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劳动仲裁案件法律援助工作总结

劳动仲裁案件法律援助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22-06-09 03:18:19

❶ 劳动纠纷法律援助

劳动者在进入企业时用人单位就要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这一点是必须的,劳动者已经内付出劳动但为及容时订立劳动合同的,应该自用工之日其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不合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这一点是彻彻底底的违法了,既然违法了,那么用人单位就应无条件的支付劳动者薪酬,这是不能改变的,如果就这个原因引起劳动仲裁的话,企业必然败诉,不管是几个户头,你付出多少劳动就会按照双方约定支付你劳动报酬。

❷ 企业关于劳动保障会议总结该怎样写

供参考

南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5年度工作总结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劳动保障厅的大力支持下,2005年我市劳动保障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战略部署,努力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
1、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围绕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促进就业目标责任制和为民办实事项目任务,积极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就业服务等优惠政策,推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6%,低于控制目标0.4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24283人,占全年任务数的110.4%;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7959人,占全年任务数的110.4%,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4829人,占全年任务数的120.7%;劳务派遣从业人员23926人,占全年任务数的119.6%;为866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1712.2万元。
2、搭建劳动力供需见面平台。全年共举办9场专场招聘会,参会企业554家,提供岗位35077个,进场人流量42839人,与企业初步达成意向12116人。特别是2月、7月,组织举办的“2005年福建海峡西岸人力资源南平大型招聘会”、“2005年南平夏季百家企业大型人力资源招聘会”,共有200家企业参加,通过洽谈共有10000多名求职者与用人单位达成意向。在成功举办两期大型供需招聘会的基础上,经过市政府的协调,建成了一个总面积达1350平方米的闽北劳动力交流中心,并从10月份开始,在每月的6日、16日、26日定期举办用工招聘会,为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提供双向选择和供需见面的固定场所。
3、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劳动力市场“新三化”建设,全市劳动力市场按照“整合资源、完善体系、健全机制、优化服务”的方针,不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全市劳动力市场实行了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一条龙”式就业服务。健全和完善全市企业信息库、劳动力人才库、用人单位用工需求库,做好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态的统计、分析、发布工作。每季度通过公告栏、电台、报纸向社会公布职业供求状况,扩大求职者和用工单位的选择渠道。
4、深入开展再就业援助月行动。根据省上统一部署安排,我市于2005年元旦、春节期间,在全市开展以大龄就业困难对象为重点,以“稳定您的就业,我们共同努力”为主题,以落实社会保险补贴为突破口,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将此作为劳动保障部门“两节”期间为下岗失业人员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取得较好的效果。全市共接待各类咨询人员19613人,走访居民家庭2101户,发放各种宣传材料61651份;为服务型企业安置1345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社保补贴;开发公益性岗位821个,安置“4050”人员688人;享受减免培训费2091人;发放送温暖慰问金175.98万元,慰问困难企业285户、困难职工5632人。
5、积极作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是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机制。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机制的通知》(南政〔2005〕综192号),对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予以政策扶持。明确要求在各乡镇设立专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机构,市财政一次性给予各乡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机构补助工作经费0.5万元。对各乡镇组织向南平中心城市纺织服装企业输送的农村劳动力,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用工一年以上的,每输送一名给予100元的奖励。二是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试点。2005年我市武夷山、浦城、光泽、政和四县(市)被省劳动保障厅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联系城市,我市各级劳动部门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服务,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积极培育、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务信息网络。信息网络延伸至街道农村,在街道农村成立建立专、兼职信息员队伍,据统计全市有专、兼职信息员1200多人。在劳动力市场开设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窗口”,免费为农村转移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求职登记、培训登记,以及问题投诉等服务。三是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建立了以劳动就业训练中心、技校、职校为龙头,以乡镇为依托,部门培训机构协办,社会力量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各县(市、区)从本地实际出发有计划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如延平区充分发挥社会办学力量,把缝纫机台设备搬到乡镇和劳动力比较集中的村办班,既解决了学员交通、食宿问题,又节省了经费开支,做到让他们在家门口培训。2005年延平区已相继在夏道、太平、南山镇组织开展了三期针织服装平车工培训。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一是加大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全市企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1.72万人、4.33万人、24.85万人;基金征缴分别达38934万元、22678万元、530万元;基金支出分别达56949万元、19797万元、122万元。二是加强养老保险基础工作。开展企业参保职工缴费工资和视同缴费年限“两确认”工作,截止2005年12月底,全市应确认职工217246人,已确认49人,完成率达97.29%。规范完善退休审核审批程序。健全和完善社会劳动保险经办机构内部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基金管理制度,落实基金调拨、支付的监督程序,有效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营。积极做好参保职工缴费分解及个人账户记账工作,及时部署开展2004年度参保职工缴费分解与个人账户记账工作,与地税部门配合对市本级429户参保企业47300名职工进行年度缴费分解。三是继续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全市退管机构配备了263名专职工作人员和221名兼职人员,做到统一挂牌、职能明确、制度规范。创新退管服务机制,成立自管互助组织574个。延平区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等两家单位获得“全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延平区紫云街道剑津社区居民委员会等18家退管服务机构被列为“全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达标单位”。截止2005年12月底,全市社会化管理人数任务数79032人,完成数84558人,完成率达107%。
2、继续推进医疗保险改革。一是全面完成医疗保险扩面任务。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0.7万人,其中在职职工21.5万人,退休人员9.2万人,超额完成了今年省上下达的28.9万人和市政府下达的29万人的医保扩面任务。全市征收基金27423万元,其中:划入个人账户基金11932万元;统筹基金12183万元;预留十年基金3308万元。全市基金支出21988万元,其中统筹支出11318万元、个人账户支出10670万元。二是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市政府印发实施了《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南政[2005]综35号)。主要内容:(1)从历年预留医保费中提取部份资金增加当年保费支出,解决保费不足的问题。(2)对部份门诊特殊病种医疗费用实行限额管理。(3)对事业单位改革中的一些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三是完善老干部管理办法。会同老干局、财政局、卫生局等部门一道,在《老干部医疗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病危抢救老干部自理医疗费补助办法。四是为方便异地安置参保人员和转院人员就医,将南京军区福州九三总院纳入我市医保定点医院,极大方便了参保人员异地就医。
3、加强和完善失业保险管理。一是加强了失业保险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加强了对薄弱环节的调查研究工作,使失业保险工作朝着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4-6月份我们共组织二次对十县(市、区)的失业保险基金开展内审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有效杜绝失业保险基金的违纪违规使用。二是加快建立失业保险个人缴费凭证制度和年审制度。规范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参加失业保险履行缴费义务行为,规范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服务程序,杜绝虚报冒领的现象发生。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2.03万人,累计收缴失业保险4348.4万元,实际支出失业保险金5375.3万元。
4、工伤、生育保险稳步推进。积极贯彻国家和省、市有关工伤、生育保险的政策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做好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南劳社[2005]综147号),对我市用工单位,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不再执行社会保险各险种捆绑的办法,逐步将各类和有雇工的个体工伤户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利用《工伤保险条例》贯彻实施的契机,和市财政局联合提出我市工伤职工的定期待遇调整方案,维护了伤残职工的合法权益。全市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3.67万人、10.17万人;基金征缴分别达1058万元、567万元;共受理工伤认定574件;受理劳动能力鉴定697人。
三、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1、加快技校改革发展步伐。进一步整合技工教育资源,积极争取引进各种资金,增强学校的竞争能力和办学层次,南平市工业技术学校投入570万元的实训楼增建建设,争取到国债资 金150万元;建阳技校与江苏汇思集团实施联合办学,校园面积扩大到100亩,三年计划投入资金三千万元。闽北技校自筹资金400万建综合楼近5000平方米,已立项。目前,全市技校在校生数达1万余人,2005年招生3800人,居全省前列。闽北中等技术学校学生参加政治抽考获全省第一名好成绩。工业技校已初步完成本校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工作。我局与市妇联、共青团、总工会、经贸委、工业技术学校等部门联合举办了闽北贫困大龄女童“春蕾”班,对学生实行零收费并负责就业安排,深受学生、家长、社会的好评。
2、强化职业技能鉴定。制定出台了扶持县(市、区)指导中心的新规定,并为县(市、区)指导中心配置了制证机,下调了上缴市中心的审核管理费,有力推动了县(市、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全市有鉴定站32家,其中市本级12家,完成职业技能鉴定2.3万人,比增53%;技师考评376人,比增251%。4家高技能人才认定试点企业已正式启动,评价高技能人才69人。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在职职工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作用,与技工学校、职业中专、武夷烹饪学校、市锅检所焊工培训基地、妇联家政培训中心、美容美发中心,以及针纺和机械加工企业等联合开展技能培训。全市共开展再就业培训11405人,培训后实现就业7747人,占全年任务数129.1%;农村劳动力培训41857人,占全年任务数119.6%;全市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短期培训6000多人,在职职工培训突破2万人;武夷烹饪学校开展对台培训,实现闽北台湾两岸技能培训零的突破。
4、开展职业技能竞赛。2005年我市承担了全省的钳工、车工、电工等三个工种高级工的技能竞赛三场,同时选派焊工、纺织行业细纱操作工选手参加全省的技能竞赛,获省上“优秀组织奖”,共有7人获名次。全市有4名技能型人才获市管拔尖人才表彰,12名获“福建省技术能手”称号。调动了全市职工学习技术、钻研业务的积极性,推动技能型人才脱颖而出。
四、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试点。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意见的通知》(南政办〔2005〕165号),市本级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辖企业开展试点,各县(市、区)创建和谐工业园区(产业积聚区)试点也已确定,2005年全市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试点11个,涉及131户企业16937人。通过园区试点和申报评价,促进了劳动法法规和各项劳动标准的落实,改善我市企业用工软环境,提升园区的整体素质和形象,提高园区企业竞争能力,缓解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以点代面,推动其他面上企业劳动法律法规和各项劳动标准的落实。
2、加大劳动维权力度。一是积极探索确保农民工工资发放的长效机制。市政府出台了《南平市建筑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规定》(南政[2005]综177号)。二是开展了用人单位报送书面材料报备审查和诚信用工单位活动,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三是在做好日常巡查活动外,组织开展了打击非法职业中介、整顿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禁止使用童工、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就业准入、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查处用人单位克扣拖欠职工工资行为。2005年,检查用人单位1687户,涉及劳动者13.7856万人,受理和处理群众举报629件,立案18件,追发8105名劳动者工资445.78万元,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10户,清退童工17人,清退收取721名劳动者风险金21.6496万元,审查和纠正用人单位规章数509件。四是推进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建设。市本级劳动争议庭通过省上达标验收,获“全省劳动争议仲裁庭规范化建设先进仲裁庭”。全年处理劳动争议案件427件,其中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85件,涉及劳动者760人,结案262件,结案率92%。
3、做好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处理工作。一是积极推进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加大力度对非公企业和外资经济组织的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签订宣传,督促其依法签订。全市签订劳动合同2450户15.6318万人,其中市本级3.9676万人;签订集体合同1302户8.0713万人。二是积极维护国企改革中职工合法权益。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改革,认真做好企业改革方案的审核和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指导,加强劳动保障政策宣传解释,指导企事业单位妥善分流安置职工,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2005年,配合相关部门参与了建设部门所属企业、市乡镇企业局局属事业单位、市林业物资站、市外贸公司、南平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等28家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对职工安置方案、职工劳动关系变更和解除、经济补偿支付标准和办法以及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内容,进行重点把关,涉及职工5078人,为企业事业单位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有效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健全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体系。发布了全市企业工资增长指导意见。规范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督促指导各县(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建立,全市发布市场上通用和流动性较强的职业工种581个,其中设区市发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90个。积极做好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方案、非全日制小时工资方案。加强工资总额的管理,全市纳入管理的国有、集体企业237户18896人,核定工资总额21762.77万元,其中对市本级20户实行工效挂钩和工资总额包干企业,进行了工资总额基数核定,人员8587人,核定工资总额11988.41万元。全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谈&判企业56户。
五、协调推进各项工作
1、建成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为了更好地适应劳动保障工作新形势,充分发挥我局各单位、各服务窗口的服务功能,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树立市劳动保障系统的良好形象,在市政府的统筹安排下,我局克服困难,对市劳动保障系统各单位原有的办公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盘活资产,于12月在市解放路恒立大厦2- 5层建立了南平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总面积4857.86平方米。将局机关和下属的市社保中心、市劳动就业中心、市医保中心、市机关社保中心、市农村社保中心、市劳动监察支队、市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等单位全部集中在一栋楼内办公。该中心建成后将从四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是方便群众办事。有效地解决了因劳动保障业务部门多、办公地点分散而导致的群众办事多头跑的现象,方便群众办事。二是提高工作效率。各窗口单位均实行了“一条龙”式服务,通过硬件设备的更新,办公条件的改善,办事流程的优化,以及信息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全面提高了市劳动保障系统的软硬件水平,提高了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效率。三是便于加强系统内部的有效管理。各劳动保障业务机构集中在一栋楼办公,在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同时,也大大加强了局机关对下属各单位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便于系统内各单位统一思想、步调一致、规范服务,便于各单位间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四是树立劳动保障部门新形象。所有劳动保障业务集中在一栋楼办理,为企业和群众实行“一条龙”优质服务,在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和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树立了劳动部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形象。
2、完成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局从2月3日起在全局党员中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市委16督导组的指导下,我局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较好完成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各项工作得到市委督导组的充分肯定。全局186名党员,党员参学率100%;党员人均读书笔记0.8万字,撰写心得体会文章316篇。发放各类征求意见表641份,其中局本部157份。全局召开各类征求意见座谈会28场,其中局党委召开了6场。通过各种形式共收集到各种意见与建议435条,其中对单位和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192条,对党员个人的意见和建议243条。局党委查摆出的在工作作风、组织建设、劳动就业、社会保险、职业培训、职工维权等七个方面43个问题已全部得到落实。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我局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明显增强,机关作风有了明显的改进,有力地推动了我局的各项工作。
3、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严格执行《信访条例》,继续实行信访件主要领导批办制度和群众来访局领导接待制度,进一步完善重要投诉件办理回访制度和群众来信来访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全年共收到群众信件173件,办结173件。在处理群众信访方面达到三个百分之百:按时办结率达100%,反馈率达100%,年终办结率达100%。
4、积极开展创业竞赛。2005年我局竞赛任务是:引进新办企业1个,内资项目实际投资额400万元、项目注册资金200万元,合同利用外资5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万美元。截至年底,我局共引进项目13个,其中内资11个(含新办8个,老企3个)、外资2个,完成实际投资额2090万元,注册资780万元,合同利用外资2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万美元。超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
5、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开通了“南平市劳动保障服务网”,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文件、报表、工作动态宣传力度。组织职能部门深入企业、上街设点宣传有关《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福建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发放《农民工外出务工就业指南》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以及《春风行动,农民进城就业服务指南》等宣传材料,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社会的良好环境。
在充分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城镇就业压力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与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劳动力供给总量不减,就业压力大,就业质量总体偏低的基本态势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缓解。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扩面征缴工作向纵深发展难度加大,社会保障基金征缴基数偏低。三是劳动关系呈现复杂化和多元化趋势。协调机制不健全、监察力量薄弱,劳动争议案件和劳资纠纷呈上升趋势。三是失业保险基金缺口仍然较大。四是劳动保障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有待发挥。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要认真对待,在新的一年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南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00六年一月二十三日

❸ 法律援助,法律援助在劳动仲裁有什么作用可以帮你什么忙

可以协助你搜集证据,帮你和对方协商等等,最终就是帮你达到自己期望的结果。

❹ 劳动仲裁申请法律援助,主要是有什么作用

您好,
法律援助覆盖各类型的案件,劳动仲裁的当事人也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本文将简要介专绍申请劳属动仲裁法律援助的相关注意事项,希望对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有所帮助。
劳动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缓、减、免交仲裁费的,应当提交书面申请和证明确有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其中因生活困难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费申请援、减、免交仲裁费的,应当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的其他有效证明材料。劳动者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给予缓收仲裁费的决定为依据,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不再审查其是否符合经济困难标准,直接给予法律援助。

❺ 劳动纠纷法律援助

你可以到劳动仲裁部门寻求法律帮助,也可以直接到法院直接去起诉他们,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❻ 劳动仲裁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吗

法律分析:劳动仲裁是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只要是经济困难的人,因劳动争议仲裁而需要申请法律援助的,都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法律依据:《劳动争议仲裁法律援助工作若干规定》第四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于法律援助机构决定提供法律援助的受援人,经审查认为符合缓、减、免交仲裁费条件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对受援人先行作出缓交仲裁费的决定,待案件审结后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仲裁费的支付。

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仲裁费的负担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

❼ 劳动仲裁申请中,请问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有什么帮助和作用

(一)保障人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实现基本权利
法律援助就是典型的“人权工程”,其实质也是“民生工程”,它可以帮助困难群众及时有效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其合法权益,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所有公民依法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
(二)促进平等:实施法律资源再分配
法律援助制度就是针对法律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由国家对公共法律资源进行再分配。国家通过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或减免的法律服务,尽可能地克服他们在各种法律活动中的劣势,平等地享受各种法律赋予的权利,理直气壮地对抗各种侵害,从而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实现正义:促进司法活动公正实施
国家通过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及时启动司法程序,严格按照法律进行公平公正地评判,严格依法调节各类关系,让违法者承担相应的责任,让受害者得到相应的补偿,从而促进矛盾纠纷的“终结解决”,维护社会的正义和法律的权威。
(四)注重效率:低成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法律援助活动尽管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收益,但是其社会效益是无限量的。法律援助实现效率就是通过法律援助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经济合理性去寻找最理想的方式,以最少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进一步在最大限度内实现人对正义、自由和平等的愿望。
在劳动仲裁中,可以让你少花甚至不花费用就可以比较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热点内容
关社会与法读后感 发布:2024-11-01 10:57:53 浏览:193
行政法案例分析解题思路 发布:2024-11-01 10:57:06 浏览:660
关于复旦投毒案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4-11-01 10:57:00 浏览:24
猫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4-11-01 08:37:43 浏览:3
东北大学法律硕士分数线 发布:2024-11-01 08:04:43 浏览:964
山东大学法律硕士经验 发布:2024-11-01 07:29:30 浏览:239
老鼠条例 发布:2024-11-01 07:24:41 浏览:746
国际经济法中的国际惯例 发布:2024-11-01 07:16:39 浏览:168
2015年广东省生育条例 发布:2024-11-01 07:16:35 浏览:458
化妆品侵权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4-11-01 07:09:52 浏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