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乔占祥律师

乔占祥律师

发布时间: 2022-06-01 15:28:25

『壹』 隐性律师营销和显性律师营销方式分别有哪些

”律师的营销分为:隐性的律师营销和显性的律师营销。 一、隐性的律师营销 隐性的律师营销是指律师不是向外界采用攻击性的“大声广播”来推销自己,而是通过自己平时的语言、行为,专业能力、做人、品德、服务的态度、方格来赢得口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的营销赢得的市场是最稳定的,下面我们首先来探讨隐性营销的几种方式。 第一:律师的专业能力。 这是律师的核心生存力,竞争力,一个没有法律专业能力的人是不可能在律师界混下去的,更不用说如何去赢得客户的信任,在过去,内陆很多律师是什么案件都办理的多面手,事实上,真正能给他们带来丰产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律师业务,也就是这个律师最精通,最擅长的业务,而客户在万金油律师和专业化律师之间往往会选择专家律师,市场的需求决定产品的供应,律师只有实行专业化,才能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律师只有专业化,才能品牌化,只有品牌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对法律某个领域做得相当专业的律师,在此领域,他的专业就是他最大的营销方式。年轻律师在刚入行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正确选择自己的专业领域,在这个领域做大做强,赢得客户良好的口碑,何愁没有案源? 第二:律师的人品也是赢得客户,赢得市场的又一隐性利器。 作为一个年轻律师,专业能力是比较弱的,目前无法通过专业能力去赢得客户,因此人品营销就成了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敬业、勤奋、用人格去夺得客户的赞誉和认可,是年轻律师赚取第一桶金的资本,当然这并不是说资深的老律师就不需要注意人品了,同样,人品的营销在老律师的营销战略中依然重要,但事实上很多律师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最终也失去了客户。 在现实中发现很多律师没有耐心,对客户所咨询的问题总是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讨论等等,其实这都是一种不敬业的态度,是对人品营销的漠视,相信很多客户都是不愿意去找这样的律师来代理案件的。一个不注意自己人品的律师怎么能把案件办好呢?事实也证明:律师的发展最终依靠的是老客户,老客户尤其是作为“带圈”的老客户能为律师带来源源不断的案源,维系老客户,通过老客户发展新客户都是律师人品不断传颂的结果,而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客户是稳定的,可靠的。 第三:服务态度是律师开拓业务,维系客户,赢得口碑的重要筹码。 曾经有一位律师在东莞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件,一个农民工由于经济补偿金的问题与企业发生纠纷,由于自己不懂法律,便去咨询律师(心里并不打算请律师去解决这个案子),这位律师深谙营销之道,很周密细致的给这位农民工兄弟进行解答,提出方案,并主动要了该农民工的电话,事后,该律师又主动打电话给他问案件的进展情况,并在此过程中给他无偿提供法律上的意见,好心的律师终于有了回报,最终农民工兄弟把这个案件委托给这位好心的律师代理,成功讨回经济补偿金,并把他的服务态度在企业其他员工及他的老乡中进行传颂,获得良好的口碑,许多原本不打算请律师代理的其他农民工也纷纷效仿,把自己的法律纠纷交给这位律师办理,这就是一个良好服务态度获得案源的典型例子。 服务态度可以分为案前、案中、案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很重要,案前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案件客户是否把该案件交给律师代理,案中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案件是否能成功代理,并获得肯定,而案后的服务态度是决定是否能维护好老客户,由老客户带来新客户的重要因素,作为律师不能只重视案前服务,案子到手,就服务态度急剧下降,这是一种典型不计后果,只想做一次代理的行为,一个成功的律师之所以有源源不断的案件可做是因为他们把优质的服务放在重要的位置,贯穿整个案件始终。 二、显性的律师营销 显性的律师营销是指律师主动出击,利用电视广播媒体、报纸、网络等攻击性方式去推销自己,争取案源,希望达到立竿见影效果的方式,这是目前业界比较喜欢采用的营销方式,如何做好显性营销,做适合自己的营销是律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下面选取几个最常见最实用的营销方式来进行说明。 (一)律师博客营销。 现在随着“博客”的普及,人们开始关注和探讨新兴的营销方式——博客营销及其博客营销的价值。如今有很多律师顺势而行,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以博客作为自己营销的阵地,来宣传自己。对于很多年轻律师来说,这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营销手段,也是适合他们目前现状的营销方式,但是博客营销也有自己的特点,律师应该遵循博客规律,尽量使博客营销达到最好的效果,当然博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将自己所办理的经典案例和所作的法律咨询、法律意见撰写成博客,不论是作为新闻,还是发表辩护词、代理词、案例分析,也或是谈谈自己的办案感受,只要是自己亲身经历和办理过或接受咨询过的典型案件或事例,都给它写出来。这无疑是自己的一张名片。客户通过博客看到你曾经办理过或接触过该类似案例,且有过成功记录的话,就很有可能在遇到类似案件时找你帮忙。关注时事热点,并就此写些涉法的评论和文章,展示自己的风采,一来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二来潜在客户可以通过阅读评论来认识你,了解你的风采,势必会进一步扩大对你了解度、认同度,以至提高你的知名度,进而达到成为你的忠实客户。 (二)律师的网站营销。 就是律师通过建设网站、推广网站的方式进行宣传,扩大知名度,网站营销是律师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的重要营销方式,但是律师的网站营销也有其策略性,盲目的网站营销并不一定会带来应有的效果,网站就像人的衣服,光有华丽的外表,没有丰富的内容,是很难争取到案源的,一个理智的客户在阅读律师网站的时候,并不是只看网站的华丽程度,而是看该网站是否内容新颖,见解独到,是否能真正解决客户的问题,很多律师都做网站,但是为什么有的律师案源多有的律师案源少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律师网站内容少,很多都是抄袭他人网站的成果,或者直接把法条往自己网站上挪,更有甚者许多律师网站建立之后,以为一劳永逸,疏于管理,几个月下来网站很少更新,内容还是刚建立之初的样子,这样的态度,即使有网站也等于无网站,营销也就不可能实现。因此要想网站营销达到自己想像的效果,律师应该对网站内容进行更新,把自己最近办理的案件在网站上与网民进行分享探讨,把对时事热点进行的评论录入网站,并设立网友留言区、交流区,帮助网民解决法律咨询,与网民探讨法律问题,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三)律师进行公益诉讼是律师迅速提高知名度的最快捷的办法。 目前,在中国公共利益的侵害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只要你有心,只要你有魄力,只要你能折腾,随处都可以找到公共利益遭到侵害的案件,而媒体往往会关注公益诉讼,社会公众更会关心公益诉讼的过程,这也恰恰是在另外一个方面给律师做了一次免费的广告,而这样的广告都会赋予律师一个法律斗士,正义化身的称号,起到的广告效果都是既积极又正面,引起的轰动效应不言而喻,1996年,丘建东打响了“一块二”公益官司,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其本人被誉为“中国公益诉讼第一人”,该案发生后,丘建东的名字响遍大江南北,家喻户晓,知名度可想而知,在之后,公益诉讼案件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乔占祥律师的“春运涨价案”熊武律师的“出租车空驶费案”等等无不使这些律师声名鹊起,享誉业界,然而他们都是利用了案件本身的社会关注度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虽然有点搭便车,炒作之嫌,但是其推销效果确实值得我们借鉴的。 (四)律师的广告营销。 就是律师通过广告的方式来推销自己,或者说是通过新闻媒体的某种形式,来传达律师的相关信息,很多人认为律师广告营销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律师广告成本高,被认为是一种浪费的营销手段,而其实只要律师广告做到恰到好处,适合自己,完全是一个有效的营销手段,在交通广播频道担任法律嘉宾对交通肇事后的处理以及交通险等相关问题进行解决,相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营销策略。其实广告只要找准客户,找对潜在的市场,其营销的效果往往是最大的。

『贰』 找铁道部打官司的律师 是谁

河北省石家庄市律师乔占祥
北京律师郝劲松

『叁』 石家庄有公益律师吗

当地法律援助要钱要的太多了

『肆』 关于春运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将有2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3!
春运定义:
以春节为界,节前15天,节后25天,共40天,由国家经贸委统一发布(每年起止时间略有不同),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按此进行专门运输安排的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叫做春运。
春运期间,铁道部实行特殊运行图,加开大量临时客车。据查,从1954年起,铁道部就有春运记录,但客流与现在相差很远,日均客流量73万人次,高峰客流量90万人次,时间为春节前后15天。80年代以后,大量民工外出,春运成为社会热点。每年春运,铁路运输是重中之重,铁道部采用“基本方案”、“预备方案”、“应急方案”三套运力方案,分别应对正常客流、高峰客流、突发客流。
春运重点地区和线路
春节前重点地区通常是北京、广州地区;
节后重点地区一般是成都、重庆、武汉、南昌、合肥、阜阳地区。
春运工作重点干线为: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京哈线、陇海线、兰新线、沪杭线、浙赣线、焦柳线、襄渝线、宝成线、湘黔线、黔桂线、川黔线。
铁路春运战略
为实现“确保安全、满足重点、平稳有序、良好服务”的春运目标,全国铁路春运总体战略是“以客为主,客货双赢;南客北货,南车北调;统筹安排,重点必保;适度屯车,应急有备;车辆挖潜,停短保长;有流开车,无流停运”。
铁路春运涨价大事记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原国家计委等部门对铁路客票价格进行了一系列局部改革的尝试。1993年春运期间,对乘火车进出广东省和广东省内的乘客实行浮动加价。
2000年的春运期间,部分铁路列车客票票价上浮,以往春节前的客流最高峰大多出现在春节前9天至前3天,票价上浮后,当年春运客流高峰期提前了3天并延后了3天。
2001年,铁路春运旅客发送量预计达1.34亿人次,铁道部在春运前正式确定了在部分运输能力紧张方向的部分列车、部分时段,实行票价上浮的方案。
2001年1月18日,河北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律师乔占祥向铁道部申请行政复议,质疑铁道部2001年春运期间部分旅客列车实行票价上浮的行政行为。这场官司以乔占祥败诉告终。
2002年1月12日,我国历史上首次铁路价格听证会在北京举行。33名代表对铁道部提出的方案进行审议,大多数代表原则同意对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
2002年1月27日,原国家计委下发的《国家计委关于公布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执行方案的通知》,授权铁道部在一定幅度内可以上涨票价的同时,并没有排除铁道部上报国务院批准及申请听证这两项法定义务。
2003年春运,铁路客票票价又有较大幅度上浮,其中硬座票涨价15%,卧铺票涨价20%。此次铁路春运涨价没有召开听证会,引来社会上很多质疑的声音。对此铁道部解释,这是因为“召开一次听证会所得出的结论可以在同类状况下适用较长时间”。
2004年和2005年的春运期间,铁路客票票价上浮幅度与2003年持平。涨价前均未召开听证会。
200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翔提交的《关于取消铁路春运车票违法涨价的建议》指出,铁路春运车票涨价双重违法:违背了《价格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铁路部门想以此调控旅客客流,但客流并没有因为涨价而减少。
2006年春运结束后,据铁道部春运办统计,当年春运铁路共运送旅客1.4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铁道部希望涨价能缓解铁路春运客流高峰压力的愿望并未实现。
2006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纪尽善说:年年春运年年涨,雷打不动。春运涨价6年了,客流怎么还没被限制住?当初听证时,铁路部门提出的“限客分流”、“削峰平谷”之说,很难让人不联想到是垄断的“幌子”。
2007年1月10日,中国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对外宣布:从今年起,铁路春运火车票价格不再实行上浮制度。
学者眼中的春运
不少专家学者认为,隐藏在春运高潮背后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大问题,中国人的乡土观念、城乡二元结构、资源配置、户口壁垒等一系列深层次因素。
一、春运是资源配置的必然(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在我们的春运中,交通的运输能力、现有的资源配置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都在加剧回家的难度。大量外出打工的农民要在同一个时期回乡过年,客运市场因需求远大于供给而引发一系列危机。那么多人,一个地方一下子要在同一个时间段回家,肯定会带来一些问题。中国农村拥有大量素质较低的剩余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虽然在理论上可以称为经济资源,是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但事实上由于本地不能提供太多合适的就业岗位,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只能远离家乡外出打工。而那些没有走出家门、在家里又挣不到钱的农民更是长期处于贫困边缘,成为社会危机的隐患。
此外,我国地区经济不平衡也导致了这种人口流动,比如安徽民工,如果在合肥和杭州相同的工作可以赚到相同的钱,那何必再跑到杭州来呢?随着社会发展,东部和西部的经济发展协调后能够疏散人流,交通方式改变了,春运回家的民工潮就可以缓解了。
二、春运终会成为历史名词(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流动人口,只是在中国,流动人口流动的目的就是糊口,要解决春运等一系列问题就要让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社会。
在杭州打工三四年的农民工,同样的工作、干同样的活,他们依旧是个外来务工者。原因在于户口壁垒,如果户口问题解决了,工作的地方真正成了他们生活的地方,定期的民工大潮也就随之缓解。比如美国人,从地方到首都纽约,有生存能力全家都可以定居,根本不会出现类似问题。
对于外来人口,当地政府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地方政府,他们有一个共同信念和一般行为,就是对外来人口只能欢迎,不能限制,只能与当地人一视同仁,不能歧视。因为,人口流入,四海来归,一方面表明该地区的投资环境好,经济发展快,政府效率高,在地区竞争中走在前列;另一方面,也是调节本地劳动力供求、抑制当地工资成本上升、促进当地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根本保障。限制和阻碍人口流入反而有悖常理,为智者所不取。
如果户口、待遇都不成问题了,虽然中国人有浓浓的乡土观念,但是在城市住久了,就不会每年非得在过年的时候兴师动众回老家了。
三、从劳动力自由流动到人口自由迁徙(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春运并非交通运输业的常规,更不是一项不可改变的制度,而是在现行制度安排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就春运谈春运,春运问题不可能缓解,接家属前来过年,用高薪留住民工在当地过年,更是于事无补。
首先,一旦允许农民工迁入城市和发达地区定居,成家立业,很多人就不会兴师动众回老家过年了,春运问题不解自消。其次,允许人口自由迁徙,现行一系列对民工不平等政策,包括户籍、就业、社会保障和教育等方方面面,就难以存续和实施,城市化的进程就会加快。这是中国今后经济长期增长的巨大动力。再次,因民工而存在的很多社会治安状况会大大改善。更为重要的是,允许人口自由迁徙及其所导致的上述变化,将会加快中国社会民主化的进程。这也许是中国社会改造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

『伍』 律师营销的律师营销的分类

罗伯特·丹尼认为:“法律服务的市场营销是通过服务客户的需要和要求,对所有涉及盈利性地提高事务所的生意水平的活动的有效执行。”律师的营销分为:隐性的律师营销和显性的律师营销。
隐性的律师营销
隐性的律师营销是指律师不是向外界采用攻击性的“大声广播”来推销自己,而是通过自己平时的语言、行为,专业能力、做人、品德、服务的态度、方格来赢得口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进行的营销往往是效果最好的,所赢得的市场也是最稳定的,下面我们首先来探讨隐性营销的几种方式。
第一:律师的专业能力,这是律师的核心生存力,竞争力,一个没有法律专业能力的人是不可能在律师界混下去的,更不用说如何去赢得客户的信任,在过去,内陆很多律师是什么案件都办理的多面手,事实上,真正能给他们带来丰产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律师业务,也就是这个律师最精通,最擅长的业务,而客户在万金油律师和专业化律师之间往往会选择专家律师,市场的需求决定产品的供应,律师只有实行专业化,才能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律师只有专业化,才能品牌化,只有品牌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对法律某个领域做得相当专业的律师,在此领域,他的专业就是他最大的营销方式,田文昌律师被业界称为“中国刑辩第一人”难道不是因为他专业的原因吗?年轻律师在刚入行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正确选择自己的专业领域,在这个领域做大做强,赢得客户良好的口碑,何愁没有案源?
第二:律师的人品也是赢得客户,赢得市场的又一隐性利器,作为一个年轻律师,专业能力是比较弱的,我们目前无法通过专业能力去赢得客户,因此人品营销就成了我们唯一的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敬业、勤奋、用我们的人格去夺得客户的赞誉和认可,是我们赚取第一桶金的资本,当然这并不是说资深的老律师就不需要注意人品了,同样,人品的营销在老律师的营销战略中依然重要,但事实上我们很多律师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最终也失去了客户,现实中,我发现很多律师没有耐心,对客户所咨询的问题总是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讨论等等,其实这都是一种不敬业的态度,是对人品营销的漠视,我相信很多客户都是不愿意去找这样的律师来代理案件的吧!一个不注意自己人品的律师怎么能把案件办好呢?事实也证明:律师的发展最终依靠的是老客户,老客户尤其是作为“带圈”的老客户能为律师带来源源不断的案源,维系老客户,通过老客户发展新客户都是律师人品不断传颂的结果,而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客户是稳定的,可靠的,因此我敢大胆的推断,老客户是律师一切案源的源头,是律师营销的终极目标。
第三:服务态度是律师开拓业务,维系客户,赢得口碑的重要筹码。曾经在东莞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件,一个农民工由于经济补偿金的问题与企业发生纠纷,由于自己不懂法律,便去咨询律师(心里并不打算请律师去解决这个案子),这位律师深谙营销之道,很周密细致的给这位农民工兄弟进行解答,提出方案,并主动要了该农民工的电话,事后,该律师又主动打电话给他问案件的进展情况,并在此过程中给他无偿提供法律上的意见,好心的律师终于有了回报,最终农民工兄弟把这个案件委托给这位好心的律师代理,成功讨回经济补偿金,并把他的服务态度在企业其他员工及他的老乡中进行传颂,获得良好的口碑,许多原本不打算请律师代理的其他农民工也纷纷效仿,把自己的法律纠纷交给这位律师办理,这就是一个良好服务态度获得案源的典型例子。服务态度我把他分为案前、案中、案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很重要,案前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案件客户是否把该案件交给你代理,案中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案件是否能成功代理,并获得肯定,而案后的服务态度是决定是否能维护好老客户,由老客户带来新客户的重要因素,作为律师我们不能只重视案前服务,案子到手,就服务态度急剧下降,这是一种典型不计后果,只想做一次代理的行为,一个成功的律师之所以有源源不断的案件可做是因为他们把优质的服务放在重要的位置,贯穿整个案件始终。
显性的律师营销
显性的律师营销是指律师主动出击,利用电视广播媒体,报纸,网络等攻击性方式去推销自己,争取案源,希望达到立竿见影效果的方式,这也是最传统的营销方式,也是目前业界比较喜欢采用的营销方式,如何做好显性营销,做适合自己的营销是我们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下面我选取几个最常见最实用的营销方式来进行说明。
律师博客营销,现在随着一种已经为很多人熟悉的“博客”的普及,人们也就开始关注和探讨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博客营销及其博客营销的价值了。除了像之前中顾等传统营销方式外,我们也有很多律师顺势而行,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以博客作为自己营销的阵地,来宣传自己。对于很多年轻律师来说,这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营销手段,也是最适合他们目前的现状的营销方式,但是博客营销也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应该遵循他的规律,尽量使博客营销达到最好的效果,当然博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将自己所办理的经典案例和所作的法律咨询、法律意见撰写成博客,不论是作为新闻,还是发表辩护词、代理词、案例分析,也或是谈谈自己的办案感受,只要是自己亲身经历和办理过或接受咨询过的典型案件或事例,都给它写出来。这无疑是自己的一张名片。客户通过博客看到你曾经办理过或接触过该类似案例,且有过成功记录的话,就很有可能在遇到类似案件时找你帮忙。关注时事热点,并就此写些涉法的评论和文章,展示自己的风采,一来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二来潜在客户可以通过阅读评论来认识你,了解你的风采,势必会进一步扩大对你了解度、认同度,以至提高你的知名度,进而达到成为你的忠实客户。
律师的网站营销,就是律师通过建设网站、推广网站的方式进行宣传,扩大知名度,网站营销是律师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的重要营销方式,但是律师的网站营销也有其策略性,盲目的网站营销并不一定会带来应有的效果,网站就像人的衣服,光有华丽的外表,没有丰富的内容,是很难争取到案源的,一个理智的客户在阅读律师网站的时候,并不是只看网站的华丽程度,而是看该网站是否内容新颖,见解独到,是否能真正解决客户的问题,很多律师都做网站,但是为什么有的律师案源多有的律师案源少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律师网站内容少,很多都是抄袭他人网站的成果,或者直接把法条往自己网站上挪,更有甚者许多律师网站建立之后,以为一劳永逸,疏于管理,几个月下来网站很少更新,内容还是刚建立之初的样子,这样的态度,即使有网站也等于无网站,营销也就不可能实现。因此要想网站营销达到自己想像的效果,律师应该对网站内容进行更新,把自己最近办理的案件在网站上与网民进行分享探讨,把对时事热点进行的评论录入网站,并设立网友留言区,交流区,帮助网民解决法律咨询,与网民探讨法律问题,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律师进行公益诉讼是律师迅速提高知名度的最快捷的办法,目前,在中国公共利益的侵害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只要你有心,只要你有魄力,只要你能折腾,随处都可以找到公共利益遭到侵害的案件,而媒体往往会关注公益诉讼,社会公众更会关心公益诉讼的过程,这也恰恰是在另外一个方面给律师做了一次免费的广告,而这样的广告都会赋予律师一个法律斗士,正义化身的称号,起到的广告效果都是既积极又正面,引起的轰动效应不言而喻,1996年,丘建东打响了“一块二”公益官司,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其本人被誉为“中国公益诉讼第一人”,该案发生后,丘建东的名字响遍大江南北,家喻户晓,知名度可想而知,在之后,公益诉讼案件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乔占祥律师的“春运涨价案”熊武律师的“出租车空驶费案”等等无不使这些律师声名鹊起,享誉业界,然而他们都是利用了案件本身的社会关注度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虽然有点搭便车,炒作之嫌,但是其推销效果确实值得我们借鉴的。
律师的广告营销就是律师通过广告的方式来推销自己,或者说是通过新闻媒体的某种形式,来传达律师的相关信息,很多人认为律师广告营销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律师广告成本高,被认为是一种浪费的营销手段,而我认为只要律师广告做到恰到好处,适合自己,完全是一个有效的营销手段,在交通广播频道担任法律嘉宾对交通肇事后的处理以及交通险等相关问题进行解决,相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营销策略。其实广告只要找准客户,找对潜在的市场,其营销的效果往往是最大的,一个律师不可能去一本女性美容杂志上解说交通问题吧,这样的广告只会适得其反。早几天去祖庙逛街,发现很多汽车上印着卡通图片,觉得很新颖,很漂亮,转念一想,要是将来我有一辆小汽车的话,我会在我的汽车上印上我胡开梅的律师名片,车开到哪里,停到哪里,我的广告就做到哪里,也许这样的方式,效果并不一定明显,但是这样永久而廉价的广告,何乐而不为呢?说不定哪一天就有人因为车身的广告而成为我的客户呢?

『陆』 “春运”是什么意思

以春节为界,节前15天,节后25天,共40天,由国家经贸委统一发布(每年起止时间略有不同),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按此进行专门运输安排的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叫做春运。

『柒』 各位,我想知道我国春运交通票价上浮是从哪年开始的从前平时与春节出行票价是一样的,后来才有“春运”

春运始于1989年年初的春节,至今近30年了。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原国家计委等部门对铁路客票价格进行 了一系列局部改革的尝试。1993年春运期间,对乘火车进出广东省和广东省内的乘客实行浮动加价。2000年的春运期间,部分铁路列车客票票价上浮,以往春节前的客流最高峰大多出现在春节前9天至前3天,票价上浮后,当年春运客流高峰期提前了3天并延后了3天。2001年,铁路春运旅客发送量预计达1.34亿人次,铁道部在春运前正式确定了在部分运输能力紧张方向的部分列车、部分时段,实行票价上浮的方案。2001年1月18日,河北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律师乔占祥向铁道部申请行政复议,质疑铁道部2001年春运期间部分旅客列车实行票价上浮的行政行为。这场官司以乔占祥败诉告终。2002年1月12日,中国历史上首次铁路价格听证会在北京举行。33名代表对铁道部提出的方案进行审议,大多数代表原则同意对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2002年1月27日,原国家计委下发的《国家计委关于公布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执行方案的通知》,授权铁道部在一定幅度内可以上涨票价的同时,并没有排除铁道部上报国务院批准及申请听证这两项法定义务。2003年春运,铁路客票票价又有较大幅度上浮,其中硬座票涨价15%,卧铺票涨价20%。此次铁路春运涨价没有召开听证会,引来社会上很多质疑的声音。对此铁道部解释,这是因为“召开一次听证会所得出的结论可以在同类状况下适用较长时间”。2004年和2005年的春运期间,铁路客票票价上浮幅度与2003年持平。涨价前均未召开听证会。200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翔提交的《关于取消铁路春运车票违法涨价的建议》指出,铁路春运车票涨价双重违法:违背了《价格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铁路部门想以此调控旅客客流,但客流并没有因为涨价而减少。2006年春运结束后,据铁道部春运办统计,当年春运铁路共运送旅客1.4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铁道部希望涨价能缓解铁路春运客流高峰压力的愿望并未实现。2006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纪尽善说:年年春运年年涨,雷打不动。春运涨价6年了,客流怎么还没被限制住?当初听证时,铁路部门提出的“限客分流”、“削峰平谷”之说,很难让人不联想到是垄断的“幌子”。2007年1月10日,中国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对外宣布:从2007年起,铁路春运火车票价格不再实行上浮制度。

『捌』 为何要春运

您好,希望我的回答您能满意:
春运含义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将有2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3。[1]中国春运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最大的周期性运输高峰,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春运是中国大陆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春运期间客流量非常大。春运一般发生在春节节前15天及节后25天左右,因此每年春运约40天。一般意义上的春运,是指中国大陆的省际、省内交通,一般不包括大陆与港澳之间的交通、海峡两岸间交通以及国际交通。口语中的“春运”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春节前后的运输现象,二是“春运期间”的简称。春运规模之大,以致中国大陆交通难以承受,为了解决春运问题,中国政府每年都要提前部署,但仍无法满足春运要求。
春运的节前运输安排通常由每年腊月16日开始,那时候民工开始放假,纷纷乘交通工具回乡。春运的节后运输安排由每年正月初四开始,民工返回工作岗位。随着2008年开始新实施的节假日安排,以及不少民工担心在经济发达地区寻找工作日益困难,节后返回工作岗位或就业地区的时间较以前为早,有的人初三已经离乡。
春运期间,铁道部实行特殊运行管理,加开大量临时客车。从1954年起,铁道部就有春运记录,但客流与现在相差很远,日均客流量73万人次,高峰客流量90万人次,时间为春节前后15天。80年代以后,大量民工外出,春运成为社会热点。每年春运,铁路运输是重中之重,铁道部采用“基本方案”、“预备方案”、“应急方案”三套运力方案,分别应对正常客流、高峰客流、突发客流。
[编辑本段]
春运产生原因
主要有三点:
1、经济发展不均匀。
2、运力不够。
3、平时假期少。
经济发展不均匀,导致人口大量流动。在短时间内,交通运输无法满足大量人口流动。平时假期少,人们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
春运的产生主要来自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及社会人力大量流动的情况。在中国,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一年的开始,无论离家人有多远,一般人都要尽量在除夕时与家人团聚,共度新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开始鼓励自主就业,并且人员的流动的限制也开始松动。因此有非常多的人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到经济较发达地区就业,造成了人力的大量流动。这些离开家去外地就业的人员在春节前后集中返乡过年,即成为春运运输的主要人群。
此外,这段时间是高等院校放寒假时期,多数学校在春节前两到三周开始放假,在正月十五左右开学,因此在外地就读的学生返家也构成了春运运输的另一主要人群。
同时,春节期间也是一年中的几个长假之一,部分人会选择在春节中间的时间旅游。运输旅游人群虽然跟春运尖锋时间不同,但也加重了运输系统的压力。
春运发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已建成的交通网络不能完全满足交通需求。中国铁路里程虽然居于世界第三,但是人均铁路只有5.8厘米(2006 年),不够一支香烟的长度,所以也被戏称为“香烟铁路”。为此,中国政府也制定了诸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计划,来缓解运力不足的问题。
[编辑本段]
交通特点
城际交通压力剧增,城市交通与国际交通没有明显变化。
交通压力主要集中在陆路运输;航空也有一些压力,但由于受到价格等因素制约,压力增长有限;河运与海运因可及范围及安全等方面,压力增长极为有限。
春运交通压力有明显的时间性和方向性。一般在春节前压力主要集中在从较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从周边城市到旅游景点的路线上;除夕、正月初一、初二这几天的春运压力较小;春节后运输压力转移到在从欠发达地区到到发达地区,从旅游景点到周边城市的路线上。
[编辑本段]
春运线路
春节前重点地区通常是京津、长三角、福建、珠三角地区;
节后重点地区一般是成都、重庆、武汉、长沙、南昌、合肥、阜阳地区。

[春运重点区域及路线示意图]
春运重点区域及路线示意图
春运工作重点干线为: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京石线、京哈线、陇海线、兰新线、沪杭线、浙赣线、焦柳线、襄渝线、宝成线、湘黔线、黔桂线、川黔线、同蒲线
[编辑本段]
春运战略
为实现“确保安全、满足重点、平稳有序、良好服务”的春运目标,全国铁路春运总体战略是“以客为主,客货双赢;南客北货,南车北调;统筹安排,重点必保;适度屯车,应急有备;车辆挖潜,停短保长;有流开车,无流停运”。
[编辑本段]
铁路春运涨价大事记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原国家计委等部门对铁路客票价格进行了一系列局部改革的尝试。 1993年春运期间,对乘火车进出广东省和广东省内的乘客实行浮动加价。
2000年的春运期间,部分铁路列车客票票价上浮,以往春节前的客流最高峰大多出现在春节前9 天至前3天,票价上浮后,当年春运客流高峰期提前了3天并延后了3天。
2001年,铁路春运旅客发送量预计达1.34亿人次,铁道部在春运前正式确定了在部分运输能力紧张方向的部分列车、部分时段,实行票价上浮的方案。
2001年1月18日,河北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律师乔占祥向铁道部申请行政复议,质疑铁道部 2001年春运期间部分旅客列车实行票价上浮的行政行为。这场官司以乔占祥败诉告终。
2002年1月12日,中国历史上首次铁路价格听证会在北京举行。33名代表对铁道部提出的方案进行审议,大多数代表原则同意对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
2002年1月27日,原国家计委下发的《国家计委关于公布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执行方案的通知》,授权铁道部在一定幅度内可以上涨票价的同时,并没有排除铁道部上报国务院批准及申请听证这两项法定义务。
2003年春运,铁路客票票价又有较大幅度上浮,其中硬座票涨价15%,卧铺票涨价20%。此次铁路春运涨价没有召开听证会,引来社会上很多质疑的声音。对此铁道部解释,这是因为“召开一次听证会所得出的结论可以在同类状况下适用较长时间”。
2004年和2005年的春运期间,铁路客票票价上浮幅度与2003年持平。涨价前均未召开听证会。
200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翔提交的《关于取消铁路春运车票违法涨价的建议》指出,铁路春运车票涨价双重违法:违背了《价格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铁路部门想以此调控旅客客流,但客流并没有因为涨价而减少。
2006年春运结束后,据铁道部春运办统计,当年春运铁路共运送旅客1.4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铁道部希望涨价能缓解铁路春运客流高峰压力的愿望并未实现。
2006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纪尽善说:年年春运年年涨,雷打不动。春运涨价6年了,客流怎么还没被限制住?当初听证时,铁路部门提出的“限客分流”、“削峰平谷”之说,很难让人不联想到是垄断的“幌子”。
2007年1月10日,中国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对外宣布:从今年起,铁路春运火车票价格不再实行上浮制度。
2008年 发改委披露2008年春运的价格政策,铁路票价不上浮,公路票价可适当浮动。
2009年交通部对道路运输春运价格政策不作调整。
2009年春运从元月11日至明年2月19日结束,为期40天。
2010年春运具体时间安排为:1月30日(腊月十六)至3月10日(正月二十五),节前15 天,节后25天,共计40天
[编辑本段]
学者眼中的春运
不少专家学者认为,隐藏在春运高潮背后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大问题,中国人的乡土观念、城乡二元结构、资源配置、户口壁垒等一系列深层次因素。
一、春运是资源配置的必然(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在我们的春运中,交通的运输能力、现有的资源配置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都在加剧回家的难度。大量外出打工的农民要在同一个时期回乡过年,客运市场因需求远大于供给而引发一系列危机。那么多人,一个地方一下子要在同一个时间段回家,肯定会带来一些问题。中国农村拥有大量素质较低的剩余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虽然在理论上可以称为经济资源,是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但事实上由于本地不能提供太多合适的就业岗位,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只能远离家乡外出打工。而那些没有走出家门、在家里又挣不到钱的农民更是长期处于贫困边缘,成为社会危机的隐患。
此外,中国地区经济不平衡也导致了这种人口流动,比如安徽民工,如果在合肥和杭州相同的工作可以赚到相同的钱,那何必再跑到杭州来呢?随着社会发展,东部和西部的经济发展协调后能够疏散人流,交通方式改变了,春运回家的民工潮就可以缓解了。
二、春运终会成为历史名词(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流动人口,只是在中国,流动人口流动的目的就是糊口,要解决春运等一系列问题就要让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社会。
在杭州打工三四年的农民工,同样的工作、干同样的活,他们依旧是个外来务工者。原因在于户口壁垒,如果户口问题解决了,工作的地方真正成了他们生活的地方,定期的民工大潮也就随之缓解。比如美国人,从地方到首都华盛顿,有生存能力全家都可以定居,根本不会出现类似问题。
对于外来人口,当地政府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地方政府,他们有一个共同信念和一般行为,就是对外来人口只能欢迎,不能限制,只能与当地人一视同仁,不能歧视。因为,人口流入,四海来归,一方面表明该地区的投资环境好,经济发展快,政府效率高,在地区竞争中走在前列;另一方面,也是调节本地劳动力供求、抑制当地工资成本上升、促进当地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根本保障。限制和阻碍人口流入反而有悖常理,为智者所不取。
如果户口、待遇都不成问题了,虽然中国人有浓浓的乡土观念,但是在城市住久了,就不会每年非得在过年的时候兴师动众回老家了。
三、从劳动力自由流动到人口自由迁徙(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春运并非交通运输业的常规,更不是一项不可改变的制度,而是在现行制度安排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就春运谈春运,春运问题不可能缓解,接家属前来过年,用高薪留住民工在当地过年,更是于事无补。
首先,一旦允许农民工迁入城市和发达地区定居,成家立业,很多人就不会兴师动众回老家过年了,春运问题不解自消。其次,允许人口自由迁徙,现行一系列对民工不平等政策,包括户籍、就业、社会保障和教育等方方面面,就难以存续和实施,城市化的进程就会加快。这是中国今后经济长期增长的巨大动力。再次,因民工而存在的很多社会治安状况会大大改善。更为重要的是,允许人口自由迁徙及其所导致的上述变化,将会加快中国社会民主化的进程。这也许是中国社会改造必须要面对的一大难题。

『玖』 经济法上的公益诉讼问题的经典案例有哪些

经济公益诉讼的含义:
指被诉行为侵害了或危及到社会性的经济公益,一般并不直接损害原告私人的利益。在单纯私人利益直接受损害的情形下,只需诉诸传统的诉讼手段即可处理,个人作为自身利益的最大维护者,理应且非常自觉地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经典案例:
1.2001年7月,因为在购买的电话号码簿上查不到有关电话,丘建东状告电话号簿公司,结果被法院驳回上诉。2004丘建东状告厦门航空公司,要求返还机场建设费五十元,撤销机场建设费,后来基于同样的理由被判败诉。

对于上述结果,绝不能过分苛责法院。因为公益诉讼通常会涉及到某些政府部门滥用权力侵犯公众利益,或者垄断企业将不公平的条款强加于消费者。受理、审判和裁决这样的案件不仅需要勇气,还要通过司法活动进行法律创新,对重大的制度性安排作出判断,所以,除了法官个人的勇气外,还需要高超的能力和娴熟的司法技术,以及制度和环境的支持。

其次,原告胜诉成果不能有效转化,公益诉讼的判决效果不彰。在当代中国的公益诉讼案件中,人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虽然第一位提起公益诉讼的原告胜诉了,但当其他有着同样遭遇的人们继起捍卫个人权益时,却不得不从头开始提起诉讼,以个人之力去对抗强势部门所制造的社会不公。

造成公益诉讼处于困境的现实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原因是中国公益诉讼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中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起诉者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诉讼法》第41条规定,提起诉讼的原告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于这些条款的通常理解是,只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或者与他人发生权益争议,才能以原告资格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人民法院行使司法审判权保护其合法权益,而与案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司法实践中,也是按照上述理解开展审判活动的。

『拾』 火车票涨价能解决春运买票难吗

铁路票价在90年代到2007年就已经存在过春运期间涨价的先例了,总结起来就是,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铁路春运涨价大事记

2007-01-11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原国家计委等部门对铁路客票价格进行了一系列局部改革的尝试。1993年春运期间,对乘火车进出广东省和广东省内的乘客实行浮动加价。
2000年的春运期间,部分铁路列车客票票价上浮,以往春节前的客流最高峰大多出现在春节前9天至前3天,票价上浮后,当年春运客流高峰期提前了3天并延后了3天。
2001年,铁路春运旅客发送量预计达1.34亿人次,铁道部在春运前正式确定了在部分运输能力紧张方向的部分列车、部分时段,实行票价上浮的方案。
2001年1月18日,河北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律师乔占祥向铁道部申请行政复议,质疑铁道部2001年春运期间部分旅客列车实行票价上浮的行政行为。这场官司以乔占祥败诉告终。
2002年1月12日,我国历史上首次铁路价格听证会在北京举行。33名代表对铁道部提出的方案进行审议,大多数代表原则同意对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
2002年1月27日,原国家计委下发的《国家计委关于公布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执行方案的通知》,授权铁道部在一定幅度内可以上涨票价的同时,并没有排除铁道部上报国务院批准及申请听证这两项法定义务。
2003年春运,铁路客票票价又有较大幅度上浮,其中硬座票涨价15%,卧铺票涨价20%。此次铁路春运涨价没有召开听证会,引来社会上很多质疑的声音。对此铁道部解释,这是因为“召开一次听证会所得出的结论可以在同类状况下适用较长时间”。
2004年和2005年的春运期间,铁路客票票价上浮幅度与2003年持平。涨价前均未召开听证会。
200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翔提交的《关于取消铁路春运车票违法涨价的建议》指出,铁路春运车票涨价双重违法:违背了《价格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铁路部门想以此调控旅客客流,但客流并没有因为涨价而减少。
2006年春运结束后,据铁道部春运办统计,当年春运铁路共运送旅客1.4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铁道部希望涨价能缓解铁路春运客流高峰压力的愿望并未实现。
2006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纪尽善说:年年春运年年涨,雷打不动。春运涨价6年了,客流怎么还没被限制住?当初听证时,铁路部门提出的“限客分流”、“削峰平谷”之说,很难让人不联想到是垄断的“幌子”。
2007年1月10日,中国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对外宣布:从今年起,铁路春运火车票价格不再实行上浮制度。
个人之见:
当代社会,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强了,跨区域工作的人群越来越多,春运人员每年都会增加。
中长途旅行的首选依然是火车,火车票价便宜、安全、舒适性好。在民航运力有限、票价高昂的情况下,火车依然是首选。
如果涨价幅度不是很高的话,对出行人员根本没有影响,该坐火车还是火车。
解决春运的问题,不能通过提高票价来希望减少乘车人的数量,而是要合理调度,加开车辆,增加运力。

热点内容
两项新民法 发布:2025-01-18 13:43:27 浏览:491
民法115条 发布:2025-01-18 13:40:23 浏览:128
人民法院错案追究 发布:2025-01-18 13:21:33 浏览:81
治安处罚条例新 发布:2025-01-18 12:48:20 浏览:573
占用红树林保护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8 12:14:06 浏览:15
北京刑事没输过律师 发布:2025-01-18 12:09:11 浏览:643
司法所法律援助与扶贫 发布:2025-01-18 11:55:00 浏览:887
黑子林律师 发布:2025-01-18 11:23:10 浏览:354
三大诉讼法的证明对象 发布:2025-01-18 11:10:53 浏览:208
2013最新劳动法 发布:2025-01-18 10:10:11 浏览: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