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派律师
作者:宋振江律师(河北浩博律师事务所主任,全国优秀律师) 按:律师与法官的关系是个敏感话题。年轻律师常常追问,老律师却又缄口不提。许多青年律师往往在此误入歧途。下面是本人的一点体会。感谢李文召律师的整理。 律师行业属于中介机构,是提供服务的,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服务行业。律师的性质决定其要有绅士风度,贵族血统,这就要求律师拿捏好分寸,做到不卑不亢。当事人是你的客户,客户就是上帝,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法官呢,手里握着公权力,也不能太装,这些关系都得处理好,所以律师在处理这些关系上是很有讲究的。律师面对不同的当事人也是不一样的,当事人有穷富之人,也有城乡之别,雅俗之别,面对不同的人,得说不同的话。同样,法官跟法官也是不一样的,基层法官和中层以上的法官完全是不同的风格,基层法官相对来说更入俗一点,而中层以上的法官学院派的就多一点,可能更儒雅一些。有的法官很愿意跟律师接近,是想榨点油水,律师越是面对这样的法官越是得注意,这样的法官最容易出事。律师应该接近有思想有品位的法官,建立起来君子之交,找到一种知音、知己的感觉。往往这样的法官还是潜力股,有升迁的可能,一般人缘也好,能帮一些忙。 在中国,律师完全不跟法官搞关系,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律师跟法官打交道,交朋友,关键就是怎样打交道,交怎样的朋友的问题。律师跟法官还是要交真诚的朋友,从法官中找到真正的友谊。这样至少在这个法院,会避免很多小麻烦,比如至少进门问题解决了吧,另外还可能知道一些内部消息。多少律师就是因为不知道内部消息被当事人炒掉了。当事人都打听到的消息,律师还不知道呢,当事人还怎么信任你?好多年轻律师说做不下去,一方面是案源问题,再一个就是有了案子,一个法官都不认识,也很难做下去,所以说律师在某个法院里面,一定要跟某个法官建立一种友好的关系,但是也不要把这种关系想得多肮脏,关键是一定要选择好法官,有些法官很愿意为你服务,但是这种服务是有偿的,这是很危险的,面对这样的法官,一定要注意,不能深交,一旦法官出事,律师也会被牵扯进去。这样的法官就好比是易燃易爆品,检察院盯的也比较紧,是很危险的。法官是有优劣之分的,选择一个好的法官,首先是选择了安全,同时也是选择了发展,这样的法官一般都发展得比较好, 再者,律师不可能跟所有的法官都建立好关系,找一个好的法官,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给办案带来方便。很早以前景法官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吃饭不办案,办案不吃饭”。这是一种很通俗的说法,朋友跟朋友之间不可能不吃饭,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在没有案子的情况下吃,这就靠人的自律。在这种情况下,律师不要给人施压,不要像拧螺丝一样,越拧越紧。长期的交往,不要太短见。还有一句话就是“徇私不枉法,枉法不徇私”,前半句是说,别的律师跟法官交谈可能得注意方式,法官也可能不太有耐心听,但是作为朋友的律师来了,说话更随便一点,法官也更有耐心听下去。但是法官也不一定就按律师的意思办,要维护公正,这在中国才是现实的;后半句相对就不太好理解,但一说就明白,是指,有些案子判的可能是有问题,但是绝对不是因为徇私,可能是基于各种压力,比如社会稳定啊,上级压力呀等等,但是一句话,和“私”无关。这样的法官交往起来是很让人放心的。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别的顾忌疏远,但是可能会因为他的提拔,事务多了,避讳也多,见面不太方便,但是感情还是很好。 跟法官交往,还要注意要客观的对待,有的法官,或者不跟律师交换意见,或者是交换起来,容易针锋相对。这种情况,一是因为法官可能受贿,站在对方立场说话;再一个是,法官从策略角度来讲,他听一方律师的意见,对方不在场,避免一面之词,要扮演对方的角色,来进行一场辩论,其目的是了解真相,寻求公正,当然也不排除在调解的时候压你一把。不要因为这个对法官怒发冲冠,对立起来。当然也有一种法官,看卷后,确实会有先入为主的认识,不善于掩饰自己的观点,在面对律师时把自己的观点流露出来了,这样的法官是最可爱的,很淳朴的。这样的法官,律师更不能把他当敌人,这更容易成真正的好朋友。知道他在想什么才知道怎样去应对,怎样去组织证据,不要拘泥于去探究没有说服法官的原因,法官很多时候会受到政策或上级的干扰,不能因此对他本人产生成见,要办一个案子交一个朋友,而不是给自己添一堵墙,有的律师就做的很好,就是因为与人为善,善交朋友。律师就是要把法官当做自己的盟友,本来对方当事人一方已经是对立面了,更没有必要与法官相悖。 要想交到层次较高的朋友,很重要的一点是自身要具备较高的素质,自身的素质达不到,这样在法官的眼里也会受鄙视。律师作为一个没有公权力支撑的社会角色,要想与法官平等交流,就要凭借自身较高的素质。通过在与法官的沟通交谈中,就能感知案件的走向。律师自身强大,自身修养较高,有人格魅力,才能有希望结交到良师益友,此外,不要指望与所有的法官结交,总有远近之分,法官与律师交往也有选择性,要考虑安全性,不可能结交那些心无城府的人,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法官与律师的交流不排除出于善意的相互帮忙,特别是在个人生活方面,比如买车买房子女入学等等方面,凭借自己的资源为别人方便,这与行贿受贿是有明显区分的。 再有,要不吝于赞美法官,无论是公共场合还是私人社交场合要去肯定法官,可能这些赞美有助于其升迁,关系自然拉近。还可以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例如踢足球、旅游之类的活动,都能增进关系。在中国做律师,水至清则无鱼,单纯,不能与法官只有纯粹的业务关系,肯定是要建立个人关系。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与法官的交往要保持低调,不能到处炫耀,否则法官会提防你,把你拒之千里。
Ⅱ 济南哪个律师事务所比较好
舜翔律师事务所,我认识里面一个律师,感觉还可以
Ⅲ 诉讼律师与非诉讼律师,对于大学毕业生(当然通过司法考试) 哪个更适合
我执业快两年了,初期做的是诉讼业务,现在转做非诉业务。个人感觉诉讼专业务如果没有好属的律师带你,自己没有人脉关系,很难接到案子。而非诉义务对律师的水平要求更高,也需要熟悉诉讼业务。个人感觉大学毕业生,先做诉讼业务更合适,当然找个好的律师事务所是重中之重。
Ⅳ 《我在北京等你》定档将播,李易峰化身律师,江疏影造型太丑,究竟何时开始播
这部抄剧在去年就已经杀袭青了,之前是说今年四月份在江苏卫视播出,但现在马上月底了也还没有播放,估计档期又调整了,具体还得等官方通知。
Ⅳ 马蒂斯简介
1、人物简介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21岁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2、作品风格
马蒂斯早年从事法律事务,23岁改学绘画,曾入朱利安美术学院师从布格罗,尔后进象征主义画家莫罗的画室。莫罗对色彩的主观见解对马蒂斯影响很大,莫罗认为“美的色调不可能从抄袭自然中获得,绘画的色彩必须依靠思索、想像和梦幻才能获得”。在他离开学校后又受西涅克的点彩派影响,同时吸收凡·高和高更所长,借鉴黑人雕塑和东方装饰艺术,表现出对传统艺术的彻底决裂。作品中体现了野兽派的美学观念:即大胆的色彩、简练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以及强烈的装饰性,形成了他独特的画风——那就是世人熟悉的画面简洁、清晰,省略了多余的细节,以单纯的线条和色彩构成画面艺术形象。
3、代表作赏析
《舞蹈》创作于1909-1910年,马蒂斯在创作时,把模特儿带到地中海岸边,他认为这件作品跟地中海给他的喜悦情绪紧密相连,画中背景的蓝色,寓意着仲夏八月南方蔚蓝的天空,一大片绿色让人想起翠的绿地,人物的朱砂色则象征着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体.在这幅狂野奔放的画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种粗犷而原始的强大节奏所控制,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扭动着身躯,四肢疯狂的舞动着。
Ⅵ 请不同学历的律师打官司结果不同的故事怎么讲的
其实这就好比学习一样,同一个专业同一届的毕业生里都拿到了毕业证,但是有人选择了更好学历的深造,有人就去工作了,律师的标准是通过司法考试,但这个标准就像开车上路要有驾驶证一样,这个最低标准里就会有那些只会走诉讼程序的,走个人关系,能力强的,学历高的律师并不代表诉讼能力强,而且律师里也分学院派和半路出家派,还有少部分体制派。而且中国法律弹性太强,民事诉讼案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太大,尤其是地方中院的裁判结果,很多就是法官自己感觉的结果。而且每个法官律师对不同案件的要点思路不同,结果也不同,不是说法官就水平比律师高,只能说立场不同。
Ⅶ 律师资格证好考吗
律师资格证好考与否要结合自身情况,一般的考生会有三种情况:
1、有基础、自学能力强的考生。
法考要学习的科目有八大门,如果有超强的学习能力以及时间把控能力,那么可以用学习包+免费视频,书和课是完全配套的,从理论精讲到题目讲解,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只需按照课件更新的顺序学习即可。
2、没基础、复习时间充裕的考生。
虽然没有基础,但是复习时间比较多,比如脱产在家备考,可以选择面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8个地区都有直属面授班,由张翔、罗翔等学院派老师亲自授课,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向老师当面请教。
3、没基础、复习时间不充裕的考生。
对于法律没有任何基础且在职备考的考生无疑是众多备考生中需要付出努力最多的一类人,为了解决这类考生的后顾之忧,网络课程使考生摆脱了因地域和时间造成的桎梏,因为课程是可以无限次听回放的,所以无论在哪儿,只要有网都可以看。
参加法考注意事项
近两年尤其是2018年法考改革后,法考的难度也在不断地增加,更加注重考生对于案例的分析能力。有些题甚至看题干、选项都不知道在考哪个法,以前的题一看就知道考的是民法还是商法,现在的题都是综合性的。
首先法律职业考试内容多,记忆量大,各科学习方法不同。据官方推荐法考考试至少需要累计阅读资料700万字以上。民法,刑法理论性强。民法需要沥清各种纷繁复杂的法律关系,准确记忆民法典颁布后的新规。
刑法需要掌握国内各种主流学说,准确记忆罪状及沥青他们的边界。诉讼法则需要细节记忆,把握流程,掌握热点。行政法相对比较晦涩,但是考试内容比较简单。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不要盲目的学习,在开始学习时就要制定好计划,盲目的开始学到最后会没有方向感。不知道如何制定计划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厚厚接下来的建议。
Ⅷ 巴洛克、洛可可与学院派的交错是什么(一)
巴洛克是指自17世纪初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该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思是一种不规则的珍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家用这个词来批评那些不按古典规范制作的艺术作品。巴洛克风格虽然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错觉主义再现传统,但却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巴洛克风格在绘画方面的主要代表是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在建筑与雕刻方面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的贝尔尼尼。
18世纪以来,艺术史家和考古学家们特别重视风格的研究。所谓风格意味着一件作品是依照某种特定的组合方式而构成的,它本身有着内在谐和的一致,但又明显地区别于其他的风格,故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风格的形成,是某一个时代和作者艺术发展成熟的表现。
不过,巴洛克作为一种风格,却一直是艺术史家们争论的问题。巴洛克一词的原义,含有不整齐、扭曲、怪诞的意思,大约是18世纪古典主义者奉赠给自己不太赞同的前辈艺术的一个称号。从时间上说,巴洛克流行于17世纪至18世纪初。所以有人把整个17世纪各国的艺术——意大利、西班牙、弗兰德尔、荷兰、法国……都列在巴洛克范围之内。
洛可可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它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洛可可一词由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演化而来,原意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形图案。1699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风格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音乐和文学等领域。
洛可可的艺术风格,在音乐家莫扎特、海顿,文学家蒲伯、爱迪生、伏尔泰,画家华铎、康斯博罗的作品中,贯穿着一种共同主题,即把理性与优美趣味同轻松、明晰、秩序井然的材料相互配合起来。
路易十四常在凡尔赛宫开各种舞会,借着繁琐的礼仪与无意义的职务折腾贵族们,再以富丽堂皇的宫廷装饰营造悠闲的环境,有意搞风流韵事,以便消耗贵族们的精力,使他们无暇去策划造反。因此艺术家授命编造一种理想生活的极乐世界情景,其唯一的目的是塑造出一个悠闲的实际上是懒惰的快乐社会。洛可可是相对于路易十四时代那种盛大﹑庄严的古典主义艺术而言的,这种变化和法国贵族阶层的衰落、启蒙运动的自由探索精神(几乎取代宗教信仰)及中产阶级的日渐兴盛有关。
学院派绘画一般意义上泛指通过学院严格训练、师生相传、层层因袭而具有一种保守性质的绘画。作为美术史上的学院派,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而后流行于欧洲,盛及到18、19世纪的各个美术学院。最早的美术学院是意大利的卡拉奇兄弟开创的,那是建立于1590年的波仑亚学院,它的功绩在于结束了古老的、行会师徒传艺的、手工作坊式的教育,使整个美术教育大大前进了一步。其后的美术学院强调要继承文艺复兴时的古典艺术,追求形式的完美和内容的典雅。重要的代表画家有卡拉奇、列尼、勒·布朗、布格罗、大卫、安格尔等等。
教皇英诺森十世像
西班牙委拉斯凯兹继格列柯之后,委拉斯凯兹是西班牙画坛的又一位世界级巨匠。同时,作为鲁本斯的至交,因为受其影响,也是巴洛克艺术的又一名代表画家。
委拉斯凯兹生于西班牙南部的塞维利亚,其父是一个破落的贵族。父母本不想让儿子学习艺术,指望他长大后做法官或律师,但无奈委拉斯凯兹从小迷恋绘画,不得已双亲将他送到写实主义画家艾雷拉处学习。虽然委拉斯凯兹颇喜欢老师的写实主义作品,但艾雷拉喜怒无常的脾气令他难以忍受。不久后他转入弗朗西斯科·帕切柯的画室进行学习。
尽管帕切柯作为一个画家并不出众,可他却是一位极具古典绘画素养的渊博学者。委拉斯凯兹非常尊敬这位老师,在其膝下获得了高超的绘画技艺,并受到了人文主义精神熏陶。而其师也非常赏识这一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得意门生,还将自己的女儿弗安娜许配给了他,在其晚年所著的《绘画论》中也经常提到他的这位高足。
6年师满后,委拉斯凯兹在岳父的潜心栽培下成了当地优秀的独立画家。1623年,年仅24岁的委拉斯凯兹来到马德里,不久就成为国王菲利普四世的宫廷画师,住在宫殿里,并与当时只有19岁的国王菲利普四世建立了深厚友谊,而且将自己的余生奉献给了宫廷。在宫廷中,深受国王宠爱的委拉斯凯兹不仅是一名宫廷画师,他还在其他许多方面受到重用,并被授予“圣地亚哥骑士”的称号。
委拉斯凯兹的宫廷生活开始不久,他便与作为外交使节来马德里宫廷走访的鲁本斯相识,成为好友。同这位巴洛克艺术大师的交往,以及对其作品的精心研究,使委拉斯凯兹获益匪浅,画艺也有了极大提高。鲁本斯也非常欣赏委拉斯凯兹的才能,建议他去意大利寻访学习。
委拉斯凯兹于青年期和壮年期曾两度造访意大利,第一次是1629年,得到国王准许后随同西班牙统帅斯皮诺拉前去艺术之国意大利访问,画家在那里观摹并研究了丁托列托、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大师的作品,艺术造诣得以提高,艺术视野得以开阔;第二次,50岁的画家则是为了买画而去。
第二次出访归来后,委拉斯凯兹做了菲利普四世的礼仪官,为公主玛丽亚德丽萨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婚事奔走。结婚仪式在1659年举行,上了年纪的礼仪官因这桩婚事而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委拉斯凯兹在1649年第二次去意大利时在那里完成了一幅著名的肖像画《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在这幅肖像中,画家既表现了此人的凶狠和狡猾,又表现了这个76岁老头子精神上的虚弱。画面上的教皇,尽管脸上流露出一刹那坚强有力的神情,但是他放在椅上的两只手都显得分外软弱无力。画家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富有个性,从而给观众增加了很多联想的空间。这幅作品的油画技巧也是十分出色的。画面上,火热的红色表现了特有的宗教的庄严气氛;白色的法衣和红色的披肩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笔触十分流畅自由,表现出艺术家的高超技巧。
因为耳熟能详的缘故,名画向来被捧得太高,很多名画很难激起观众视觉体验的惊奇,甚至令人厌倦。不过委拉斯凯兹的这张《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1649)似乎是个例外。尽管问世已经300多年,但它依然能够强有力地震撼当代观众的感官知觉。从画的形式看,它与欧洲当时的其他肖像画没有什么两样,人物的姿态、构图都符合肖像画传统,这与画中那种不同寻常的真实感形成了强烈对比。它令人想起委拉斯凯兹同时代观众对作品的评价:所有其他的作品都是绘画,只有这一幅才是真实的。此画是委拉斯凯兹第二次访问意大利期间画的。
作为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的宫廷画家,委拉斯凯兹在罗马,出席了教皇英诺森十世主持的1650年庆典。当时他还会见了同时代的画家普桑、雕刻家贝尔尼尼等人。就是在那里,应英诺森十世之请,委拉斯凯兹画了这幅有名的肖像画。据说当教皇本人第一次看到这张画时,几乎是吃惊而不安地说了一句话:“画得太像了!”
这种真实显然来自画家对人性的观察深度。委拉斯凯兹和18世纪的西班牙宫廷画家哥雅在生平经历方面相似,艺术声望也相当,而且都为王室、贵族画过许多肖像画。但是哥雅毫不掩饰他对宫廷贵族的鄙视,他着力于揭示贵族们庄严华丽的外表与头脑的呆滞、内心的空虚之间的惊人对比,他的画笔锋利如刃。委拉斯凯兹则对各种身份的人一概平等对待,无论贩夫走卒,还是王公贵族,他都能画如其人,《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这幅画中,他只是把对象当作一个人来表现,画出他的身份和他的性格。从这样的作品上看不到作者的好恶,因为他并不介入,他只是观察。正因为如此,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肖像在那个没有发明摄影术的年代几乎可以说是客观的写实绘画。画面上没有任何夸张,一切只忠实表现画家的视觉所见。
创作此画时,画家刚过50岁,正值创作的盛年。如果说他早年的《卖水人》这样的作品还有卡拉瓦乔风格的影子,那么这时候的委拉斯凯兹早已创造了自己的艺术王国。他对解剖、造型、色彩的把握在这幅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以致于人们在这样的作品前很难意识到这只是一张画。人们的全部注意力被画家对人性的描绘的深度和广度所吸引,这是绘画史上的奇迹之一。难怪教皇会感到吃惊,他无论如何想象不到,这位西班牙画家竟能在他的善于伪装的外貌下真实地表现出一个以阴谋和狡诈著称的权势人物的内心世界。委拉斯凯兹的力量就在这里。
Ⅸ 巴洛克、洛可可与学院派的交错是什么(二)
苏珊福尔曼肖像
佛兰德斯鲁本斯佛兰德斯是西欧的一个历史地名,泛指古代尼德兰南部地区,位于西欧低地西南部、北海沿岸,
苏珊福尔曼鲁本斯
包括今比利时的东佛兰德省和西佛兰德省、法国的加来海峡省和北方省、荷兰的泽兰省。
佛兰德斯,也称为佛莱芒(法语音译)。这个词语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于公元7世纪,本意有流动之意。
佛兰德斯曾是中古欧洲的一个重要的封建诸侯国家,通常是法兰西王国的封邑,大约是现在的法国东北一角(北部省)到比利时大半,也包括了尼德兰西兰省的南部。
11世纪的时候,佛兰德斯发展成欧洲最富有的地区,开始了它的黄金时代。他们从英国进口羊毛,纺成面料卖给欧洲大陆,繁荣的纺织贸易使佛兰德斯很多城市变得富有,也拥有了权力。直到1300年,根特、布鲁日、安特卫普等城市都从贵族条例里获得了城市自主权,发展出令人自豪的城市文化。
17世纪欧洲出现了四位鼎立的大画家:意大利的卡拉瓦乔、佛兰德斯的鲁本斯、荷兰的伦勃朗和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其中唯鲁本斯最幸运,他不仅是佛兰德斯最伟大的画家,而且可以代表17世纪整个西欧的绘画。
鲁本斯出生于德国锡根,父亲是一名原籍比利时安特卫普的新教律师,为了逃避宗教迫害而逃到德国。在他的父亲去世后,12岁的鲁本斯跟随母亲回到了西班牙统治下的家乡安特卫普,并在那里接受了天主教洗礼,而宗教也成为了鲁本斯画家生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少年时期的鲁本斯曾在一个伯爵夫人家里做侍童,因此有机会接受正统的贵族式教育,精通多种语言。后来又在母亲的安排下师从几位画家,21岁时他便获得安特卫普画家公会的承认,成为一名正式的画家。
1600年,鲁本斯前往意大利继续学习绘画,曾为曼图亚公爵作画,能够有机会进一步提高其艺术素养与教育水平。他曾钻研过古罗马画作,并通过摹仿绘画大师们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由于这段经历,他此后的许多画作受提香、米开朗琪罗和卡拉瓦乔等人的风格影响很大。这一时期鲁本斯的绘画风格已经基本成熟,也因其出色的画作与圆滑的为人,获公爵提拔为大使,获得经常访问西班牙与意大利各城市的机会。这期间他所创作的名画包括《莱尔马公爵骑马像》、《圣海伦娜》、《竖起十字架》、《基督戴荆冠》等,带有威尼斯画派的风格。
1608年,鲁本斯的母亲去世,鲁本斯回到安特卫普,成为了布鲁塞尔宫廷画家。一年以后他迎娶了安特卫普当地一名杰出的人文主义者的女儿伊莎贝拉。他为安特卫普大教堂所画的两幅祭坛画作品《上十字架》与《下十字架》确立了他作为比利时最杰出的宗教画家的地位。这一时期可以算是鲁本斯绘画生涯的巅峰,欧洲许多王室与贵族宫廷都纷纷向他订画。一是因为他的绘画作品气势宏伟、色彩丰富且充满动感,为欧洲的达官显要所喜爱;另一方面也因他良好的社会关系与声望,具有出色外交才华且博学的鲁本斯与当时欧洲几乎所有的显赫家族都有交情。由于订单应接不暇,鲁本斯在安特卫普创建了一间私人画室,雇佣了许多颇有才能的画家做其助手。他的大部分画作都集中在宗教题材、人物肖像和古代神话故事中,著名的画作包括了《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玛丽·美迪奇的生平》等,其肖像画作品更是在欧洲上流社会受到极大欢迎。
1621—1630年,鲁本斯得到西班牙王室的委任,出访欧洲多国进行外交工作,其中最著名的成就就是成功地为西班牙和英国缔结了友好关系。为此他被查理一世封爵,还为伦敦的宫廷白厅作过一幅题为《祝福和平》的天顶画。鲁本斯本人显然也很喜欢这种外交工作,曾评论说“画画是我的职业,当大使是我的爱好”。
在第一任妻子伊莎贝拉去世4年后,53岁的鲁本斯又娶了16岁的海伦娜为妻,海伦娜也成为多幅鲁本斯晚期作品中的模特儿,包括《海伦娜在花园里》、《裹在大衣里的海伦娜》和《皮毛装束的海伦娜》等。他与海伦娜生有5个孩子,最小的一个直到他去世后8个月才出生。他与伊莎贝拉也曾育有3个孩子。鲁本斯对欧洲绘画产生过重大影响,德拉克洛瓦、康斯特布尔和雷诺阿等人都曾受他画风的影响。
画家投入积极的创作活动,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特别注重以带有旋转的运动感的结构来表现激动人心的场面,他善于运用对比的色调、强烈的明暗和流动的线条来加强这种画面的运动感。这种巴洛克式的艺术风格几乎主宰着他一生的创作活动。
鲁本斯一生的创作中,主要是宗教神话题材。他在基督教题材的创作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教会的制约。但在神话题材创作中,就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鲁本斯从威尼斯大师们那里获得色彩造型的启迪,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将色彩艺术进行了尽善尽美的发挥,超过了他所尊重的威尼斯画派的成就。鲁本斯是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画家,虽然宗教神话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但他还是用世俗的人物和自然去描绘神界人物。正如法国美术史家丹纳所言:“他的作品表面上涂着一层天主教的圣油,而骨子里的风俗、习惯、思想感情,一切都是异教的。”在鲁本斯的作品中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充满美好理想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艺术形象肯定人的力量和人生的欢乐。他善于运用健康丰满、生机勃勃的形象,洋溢着乐观与激情的性格去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与趣味。由于他所在上流社会环境,要迎合上层贵族的审美要求,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尤其是妇女几乎都是贵妇人,体态胖肥,皮肤细嫩,搔首弄姿,扭捏作态,而男子都是浪荡公子一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兰德斯贵族资产者追求享乐和骄奢淫逸的生活情趣。鲁本斯一生创作极为丰盛,作品多具有宏大的场面、强烈的运动感、雄健的造型、富有想象力和戏剧性情节;鲜明的对比、响亮饱满的色彩、流动的线条、激动人心的画面艺术效果,给人以一种富丽堂皇、华美火热、欢腾鼓舞的艺术感受。鲁本斯一生过着王子般的生活,49岁时爱妻去世,53岁时又与一位16岁的妙龄少女海伦娜·富尔曼结婚,仍过着幸福生活。在63岁时他走完了自己艺术的一生,为人类艺术宝库贡献了3000余幅艺术珍品。法国美术史家丹纳说:“佛兰德斯只有一个鲁本斯,正如英国只有一个莎士比亚,其余的画家无论如何伟大,总缺少一部分天才。”
这幅《苏姗娜·芙尔曼肖像》算是他最成功的一幅(作于1631—1632年;一说作于1625年左右)。这幅肖像画是用漂亮和生动的色彩笔触来描绘的,线条十分流畅。和他的主题性绘画一样,举凡人体形象,都画得骨质健壮,过于肉感,这是鲁本斯笔下的妇女形象的特点,也许这就是画家眼里的理想美的标准吧。在这里画家还刻画了形象的性格特征:她的眼神流露出一种乐观幸福的情绪;构图严谨,色彩对比强烈;服饰显示了她的贵族身份,但不傲气。从这幅肖像画上,观众可以感觉到这位画家所寄托的那种与禁欲主义完全绝缘的生活热情。鲁本斯是一位多产的画家,他一生总共画了达2000幅油画,题材的广泛性也是历史上少有的,而他与海伦娜·富尔曼结婚(1630)以后的10年,则更是他艺术上的光辉时代。此画绘于木板上,约有79×54厘米大,现藏于伦敦国立画廊。
吉普赛女郎荷兰哈尔斯
哈尔斯,生于荷兰安特卫普。关于其生平和为人,可靠的史料极少,长期以来传说极多。不过,哈尔斯确实一生潦倒,甚至在1630年许多顾
吉普赛女郎哈尔斯
主委托他作画的时期,因欠债而为肉铺和鞋匠所控告。晚年更是穷得可怜,临终前4年,全靠哈勒姆市政当局施舍的一笔定期救济金才赖以活命。
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运用洒脱而准确的笔触来塑造形体,使画中人形神兼备,成为有性格的典型人物。其作品总数为250幅左右,但迄今还没有发现过哈尔斯的素描稿。这或许是由于画家作画速度慢,习惯于不打底稿,就胸有成竹地在画布上直接作画。
哈尔斯可能于1600年前后师从样式主义画家兼评论家曼德尔习画。留存到今天的最早署有年代的油画,为《雅各布·扎菲厄斯像》(1611年,哈勒姆,哈尔斯博物馆)的一块残片。以此画的风格为依据,基本上可以确定,哈尔斯的另外几幅油画,包括《持头骨的男子肖像》(伯明翰,巴伯美术专科学校)等亦属早年作品。
约1616年,哈尔斯的独特画风终于形成。《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们的宴会》(1616年,哈勒姆,哈尔斯博物馆)等突破了传统的荷兰团体肖像画程式的束缚,画中人不再显得呆板,而富有性格特征,画面气氛热烈,洋溢着荷兰人的乐观主义。这类油画不仅色彩响亮,而且笔法流畅,从中可以察觉出不久后他即将运用的笔融分割画法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