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问题
1. 法律服务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2. 湖北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公共法律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公共法律服务及其监督管理活动。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公共法律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基本法律需求而组织提供的法律服务、服务保障措施以及其他相关服务事项。
公共法律服务主要包括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法律查询、法律便利、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村(居)法律顾问等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第四条公共法律服务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为目标,坚持公共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创新服务内容、形式和供给模式,整合优化服务资源,促进资源共建共享,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五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获取、监督、评价公共法律服务和对公共法律服务提出建议的权利。第六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当开展公共法律服务的宣传,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七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全省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统筹指导,建立公共法律服务运行保障机制,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领导,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统筹协调机制,研究解决公共法律服务的重大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管辖区域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第八条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推进,会同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建立公共法律服务标准体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法律服务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依法履行以下职责:
(一)宣传贯彻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公共法律服务各项制度和措施;
(二)统筹城乡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配置,加强公共法律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
(三)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流程;
(四)监督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
(五)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六)与公共法律服务相关的其他工作。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管理等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同配合,做好立项审批、经费保障、服务运行、队伍建设等公共法律服务相关工作。第十条人民团体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参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共同做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第三章服务提供第十一条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包括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置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置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居)民委员会设置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等实体平台和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以及网络平台。第十二条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建设情况,组织编制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和服务指南,明确各类各级平台提供的服务事项、承办机构、办事流程等。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目录清单,编制本级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目录清单。
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第十三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主要提供以下法律服务:
(一)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调解等服务;
(二)公证、仲裁、司法鉴定、律师等法律服务指引;
(三)接待、解答司法行政其他相关业务咨询,引导相关服务;
(四)具备条件的,提供监所远程视频探视等服务;
(五)其他法律服务。第十四条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主要提供以下法律服务:
(一)法律咨询服务;
(二)引导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等;
(三)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和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告知社区矫正政策以及救助帮扶途径等;
(四)组织协调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和村(居)法律顾问为村(居)民提供法律服务;
(五)其他法律服务。
3.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具体包括哪些
公共法律服来务体系建设具体包括源:
一是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均衡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加强欠发达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
二是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多元化专业化,积极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党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行职能、促进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国家重大经贸活动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提供法律服务。
三是创新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健全管理机制,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评价机制。
四是加大保障力度,推进制度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经费保障,加强科技保障。
五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督查指导,注重宣传引导。
4. 中共中央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原因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内,是全容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
5.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
一、公共法律服务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协调。二、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主要包括法治宣传教育、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法律顾问、调解、仲裁、司法鉴定、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等方面。三、公共法律服务应当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由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充分发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财政、民政、农业农村、信访等部门职能作用,在规划编制、政策衔接、标准制定实施、服务运行、财政保障等方面加强整体设计、协调推进。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责任指标考评体系,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省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室等实体平台和热线、网络平台建设纳入全省重大建设项目。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
(一)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市、县、乡、村四级实体平台建设。加强以司法所为依托的乡镇和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规范化建设,配备独立的办公用房、业务场所和不少于三名的工作人员,辖区人口较多的乡镇和街道,可以适当增加工作人员;
(二)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建设。统筹建设和集中运营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实现与12345政务服务、12368诉讼服务、12309检察服务等公共服务热线平台联动;
(三)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和信息化建设。将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纳入一体化政务平台统筹建设,实现与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和其他省级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村(居)法律顾问、政府法律顾问、法律风险评估、法律问题专家论证、法治人才培养、法律服务志愿者招募以及仲裁、公证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等政府购买力度,并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开展,负责统筹整合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服务资源,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提供下列服务项目:
(一)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免费服务;
(二)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公证、司法鉴定、法律顾问等有偿服务;
(三)具备条件的,提供仲裁、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监所远程视频探视等拓展服务。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将下列事项纳入财政预算统筹保障:
(一)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村(居)法律顾问等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经费;
(二)广场、公园等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和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基地建设经费;
(三)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平台驻场法律服务人员补贴费用;
(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平台,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移动端和APP等建设运营的专项经费保障。
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将涉及省人民政府支持的法律援助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等必要经费纳入省级财政预算统筹保障,统筹利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等资金渠道,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经费保障,并对欠发达地区予以倾斜。九、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落实下列补贴经费:
(一)人民调解以案定补、专职人民调解员聘用等人民调解补贴经费;
(二)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值班等法律援助补贴经费;
(三)村(居)法律顾问服务、律师驻点服务等律师服务所必需的补贴经费;
(四)司法鉴定必需的工作经费。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信访部门应当针对法律援助、刑事案件律师辩护、申诉和再审律师代理、公证参与司法辅助、司法鉴定管理与办案衔接、律师参与信访等工作,在业务衔接、场所提供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
6.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包含的内容
法律分析: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具体包括:一是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均衡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加强欠发达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二是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多元化专业化,积极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党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行职能、促进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国家重大经贸活动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提供法律服务。三是创新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健全管理机制,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四是加大保障力度,推进制度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经费保障,加强科技保障。五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督查指导,注重宣传引导。
法律依据:《山东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推进全面依法治省进程,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山东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法律服务活动,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公共法律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为满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基本法律服务需求而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务设施、服务产品、服务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