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现代公司的法律特征是

现代公司的法律特征是

发布时间: 2022-05-24 03:09:06

❶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1、产权清晰

(1)有具体的部门和机构代表国家对某些国有资产行使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权利。

(2)国有资产的边界要“清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摸清家底”。首先要搞清实物形态国有资产的边界。

2、权责明确

“权责明确”是指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权利和责任也是不同的。

3、政企分开

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宏观和行业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分开。

(1)政企分开要求政府将原来与政府职能合一的企业经营职能分开后还给企业,改革以来进行的“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等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2)政企分开还要求企业将原来承担的社会职能分离后交还给政府和社会,如住房、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应注意的是,政府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对其拥有股份的企业行使所有者职能是理所当然的,不能因为强调“政企分开”而改变这一点。

4、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是一个含义宽泛的概念。从较宽的意义上说,它包括了企业组织合理化的含义;从较窄的意义上说,“管理科学”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供应管理、销售管理、研究开发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科学化。



(1)现代公司的法律特征是扩展阅读:

现代企业制度的功能

1、保障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产权具有排他性,产权所有者的权益受法律的保护,他人不得侵犯。产权的这种功能是维护社会的所有制与生产关系,稳定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法权支柱和基础。

2、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产权具有可让渡性和可分性。任何一项交易活动实质上就是不同产权之间的交易,明确界定的产权可以提供一种对经济行为的规范或约束。

3、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提供制度基础。产权强调的是规则或行为规范,它规定了财产的存在及其使用过程中不同权利主体的行为权利界限和约束关系。产权关系的复杂化和明晰化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其顺利运行的法权基础。



❷ 公司的概念及法律特征有哪些

一、公司的概念
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的股东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组建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组织。是商法领域中最为重要的商事法律关系主体。 公司作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之一,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公司发达程度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二、公司的特征
作为企业基本法律形式之一的公司,与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法律特征:
(一)营利性即公司必须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组织。公司的营利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司应直接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以自己的收入抵补其支出,并对其经营行为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公司应以其出资经营某项事业所获得的利益,分配给其社员,并以进行和获得该项分配作为其最终的经营目的。公司的营利性使其可以明确地与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事业和以国家管理和行业管理为目的的行政性公司区别开来。
(二)集合性又称社团性、联合性,即公司是由两个以上的股东共同出资所组成的社团法人。在传统法学理论上,将法人按其成立基础的不同而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凡因人的结合而取得独立权利主体资格者是社团法人,换言之所谓社团法人应是指由两个以上的社员基于共同目的的互相结合而组成的社会团体。而财团法人则是指因财产的集合而得独立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团体。社团法人以其社员的结合为其成立基础;而财团法人则以财产之捐助作为其成立基础。公司即为一典型的社团法人。公司的社团性包含了公司应由两个以上的股东出资设立的内在要求。由于公司需要从事经营行为的物质基础——资本,因而股东应通过出资促成物质基础的形成。依此,公司不仅仅像非营利社团那样可以只是一个纯粹的人的结合体,同时也具有资本结合体的性质。公司的社团性曾经是近代公司产生的基础,基于公司社团性的要求,一人公司无论是设立时股东仅一人,还是设立后股东减为一人,均曾被视为对公司的社团性的否定而为公司法所禁止。但随着各国日益普遍地对一人公司的承认,这种仅存在一个股东的一人公司与公司的社团性之间具有明显的矛盾,从而使公司的社团性这一公司基本特性的合理性受到了巨大冲击。就目前而言,从理论上只能将一人公司视为具有社团性的公司的例外。
(三)法人性又称社团性或独立性,是指公司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去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能够以自己的名义持有财产、取得财产和处分财产,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到法院去起诉和应诉。对此我国《公司法》第3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企业法人。”第5条规定:“公司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公司作为法人组织,具体表现在:1、公司拥有独立的财产。这种独立财产既是公司赖以进行业务经营的物质条件和经营条件,也是其承担财产义务和责任的物质保证。我国公司法对公司财产有法定的要求,尤其是规定有公司的最低资本额制度。公司的财产主要由股东出资构成,公司的赢利积累或其他途径也是形成公司财产的来源。2、公司设有独立的组织机构。完善、健全的组织机构既是公司进行正常经营活动的组织条件,也是公司法对每个公司提出的法定要求。与民法对一般企业法人要求的组织条件不同,公司法对公司的组织机构规定有更严格、更健全、更规范的模式。这种组织机构包括公司的管理机构和公司的业务活动机构。公司管理机构是对内形成公司决策、管理公司事务,对外代表公司进行业务活动的机构,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等。公司的业务活动机构包括公司的科室、会计、审计、供应、销售机构等。3、公司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公司作为经营性组织以营利为目的参与经济活动,在享有广泛的权利的同时,也应承担行使权利过程产生的义务和风险。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利益与风险相一致的法律原则的要求与体现。但公司不同于合伙企业等其他企业组织形式之处便在于,除非适用法人人格否定制度,公司能够完全独立地承担法律责任,从而使其能够与股东个人责任完全分离。这种法律责任上的独立性,确实构成了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的集中体现。
(四)合法性即公司必须是依照公司法的规定经合法登记注册而成立的法人组织。在现代社会,作为公司成立的直接依据是有关的法律规定。另外,公司的成立必须订立公司章程,公司章程中应当载明法律所要求的所有必要记载事项;不仅如此,公司还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在指定机关进行登记,其中公司章程又是公司登记的主要内容。从另一方面来说,只要经过注册登记程序,公司就可以取得不同于其股东和债权人的独立人格;就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活动,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即具有的无限延伸的独立法律人格。

❸ 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1.产权清晰。产权清晰是指产权在两个方面的清晰:一是法律上的清晰;二是经济上的清晰。产权在法律上的清晰是指有具体的部门和机构代表国家对国有资产行使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权利,以及国有资产的边界要“清晰”。产权在经济上的清晰是指产权在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是清晰的,它包括产权的最终所有者对产权具有极强的约束力,以及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要真正实现自身的责权利的内在统一。
2.权责明确。权责明确是指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所有者按其出资额,享受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对企业债务承担相应的有限责任;公司在其存续期间,对由各个投资者投资形成的企业法人财产拥有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的权利,并以全部法人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经营者受所有者的委托,享有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经营企业资产及其他生产要素并获取相应收益的权利;劳动者按照与企业的合约拥有就业和获取相应收益的权利。
3.政企分开。政企分开,一方面要求政府将原来与政府职能合一的企业经营职能分开后还给企业;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将原来承担的社会职能如住房、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分离后,交还给政府和社会。政企分开的基本含义是实现所谓的三分开。一是实现政资分开,即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的所有权职能的分离。二是在政府所有权职能中,实现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同国有资产的营运职能的分离。三是在资本营运职能中,实现资本金的经营同财产经营的分离。
4.管理科学。管理科学是一个含义宽泛的概念。从较宽的意义上说,它包括了企业组织合理化的含义,如“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公司结构的各种形态等。一般而论,规模较大、技术和知识含量较高的企业,其组织形态趋于复杂。从较窄的意义上说,管理科学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供应管理、销售管理、研究开发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科学化。

❹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产权清晰

实现了股东所有权(出资者)和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也就是说,财产所有者不再亲自经营自己的财产,而是将财产委托给公司法人代表经营。这在企业组织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

2、权责明确

通过法律法规确立出资人和企业法人对企业财产分别拥有的权利、承担的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

3、政企分开

把政府与企业的职能分开,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分开以后,国家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管住资产;企业作为经营者增进赢利和效益,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1、企业资产具有明确的实物边界和价值边界,具有确定的政府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出资者责任。

2、企业通常实行公司制度,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有效运转。

3、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有明确的盈利目标,各级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按经营业绩和劳动贡献获取收益,住房分配、养老、医疗及其他福利事业由市场、社会或政府机构承担。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现代企业制度

❺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什么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产权关系清晰:所有者产权与法人财产权清晰

企业法人的责任和权利:企业法人应在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章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履行义务,代表企业法人参加民事活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全面负责,并接受企业全体成员和有关机关的监督法定代表人在企业法人权利能力范围内的行为后果,直接由法人承担

出资者的有限权利和有限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其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有限责任

政企分开:政府行政管理与国资经营职能分开企业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管理科学: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体制,使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通过公司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以法律和公司章程加以确立和实现让所有者放心,经营者专心,生产者用心

❻ 现代公司特征是什么

现代公司制度的特征:
(1)所有权同控制权分离和所有权约束弱化
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现象发生在股票公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称为公开公司。这种公司的组织形式和商业活动受到各州的《公司法》的制约。公司法专家克拉克认为,公开公司的组织形式有4项基本原则:(1)投资者资本可自由转移;(2)有限责任;(3)公司具有强烈的法人性;(4)经营控制制权高度集中。股份有限公司由股东、董事会和管理人员组成。法律规定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他们享受企业创造的红利;股东选举产生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作为企业的法人,任命最高管理人员,对公司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并把日常经营权交由管理人员代理行使,因此它具有一种制衡关系。从所有者来看,股东将自己的资产交由董事会托管。除极个别有关公司组织形式的决策(如关闭、合并)外,股东一般无权过问企业的商业活动,也不可以商业决策失误为由起诉董事会。只有董事会玩忽股东利益,未尽到受托人责任,股东才可以此为由进行起诉。从董事会来看,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惩罚及解雇的权力。董事会作为股东的受托人,也承担受托人的法律责任。从管理人员来看,高级经营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但在实际上,一般投资者既没有精力和兴趣,也没有可能来关心和监督企业的经营。董事会对经理的监督作用也非常有限,甚至董事会的选举也往往是由经理人员操纵的。公司的控制权实际上掌握在高级经理手里。对此,托马斯·戴伊写道:“这样,名义上的权力仍旧归股东,但实际的权力却为董事会所掌握。”而董事会决策权,也往往由那些“内部董事”同时也是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所组成的团结得很紧密的集团来控制。“由于这个集团对这个组织及其技术和业务问题了解得比较透彻,因此,在董事会里投票的影响力也得到加强。”这样,经理作为代理人牢牢地掌握了企业实际控制权,而大多数名义上的所有者——股东,对掌握大权势高层经理,在大多情况下,显得无可奈何,只有用脚投票表达意愿。由于企业规模巨大,接管起来很困难,撤换经理的事很少发生,只是“由于业务管理得很好,或一个主要经理退休或突然病故”时,经理才得撤换。这使得这些公司的“董事和经理人员越来越成为自我任命和不可冒犯的了,实际上他们在公司内部拥有绝对的权力”。
(2)权力由资本向经营才能转移
怎样才能解释经营者掌握企业控制权这一现象呢?一个比较令人信服的说法是决定企业兴衰的要素已由资本转向经营能力。
进入20世纪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日益重要,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企业经营管理本身日益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经营管理本身成为一种智力密集型劳动,经营管理才干是高级的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本,它的重要性已超过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在企业发展中成为核心力量,这就使人力资本取代了物质资本而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如果说过去企业规模较小的时期,凭企业主个人经验还能胜任的话,那么在今天,单凭企业主个人的经验已不能胜任,必须有一批经过专门训练的职业经营专家来管理企业,而不管这些人是否具有财产所有权。显然。所有者是不愿意轻易放弃其支配权力的,在经营专家经营带来的效率,迫使所有者不得不放弃。钱德勒指出,在现代企业中,决定谁能拥有高层管理权力的已经不再是他们所拥有的股份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管理能力。这就导致了家族式企业的衰落。经理革命的过程,就是“经理式资本主义”取代“家族式的或金融的资本主义”。对此,托马斯·戴伊指出,由于现代大型公司“对于技术和计划工作的需求,使得工业方面越来越需要组织工作的专门才能。资本是目前大公司可以自给的东西。老式的‘巨头’已不中用了。于是美国经济领域中的权势便由资本转移到组织才能方面”。
经济权力由资本向经营才能的转移,是20世纪初特别是二战以来的趋势。今天,个人拥有的财富已不是衡量其才能的标准。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最富有的人由于其缺乏经营能力而不再直接控制企业,而大多数掌握企业大权的经理人员,并不是企业的大股东。这一趋势已为经济学家们注意到。萨缪尔森认为,现在在公司发挥决定作用的“是日益重要的职业经理阶层”。加尔布雷斯则公开宣告,大公司的控制权已经转移到“技术结构阶层”即经理人员、科技人员手中了。尽管这一论断过于绝对,但物力资本所有权已受到限制,经营管理才干作为一种智力密集型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已经在现代公司企业中占据了中心位置却是不可置疑的事实。
(3)企业家职业化
经理革命的过程,也是企业家专业经理化的过程,即企业家职业化的过程。所谓企业家职业化,就是企业经营管理成为一种具有普遍原理、原则和专业技术的专门化的职业。从事这项专门职业的企业家是靠他的经营管理专业才能来获得他的地位和收入的,而不是靠一些与生俱来的东西,如继承的财富或与当权者的关系等。
企业家职业化有哪些表现呢?
首先,企业管理成为一门科学,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企业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其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形成的所谓“科学管理”或“古典管理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泰罗、法约尔及韦伯等人。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人际关系”即“行为科学”的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麦格雷弋等。第三阶段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当代西方管理理论的一些学派。主要有西蒙等人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以卡斯等人为代表的系统管理学派,德鲁克等人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学派,以及伯法等人为代表的管理科学学派等。企业管理学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包容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数理统计、运筹学、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和计算机装置等现代管理方法等学科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60年代后期,加尔布雷思在《新工业国》一书中认为,美国大公司的职业性管理机构是用一切现代管理技术的工具武装起来的,因而它们已经举世无敌,不是任何力量,例如股东们或政府的力量所能取代的。
其次,管理教育的发展。钱德勒认为,“现代管理学院的成立,对于新的多单位工商企业中的职业化有着最重要的意义”。从1881年由约瑟夫·沃顿创办商学院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已有600多所大学设立了与企业管理有关的院、系或专业。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的管理教育大体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培养企业的专业工作人员即部门的工作人员为主,所教授的课程主要是会计学、统计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等;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末,以培养中层经理人员为主;第三阶段以培养中级以上经理人员为主。到80年代美国管理学院的本科生已达70万名,各类研究生10万名,约占美国全部大学生总额的8%。而美国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大多数都是各类管理学院的毕业生。美国管理学会会长阿普莱曾指出:“从前医务工作者得出了药铺里工作不能训练出医生的结论。如今管理工作者也有了类似的认识。”这就是说,通过企业内部世代相传、师傅带徒弟的老办法,已经培养不出符合现代需要的管理人才了,必须经过现代管理专业教育和训练。美国目前培养企业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一是各大学的管理学院或商学院及工学院的工业工程系和系统工程系;二是大公司内部组织的各种进修班或学习班,用来提高本公司的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其中规模较大的,也叫管理学校或管理学院;三是由咨询公司及各种有关管理科学的学会、大公司组织的研究团体等成立的短期训练班或专题讲习班。
第三,企业管理职业性组织的广泛发展。在美国,1899年工业管理协会宣告成立,1919年,行政管理协会成立,1925年美国管理协会成立。到20世纪中期,此类协会已遍布美国各地。与此同时,专业性的企业管理标志和书籍也大量涌现。管理咨询公司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纷纷成立。它们对公司战略的制定、机构的改革、人事和公共关系等方面的事务,提供专门的指导。钱德勒认为这些都是管理职业化的迹象。
第四,职业经理阶层的形成。由于管理教育、管理协会及各种管理杂志和管理研府会的发展,为经理们提供了各种交流和联系的渠道,通过这些渠道,经理们得以研究和探讨相似的问题和争端。而经由提供交流联系以及个人的接触,他们又有助于公司经理们产生一种他们乃属于同一阶层的意识。由于出席和参加同样的会议,阅读同样的杂志,以及在大学时曾攻读同样的课程,现在又从事同样的工作,使得这些经理人员开始具有共同的观点及共同的利益和关心的事物。当然,这种职业化活动的影响和经理阶层的形成是逐渐的。“在20世纪20年代,这些协会都还很小,刊物发行量还不大,而且管理学院毕业生职位也都还很低。可是到了20世纪中期,以管理作为终生职业的支薪经理都已成为负责经营大型多单位企业的人,这些企业支配着美国经济的关键部门。”经理阶层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也得以最终形成。
(4)企业目标的多元化
经理革命的实质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支薪经理取代所有者掌握企业控制权,“经理控制型企业”取代“企业主企业”成为现代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由于支薪经营不是企业的所有者,他作为经济人(钱德勒称之为“经济人的新亚种”。),其所追求的目标是个人效用最大化。而经理效用最大化与企业利润最大化又往往是不一致的。因此,“经理控制型企业”与传统的“企业主企业”在目标追求出现差异。这种目标差异,反映的是经理人员与所有者利益上的矛盾。由于这种利益的差异,又由于经营掌握了企业控制权,这就产生了经理利用控制权侵犯所有者利益的可能性。这也是企业家行为激励与约束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

❼ 我国法律规定公司的特征有

(1)公司应享有由股东投资而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能承担内民事责任。也就是容说公司首先必须具有法人资格。既然作为一个“法人”它必须有自己的名称和住所。在公司名称中必须标明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字样。另外它必须有自己独立的财产。虽然财产是来自股东,但不能由股东个人直接分配和处理。公司对自己全部的法人财产享有完全,充分的支配权。而且公司还必须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公司应当依法设立。公司是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法人资格与经营资格的取得都需要得到国家的承认,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履行法律规定的程序,取得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等证件。
(3)公司以股份出资行为为基础而设立,作为现代企业主要形式的公司,其主要特征之一是股份形式,股权结构,亦即股东投资的产权模式。
(4)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股东出资组建公司的目的在于通过公司的经营活动获取利润,营利性则成为公司的重要要素,并以此区别于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法人,以行政管理为目的的国家机关以及非商事性公司,以从事行政管理为目的和主要活动内容的公司不应称为公司,因为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司。

❽ 公司设立的法律特征〔〕单选

1、公司设立是前公司行为 所谓前公司行为,亦称公司前行为,是指公司在成立之前的一系列法律行为和非法律行为的总称。公司作为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实体,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有一个较长且复杂的设立过程。这个过程,从经济角度观察,是设立人在具备基本条件的基础上,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而形成一定生产经营能力的过程;从法律角度观察,是设立人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向国家有关机关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和(或)登记发照取得公司生产经营资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立人所为一系列行为是为组建公司并使其具备法人资格而为,其行为当时公司法人并非成立,若已成立,则为公司运营行为。前公司行为是公司运营行为的准备行为,对成立后正常运营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决定了它在公司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故作为一部健全而完善的公司法,不仅应调整公司行为,而且应调整公司前行为。可以这样认为,公司运营行为是公司法所规范的一般状态,公司前行为是公司法所规范的非常状态,它与债权人、认股人之间所产生的关系,在法律适用上,应适用不同于常态的特殊规则。
2、公司设立是一种具有民事和行政双重性质的法律行为
公司设立是一种具有行政性质的法律行为,主要是指公司登记、股份发行之批准、特种行业经营之批准等一类的行政法律行为。在该法律行为当事人中,审查批准机关和(或)登记发照机关为能动之行政主体,申请公司登记之设立者为受动之行政主体。此种法律行为充分体现了国家强制性,它是现代国家对公司设立进行监督和管理,对社会经济秩序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
公司设立同时是一种具有民事性质的法律行为,学者们普遍认为它是公司设立的核心部分或主要内容,通常指制定章程、确定股东及出资、招股认股、召开创立会、聘任董、监事等。对于这种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前已述及,此处不再赘述。
3、公司设立既有程序法上行为,又有实体法上行为
公司设立是取得公司资格而完成法律要件的一切行为。这些行为涉及发起人、债权人,涉及工商局等行政机关,还涉及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它们有些受实体法调整,有些受程序法调整,有些受实体法和程序法共同调整,从而引起一系列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常见的法律关系有:债权关系,即在特定当事人之间产生的一方有权请求他方为一定行为而他方有义务履行一定行为的权利义务关系,如为公司经营而待履行的借贷、买卖、租赁合同关系;物权关系,即当事人之间产生物权的设立、变动和终止的法律关系,如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投资关系,即因投资而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如招股、认股关系;劳动关系,指双方当事人约定一方向他方提供职业上的有偿的劳务的法律关系,如未来公司职工的雇用;行政管理关系,即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具有隶属性质的命令与服从的法律关系,如法人登记、不动产登记等。
4、公司设立既以个人为本位,又以社会为本位
个人本位,是指以保护个人利益为中心的一种思想;社会本位,是指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为中心的一种法律思想。公司设立打破了公法与私法之间的传统界限,实现了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调和。也就是说,公司设立既要注意设立过程中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又要注意社会利益,如当地社区利益、环境利益、中小竞争者利益等。

❾ 现代公司有哪些法律特征

现代公司的法律特征:
1、公司是法人,我国不存在非法人的公司,所有的公司都要并且只能够以自己独立的财产独立地对外承担民事责任。
2、公司具有企业的一般属性——营利性
3、公司是一种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社会组织,具有团体性
4、公司投资者承担有限责任
5、公司必须依法设立,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从事活动。

热点内容
2017劳动法流产假 发布:2024-11-05 14:20:40 浏览:255
顶级律师年薪 发布:2024-11-05 13:45:14 浏览: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诵2017 发布:2024-11-05 13:12:32 浏览:68
上诉法院流程 发布:2024-11-05 11:37:58 浏览:440
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发布:2024-11-05 11:21:00 浏览:701
桂平法院在哪 发布:2024-11-05 11:20:50 浏览:365
法律硕士刑法总则 发布:2024-11-05 11:20:39 浏览:324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和联系 发布:2024-11-05 10:41:29 浏览:421
法律责任名言美文网 发布:2024-11-05 09:02:00 浏览:605
工商核名条例 发布:2024-11-05 08:18:31 浏览: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