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雷鸣律师
A. 上海市律师协会的领导成员
会长:盛雷鸣
副会长:陈乃蔚邵曙范黄绮钱翊梁周天平管建军
理事会:版
理事(共35人,以权姓氏笔划排列)
王萍 尹燕德 叶杭生 刘大力 刘习赟 刘逸星 江宪 许强 李志强 吴坚
张志君 张慧卿 陆胤 陈乃蔚 陈刚 邵曙范 罗洁 金立宇 周天平 周仁昌
周朝华 胡光 洪亮 钱奕 钱翊梁 唐勇 陶武平 黄亚忠 黄绮 盛雷鸣
蒋信伟 韩炯 傅强国 游闽键 管建军
监事会:
监事长:厉明
监 事(共7人,以姓氏笔划排列)
田波 沈伟明 杨波 林东品 金缨 陈进龙
B. 法律思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吗
法律思维
法律思维是法律职业者的特定从业思维方式,是法律人在决策过程中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或叫思维方式。 一位普通人看到钟表不走了,可能会说“这只钟表坏了”,但一位法官或律师看到钟表不走了,只会说“这只表不走了”,绝不会说“这只表坏了”。这就是普通人与法律人思维的不同。
中文名
法律思维
人物
法律职业者
类别
特定从业思维方式
步骤
7步
快速
导航
定义
其他观点
基本特征
基本规则
意义
步骤
法律思维信息
法律思维介绍
在目前我国法学界有关法律思维的研究尚属薄弱环节,甚至在正规法学教材中也很难找到这种提法。但是在法治背景下研究法律思维意义重大,其不仅是法律职业者对自身工作方法的反思,更是凸显法治自身张力的积极尝试。
法律思维
从逻辑角度而言,法律思维因“法律”一词作定语而应归于思维这个属概念,法律思维离不开思维的一般规定性。因此,要界定法律思维的概念,首先应该从考察普遍意义上的思维入手。思维作为人脑的特有机能和人类特有活动,众多学科如逻辑学、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都以其为对象开展科学研究。由于研究角度和学术语境的差异,思维不可避免地具有多义的特征。
定义
《辞海》对思维的定义也有三:
(1)思考;
(2)理性认识或者理性认识的过程;(3)相对于存在而言,指意识、精神。对思维进行类型化的考量,可作出不同的分类:按照思维的发展趋向,思维可以分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按照思维的构成机制可以分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灵感思维;按照思维的对象和方式可以分为法律思维、政治思维、伦理思维、经济思维等……法律思维仅是诸多思维中的一种。
法律思维
法理学意义上的定义:
法律思维方式是一种特殊思维,它指职业法律群体根据法律的品性对人的思维走向进行抽象、概括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是受法律意识和操作方法所影响的一种认识社会现象的方法。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主要包括:法律思维是一种规范性思维;是一种站在人性恶的立场上思考的一切行为的思维方法;是一种求实的以寻求利益为目的的思维方法。[1]
其他观点
有人认为,法律思维是按照法律的逻辑来观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也有人认为,法律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主要是指职业法律群体根据法律的品性对人的思维走向进行抽象、概括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是受法律意识和操作方法所影响的一种认识社会现象的方法。还有人认为,法律思维是根据法律的既有规定,通过推理、判断、程序和自由心证,也即通过法律方法给争议双方一个解决问题的结论,注重的是对法律事件的处理。概言之,法律思维是诸多思维中的一种,它以法官或律师的思维为典型代表,是指根据法律进行的思维,目的是探索事物的法律意义。
法律思维
基本特征
1、法律思维是主体认知客体的一种方法。法律思维的主体是指法律职业者,主要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客体是指法律规范和客观现实。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世界就分为主体和客体两部分。主体和客体相分而结成认识关系②,认识的方法就是作为主体的人的思维。法律是人类思维创造的产物,同时又具有独立于人类而存在的客观性,徒法不能自行,法律理论为法律介入社会生活提供了依据,法律思维则为法律与人类社会生活的互动提供了方法。
法律思维
2、法律思维是主体从现象到本质以达至法律真实为最低标准的一个思考过程。进入法律视野的客观事实经常呈现纷繁杂陈、杂乱无章的现象。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法律思维作为理性的思考方式,需要对大量的现象进行分析加工,“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③这种飞跃本身就是思考的结果。但是,由于法律思维的对象一般都是发生过的事实,法律职业者只能根据符合程序要件的当事人的主张和举证,以及依照法定程序收集的信息和证据进行分析判断。只能达到程序要求的法律真实,而不可能完全再现客观真实。
C. 食品安全根源到底是法律还是道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的根源,究竟是法律监管不足还是道德沦丧所致? “小悦悦”事件折射出了社会问题,需不需要为“好心人”设立法律的防火墙呢?这些贴近老百姓生活的社会热点,在上海律师辩论赛半决赛的赛场上被越辩越明。
食品安全中的法律与道德
开场辩题就是针对大家都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正方从法律角度切入,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法律监管不力所致。虽然我国不缺少法律,也不是缺少执法,但系统的法律监管应当及时和科学,不是有监管就等于监管得力。目前我国食品标准落后,监管混乱,预警机制缺失,监管部门职责不清,处罚力度明显不足,这都是食品监管不力的表现。
食品安全问题有的与道德有关,有的与道德无关。因为食品安全问题有时是因天灾等不可抗力所导致, “可见道德非但不是主要原因,有时连原因都不算。”正方表示,即便有人确实道德水平不高,但只要法律监管得力了,也不会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如果当法律向人们昭示违法成本很低,而所得很高时,他就会心动。客观上,即便行为人将心动付诸为行动,如果市场准入机制足够严格,那么有毒有害的食品也无法流向市场。 “蒸馒头时念段道德经,炒菜时念段圣人训,食品安全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吗?全面覆盖,全程负责才是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正方辩手诙谐的语句引得全场一片掌声。
而反方则据理力争,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道德沦丧所致。辩题的题眼是两个:“主要”和“所致”。“所致”表明要探究的是引发的原因,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主要”表明食品安全的成因确实很复杂,要讨论的是众多的原因中那个最根本,不能将食品安全中的种种表象,简单地等同为原因。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形形色色的,其中最令人关注和愤怒的是人为的如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所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
在骇人听闻的事件背后,是生产者、销售者利欲熏心,贪得无厌;而作为监管者的执法人员与黑心商家狼狈为奸,或者明明有机会查处却听之任之。在这种道德沦丧面前,法律的监不监管早已成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游戏,忠于职守、诚实信用竟然变成了一种奢谈,这才是问题根源。 “一个丈夫出轨是他花心,难道100个丈夫出轨就是妻子监管不力吗?”反方辩手与正方针锋相对,指出执法不严实际上是个职业道德问题,是执法的人员不执行法律,徇私舞弊,抛弃了应有的职业道德。如果将这个归咎于法律那么离真相就越来越远。生产环节至关重要,正是商家道德沦丧这才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
该不该为“好心人免责”立法
彭宇案,让搀扶老人成为了 “高危行为”, “小悦悦”事件折射出的是社会冷漠还是人们的心有余悸?第二场比赛就围绕着这一社会 “怪现象”展开讨论, “为好心人免责立法利弊孰大?”
值得一提的是正方选手,全部来自前几轮惜败队伍中的优秀辩手。这支由复活选手组成的“全明星联队”,从大家关心的“小悦悦”事件入手,用感性的语调表达了社会对于好心人的呼唤,对于为好心人免责立法的需求。“要对好心人以制度保障,让好心人不再有后顾之忧。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善的种子,通过立法,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我们想对小悦悦说,爱还在,天使已经回来。”
正方提出的一组网络调查数据印证出,在由于“好心”所致的争议中,“好心人做不得”在某种程度上已演化成社会共识,因此好心人免责立法能让好心人在做好事时不再有后顾之忧,好心人行善不再承担巨大风险。“如果救人成为了高危行为,我们要做转身帝,转身就走吗?”正方的反问让现场的观众都感同身受,“让社会上的好心人更多一点,让社会更有温情,利大弊大不言而喻”。
反方则更多地从法律的理性角度予以反驳。在反方看来,为好心人立法弊大于利。首先,这属于重复性立法,目前关于好心人的法律条文有十几种,散见于多部法律,不存在着法律空白。 “道德生病了,却让法律去吃药。我国已有了组合性立法。不能将立法推向极端。 ”其次,这属于极端化立法,现实生活中不乏“好心办坏事”的案例,专门为好心人立法,极易创造一个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阶层。 “好人一生平安只能是一句祝福语,不能成为法律用语。否则道德将继续滑坡,法律莫名 ‘摔倒’。”反方认为 “相比立法,普法显得更为迫切。”
最终,黄浦卢湾队、闵行弘闵队胜出。 3月17日胜出队还将上演冠军争夺赛,而浦东2队、复活选手联队也将于同日争夺第三名。
专家点评
这是在抢夺辩题的逻辑战场
观众看的是热闹,而对于到场的专家听的则是 “门道”。本场比赛延续了专家点评的模式,而点评也成为了整场比赛画龙点睛之笔。
开赛前,市律师协会会长盛雷鸣指出,本届辩论大赛的辩题既兼顾了法律方面的专业水平,也兼顾了社会性。虽然上场的只是100名左右的律师,但他们的背后有着一个强大的后援团,其中包括了共同研究剖题,确立辩论思路和教授论辩技巧的教练。前三轮比赛分外精彩,难分伯仲。为此,大赛专门设立了复活机制,在惜败的队伍中选择优秀的辩手组成复活选手联队。这也和大赛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的宗旨相吻合。
第一场比赛后,曾参加首届全国律师辩论大赛获总冠军及优秀辩手奖的周知明律师首先进行点评。他的评点从三个角度进行:格调、逻辑和美感。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辩题,是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作为一个社会毒瘤,该怎么找到它的成因。”正方立论之初,提出了三个看法,法律现状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造成了影响和推动。食品安全问题不全部和道德有关。不管道德好与坏,只要法律监管得到也可以避免食品安全问题。 “这是在抢夺辩题的逻辑战场。”而反方则抓住了两个核心要点:主要和所致。 “100起公共安全问题,大多是人为道德因素引起。道德沦丧在先,法律有滞后性,道德沦丧贯穿生产销售整个过程。”双方大量使用排比增强辩论气势,围绕争议焦点提升论证高度,这些都让这场比赛充满张力。
第二场比赛的点评嘉宾王嵘律师是十年前夺冠全国赛的上海律师辩论队教练之一。作为辩论的行家,他对第二轮的辩题也充满感慨。他认为,辩题围绕 “社会病”,正反双方一方偏情,一方重理,都在辩题的理解和认识上下足了功夫,层层递进,让人耳目一新。 “辩论之后,我想社会各界对于立法的思考会有一种新的认识,而我对于自己的职业也感到自豪,为这个职业能够推动法治进程而自豪。”
本次比赛还邀请了社会人士作为特邀观察员。东方卫视著名主持人骆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食品安全的底线是监管,更高要求是道德,而好心人免责立法则可以举其优而攻其弊,是否好心人也应看主观动机。骆新认为,辩论目的并非要比出输赢,重要的是辩论赛带来的思考和启发,包括以辩会友,发现人才和传播法律等。
D. 如何安置单位的精神病人
摘要
当前社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转型期,各行各业竞争激烈。不少职场人都处于精神亚健康的状态,有些甚至发展到了心理疾病的程度。可能是出于对“精神病”的偏见,很多企业对于如何安置精神疾病员工都感到非常棘手,如临大敌。本文简要介绍单位在安置“精神疾病员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全文共2601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作者 | 观韬中茂上海办公室 张勃 闻琼
责编 | 观韬中茂上海办公室 盛雷鸣
当前社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转型期,各行各业竞争激烈。不少职场人都处于精神亚健康的状态,有些甚至发展到了心理疾病的程度。可能是出于对“精神病”的偏见,很多企业对于如何安置精神疾病员工都感到非常棘手,如临大敌。本文简要介绍单位在安置“精神疾病员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一
精神疾病并不特殊
无论员工患有生理疾病,还是患有精神疾病,总体上都是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的规定进行处理。即处于法定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医疗期满后,员工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行使单方解除权。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
关于精神疾病员工享有“24个月医疗期”的不同理解
如前所述,计算精神疾病员工享有的医疗期是企业确定安置方案的重要前提之一。针对精神病等特殊疾病的医疗期问题,劳动部曾专门发文进行释明。
《劳动部关于贯彻<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5〕236号)第二条:
“关于特殊疾病的医疗期问题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对某些患特殊疾病(如癌症、精神病、瘫痪等)的职工,在24个月内尚不能痊愈的,经企业和劳动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医疗期。”
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理解上述条文中的“24个月医疗期”衍生出了两派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精神病员工的医疗期不得少于24个月。
以上海地区为例,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在(2012)浦民一(民)初字第9908号判决书中明确:
“根据劳部发〔1995〕236号文规定,对某些特殊疾病(如癌症、精神病、瘫痪等)的职工,在24个月内尚不能痊愈的,经企业和劳动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医疗期。基于原告已确诊为精神分裂症,且目前尚在治疗中,病情欠稳定,据此,原告依法可享受的医疗期不低于24个月。”
第二种观点认为,仍应按照患精神病员工的实际工作年限计算医疗期。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疾病医疗期问题的复函》(粤劳社函〔2004〕250号)第二条:
“二、职工患特殊疾病的医疗期也应按劳部发479号文规定执行,即根据本人实际工作年限、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医疗期,而不能理解为患特殊疾病的最少有24个月的医疗期。”
笔者建议,用人单位应结合所在地的地区规定或裁审口径来确定患有精神疾病员工的医疗期。
三
医疗期满后的方案选择和风险提示
1
单方解除
医疗期满后员工仍无好转,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行使单方解除权。
但需要注意,如用人单位决定解除医疗期满的精神疾病员工,应事先协助员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确认丧失劳动能力等事实。如员工或其监护人拒绝的,则应通过发函或其他书面形式固定相关过程。
(2017)京03民终7403号案件中,员工患有重度抑郁。医疗期满后,公司与员工进行了谈话,相关对话能够反应出员工精神状态不佳。随后,公司以该员工不能从事原工作,亦从事不了单位安排的其他工作为由解除了劳动合同。然后,两审法院最终均认定公司解除违法,应当支付违法解除赔偿金。其理由为:
“本院认为,即使联邦快递公司主张的张绪医疗期内医疗终结,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情况确实存在,联邦快递公司亦应当向劳动鉴定委员会提出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针对张绪的劳动能力进行鉴定。联邦快递公司虽主张系张绪的原因未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但并未提交充分证据予以佐证,本院对此上诉主张不予采信。综上,联邦快递公司在未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的情况下直接以张绪不能从事原工作亦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其他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实为不妥。关于联邦快递公司主张其解除劳动合同合法的上诉理由,本院不予支持。一审法院认定联邦快递公司解除行为违法并判决支付违法解除赔偿金符合法律规定。”
2
协商解除
用人单位可与精神疾病员工及其监护人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关系。
协商解除方案本是上佳之策。但在实务中,即便单位与员工签订协商解除协议,但因为精神病人的特殊性,可能会因员工被认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而导致解除协议无效。
如协议被认定为无效的,单位将面临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或恢复劳动关系的后果。
案号:(2015)沪一中民三(民)终字第1950号
案情:
刘伟杰原系德尔福公司员工,自2003年3月起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009年4月9日,刘伟杰至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行门诊治疗。
2009年4月14日,德尔福公司出具“关于刘伟杰的处理决定”,主要内容为:“鉴于目前刘伟杰的实际情况,决定给予刘伟杰带薪休养6个月······”等。此后,刘伟杰一直病假。
2013年4月25日,德尔福公司在未经刘伟杰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情况下,与刘伟杰签订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
2013年10月,刘伟杰提起仲裁,要求恢复劳动关系。
一审时,法院委托司法鉴定中心对刘伟杰的民事行为能力进行鉴定,鉴定结论为:
1、刘伟杰患有分裂型障碍;
2、刘伟杰于2013年4月25日在签订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时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3、刘伟杰对本案目前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判决结果:
一审时,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认为,德尔福公司虽主张双方签订的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是在刘伟杰一再要求下,在平等协商的前提下签订的,但由于刘伟杰当时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缺乏相应的缔约能力和处分能力,故在未经刘伟杰的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情况下,德尔福公司与刘伟杰签署的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不具有法律效力。德尔福公司与刘伟杰解除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且刘伟杰于2009年4月14日起即未在原岗位上班,而是一直处于休病假的状态,故在刘伟杰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原审法院对此予以支持。
判决后,德尔福公司不服,提起上诉。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维持了原审判决。
《民法总则》第二十二条规定: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笔者提醒,如果员工患精神疾病,则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用人单位与其签订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或其他法律文书时,应邀请其法定代理人一并到场共同签署,避免后患。
我们下期再见!
作者简介:张勃,观韬中茂上海办公室合伙人、律师。张勃律师曾担任上海市闵行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兼职仲裁员,现任观韬中茂上海办公室劳动法团队负责人。张勃律师擅长人力资源相关法律服务,业务涉及企业劳动争议案件处理、集体协商、企业规章制度制定与完善、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管理合规审查、企业经济性裁员等。
Email:[email protected]
作者简介:闻琼,观韬中茂上海办公室律师。闻琼律师曾于知名外资企业担任法务工作,在企业合规管理方面具有实务经验。自执业以来专注于人力资源管理及争议解决等领域。现为多家客户单位提供劳动争议案件处理、集体协商与谈判、企业规章制度设计与完善、薪酬结构与用工模式的合规筹划、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中的人员转移及裁员安置等
E. 食品 安全 的心 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的根源,究竟是法律监管不足还是道德沦丧所致? “小悦悦”事件折射出了社会问题,需不需要为“好心人”设立法律的防火墙呢?这些贴近老百姓生活的社会热点,在上海律师辩论赛半决赛的赛场上被越辩越明。
食品安全中的法律与道德
开场辩题就是针对大家都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正方从法律角度切入,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法律监管不力所致。虽然我国不缺少法律,也不是缺少执法,但系统的法律监管应当及时和科学,不是有监管就等于监管得力。目前我国食品标准落后,监管混乱,预警机制缺失,监管部门职责不清,处罚力度明显不足,这都是食品监管不力的表现。
食品安全问题有的与道德有关,有的与道德无关。因为食品安全问题有时是因天灾等不可抗力所导致, “可见道德非但不是主要原因,有时连原因都不算。”正方表示,即便有人确实道德水平不高,但只要法律监管得力了,也不会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如果当法律向人们昭示违法成本很低,而所得很高时,他就会心动。客观上,即便行为人将心动付诸为行动,如果市场准入机制足够严格,那么有毒有害的食品也无法流向市场。 “蒸馒头时念段道德经,炒菜时念段圣人训,食品安全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吗?全面覆盖,全程负责才是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正方辩手诙谐的语句引得全场一片掌声。
而反方则据理力争,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道德沦丧所致。辩题的题眼是两个:“主要”和“所致”。“所致”表明要探究的是引发的原因,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主要”表明食品安全的成因确实很复杂,要讨论的是众多的原因中那个最根本,不能将食品安全中的种种表象,简单地等同为原因。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形形色色的,其中最令人关注和愤怒的是人为的如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所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
在骇人听闻的事件背后,是生产者、销售者利欲熏心,贪得无厌;而作为监管者的执法人员与黑心商家狼狈为奸,或者明明有机会查处却听之任之。在这种道德沦丧面前,法律的监不监管早已成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游戏,忠于职守、诚实信用竟然变成了一种奢谈,这才是问题根源。 “一个丈夫出轨是他花心,难道100个丈夫出轨就是妻子监管不力吗?”反方辩手与正方针锋相对,指出执法不严实际上是个职业道德问题,是执法的人员不执行法律,徇私舞弊,抛弃了应有的职业道德。如果将这个归咎于法律那么离真相就越来越远。生产环节至关重要,正是商家道德沦丧这才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
该不该为“好心人免责”立法
彭宇案,让搀扶老人成为了 “高危行为”, “小悦悦”事件折射出的是社会冷漠还是人们的心有余悸?第二场比赛就围绕着这一社会 “怪现象”展开讨论, “为好心人免责立法利弊孰大?”
值得一提的是正方选手,全部来自前几轮惜败队伍中的优秀辩手。这支由复活选手组成的“全明星联队”,从大家关心的“小悦悦”事件入手,用感性的语调表达了社会对于好心人的呼唤,对于为好心人免责立法的需求。“要对好心人以制度保障,让好心人不再有后顾之忧。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善的种子,通过立法,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我们想对小悦悦说,爱还在,天使已经回来。”
正方提出的一组网络调查数据印证出,在由于“好心”所致的争议中,“好心人做不得”在某种程度上已演化成社会共识,因此好心人免责立法能让好心人在做好事时不再有后顾之忧,好心人行善不再承担巨大风险。“如果救人成为了高危行为,我们要做转身帝,转身就走吗?”正方的反问让现场的观众都感同身受,“让社会上的好心人更多一点,让社会更有温情,利大弊大不言而喻”。
反方则更多地从法律的理性角度予以反驳。在反方看来,为好心人立法弊大于利。首先,这属于重复性立法,目前关于好心人的法律条文有十几种,散见于多部法律,不存在着法律空白。 “道德生病了,却让法律去吃药。我国已有了组合性立法。不能将立法推向极端。 ”其次,这属于极端化立法,现实生活中不乏“好心办坏事”的案例,专门为好心人立法,极易创造一个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阶层。 “好人一生平安只能是一句祝福语,不能成为法律用语。否则道德将继续滑坡,法律莫名 ‘摔倒’。”反方认为 “相比立法,普法显得更为迫切。”
最终,黄浦卢湾队、闵行弘闵队胜出。 3月17日胜出队还将上演冠军争夺赛,而浦东2队、复活选手联队也将于同日争夺第三名。
专家点评
这是在抢夺辩题的逻辑战场
观众看的是热闹,而对于到场的专家听的则是 “门道”。本场比赛延续了专家点评的模式,而点评也成为了整场比赛画龙点睛之笔。
开赛前,市律师协会会长盛雷鸣指出,本届辩论大赛的辩题既兼顾了法律方面的专业水平,也兼顾了社会性。虽然上场的只是100名左右的律师,但他们的背后有着一个强大的后援团,其中包括了共同研究剖题,确立辩论思路和教授论辩技巧的教练。前三轮比赛分外精彩,难分伯仲。为此,大赛专门设立了复活机制,在惜败的队伍中选择优秀的辩手组成复活选手联队。这也和大赛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的宗旨相吻合。
第一场比赛后,曾参加首届全国律师辩论大赛获总冠军及优秀辩手奖的周知明律师首先进行点评。他的评点从三个角度进行:格调、逻辑和美感。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辩题,是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作为一个社会毒瘤,该怎么找到它的成因。”正方立论之初,提出了三个看法,法律现状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造成了影响和推动。食品安全问题不全部和道德有关。不管道德好与坏,只要法律监管得到也可以避免食品安全问题。 “这是在抢夺辩题的逻辑战场。”而反方则抓住了两个核心要点:主要和所致。 “100起公共安全问题,大多是人为道德因素引起。道德沦丧在先,法律有滞后性,道德沦丧贯穿生产销售整个过程。”双方大量使用排比增强辩论气势,围绕争议焦点提升论证高度,这些都让这场比赛充满张力。
第二场比赛的点评嘉宾王嵘律师是十年前夺冠全国赛的上海律师辩论队教练之一。作为辩论的行家,他对第二轮的辩题也充满感慨。他认为,辩题围绕 “社会病”,正反双方一方偏情,一方重理,都在辩题的理解和认识上下足了功夫,层层递进,让人耳目一新。 “辩论之后,我想社会各界对于立法的思考会有一种新的认识,而我对于自己的职业也感到自豪,为这个职业能够推动法治进程而自豪。”
本次比赛还邀请了社会人士作为特邀观察员。东方卫视著名主持人骆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食品安全的底线是监管,更高要求是道德,而好心人免责立法则可以举其优而攻其弊,是否好心人也应看主观动机。骆新认为,辩论目的并非要比出输赢,重要的是辩论赛带来的思考和启发,包括以辩会友,发现人才和传播法律等。
F. 盛雷鸣的介绍
盛雷鸣是上海中茂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硕士。现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民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案件评查员,上海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仲裁员,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上海市市管企业外部董事,上海市委宣传部“东方讲坛”讲师团讲师,华东政法大学律师事务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卓越人才计划”导师,上海政法综治网法学家顾问团顾问,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特邀评论嘉宾等职。
G. 盛雷鸣的盛雷鸣事迹
盛律师曾在华东政法大学从事了14年的民商法教学与研究工作。擅长民商事合同、房地产、金融等方面的法律事务,担任了上海世博会、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上海迪士尼乐园、上海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项目、上海中环线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和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金融办、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总工会、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东航集团、上汽集团、上海地产集团、国际集团、上海城投总公司、等诸多金融机构、政府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和服务律师。盛律师近年来还成功办理了大量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相当影响的诉讼案件。
盛律师曾经为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社会科学联合会、江西省人民检察院等机关和专业研究机构开设法学专题讲座,并担任上海电视台、东方卫视等著名媒体的评论嘉宾,每年数十次接受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周刊》、《解放日报》、《新闻晨报》等重要媒体的采访发表专业观点。
盛律师著述颇丰,近年来在专业刊物上发表法律专业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3本,并主持多个课题研究,参与多个地方性立法工作。
H.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的协会概况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为全国律师代表大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每三年举行一次全国律师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理事会选举本会会长、副会长和常务理事。在全国律师代表大会和理事会闭会期间,常务理事会行使理事会的职权,执行全国律师代表大会的决议。秘书长领导执行机构进行日常工作。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执行机构由秘书长领导,下设:办公室、会员部、专业委员会工作部、培训部、国际部(中国国际律师交流中心)、信息调研部。 第八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领导介绍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
1962年7月27日出生,汉族,法学博士,中共党员。第六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理事;第七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九届、第十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2004年获ALB最佳管理合伙人大奖;2005年至2006年获Legal证券领域最佳律师;2006年获国际金融法律评论最佳律师。荣获“北京市律师行业奥运工作专业贡献奖”,“北京市律师行业贡献奖”,被评为“北京市律师行业优秀共产党员”等。1986年7月-1993年4月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律事务部中国环球律师事务所商事部负责人、律师1993年-至今,创立金杜律师事务所,任专职律师;目前当任金杜律师事务所管理委员会主席。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金山
1962年4月出生,汉族,硕士,一级律师,中共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业务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权益保障委员会主任委员,宣传联络委员会主任委员,金融证券保险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荣获“全国优秀律师”、“中国律师业特殊贡献奖”称号。1994年至今 天阳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红兵
1966年12月出生,汉族,法学硕士、在读管理博士,中共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常务理事,2001-2005年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2005-2008年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仲裁委员会委员、仲裁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金融仲裁院仲裁员。2004年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上海市优秀律师全国优秀仲裁员。1993年-1998年 上海万国律师事务所主任;1998年-至今 国浩律师集团事务所执行合伙人、首席执行合伙人。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蒋敏
1965年3月生,汉族,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安徽天禾律师事务所主任。六届全国律协常务理事,安徽省律师协会第七届会长。安徽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合肥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安徽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安徽省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被司法部评选为全国百名优秀律师、被评为安徽省首届“十佳律师”、被评为“安徽省十大杰出青年”、获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颁发的“中国律师业特殊贡献奖”、获首届“安徽省优秀中青年法律专家”称号。1990年9月-1995年12月 安徽省经济律师事务所从事专职律师工作;1996年1月-至今 安徽天禾律师事务所主任。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洪波
1959年11月出生,汉族,硕士学历,中共党员。第六届全国律协常务理事,福建省律协第七届理事会会长,省律协党委副书记。福建省法学会常务理事,福州仲裁委员会委员、仲裁员;曾获福建省司法厅、团省委等六部门授予的“优秀青年律师”称号;被全国百家仲裁委员会评为“优秀仲裁员”。1986年 福建对外经济律师事务所律师、副主任、主任;2000年-至今 福建新世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张学兵
1965年10月出生,汉族,研究生,中共党员。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党委副书记,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理事。第十一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第四届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副主席。获北京市司法局和北京市律师协会颁发的“杰出律师奖”,2011 年,被中共北京市司法局委员会评为“2011 年北京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1999年-2000年 美国伟凯律师事务所律师;2000年-至今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主任。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盛雷鸣
1970年3月出生,汉族,硕士,中共党员。现任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法学会民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案件评查员、上海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被评为“上海市十大中青年法学家”、“上海市十大平安英雄”,“东方大律师”、“上海市优秀律师”,“上海市司法系统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司法行政系统新长征突击手”,司法部“法律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先进个人等。
1993年7月-1996年11月 上海对外商贸律师事务所律师;1996年11月-2001年12月 上海市天云律师事务所律师;2001年12月-至今 上海市中茂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欧永良
1969年1月出生,汉族,硕士,中共党员。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理事。广州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广东省司法厅、省律协直属机关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荣获“广州市十佳律师”称号,获得广州市律师协会颁发的“行业服务特殊贡献奖”。2010年,获“广东省律师行业参政议政杰出贡献奖”,被评为“全省律师行业优秀共产党员”。1992年7月-2001年7月 广东对外经济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2001年-至今 广东合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主任。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
1964年9月出生,汉族,博士,无党派。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被评为“全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获广东省政协颁发的“优秀提案奖”,2010 年,先后荣获广东省律师协会颁发的“全省律师行业参政议政杰出贡献奖”、“全省律师行业管理杰出贡献奖”。
1993年起广东经济贸易律师事务所律师;广东大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1998年-至今 广东东方昆仑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主任。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刘守民
1965年1月出生,汉族,大学本科,中共党员。四川省律师协会会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理事。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成都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成都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委员会委员,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荣获“全国优秀律师”,“成都市十佳律师”,“成都市杰出青年卫士”等称号,获全国律协颁发的“中国律师业特殊贡献奖”。
1986年7月-1993年8月 成都市第三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党支部书记;
1993年8-至2000年9月 成都四方达律师事务所主任;
2000年9月-至今 四川守民律师事务所主任、首席合伙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的主要职责为:
(一)保障律师依法执业,维护律师的合法权益;
(二)总结、交流律师工作经验;
(三)组织律师业务培训;
(四)进行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教育、检查和监督;
(五)组织律师开展对外交流;
(六)调解律师执业活动中发生的纠纷;
(七)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
律师协会按照章程对律师给予奖励或者给予处分。 主办会刊《中国律师》杂志和网站“中国律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