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法规汇编
这个条例主要就是针对农民工的上海市法律援助若干规定 (2006年4月26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促进和规范本市的法律援助工作,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法律援助机构,是指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依法确定的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专门机构。
第三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所在区域内的法律援助活动。
第四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对符合规定的各种法律援助事项提供经费保障。经费保障的具体办法,由市司法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确定。
法律援助经费应当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五条除《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法律援助事项外,经济困难的公民还可以对下列事项申请法律援助:
(一)在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过程中受到损害,主张权利的;
(二)因工伤、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受到人身损害,主张权利的;
(三)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主张权利的;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提供法律援助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本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法律援助事业的需要,逐步扩大受援范围,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权益。
法律援助对象经济困难的标准,应当高于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数额。具体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法律援助对象经济困难的标准,应当向社会公开。
经济困难证明由法律援助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经济困难证明应当包括本人的劳动能力、就业状况以及家庭成员、家庭月(年)人均收入、家庭财产等内容。
第七条公民因见义勇为导致诉讼或者仲裁需要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需审查其经济状况。
见义勇为行为的认定,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应当向义务人或者被请求人所在地的区、县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申请法律援助的案件属于本市高级或者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范围的,应当向市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按照前款规定,两个以上法律援助机构都可以受理申请的,申请人应当向其中一个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申请人如果向两个以上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的,由最先收到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受理。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收到公民法律援助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给予法律援助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本市律师事务所以及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可以为公民申请法律援助提供帮助。
第九条诉讼或者仲裁法定时效即将届满,当事人需要申请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先行提供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机构先行提供法律援助的,应当及时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符合法律援助的条件。
第十条市法律援助机构受理的法律援助事项,可以委托区、县法律援助机构办理。区、县法律援助机构受理的法律援助事项有特殊原因的,也可以移送市法律援助机构办理。
法律援助机构之间发生受理争议的,由市司法行政部门指定受理。
第十一条受援人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员如实陈述案件事实,提供有关证据材料,并协助办案人员调查取证。
第十二条受援人提出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实际情况的要求,经解释仍坚持不合理要求,致使法律援助活动难以继续进行的,经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审查同意,可以中止该项法律援助。
除《法律援助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受援人采取虚假陈述等欺骗手段获得法律援助的,经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审查核实,应当终止该项法律援助,并视情追索其应承担的法律服务费用。
第十三条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相关办案规范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及时向受援人通报法律援助案件的进展情况,依法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由于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人员的过错给受援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赔偿。
第十四条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员在承办法律援助事项时,凭法律援助机构的证明,依法调查取证和查阅、调取、复印相关资料,本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予以协助,并免收或者减收相关费用。
第十五条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过程中,法律援助机构承担的法律援助办案人员的差旅费、文印费、交通通讯费、调查取证费、翻译费等必要开支,可以由受援人列入诉讼或者仲裁请求。
第十六条法律援助办案补贴的标准,由市司法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核定,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第十七条本市鼓励工会、妇联、共青团、大专院校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利用自身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本市鼓励社会对法律援助活动提供捐助。
第十八条法律援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员违反法律援助有关规定的,由司法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本规定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2. 法律援助对象和范围有哪些规定
一、法律援助范围
1、刑事案件的代理和指定辩护;
2、请求给付赡养费、抚育费、抚养费的法律事项;
3、除责任事故外,因公受伤害请求赔偿的法律事项;
4、盲、聋、哑和其他残疾人、未成年、老年人追索侵权赔偿的法律事项;
5、请求国家赔偿的诉讼案件;
6、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法律事项;
7、需要予以公证的与公民个人人身、财产密切相关的法律事实或法律关系;
8、其他确需法律援助的法律事项。
二、援助条件
(一)一般条件
1、申请人具有茂南区常住户口、暂住证或者案件发生在茂南区;
2、符合省人民政府及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
3、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需要法律帮助。
(二)特殊条件
符合《广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八条规定,经人民法院指定可获得法律援助。
(1)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2)可能被判死刑的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一审人民法院判死刑的被告人提出上诉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3)公诉案件中,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决定为其提供指定辩护的;
(4)外国籍、无国籍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在侦查起诉阶段没有委托代理人或者没有委托辩护人,法律援助机构根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申请可以提供法律援助;或者根据人民法院的指定提供法律援助。
(5)民政部门直属管理的非营利性质的福利组织以及依法成立从事非营利公益事业的慈善机构可申请法律援助。
3. 法律援助范围有哪些方面
法律援助条例
法律援助范围
第十条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前款规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项作出补充规定。公民可以就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事项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咨询。
第十一条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二)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三)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第十二条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
4. 法律援助服务内容
法律分析:工会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职工、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者进行法律法规特别是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与培训;为工会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职工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提供法律指导服务;为职工、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者提供法律法规咨询服务;为劳动权益以及与其相关的其他权益受到侵犯的困难职工当事人,因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或因履行职责而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工会组织、工会工作者提供法律援助;其他需要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事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
第十条 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前款规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项作出补充规定。公民可以就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事项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咨询。
第十一条 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二)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三)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5. 2010国家司法考试法律法规汇编的图书目录
宪法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3月1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88年4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
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3月1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2004年10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2009年8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1982年12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1982年12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2004年10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2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0年4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3年3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11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89年12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2006年8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07年8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9月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09年8月27日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09年8月27日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2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2003年12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06年10月31日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001年4月28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2002年9月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07年12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3月1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06年2月28日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09年8月27日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1993年7月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7年12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008年9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09年8月27日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国际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1990年12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992年2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1998年6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1980年9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2009年8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人境出境管理法(1985年11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2000年12月28日)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1999年5月2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民商事案件诉讼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2002年2月25日)
关于向国外送达民事成商事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公约(1965年11月15日)
关于从国外调取民事或商事证据的公约(1970年3月18日)
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司法部关于执行《关于向国外送达民事或商事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公约)有关程序的通知(1992年3月4日)
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司法部关于我国法院和外国法院通过外交途径相互委托送达法律文书若干问题的通知(1986年8月14日)
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关于印发《关于执行海牙送达公约的实施办法》的通知(1992年9月19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向外国公司送达司法文书能否向其驻华代表机构送达并适用留置送达问题的批复(2002年6月1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民事或商事案件司法文书送达问题若干规定(2006年8月10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国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承认外国法院离婚判决效力问题的批复(1990年8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国公民申请承认外国法院离婚判决程序问题的规定(1991年8月13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外司法协助协定的通知(1988年2月1日)
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1987年1月22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千执行我国加入的《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的通知(1987年4月10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处理与涉外仲裁及外国仲裁事项有关问题的通知(1995年8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裁定撤销仲裁裁决或驳回当事人申请后当事人能否上诉问题的批复(1997年4月23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撤销涉外仲裁裁决有关事项的通知(1998年4月23日)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2005年1月1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委托送达民商事司法文书的安排(1999年3月29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2000年1月24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认可和执行当事人协议管辖的民商事案件判决的安排(2008年7月3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就民商事案件相互委托送达司法文书和调取证据的安排(2001年8月27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判决的安排(2006年3月21日)
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2007年12月12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认可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判决的规定(1998年5月22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千涉台民事诉讼文书送达的若干规定(2008年4月17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千人民法院受理涉及特权与豁免的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21007年5月22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2007年7月23日)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1980年4月11日)
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年1月1日)
ICC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 (2007年7月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5年11月14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09年2月16日)
国际商会托收统一规则(1996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2004年4月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2004年3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2004年3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2004年3月31日)
关于解决国家和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1966年10月14日)
司法职业道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2006年10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01年6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2001年10月18日)
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 (1998年9月7日)
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纪律处分办法(试行) (2002年9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1983年9月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2001年6月30日)
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2002年3月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2009年9月3日)
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试行) (2007年5月1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2007年10月28日)
法律援助条例(2003年7月21日)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关于规范法官和律师相互关系维护司法公正的若干规定(2004年3月19日)
律师执业管理办法(2008年7月18日)
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 (2004年3月20日)
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2008年7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2005年8月28日)
公证员执业管理办法(2006年3月14日)
公证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2002年3月3日)
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09年8月27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1998年12月29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2009年8月27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四百一十条的解释(2009年8月27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2002年4月28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2002年4月28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2002年8月29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2002年12月28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2004年12月29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规定的解释(2005年12月29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文物的规定适用于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的解释(2005年12月29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2000年12月13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4月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1997年10月29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年12月30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11月15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年2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4月9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2006年11月14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年12月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5月12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7年11月4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11月22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油气,破坏油气设备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年1月15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年5月9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12月5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5年5月1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11月22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年9月3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4月29日)
……
刑事诉讼法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民法
商法
民事诉讼法
6. 法律援助的规定程序有哪些
一、什么是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二、申请法律援助的程序流程是什么?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申请法律援助的流程大体可以分三步走:
(一)提出法律援助申请
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前应先到对案件有管辖权的法院或仲裁机构立案,携带立案通知书及案件材料到所在地的法援机构咨询。经值班律师初步审查后认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就会发给一份《法律援助申请表》。按要求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并提交如下身份和经济状况的证明及事实证据等资料:
1. 本人的有效身份证明:申请人的身份证、暂住证、或户口簿。若申请人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由其监护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代为申请的,须提交有代理资格的证明;
2. 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包括财产所有情况,即房屋、生活资料、储蓄存款、有价证券等所有权情况证明;经济收入情况,即个人工资和各种津贴收入、家庭收入,财产租赁收入证明等;社会救济情况,即社会救济证书。
3. 申请法律援助事项的有关材料:如合同、契约、协议等权利义务文件;与相关当事人的亲属关系证明;有关机关、部门发出的鉴定性、结论性文件;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和其他有关资料;
4. 法律援助机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7. 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中心是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的正式名称,由直辖市、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确定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机构。
是由国家拨款设立的专门为需要律师服务但经济困难无力聘请律师的弱势群体及其法律规定必须有律师提供法律帮助而自己又没有聘请律师的特定人员(如刑事案件中: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死刑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等人员)提供无偿法律服务,而设立的一种专门的法律服务机构。 法律援助工作主要担负法律援助工作管理职能和法律援助服务职能“双重职能”,其职责主要有:
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法律援助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2、负责制定法律援助工作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及规范性文件;
3、负责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法律援助工作;
4、负责筹集、管理和使用法律援助资金,检查经费使用情况和社会效益;
5、负责法律援助专业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
6、负责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调查研究、对外交流等工作;
7、负责法律援助工作信息、统计和档案管理工作;
8、负责向政府和上级部门报告法律援助工作开展情况,并提出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建议;
9、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社会力量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10、负责协调跨省、跨地区的法律援助事务;
11、负责受理、审批、指派、承办法律援助案件;
12、负责“12348”法律援助热线咨询和接待工作;
13、负责承办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法律援助工作事宜。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8. 急求法律援助!!
补充回答:
1、那么,你母亲还没有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周岁,你母亲应当是与单位形成了劳动关系,可以要求认定为工伤、索要工伤赔偿。
2、单位与你母亲的约定“工作中事故责任自负”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属无效条款,可以不管。
3、“我母亲是在工作中受的伤 请问可否向单位要求补偿?”:
(1)可以。
(2)程序:单位如果不在事故30天内为你母亲申报工伤,你母亲应当在事故后一年内,自己收集证据向单位所在地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拿到工伤认定书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然后根据鉴定的伤残等级索要赔偿。
(3)如果单位为你母亲交了工伤险:应向工伤保险机构索赔;如果没有交工伤险,全部向单位索赔。
(4)需要收集的证据:一是能证明你母亲是环卫所职工的,包括和单位签的合约、工作服、上岗证、工资卡等;二是能证明你母亲是在工作中受伤的证据,可以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肇事司机的证明、单位领导承认的录音、工友的证明等。
1、你母亲已经超过法定工作年龄:
(1)不能再认定为工伤,但可以根据合同约定索要人身伤害的赔偿。
(2)但问题是:你母亲是否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如果不属于可以提前退休的工种,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应是55周岁,在55周岁以前是可以签劳动合同、应当认定为工伤的,你说超过法定工龄,是哪里的规定、还是你母亲有退休证?
2、合同中约定的“工作中事故责任自负”属于无效条款,你母亲可以向单位索要适当的补偿。
3、但你母亲的赔偿,应由肇事方负责:肇事司机和车主没跑的话,可以全部朝他们索要,可以将肇事司机、车主、保险公司一起告上法庭。
4、如果你母亲没有办理退休手续:应当是可以向单位索要工伤赔偿,单位不在一个月内为你母亲申报工伤的,你们应自己在事故后一年内自行向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