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法律服务季度风险提示
1. 税务局给企业提供风险提示服务,你想说点什么吗
答:申报系统进行纳税申报的居民企业纳税人。服务流程
(一)纳税人在网上申报系统填报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4年版)后,选择“风险提示服务”,并等待系统反馈风险提示结果。
(二)针对风险提示信息,纳税人可自愿选择是否修正,可以自行确定是否调整、修改、补充数据或信息,也可以直接进入纳税申报程序。
(三)纳税人完成风险提示信息修正后,可以再次选择“风险提示服务”,查看是否已经处理风险提示问题,也可以直接进入纳税申报程序。
三、注意事项
(一)税收政策风险提示服务不改变纳税人依法自行计算申报缴纳税额、享受法定权益、承担法律责任的权利和义务。
(二)税收政策风险提示服务是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提供的一项纳税服务,纳税人可以根据自身经营情况,自愿选择风险提示服务,自行决定风险修正。
(三)税收政策风险提示服务是在纳税人正式申报纳税前进行的,需要纳税人至少提前一天报送本企业的2016年度财务报表,并办理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备案手续。
(四)纳税人已经完成2016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系统将不再提供税收政策风险提示服务。
特此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
2. 第一季度公共法律服务需求特点
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有以下特点。
1、第一季度公共法律服务需的求特点是做好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业务管理和指导工作,做好法律援助。
2、坚持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的服务理念。
3. 采取哪些措施,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满意度
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司法行政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去年全市司法行政机关满意度测评中,对我县司法行政工作的不满意率为7.71%,为全市最高。与全市最低的水城县4.40%相比高出3.31%。一下子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满意度低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进行了系列调查,总结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和症结,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影响我县司法行政工作满意度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去年,全县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各项工作成效是显著的,但民意调查测评结果却很不理想,经过深入客观调查分析,影响我县司法行政工作满意度的主要问题有:
一、宣传不到位,群众对司法行政知晓率、认知度不高,致使群众评价偏颇。一是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较多,但对县乡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职责系统、全覆盖地宣传却没有,导致群众对公检法司的职能职责混为一谈,加上平时的业务往来也使群众误认为司法局就是所有司法系统的总合,还有群众认为司法局就是管公、检、法的,或者把司法行政机关和公检法机关等同起来,有的群众还到司法局来投诉公检法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把对公检法的不满意算在了司法局的名下。二是缺乏专门的宣传手段和机制。没有独立的门户网站、没有专门的刊物及其他载体,更没有专门的宣传机构、人员和相关制度,致使群众知晓率、认知度都较低,更导致群众评价随意性高。三是宣传不到位致使群众认知脱节。司法行政的法律援助、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等机构都具有服务性职能,常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但是群众却不知晓,对这些部门服务职能的认知度,不能统一到对司法行政的良好评价上来,是间接导致司法行政民意调查不理想的原因。四是司法行政许多为民服务的好做法好成效以及典型事例、先进人物没有得到较好的宣传,没有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好评。
二、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发挥不太好,为民服务的好事实事做得不够好。一是在普法为基础和依法治理为目标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只注重普法却偏废了依法治理。在协调整合社会力量资源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还未全面到位,致使普治整体水平还不高,因而有政协委员建议加强此项工作。普法创新方式方法不多,形式模式老套,基本处于传统普法的状况,普法针对性、实用性、新颖性差,致使群众难于接受吸收,效果不太好。在依法治理工作中,仅限于单一的行业治理或单位治理,综合治理、基层治理、专项治理还不很到位,效果也不很理想。群众在普法依法治理中感受到的好处实惠还不多,也不深刻。二是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新做法,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多纠纷得到了就地化解。但由于调解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不强和工作积极性不高以及调解员补助难到位等问题,导致出现化解矛盾纠纷不及时、调解偶有不公正、文书档案不齐备、协议履行率不很高等问题,也是群众不满意的一大重要因素。三是部分当事人中还未能得到法律援助,特别是在指定辩护中,由于补助少,被指派的律师例行义务性出庭辩护,工作积极性不高,深入实际调查取证做不到位致使辩护效果不佳等等,也让一些群众不满意。四是在办理公证服务中,由于公证体制机制原因、公证员奇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差异、办公条件不好等因素,导致群众办证不能及时获证,办证中没有休息场地,办事环境不好等,都导致了群众不满意。五是在法律服务中,部分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诚信建设还不是特别到位,服务群众的思想、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人员夸大其词、私自受案,甚至还有一些冒充律师的黑律师更是作虚假承诺,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律师声誉,也是他们对司法行政机关不满意的一个因素。六是在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中,由于服刑人员很多都受好逸恶劳思想的影响,不肯吃苦,还想挣大钱,结果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释解后,仍然挑挑拣拣,长时间不能就业。刑释解教人员由于其特殊经历,社会对他们存有偏见,致其就业困难、生活举步维艰。也致使一些人员不满意。
三、诸多客观因素长期制约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更好开展,也是导致群众不满意的又一重要因素。一是人员编制少且事务繁多。37个司法所中一人编制所还有19个,一人所的现状严重影响着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依照《人民调解法》和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调解纠纷、案件调查、走访矫正对象必须两人以上才能开展工作,否则,就是违法行为。现在我县各司法所普遍只有两名甚至一名同志,一旦出去工作,司法所就得关门,群众来办事就得吃闭门羹。群众找不到人,办不成事,满意度自然不高。二是不能专人专职。由于司法行政管理体制多年沉淀的原因,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把司法所当作内设机构,把司法所人员当作乡镇人员使用,从事很多与司法工作无关的事务如行政包村、计划生育、禁烧防火、合作医疗收款等,不能专职做好司法行政工作,司法所业务成了附带和捎带。三是工作经费不足,工作保障难以到位。由于缺乏车辆编制和经费,致使22个司法所没有车辆,出现了处置纠纷赶赴现场不及时的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司法所各项工作的开展,也直接导致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不满意。四是司法行政机关待遇差,难以激发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法庭、派出所、财政所都已是副科级机构,但司法所还是股级,在工作协调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司法所当前承担着监管四种罪犯的职能职责,但却没有转警,没有赋予其相应职权,履行职能职责存在许多困难;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人员经常到一线处置群体性问题和化解纠纷,但却没有岗位津贴,严重挫伤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
四、干部队伍服务能力、水平、质量整体还不够高。主要体现在:一是部分干部职工综合素质不够高。思想政治、科学文化、法律素养、宣传能力、科技信息化技术应用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不高,也致使工作中慢作为的现象出现或者少数不作为、个别乱作为的现象。二是不善于缺乏“面对面”做群众工作,不善于接近群众,不会讲群众语言,不会用群众的方法思考问题,不会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与群众的需求、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更好、更有效地为群众服务。三是不会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虽然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公证、安置帮教、法制宣传等都是事关群众利益和好处的事。但由于不讲究做事的方式方法,作风不细致、态度不和蔼、工作不扎实,好事办不好,实事办不实。没有尽最大可能地应用司法行政资源更多地帮助办好群众关心的,亟待解决的困难事。没有把群众要求解决的琐事、杂事和群众关注的“小事”办好办实。四是没有做到心里装着大众,遇事想着群众。司法行政每项职能职责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但还没有把“心里一定要装着群众,做什么事、开展什么工作,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处处关心群众的疾苦,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群众的知心人和贴心人。”的理念溶入血液里,变成每个干部的实际行动。
五、社会管理创新不够,群众感受到的实惠还不多。主要是在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公证事项办理、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管理、指导人民调解、司法鉴定等工作中的创新举措还不很多,群众感受到的实惠还不很多;在促进和维护公平正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强大和明显,在促进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方面还做得不是特别到位;在实施民生改善和保障工程还没有做到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最大化、无缝隙、全覆盖、无盲点地服务好群众。
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行工作满意度的建议和对策
一、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切实准确了解掌握群众之所需、之所盼,增强群众满意度工作针对性、时效性
经过调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对于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很多,但总体来说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需要稳定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希望解决好治安突出问题,生命财产得到保障,工作、生产、生活更加安全。二是公正执法方面。希望司法行政干部严格执法、秉公办事,切实增强法律保障力度和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三是社会管理服务方面。希望司法行政机关办事更快捷、更方面、更高效,对社会管理更加人性化,对社会服务更热情、更到位、更文明,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具体来说主要反映在:一是对普法的希望是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方法和途径宣传,将法律规定融入法制文艺节目演出或通俗易懂、易记、易掌握的形式宣传,积极从传统普法模式向创新性现代化普法形式转变;二是期望人民调解更多地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尽可能让矛盾纠纷不出村、不出乡镇;期望在社区矫正监管改造和安置帮教工作中,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融入人性化因素,多帮助被监管对象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期望在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中,切实帮助当事人调查取证,切实从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法律程序上维护其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公平正义。三是群众期望干部职工的思想理念更加先进、作风更加优良、履职能力更强、工作质量更好和效率更高,随时能够获得更好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
二、全方位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知晓率、认知度。一是组建宣传机构,引进高素质写作人才,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宣传队伍。二是抓紧建设独立的门户网站、在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体上开辟专题宣传栏目,办好简报信息、工作动态、刊物等载体。三是加强全系统人员宣传工作能力的培训提升,把全系统人员都培养成宣传能手。四是大力宣传司法行政为民服务的好做法好成效以及典型事例、先进人物,大力宣传本系统求真务实、便民利民、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做法、经验和成效,更多地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好评。
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新形象。一是把握主旨,提高认识,把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作为根本价值取向。首先是准确把握群众满意在司法行政工作领域的深刻内涵和具体表现。群众满意度就是群众对司法行政机关工作和社会形象整体的评价,是对司法行政的信任、理解、支持、配合,是对司法行政的崇尚、尊重。其次是深入理解群众满意这一目标的现实意义。司法行政工作是否落到实处、干部职工作风是否转变、是否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最重要的是让群众来评、看工作结果、看工作成效。再次是充分认识不顾群众是否满意,脱离群众思想的严重危害以及在司法行政实践中贯彻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必须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为群众谋利益,决不能用来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不能只考虑自身工作的方便而漠视群众的方便和利益。最大限度地提高群众满意度。二是立足本职,多办实事,让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和热情服务,让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公平公正及时有效地解决。首先要把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和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切实增强罪犯监管改造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积极参与“打黑除恶”、“两抢一盗”等专项斗争,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巩固和扩大严打整治斗争成果,确保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其次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把执法活动作为维护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不断完善和创新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从我们承办的每一起案件、处理的每一起纠纷、解答的每一次咨询、化解的每一个矛盾中,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再次要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把方便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司法行政机关发挥职能作用、强化社会管理的主要方向,把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作为司法行政机关社会管理改革的重点,积极研究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最大限度地增进群众信任感、幸福感。最后要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妥善解决群众实际问题。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通过普法依法治理和法律服务,帮助群众提高法律素质,增强群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利益的能力。结合平安建设工作,利用司法行政资源优势帮助群众抓好平安乡村、平安社区等基层创建活动,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三是拓宽渠道,贴近群众,使群众更多地了解和更广泛地参与司法行政工作 ,让群众感受到更多实惠。首先是要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让群众更多地了解司法行政工作职责。通过设置政务公开栏、网站、宣传橱窗等方式深化政务公开,让群众更多的了解司法行政职责,增强参与、支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工作的自觉性。其次是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与群众谈心等方式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深入乡镇村组,主动贴近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并对征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类整理,针对工作的薄弱环节及时完善制度,扩大工作成果。再次是要依托服务等“窗口”部门的工作,树立良好机关形象,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支持和参与司法行政工作。从小处着手,贴近群众,方便群众来访咨询。如在办公楼大厅设置科室公告牌,办事流程图等方便群众来访、预约等,避免群众重复来访,节约办事成本。最后在咨询解答中,尽可能地告知群众权利义务,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可以利用告知书、明白卡、宣传册等,明确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权利以及救济途径。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一视同仁,实现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
四、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更多地满足广大群众的渴求。一是强化监管和帮教,扎实做好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刑释解教人员是一个特殊、敏感群体,这个群体的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实施整体联动;要有新举措,创造新载体,要根据当前释解人员的特点,在不断拓宽就业途径,教育其适应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努力提高就业安置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根据释解人员的就业技能和水平进行安置。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对释解人员的就业观念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引导他们摒弃好逸恶劳思想,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学得一技之长,靠诚实劳动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以人为本,积极为释解人员办实事。能够实现再就业的帮助安置就业,符合低保条件的解决低保问题,不符合低保的,予以临时救济。二是全面加强普法方式方法创新,切实增强宣传效果。加快从传统普法向现代普法的转变,积极开展靶式普法、订单式普法、联合普法、文化普法、楼宇电视和政务微博等新媒体普法,加大法治县乡创建力度,管在关键点、避免形式化,切实有效开展。三是加大人民调解法贯彻执行力度,强化网络建设,全面提升调解员队伍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积极争取政府解决调解员补贴,争取设立专职调解员,大力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和排查化解,确保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四是积极探索和拓展法律援助措施,积极推进“点援制”,深入总结人民满意法律援助新模式。加强法律援助义务值班解答法律咨询正常化管理,积极将疑难纠纷调解和刑事和解纳入法律援助试点,总结经验推广实施,真正实现应援尽援。五是全面坚强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管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教育引导他们统筹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切实履行应尽义务和职责,真正维护好实现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公平正义。六是全面加强协调沟通力度,争取人财物支持,大力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树立司法行政新形象。积极争取人员编制和车辆编制,解决好司法所人员和交通工具问题。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努力解决好干部队伍待遇问题,切实提高干部工作积极性。全力打造办事大厅,努力为群众办事提供良好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让群众满意。
五、全面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为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提供坚强保证。一是要全面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教育引导干部要时时处处用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这面镜子对照自己,始终坚持亲民、爱民、为民。经常地自觉从干部队伍自身找原因,群众观念是否淡漠了,是否缺乏做群众工作的方法、经验,是否是丧失了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优良作风,化解矛盾、处理问题是否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干部是否是浮在上面、沉不到一线,与群众打交道少了、心理距离远了,是否做到感情上与群众“心连心”,工作中与群众“面对面”,为群众办事“实打实”,向群众宣传“情牵情”,真正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实现人民群众满意。三是要扎扎实实办好事、办实事。首先要教育干部要经常扪心自问,将心比心,多做换位思考,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来对待,把群众的事情作为自己的事情来办理。自己在这个岗位上为群众到底做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到,可不可以做得更好。其次要深入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当好群众的贴心人。每个干部职工必须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善于接近群众,会讲群众语言,会用群众的方法思考问题,会把法律法规、党的方针政策与群众的需求、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更好、更有效地为群众服务。再次是要认认真真为群众更多地解决具体问题、更多地办实事,把群众工作落到实处。群众利益无小事,不但要做好维护稳定和促进发展经济这件大事,也要把群众要求解决的琐事、杂事和群众关注的“小事”办好办实。最后是要善用群众语言和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与之进行沟通,注重面对面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无论是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是宣讲法律法规,帮助群众学法、懂法、守法,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都要把解决群众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把话说到点子上,努力解开思想疙瘩,在宣传中建立感情,在宣传中形成互信,在宣传中赢得民心。三是要全面提升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首先要强化干部职工核心价值观和社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首要价值追求;其次加强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培训,熟练掌握程序性、实体性和时效性规定,自觉从实体、程序和时效上维护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感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再次是加大对不维护公平正义的人和事的处理力度,全面促进公平正义得到最广泛的维护。四是全面提升干部职工在新媒体时代引导能力。要最广泛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司法行政重大决策部署、司法行政在维护稳定、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司法行政战线英雄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最大限度地增加舆论的“正能量”。坚决杜绝“大丑恶”事件发生。五是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落实“谁拥有先进科技手段,占据信息优势,谁就掌握主动,赢得未来”的理念,牢固树立向科技要效率、人力和向信息化要战斗力的理念,大力推进司法行政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强干部队伍科技信息化能力的培训提高。六是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拒腐防变能力。要深刻认识拒腐防变的重要性、紧迫性,毫不动摇地坚持从严治警的方针,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努力促进干警清正、队伍清廉、司法清明。抓住用制度管人管事这个根本,围绕容易滋生腐败问题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点岗位,健全制度规定,强化廉政风险防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学会在法治轨道上用权,保持清廉本色,坚守精神高地。(转)
4. 安全教育测试题加油站员工加油站员工涉行事件法律风险提示都有哪些内容
1、简述加油站安全组织。
(1)加油站成立安全小组,经理为加油站安全第一责任人。
(2)作业现场每班均应有兼职的安全员,负责检查督促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
(3)成立义务消防组织,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消防知识学习和消防技术演练做到人人懂得消防器材使用和性能,会扑救初期火灾。
(4)应与毗邻单位建立联防组织,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联防活动。
2、简述加油站安全教育的内容。
安全教育涉及消防、防抢、防盗、车辆、交通安全、治安、现金、高空作业、安全用电、特殊情况演练等。主要内容包括:石油商品的危险特性和危机预防知识;安全和设备管理的有关规定、规程、制度及相关知识;加油站进、销、存作业程序和操作方法;消防交通安全及其他灾害预防;特殊情况的应急措施及相关知识;安全防护技术及工业卫生知识等。
3、加油站安全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1)每季度对职工至少开展一次安全教育、考核。
(2)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安全教育、考核。
(3)积极开展安全月、安全州、安全日等活动。
(4)加油员、计量员和锅炉工等岗位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5)若加油站进行施工,主管公司(或加油站)应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合同,明确双方责任,落实安全措施,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防火教育。
(6)由主管公司或加油站经理负责每半年开展一次消防演习和应急救灾活动演习。
(7)安全员做好各种安全教育记录。
4、本岗位(经理、前庭主管、安全员、会计、出纳、加油员、收银员、计量保管员)的安全职责是什么?
经理:
⑴
贯彻并执行《中国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其他有关安全法规、制度;贯彻并执行股份公司的QHSE指南和其他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⑵ 履行防火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落实各项安全防火制度。
⑶
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员工充分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危险;确保员工熟练使用消防器材;确保员工执行公司的安全管理规定。
⑷
预防事故发生。若发现事故隐患或发生了事故,应及时向公司汇报,并照公司的有关要求进行妥善处理。
⑸
负责潜在事故隐患的报告、管理并协助整改,组织每月、每半年的安全工作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建立潜在事故隐患管理台账和潜在事故隐患整改台账。
⑹ 组织本站义务消防人员的安全教育和训练。
⑺ 组织制定周密的灭火方案和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并组织演练。
⑻ 有责任制止“三违行为”(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⑼ 把每天的安全检查情况记入加油站日志。
前庭主管(安全员):
(1)贯彻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模范执行上级公司和加油站的各项安全制度,同时做好本班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
(2)熟悉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并能按照公司的相关规定对突发事件进行妥善处理,或协助经理进行妥善处理。
(3)确保本人和本班员工能能熟练使用消防器材,会使用119、110、120等应急处理电话。
(4)组织每班的安全检查和巡回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应及时向加油站经理汇报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5)确保当班时的消防器材、安全警示标识、环保器材和其他设备完好和有足够的数量。
(6)有责任制止“三违行为”。
会计和出纳:
(1)贯彻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模范执行上级公司的各项安全制度。
(2)确保加油站的资金安全。
(3)熟悉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熟练使用消防器材,会使用119、110、120等应急处理电话。
(4)有责任制止“三违行为”。
加油员和收银员:
(1)贯彻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执行上级公司和加油站的各项安全制度。
(2)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范和服务规范,避免加错油、走单、收假钞等事故发生。
(3)熟练使用消防器材,会使用119、110、120等应急处理电话。
(4)熟悉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若发生突发事件,应及时上报,并能独立(或协助)进行处理。
(5)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教育和培训。
(6)确保加油站营业现金的安全。
(7)熟悉必要的保卫和自我救护知识,了解必要的消防、环保和化学品知识。
(8) 有责任制止“三违行为”。
计量保管员:
(1)贯彻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执行上级公司和加油站的各项安全制度。
(2)严格执行计量操作规程和有关《液态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等安全规定。
(3)及时、准确地进行计量,防止泄露、跑油、冒油等事故的发生。
(4)雷雨天应停止计量,并关严计量孔盖。
(5) 熟练使用消防器材,会使用119、110、120等应急处理电话。
(6)
熟悉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若发生突发事件,应及时上报,并能独立(或协助)进行处理。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教育和培训。
(7) 熟悉必要的保卫和自我救护知识,了解必要的消防、环保和化学品知识。
(8) 有责任制止“三违行为”。
5. 民事诉讼风险提示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风险提示书
一、起诉不符合条件
二、诉讼请求不适当
三、逾期改变诉回讼请求
四、答超过诉讼时效
五、授权不明
六、不按时交纳诉讼费用
七、申请财产保全不符合规定
八、不提供或者不充分提供证据
九、超过举证时限提供证据
十、不提供原始证据
十一、证人不出庭作证
十二、不按规定申请审计、评估、鉴定
十三、不按时出庭或者中途退出法庭
十四、不准确提供送达地址
十五、超过期限申请强制执行
十六、无财产或者无足够财产可供执行
十七、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
(内容很多,可以在网上搜索到)
6. 如何在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一、要充分认识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
廉政风险,存在于每个权力岗位之中,有权力就有廉政风险。凡是行使权力的人,都有可能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进而产生腐败。为了搞好预防工作,结合工作实际,从依法、依规、规范职权,查找廉政风险,评定风险等级,优化权力结构,规范行政裁量权,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强防控,实施预警处置,坚持动态管理。从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加以防控,做好超前防范工作。对于潜在的廉政风险,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在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对廉政风险实施控制,从而最大限度降低腐败风险。使我们的干部职工少犯错误或者不犯错误,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明确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主要方法和主要任务
按照文件要求,应按四个阶段的工作方法有序推进。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方法和主要任务:
一是制定方案。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实施办法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方案不仅仅是第一阶段的工作部署,而且,应该是四个阶段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安排,需要具体明确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工作内容,方法步骤,组织领导,考核等,都要有详尽的安排和规定,要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亲自落实。方案一经审核通过,就要坚决执行。
二是深入动员。各地区、各部门要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进行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全面部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思想认识和风险认识,增强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全体干部职工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
第二阶段为具体组织实施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方法和任务:
一是排查廉政风险(前期预防措施)。主有四项任务:
1、清理规范职权。围绕岗位清权确权,针对职权优化管理,规范业务权力运行。这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我们每个部门单位都有“三定”工作方案,单位、科室、岗位都有明确的职权和职责,每个人都有具体工作任务。对此,要进行一次全面清理。通过全面认真的清理,从而达到三个效果。一是能够全面反映出本部门单位的各项权力和权力清单(编制“职权目录”,明确职权名称、内容、行使主体和法律依据等)。二是对照权力清单,将每项权力再分解到各科室和个工作岗位,明确责任主体。三是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只有搞清楚我们有多少权力,有多少职责,运行的程序是什么,才能为我们更好地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查找廉政风险点。在清权、确权、明确职责的基础上,查找廉政风险点。廉政风险点又分为岗位廉政风险点(填写个人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一揽表【备注说明:每个人都填写此表,本人签字、科长签字,各科先汇总后,由分管领导签字,再由廉政风险防控领导小组汇总后,经集体研究确定】)和部门单位廉政风险点(填写单位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一揽表【备注说明:属于集体研究方面的事情,如三重一大等,经集体研究,主要负责人签字】)。
所谓岗位廉政风险点,通俗地讲,就是我们所有行使权力的岗位,在工作中可能出问题的某个环节、某个点。主要从三个方面查找。一是在行使权力方面,重点查找由于权力过度集中、运行程序不规范和自由裁量权幅度过大等,可能造成权力滥用的风险;二是在制度机制方面,重点查找由于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可能导致权力失控的风险;三是在思想道德方面,重点查找由于理想信念不坚定、工作作风不扎实、职业道德不牢固,可能诱发的行为失范的风险。总之,通过“自己找、领导提、相互查、集体定”等方式,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排查,一个岗位,一个岗位的研判。
根据职责和分工不同,一个岗位可能只存在一个廉政风险点,也可能存在多个廉政风险点,也可能没有。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保廉政风险点,找准、查实。岗位廉政风险点经集体审定后,接受监督,并根据收集反馈意见进行完善。
所谓单位廉政风险点,就是以行使行政审批权、行政处罚权、财物分配权、资源配置权、司法裁量权、项目管理权、选人用人权等权力行使过程中,单位存在的廉政风险。排查要针对部门单位行使每一项职权(或职权中的一个环节),不针对具体岗位(个人)。比如,某单位拥有财产分配权的单位,就可以把一定额度标准以上的资金分配权列为单位廉政风险点。
3、评定岗位廉政风险等级。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岗位风险等级,审定岗位风险等级,公示岗位风险等级。对岗位廉政风险进行定级,有利于部门单位更好地建立健全防控责任体系、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廉政风险等级的评定,是以查找廉政风险点为基础,依据排查结果,客观分析风险程度高低、风险危害大小、风险控制效果,从而确定岗位廉政风险等级,即“高”风险(涉及重大决策事项、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具有决策、行政执法、行政许可、部门管理等决策、审批、自由裁量、事务管理决策权的领导岗位);“中”风险(涉及组织人事、财务审批、物资采购和管理、资金审核管理及与本单位的主要职责和人财物权相互关联等,具有一定的行政执法、行政许可、部门事物管理、执行权的领导岗位和具体承办岗位);“低”风险(涉及日常工作中具有一定综合协调职能的领导与非领导岗位以及与本单位的主要职责和人财物权有一定关系的领导岗位和工作岗位)。三个级别,经领导班子集体审定。
4、建立廉政风险防控台帐。目的是方便完善资料、对照检查、动态管理。
一是制订防控措施(中期防控机制)
第一是建立完善防控体系。部门单位是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责任主体。单位“一把手”是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构建分层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防控监管责任体系。部门单位“一把手”负责高级廉政风险岗位的防控;其他班子成员负责分工范围内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
第二是制定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部门单位要突出廉政风险点和定级,对重大项目的审批等,要完善制度,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地讲:
(1)针对风险点完善防控制度。廉政风险点直观地暴露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薄弱环节。风险点存在于权力运行的哪个节点,制度建设就要跟进权力运行的哪个部位。权力行使方面,属于权力过于集中的,应积极探索分权和控权的有效办法;属于运行程序不规范的,应立足实际进行流程再造;属于自由裁量幅度过大的,应进一步细化量化自由裁量标准;制度机制方面,要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突出操作层面,建立健全防控制度。思想道德方面,要不断完善廉政教育制度,丰富内涵,创新载体,通过专题党课、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等形式,针对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开展廉政教育,增强教育对象的风险防控意识。
(2)针对风险等级完善防控制度。突出高等级廉政风险岗位,把高等级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摆在十分重要位置。部门单位要深入分析高等级廉政风险岗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逐条制定防控措施,合理分配权力,用制度保证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3)针对重大项目要完善防控制度。重大项目建设涉及多部门单位权力运行,是腐败易发高发的重点领域。完善防控制度意义重大。一方面,要以重大项目流程为主线,结合各个环节权力运行情况确定权力主体,落实防控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突出项目的立项、招投标、工程施工管理、工程审计、资金管理、质量验收、合同履行等关键环节加强制度建设,将法规政策融入业务流程,确保项目质量安全、资金使用安全和干部成长安全。
第三是加强防控监管(后期处置办法)。
就是有针对性地通过信访约谈、重点提醒等方式进行警示教育;通过告诫劝勉、纠正偏差等手段进行诫勉纠错;通过限期整改、强制履行等措施责令整改。
第三阶段为考核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方法和任务:
一是自我检查评估。部门单位对照有关文件,特别是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和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形成自查报告。
二是民主评议。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代表,服务对象代表,对部门单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民主评议。
三是考核组检查评估。在自我检查评估、民主评议的基础上,考核组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等形式,逐项进行考核。
四是公示考核结果。最后形成年度检查考核综合评定意见。
第四阶段为修正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方法和任务:
一是考核结果运用。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应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考核评估结果为良好和合格的,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不合格的提出批评并整改,同时取消评先评优的资格,发生违纪违法的单位,实行责任追究。
二是实施预警处置。预警处置是针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实施提醒教育或惩戒的措施。其目的是在违纪违法行为出现之前解决问题,及时警醒和挽救干部。预警处置有四项具体措施,即:提醒、函询、约谈和处置。
提醒:对可能引发腐败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提醒注意,及时防控。
函询:对反映比较集中,表现比较明显的廉政风险,要及时进行整改。
约谈:对反映比较强烈,可能诱发现实腐败行为的廉政风险,根据实际情况,对负责人进行约谈,指出问题,限期整改。
处置:对存在严重廉政风险,且约谈后无明显改进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岗位负责人,采取相应的组织处理或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出现重大问题或发生腐败行为的,依纪依法查处。
从以上四个阶段可以看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是不断加强防控、降低廉政风险的过程,是一个长期修正总结提高的过程,也是反腐倡廉工作中不断与时俱进的日常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