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街道法律援助活动的开展情况

街道法律援助活动的开展情况

发布时间: 2022-05-26 00:53:03

❶ 街道如何提供法律援助

1、街道不能提供法律援助的。
2、街道只能提供法律咨询的。
3、中国,提供法律援助的机构仅仅是各个地区司法局下属的法律援助中心的。

❷ 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限的法律援助资源与大量的法律援助需求之间的矛盾较突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有众多的法律援助需求者,特别随着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和普法宣传的深入,广大群众尤其是社会特殊群体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律援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援助案件范围扩大后,须援助案件数急剧上升。以工伤和劳动合同纠纷为例,2010年罗庄区仲裁委办理293件,今年办理188件,上述案件中,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凡是农民工的都属于法律援助案件,每年就有150件左右;另一方面,由于列入区财政办案补贴经费较少,能够用于法律援助的资源有限,受到人力、财力等条件的限制,法律援助中心只能量力而行,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仅限于刑事指定辩护案件以及经济特别困难的当事人寻求法律援助的案件,其他许多依法可以获得法律援助的事项,我们还无力顾及。
(二)是法律援助队伍人员编制不足、专职律师缺乏。法律援助工作站是依托基层司法所设立的,人员由司法所人员兼任。目前我区各基层司法所占编人员仅1个,既要负责司法所的工作,又要负责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这无疑增加其工作负担,影响工作效率。其次,专职律师缺乏,目前罗庄区法律援助中心在岗的只有一名专职法律援助律师。
(三)是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不高。由于经费的制约,该区诉讼案件办案补贴发放办法是2006年制定的,诉讼案件每件补贴500元。2012年制定了非诉调解案件补贴办法,每件补贴50元,有时连律师支出的交通费都难以冲抵,导致律师办案热情低。有些承办人员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工作中走过场,准备不认真细致,直接影响案件质量;有的法律援助承办单位将援助案件大多交由年轻律师和实习律师办理,缺乏资深律师必要的指导,办案质量不高。
(四)是经济困难证明缺乏完善的制度。1、虽然《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九条规定,公民经济困难标准执行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公民如何证明自己达到经济困难标准,现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实践中的做法是要求公民提供乡镇或者街道政府盖章确认的经济困难证明。申请人到乡镇街道出具证明较为困难,一是街道未必配合;二是街道未必了解情况,也不愿出具。2、对于申请人提供的经济困难证明是否属实,以法律援助中心的人力和财力几乎无法向有关机关、单位查证。
(五)是民事援助与法院司法救助衔接机制和刑事法律援助中公检法司配合机制不完善。1、在《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十八条做出了救助应援助,援助应救助的规定,但相互之间的衔接缺乏具体的制度。2、刑事法律援助与法院的配合,在《法律援助条例》第十二条做出了规定,但目前与公安、检察尚无明确有效的配合机制。
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力度,不但要向人民群众宣传,还要向领导干部宣传,让他们真正意识到法律援助工作是依法治国不可或缺的事业,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真正把法律援助事业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等方面保障法律援助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办案质量方面。应建立资深律师优先办案制度,根据律师专业优势,建立资深律师名录,根据案件分类,优先指派相关专业的资深律师承办。因县区律师人数较少,专业面较窄,对有些专业案件指派律师可打破地域限制。
(三)完善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1、建立最低经费保障标准。法律援助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一项社会事业,法律援助的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财政负担,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时,应当根据当地人口,建立起政府对法律援助的最低经费保障标准。2、积极开辟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鼓励社会对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捐助,但如何接受、由谁接受捐助却没有明确。可参照慈善基金和光彩基金的模式,在市、县(区)设立法律援助基金会,依法募集社会的捐助。也可在慈善基金中设立法律援助专项基金,通过慈善基金会接受社会捐助,并明确政法系统的捐助列入法律援助专项基金,用于法律援助事业。
(四)建立经济困难证明和核实制度。《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九条只是规定,公民经济困难标准执行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因此,应在全省或全市范围内制定统一的经济困难证明和核实制度。我们的做法是让村居、乡镇街道司法所、民政所参与出具经济困难证明,并由司法所代为向申请人单位或村居核实。这样不但了解情况,也方便申请人。
探索建立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免审查经济困难制度。应与民政部门联系,建立困难群众资料库,将城镇低保、农村低保等群众纳入,凡是困难群众资料库中的,申请法律援助均免审查经济状况。这样方便群众,无需申请人再到村居、乡镇街道开经济困难证明。
(五)民事援助与法院司法救助的衔接应由司法行政机关与法院联合出台具体规定,就司法救助转法律援助、法律援助转司法救助程序、公函样式和负责部门作出具体规定。司法救助转法律援助,我们的做法是法院给援助中心出具指派代理人通知书,援助中心接到通知后,直接与申请人签订协议,安排律师代理诉讼。刑事法律援助中公检法司配合机制,应由政法委牵头尽快建立。刑事法律援助我们与法院的做法是由法院给援助中心出具指定辩护人通知书,援助中心接到通知后,指派律师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

❸ 大兴区司法局的法律援助

为了及时、高效、妥善处置法律援助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维护贫困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经局党组研究决定,特制定法律援助工作应急预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区法律援助工作应急领导小组,下设法律援助工作应急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司法局焦守强局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法律援助工作的领导袁小平同志担任,法律援助工作应急办公室由区法律援助中心和区司法局法援指导科两个部门组成,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刘爱军任办公室主任,法援指导负责人张静芬任副主任,各镇、街道以及社会团体法律援助工作站站长为成员。
二、应急工作体系及工作职责
按照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方便快捷的原则,建立以区法律援助应急领导小组为龙头,以区法律援助中心和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为支撑,以社会团体法律援助工作站为补充,以村(社区)法律服务室为基础,以社会律师和公职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为承办案件主体的法律援助突发事件应急体系。
法律援助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在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具体职责:
法律援助工作应急办公室主要负责法律援助应急工作的组织实施。第一时间审批、指派突发法律援助案件;负责突发法律援助案件的督办;召集法律援助应急领导小组会议;协调解决法律援助突发事件。
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以及工作人员负责突发法律援助案件的咨询接待和受理,妥善处理事件,第一时间向应急办公室报告。
法律援助公职律师、辖区各律师所律师及法律服务所法律服务工作者负责突发法律援助案件的承办工作。
三、 运行机制
法律援助突发应急案件处置工作在法律援助工作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应急办公室根据各法律援助工作站上报的情况,按照“先急后缓、统一协调、及时指派、审报结合”的原则,快速处置。特别重大的突发法律援助案件由应急领导小组集体研究会商,统一协调解决。
四、应急处置办法
(一)及时报告:法律援助中心及各镇(街道)、社团法律援助工作站及村(社区)法律服务室的工作人员和律师所、法律服务所在日常接待工作中,遇有突发法律援助事件发生或5人以上重大疑难的群体法律援助案件,应当在第一时间内向区法律援助工作应急办公室报告,从知悉突发事件到上报,时间最迟不得超过30分钟。
(二)快速处理:法律援助工作应急办公室在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指派律师事务所或法律服务所承办,做到当天受理、当天指派、承办法律援助人员当天介入,对于重大或疑难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应急办公室立即上报领导小组,并视情召集承办案件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其所在法律服务机构负责人集体讨论,确定办案思路,协调有关部门解决。
(三)反馈信息:在办理应急法律援助案件过程中,承办律师与应急办公室及时互通情况,对办理中出现的重要情况及时沟通,法律援助突发事件承办结果应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
(四)落实督办:法律援助应急办公室明确一名工作人员对指派的法律援助突发案件进行督办,对突发事件处理结果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大兴区司法局
2008年5月5日

❹ 济宁市法律援助现状

自1997年济宁建立和实施法律援助制度以来,十年内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9120余件,受援人数达1.3万余人次。特别是为妇女、青少年、农民工、困难职工等弱势群体打开方便之门,切实维护了百姓的合法权益。
据了解,济宁市法律援助中心于1997年揭牌成立后,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全市十二个县市区就全部建立了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分别与工会、团委、妇联、老龄委、残联、武装部等部门团体联合设立了特殊群体法律援助联络室,利用部门团体联系特殊群体较为紧密和自身维权资源优势,为特殊群体寻求法律援助打开了方便之门。

首先将社会救助对象纳入法律援助范围,设立了职工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了职工法律援助律师团,与劳动仲裁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主动配合工会做好职工维权工作。充分发挥女律师的优势,定期到妇联值班接访。积极参与青少年维权工作,市法援中心被聘为首批青少年维权指导服务单位和“12355”青少年维权热线共建单位,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定期对残疾人维权干部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开展残疾人维权结对帮扶活动,与一批特困残疾人签订“残疾人援助中心法律顾问协议”,较好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与劳动、建设等部门通力合作,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损害赔偿等侵害农民工权益问题,代理了大批农民工维权案件。

本报济宁10月31日讯 在10月31日济宁市法律援助工作会议上,32个先进集体和55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济宁市司法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适时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适当提高经济困难标准,大幅度增加受援群体。
记者从当日会议上了解到,济宁市司法局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90%以上村居明确法律援助联络员,形成县有中心、乡镇(街道)有工作站、村(居)有联络员的三级联动格局。同时,推行法律援助救济卡制度,给农村军烈属、特困户、五保户发放法律援助救济卡两万余张,实现法律援助申请在全市“一卡通”。济宁市、邹城、任城、微山法律援助中心还在辖区监狱设立法律援助联络室,大力开展在押服刑人员法律援助和帮教活动。
据悉,济宁市司法局将以现在人口万分之一的援助率为法律援助办案基数,每年提高办案数量20%,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将法律援助覆盖面提高到人口的万分之1.5左右,实现更高层次的应援尽援。今后,济宁市司法局将大力推行法律援助公开,将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范围和程序向群众公示,方便群众运用法律援助。对于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残疾人,主动上门服务。强化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的,不再审查经济困难条件,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19日,记者从济宁市司法局获悉,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包括:农民工请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农民工请求用人单位支付医疗费、伤残补助费、伤残津贴等工伤待遇的;农民工其他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事项。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由对受诉案件有管辖权的法院、劳动仲裁机构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受理。

对于进入劳动仲裁程序的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征得各方当事人的同意后,可通过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协助劳动仲裁员,进行庭前调解。

农民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缓收、减收、免收仲裁费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根据法律援助机构出具的《给予法律援助决定书》,先行作出缓收仲裁费的决定,不再审查其经济困难条件。待案件裁决后,再根据情况决定仲裁费用的承担,确需农民工承担的,应当减收或免收仲裁费用

至于存在的问题嘛,主要是经费不足,宣传不够

❺ 当前基层法律援助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

存在问题:
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对法律援助的知晓程度还不是很高,还有不少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因为不知道法律援助而没有从这一惠民工程中受益。
服务水平不高。由于受司法工作人员少,业务能力限制,法律援助工作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法律援助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经费保障不足。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经费保障,但目前法律援助工作经费不足。

几点建议:
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宣传法律援助制度,积极拓宽宣传渠道,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更多需要法律援助的贫弱群众了解并运用法律援助的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断增强法律援助实效。
加快法律援助信息化建设。按照法律援助工作要求,完善镇乡街法律援助工作站相关设备,方便困难群众就地申请法律援助。
突出法律援助工作重点。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重点加强对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切实解决基层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根据特定困难群体的特定需求,组织开展对农民工、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群体的专项服务活动,总结经验,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社会效果。
强化保障措施。健全完善政府对法律援助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法律援助的资金投入,把法律援助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捐助为辅的资金保障机制,保证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❻ 法律援助案件的承办情况报告怎么写啊

法律援助案件的承办情况报告可以这样填写:

1、写明援助案件的时间版。
2、写明以何权种方式援助案件。
3、将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案件的内容,办案过程以及法院是否采纳辨护人意见,以及受援助人的意见。
4、最后写明结案的时间。

❼ 什么是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
申请条件:(一)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一、请求国家赔偿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 (二)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七、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询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八、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九、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法律援助
十、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十一、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
国务院颁布的《法律援助条例》是我们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依据,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认真执行,把法律援助当作政府的责任真正地承担起来。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开展好法律援助工作,对于解决社会矛盾,促进司法公正和正义,维护社会的平衡与稳定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法律援助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1] 《法律援助条例》第六条对律师提供法律援助的质量作了明确规定,“律师应当依照律师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依法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接受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部门的监督。”并且《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擅自终止法律援助案件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停止执业的处罚。”但是,这并不表明法律援助中途不能停止。 《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法律援助机构经审查核实的,应当终止该项法律援助: (一)受援人的经济收入状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 (二)案件终止审理或者已被撤销的 (三)受援人又自行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代理人的 (四)受援人要求终止法律援助的。
(1)因申请人的过错责任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而引起的民事诉讼或刑事自诉案件 (2)因申请人过错而引起的行政诉讼案件 (3)申请人提供不出涉讼案件的有关证据而且无法调查取证的案件 (4)可由行政机关处理而不需通过诉讼程序的事务 (5)申请人出具虚假证明骗取法律援助的 (6)诉讼标的不足3000元的债权债务纠纷 (7)其他经主管机关批准,法律援助中心对外声明不予受理的案件。
主要形式
(1)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 (2)民事、行政诉讼代理 (3)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 (4)公证证明 (5)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 (6)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
申请:可申请法律援助
(1)申请事项属于规定的法律援助范围(需经诉讼或仲裁程序解决的案件应当已经立案) (2)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确需获得法律援助 (3)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 (4)住所地在本市或持有本市暂住证。 申请法律援助应带哪些材料? (1)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或暂住证 (2)街道(乡镇)、劳动部门和有关单位出具的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经济状况证明 (3)申请援助事项的基本情况以及有关的案情材料 (4)法院或仲裁机构的立案通知书 (5)法律援助中心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申请人为未成年人或无行为能力人的,应由其监护人代为申请,并提交代理权 申请人应向哪个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1)已立案的刑事、民事、行政等诉讼案件,由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级法律援助中心受理 (2)不需经法院解决的非诉讼法律事务,由申请人所在地或工作单位所在地的法律援助中心受理 (3)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援助中心对同一案件均有管辖权的,由最先接受申请的援助中心管辖。
受援人享有哪些权利?
(1)可以了解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活动的进展情况 (2)有事实证明法律援助承办人员未适当履行职责的,可以要求更换承办人 (3)可以申请有利害冲突的法律援助审批人员回避。
受援人应履行的义务
(1)如实提供能证明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事实和相关材料及足以证明经济困难,确需减、免收法律服务费用的证明材料 (2)给法律援助人员提供必要的合作 (3)受援人因所需援助案件或事项的解决而获得较大利益时,应当按规定的收费标准向法律援助中心支付全部或部分费用。
律援助范围
第一、公民有下列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或辩护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第二、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询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二)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三)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第三、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第四、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2]
法律援助机构是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及实施本地区法律援助工作的机构,统称“法律援助中心”。司法部设立法律援助中心,指导和协调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报告,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尽快设立法律援助中心,指导、协调、组织本地区的法律援助工作。 未设立法律援助中心的地方,由司法局指派人员代行法律援助中心职责。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在本地区法律援助中心的统一协调下,实施法律援助。 其他团体、组织、学校开展的法律援助活动,由所在地法律援助中心指导和监督。[3]

❽ 法律援助是基层司法行政服务窗口,司法局在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上有哪些举措

基层司法局应采取多项举措,完善质量管理措施,努力提高受援人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法律援助工作质量。


一是注重窗口建设,推进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常态化。设立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公开公示服务承诺,设立“12348法律援助热线”,安排专职律师和有法律资格干警值班,负责接待来访,解答法律咨询,为残疾人、老年人、行动不便者提供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

二是注重法律宣传,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和群众知晓率。结合“12.4全国宪法日”、“3.8妇女维权周”、“全国助残日等重要节日,开展便民法律援助咨询活动,通过开展法律援助“进社区”等活动,走进田间地头、建筑工地分发宣传资料,开展现场咨询活动,让广大职工群众知晓法律援助。

三是注重案件质量,不断完善质量管理机制。规范法律援助受理、审批、指派、承办、结案、监督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程序和服务标准,深入各法援工作站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检查,定期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评比活动,及时回访受援人,听取受援人对案件承办情况的意见反馈,及时跟进整改,努力办好每一起法律援助案件,为弱势群体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

四是注重扩大援助范围,努力实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进一步放宽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将经济困难标准调整为低收入标准,降低法律援助准入门槛,减少审批环节,逐步扩大刑事法律援助范围,做好申诉代理工作,将聘不起律师的申诉人纳入法律援助范围,积极做到应援尽援;认真开展公益法律服务工作,在法律援助中心设立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安排“1+1”公益金项目法律援助律师在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值班,为农民工及其亲属及时提供优质的法律援助维权服务。

五是注重工作站点建设,大力拓宽服务渠道。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看守所、劳动监察大队、武装部等部门的联动协作,大力加强规范法援工作站(点)建设,规范工作站(点)的服务标准,形成工作合力,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畅通法律援助渠道。

热点内容
欠条手写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2 16:17:19 浏览:757
八方启航法律硕士 发布:2025-01-12 14:51:14 浏览:448
四川省最新劳动法 发布:2025-01-12 14:45:11 浏览:736
行政法中的连带责任 发布:2025-01-12 14:44:59 浏览:884
法治对称性 发布:2025-01-12 14:08:01 浏览:94
燃放烟花爆竹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2 14:07:58 浏览:971
律师马树立 发布:2025-01-12 13:46:24 浏览:10
大竹县律师 发布:2025-01-12 13:07:20 浏览:562
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发布:2025-01-12 12:24:08 浏览:893
特别行政法律是我国法的渊源吗 发布:2025-01-12 12:24:00 浏览: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