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基层法律服务行业规范化建设

基层法律服务行业规范化建设

发布时间: 2022-05-18 20:28:34

❶ 基层检察机关如何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探析

一、统一思想复,制提高认识,增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自觉性。检察机关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执法监督能力是新时期实现检察工作主题的要求。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开展规范执法行为的专项活动。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任务就是通过创新检察工作机制,提高自身执法监督能力,确保我市三保一促目标顺利实现。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成效。各基层院党组高度重视执法规范化建设是确保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成效的必要保障,要成立执法规范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务求执法规范化建设有明显成效。

❷ 如何落实县司法行政会议,如何落实司法所标准化建设工作措施

推进法治城区、法治经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着力抓好六项工作:一是深化提升版村(居)合同监管、项权目竞标工作,加强规范化运作能力,确保公平、公开、公正。二是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体系,建成历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街镇建立法律服务工作站,深入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加强法律援助组织网络建设。三是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施法德齐进建设,加强律师法律讲师团、法制辅导员、法制宣传志愿者等“六支队伍”建设,深化“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和“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开展法治街镇、民主法治示范村(居)等创建活动,提高“法治六进”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四是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探索创新人民调解组织形式,组织引导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调解疑难复杂案件。五是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加强对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安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六是夯实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根基,以开展“基层基础建设规范年活动”为引领,加大对司法所办公用房、办公经费等装备配备的支持力度,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❸ 如何加强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

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司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执法公信力的重要保证。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政法机关一项长期自身建设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抓紧、抓实、常抓不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及各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的要求和新时期政法工作的任务,在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突出执法理念教育,为规范执法夯实思想基础。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理念,加强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并重的执法理念教育,实体与程序并重执法理念的教育,监督与配合并重的执法理念的教育,公正与效率并重的执法理念教育,依法办案与运用刑事政策并重的执法理念教育,使执法活动既有利于震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又有利于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2、突出机制体系建设,为规范执法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前后相连、环环相扣的办案流程,科学管理业务工作,完善各业务部门的执法责任、错案范围、追究程序,重点加强对重点部门、热点岗位、关键环节的监督,不断规范司法权的正确行使;进一步加强自身监督,在加快办案节奏的同时确保办案力度、质量、效果和效率的统一。
3、突出信息化建设,为规范执法提供科技支撑。坚持以执法办案为中心,找准信息技术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以信息化建设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大力加强案件管理系统、侦查指挥系统、网络办公系统、审讯监控系统和远程通讯系统建设,有力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4、突出队伍专业化建设,为规范执法提供人才支持。培养办案人员具备与其岗位相适应的理论知识、思维方式、工作技能等素质。加大培养和培训工作力度,增强培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高司法队伍的执法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建立符合司法工作特点和司法规律的人员管理机制,实行规范化分类管理。
(作者单位:如皋市检察院如皋市公安局)

❹ 如何规范基层执法行为的调研报告

一、基层执法工作现状。
1是工作积极主动性不强,工作责任心不强,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大局意识不强,多数人怕办案、不想办案、不会办案,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思想。2是重"收费"轻"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各基层部门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行政收费上,为执法而执法。3是执法机构单一,专一办案人员少,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4是人力资源配置不科学,行政执法工作人员配置数量不足,执法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二、从纪检监察角度,加强基层执法工作的必要性。
基层执法规范化是法制社会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对基层执法人员最根本的素质要求。大力加强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不仅是保证基层执法队伍公平、公正、文明执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基层执法队伍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和执法公信力的重要举措。基层执法部门,承担着最具体最基本的执法活动,执法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市执法队伍的形象,乃至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推进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要立足于根本,立足于实践,在现有的条件下,从宣传教育、惩奖机制、监督方式入手,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
三、在规范基层执法工作中积累的几点经验做法。
1 、从宣传教育的角度出发,着重于思想道德建设,以提高基层执法人员拒腐防变能力,为规范基层执法打好基础。
规范基层执法的首要任务就是端正思想,这是实现执法为民的前提和基础。 端正思想,要牢固树立勤廉执法的理念、牢固树立严格依法办事的观念、牢固树立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观念。扎兰屯纪委监察局组织全市各条战线的执法人员参观自治区级警示教育基地——成吉思汗监狱,通过参观廉政教育展厅和警示教育展厅,深刻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历程和先进人物的优秀廉政事迹,以及近年来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典型案例。随后听取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他们以自己的犯罪经历警示大家金钱取代不了一切。这些生动的案例,给每一位执法人员敲响了警钟,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操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名利观和世界观,掌好权、用好权,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坚决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从思想上牢固筑起党纪国法和思想道德两道防线,提高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为规范基层执法打好思想基础。
2、从学习培训的角度出发,着重于自身素质建设,提高基层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确保执法严格、公平,公正。
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是整个执法工作中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通过强化法律学习和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执法素质和水平。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指导相结合,学习教育和案例剖析相结合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执法人员进行法制培训。扎兰屯市各执法单位针对不同层次执法人员的需要和实践中遇见的问题,积极开展法制培训,及时更新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知识。其次,各执法部门开展灵活多样的法律法规学习活动,提高执法人员学习法律的热情。扎兰屯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全局范围内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进行现场闭卷答题;在全局范围内开展模拟情景执法活动,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交流执法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剖析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3、从监督的角度出发,着重于的完善监督机制,创新监督形式,以全面促进基层执法规范化。
及时、有效的执法监督,是保证基层执法人员规范执法的重要途径。一套良好的监督机制,有利于基层执法人员执法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基层执法人员更好地发挥长处、改进不足、弥补缺陷,以推进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监督机制包括内部执法监督和外部执法监督两种形式。
就内部执法监督而言,除了执法过程中建立执法档案和进行质量考评之外,还要加强对基层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和行使职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扎兰屯纪委监察局每年联合市政府法制办对全市行政执法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基层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和行使职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切实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为内部执法监督取得实效,在全市行政执法单位及执法人员中实行黄牌警示红牌问责制。主要是指市纪委监察局在行政执法检查中发现行政机关行政执法人员存在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等行为但情节较轻的,予以黄牌警示,限期整改,并将记入个人执法档案。全年累计黄牌警告超过两次,市纪委监察局建议市政府相关部门暂扣其行政执法证件,调离行政执法工作岗位;对已违反行政纪律、构成违法违纪的行政执法人员实行红牌问责,依据《行政监察法》给予相应的处理;凡是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及"吃、拿、卡、要"行为造成重大社会影响,被新闻媒体曝光的,直接予以红牌问责,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吊销行政执法证件,依法处理;一年内挂2次"黄牌"或 1次"红牌"的单位,其主要负责人须作出书面检查,并对一把手进行诫勉谈话。
就外部执法监督而言,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依法公开执法流程、执法依据、执法进度、执法结果。扎兰屯纪委监察局与全市基层执法人员签订行政执法廉洁承诺书,提高执法工作的透明度,以接受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保证执法公开、公平、公正。并在全市行政执法监察工作中实行行政执法监督卡制度,为全市1500多名执法人员印制"廉政名片"。办案单位在向行政执法案件当事人送达听证告知书或行政处罚告知书时,一并将"廉政名片"送达当事人,并由当事人在卡片回执上签收。同时,各办案单位均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卡发放台帐》指定专人于每月28号前将发放台帐和卡片回执一同报送市纪委执法监察室,每月市纪委执法室根据市政府法制办行政执法案卷数进行倒查,检查此项工作完成情况,并根据各单位上报的回执卡内容,为行政执法单位建立行政执法人员勤廉档案。
总之,规范基层执法是一项长期坚持不懈的任务,必须从每一个执法者具体的执法环节入手,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措施,强化执法监督,才能不断规范基层执法工作。上述几点经验和做法,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❺ 司法“五规范”指的是什么

一是执法规范。健全完善监狱劳教、社区矫正和行政许可等执法工作职责规范、程序规范、责任规范和监督考核规范,对执法活动全过程进行有效约束。突出减刑(期)、假释、保外就医、监(所)外执行、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奖惩、行政许可受理与审核等容易发生问题的关键环节和部位,明确工作标准,明晰业务流程,严密执法程序,推行执法责任制,防止执法随意性和执法不规范。

二是服务规范。健全完善法律服务行业执业规范和法律服务人员执业准则,规范收案收费、业务办理、出具法律文书等执业行为。健全完善法律服务检查考核、质量评估体系,推行执业责任保险制度。健全完善违法违纪行为投诉查处和惩戒的制度规范,建立不良执业行为档案。制定规范同业竞争、规范与司法人员关系的制度规定,健全完善法律服务机构内部管理制度。

三是管理规范。以推进机关工作规范化为重点,健全制度机制,做到职能细化、目标量化、流程规范化、部门协同化、效率最大化。建立健全队伍管理规范,进一步完善班子建设、人事管理、选拔使用、人员招录、教育培训、岗位目标职责、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奖惩等方面的制度规定。规范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党委(党组)会和办公会、民主生活会、廉洁勤政等方面的制度,完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创新管理考核机制。

四是组织规范。重点加强县级司法局的规范化建设,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使县市区司法局与司法所形成上下协调、运转有序、灵活便利的工作机制,做强做活县域司法行政工作。科学设置监狱和监狱企业机构,强化刑罚执行职能和经济运行调控。坚持警力下沉、充实基层,完善标准、创新手段,推动监区、分监区和劳教所大中队规范化建设再上新水平。制定完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机构、调委会等其他司法行政基层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标准。

五是礼仪规范。制定完善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礼仪规范,统一规定仪表、公务、接待等方面的礼仪标准,规范行为方式,倡行文明礼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做到服务热情、规范、得体。

❻ 什么是执法规范化建设

执法规范化是法制社会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对我们执法民警最根本的素质要求。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不仅是确保公安边防部队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公安边防部队维护边境辖区和谐稳定能力和执法公信力的重要举措。作为公安边防部队基层一线执法的主体单位,边防派出所承担着最具体最基本的执法活动。执法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公安边防部队的形象,乃至影响到国家的形象。因此,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要立足于基层,立足于实践,在现有的条件下,侧重于从内部管理、追究惩罚等内部机制入手,全面推进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

一 、从人的角度出发,着重于思想动态,以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为执法规范化打好基础。

(一)端正思想,转变执法理念,推动执法工作规范化。

唯物论里面曾经提到过,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而错误的意识对物质具有消极的阻碍作用。所以,规范执法的首要任务就是端正思想,这是实现执法为民的前提和基础。 端正思想,首先就是要引导民警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牢固树立“执法质量是公安边防工作的生命线”的理念。其次是要破除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牢固树立严格依法办事的观念;破除为了执法而执法的思想,牢固树立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观念,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强化措施,严格教育培训,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

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是整个公安边防工作中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通过强化法律学习和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公安边防部队的整体执法素质和水平,掀起全体民警学法、懂法、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高潮。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首先要在严格落实“三学一考”的基础上,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指导相结合,学习教育和案例剖析相结合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民警进行法制培训。同时,针对不同层次民警的执法需要和实践中遇见的问题,积极开展法制培训和专题辅导讲座,并购买相关的法律书籍,及时介绍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交流执法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剖析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开展灵活多样的法律法规学习活动,提高民警学习法律的热情。派出所可以在民警之间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进行现场提问答题、个案点评、网上点评,或者民警相互之间进行案件自查,互相纠正、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组织专人考察,借鉴其他先进单位的经验。最后,及时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对经常使用的法条法规做到“一口清”,并将考试结果与年度评功受奖实行挂钩。鼓励民警自学法律,对通过国家司法资格考试的民警要予以重奖并作为人才进行培养,充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总结经验,发扬传统,鼓励民警在实践中锤炼。

传帮带是提高民警执法能力最直接、最快捷、最不计成本的好方法。基层派出所的领导担负着培养人、教育人、引导人的重要职责,要不失时机地教育和引导民警做好公安边防工作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进一步牢记自己的使命,提高自己的素质。坚持老民警传帮带,老民警长期在一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特别是处理棘手的案件时,通过他们手把手的教,能够让新民警很快成长起来。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在实践中锻炼。基层派出所要根据每个人的素质分配任务,为大家提供施展才华、锻炼提高的机会;民警要自觉的把岗位当作舞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真正通过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法素质。

二、从执行的角度出发,着重于对法定程序进行明确和细化,以确保公正执法。

(一)建立案件责任制,增强责任心,提高处警效率。

案件责任制包括案件第一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案件第一责任制就是指谁受理谁负责。对于派出所的大多数案件来讲,最先亲临案件现场的是值班民警。对于值班民警实行第一责任制,可以进一步增强责任心,提高第一时间处警的效率。这就要求民警在接警后,迅速展开工作,及时出现场,及时有效地提取证据,保全证据,规范填写接处警登记,认真做好笔录材料,在做完这些工作后再进行归档。这一过程由单位主管领导负责监督实施。如果因为在此期间没有及时收取证据而导致案件的进展不顺利时,单位主管领导负有责任。案件第一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必须同步建立,二者不可偏颇。

(二)建立执法考评制,增强紧迫感,保证执法质量。

对于民警所办的每一起案件,派出所都应根据所制定的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实行每日、每月清理结算,每季度进行一次评比考核,考核的结果通过书面形式反馈给办案民警;办案民警对照反馈结果进行更正,补充完善卷宗。民警所办的每一起案件都附有书面反馈材料,反馈内容直接记入民警的执法档案。同时,针对反馈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剖,每月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执法检查通报,以此增强民警执法办案的紧迫感,督促办案民警慎重地对待每起案件,从而确保执法质量,保证执法规范化。

三、从监督的角度出发,着重于监督机制、奖惩机制的完善,以全面促进执法规范化。

(一)强化执法监督,完善警务公开,建立良好监督机制。

及时、有效的执法监督,是保证民警规范执法的重要途径。一套良好的监督机制,有利于民警执法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民警更好地发挥长处、改进不足、弥补缺陷,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监督机制包括内部执法监督和外部执法监督两种形式。就内部执法监督而言,除了上述在执法过程中建立执法档案和进行质量考评之外,还可以借助上一级的纪检和督察的力量,对民警依法履行职责和行使职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坚决查处以权谋私、徇私枉法、不作为、乱作为等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的违法违纪行为,切实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惩处害群之马。就外部执法监督而言,应完善警务公开制度,依法公开执法流程、执法依据、执法进度、执法结果,提高执法工作的透明度,以接受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对于案件审查过程中出现异议的,要充分听取当事人的申辩意见,保证执法公开、公平、公正。除此之外,边防派出所要主动提请公安机关介入一些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侦破,确保少走弯路,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

(二)建立奖惩制度,激发工作热情,提高执法办案质量。

奖惩机制是执法工作好坏的一种直观体现。执法过错追究制度、案件第一责任制度、执法质量考评制度等更多的体现惩戒,为了更激发基层派出所提高执法质量的积极性,还要进一步加大激励奖赏的力度。推行办案经费补助制度。同时,每月进行执法之星的评选活动,表彰优秀办案民警,激励办案民警自觉学习,增强执法办案水平。季度进行最差案件和最佳案件的评选,对办案民警形成压力,人人争取办好案。年末就所有民警在执法质量上进行评选,实行排名通报。这一制度能够有效地激发民警的上进心,促使派出所的全体民警努力提高执法质量。

基层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从每一个执法者具体的执法环节入手,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措施,强化执法监督,才能不断推进执法规范化。

❼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业务应当遵循哪些要求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
第五章执业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二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持基层法律服务所出具的介绍信、当事人的委托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经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调查、收集与承办法律事务有关的证据材料;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查阅有关的案卷或者庭审材料。
第三十三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对坚持非法要求、故意隐瞒重大事实、提供虚假证据或者严重违反委托合同约定义务的当事人,可以拒绝为其代理或者解除委托关系。
第三十四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执业中发现本地区政府机关、村民(居民)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方面存在问题的,可以向其提出法律建议。
第三十五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应聘执业期间,有权获得执业所需的工作条件,有权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有权参与所务民主管理,有权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
第三十六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对侵犯其执业权利的行为,可以请求司法行政机关、有关司法机关或者基层法律服务行业协会组织依法予以保障。
第三十七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与社会正义。
第三十八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尽职尽责,努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接受当事人和社会的监督。
第三十九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遵守由基层法律服务所统一收案、统一委派、统一收费的规定。
第四十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
第四十一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遵守司法、仲裁和行政执法活动的有关制度,尊重司法、仲裁和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曾担任法官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离任后二年内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审理的诉讼案件的代理人。
第四十二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尊重同行和其他法律服务工作人员,同业互助,公平竞争,共同提高执业水平。
第四十三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四十四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爱岗敬业、坚持原则、诚实守信、举止文明、廉洁自律,自觉维护执业声誉和社会形象。
第四十五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勤奋学习,加强职业修养,积极参加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业务培训和进修,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技能。

❽ 六大顽瘴痼疾的思想认识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不断深入,查纠问题环节各项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市基层法律工作者协会树牢底线意识、风险意识,认真对标《试点方案》,坚持“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靶向“六大顽瘴痼疾”,引导工作人员吃透“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精神,督促和教育全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克服侥幸心理,务必做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立正确的执业理念和价值观,坚持为民服务宗旨,增强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协会带领各县(市)区基层法律工作者围绕动员部署、学习先进、走访谈话、分片教育等形式,通过“四步走”工作法进一步深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中存在的“六大顽瘴痼疾”。
第一步:统一部署,提升思想觉悟。
市协会召开全市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科长及市协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会议,统一进行教育整顿查纠问题环节部署,各地再召开教育整顿查纠问题环节工作部署会,统一认识查纠问题环节的重要性,对照典型案例,围绕执业活动中的风险点,影响代案的不足点全面开展自查,建立自查清单,认真梳理排查。加强日常监管,建立完善各项制度,严格代案流程和代案证明手续的审批程序,堵塞管理漏洞,提高案件质量。要求全体人员学模范当标兵,同时要充分发挥党员法律工作者的模范带头作用,要经常性的开展公益法律宣传,进小区入工厂去学校,提升人民群众对基层法律服务的满意度。
徐州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召开会议部署教育整顿工作
云龙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召开教育整顿查纠问题工作部署会
第二步:“对标”先进,提升队伍能力素质。
徐州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向全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提出倡议,号召全体人员向国家司法部表彰的“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韩士成同志学习。云龙区召开了学习全省优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俞金秋先进事迹座谈会,大力弘扬英模精神。云龙区青年法律服务所主任俞金秋以自身的执业实践,生动诠释了一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忠于宪法、忠于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业情操。通过选树先进典型,在全市营造了对标先进、爱岗敬业的浓厚氛围。全体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要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质,通过自身业务的能力提升,不断扩大法律服务的社会影响力。
“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韩士成
云龙区青年法律服务所主任俞金秋和大家进行座谈
第三步:依方案推进,强化规范化建设。
对照徐州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队伍教育整顿”各项目标任务,结合各地开展基层法律服务的行业特点,深入自查自纠,分析问题短板,找准问题症结,坚决整改到位。建立健全各地基层法律服务案件受理登记、收费管理、档案管理、行政诉讼代理报告等制度,切实抓好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规范化建设,依法诚信规范执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云龙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组织青年法律工作者开展查纠问题讨论
沛县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开展查纠问题讨论
第四步:开展问卷调查、填写自查事项报告表,采取普遍谈话、个别谈话等方式,持续深挖法律工作者中存在的“顽瘴痼疾”。
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队伍教育整顿情况调查问卷》、《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知识测试题》、《队伍教育整顿法律服务工作者自查事项报告表》等相关材料。通过重点谈话,主动交待、交办线索调查等模式进一步摸排基层法律工作者中存在的问题,对确属“顽瘴痼疾”问题的坚决予以革除,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严格遵循“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要求;对属于工作作风问题的,限期予以整改到位。通过教育整顿的洗礼,让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这支队伍更加纯洁、更加专业、更加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
各地印制的调查问卷、自查自纠报告表
各地组织个别谈话查找“顽瘴痼疾”

供稿 | 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
原标题:《教育整顿进行时 | 徐州市基层法律工作者协会 “四步走”深挖“六大顽瘴痼疾”》
阅读原文

❾ (基层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相关做法

搜啊,多找几个结合您的实际发挥一下就搞定了今年公安部提出了开展“三项建设”的目标任务,执法规范化建设三居其一,表明当前基层执法存在诸多不足的现状,也为进一步改进公安执法工作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近年来,基层派出所执法民警的法制理念发生了很大转变,法律知识、办案水平都有很大提高,法制机构从无到有,法制监督职能作用日趋明显,执法质量逐年提高,基本执法问题在执法实践中逐渐避免,但是,目前我们基层的执法中还有一些不适应新时期新任务要求的环节和问题。 一、存在问题 1、执法主体方面。具体表现:一是一些民警工作上不思进取,敷衍了事、精神萎靡不振、责任心不强,工作差错不断。二是有些民警仍是思想落后,墨守成规,在执法过程中,习惯于凭老经验或个人喜好办事;有的民警老是以执法者自居,自认为“执法者应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容不得群众的批评意见;还有的民警固执地认为群众根本不懂法律,在执法过程中上来就随意训斥群众,根本不允许群众辩解,对群众提出的疑问和申辩,认为是狡辩和故意找茬,搞情绪化执法,更有甚者滥用强制措施。三是在对待执法权利应用上存在思想偏差。有一些民警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按法律规定执勤执法,甚至徇私枉法,办人情案,关系案,随意执法的恶果已严重损害了公安队伍的社会形象。 2、执法行为方面。一是少数民警“执勤为民”意识不强,而是大搞“弹性执法”。有的民警对认识的人违法就“少罚、轻罚或不罚”;对其他的人则是“一律重罚”,造成当事人产生抵触情绪,对民警执法不理解、不配合,甚至对抗。二是以罚代管。一些单位为了调动民警的积极性或片面追求工作任务的完成,随意下达一些硬性任务指标,造成有些基层派出所民警在执法工作中“以罚代管”,片面追求执法数量和任务的完成。三是执法方法简单粗暴。有的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对执法理念、法律条文的理解上过于机械和僵化,而忽视了法律人性化的一面,认为对违法当事人予以上限处罚,才能体现法律的威严;有的在执法过程中把执法与服务对立起来,不向群众告知和宣传法律条文,漠视群众的感受,对群众的解释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将群众推向对立面。 3、执法质量方面。一是适用法律程序不规范;二是适用法律条文不严谨;三是法律文书使用不规范。如处罚决定书中的条、款、项使用阿拉伯数字填写或适用错误,有的工作粗枝大叶,填写执法凭证丢三落四,录入信息错误不断。四是案卷的制作质量不高。表现为笔录文字表述不全,语言不规范,针对性不强,主次不明,笔录内容过于简单,语句不通,字迹潦草等;证据意识不强, 收集方式单一,尤其是对原始证据的收集不够全面充分。 4、执法形象方面。一是依旧存有“冷、横、硬、推”的问题。经过近几年的教育整顿,一线执法民警的执法态度有了明显的改观,但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仍时有发生。群众投诉民警执法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民警的执法态度上,本来是正常执法,就因为民警执法态度问题,引起群众不满。二是推卸责任,推诿扯皮。近年来,由于群众的法制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在执法过程中,一些被查处的群众抱有情绪,有时会提出无礼问题,或找出各种理由进行恶意投诉。有些民警害怕被投诉,就推卸责任,遇到问题推诿扯皮。三是少数民警警容风纪不整,着装不规范,形象不佳;有的民警上班时间不务正业,脱岗、聊天、打电话;有的民警上岗时警容不整、精神不振、举止不文明、动作不规范。 二、原因分析 1、部分民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工作责任心和紧迫感。目前,部分民警满足于现有的工作生活条件,缺乏进取心、责任心,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缺乏一种忧患意识,缺少一种敬业精神。 2、对法律的重要性和执法职能认识不清。大多民警对法律的理解局限于常用的基本法律,甚至个别法条,认为有了这些,就足可以应付实际执法工作。没有从派出所的执法职能出发正确认识法律对于执法民警的重要性。 3、工作压力引发情绪化执法。当前基层派出所的工作越来越多,加之各种非警务活动频繁,民警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同时,随着群众的法制意识越来越强,民警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越来越多。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下,一些民警在执法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个别人的非难或无理投诉,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民警无法控制自己的工作情绪,带着情绪执法往往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 4、队伍管理教育缺乏创新机制。按照现有有关管理制度,基层派出所民警人数多工作任务重,辛苦一年,绝大多数人得不到鼓励,工作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创伤,部分原本扎实工作的民警没有了进取的劲头,万事随大流,工作平平庸庸。民警的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疏于管理,不重质量,每年有培训,培训效果不明显,没有一种科学有效的培训管理机制,来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 5、对法制工作重视不够,法制力量薄弱。基层派出所设立了法制监督员,但对法制人员的培训提高没有跟上,这些法制民警对法制建设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加强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全警法律素质。一是全面培训。基于基层民警法律专业毕业比较少,对法律缺乏系统了解,所以很有必要在业务工作相对少的时期给基层民警进行系统法律知识的教育学习和培训,并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从而打牢基层民警的执法基础。二是重点培训。能不能加快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法制队伍建设不容忽视。基层法制队伍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执法质量的整体提高。所以,对法制人员一定要重点加大培训力度,通过法制队伍建设促民警队伍建设,通过重点培训,使法制人员成为活跃于基层,促进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三是强化培训。基层派出所常见的治安案件主要有结伙斗殴、殴打他人、盗窃等几类案件。要提高执法质量,加快执法规范化建设,就需要要对常见几类治安案件进行强化学习掌握。基层民警在准确掌握这些常见违法行为概念的同时,还要认真掌握这类案件违法客体、违法客观方面、违法主体、违法主观方面、违法与犯罪的界限、与其他违法行为的界限等违法构成的认定标准,证据规格,量罚标准。通过重点掌握这几类常见违法行为的认定问题,就能有效提高执法质量。四是内部教育。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对公安机关业务工作上下关系的准确概括。平时工作任务重,不可能进行长时间、全员的业务培训,所以,单位组织的内部业务学习成为提高基层派出所民警法律水平的重要途径。 2、强化源头治理,切实解决接处警取证不规范问题。110先期接处警是基层派出所执法工作的第一环节。规范110先期接处警现场取证工作,提高民警的工作质量和执法水平,是从源头上治理执法不规范,预防和减少疑难信访案件的有效举措。因此,加强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首先必须规范接处警工作。一要规范接处警流程。接处警工作作为派出所的重要日常执法活动,民警责任心不强或方法欠妥都可能引起群众不满和投诉。应结合现有110警情的分类,分别制定接处警方法和流程,规范接处警工作,提高接处警的质量。二要用好单警装备。接处警民警应熟练掌握和应用好摄像机、照相机等科技装备,在接处警过程中进行全程录音。针对目前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案件增多,调查取证等前期工作不当,极易引发当事人不满和难以处理的实际情况,要求接处警民警根据实际情况第一时间摸清事实、固定证据,为后期开展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重视证据保存,在处警结束后及时将录入110证据系统,确保现场证据都能得到妥善保存和利用。三要严格管理涉案财物。在涉案财物管理上,作为派出所,要明确提出“三无目标”,即无一个民警不受到监督,无一起案件不纳入视线,无一种财物不进行登记,明确专人负责。应根据涉案财物的不同特点,建立一套环环紧扣的台帐,使各种涉案财物都能有序“进出”。规范涉案财物管理流程,根据涉案财物的流向,建立和完善财物管理工作流程:“受理案件-人物分离-分类办理手续-送检鉴定-出具报告-依法处理”,从而既确保财物安全,又保证办案效果。 3、落实执法责任,加强对民警执法工作的全方位监督。一是落实办案责任制。抓住执法实践中突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制定接处警、受案立案、案件执法规范等管理规定,使民警在执法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依法办事。二是选好兼职法制员。挑选业务能力强、法律素质高的民警担任所里的兼职法制员,明确法制员的职责和要求,要求法制员对所里全部案件进行初审、把关。三是建好民警执法个人档案。从接处警开始,对每一个民警的执法活动记录在案,为执法活动全程监督提供依据,并进行严格考评,将执法行为与民警的评优受奖挂钩,提高民警的执法意识,确保民警自觉严格执法。 4、积极推行说理式执法,构建警民和谐关系。说理式执法是一项创新的执法方式,对于改善公安执法环境、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基层派出所民警在执法执勤中要切实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在执法实践中推行说理执法,即在执法过程中讲清事理、法理、情理,化法为理、化法为情,努力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统一。执勤执法中把矛盾疏导、教育转化、法制宣传纳入执法的必要程序,努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和方式,有效化解当事人的对立情绪,缓解社会矛盾。要结合落实大走访长效机制建设,加大执法跟踪回访的力度,主动征求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执法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5、优化警力资源配置,提高执法效率。首先,警力配置要坚持公安基层一线优先的原则。按照“小机关、大基层、强基础”的要求,将警力投到基层一线去,要转变观念,下大决心、花大力气,采取有效措施来精简机关,现有警力要优先满足基层一线的需求。其次,警力配置要坚持公安职能工作优先的原则。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机构,主要职责是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这就是公安机关的中心工作。所以,警力投放应该优先保障公安职能工作所需,保障“打、防、控”所需。要尽量减少用于非公安职能工作、非警务工作的警力投放。再次,警力的配置和使用要坚持适才适位原则。公安业务工作范围广、门类多,不同警种有不同工作,这就对民警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公安机关必须做到“量材录用”,尽可能的安排民警到能施展自己才能的岗位上去,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警力资源。

❿ 如何推进平安法治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和常态化运作

万事皆归于一,网络皆准于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再次传承了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精髓,开启了法治社会的新篇章。因此探索新常态化下的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已成为当前我们探索的主要方向。

坚持依法治理

着力加强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最根本的关键就是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强化法治思维。全体党员干部要自觉学法、遵法、守法,努力提高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具体行为习惯做起,做到凡是法律禁止的,都不去做;凡是法律提倡的,积极对待;凡是法律保护的,依法遵守。抓好阵地建设。依法治镇要紧紧抓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的领导,做到“建、管、用”并重。“建”要建好党员之家。“管”要管好基层活动场所。“用”要用好基层建立的各类之“家”,为全体居民学习、交流、活动服务。提高服务意识。着重抓好以便民服务为中心的民生服务阵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解决百姓身边的急事、难事、小事。坚持权力服务百姓,保证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推进全民守法。依法治理的基础在于全民守法。要组织实施“六五”普法,树立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消除公民违法的机会主义和侥幸心理,形成人人学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着力加强常态管理。当前,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呈现出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思路、新方法。总体来说,我们要摆脱旧的工作模式,旧的工作方法,旧的工作理念。着重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法治教育常态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二是依法信访常态化。通过加大对《信访条例》的宣传,树立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的观念,形成良好的信访氛围。同时,对于无理缠访闹访的上访人进行思想教育,如有触犯法律的行为,依法追究责任。三是治安防控常态化。一方面要加大、加密治安队伍的巡逻,发挥治安志愿者、社会管理信息员、邻里守望等小区巡防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在主要出入口、道路、居民小区等重点区域加大安装监控探头力度,织密技防覆盖面,逐步达到全覆盖。再一方面要加大防控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切实提升社会治安的保障能力。四是城镇管理常态化。应加强执法力度,对于违法违规的现象,要严格执法,绝不纵容。形成抓巩固、抓反弹、抓常态、抓长效的落实机制。加强科学管理,合理设置疏导点,有效缓解乱设摊点的负面影响。探索大城管管理模式,实现部门联动机制。

着力加强队伍建设。着重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党政领导队伍,党政领导是掌握全镇发展的决策队伍,也是直接决定统筹全镇发展的主体队伍。因此要带头贯彻依法治镇、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要依法管权管事管人,同时要多下基层,多和百姓接触,为集体决策提供民意参考。二是基层组织队伍,是指村(居)两委领导干部,是和群众接触最多,掌握民生民意最直接的队伍。加强这支队伍的服务意识以及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支队伍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提升了,才能从根本上控制矛盾源头。三是职能部门队伍,是指职能执法部门,特别是公安、城管等掌握了一定决策权和执法权的队伍,必须行使好手中的权利,发挥好自身的能力,真正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四是志愿服务队伍,需要进一步规模化、正轨化、广泛化。这支队伍抓好了,将会给全镇社会治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着力加强民生福祉。首先,加强民生福祉投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通过全方位、多区域增加便民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新农村文化建设和宣传,提升文化内涵。同时,增加村(居)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努力让百姓不出村就能办理多种业务,使百姓真正享受家门口的便利。其次,规范社会组织建设,提升群众自治能力。目前,我镇注册的社会团体有百余家,但是大部分还不成熟。因此,我们要不断规范社会组织建设,以“昆山壹方慈善公益发展中心”为起点,逐步健全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使每个社会组织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为百姓提供专业的服务,承担本不该由政府承担的服务职能,为政府简政放权提供渠道。同时,根据百姓各自的兴趣爱好,搭建多种群众自治平台,引导广大居民百姓由松散型向紧密型集合,不断凝聚社会正能量,逐步走向群众自治的良性轨道。再次,拓宽自主创业门路,提升百姓创业动力。一方面要加大政府引导,鼓励大学生、青年人自主创业,注重选拔有思想、有活力、有项目的青年人才优先创业,为全镇经济发展注入新能量;为“4050”人员再就业提供平台,帮助贫困家庭脱贫。另一方面要开放融资渠道。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为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能人提供资金支持,不断壮大民营企业,为就业提供更多岗位。再一方面要提供技术支撑。在为能人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基础上,也要为他们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不断引进符合本镇经济发展的项目,特别是节能环保优、互联互通畅、科技含量高的企业。

坚持司法为民,深化法律服务

当前,司法工作面临着执法更严、任务更重、要求更高的形势。因此,如何践行司法为民,就要从创新联动思维、法治思维、维稳思维、奉献思维着手,努力把司法所打造成为化解矛盾、宣传法治、服务群众、创新治理的司法行政一线综合平台,已成为下一步司法工作的重中之重。

队伍建设要强化。司法行政队伍是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化解矛盾、宣传法治、服务群众、创新治理的一线综合平台,司法队伍的建设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强队伍活力;二是提高队伍能力;三是规范队伍行为;四是稳固队伍根基。

执法重点要突出。基层司法所要在依法治国的大框架下,监控特殊人群,预防再次犯罪。

帮扶救助社区服刑及回归人员,以法育人,以德服人,主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注重监管到位。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犯罪成因、犯罪类型、危害程度、悔罪表现、经济状况、家庭和社会关系及在接受社区矫正中的表现,认真开展入矫初期、中期、解矫三阶段风险评估。同时,根据社区矫正人员所处监管等级,定期开展“普访”“专访”以及“重点访”工作;二是注重教育到位。通过集中学习、分别谈心、GPS定位轨迹图分析其矫正对象活动规律,对排查出的异常人员及时提出告诫和开展深入谈心谈话,并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三是注重关心到位。对生活困难和没有职业的矫正人员进行帮扶,通过深入走访各村(社区),了解矫正人员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思想动态,帮他们找工作、出主意,因人而异,各尽其能,各施所长。让他们步入生活正轨,顺利地完成人格重塑,尽早融入社会。

法律服务要加强。充分发挥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坚持以服务保障民生,以群众需求为工作指导,立足本职为民解忧。要加强法律服务人群覆盖面;要加强法律服务站点覆盖面;要加强法律服务工作覆盖面。主动向社会保障、医疗纠纷、食品药品安全、人身损害赔偿等关系群众利益的重点领域和社会热点领域拓展,并将法律援助纳入到党委、政府应急体系中,积极介入重大事故、突发事件、信访案件等应对处置工作,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普法方式要灵活。法制宣传弘扬法治文化,将成为司法行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普法工作要不断开拓新思路,创新普法宣传的新形式,有特色有创新,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法制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要能够弯下腰,蹲下去,耳朵听,眼睛看,要依靠群众贴近群众。同时法制宣传要贴近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于大局。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要加强镇机关干部以及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法律知识培训,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调解体系要延伸。人民调解方式方法不能单调生硬,要适度要可行。更重要的是,要时刻警醒自己,任何人情不能超越法律,宪法精神是工作的最高指引。调解体系的进一步优化要从多方面入手。完善矛盾排查机制。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信访巡访与矛盾纠纷排查有机结合,及时掌握社会稳定形势,及时做好重大社会矛盾及不安定因素的监控和管理,找准预防对象,提前介入防控调处,做到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整合“大调解”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形成调解合力,应对各类矛盾纠纷,确保调解有效、调处有果,创造“五指并拢”的拳头效应。按照“强化工作指导、完善联防联调、巩固基层基础”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强化诉调、公调、交调、访调等对接机制,不断推动调解工作向多层次、宽领域渗透,提高防控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

坚持依法治访,构建和谐信访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以案件形式进入诉讼渠道,出现了诉讼与信访交织、法内处理与法外解决并存的状况,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甚至弃法转访、“以访压法”,不仅使信访工作面临极大的压力和困难,也损害了司法权威和法律尊严。因此,信访工作要进一步引导群众正确运用法律手段并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信访问题,为依法信访提供法律保证。

健全矛盾排查制度,加强源头预防。注重矛盾排查和源头预防,是做好信访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排查制度,继续加强落实巡访机制,并扩大巡访范围。通过每月定期到村(居)及相关部门走访,了解排查最新矛盾问题,及时掌握最新情况,确保在第一时间把问题解决在基层。除了每月定期巡访外,还要加强与村(居)及相关部门的对接,源头问题的积极防控和源头矛盾的及时化解是维护有序信访的积极保障。

深化领导接访制度,改善党群关系。深化领导接访制度有利于更好的处理群众问题,也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党群关系,增进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鉴于上访人员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在真正落实领导接访的过程中,可指定具体接访日,采用随机接访和指定接访相结合的方式,切切实实为群众解决一些问题,做一些事实。

实行信访听证制度,推进阳光信访。通过信访听证制度,召集部分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以及信访当事人的亲朋好友,以座谈会的形式来对个别难解的信访案件进行评判,从而促使老大难的信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建立诉访分离制度,完善依法治访。要加快诉访分离制度,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是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接下来的信访工作中,可以通过律师这个第三方的介入来参与信访矛盾化解,从法律和公正的角度,为信访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确保信访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坚持综合治理,深化平安建设

言出如箭,执法如山。平安建设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只有坚持把依法治理的理念、要求、举措落到实处,不断深化平安淀山湖建设,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严密安防保平安,措施到位求实效。解决好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治安问题,是平安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首先,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筑牢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着力构建以公安派出所民警为骨干、治安巡防队和保安人员为主要力量、农村群防群治队伍为补充的巡逻防控格局;其次,加强重点地区整治。必须科学规划,加强排查整治,切实维护学校、幼儿园、医院等重点场所、重点地区的安全;最后,加强信息化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智能化视频监控平台,提升指挥调度、视频监控、街(路)面巡逻,全时空、无障碍的点对点监控能力水平,确保警情一呼百应、实时调度有效防控。

网格管理惠民生,精细服务筑幸福。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主动发现情况、化解矛盾,使之成为平安建设一大亮点。首先,狠抓基层队伍建设。全面推行信息员考核用人机制,鼓励有知识、有威信,热心公益的健康公民充实到队伍当中;其次,完善多项功能。建全网格工作服务管理流程、工作目标、工作机制、工作职责任务、考核奖惩等制度;建立网格工作室,开辟公示栏,便于在工作中服务、管理和宣传;再次,强化网格化党建。加强网格化党建工作。探索建立大网格党小组,努力做到网格建到哪里,党小组就延伸到哪里,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最后,完善信息平台建设。依托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和江苏省综治信息系统平台,坚持开展数据采集、民情收集、建立健全“大数据库”分析机制,切实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构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联动执法有保障,齐抓共管聚合力。找准警务联动与治安防控的结合点,整合派出所、交警中队、城管中队等多方力量,健全相关部门之间治安防控警务联动机制,把整体联动思想融入各项日常打防管控工作之中,充分发挥治安防控资源的整体效能,全面加强镇区治安、交通和市容秩序综合管理,深化城镇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对执法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疏理,共同研究工作措施。

主动服务塑形象,亲情执法促和谐。派出所、交警中队、城管中队等执法者要着力创建服务型队伍,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服务。派出所要积极组织警员定期主动为群众提供各项业务服务,广泛宣传流动服务、资询业务的时间及业务种类,便于人民群众提前做好办理相关业务的准备;交警中队要切实给每一位群众以人性温暖,无论是在路面执勤执法、交通事故处理,还是在违法处理窗口服务时,都要耐心为群众服务,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交警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城管中队要改变理念,主动收集资料,健全网络服务平台,为百姓答疑解惑,提供咨询和帮助,变被动处理为主动服务,变滞后管理为前置提醒,从而塑造城管执法为民新形象。

热点内容
吴春燕民法 发布:2024-11-05 21:22:09 浏览:286
最新劳动法2013全文 发布:2024-11-05 19:11:30 浏览:105
比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异 发布:2024-11-05 18:47:44 浏览:561
劳动法离职后工作服的规定 发布:2024-11-05 18:42:47 浏览:855
劳动法直接辞职有工资吗 发布:2024-11-05 18:36:40 浏览:117
玉溪红塔区法院 发布:2024-11-05 18:35:12 浏览:204
2017劳动法流产假 发布:2024-11-05 14:20:40 浏览:255
顶级律师年薪 发布:2024-11-05 13:45:14 浏览: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诵2017 发布:2024-11-05 13:12:32 浏览:68
上诉法院流程 发布:2024-11-05 11:37:58 浏览: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