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海鑫律师
『壹』 他继承父业成山西首富,200辆豪车娶车晓,后来怎样
世界一直在变,人生的起落沉浮谁都无法预料。命运就是如此神奇,在冥冥之中必有安排,今日你征服过的雪山山顶,也许下一秒就会崩塌,让你无处可逃。就像是流水,兜兜转转,会在各个低涡回旋,但终究是在一定的规律下,抵达大海。
物质守恒定律告诉我们,没有人可以一直站在金字塔顶端,起和落是人生常态,尤其是这种起落发生在站在顶端的人身上时,这种反应就会被无限放大。
就像曾经风光无限,22岁就继承了上亿家产,29岁就娶了女神车晓,年纪轻轻就成为山西首富的李兆会,曾经的他,就像是上天都为他偏了天平,是资本的宠儿。
但没有什么是不会改变的,如今的李兆会陷入上亿元的追偿纠纷案,被列入失信人,还被限制出境。所有风光的岁月都在一瞬间消散,成为一拍就散的泡沫。
现在我们知道了,上帝的天平从来没有为谁倾斜过,人生是公平的。人的一生就像是行驶在海上,起起伏伏,摇摇晃晃,没有谁能一路走得平稳。
虽然现在李兆会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被万人崇拜的李兆会,但即使是遭受再大的困难,上帝虽然不会偏爱谁,但也从来不会夺走每个人手里重新再来的权力,也许,李兆会,还有重新再来的机会。谁又知道呢?毕竟,命运总是无常的。
『贰』 世界十大最年轻富豪都是谁如题 谢谢了
《福布斯》评选了十位最年轻的亿万富翁,而其中有两位是来自中国的年轻富豪。 1.马克·扎克伯格 年龄:25 净资产:40亿美元 发家之道:互联网 国籍:美国 2004年,扎克伯格在哈佛寝室中创始了风靡全球的Facebook,同年离开学校投奔硅谷创业,兵从全球领先的在线付款网站PayPal创始人皮特·斯尔那里获得5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去年5月,俄罗斯投资公司“数码天空”同意购买Facebook员工的股份,该协议使得Facebook的身价增加至100亿美元。过去12个月以来,Facebook的用户猛增130%,达到4亿人。 2.约翰·阿诺德 年龄:36 净资产:40亿美元 发家之道:能源贸易 国籍:美国 约翰曾受雇于安然公司。安然垮台后,他于2002年创建了对冲基金公司。 3.杨惠妍 年龄:28 净资产:34亿美元 发家之道:房地产 国籍:中国 广东房地产集团碧桂园创始人之一杨国强之女,持有70%的股权。杨的财富尽管从2008年的23亿美元增加到34亿,与2007年的162亿美元比起来,仍然大幅缩水。 4.阿尔伯特·冯·托恩和塔克西斯 年龄:26 净资产:22亿美元 发家之道:继承遗产 国籍:德国 阿尔伯特·冯·托恩和塔克西斯家族是16世纪欧洲主要的邮政经营者,创建了邮政编码的首个样板,拥有众多城堡。阿尔伯特于18岁时继承了家族遗产,目前居住于奢华的埃默兰宫。 5.法赫德·哈里里 年龄:29 净资产:14亿美元 发家之道:建筑,投资等 国籍:黎巴嫩 已故黎巴嫩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的小儿子,现经营其父创办的帝国,涉足金融、建筑、石油、电信、房地产等众多产业。 6.埃曼·哈里里 年龄:31 净资产:14亿美元 发家之道:建筑,投资等 国籍:沙特阿拉伯 法赫德·哈里里的哥哥。他们的另一位兄弟现任黎巴嫩总理。他目前在沙特经营家族在电信、媒体和房地产的事业。 7.田中良和 年龄:33 净资产:14亿美元 发家之道:互联网 国籍:日本 社交网站Gree的创始人。他是继扎克伯格后的全球第二位白手起家的年轻富豪。2004年创立提供移动设备小游戏的社交网站Gree,以每月新增用户高达100万人。 8.科斯特扬丁·萨维果 年龄:36 净资产:12亿美元 发家之道:银行,采矿 国籍:乌克兰 乌克兰总理季莫申科的助手,在乌克兰最大的金融信贷银行中持有大股权。 9.李兆会 年龄:28 净资产:10亿美元 发家之道:制造业 国籍:中国 2003年,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总裁李海仓遇刺,李兆会中断了在澳大利亚的学习回到国内继承公司,如今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私有钢铁制造商。 10.沙希德·鲍瓦 年龄:36 净资产:10亿美元 发家之道:房地产 国籍:印度 印度最大房地产开发商DB Realty的合伙人之一,项目包括孟买高达108层的柏悦酒店。
麻烦采纳,谢谢!
『叁』 我们是家族私人股份公司.病故的人按法律可以保留股份吗:
持有股份是对公司的投资行为,同时具有被继承的权利。除非是在公司章程另有约定,且明确在公司章程中作出规定的除外。
奉上一篇关于《私营公司股份继承中存在的法律问题》的文章供您参考!
私营公司股份继承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张冲甫
近年来在人民法院处理的遗产继承案件和股份转让纠纷中,涉及到“股权继承纠纷”的案件有所增多,尤其是涉及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继承问题,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
从法理上讲,股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股份作为财产继承,在实际操作中是没有问题的,依据《继承法》就能取得。关键在于其中的人身权即股东身份将如何取得,不同国家做出了不同的规定,这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 股东身份的继承源于法定还是约定的问题。
由于有限责任公司中 “人合”的因素比较重,它们的发起人之所以能够进行合作,主要是基于相互之间的信任,股东将股份转让给股东以外的第三人,对股东之间的和谐稳定以及相互之间的信赖关系可能造成极大破坏,因此,各国的公司法中都比较强调股东的稳定和股权当中的人身权,强调股权在转让时必须充分尊重其他股东的意见等。西方国家往往在本国的公司法中对公司股份的继承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例如,英国公司法规定,已故股东的私人代表只有在重新申请并登记注册后,才能取得继受股东的资格;《法国商事公司法》第44条则规定,“公司股份通过继承或在夫妻之间清算共同财产时自由转移,并在夫妻之间以及直系尊亲属和直系卑亲属之间自由转让。但是,(公司)章程可以规定:配偶、继承人、直系尊亲属、直系卑亲属,只有在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条件获得认可后,才可以成为股东。”(金邦贵译:《法国商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06页)由此可见,在法国,尽管法律允许股份可因继承事实的发生而在被继承人和继承人之间自由转让,但授权股东可以在公司章程中对上述继承添加限制性规定。
二、 我国公司法关于股东向股东外第三人转让股份的规定。
由于我国公司法未就股权继承问题进行规定,因此,如果公司章程也对此没有规定的,就只能参考《公司法》第35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出资时,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出资,如果不购买该转让的出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出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出资有优先购买权。”因此,股东向第三人转让股份的结果有以下三种:一、股份被第三人购买;二、股份被不同意该项股份转让的原股东购买;三、不同意该项转让,本人又不购买股份,视为同意转让后被第三人购买;由上观之,如果公司的某个股东计划将股份转让给股东外的第三人,除非原股东中的其他人亲自购买该股份,否则,就没有其他的障碍了。公司法第35条规定的“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出资时,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没有实质性意义,仅具有程序性意义。因为,如果股东不购买,就意味着百分之百的股东同意该项转让。股权继承从广义上说也是一种公司股份向第三人的转让,是基于当事人死亡这一具体法律事实而产生的转让,也应当遵守上述规定。
三、 股权设定的灵活措施:将自益权与共益权分开。
股东因其出资而对公司享有股权,股权由自益权和共益权组成。所谓自益权即股东专为自己的利益而行使的权利,主要包括投资收益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共益权是指股东为自己利益的同时兼为公司的利益而行使的权利,主要包括提案权、表决权等。自益权的获得是股东的终极目的,是共益权的价值基础;共益权的行使是自益权顺利实现的手段,是自益权的实现保障,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完整和谐的股权 。集合着自益权和共益权的股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是股东基于出资丧失其对出资物的所有权而享有的参与公司管理并取得相应收益的权利。股东的股权虽为其个人合法财产,受让人却不能因其受让而当然享有原股东对公司享有的共益权。因为有限责任公司一定程度上为人合公司,股东间有高度的信赖关系,受让人可以享有纯粹的财产权即自益权,但是如果想享有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等共益权时,必须经过其他股东的同意,否则有违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之间以自愿和信赖为基础的原则。 目前的中国公司法是将股权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强调的是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的股权取得须经大多数股东同意,如不同意则应购买其股份,若既不同意又不购买则可视为受让人自动取得原股东的地位,可自由支配其股权,享有和原股东同样的权利。
换一个角度考虑,如果法律打破传统的"股权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理论,将股权中的自益权和共益权分开,则股权的继承问题就容易解决多了。即:受让人可享受因原股东的出资而产生的收益,包括公司解散后的财产请求权等,但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对公司的事务无表决权,共益权只由原有的股东享有并行使。若受让人愿意以这样的方式享有股权,则其他股东没有必要不认可,因为股东可以放弃自己的权利。所以笔者认为此方法是可行的,因为这既尊重了原股东的转让意愿,又保障了公司的封闭性,股东间的信赖关系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仍维续原有的状态。此情况下其他股东不得强制要求新股东转让原股东的股权。在涉及到股权表决的问题上时,可排除此表决权的份额,以剩余的表决权额为一个完整的参数,进行比照。但为维护公司的稳定安全运营、保护各方的利益,以免同相关的法律规定冲突,被排除的表决权的份额,也就是只享有自益权的股权不应超过一定的比例,笔者建议为20%以下。
四、 私营企业股权继承的社会思考
2003年1月22日,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海仓——拥有43亿资产的海鑫集团的前董事长被人杀害,引起了私营企业继承权的全国性重视和讨论;最后,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是家族而不是政府,决定了海鑫股权的继承。 经过家族会议提议、政府考核认可、说服外部法人股东,财产继承人与企业接班人最后合二为一了。一个中国式的继承,“少主继位,老臣辅佐”。“私企的接班人,政府只能认同不能任命,要尊重海仓家族的意见,尊重公司自己的选择。”海鑫所在小县城的县委书记有这样的眼光,实在是海鑫的幸运。
李海仓事件发生后,中国民企的“股权继承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2003年初,《中国企业家》杂志曾就此对部分“中国民营500强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问到“您是否已对自己在公司中的股权继承问题预作安排”这个问题上,所有参加调查的企业负责人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而在“您认为公司股权继承问题是否重要”这个问题上,所有的企业负责人又不约而同地承认其重要性。看起来是不是很矛盾?这其实很能说明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一向乐天知命,但如果真涉及“身后事”问题,还是比较忌讳的。就像一般的中国老百姓不愿过早谈及“遗嘱”问题一样。(《中国企业家》,2003年第4期,第46页)
正像这次调查结果显示的那样,有90.0%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在公司成立之初,发起人之间没有一起讨论过股权继承问题,而且有84.2%的公司负责人承认,在公司章程中没有涉及股权继承的条款,在接受调查的公司中,只有15.8%的公司在公司章程中涉及了一些股权继承的条款,内容主要涉及股权继承人的资格、股权继承的有效性以及股权继承的程序等;而在回答“您认为我国法律是否应该就公司股权继承问题做出明文规定”这个问题时,有90.5%的被调查对象做出了肯定回答。
私营公司,特别是当家族控制的公司准备把权力移交给下一代时,正是这些公司最脆弱的时候。对权力转移过程管理不当是造成家族企业管理失控和衰落的主要原因。为了使中国广大私营企业能够几代人传继、发展下去,我国的公司法不妨借鉴法国公司法的做法,明确股份继承的合法性,但同时授权股东们可以在公司的章程中对继承股份的新股东的资格;股权自益权与共益权的分离等设置限制条件;在目前的情况下,建议广大私营企业家在章程中对股份的继承问题事先做出约定,免得日后产生分歧而不得不寻求司法解决。
(发表于《天津律师》2004年第4期)
『肆』 世界十大最年轻富豪都是谁
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美国《福布斯》日前评选了全球十位最年轻的亿万富翁,而其中有两位是来自中国的年轻“富二代”。1917年创立的《福布斯》杂志,在编制各种排行榜方面有86年历史,1982年首次推出的《福布斯》富豪榜在全球已经产生空前影响。要登上《福布斯》富豪榜,个人资产总值需要达到10亿美元,2010年符合这一条件的共有1125人,首次达到四位数。在所有上榜富豪中,美国人占据42%的比例,仍然领先于其他国家。而上述十位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则是按照资产和年龄重新排列的,也是被认为最有潜力的富豪们。排首位的是马克·扎克伯格,25岁的他净资产已达40亿美元。2004年,他在哈佛寝室中创建了Facebook。排第二的是约翰·阿诺德,资产净值同为40亿美元。36岁的他是前安然公司职员,安然倒闭后,于2002年创办了一个对冲基金公司。28岁的中国人杨惠妍名列第三,资产净值34亿美元。排第四的是德国人杜恩·塔克西,资产净值22亿美元,26岁的他18岁生日当天继承大笔遗产,现居家传城堡埃默兰宫。黎巴嫩前总统哈里里的两个儿子29岁的法赫德·哈里里和31岁的埃曼·哈里里,与33岁的日本人田中良和(社交网站Gree创始人)净资产都是14亿美元,分列五至七位。36岁的乌克兰人科斯特扬丁·萨维果以12亿美元净资产排第八,持有铁矿公司Ferrexpo与金融信贷银行多数股份。28岁的中国人李兆会名列第九,资产净值10亿美元。排在第十的是36岁的印度人鲍瓦,净资产也是10亿美元,他是印度最大房地产开发商DB Realty的合伙人之一,其项目包括孟买高达108层的柏悦酒店。2004年,马克·扎克伯格在哈佛寝室中创建了风靡全球的Facebook网站,同年离开学校投奔硅谷创业。去年5月,俄罗斯投资公司“数码天空”同意购买Facebook员工的股份,这项协议使得Facebook的身价增加至100亿美元。过去12个月以来,Facebook的用户猛增130%,达到4亿人。扎克伯格因此被人们冠以“盖茨第二”的美誉。昨日,网络市调机构“聪明点击”发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截至3月13日,Facebook的首页在美国用户中的访问量比例为7.07%,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了185%。从而使Facebook首度超越Google,成为最多网友访问的网站。虽然登顶首富宝座,但扎克伯格最近却惨遭“黑客门”,面临监禁风波。2004年5月,身为哈佛大学二年级学生的扎克伯格获悉哈佛大学样报《Crimson》正在拟写一篇关于如何创建TheFacebook.com的报道,而这是扎克伯格3个月前推出的网站,后来改名为Facebook。扎克伯格的同学在那之前指控扎克伯格窃取了他们的创意之后建立了该网站,为此,《Crimson》正在对此事展开调查。随后,扎克伯格通过黑客行为成功地盗取两名《Crimson》编辑的电子邮件账号,并且以这种方式偷偷阅读了他们至少11份电子邮件。也是在2004年,扎克伯格侵入了面向大学生的竞争社交网站ConnectU内部系统,通过修改用户资料而让这些用户在网站上的登录无效,损害它的竞争网站的信誉。部分律师称,根据美国联邦和州政府的法律,扎克伯格最高将面临5年刑期。在这十位最有潜力成为未来亿万富翁的排名中,两位中国的“富二代”上榜;杨惠妍其父是广东碧桂园地产开发公司主席杨国强。李兆会在其父遇刺后成为中国最大私营钢铁制造商之一山西海鑫钢铁集团主席。近年来,中国人的名字频频出现在世界富豪的榜单上,中国人似乎距离领跑《福布斯》越来越近了。
『伍』 十大和法律打擦边球的行业分析
这些报道中包括了作者的看法与意见。人们为了规避法律风险,肯定会对法律进行充分的研究,以规避因为法律风险带来的不良后果。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许多法律人士的工作。 近几年时有发生的“富人安全”问题,使“私人保镖”这一神秘职业逐渐浮出水面。越来越多的富人们选择了高薪聘请武艺高强之人,以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而这些保镖往往以秘书、助手、助理或司机的身份出现,其担负的责任主要是保护雇请者的安全,并协助处理部分私人的相关事务。
如今的西方国家,私人保镖已成为一种像律师或医生一样的普通职业,而在中国,因为尚未获得法律承认,所以在很多时候,私人保镖几乎是在与法律“打擦边球”当中生存。如何对待“私人保镖”这一“新生事物”,已引起社会及法律界的广泛关注。
针对富人阶层的刑事案件呈上升趋势
今年1月22日,山西民营企业海鑫集团董事长李海仓被人枪杀于办公室,凶手也当场自杀。2月22日,在北京经营市场、身价数千万的浙江温州乐清富商周祖豹,在家门口被人刺杀,身中14刀。
随着暴力与反暴力的斗争日益尖锐,有关富人及其家属遇到抢劫、绑架、勒索的消息也屡屡见诸报端。
山西大同云岗实业总公司董事长刘建日从2002年2月开始受到黑社会的威胁,被勒索金额高达1亿元。当年7月13日上午,刘建日携家人在为父亲扫墓返回途中,从树林中窜出30多个人对他们进行突然袭击。刘建日在随行的亲朋好友及保镖的保护下,在旷野中奔跑了5个小时后才得以逃脱。
杭州高新区浦沿镇某集团公司董事长章某今年1月9日晚走进当地公安局,手里拿着一封夹了子弹的勒索40万元的信。
在广东,近年来,一些犯罪嫌疑人利用放置爆炸装置、寄信(有的信中附有子弹、毒物等物品)、打电话、发手机短信等方式要挟、对企事业单位及其负责人大肆进行敲诈的犯罪案件也呈上升之势。
“富人被害”催生“私人保镖”
据了解,在我国有的省份,“侵财”案占了刑事案件的近90%。针对富人阶层的绑架、敲诈、勒索、抢劫等暴力事件占刑事案件的比例正逐渐加大,针对富人阶层的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
有资料统计,当下中国有亿万富翁1000人,百万富翁300万人。另外,越来越庞大的体育明星、娱乐明星群体由于其公众人物的特殊性,往往也需要有专职的保卫人员协助他们工作。从事保镖工作的夏先生告诉记者,按照他的结交范围判断,广州的私人保镖不少于5000人。而聘请保镖者多是文艺界名人、企业家和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其中尤以外资、独资和三资企业的老板居多。由于广州酒店业和房地产业的发达,私人保镖在这两个行业当中也占了很大比例。
记者在与一些企业老板交谈中得知,多数老板聘请保镖除了对自身安全的考虑外,不少时候也是一种摆威风或讲排场的需要。有的老板请保镖甚至是为了应酬,如在交际场上不愿多饮酒,有了保镖就可以让他们代劳。
而在国外,私人保镖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美国司法部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美国现有私家保安队员约160万人,其人数是正规警察的3倍。美国保安业营业额到2000年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
“私人保镖”跨在法律红线上
由于私人保镖目前尚未获得我国法律承认,在很多时候,私人保镖几乎是在与法律“打擦边球”当中生存。因此,有人将私人保镖称为“跨在法律界碑上的人”。从事私人保镖工作的夏先生和郑先生都谈道,“老板第一,法律第二”还是“法律第一,老板第二”往往会成“私人保镖”间争论的话题。有的保镖因不能完成老板提出的“非分要求”,被老板解雇;有的保镖被老板认为“不够忠心”,频频失业;而更多的保镖则因为时刻“以老板的安全为中心”而屡屡与法律发生摩擦。
“私人保镖”郑先生说,许多保镖都有过被拘留的经历,因为面对老板的命令,首先想到的是服从,然后才是法律。但是他们也会尽量在老板的命令与法律之间寻求平衡,“如果是杀人放火,当然不干,不可能真的为了那几千块钱的报酬把命都搭进去。但是,如果后果不严重,还是会按老板的去做,大不了进一趟派出所。”
郑先生说,若社会能对这一行业制定规范,他相信90%的保镖都会按规定来做,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保镖”。
但同样是从事保镖工作的夏先生对“遵纪守法的保镖”这一说法却表示了质疑。他说,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聘请保镖的人当中,从事“不正当行业”的占了很大比例。按照夏先生的说法,“做正当生意的一般不需要保镖,只有走私、诈骗、开赌场的老板才特别需要保镖”。这些保镖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充当着“帮凶”与“打手”的角色。若对保镖行业立法,夏先生担心这部分人依然很难做到遵纪守法。
“私人保镖”是“平衡木上的弱势群体”?
在“违法”与“犯罪”之间走平衡木的感觉毕竟不是一种享受。夏先生说,从某种意义上讲,私人保镖在我国还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没有自己的组织,没有可以保护其权益的法规,时刻都面临着被老板“炒鱿鱼”或被警察拉去“训话”的风险。他们甚至没有一个在法律上得到确认的身份,对外只能称自己是“司机”或“做保安的”。
实际上,有不少年轻人是以做保镖为“跳板”谋得了更好的发展。夏先生便是通过做保镖成了老板的职员。他对这一结果比较满意。他说自己刚从部队退役时,没有其他技能,也做过保安等工作,但报酬太低,觉得埋没了自己的好身体与好功夫。后来做了保镖,一个月的工资在3000元以上,且比较受老板重视。
但是,郑先生和夏先生都谈道,他们对外不会说自己是“私人保镖”,一方面是出于“保密”的需要,另一方面他们认为社会对“保镖”二字怀着偏见甚至敌意,动辄把这一行业与“打手”、“黑保安”相提并论。时刻行走在法律边缘,他们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他们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像社会上从事其他职业的职员一样,获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私人保镖将走向何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何家弘教授堪称我国“研究私人保镖第一人”,早在1991年,他就在其著作《私人侦探与私人保安》当中指出:“私人保安业产生于私人侦探业,是私人侦探业的成熟表现形式。”何教授肯定了私人保镖业的存在,认为私人保镖业填补了社会治安管理机制中的空白,弥补了官方警察力量的不足。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私人保镖的发展实际上是社会历史的一种倒退,因为私人保镖在维护老板利益时可能会侵犯普通老百姓的利益,这是现代民主国家所必须禁止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张曙光教授在谈到私人保镖问题时说,按照法律,私人保镖所能做的只是被动的防御,而不可能是主动的进攻。他们的任何暴力行为都应该控制在刑法所规定的正当防卫范畴内,否则就会触犯刑法。
记者从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了解到,去年底,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调整了商标分类注册的范围,其中新增的或在原来基础上更为细化的允许注册类别包括提供私人保镖、侦探公司、寻人调查等的“安全服务”。但是,商标注册成功后并不等于可以从事商标涵盖的经营活动,目前企业登记还没有涉及到私人保镖的范畴。
广州市工商注册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在为公众服务的保安公司大行其道的今天,广州仍然没有一家可以明确提出为个人提供保镖服务的“保镖公司”。但他同时表示,不可否认,广州仍有一些地下“保镖公司”存在。
何教授认为,“私人保镖”行业内部应定期互相联系和沟通,制定出一个自律机制,形成统一的准入制度和行业标准,对整个行业进行规范。他说,一旦这一规范得到有效的实施,对整个社会的治安、经济的发展都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私人保镖毕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鲜事物,国家目前还没有承认其合法性,是因为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条件具备时会出现相应条例来规范这个行业。
『陆』 什么叫“崽卖爷田不心疼”(举例)
“崽卖爷田不心疼”意思是坐享其成的后人,不知前辈创业的艰辛困苦。
1、托尔斯滕·海因斯(Thorsten Heins)是黑莓公司的前CEO,这位原本被给予厚望的掌舵人在上任后非但没有带着黑莓享受到移动互联网的福利,还在一系列的赌博式昏招后让公司股价直接腰斩。
2、2017年1月10日,老牌互联网巨头雅虎对外宣布由于2013年接任雅虎CEO的梅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管理不当,已将数字资产作价48亿美元出售给Verizon,史上第一家市值超千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至此淡出全球视线。
3、李兆会,山西海鑫钢铁的新当家。接手之后他不断套现资产投入资本市场博弈,和父亲不同,李兆会不喜欢和其他企业打交道,他掌管海鑫以来路面次数越来越少。在接手海鑫钢铁短短10年间,不得不通过减产、停炉、减员等措施应对破产危机。
4、邓亚萍,高调入主“即刻搜”短短5年时间败光了20亿,最终一败涂地。被誉为“搜索引擎国家队”的“即刻搜”落得个破产清算的结局。
(6)管海鑫律师扩展阅读:
2013年11月4日,加拿大黑莓公司宣布,放弃整体出售计划,并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从投资者以费尔法克斯金融控股公司为首的加拿大财团手中获得了10亿美元现金,以解决当前危机。加拿大政府早在一到两个月前明确指出,基于国家安全考虑,不会批准任何来自中国的收购提议。
公司现任首席执行官托尔斯滕·海因斯将在两周后辞职。华裔高管约翰·陈将出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并担任临时首席执行官。
『柒』 女明星离婚后路人缘和事业变好的有哪些
对于女性来说,家庭和事业是很难同时拥有的,其实在娱乐圈的女艺人也不例外。为了照顾家庭,一些女艺人结婚后逐渐淡出银幕。然而,一些女艺人逐渐忽视了她们的家庭,因为她们专注于表演,最终导致他们的婚姻破裂。
然而,也有一些女艺人离婚后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今天,带大家盘点下娱乐圈中几位“离婚后更抢手”的女艺人。
一、马伊琍
一听到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她进入这个圈子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她也拍摄了不少的作品。
虽然自己长得不是那种很惊艳的样子,但给人一种很真实的样子,很亲切的模样,不管是她的长相还是她的气质,看起来都有传统女性该有的样子。
然而,离婚后,姚晨的演艺生涯越来越火,在娱乐圈越来越受欢迎。无论是《离婚律师》、《风暴》、《捉妖记》还是《九层妖塔》等等,都受到了极高的好评。姚晨也在2012年开始了她的第二次婚姻,现在的她被认为是家庭事业双丰收的人生赢家!
『捌』 花5千万娶明星车晓,在10年间败光了所有家产,山西首富现在过的怎样
娱乐圈中很多女明星都希望能够嫁给富豪,这样自己就不用奋斗,而且嫁给富豪是很多女明星的梦想。
李兆会豪掷千金去新娘在之前有一位山西首富,豪掷5000万娶了一位女明星,但是十年多亏损百亿财产,并且成为了失信人员。
2010年的时候,车晓嫁给了那时候的山西首富,海信钢铁集团公司老总李兆会。那个时候很多人羡慕车晓,觉得她后半辈子是衣食无忧了。
最后希望李兆会能够还清所有的债务,在之后他的生活能够归于平静。
『玖』 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董事长戴文杰死了
杜晓斌诉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案
(返还教育费、合同效力)
(一)首部
1.判决书字号
一审判决书:浙江省上虞市人民法院(2005)虞民一初字第673号。
二审判决书: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2005)绍中民一终字第528号。
2.案由:返还预交教育费纠纷。
3.诉讼双方
原告(被上诉人):杜晓斌。
法定代表人:杜森灿。
诉讼代理人(一、二审):傅立新,上虞市城关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上诉人):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
法定代表人:戴文杰,董事长。
诉讼代理人(一、二审):钱五全,浙江通纬律师事务所律师。
4.审级:二审。
5.审判机关和审判组织
一审法院:浙江省上虞市人民法院。
合议庭组成人员:审判长:周坚昕;审判员:王军、俞荣堂。
二审法院: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
合议庭组成人员:审判长:魏晓法;审判员:楼晓东;代理审判员:傅海鑫。
6.审结时间
一审审结时间:2005年6月13日。
二审审结时间:2005年10月21日。
(二)一审情况
1.一审诉辩主张
(1)原告诉称:2004年6月8日,原告因被告邀请在其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人学报名,并按被告要求预交了学费6000元,后又因被告要求补签了“二00四年初一新生就读协议”一份。因原告中考成绩较好,被其他学校录取,未到被告处就读。原告遂与被告交涉,要求退还预交的学费。被告以“二00四年初一新生就读协议”中载明:“华维录取后,未到学校就读,所交经费不需退还”为由拒予返还。现要求判令原、被告签订的就读协议无效,责令被告立即偿还原告预交的6000元。
(2)被告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辩称:本案的基本事实是,2004年5月31日,华维学校在上虞日报上公告华维杯综合素质测试报名的时间,6月1日至4日,有3300余名学生自愿报名,6月5日,对学生进行测试,6月7日按测试成绩公布录取情况,并以书面和会议形式告诉有关家长是否愿意被华维录取。如果愿意,家长与学校签订就读协议,此后,被录取的学生陆续与华维学校订立了“二00四年初一新生就读协议”,并交纳了部分费用,领取了录取通知书。在就读协议中,华维学校在明确被录取学生就读班级的基础上又承诺:1)按上虞市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收取费用。2)根据新生在测试所获得的奖项,华维学校分别给予“华维教育券”奖励,与人民币等值在华维学校使用。被录取的学生则在就读协议中承诺:1)按奖项所对应的预交金额,向华维学校交纳2004学年的部分费用,在2004学年开学时结算;2)学生经华维录取到学校就读,所交的经费不需退还。此后,部分学生却又到其他学校读书。就读协议是原、被告之间在平等、自愿和诚实信用基础上订立,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存在合同法规定的无效的其他法定情形,因而是合法有效的,作为原告应依照诚实信用原则依协议办事。要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2.一审事实和证据
浙江省上虞市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被告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是民办学校,其办学类型为高中、初中的全日制学历教育。2004年5月31日在上虞日报上发布招生公告,原告报名并经素质测试。2004年6月8日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发出入学须知。告知原告新学期报到时间为2004年8月31日。并由被告作为甲方,原告作为乙方,在2004年6月8日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签订了“二00四年初一新生就读协议”,该协议约定甲方招收乙方为华维学校2004年初一新生,并在实验班就读,并承诺:(1)按经上虞市物价局核准标准收取学费、代管费、住宿费和其他相关费用。(2)根据2004年“华维杯”少年素质测试所获得的奖项,分年于开学初发给“华维教育券”,与人民币等值在华维学校使用。乙方自愿到华维初一年级精英班就读,承诺:(1)在注册时按以下款项预交2004年学费,在开学时结算;特等奖获得者预交2000元,一等奖获得者预交3000元,二等奖获得者预交4000元,三等奖获得者预交5000元,四等奖获得者预交6000元,五等奖获得者预交7000元。(2)华维录取后,未到学校就读,所交经费不需退还。2004年6月8日向原告收取预交的一学年的学费及住宿费、代管费、校服费、住校生生活用品费合计6000元,收款后,发出录取通知书,通知原告于8月31日来校报名注册。后原告未来到被告学校报名入学。因被告不愿归还原告预交的学费,原告等人向有关部门反映要求被告返还预交的学费,有关部门也做过调查、协调,但被告表示不能退款,只能作为困难补助由原告写出报告,再由被告给予补助而未果。现原告向本院起诉,要求被告退还原告预交的学费等费6000元。
上述事实有下列证据证明:
原告提供的证据:
(1)被告出具浙江省社会力量办学收费专用票据一份。
(2)原、被告在2004年6月8日签订的二00四年初一新生就读协议一份。
(3)被告在2004年6月8日作出的初一入学须知一份。
(4)被告在2004年6月8日作出的录取通知书一份。
(5)上虞市教育体育局给劳利萍等人的复信。
被告提供证据:
(1)上虞日报2004年5月31日报生公告。
(2)告考生家长书。
(3)华维杯少年素质测试方案。
(4)上虞市教育体育局文件。
(5)李永林、戴兰珍给学校要求补助的信。
3.一审判案理由
浙江省上虞市人民法院根据上述事实和证据认为:被告是经依法批准兴办的民办学校,有权向社会招生。原告作为受教育者,享有择校就读的权利。因原告未在被告处报名注册,故双方尚未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关系。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民办学校收取的费用应当主要用于教育教学和改善办学条件,而原告没有在被告处报名注册并接受教育,被告没有支出直接的教育教学费用,据此也不能收取原告预交之学费等费用,因此原则上应返还原告预交款项。但鉴于被告已为原告等学生上学作必要准备,创造了一定的就读条件,故在返还款项时可酌情予以考虑。根据本案实际以返还75%为宜。
4.一审定案结论
浙江省上虞市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十七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1)被告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应返还原告杜晓斌预交款人民币4500元,在本判决生效后五日内付清;
(2)驳回原告其他诉讼请求。
本案受理费250元,实际支出费50元,由原告杜晓斌负担75元,被告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负担225元。
(三)二审诉辩主张
1.上诉人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诉称:第一,原判认为“原告作为受教育者,享有择校就读的权利”,这显然是错误的认定。无论从法律规定和事实上,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享有抽象笼统的“择校就读”的权利。被上诉人除了选择民办中学和学区内的公办中学接受初中阶段教育以外,不存在一审判决认定的择校就读的权利。被上诉人和上诉人订立就读协议,已充分证明了被上诉人在民办中学和学区内公办中学问作了选择。第二,原判认为“因原告未在被告处报名注册,故双方尚未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关系”,这同样是荒谬的。“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关系”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从法律意义上来说,所谓“教育教学关系”,实质上是教育服务合同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同关系是否建立,应以合同法规定的“要约”和“承诺”来判别。被上诉人到上诉人处报名属要约行为,上诉人出具录取通知书则属于承诺。就读协议是合同的书面体现,对双方的权利义务作了约定,若非法定无效的事由双方当予遵守。一审法院以报名注册作为教育关系成立的标志,显然是错误的。第三,原判认为“民办学校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教育教学和改善办学条件,而原告没有在被告处报告注册并接受教育,被告没有支出直接的教育教学费用,据此也不能收取原告预交之学费等费用,因此原则上应返还原告预交款项”,这不仅逻辑混乱,更重要的是适用法律错误。本案并不涉及上诉人收取的具体用途是否合法,被上诉人对此也未提出诉求。作为民办学校,上诉人收取合理费用并依法合理使用。该条款不意味着民办学校与自然人间不得订立相关的合同、协议。上诉人招收初一新生是正常教育活动的首要环节,被上诉人毁约给上诉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也损害了上诉人的社会美誉度。上诉人收取的费用是基于双方的教育服务合同约定,完全符合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规定。第四,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就读协议中约定的被上诉人承诺之“未到校就读,所交经费不需退还”究竟有无法律效力?协议中并无法定无效的情况。原审虽然认可了协议的效力,但未对被上诉人的违约事实予以查明。被上诉人承诺“不需退还”是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一种方式,与现行法律不悖,一审法院对违约事实不予认定,属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请求二审法院撤销一审判决第一项,驳回被上诉人的诉讼请求,由被上诉人承担诉讼费用。
2.被上诉人服判。
(四)二审事实和证据
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查明的事实与原审认定的事实一致,二审中各方当事人均未提出新的证据。
(五)二审判案理由
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上述事实和证据认为:当事人间争议的焦点是杜晓斌对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是否拥有实体上的返还财产的请求权。由于双方的权益之争源于2004年6月8日签订的“二00四年初一新生就读协议”,因此,审查该协议的法律性质和效力是本案之基石。根据当事人双方共同确认的事实: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录取杜晓斌为该校初一新生,杜晓斌已向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预交相关费用。据此,可以确认当事人间教育服务合同关系成立,而该协议对双方的权利义务作了约定,一审认定双方未建立教育教学关系不当,上诉人上诉认为教育服务合同已成立的理由充分。鉴于合同行为发生于平等主体之间,故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除受相关教育管理规范调整外,其财产关系及与之相应的行为应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调整。
杜晓斌一审起诉时请求:(1)确认原、被告签订的“二00四年初一新生就读协议”无效;(2)责令被告偿还原告预效的6000元学费;(3)承担诉讼费用。支持其诉请的理由为:合同为格式合同,其中“华维录取后,未到学校就读,所交经费不需退还”的约定免除了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自己的责任,加重了杜晓斌的责任,排出了杜晓斌的主要权利,属于无效条款。经审查,该条款为协议中杜晓斌所作的第二项承诺,其本身所固有的内容并不产生争议,即:杜晓斌在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录取后,应到校就读,如不到校就读,杜晓斌放弃退回所交款项的权利,学校有权拒绝退还。分析该条款的内容,应当认定属于违约责任条款的范畴,确定了支付违约金的计算方法,即在杜晓斌不到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就读时,杜晓斌愿意支付与所交学费等值的违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