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卓信律师事务所
⑴ 广东国晖(广州)律师事务所 交通事故案件的律师费大概是多少啊
我以前在深圳国晖,一般是后收费,就是你拿到赔偿款后,再支付律师费,深圳这里是按你拿到赔偿款的10%做为律师费。广州也基本是这个情况。
⑵ 佛山市卓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佛山市卓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2月09日,主要经营范围为承办审计查证、审计咨询服务、财务顾问及专业人员培训,办理企业、事业单位财务验资等。
法定代表人:吴礼华
成立时间:1999-12-09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682000012021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新二路20号首层部分(自编103号)
⑶ 广州卓信律师事务所有人认识吗
http://www.trust-law-firm.com/
这是它的主页!!
⑷ 广州哪里有免费律师
如果要请律师打官抄司,首先是与律师沟通案情,准备证据,委托律师,
提交诉状,开庭……等。律师事务所有很多,可以到律师协会网站上找。
【朱凯律师】4001-060-181转3683
【薄文君律师】4001-060-181转4344
【黄早松律师】4001-060-181转2477
【周寒霁律师】4001-060-181转8267
【谌贵文律师】4001-060-181转1926
【卓信闪涛律师】4001-060-181转3363
【徐徽律师】4001-060-181转4505
【唐雪榕律师】4001-060-181转5095
【陈维崧律师】4001-060-181转1759
【莫观培律师】4001-060-181转4349
⑸ 广州市永和经济开发区哪里有律师事务所
广州卓信律师事务所
中国广州市中山四路信德商务大厦35、36楼
⑹ 朋友,请问:现在许多公共汽车不找赎,是不是霸王条款
时报讯 (记者 闫晓光 通讯员 天法宣) 乘客间找零到底对不对呢?这点争议,曾经引爆“广州乘客状告公交不让乘客找零第一案”。信息时报7月20日A17版曾独家报道庭审过程。记者昨天获悉,法院判决乘客败诉。
律师没带零钱,投五元
向别人拿零钱,被制止
经常在广州乘坐公交车的乘客,对公交车上这样的提示并不陌生:“请自备零钱,上车2元,不设找赎”。因此,大多数乘客在乘坐公交车都会提前备好零钱或使用"羊城通",但有时也难免会遇到身上未带零钱而急于赶车不得已多投币的情况。
今年5月10日下午5点10分,广东卓信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闪先生在体育中心附近乘坐178路公交车。由于没带零钱,他将5元纸币投入投币箱。此后,他发现后面上车乘客手中有零钱,就请这位乘客将零钱直接交给他。乘客同意了。但司机却出面阻止,而且说:“你投进多少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你没有权利向后面的乘客拿钱。”
车到终点站后,闪先生要求退还多投入的3元钱,公交站场一工作人员表示无法处理。为了保存证据,闪先生保留下了乘车的车票,并用手机录下了争执过程。
闪先生认为,“车上不设找零”应该是指司机不会找零钱给乘客,但司机制止了他与乘客之间的找零,令他感到十分气愤也不理解。于是他一纸诉状将178路公共汽车所属的新福利巴士告上法庭,索赔多投的3元钱票款——这也成为状告广州公交不让乘客找零的第一案。
车上有提示,不找赎
要求退零钱,没根据
天河法院审理认为,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本案中,被告已在公交车上的投币口标明“上车2元,不设找赎”的提示,应视为要约。本案的原告在上车投币时已经清楚地看到车上标明 “上车2元,不设找赎” 的提示,其上车并向投币箱投币,视为其以实际行动作出了承诺——承诺了被告的要约,就应受要约的约束。所以,私自向后面的乘客收取款项不符合双方的约定,该行为是不妥当的。公交公司的司机制止其向后面乘客收取款项的做法符合双方的约定。
而且,公交公司的车厢内也悬挂了《广州市公共汽车电车乘车规定》,众所周知现在为了提高效率,公交车上只有司机,没有售票员,根据现行的交易习惯,大家也知道搭乘公交车是“上车2元,不设找赎”的,因此闪先生要求公交公司向其退还多支付的乘车费3元,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法院对此不予支持。
⑺ 请问在广州关于软件侵权等方面咨询的好些的律师事务所,或者律师有哪些啊
广州黄丽霞律师,承接法律咨询、案件代理 15914851147(威姓同号)
本律所主要处理各种合同纠纷,债务纠纷,土地房产纠纷等各种疑难民商事诉讼,另可担任企业常年法律顾问
⑻ 【广州律师事务所哪家好】高胜诉!●广州律师事务所排名
首先,律师所和胜诉率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你的案子都是由一到两个特定的律师来办理的。有名气的律师所有大牌律师但收费相应也贵,而且接下来的工作有可能很大部分都是由其助理或合作的搭档来完成,所以不一定就很值那个价钱。没什么名气的律师所也有精通业务的律师,当然他/她不可能对所有类型的案件都精通或都有过处理的经验。所以最好就是找找身边的朋友看有没有认识的律师是比较负责任、人品不错的,这样选择会更合适。
另外,律师办案是否胜诉除了与其在该领域的专业知识积累有关外,还取决于特定案件的案情、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是否充分,个别案件还牵涉到政府的政策、法院对该类案件通常所采取的处理手法等等。因此,不能因律师在特定案件中是否胜诉而判断其专业水平。
⑼ 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的合同
我在网上找到这个事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铁饭碗”舍不得放找人当“傀儡” 十几年老友撬锁抢走公司!
“没想到,不到半个月,我辛辛苦苦经营了5年的公司就被认识了十几年的好朋友抢走了!”昨天,林女士气愤不已地向记者讲述了两个月前的故事。
2000年4月,林小姐和三个朋友投资50万元成立了一间公司。在办理注册手续时,她也正在办理从国营单位离职的手续。为了避嫌,她和其他三位股东商议,让自己的好朋友A小姐(化名)担任“法人代表”,A无需出资但亦不占股份。“我们认识了十多年,她没有固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她也很乐意帮我这个忙”。
五人签订了内部协议,林小姐等四人为该公司的隐名股东,管理公司日常业务。由于经营有道,公司生意蒸蒸日上,在业内口碑颇佳。
今年5月份,正在外地出差的林小姐突然接到公司出纳员的电话,说办公室被撬了,公司的营业执照、协议、公司章程、出资证明书、各种支票、账单、印章等全部不翼而飞。但让林小姐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撬锁人竟然是A。紧接着,A又在报纸上刊登了公司公章作废的消息。这时,林小姐才如梦初醒:“A用了这个方法,没出一分钱也没出一丝力,就把整个公司霸占了!”
隐名股东”目前无法可依名不正言不顺 可能助长腐败和不正之风
广东合众拓展律师事务所的陈震律师认为,市民“隐名投资”的原因有三:一是隐名投资人鉴于自身的身份不宜公开,借用他人的身份证投资公司;二是隐名投资人为了规避法律法规,借用他人的名义开设公司;三是因疏忽或其它原因而导致在工商行政机关登记时,少报或者错报股东而形成的“隐名投资”。
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明确的条文对隐名股东进行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的有关司法解释中包含有“隐名投资人冒用法人、其它组织名义组成公司,应由直接责任人即隐名投资人承担责任”的表述。
“隐名投资”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如投资利益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利益受侵害后法律救助困难;容易产生法律纠纷等。
目前,在法律界,“隐名股东”能否被承认存在分歧。陈震律师指出,在司法实践中这一类型的案子,在不同的法院、甚至是同一法院的不同法官判决结果经常是大相径庭。总体上说,如果有有效的股东协议,又实际参与了公司的运作与管理,“隐名股东”请求的确认股权的诉讼请求经常会被法院支持;如果只有协议而没有参加公司的实际管理的“隐名股东”,其股东身份通常不会被法院承认,其投资会被认定为债权,由其他股东(显名股东)负责偿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隐名股东中不排除政府官员和公司管理者,他们利用种种便利投资充当隐名股东做生意时,有些地方会给他们开绿灯。”另外,他也指出:“有些人为了洗黑钱把钱投到朋友的生意场上去,这也会给社会带来隐患。”
广东卓信律师事务所的黄律师认为,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的转轨时期,法制不健全,难于对“隐名股东”这种经营方式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对“隐名股东”的认可有可能导致某些单位和个人(国家公务员)采取隐名股东的方式暗中投资并操纵经营,以权谋私,捞取权力和资金的双重报酬,助长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
用感情维系金钱关系不可靠
实在要“隐名”就先签协议
“亲兄弟还明算账呢,”张先生谈到放弃令人羡慕的政府机关工作的原因时,他向记者坦言,“还是不放心啊。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易碎,靠感情来维系是不可靠的,就算两个朋友再好,如果有经济利益冲突的话,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出现纠纷。”他认识的不少人就是因为在做隐名股东时,太相信友情,没有签相关协议,到头来吃了大亏。
记者采访时发现,不少“隐名股东”纷纷浮出水面,当上了“显名股东”。“心里不踏实。”投资虾场生意的李先生一语道破“隐名股东”的心声。
由于我国法律暂时缺失对“隐名股东”的规定,陈震律师提醒说:“私下里轻易签署隐名投资协议是有很大风险的。”他表示,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甚至是司法解释对“隐名投资”行为作出必要的规制,极容易产生法律纠纷,实际投资者经常要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因此建议尽量不要采用“隐名投资”的方式从事投资活动。对于已经采取“隐名投资”方式的投资人,最好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一、隐名投资人应与其合伙人签署“隐名投资协议”,以协议方式约定双方的权益义务,发生纠纷时作为隐名投资人的股东身份即使不被承认,但可依据该合同主张权益。
二、隐名投资人应该采取措施约束出名投资人严守双方约定的投资意向或项目:如要求显名投资人提供相应的财产担保等。
三、如政策法律允许,应及时向有关部门申请将隐名投资变更为出名投资。
小链接
隐名股东,是指虽然实际出资认购公司股份,但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中却记载为他人的投资者。与之相对应记载于工商登记材料上的股东则为显名股东。目前,在企业界隐名投资现象相当普遍,一旦发生纠纷,就会产生极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