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民营企业法律服务
Ⅰ 检察机关如何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司马兆二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当前,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将检察职能融入为民营经济服务的实践当中去,在工作中延伸检察触角,积极探索服务民营经济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是当前检察机关亟需解决的问题。 充分认清形势,客观分析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长期以来,尽管民营经济的宪法地位已从根本上确立,但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仍不宽松和健全,尤其是法治环境。如一些地区执法、司法机关的少数人员,在涉及民营企业的执法过程中,执法不公、监督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民营企业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依法生产、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公平竞争、诚实信用意识不强,偷漏国家税收、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民营企业生存环境不尽理想,盗窃、诈骗、侵占民营企业财产及向业主敲诈勒索、索贿,甚至侵害其人身安全的案件时有发生,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的有关法律尚未完善,等等。 为此,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院,既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帮助、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加强交流与沟通,及时寻求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切合点和突破点 检察机关应当加强与民营企业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供法律服务。如适时召开为民营企业服务座谈会,邀请企业代表参与,聆听企业的心声。在检察机关内部设立专门与民营企业联系的机构或者在其他职能科室设立与民营企业联系的窗口,强化与民营企业联系的渠道。走访民营企业,进行调研,及时地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违法、违章和违规等问题,配合企业予以解决。 同时,探求服务民营企业的切合点和突破点。司法实践表明,盗窃公司、企业生产资料,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职务侵占,金融诈骗以及商业贿赂等财产和经济犯罪大量存在,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检察机关应当依托检察职能,围绕经济发展的大局,加强打击和预防各类刑事犯罪,尤其是涉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力度,确保经济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稳步发展。 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要严格履行检察机关的“打击”职能,加强与其他司法机关的配合,坚决、及时地依法打击涉及对民营经济的刑事犯罪活动,如盗窃、侵占、诈骗等涉财型犯罪,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和生存空间;要积极发挥检察机关的“侦查”职能,严肃查处国家行政执法人员在与民营企业打交道中利用职权实施贿赂犯罪和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案件,保障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保护业主的合法利益;增强监督意识,延伸监督触角,将民营企业的司法内容纳入到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视野中来,确保对民营企业的司法公正。 (作者系扬中市检察院检察长)
Ⅱ 在自治区关于依法加强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的意见中民营企业产权不仅包括什么什么
在当天上午举办的以“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为主题的商会讲坛上,自治区检察院的优秀检察官作讲座,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和最高检的实施意见,结合近几年区内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从金融安全的角度,就非公有制企业如何做好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工作,为企业家答疑解惑,帮助企业家加强对产权保护政策的理解和树立防范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意识。
当天下午,自治区检察院与自治区工商联共同举办座谈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与自治区检察院及自治区工商联主要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反映民营企业产权保护中遇到的问题、存在的困难,并就检察机关如何更好地发挥检察职能,加大对民营企业产权、权益的司法保护提出意见和建议。
自治区检察院表示,检察机关将切实履行检察职能,加大对民营企业产权的司法保护力度,依法打击严重影响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侵犯民营企业产权的刑事犯罪,严肃查办在民营企业产权确认、产权调整、产权交易等过程中发生的职务犯罪。自治区工商联表示,各级工商联将加强与检察机关的沟通联系,拓宽服务渠道,为保护企业产权提供法律服务,增强民营企业依法保护自身产权意识
Ⅲ 我市发布“民营经济25条”为民企解难题
打好打赢营商环境翻身仗
近日,针对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的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等瓶颈问题,我市出台《汕头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精简优化政务服务、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健全民营企业公共服务、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培养引进人才、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共十个方面提出25项措施,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1、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不得以任何形式增设民营企业准入条件。
●对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企业,不得设置与业务能力无关的企业规模门槛和明显超过招标项目要求的业绩门槛等。
2、放开相关行业和领域准入
●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城镇供水、燃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停车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和交通、水利、教育、卫生、养老等社会事业领域项目建设。
●在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活动中积极吸引民营企业参与。
3、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推动实行“一网通办、一窗办理”,确保企业开办全流程压缩至1个工作日,全力做好企业办事“三免”(免快递费、刻章费、停车费)服务。
●推行“互联网 不动产登记”,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分别压缩至3个、1个工作日以内。
●鼓励各区(县)建设工业厂房,工业物业产权可按幢、层等固定界限为基本单元分割登记和转让。
4、优化项目审批服务
●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项目审批“不见面”在线办理。
●试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和建设项目环评豁免。
5、进一步降低税费负担
●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的政策。
●继续按不高于2017年征收标准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落实分档减缴和暂免征收优惠政策。
●对小微企业工会经费实行全额返还;对有困难的中型企业工会,县级以上工会安排专项资金予以回拨补助。
6、进一步降低要素成本
●鼓励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组织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推动电力外线接入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办理压缩至5个工作日。持续优化电力接入报装流程,为小微企业低压用电提供电力接入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
●推广电商新模式,举办“电商 直播”线上活动。
●推行“工业标准地”供地模式,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 的前提下,允许提高容积率,超过原批准部分不增收土地价款。
●鼓励和支持促进标准厂房建设和使用,对符合条件的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给予第二层以上部分每平方米100元的一次性奖补。
7、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对已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贷款贴息补助,单个企业的补助比例最高不超过利息的50%,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加强对政府性担保机构的支持,推动支小支农担保业务达到有关标准。
8、完善信用评价及信息共享机制
●提高民营企业融资可得性,加快“中小融”“粤信融”“信易贷”、中征应收账款融 资服务平台等平台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9、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研究和出台“政银保”等融资合作项目,建立重点企业名单制度。
●进一步完善“汕金惠企通”小程序,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对接率。
●建立汕头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拥有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中小微企业。
●扩大“银税互动”受惠面,将纳税信用M 级企业纳入“银税互动”范围。
●加大再贴现对小微民营企业票据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绿色票据。
10、提升公共平台服务水平
●依托“粤企政策通”平台和企业信息服务系统,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推送、解读、咨询、兑现等涉企政策信息服务。
●实施“政产研·智助强企”工程,免费为企业把脉问诊,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11、保障服务资源供给
●认定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培育本地优秀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保障。
●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宣传、需求调研、跟踪反馈和服务对接等。
12、强化对外交流合作
●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展会等贸易平台开拓国外市场。
●对出口小微企业投保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予以全额补贴。
13、支持民营企业研发机构建设
●对首次认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给予一次性建设经费补助。
●校企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科研成果并经专家评审后,按照该项目研发投入费用10%的比例予以一次性经费补助,基地依托单位每年最高补助不超过20万元。
14、加强民营中小企业梯度培育
●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培育行动,打造一批占据产业链核心的“隐形冠军”。
●完善“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对新升规工业企业落实直接奖励、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奖励机制。
●“区(县)级”“市级”的创业孵化基地的,分别给予10万元、1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省级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的每个给予60万元奖补,此后每次复评达到优秀等次的每个给予 10万元奖补;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的,再给予60万元奖补。
15、鼓励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鼓励民营工业企业实施提质增效、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和绿色发展为重点的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支持工业强基工程“四基”领域、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中的5G模块、智能传感器、网络设备等关键设备器件更新改造和数字化改造项目,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及其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关键技术改造项目。
●对获得“驰名商标”认定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20-100万元;对获得授予“中国商标金奖”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0-100万元;对首次申请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并获准的,其费用政府补贴一半;对核准注册的地理标志和经核准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每件奖励5万元。
16、加强民营企业家培训
●实施企业家培养计划,组织一批民营企业家到国内外知名院校或科研机构学习培训。
17、强化企业用工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院校产教联盟,大力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大技工培养力度,培养一支“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方面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鼓励支持企业在技工院校以“冠名班”等形式共同培养具有现代知识、高超技能、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院校与园区、企业开展定制化职工技能培训活动。
●支持民营企业申请设立博士工作站,对获批的博士工作站给予建站补贴50万元。
●实施技能人才培育成长行动,大力培育一批“创新能手”;鼓励发展“共享员工”等灵活就业新模式。
18、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对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发放“人才金凤卡”,凭卡享受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为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提供便利。
19、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依法审慎采取查封、扣押、 冻结等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
●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和处置涉案财物时,依法严格区分违法所得与合法财产、企业法人财产与个人财产,涉案人员个人财产与家庭成员财产。
●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制度规定,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
●建立知识产权案件快审机制,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
●严肃查处公职人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服务民营企业中“吃拿卡要”等问题,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
20、健全民营企业司法保护机制
●修订《汕头市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尽快出台《汕头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持续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组织引导法律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服务。
21、加强民营企业典型宣传
●大力弘扬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精神,选树一批优秀企业家进行表彰或通报表扬。
●推荐“三强一好”(思想政治强、行业代表性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信誉好)的民营经济人士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22、引导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
●面向民营企业开展普法宣讲,组织民营企业家旁听公开庭审、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推进民营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推动民营企业守法合规经营。
●将“红黑名单”等信用信息嵌入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和公共资源交易等业务流程,推动联合奖惩措施落到实处。
23、畅通政企沟通渠道
●依托市领导联系企业直通车制度、“粤商通”企业诉求响应平台和12345服务热线等平台载体,建立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回应中小企业合理诉求。
●建立民营企业家智库,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24、加强政府政务诚信建设
●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相关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体系。
●各区(县)政府要依法履行与民营企业签订的协议和合同,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现象发生,将政务履约、守诺服务等纳入政府机关绩效考核内容。
●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建立政务服务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
25、规范行政执法检查
●实现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常态化全覆盖,完善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抽查机制,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推行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
(文章来源:汕头橄榄台)
Ⅳ 如何加快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政策性建议
gentleness, vigor and a keenness of
Ⅳ 自治区民营企业家法律维权服务联系联席会议制度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统筹自治区政法各部门制定具体的政策解释,对基层执法人员保护民营企业家权益提出明确要求,对于落实不坚决、不到位、不得力的及时发现并纠正,对于变相抗拒落实的严肃追责问责,确保政策要求落到实处。自治区工商联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强化服务和保障民营企业家发展的顶层设计,积极加强与自治区党委政法委、自治区政法各部门以及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向企业家敲诈勒索、威胁恐吓、阻挠企业经营、破坏企业生产设施等违法犯罪行为。检察机关全面协调充分履行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依法平等保障涉案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审判机关发挥审判职能导向作用,守护司法公平正义的底线。司法行政机关强化落实律师代理申诉控告制度,保障民营企业家申诉权规范有序行使。加强法律宣传职能作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推动形成依法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良好机制和社会氛围,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感和干事创业信心。
据权威部门数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区民营经济实现较快发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民营经济占比达48.6%;同比增长10.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6.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下,民营企业家法律维权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的运行,有助于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家安心谋发展的信心。
Ⅵ 检察机关如何为民营企业服务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检察机关在对待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思维定势和误解,迄今为止,检察机关仍将服务经济大局定位为服务国有企业,把对民营经济的服务排除在外。依据检察职能,尽管在检察工作中很少涉及到民营经济的内容,但是并不能由此得出检察机关没有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的责任。其实,服务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既可以是通过业务“聚焦式”服务,也可以是围绕业务“辐射式”的服务。因此,服务到位不到位,不在于业务的范围是否触及,而在于服务意识的存在与否。因此,正确把握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更新观念,树立为民营企业发展服务的执法思想。 一、 一视同仁,三个同等 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包括许多其他国家机关)在对待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的态度上,截然不同,保护和服务国有经济明显多于民营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和现状。但是,从民营经济法律地位的变化和近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检察机关应当及时解放思想,积极更新观念,重新审视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将服务大局、服务经济作为开展各项检察工作的主线思想,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问题上,坚决贯彻“三个同等”原则,即给予同等对待、同等保护、同等服务。尤其,要更新保护和服务民营企业的传统观念,抛弃歧视或者不公正地对待民营企业的错误思想,将服务民营经济的思想统一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服务整个经济建设大局的思想高度,从而树立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的执法思想。 二、交流与沟通,是服务的基础 加强交流与沟通,及时寻求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切合点和突破点,进一步确立服务的重点观念的更新只是检察机关为民营经济服务的前提条件和思想条件。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如何将服务民营经济与检察职能相结合和做好服务民营经济的检察工作,需要深入研究,并予以解决。把为国有企业服务的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用来指导如何开展为民营企业服务,但同时不能忽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差异,毕竟检察机关与民营企业之间业务往来较少,所以,应当在服务国有企业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对待民营企业。 三、严厉打击犯罪 强化法律监督 打击犯罪本身就是一种服务方式。只是这种服务方式不被社会一般人所理解,因为它不能直接转化为经济的增长点,是一种环境的服务。随着法治经济的确立和法律的完善,民营企业越来越意识到打击犯罪与企业发展的裙带关系,需要借助法治的力量进行维权斗争。因而,顺应这种呼唤,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打击侵犯民营企业经营权的各类刑事犯罪和违法行为,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一个有利于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 四、预防犯罪,排除隐患,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检察机关应当确立“打击未动,预防先行”工作思路,及时有效地消除企业隐患,为民营企业制度健全把脉,做到“人、章、物”的合理、合法。同时,检察机关不应干预民营企业内部的经营权,通过送法进企业来引导其朝合法、规范的方向发展。另外,检察机关应当帮助民营企业建章立制和堵塞漏洞,而且还应不定期进行回访,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若整章建制、堵塞漏洞有困难的,检察机关应当发挥办案的经验和优势,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帮助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签定合同制度、销售等规章制度,堵塞民营企业在产、供、销等管理中的漏洞,切实为企业当好参谋。 五、提高业务素质,确保服务质量 队伍建设历来为党政机关所重视,因为再好的制度,需要人去实施和执行。所以,高检院提出“以人为本”的改革战略目标,努力地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检察队伍。检察人员需要在转变思想观念的同时,努力学习民事法、经济法、行政法律法规等方方面面知识,拓展视野,才能为民营企业服务到位,才能保证服务的质量,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推波助澜。
Ⅶ 法院对民营企业如何执行
第一、认真做好财产保全工作,确保案件有效执行。第二、规范庭审工作,强化民营企业的证据意识,提高民营企业的法律素质。
第三、细化司法便民措施,重视诉讼调解作用,积极主动化解民商事纠纷,竭力构建和谐社会。
第四、开展四类活动。在做好审判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审判优势,积极、全面地开展多项审判延伸活动,
1、注重意见征求,及时改进提高。为提高案件的审判质量,切实有效地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及时了解涉案民营企业在结案后对法院工作的意见。
2、深入民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
3、提出司法建议,建立预防机制。针对民营企业在日常经营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及时向其提出司法建议,帮助其建立纠纷预防机制,努力促成企业在诉前解决纠纷,降低了经营风险和诉讼成本。
通过以上措施和活动,在依法平等保护原则的指导下,人民法院要精心审理每一起涉及民营企业的案件,最大限度地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Ⅷ 自治区公安机关对于依法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净化营商环境有哪些具体
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1、简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放宽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落户政策、开辟办理户政业务“绿色通道”、完善特种行业许可审批制度。、开辟办理出入境业务“绿色通道”、提升交通管理服务便利化水平、优化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服务、推行便企利企网上服务。
2、保护合法权益,净化营商环境:快速受理民营企业报警求助、严打破坏市场正常竞争秩序的违法犯罪、严打涉企黑恶势力犯罪、严打侵害民营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的暴力犯罪、严打利用网络信息侵犯企业权益犯罪、严打影响民营企业投融资安全的违法犯罪、严打侵犯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
3、改进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依法全面平等保护、严禁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规范适用查封、扣押、冻结措施、依法准确适用刑事强制措施、全力做好追赃挽损工作、建立涉企执法报告制度、加强执法协作、加强对企业法律宣传服务。
4、指导安全防范,密切警企联系、建立警企联席会议制度、实行重点民营企业挂牌服务、加大民营企业周边治安整治力度、提高民营企业安全防范能力、提供信息核查服务。
5、推进执法制度建设,加强执法监督管理:健全完善涉及民营企业的执法制度规范、依法规范涉及民营企业案件的查办工作、切实加大对涉及民营企业执法行为的监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