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律师过剩

律师过剩

发布时间: 2022-05-16 09:10:50

① 当下法学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法学专业人才过剩

法学专业就业主要是检察院法院以及律师,但前二者要考公务员,而学法学的大学很多,而招收人员很少,单单重本的大学已经很多了,何况这三者都需要司法资格考试,这个考试也仅仅通过率在10%左右。所以就业面不宽

② 中国法律工作者饱和了吗

中国十三亿人口十三万律师,正好万分之一,律师在中国还是稀缺资源,律师业有很大的生存发展空间。未来十到二十年是中国律师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万分之一?可现在却让很多律师感觉市场饱和,这是为什么呢?”“美国有150万律师,只3亿人口。没有人说律师饱和了。这又是为什么呢?”这确实是两个很现实又很尖锐的问题。
我觉得,中国的律师业饱和是一个假象;律师没有事情做是特定时期的暂时现象。许多律师特别是青年律师没有业务做,是有很多不正常的原因的。是中国还是“权力秩序型社会”而不是“法律秩序型社会”这一历史阶段造成的。如果粗略分析一下,我觉得大致有如下一些原因。
一是中国律师的根本性功能,由于政治环境的因素尚没有真正发挥、真正为人们(包括官方)所认识。这从大量优秀律师退出刑辩、退出诉讼可以看出来。凡是成功的大牌中国律师,法庭上,特别是刑事法庭上,都已经见不到他们的身影。而人类设计律师制度的根本动因,是在公权力面前为弱势被告设置一个懂法律的专业代言人,保护他、帮助他、防止出现公权力的专横和失误。刑辩的艰难、行政诉讼的艰难、律师干预重大社会事件的被非议和被限制,是中国律师基本功能受到矮化的例证。因此中国律师的“社会正义维护者”的功能特征,被弱化了。律师成了“经济动物”,最主要的一大块业务没有能够得到发挥。
二是中国市场经济的法制环境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育,影响中国经济运行的最有效的手段还不是法律。法律起不到真正的最高、最后评判者的作用。“强势政府、弱势法院”还是中国现阶段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而法院如果没有权威,律师则基本上就是没有用的。因为律师的功能只能通过公正、超脱、独立、依法的司法审判体现出来。中国现阶段的许多问题,如股市、楼市、汇市、投放、税制,都是行政权在起作用。法制的稳定的标杆作用还没有发挥。“权力人”取代了“法律人”的社会经济调控功能,当下中国“公务员热”远远超过“律师热”。律师对中国宏观经济领域所起的作用,还只是做个文案、当个秘书的功能,即所谓的能够赚大钱的“非诉律师”、“上市律师”、“项目律师”。司法的重大判决影响国家经济运行的现象基本没有。这也严重影响了中国律师业功能的发挥。
三是中国社会依法办事的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虽然全民普法已经20多年了,中国社会的法律信仰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百姓相信权力、相信上访、相信哀求、相信清官的传统中华法系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中国社会权力实际上的无所不在,也在强化这种社会意识。百姓用一二年时间找法院诉讼解决不了的问题,总理一句话别人就会在第二天把钱送上门来。法院判了四五次已经定案的案件,一个领导的批示就能够完全重新来过。这些现象使中国百姓有事不是去找律师解释规则(法律),而是去找权力(一级一级找,直到找到他们认为能够满足自己诉求的“清官”)。在中国,不用说百姓家庭请律师是极难待见的,一些数亿的大民企,合同谈判中如果带律师到场,就会被视为对对方的“不信任”、“找茬”。十三亿中国人,至少有90%的人是希望这一辈子都不要同律师打交道的。这是我们同美国等西方国家国民性的最大区别。这样的环境必然会产生律师的“假性饱和”。
四是中国法律服务业的畸型消费问题。中国的十三万律师,都集中在都市圈。北京一个市就有一万八,上海、深圳、广州加上其他的省级中心城市,集中了中国70%以上的律师,而且都是最优秀的律师。在中国广袤的乡村,八九亿农民不知律师为何物,也请不起律师。“法律工作者”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还有其暂时的生命力,就是因为他们填补着这一块空白。有的偏远地区县四五年考不出一个国家司法资格者。因此,中国的律师人均占有数,目前而言还是不能把乡村人口算上的。这些乡村农民的吃饭需求、教育需求、医疗需求、住房需求,现在已经列入国家高层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但“法律需求”则还没有列入视线。法律下乡,本质上还限于作秀的层面。因为国家没有准备这一块钱,要自我谋生的律师都法律援助、长期免费服务也过于天真,百姓也还没有到这种需求层次。由于中国律师的执业许可证是全国通用,律师往大城市集中、争挤有限的发达地区、发达人群市场,就是必然的趋势。这种现象加剧了市场需求不足、律师“饱和”假象。
第五,就是律师的自我“营销”问题。中国的律师业究竟定位在“法律人”、“商人”、“中介服务者”、“政治参与者”、“自由职业者”、“企业经营者”,目前还莫衷一是。但有一点,中国律师的谋生特征,已经是没有一分国家投入,相反要向国家交很重的税的自谋职业者。撇开所有的政治特征、法律特征不说,律师确实就有一个“营销”问题。因为他要赚钱养活自己,在中国的现阶段,光讲政治、法治、道义责任,而一年做不到十万元的律师,不可能被人视为一个成功的律师。这确实是一个矛盾。我们一方面鄙视见钱眼开、唯利是图、不讲道德的律师,另一方面我们又在以金钱上的成败论英雄。对于许多律师,特别是刚踏进律师这个行业的青年律师,不知道如何养成自己、宣传自己、推销自己,确实已经是一个大问题。我一直不大赞成用“律师营销”这个词,可能同我的“律师社会责任”情结有关,但我完全赞成对律师如何拓展自己的业务问题进行系列的研究和辅导。因为这确实是一门学问,不可能无师自通。对于青年律师而言,这个问题尤其重要。

③ 中国律师,饱和了吗

我觉得,中国的律师业饱和是一个假象;律师没有事情做是特定时期的暂时现象。许多律师特别是青年律师没有业务做,是有很多不正常的原因的。是中国还是“权力秩序型社会”而不是“法律秩序型社会”这一历史阶段造成的。如果粗略分析一下,我觉得大致有如下一些原因。
一是中国律师的根本性功能,由于政治环境的因素尚没有真正发挥、真正为人们(包括官方)所认识。这从大量优秀律师退出刑辩、退出诉讼可以看出来。凡是成功的大牌中国律师,法庭上,特别是刑事法庭上,都已经见不到他们的身影。而人类设计律师制度的根本动因,是在公权力面前为弱势被告设置一个懂法律的专业代言人,保护他、帮助他、防止出现公权力的专横和失误。刑辩的艰难、行政诉讼的艰难、律师干预重大社会事件的被非议和被限制,是中国律师基本功能受到矮化的例证。因此中国律师的“社会正义维护者”的功能特征,被弱化了。律师成了“经济动物”,最主要的一大块业务没有能够得到发挥。
二是中国市场经济的法制环境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育,影响中国经济运行的最有效的手段还不是法律。法律起不到真正的最高、最后评判者的作用。“强势政府、弱势法院”还是中国现阶段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而法院如果没有权威,律师则基本上就是没有用的。因为律师的功能只能通过公正、超脱、独立、依法的司法审判体现出来。中国现阶段的许多问题,如股市、楼市、汇市、投放、税制,都是行政权在起作用。法制的稳定的标杆作用还没有发挥。“权力人”取代了“法律人”的社会经济调控功能,当下中国“公务员热”远远超过“律师热”。律师对中国宏观经济领域所起的作用,还只是做个文案、当个秘书的功能,即所谓的能够赚大钱的“非诉律师”、“上市律师”、“项目律师”。司法的重大判决影响国家经济运行的现象基本没有。这也严重影响了中国律师业功能的发挥。
三是中国社会依法办事的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虽然全民普法已经20多年了,中国社会的法律信仰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百姓相信权力、相信上访、相信哀求、相信清官的传统中华法系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中国社会权力实际上的无所不在,也在强化这种社会意识。百姓用一二年时间找法院诉讼解决不了的问题,总理一句话别人就会在第二天把钱送上门来。法院判了四五次已经定案的案件,一个领导的批示就能够完全重新来过。这些现象使中国百姓有事不是去找律师解释规则(法律),而是去找权力(一级一级找,直到找到他们认为能够满足自己诉求的“清官”)。在中国,不用说百姓家庭请律师是极难待见的,一些数亿的大民企,合同谈判中如果带律师到场,就会被视为对对方的“不信任”、“找茬”。十三亿中国人,至少有90%的人是希望这一辈子都不要同律师打交道的。这是我们同美国等西方国家国民性的最大区别。这样的环境必然会产生律师的“假性饱和”。
四是中国法律服务业的畸型消费问题。中国的十三万律师,都集中在都市圈。北京一个市就有一万八,上海、深圳、广州加上其他的省级中心城市,集中了中国70%以上的律师,而且都是最优秀的律师。在中国广袤的乡村,八九亿农民不知律师为何物,也请不起律师。“法律工作者”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还有其暂时的生命力,就是因为他们填补着这一块空白。有的偏远地区县四五年考不出一个国家司法资格者。因此,中国的律师人均占有数,目前而言还是不能把乡村人口算上的。这些乡村农民的吃饭需求、教育需求、医疗需求、住房需求,现在已经列入国家高层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但“法律需求”则还没有列入视线。法律下乡,本质上还限于作秀的层面。因为国家没有准备这一块钱,要自我谋生的律师都法律援助、长期免费服务也过于天真,百姓也还没有到这种需求层次。由于中国律师的执业许可证是全国通用,律师往大城市集中、争挤有限的发达地区、发达人群市场,就是必然的趋势。这种现象加剧了市场需求不足、律师“饱和”假象。
第五,就是律师的自我“营销”问题。中国的律师业究竟定位在“法律人”、“商人”、“中介服务者”、“政治参与者”、“自由职业者”、“企业经营者”,目前还莫衷一是。但有一点,中国律师的谋生特征,已经是没有一分国家投入,相反要向国家交很重的税的自谋职业者。撇开所有的政治特征、法律特征不说,律师确实就有一个“营销”问题。因为他要赚钱养活自己,在中国的现阶段,光讲政治、法治、道义责任,而一年做不到十万元的律师,不可能被人视为一个成功的律师。这确实是一个矛盾。我们一方面鄙视见钱眼开、唯利是图、不讲道德的律师,另一方面我们又在以金钱上的成败论英雄。对于许多律师,特别是刚踏进律师这个行业的青年律师,不知道如何养成自己、宣传自己、推销自己,确实已经是一个大问题。我一直不大赞成用“律师营销”这个词,可能同我的“律师社会责任”情结有关,但我完全赞成对律师如何拓展自己的业务问题进行系列的研究和辅导。因为这确实是一门学问,不可能无师自通。对于青年律师而言,这个问题尤其重要。

④ 现在你认为有什么职业就业前景好

就业前景好
西点行业还是非常有前景的。
1、开店创业投资少,风险小,回报高,西点屋占地面积小,不需要花费巨大人力物力,是现代人创业的最佳选择。
2、西点人才稀缺。高速发展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人才缺口。据权威机构调查,未来五年,西点师社会需求量达到200万人。而目前仅有100万从业人员,优秀西点人才少之又少。
3、工作就业不愁。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未来十几年西点行业的就业压力都很小,据前段时间新闻报道,某西点专业名校毕业的学生甚至成了各大企业争抢的对象。
4、薪资待遇丰厚。在西点行业,普通西点师师的年薪在6万元左右,经验丰富或具有高级技师职称的西点师,年薪达10万元以上。
5、工作环境舒适

⑤ 我长大后想当律师,问几个问题

第一,你现在是初三,应该学好你的文化课知识,特备是英语一定要好,在以后会成为你的优势,而且法硕考试,考研都会有要求。多学点东西,会让你的涉及面广一些,不管怎样现在先抓住眼前,现在不好的话,哪来的以后。
第二,学习法律,必须要对他很有兴趣才可以,如果你上的是本科,报考法学专业,将来可以报考法学硕士研究生,主要针对法学的学术研究。当然如果是非法律专业,也是可以报考法律硕士也就是法硕考试,主要是应用型的人才。两者针对的方向不一样。但是不管选择那个,还是要通过司法考试,那是一种职业资格考试,过关率很低,比较难考。
第三,其实做律师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认为能赚很多钱,其实不是,只有少数有名的律师才会这样,大多数会在争抢案源,而且每年都有注册费。
更重要的是,很少又年轻的律师能够有名,那些有经验有名的律师基本上都是中年以后,人生阅历比较多,经验也多啦
就现在的情况看,学习法学的专业就业率确实很低,大多数从事的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就算拿到律师资格证,做一名律师,年轻时就是跟着那些有经验的律师跑,学习经验,锻炼自己。得到中年以后才会有所成就。
这跟自身也是有关系的,不一定都会很成功。
除非你对这个充满兴趣和热情的话,否则还是最好不要选。真心喜欢的话,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我们是个法治国家,总会有用武之地。
为了这个目标,就要从现在做起,考一个好的大学,像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西南政法,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有好的资源可以去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对自己的工作也会有帮助。
我所知道的就是这样,希望可以帮助你。要加油啊

⑥ 现在的律师人数饱和了吗

随着法律的逐渐完善,我国对律师的需求人数在逐渐增多,律师的社会地位也在回不断增高,薪答资待遇也是非常可观,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从事律师行业。

1、律师人才紧缺

但律师从业人数较少,律师人才紧缺,截止2018年底,我国正式执业律师在42万人左右,相比其他行业律师行业的人数着实不多,司法部曾发布相关消息称预计在2022年执业律师总人数增至62万余人。

2、薪资待遇高

一般从事律师行业5年以上的律师,多会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薪资大多会在50万以上。

3、社会地位高

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以后不会用到律师,很多大企业的领导都会有自己的私人律师,大多数人都愿与律师交好,在解决法律纠纷时有一个好律师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

4、圈子资源广

执业几年的律师,和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员都会有接触,一个优秀的律师都会把这些人变为自己的人脉资源。

⑦ 民诉保险合同管辖与一般合同管辖是什么关系,换言之,保险合同是否适用民诉法第23条中合同履行地的概念

关于保险合同管辖,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 保险合同纠纷管辖
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既然另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合同履行地一般适用买卖合同、劳动合同等类型案件

⑧ 请问跨专业考法律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前景好吗

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从社会需要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法学专业对人才高素质、高学历需求较高。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行业知识。随着近年来对法学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但高学历的法学专业研究生,特别是与经济、国际交往相关联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广阔。
十几年来,法学一直都是热门专业,但是这些年却出现了就业困难的情况,这说明法律人才相对过剩。法学毕业生就业难一方面因为法学毕业生供求不合理。另一方面,从事法律职业的门槛有所提高,法官、检察官、律师都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而实际通过率又较低,如此就业严峻形势造成很多法学硕士就业不理想。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法学硕士就业前景会更广阔。
主要就业领域与薪酬
一、公务员
主要包括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对于法学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对口”应该是进入公、检、法机关。但由于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设立,要想成为法官、检察官,必须在毕业后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同学们会发现“毕业证”绝对不是“职业准入证”,司法考试可以说是法学专业毕业生最重要的考试,这个考试过关率在30%左右。当然,想进入公、检、法这样的单位,除了需要通过司法考试以外还要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
二、律师
律师既不像公务员队伍那样难进,又是法律专业的对口领域,是很多年轻人的主要选择。律师的收入根据工作经验、能力大小和所涉法律领域的不同,是有很大差别。按北京的情况来看,顶尖的律师每年的收入是很可观的,一年收入1000万不成问题。但大部分小律师和见习律师每年可能只有1万—2万元左右的收入。目前我国对律师的从业资格采取的是严格准入制度,必须通过全国司法考试。
三、公司法务人员
公司法务人员也是目前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人数最集中的一部分,主要服务于企业的法律事务部、法律咨询部以及知识产权部等。例如,各大国企、银行、外企、一些大型的私企,公司内部都会设有法务部门,专门处理企业所涉及的法律事物。还有一部分供职于政府的法律事物部门。
四、其他相关领域
除了以上的主要就业方向,社会其他领域对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法律人才也是需要的。如企业中的文秘、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岗位对既有经济管理基本知识,又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才有一定的需求。很多法学专业毕业生会做会计师、审计师、证券业人员、法制宣传等工作。
当前法学专业就业难问题,受当前就业大环境的影响,并非只有法学专业就业难。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法治意识的的增强、法治环境的改善、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法学专业就业前景也会更加广阔。

⑨ 律师职业前景如何

学法律和学会计是一样的,随着年龄、资历的增长,收入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毕竟,律师从事的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还是需要一定的阅历和经验的,所以,律师行业存在着“越老越吃香”的说法。当下的律师市场,占风头的还是多年打拼的早期律师,虽然一些领域被年轻人占领着,但年轻人整体上还不占有这个市场的优势地位。所以,法律人要永远保持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增值 。
律师在国内还是朝阳行业
律师在我国目前还是一个朝阳行业,全国的执业律师数量是二三十万,律师数量和人口比是几千比一,而且分布极度不均,大城市扎堆,中小城市、偏远地区很少。而我国现在每年的民事诉讼案件数量大概一千万以上,即使只有五分之一的案件请律师,也有超过二百万件,而且数量是爆炸式增长,而相应律师的数目增长就慢很多,可以说律师的需求量肯定是越来越大的。而且目前财产纠纷、婚姻案件日益增长,也在影响着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总而言之,律师就业前景还是很不错的,享受高薪,受人尊敬,社会地位高,人人羡慕。但想在律师行业做下去,就要耐得住寂寞,还要紧跟时代不断学习新的法律技能充实自己,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加专业,也才能实现律师自身的价值。

⑩ 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发挥律师的积极作用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律师工作要主动适应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新任务新要求,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充分发挥律师的积极作用。

一、充分发挥律师在预测预警预防和减少供给侧改革风

险方面的积极作用

2016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化解过剩产能,可能引发通缩、失业、经济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风险。化解过剩产能,势必有一批企业将兼并重组,势必有一批“僵尸企业”将破产清算,势必有一批职工将下岗分流。尽管中央财政安排了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尽管国家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托底帮扶。但是,在岗与下岗,收入肯定有差距。下岗职工的生活肯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化解产能过剩,势必引发金融纠纷案的增多,势必引发债务纠纷案的增多,势必引发不良资产处置案的增多,势必引发劳务纠纷案的增多,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在做好社会稳定风险的预测预警预报上,要充分发挥律师的职能作用,重点引导法律服务业在做好诉讼服务的同时,加大非诉讼服务力度,及时预警、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重组、破产和职工分流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化解重大敏感案(事)件。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2016年3月13日在第十二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5985件,审结14135件,比2014年分别上升42.6%和43%;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951.1万件,审结、执结1671.4万件,结案标的额4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24.7%、21.1%和54.5%。上升幅度达到21.1%——54.5%。这些案件,绝大部分都有律师参与。为保障公平正义,保障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发挥了律师的职能作用。

二、充分发挥律师在提供法律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过剩产能化解中遇到的土地、资金、债权、债务、房产、设备、人才、技术、劳动关系保障等问题必须让律师参与,发挥律师的职能作用。

一是建设一支专业律师队伍。对僵尸企业处置,最常见的是并购重组,主要是通过并购使得并购方获得需要的资源和设备,进行转型升级,让被并购方的过剩产能升级为有效产能。在法律层面上,这需要对并购后的股权架构、法人治理结构、知识产权保护、劳资关系和职工安置、金融债权处置、税务筹划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安排和设计。为此,需要组建专业的并购重组律师队伍,加强对策研究,形成应对机制。

二是重整清算僵尸企业。最高人民法院为了配合供给侧改革,加大了对破产案件的受理力度,要求各地法院形成执行与破产立案的对接机制。最高人民法院还提出在省会城市的中级人民法院成立专门的破产审判业务庭,部分省辖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批准也可以成立破产庭。让真正无法在市场上存活的企业破产清算,让有一定生存希望的企业进入重整程序,重回正常经济生活。

三是对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债务重组。债务重组,不同于并购,也未进入破产程序,而是由债务人企业与债权人通过协议安排,暂停计算债务利息,并与债权人或新的投资人协商,引入资金,进行企业改造,将过剩产能处置,逐步产生有效产能,最终完成债务清偿。债务重组的具体措施还包括“债转股”、“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方法。债务重组需要有专业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专门的投资顾问甚至技术顾问介入,政府更应当有效介入,协调债权人,劝说债权人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政府有义务帮助产能过剩企业引进技术,促使其转型升级。

四是回购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对于难以通过转型升级完成过剩产能化解,且资产负债率尚未达到破产程度的僵尸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回购其资产,进行资产重组。产能过剩企业虽然生产难以为继,但仍拥有土地、房产等有效资产,政府可以通过回购其土地等资产的形式,促使这些企业关闭,清偿职工工资、欠税和对外债务,从而有效利用其资产。

五是引导债权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对于长期歇业甚至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僵尸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同样应当及时向社会公示,推动债权人提起诉讼,保障僵尸企业的有效资产及时变现,减少资源和资产的闲置浪费,提高效益,降低因债务拖欠形成债务链导致债务危机的可能。这项工作也应当充分发挥律师作用,推进律师有效参与。

六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建立健全职工再就业、转岗培训等劳动保障制度。无论怎样处置僵尸企业,职工的转岗、安置和再就业是政府必须面对的难题。依法安置富余职工,除了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支持,还需要政府向富余职工提供公共服务,需要法律的援助。

三、充分发挥律师在服务平安建设上的积极作用

供给侧改革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些,都需要充分发挥律师在服务平安建设上的积极作用。

武汉市在供给侧改革中努力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普惠性,把社区律师全覆盖作为特色项目列为该市政府一级目标管理。让律师从高档写字楼“走出来”,“下沉”到社区“接地气”。市民在家门口便可享受到免费的法律服务,在全市为供给侧改革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此项工作得到国家司法部和湖北省司法厅的充分肯定和推广。到目前为止,武汉已经在全市的1325个社区、1991个行政村配齐了法律顾问律师。这项工作政府重视,社区欢迎,律师愿意,居民满意。

武汉市司法局以政府出资1400万元替居民购买法律服

务的形式,从全市175家律师事务所的2412名执业律师中,抽掉精兵强将,实现全市社区律师全覆盖。数十万群众在家门口受益。武汉市在全国首创“10分钟法律服务圈”,将平安建设延伸到社区,延伸到家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武汉市“律师进社区”工作的基本做法——

一是全覆盖、广宣传。每个社区都有一位律师“坐堂问诊”。社区律师每周四实行定点服务、定时服务、挂牌服务、上门服务。并通过电子显示屏、门栋通知和制发宣传册、专题片、宣传展板、便民服务联系卡等方式,促使“律师进社区”家喻户晓。

二是多形式、优服务。律师通过坐诊咨询、法律援助、法制宣传、法制讲座、矛盾纠纷调解、代写法律文书、提供顾问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居民和社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深受群众喜爱。武汉市积极支持社区律师为遭遇法律困境的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武汉市法援基金会从全市范围选定41名热心法律援助、具备法律业务专长的青年律师为居民免费打官司,每人每月给予1000元补贴。

三是建制度、强保障。为推动社区(村)法律顾问建设,武汉市司法局出台“四定”规定:定人员,每个社区、村与律师签订顾问合同;定时间,每周四律师进社区,每月确定一个固定时间律师进乡村开展法律服务;定职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治讲座、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接待化解、帮助调解矛盾纠纷等;定补贴,社区法律顾问每月1200元,村(大队)法律顾问每年6000元,且纳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同时,强化检查考核,每周检查通报,每月汇总考勤,每季据实发放工作补贴,年终进行评先奖励,保障律师进社区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由于“律师进社区”工作有了经费保障。使社区律师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劳有所得。

武汉市各区司法局还通过创建社区律师工作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达到了信息公开、经验交流、解决问题的“三及时”效果。

按规定,社区律师每周四到对接社区挂牌服务,本人要做工作记录,社区要打考勤,市、区司法局专人巡查。规定明确社区律师要履行五大职能: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和社区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公益法制讲座、竞赛、展览等活动,搞好社区法制宣传;为低保户、残疾人、下岗职工等社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配合社区做好居民各种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及服务,为社区企业、社区居委会自治管理提供顾问服务;按照党委、政府和基层自治组织的要求,积极参与社区涉法涉诉信访、群体性事件等维护稳定工作,促进社区法治建设,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四是真惠民、见实效。武汉市司法局还尝试让社区律师通过社区区域网、QQ群与居民互动,开展网上服务。一些社区律师除了星期四的固定“坐诊”,还在社区QQ群开通了“相约星期四”法律咨询。对残疾人、病重人员、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的社区群众,社区律师还可预约上门提供法律服务,或通过网络及电话提供服务。社区律师的工作获得群众的充分认可。

武汉市在供给侧改革中积极推行“律师进社区”工作,服务发展,服务和谐,服务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是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为社区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社区律师针对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企业兼并重组、“僵尸企业”破产清算以及职工下岗分流等具体问题,积极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培训等。据统计,从2015年至2016年8月,律师在武汉社区(村)接待法律咨询65.98万人次,开展法治宣传9324场,办理各类案件3839起,参与纠纷调解17951件,参与社区(村)涉法涉诉信访接待4211次。走出了一条基层矛盾纠纷源头预警防范、过程管控化解、末端代理诉讼的法治路径,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平安法治建设水平,赢得党委、政府好评。

二是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了群众法治观念。社区律师围绕供给侧改革,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过去,社区和居民习惯于“信上不信法”、“信访不信法”。社区遇到疑难矛盾纠纷习惯于找上级组织,居民遇到困难和问题习惯于去信访找领导。社区律师进驻后,潜移默化地提高着群众的法治观念。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三是帮助党和政府掌握社情民意,依法行政,推动了法治社会和法治政府建设。千名律师进社区,收集回大量基层社情民意。武汉市司法局定期梳理,适时上呈,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千名律师进社区,在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中架起了“连心桥”,牵起了“红纽带”。

供给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供给侧改革,少不了法律服务的参与,离不开律师的积极作用。

热点内容
化妆品卫生条例 发布:2024-11-06 21:30:00 浏览:873
经济法在克服市场失灵 发布:2024-11-06 21:25:17 浏览:488
越南劳动法加班 发布:2024-11-06 21:09:34 浏览:891
合同法特斯拉拼多多 发布:2024-11-06 20:59:44 浏览:847
大二合同法重点 发布:2024-11-06 20:41:37 浏览:130
源于两企业竞争真实案例的经济法 发布:2024-11-06 20:25:45 浏览:592
陕西省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实施办法 发布:2024-11-06 20:22:49 浏览:205
cpa东奥经济法百度云 发布:2024-11-06 19:50:23 浏览:480
劳动法元旦三薪 发布:2024-11-06 19:45:10 浏览:336
教师无故旷工多久可以辞退劳动法 发布:2024-11-06 19:38:19 浏览: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