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法律服务,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5、开展律师法律服务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活动,可以由司法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也可以通过律师所与司法所结对子等形式实施。司法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组织、指导和协调职能,为律师开展社区法律服务建立良好的工作平台;律师协会要履行业务指导职能;基层司法所要为律师走进社区牵线搭桥,配合市、区(市、区)司法局积极协调街道(镇)党工委、办事处、社区(农村)居(村)委会,为律师进社区、进农村提供工作场所、办公设备,在社区、农村工作站设立法律服务联络员,具体承办、落实律师进社区、进农村的时间、内容等工作,为有法律服务需求者及时提供联络或转介服务;律师事务所认真履行服务职能,要坚持便民利民、热情服务的原则,注意处理好社区、学校、农村法律服务与律师日常业务的矛盾。

G. 如何发挥律师在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社会的法制发展离不开律师队伍的建设,律师队伍建设是公共法律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目前我们并没有把律师在的作用最大化。
律师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现状主要体现在用法律维护社会的合法权益,社会的公平正义,主要还是针对于产生纠纷的案件当中。只有发生纠纷很多人才会想到律师,让律师去解决矛盾,而在没有纠纷的时候不会去找律师来进行防患于未然。所以要发挥律师作用的最大化,就是要律师在法律服务的体系中去构建和谐,防患于未然的社会矛盾。
怎么样才能发挥律师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大作用呢?我认为还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律师本来就是群众中的一份子,是用法律服务大众的,当然我们要到群众中去宣传,活动,服务,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然而理想和现实是有区别的,现实是律师不是执法者,不是公务人员,必须依靠自己有限的案源保障自己的生活,从而也丧失了与群众接触的机会。其实这并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的桥梁在哪里,司法部门的协调与推动,如果通过这个桥梁让律师真真走进每一个社区,就想社区民警一样,有一个社区服务,组织与群众互动,去与群众交流、宣传法律,不但发挥了律师进社区的真正作用,也会给律师带着一些人脉与案源,这个是相辅相成的,我说的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实实际际的执行,不做昙花一现的无用工程。我相信律师不是居住在律师家园,而是分布在每个地方,让其就近发挥律师的作用。当然这种进社区的服务要有监督,也要保证每位律师的机会的平等的,公正的,律师给群众提供的法律服务才是平等的、公正的。才能体现律师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作用,而不是只有空喊口号。
只有律师与广大群众接触,才能够在法律服务中发挥律师良好的作用,提高的群众的法律意识,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做一个守法的人,明白律师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对认识的职业一个新的认识,在预防法律风险方面及权利被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只有这样律师在法制建设进行中的,才真真发挥了律师在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原作 郑朝建 2015-5-18

H. 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的办法细则

第一条为了充分发挥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据《律师法》、《法律援助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律师应当根据《律师法》、《法律援助条例》的有关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根据司法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和有关基层法律服务业务的规定,积极开展与其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法律援助工作。
第三条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每年应当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办理一定数量的法律援助案件。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年度工作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根据当地法律援助的需求量、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数量及分布等实际情况确定。
第四条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应当接受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和法律援助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接受受援人和社会的监督。
第五条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法律援助案件,应当通过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安排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承办。
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接到指派通知后,应当在24小时内,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安排合适人员承办。
第六条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在接受案件指派后的3个工作日内与受援人或其法定监护人、法定代理人签订委托代理协议。
第七条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日常业务工作中发现当事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时,可以将当事人的有关案件材料转交其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进行审查。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做出是否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
第八条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根据承办案件的需要,依照司法部、律师协会有关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规范的要求,尽职尽责地履行法律服务职责,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第九条对重大、复杂、疑难的法律援助案件,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组织集体研究,确定承办方案,确保办案的质量和效果。
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对本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进行监督,发现问题的,应当及时纠正。
第十条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自法律援助案件办结后15日内,应当向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机构提交下列承办案件的材料,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审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要求其改正:
(一)法律援助指派函和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批办单;
(二)委托代理协议及其他委托手续;
(三)起诉书、上诉书、申诉书或者行政复议(申诉)申请书、国家赔偿申请书等法律文书副本;
(四)会见委托人、当事人、证人谈话笔录及其他有关调查材料;
(五)答辩书、辩护词或者代理词等法律文书;
(六)判决(裁定)书、仲裁裁决书、调解协议或者行政处理(复议)决定等法律文书副本;
(七)结案报告;
(八)其他与承办案件有关的材料。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收到结案材料之日起15日内完成审查,并将材料退还,由承办人员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负责归档保管。
第十一条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法律援助办案补贴标准,自收到结案材料之日起30日内,向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或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支付办案补贴。
第十二条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承办法律援助案件过程中,发现受援人有《法律援助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列举的情形时,应当及时向法律援助机构报告,由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审查核实,决定是否终止该项法律援助。
第十三条法律援助机构应当采取对结案材料审查、办案质量反馈、评估等方式,督促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尽职尽责地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确保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
律师协会应当按照律师协会章程的规定对实施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协助,指导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不断提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维护律师在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中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对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基层法律服务所,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五条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有违反《法律援助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办法规定行为的,由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或者行业处分。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基层法律服务所有违反《法律援助条例》以及本办法规定行为的,由司法行政机关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六条法律援助机构、律师协会应当建立法律援助工作投诉查处制度。对受援人或者相关部门的投诉,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及时调查处理,并告知其查处结果;经调查,认为对被投诉人应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及时向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建议。
第十七条法律援助机构安排本机构工作人员、指派社会组织人员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司法部负责解释。

I. “六五”普法中“法律七进”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法律七进指的是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工作(简称“法律七进”)。

背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四川省委在作出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四川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强调“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并坚持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程,突出抓好“法律七进”。

(9)律师进社区法律服务协议扩展阅读:

工作进展:

在法律进机关工作中,共推荐4000多名律师担任机关法律顾问。组建普法讲师团和法律人才库900多个,开展机关法制培训4400多次,参训28.6万人次。

在法律进学校工作中,推荐基层司法所所长、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为8000多所中小学校担任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编制发放中小学普法读物130多万册。

在法律进寺庙工作中,组织州县法律服务小分队和“同心律师服务团”,省、州、县三级联动,在藏区寺庙巡回开展入寺宣讲活动200余次。

在法律进乡村、进社区工作中,大力推进乡村、社区普法“六个一”工程建设,设立法制辅导站6000多个、法律援助工作站5200多个,组建法制宣传队伍6000多支,设立法制宣传栏2.63万个,培养“法律明白人”42万人,发放便民法律服务联系卡200万张。

深入开展“法律服务进万村”活动,组建法律服务小分队2800支,开展活动 1.8万次,在街道社区、农(牧)民聚集点开展法治文艺演出9000多次,放映法制电影、播放法制广播1.4万余次。

在法律进企业、进单位工作中,开展法律巡讲、企业管理人员培训2000余场次,开展“法律体检”4000余次,出具法律意见书3200多份。

热点内容
法律公司开业典礼新闻稿 发布:2025-01-11 14:24:52 浏览:494
中华全民共和国合同法 发布:2025-01-11 14:20:17 浏览:238
劳动法中关于被辞退员工工资待遇 发布:2025-01-11 13:45:31 浏览:550
高要司法局 发布:2025-01-11 13:44:53 浏览:125
最早货币立法 发布:2025-01-11 13:40:11 浏览:766
大学生对性道德 发布:2025-01-11 13:24:13 浏览:61
恩阳法院执行 发布:2025-01-11 13:04:37 浏览:708
法官司法廉洁 发布:2025-01-11 12:41:40 浏览:318
经济法基础课程感想 发布:2025-01-11 12:38:36 浏览:715
经济法个人结算账户 发布:2025-01-11 11:51:29 浏览: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