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法律咨询目标
Ⅰ 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在哪些方面还需改进和加强
在法律援助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方面的不足。回加大对辖区群众的法律宣传答,使群众更好的学法,懂法,用法。进一步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确保法律援助工作落到实处。为辖区群众做好法律咨询,并做好上级部门下达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
Ⅱ 杭州社区法律咨询前景
还可以的,不知道你是不是过了国家司法考试了,如果过了律师可以兼职顾问的,收入杭州这边一般会在20w-30w一般而言。
如果没过考试可以进事业单位收入也很可观是单位开工资那种。
希望对你有用
Ⅲ 狮子山街道的四大社区发展目标
一、社区概况
锦江区狮子山街道菱窠社区成立于2003年5月15日。社区地处外东沙河铺大观堰,紧邻老成渝路,三环路航天立交桥。社区面积0.31平方公里,街道三条:菱窠东路、静民路、静康路。商家店铺:52家。社区6家院落:改制企业7436厂宿舍区,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宿舍区,成都46中学宿舍区,比华利国际城,四川邮电规划院宿舍区。社区无物管院落有2家:成都7436厂宿舍,菱窠东路62号大院。
社区常住人口:7299人。 流动人口登记数:1124人,户数:4633户,低保对象44户,残疾人77人,80岁以上老人219人,退休人员1113人,失业人员138人,就业人员133人,就业援助对象20人,灵活就业补贴人员129人,居家养老3人。楼栋共有61栋,平房15栋。单元数:155个。(以上数据截止:2011年4月15日)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建设“世界田园城市”战略定位和区委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生态型精品城市”目标。突出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不断提升社区建设综合水平,努力把本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的文明社区。
三、基本原则
(一)认真贯彻执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决策部署。
(二)两委班子团结,工作执行力强,制度、机制完善。
(三)社区组织机构合理,搭建服务居民的平台多样化。
四、工作任务
(一)党建工作和基层民主政治工作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搞好党支部自身建设、廉政建设,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每月组织形式多样的党员活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牢记党的宗旨。每半年实行党务、居务、事务、财务四公开,让党员群众拥有知情权、监督权。社区权利运行公开、透明。
(二)深化院落环境整治,发挥网络责任
一是落实网格责任区,责任划分至院落楼道、单元,负责督促、检查、报告并参与清扫、保洁;二是对邮规院“五十百千”工程的巩固、提升。组织和动员业主、志愿者、物管对大院的环境卫生保持清洁;三是对无物管老旧院落7436厂、红胶厂进行日常监督,防止反弹;四是加强宣传、引导、教育。社区要经常性利用宣传栏、横幅、温馨提示、居民文体活动等,提高公民道德意识和文明程度。
(三)保稳定促和谐,形成安全社区大格局
一是开展好信访调处工作,化解社区各类矛盾,“小事不出社区”;二是开展各类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邀请社区法律顾问每周到社区坐班接待群众,解答相关法律问题;三是创建安全社区工作,做到归档立卷、日常数据收集。
(四)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指导
社区现有社会组织8个,为促使他们在社区社会事业中发挥作用,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以规划开展活动;二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三是组织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作为社区力量的补充,促进社区群众团结向上。
(五)做好居家养老关爱工程
针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关爱老年人是党和政府实施的一项利民工程,社区要通过摸底调查,掌握60岁以上老人的状况,了解他们的需求,实实在在的为他们提供服务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五、保障措施
1、在社区推进“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理念,加快提升居民的文明素质,进一步加大居民的普法力度及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居民群众自觉地维护社区卫生、公共设施。按照“门前三包,院内达标”的内容要求,号召居民群众为创建田园城市而积极努力。
2、全面开展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严格按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工作目标要求,坚持一手抓思想政治和党性教育,一手抓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做好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3、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社区各项功能。以提高工作能力为重点,集中精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努力形成合心合力的良好氛围。 一、 社区概况
锦江区狮子山街道万科城花社区成立于2002年10月15日。社区地处城区东部的城郊结合部,地处成龙路。社区面积0.45平方公里,其中街道有四条:静安路、静渝路、静康路、花园街,社区院落楼栋共有103栋,社区商家店铺近一千家。社区内驻区单位4家,其中包括万科城花物业、合力物业、成师附小东区、城花三幼。
社区常住人口:8495人,户数:4110户。 流动人口登记数:412人。低保对象1人,残疾人11人,80岁以上老人 38人,退休灵活就业补贴人员 4 人,失业人员20人,就业人员20人。居家养老50 人。
社区两委人员共8人,其中党总支成员3人,居委会成员5人。居民代表46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共7人,社区治保队员共6人,确保社区安全防范稳定。
二、结合万科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和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讲求实效的原则,立足社区,了解社情民意,尽力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物质文化需求。
2、创新载体,激发共组共建,继续规范社区工作机制,创新社区建设局面。
3、提高居委会成员总体素质,坚持学习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业务培训等学习会议。
4、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开展丰富多彩、文明健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科普、娱乐等活动,整体推进社区文化和全民健身活动。
5、合理依靠群众,发挥群防群治,加强社区安全防范,积极创建全国安全社区,营造安全氛围。
6、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调动自愿队伍,长效的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率先开展垃圾分类的图片宣传和文化活动宣传。
7、加强社区服务站的管理,切实做好为民服务工作。
8、创建社区一户一挡的资料,摸清社区各个年龄段老年人的需求,积极配合街道,依靠物业管理公司努力创建社区养老助残工作站。 一、社区概况
花果社区成立于2008年,地处四川师范大学北门至老成渝路静安路段,面积0.6平方公里,驻区企业3家,教育机构一所,社区医疗机构一所,两个居民小区,花果村一、六、七三个小组,常住人口2295户,5000余人,出租房514户,流动人口1158人,居民自治小组3个,警务室一个,各类群众组织6个,群防力量17人。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为重要思想指导,十七大全国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
三、基本原则
第一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区和谐的原则。
第二 构建以坚持党委的领导,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三 扩大民主,真正实现社区民主自治。
四、主要任务和目标
1、加强社区班子建设,建立和健全社区组织框架,强化两位人员素质和技能,推进社区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2、深化房屋拆迁工作,做好花果一、六、七组拆迁收尾工作,安置好拆迁的居民,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理好原花果村集体资产推进社区发展,维持社会稳定发展。
3、细化院落管理,实行网格化责任制度,细化分工,分小组,划片区,责任落实到人头,深入落实院落综合治理。共创美好幸福家园。
4、结合社区实际情况,针对嘉和园一二期紧邻四川师范大学,学生较多,短期住房多的特点,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做好流动人口登记,严格排查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
5、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即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也起到了宣传各项工作的效果,有利于提升社区居民的社区生活意识,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共建和谐社区。 一、社区概况
四川师大社区坐落在城东风景秀丽的狮子山。东抵成昆铁路,西以规划中的万科城市大道为界,南临成龙公路,北达规划中的菱窠路。总面积0.8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2658户9800人。社区包括四川师范大学、川师附中、教仪厂三家单位。
二、结合四川师大社区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和目标:
(一)社区两委要在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为统领,以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需求为目标,共保平安,把社区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积极发挥社区自治功能,认真执行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各项决议。社区居委会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开展社区民主自治活动,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
(三)积极开展为民、便民、关心孤老、弱势群体、青少年为主的社区服务工作。扩大社区志愿者队伍,为低保困难户、下岗失业人员办好事、办实事,开设求助热线,实行微机网络管理。
(四)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宣传五五普法、公民道德、青少年、计划生育等等。繁荣社区文化,开展各类知识讲座,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寒暑假举办各类少儿活动,增加社区的凝聚力。
(五)争创社区环境绿化、卫生达标。开展社区医疗服务,方便社区居民,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计划生育率达100%。
(六)强化社区综合治理,建立群防群治网络。社区内秩序良好,杜绝“黄赌毒”现象,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民事纠纷都及时的得到调解。
(七)规范社区档案,加强社区建设,开拓社区创新,努力争创国家级示范社区。
(八)做好退休工人社会化管理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使广大社区老年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Ⅳ 什么是 一村一法律顾问
您好,实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是在党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为满足社会法治化治理的需求应运而生,是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要让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成为法治资兴建设新常态。是村务法治化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也是一项前置矛盾排调触角、构筑矛盾防范屏障,有效推进法治农村建设的创新实践,有法律问题和纠纷不出门就可以在村(社区)解决。
村(社区)法律顾问应详细了解联系村(社区)的组织机构、村规民约、人文习俗、经济社会发展等具体情况,积极协助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活动,认真帮助村(社区)起草修订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书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为基层组织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积极协助依法处理涉法信访问题,参与基层矛盾纠纷调解等法律服务活动。村(社区)法律顾问的工作内容,不能只是单方面的帮助解决基层群众的在法律上的问题,更应该包含提高基层群众法治思维、法律素质等。
村(社区)法律顾问每年要制定具体的法律服务计划,并保证每月至少与联系村(社区)联系一次,每半年至少走访一次,每年至少举办 1次法制讲座。市司法局要对法律顾问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要针对国家有关农村政策、社情民意及相关法律业务等,组织编写培训手册,切实增强法律顾问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望采纳。
Ⅳ 如何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和机制。在广泛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月21日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同时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铜陵市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则》,对政府法律顾问的选聘条件作出了具体规定,明确了政府法律顾问的工作职责、权利义务、工作机制等。
二是确立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目标,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以事前防范为主和事中控制、事后补救为辅”的法律风险化解机制,切实增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明确工作目标。到2015年底,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法律顾问制度全覆盖,形成市、县(区)、乡(镇、办)三级政府及市政府各部门的法律顾问工作体系与制度体系,通过法律顾问制度的推进、示范,引领带动企业、农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法律服务需求相适应的法律服务体系,满足社会各层次的法律服务需求。
四是规范管理,加强考核。进一步优化法律顾问队伍结构,建立能进能出的考核、更新机制,建立健全相配套的法律顾问考核办法和薪资标准等,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各级政府要将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纳入依法行政和综治工作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和工作档案,加强检查指导,奖优汰劣,提供绩效。
Ⅵ 社区聘请法律顾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社区法律顾问主要为群众解答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意见,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群众 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接受群众委托代为起草、修改有关法律文书和接受村(居)委会或群众委托参与 诉讼活动应酌情减免服务费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开展法制宣传。可以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为调处医患、交通事故、征地拆迁、劳资、环境保护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意见。社区法律顾问收费标准一般都参照服务模式、服 务内容等,有2--3万的,也有5-6万的居多。如果兼顾专业正规和性价比的话,上海的易律法务管理算是社区法律顾问行业做的比较好的律师团队了,他们的法律顾问服务做的比较精细、专业,对客户的问题反应快,价格适中, 是同行业中性价比非常高的了。有什么问题欢迎询问,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Ⅶ 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有哪些方面的需求
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司法行政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去年全市司法行政机关满意度测评中,对我县司法行政工作的不满意率为7.71%,为全市最高。与全市最低的水城县4.40%相比高出3.31%。一下子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满意度低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进行了系列调查,总结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和症结,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影响我县司法行政工作满意度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去年,全县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各项工作成效是显著的,但民意调查测评结果却很不理想,经过深入客观调查分析,影响我县司法行政工作满意度的主要问题有:
一、宣传不到位,群众对司法行政知晓率、认知度不高,致使群众评价偏颇。一是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较多,但对县乡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职责系统、全覆盖地宣传却没有,导致群众对公检法司的职能职责混为一谈,加上平时的业务往来也使群众误认为司法局就是所有司法系统的总合,还有群众认为司法局就是管公、检、法的,或者把司法行政机关和公检法机关等同起来,有的群众还到司法局来投诉公检法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把对公检法的不满意算在了司法局的名下。二是缺乏专门的宣传手段和机制。没有独立的门户网站、没有专门的刊物及其他载体,更没有专门的宣传机构、人员和相关制度,致使群众知晓率、认知度都较低,更导致群众评价随意性高。三是宣传不到位致使群众认知脱节。司法行政的法律援助、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等机构都具有服务性职能,常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但是群众却不知晓,对这些部门服务职能的认知度,不能统一到对司法行政的良好评价上来,是间接导致司法行政民意调查不理想的原因。四是司法行政许多为民服务的好做法好成效以及典型事例、先进人物没有得到较好的宣传,没有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好评。
二、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发挥不太好,为民服务的好事实事做得不够好。一是在普法为基础和依法治理为目标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只注重普法却偏废了依法治理。在协调整合社会力量资源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还未全面到位,致使普治整体水平还不高,因而有政协委员建议加强此项工作。普法创新方式方法不多,形式模式老套,基本处于传统普法的状况,普法针对性、实用性、新颖性差,致使群众难于接受吸收,效果不太好。在依法治理工作中,仅限于单一的行业治理或单位治理,综合治理、基层治理、专项治理还不很到位,效果也不很理想。群众在普法依法治理中感受到的好处实惠还不多,也不深刻。二是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新做法,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多纠纷得到了就地化解。但由于调解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不强和工作积极性不高以及调解员补助难到位等问题,导致出现化解矛盾纠纷不及时、调解偶有不公正、文书档案不齐备、协议履行率不很高等问题,也是群众不满意的一大重要因素。三是部分当事人中还未能得到法律援助,特别是在指定辩护中,由于补助少,被指派的律师例行义务性出庭辩护,工作积极性不高,深入实际调查取证做不到位致使辩护效果不佳等等,也让一些群众不满意。四是在办理公证服务中,由于公证体制机制原因、公证员奇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差异、办公条件不好等因素,导致群众办证不能及时获证,办证中没有休息场地,办事环境不好等,都导致了群众不满意。五是在法律服务中,部分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诚信建设还不是特别到位,服务群众的思想、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人员夸大其词、私自受案,甚至还有一些冒充律师的黑律师更是作虚假承诺,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律师声誉,也是他们对司法行政机关不满意的一个因素。六是在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中,由于服刑人员很多都受好逸恶劳思想的影响,不肯吃苦,还想挣大钱,结果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释解后,仍然挑挑拣拣,长时间不能就业。刑释解教人员由于其特殊经历,社会对他们存有偏见,致其就业困难、生活举步维艰。也致使一些人员不满意。
三、诸多客观因素长期制约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更好开展,也是导致群众不满意的又一重要因素。一是人员编制少且事务繁多。37个司法所中一人编制所还有19个,一人所的现状严重影响着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依照《人民调解法》和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调解纠纷、案件调查、走访矫正对象必须两人以上才能开展工作,否则,就是违法行为。现在我县各司法所普遍只有两名甚至一名同志,一旦出去工作,司法所就得关门,群众来办事就得吃闭门羹。群众找不到人,办不成事,满意度自然不高。二是不能专人专职。由于司法行政管理体制多年沉淀的原因,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把司法所当作内设机构,把司法所人员当作乡镇人员使用,从事很多与司法工作无关的事务如行政包村、计划生育、禁烧防火、合作医疗收款等,不能专职做好司法行政工作,司法所业务成了附带和捎带。三是工作经费不足,工作保障难以到位。由于缺乏车辆编制和经费,致使22个司法所没有车辆,出现了处置纠纷赶赴现场不及时的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司法所各项工作的开展,也直接导致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不满意。四是司法行政机关待遇差,难以激发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法庭、派出所、财政所都已是副科级机构,但司法所还是股级,在工作协调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司法所当前承担着监管四种罪犯的职能职责,但却没有转警,没有赋予其相应职权,履行职能职责存在许多困难;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人员经常到一线处置群体性问题和化解纠纷,但却没有岗位津贴,严重挫伤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
四、干部队伍服务能力、水平、质量整体还不够高。主要体现在:一是部分干部职工综合素质不够高。思想政治、科学文化、法律素养、宣传能力、科技信息化技术应用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不高,也致使工作中慢作为的现象出现或者少数不作为、个别乱作为的现象。二是不善于缺乏“面对面”做群众工作,不善于接近群众,不会讲群众语言,不会用群众的方法思考问题,不会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与群众的需求、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更好、更有效地为群众服务。三是不会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虽然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公证、安置帮教、法制宣传等都是事关群众利益和好处的事。但由于不讲究做事的方式方法,作风不细致、态度不和蔼、工作不扎实,好事办不好,实事办不实。没有尽最大可能地应用司法行政资源更多地帮助办好群众关心的,亟待解决的困难事。没有把群众要求解决的琐事、杂事和群众关注的“小事”办好办实。四是没有做到心里装着大众,遇事想着群众。司法行政每项职能职责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但还没有把“心里一定要装着群众,做什么事、开展什么工作,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处处关心群众的疾苦,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群众的知心人和贴心人。”的理念溶入血液里,变成每个干部的实际行动。
五、社会管理创新不够,群众感受到的实惠还不多。主要是在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公证事项办理、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管理、指导人民调解、司法鉴定等工作中的创新举措还不很多,群众感受到的实惠还不很多;在促进和维护公平正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强大和明显,在促进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方面还做得不是特别到位;在实施民生改善和保障工程还没有做到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最大化、无缝隙、全覆盖、无盲点地服务好群众。
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行工作满意度的建议和对策
一、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切实准确了解掌握群众之所需、之所盼,增强群众满意度工作针对性、时效性
经过调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对于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很多,但总体来说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需要稳定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希望解决好治安突出问题,生命财产得到保障,工作、生产、生活更加安全。二是公正执法方面。希望司法行政干部严格执法、秉公办事,切实增强法律保障力度和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三是社会管理服务方面。希望司法行政机关办事更快捷、更方面、更高效,对社会管理更加人性化,对社会服务更热情、更到位、更文明,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具体来说主要反映在:一是对普法的希望是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方法和途径宣传,将法律规定融入法制文艺节目演出或通俗易懂、易记、易掌握的形式宣传,积极从传统普法模式向创新性现代化普法形式转变;二是期望人民调解更多地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尽可能让矛盾纠纷不出村、不出乡镇;期望在社区矫正监管改造和安置帮教工作中,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融入人性化因素,多帮助被监管对象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期望在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中,切实帮助当事人调查取证,切实从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法律程序上维护其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公平正义。三是群众期望干部职工的思想理念更加先进、作风更加优良、履职能力更强、工作质量更好和效率更高,随时能够获得更好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
二、全方位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知晓率、认知度。一是组建宣传机构,引进高素质写作人才,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宣传队伍。二是抓紧建设独立的门户网站、在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体上开辟专题宣传栏目,办好简报信息、工作动态、刊物等载体。三是加强全系统人员宣传工作能力的培训提升,把全系统人员都培养成宣传能手。四是大力宣传司法行政为民服务的好做法好成效以及典型事例、先进人物,大力宣传本系统求真务实、便民利民、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做法、经验和成效,更多地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好评。
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新形象。一是把握主旨,提高认识,把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作为根本价值取向。首先是准确把握群众满意在司法行政工作领域的深刻内涵和具体表现。群众满意度就是群众对司法行政机关工作和社会形象整体的评价,是对司法行政的信任、理解、支持、配合,是对司法行政的崇尚、尊重。其次是深入理解群众满意这一目标的现实意义。司法行政工作是否落到实处、干部职工作风是否转变、是否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最重要的是让群众来评、看工作结果、看工作成效。再次是充分认识不顾群众是否满意,脱离群众思想的严重危害以及在司法行政实践中贯彻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必须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为群众谋利益,决不能用来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不能只考虑自身工作的方便而漠视群众的方便和利益。最大限度地提高群众满意度。二是立足本职,多办实事,让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和热情服务,让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公平公正及时有效地解决。首先要把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和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切实增强罪犯监管改造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积极参与“打黑除恶”、“两抢一盗”等专项斗争,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巩固和扩大严打整治斗争成果,确保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其次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把执法活动作为维护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不断完善和创新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从我们承办的每一起案件、处理的每一起纠纷、解答的每一次咨询、化解的每一个矛盾中,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再次要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把方便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司法行政机关发挥职能作用、强化社会管理的主要方向,把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作为司法行政机关社会管理改革的重点,积极研究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最大限度地增进群众信任感、幸福感。最后要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妥善解决群众实际问题。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通过普法依法治理和法律服务,帮助群众提高法律素质,增强群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利益的能力。结合平安建设工作,利用司法行政资源优势帮助群众抓好平安乡村、平安社区等基层创建活动,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三是拓宽渠道,贴近群众,使群众更多地了解和更广泛地参与司法行政工作 ,让群众感受到更多实惠。首先是要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让群众更多地了解司法行政工作职责。通过设置政务公开栏、网站、宣传橱窗等方式深化政务公开,让群众更多的了解司法行政职责,增强参与、支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工作的自觉性。其次是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与群众谈心等方式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深入乡镇村组,主动贴近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并对征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类整理,针对工作的薄弱环节及时完善制度,扩大工作成果。再次是要依托服务等“窗口”部门的工作,树立良好机关形象,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支持和参与司法行政工作。从小处着手,贴近群众,方便群众来访咨询。如在办公楼大厅设置科室公告牌,办事流程图等方便群众来访、预约等,避免群众重复来访,节约办事成本。最后在咨询解答中,尽可能地告知群众权利义务,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可以利用告知书、明白卡、宣传册等,明确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权利以及救济途径。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一视同仁,实现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
四、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更多地满足广大群众的渴求。一是强化监管和帮教,扎实做好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刑释解教人员是一个特殊、敏感群体,这个群体的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实施整体联动;要有新举措,创造新载体,要根据当前释解人员的特点,在不断拓宽就业途径,教育其适应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努力提高就业安置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根据释解人员的就业技能和水平进行安置。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对释解人员的就业观念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引导他们摒弃好逸恶劳思想,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学得一技之长,靠诚实劳动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以人为本,积极为释解人员办实事。能够实现再就业的帮助安置就业,符合低保条件的解决低保问题,不符合低保的,予以临时救济。二是全面加强普法方式方法创新,切实增强宣传效果。加快从传统普法向现代普法的转变,积极开展靶式普法、订单式普法、联合普法、文化普法、楼宇电视和政务微博等新媒体普法,加大法治县乡创建力度,管在关键点、避免形式化,切实有效开展。三是加大人民调解法贯彻执行力度,强化网络建设,全面提升调解员队伍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积极争取政府解决调解员补贴,争取设立专职调解员,大力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和排查化解,确保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四是积极探索和拓展法律援助措施,积极推进“点援制”,深入总结人民满意法律援助新模式。加强法律援助义务值班解答法律咨询正常化管理,积极将疑难纠纷调解和刑事和解纳入法律援助试点,总结经验推广实施,真正实现应援尽援。五是全面坚强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管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教育引导他们统筹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切实履行应尽义务和职责,真正维护好实现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公平正义。六是全面加强协调沟通力度,争取人财物支持,大力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树立司法行政新形象。积极争取人员编制和车辆编制,解决好司法所人员和交通工具问题。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努力解决好干部队伍待遇问题,切实提高干部工作积极性。全力打造办事大厅,努力为群众办事提供良好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让群众满意。
五、全面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为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提供坚强保证。一是要全面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教育引导干部要时时处处用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这面镜子对照自己,始终坚持亲民、爱民、为民。经常地自觉从干部队伍自身找原因,群众观念是否淡漠了,是否缺乏做群众工作的方法、经验,是否是丧失了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优良作风,化解矛盾、处理问题是否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干部是否是浮在上面、沉不到一线,与群众打交道少了、心理距离远了,是否做到感情上与群众“心连心”,工作中与群众“面对面”,为群众办事“实打实”,向群众宣传“情牵情”,真正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实现人民群众满意。三是要扎扎实实办好事、办实事。首先要教育干部要经常扪心自问,将心比心,多做换位思考,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来对待,把群众的事情作为自己的事情来办理。自己在这个岗位上为群众到底做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到,可不可以做得更好。其次要深入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当好群众的贴心人。每个干部职工必须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善于接近群众,会讲群众语言,会用群众的方法思考问题,会把法律法规、党的方针政策与群众的需求、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更好、更有效地为群众服务。再次是要认认真真为群众更多地解决具体问题、更多地办实事,把群众工作落到实处。群众利益无小事,不但要做好维护稳定和促进发展经济这件大事,也要把群众要求解决的琐事、杂事和群众关注的“小事”办好办实。最后是要善用群众语言和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与之进行沟通,注重面对面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无论是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是宣讲法律法规,帮助群众学法、懂法、守法,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都要把解决群众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把话说到点子上,努力解开思想疙瘩,在宣传中建立感情,在宣传中形成互信,在宣传中赢得民心。三是要全面提升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首先要强化干部职工核心价值观和社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首要价值追求;其次加强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培训,熟练掌握程序性、实体性和时效性规定,自觉从实体、程序和时效上维护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感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再次是加大对不维护公平正义的人和事的处理力度,全面促进公平正义得到最广泛的维护。四是全面提升干部职工在新媒体时代引导能力。要最广泛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司法行政重大决策部署、司法行政在维护稳定、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司法行政战线英雄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最大限度地增加舆论的“正能量”。坚决杜绝“大丑恶”事件发生。五是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落实“谁拥有先进科技手段,占据信息优势,谁就掌握主动,赢得未来”的理念,牢固树立向科技要效率、人力和向信息化要战斗力的理念,大力推进司法行政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强干部队伍科技信息化能力的培训提高。六是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拒腐防变能力。要深刻认识拒腐防变的重要性、紧迫性,毫不动摇地坚持从严治警的方针,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努力促进干警清正、队伍清廉、司法清明。抓住用制度管人管事这个根本,围绕容易滋生腐败问题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点岗位,健全制度规定,强化廉政风险防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学会在法治轨道上用权,保持清廉本色,坚守精神高地。
Ⅷ 为作为一名十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今后怎样开展工作
摘要 一、完善运行机制,确保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落到实处。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首先要延伸服务触角,拓展服务范围。村(社区)法律顾问不仅将本地村(社区)民作为服务对象,也将服务对象延伸到村(社区)内的工厂、企业等,使外来人员也能享受均等化法律顾问服务。除了为村(社区)管理提供法律专业意见,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外,村(社区)法律顾问还致力于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普及日常生活涉及法律知识;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担任兼职人民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工作,为调解组织提供法律意见。其次是编印工作指引,建立工作台帐。专门编印村(社区)法律顾问选派、公示、工作台帐和工作日志、统计和信息报送工作、工作检查评估、利益冲突处理工作、参与处理群体性案件(事件)工作指导意见等八个工作指引,指导做好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实行信息公示,制作村(社区)法律顾问公示牌法律顾问台签,将法律顾问的照片、姓名、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和服务范围、服务时间、值班时间在村(社区)公示,方便群众接受法律服务。村(社区)法律顾问每次提供服务时要认真填写《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日志》和《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台帐》,做到一事一记、一村一卷,同时安排专人负责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统计,切实加强村(社区)法律顾问信息报送工作。三是加强监督考核,定期检查评估。由司法局会定期对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进行检查,通过实地检查、台帐检查、听取村(居)委和群众意见等形式,及时发现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正的意见和建议。对检查和评估的结果进行公布。对服务次数达不到要求的,对群众意见比较大的,建议不再续聘为法律顾问,对违反职业纪律的,严肃查处并给予行政处罚或处分。通过严格考核评估,加强内外监督。
Ⅸ 社区法律顾问开展法律咨询记录怎么写
实事求是,如实记录委托
Ⅹ 社区法律咨询内容与答复意见
手机安装法律软件“移动公证”,随时随地解答法律疑问,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