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法律援助中心
A. 法律援助中心电话是多少
法律援助中心电话是12348。
“12348”法律服务专用电话工作职责,主要解答法律咨询,普及法律常识;实施内部联动,搞好上门服务;沟通外部信息,做好受案分流;加强区域合作,搞好职能部门间协调联动;
做到快速反应,防止纠纷激化;遵循有关规定,提供法律援助;掌握社情民意,当好党政参谋;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法律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等。
“16000148”法律服务电话更名为“12348”法律咨询电话,启用全国统一服务号码“12348”,并归并至法律援助中心,“12348”法律咨询专线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同时,又拓展了法律援助的新功能,此举标志着“12348”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佳木斯法律援助中心扩展阅读:
发展目标
(一) 完善 “12348”法律服务平台的网络化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协调与沟通,做到信息互通、工作互动,更好地实现“12348”求助、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行政执法的衔接,确保工作实效。
(二) 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提高“12348”法律服务专线的社会知晓率,提高区市“12348”接话量,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进一步改进服务态度,提高专线的服务质量。由于专线涉及面广泛,咨询者时常言行过激,这对接话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进一步强化自身素质,规范服务用语,提高服务水平,使“12348”专线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民生法律服务专线。
B. 法律援助中心的职责和义务是什么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
哪些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1)申请事项属于规定的法律援助范围(需经诉讼或仲裁程序解决的案件应当已经立案)
(2)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确需获得法律援助
(3)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
(4)住所地在本市或持有本市暂住证。
申请法律援助应带哪些材料?
(1)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或暂住证
(2)街道(乡镇)、劳动部门和有关单位出具的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经济状况证明
(3)申请援助事项的基本情况以及有关的案情材料
(4)法院或仲裁机构的立案通知书
(5)法律援助中心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申请人为未成年人或无行为能力人的,应由其监护人代为申请,并提交代理权
申请人应向哪个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1)已立案的刑事、民事、行政等诉讼案件,由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级法律援助中心受理
(2)不需经法院解决的非诉讼法律事务,由申请人所在地或工作单位所在地的法律援助中心受理
(3)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援助中心对同一案件均有管辖权的,由最先接受申请的援助中心管辖。
受援人享有哪些权利?
(1)可以了解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活动的进展情况
(2)有事实证明法律援助承办人员未适当履行职责的,可以要求更换承办人
(3)可以申请有利害冲突的法律援助审批人员回避。
受援人应履行哪些义务?
(1)如实提供能证明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事实和相关材料及足以证明经济困难,确需减、免收法律服务费用的证明材料
(2)给法律援助人员提供必要的合作
(3)受援人因所需援助案件或事项的解决而获得较大利益时,应当按规定的收费标准向法律援助中心支付全部或部分费用。
法律援助范围
第一、公民有下列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或辩护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第二、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询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二)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三)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第三、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第四、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
C. 法律援助中心,咨询要收费吗
不收费
法律援助中心是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的正式名称,由直辖市、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确定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机构。
是由国家拨款设立的专门为需要律师服务但经济困难无力聘请律师的弱势群体及其法律规定必须有律师提供法律帮助而自己又没有聘请律师的特定人员(如刑事案件中: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死刑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等人员)提供无偿法律服务,而设立的一种专门的法律服务机构
(3)佳木斯法律援助中心扩展阅读:
律援助中心是由出于人权保护和维护司法公正与平衡的目的而设立。
法律援助中心(司法部门设立的)是律师除律师事务所之外的法定执业机构。
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与律师事务所律师的区别在于:
前者享受国家工资,专门为法律援助对象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的,后者是自谋生路,为社会提供有偿法律服务的。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不得办理非援助案件,不得向社会提供有偿法律服务,不得向受授者收取钱物。
前者其注册后的律师证件称之为“律师工作证”,而后者的注册证件叫“律师执业证”。
另外,还有一些社会团体及机关法律援助中心,通常有大学院校设立的法律援助中心、妇联的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律援助中心、工会的设立的法律援助中心等等,社会公益机构举办的具公益性质的中心,这些也是不能收费的。
这些社会法律援助中心都是受司法局设立的法律援助中心指导,社会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由属非律师身份的法律学者、法律专家或其法律工作者组成。
《法律援助条例》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条例获得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
第三条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法律援助经费应当专款专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四条 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监督管理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和地方律师协会应当按照律师协会章程对依据本条例实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协助。
第五条 直辖市、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确定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机构。
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人员为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六条 律师应当依照律师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依法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接受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部门的监督。
第七条 国家鼓励社会对法律援助活动提供捐助。
第八条 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利用自身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九条 对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有关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参考资料:网络-法律援助中心
D. 佳木斯什么地方可以免费法律咨询
每个城市在其司法局处都有法律援助部门,此处可以进行法律免费咨询
E. 法律援助中心电话号码是多少
法律援助中心的电话是:12348。
12348"是市、区县司法局及法律援助中心面向广大市民群众的法律咨询专用电话,它接受解答群众的法律咨询,配合调处民间纠纷,及时反映群众的法律需求信息,指导和接受法律援助申请,维护贫弱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短号中"48"取"司法"之谐音,寓意寻求法律服务,调解民间纠纷请找司法行政机关。12348法律服务专用电话,是司法行政部门运用特定的电话专线和电信网络,统一组织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和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面向广大群众和社会组织,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的一种形式。日照市12348法律咨询热线的服务范围:①解答法律咨询,宣传法律知识;②协调法律服务机构,满足群众法律需求;③收集掌握有关信息,及时反映社情民意。
法律援助中心是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的正式名称,由直辖市、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确定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机构。是由国家拨款设立的专门为需要律师服务但经济困难无法律援助中心力聘请律师的弱势群体及其法律规定必须有律师提供法律帮助而自己又没有聘请律师的特定人员(如刑事案件中: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死刑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等人员)提供无偿法律服务,而设立的一种专门的法律服务机构。
F. 请问大家黑龙江省法律援助中心在哪里!它援助的范围是哪里
黑龙江法律援助机构电话:
黑龙江省法律援助中心 0451—82297151
哈尔滨市法律援助中心 0451—84686509
打电话联系一下吧!
G. 法律援助中心,是做什么的
法律援助中心是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的正式名称,由直辖市、设区的市专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属司法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确定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机构。
是由国家拨款设立的专门为需要律师服务但经济困难无力聘请律师的弱势群体及其法律规定必须有律师提供法律帮助而自己又没有聘请律师的特定人员(如刑事案件中: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死刑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等人员)提供无偿法律服务,而设立的一种专门的法律服务机构。
H. 社会调查 改革开放30年佳木斯的变化
辉煌的三十年 巨变的佳木斯
改革开放30年来,佳木斯市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2007年,佳木斯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41.4亿元,比1978年的7.5亿元增长了44.5倍,年均增长8.8%;地方财政收入实现8.9亿元,比1978年的1.04亿元增长了8.6倍,年均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1亿元,是1978年的58倍。
3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改革开放的30年对于佳木斯来说,是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3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佳木斯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勤劳智慧的佳木斯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记录了佳木斯251万人民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
一、农村改革率先起步,农村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佳木斯的改革与全国一样发端于农村改革。30年来,佳木斯市农村改革不仅逐步稳定和完善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深化农村商品流通体制改革;还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搞活土地流转机制、县域经济综合改革、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与返乡创业、农业产业化、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等许多方面做了积极探索,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改革政策,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及综合改革,2004年佳木斯市在全国第一批取消农业税,并且实行“一免两补”政策。五年来向全市农民发放粮食直补资金、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补助资金22.5亿元。免征农业税佳木斯市每年减轻农民负担2.4亿元。
粮食产量连创新高。改革开放30年,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特别是2004年以来,国家实行免征农业税政策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再一次充分调动起来,出现多年没有过的土地承包热、生产投入热、科技推广热、购买农机具热。粮食亩平均单产由1978年的272斤增加到2007年的439斤,年可提供商品粮29亿公斤以上。畜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07年末,全市生猪饲养量达到415万头,奶牛存栏4.8万头,是1978年的395倍。肉牛、肉羊、家禽饲养量明显增加,牧业产值实现38.1亿元(现价),较1978年增长71.2倍,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5%增加到40%。林业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造林保存面积达14.88万公顷,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为29.0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5.6%,是我省东部地区的重点林区之一。我市荣获了“CCTV2006年度中国最佳生态魅力城市”荣誉称号。农业科学技术普遍应用,农业产业化程度加快,除此,新农村建设、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农村义务教育、农村五保户供养等项工作都有了长足发展。
二、工业经济从困境和曲折中走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正向工业强市迈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佳木斯市工业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工业建设速度显著加快。200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积极抢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机遇,全力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富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国企改革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核心,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发展支柱产业,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等,促进了我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业经济成为助推我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加快大项目开发,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增势强劲,煤机、电机、迪尔佳联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的优势初步显现,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引进民营资本,加快招商改制,佳纺、糖厂、佳鹏亚麻、联合收割机厂等一批国企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沃尔德电缆、骥驰拖拉机等民营企业成为新的增长点;通过加快财源项目建设,桦南、富锦、汤原等县(市)区初现了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国企改革和企业技术改造,工业发展活力日益增强,呈现出逐年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7年,全市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3亿元,是1978年的15.4倍;实现利税9.5亿元,是1978年的7.3倍。
三、加快城市建设改造,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30年,佳木斯城市建设面貌日新月异。20世纪的最后10年是佳木斯市城市建设大发展的10年。投资3.1亿元,建设三环路等13条主次干道总长34公里,面积69.3万平方米,改造区街巷道35条,面积5.4万平方米,扩建了沿江公园,完成站前广场改造,修建了一批园林小品和雕塑景观,加快了城市绿化步伐,各公园、游览区游艺设施不断增加。到2000年,全市市区主次、区干道由51条增加到71条,长度由142公里增加到201公里;广场面积由3.9公顷增至7.8公顷;市内公共交通线路由8条增至16条,车辆服务人口由4400人/台,达到2500人/台;居民住房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增至8平方米;城市自来水人口由19万人发展到56万人,普及率由53%达到100%,室内供水率达到90%;集中供热面积达到850万平方米,普及率64%;燃气发展到40万人,普及率71%;排水管网密度由每平方公里1.57公里增至2.8公里;城市绿化人均绿地由1.25平方米增加到8平方米。
进入新世纪,市委、市政府就如何科学规划好佳木斯,最大效率地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进行了高起点、高标准定位,进一步绘制了以建设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区域中心和内陆口岸城市为目标,集约发展现代农业和工业,打造具有三江地域人文特色的北方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蓝图。进行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总体规划期到2020年。以建设“北方水城”“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不断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步伐。实施了“蓝天、碧水、绿化、净化”等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相继启动内河整治工程和沿江十里景观带建设。几年来,连续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棚户区改造先进城市”。
从1978年到2007年,全市共投资30多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并落成了博物馆、长安地下人防工程、新火车站等大型公用项目;建成了新行政中心大厦、公共卫生大厦等数十栋具有现代化气息的高层建筑;建成了松花江公路大桥、长安、西林、安庆和光复等立交桥,初步形成了立体交通格局。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社会事业建设,人民群众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围绕满足群众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社会事业取得明显变化。
教育事业发展卓有成效。形成了符合现代教育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方向、与国家社会接轨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先后接收了22所市企办学校和区属初中,整合城区14所学校资源,清理取消6所改制学校,改造农村258所D级危房,完成23所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和628所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建设,初步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均衡发展。对22所中职中专学校实行集中办学,组建了佳木斯职业教育集团,建立了技师学院和职业学院,走出一条职业教育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集中化办学的新路。佳木斯大学合校以来,形成了学科综合性、人才复合性、服务区域性的办学特色,成为黑龙江省属高校中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融研究生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于一体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完善。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740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24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农民参合率达到95%。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较快。到2006年底,共铺设城区光缆320公里,有线电视网络由550MHZ升级为750MHZ,由1985年建立初期的传输6套模拟电视节目增加到传输36套模拟电视节目和56套数字电视节目。文体活动成果喜人。大型现代评剧《铁树开花》等多个作品荣获全国多个奖项。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佳市业余作者创作的小品《节日愉快》获全国第七届群星奖表演金奖、剧目创作金奖、导演金奖,并参加了199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小品晚会。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解决文化设施陈旧落后老化问题,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农村体育、老年人体育、少数民族体育等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信息通讯产业发展较快。政务网、农业三级信息网络初步建成,企业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
劳动保障制度初步确立。2007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5万人次,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增加。
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累计实施国家级、省级火炬计划项目30项。到2007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达到495家,高新技术企业5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8家,获得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达到80项。
五、努力发挥区位优势,不断加强口岸通道和市场建设,积极发展经贸往来,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30年来,佳木斯市紧紧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口岸群体优势,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大力整合资源,加快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步伐,对外开放形成了立体式、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1986年以来,佳木斯及所属各县(市)相继开放了5个国家级一类口岸(佳木斯、桦川、富锦、同江、抚远),成为全国拥有开放港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先后与日本韭崎市、澳大利亚肖尔海文市、俄罗斯阿穆尔共青城、比罗比詹和南萨哈林斯克缔结了友好城市;与日本酒田市等城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加强了与俄罗斯远东城市的交流合作,在俄远东地区的哈巴、共青城等地设立了办事处,开展经常性经贸活动。大通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开通了同江至俄下列浮箱固冰通道,佳木斯至俄比罗比詹国际汽车直达客货运输线路也正式通车运营,开通了佳木斯至北京、上海、广州等航线。同江铁路大桥、前抚铁路等大通道项目进展顺利,建成后将对我市的对外开放产生深远影响。全市外经贸主体不断壮大,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发展到435家,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152户。
积极繁荣城乡市场,各类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分布更加合理,市场体系更趋完善。先后改造建设了农机、粮食、装饰、建材、家具、钢材、木材、农药、种子和品牌汽车等辐射省东部地区的区域性大市场,形成了新玛特、百货大楼、华联商厦为骨干的商业中心,大润发、苏宁、国美电器等一批国内商业强势企业落户我市。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76383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120.4亿元。
六、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秩序良好
到2007年,市财政实现了4项历史性突破,即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7.6亿元,首次突破1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1亿元,首次突破8亿元;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53.3亿元,首次突破50亿元;向上争取资金突破40亿元。市本级财政总收入10.9亿元,比1978年的1.3亿元翻了8番。从2005年开始,通过加强财源建设、狠抓财政收入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实现了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经济建设。
审计监督职能作用发挥较好。1985年以来,累计审计3860个单位,查处违纪资金15.5亿元,上缴财政3740万元,有1个项目被国家审计署评为优秀审计项目。
我市金融机构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形成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辖区内有工、农、中、建、农业发展银行、邮储银行及农村信用社7类存款性金融机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金融业务量迅速增长,对地方经济支持作用进一步增强。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经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果,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由温饱、小康逐步向富裕迈进。人民生活从以“吃穿”为重点转向以“住行和休闲娱乐”为重点的多层次消费,文教娱乐、医疗保健、交通通信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支出比重上升。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2年的418元提高到2007年的92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65元提高到2007年的4111元。
七、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不断取得实效
1983年,市委在全市开展了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主题的文明创建活动,并在全国介绍经验。之后,佳木斯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文明小区”创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文明城建设。进入90年代,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系列广场文化活动、“爱我家乡、兴我佳城、争先创优、建功立业”活动、“五心”教育活动等等,形成了浓厚的创建氛围。党的十六大以来,佳木斯市委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以“改、树、塑”活动和“三大创建”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树立了佳木斯文明形象。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进展。以创建“三江文化名城”为目标,艺术剧院、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和完善,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城市知名度不断提高,获得“中国最佳生态环境魅力城市”殊荣。不断巩固双拥工作成果,从1987年开始佳木斯已连续取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六连冠。
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各人民团体作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推进政协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三化”建设。高度重视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全面推行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各级政府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在发展的基础上谋稳定,在稳定的前提下推进改革、谋求发展。公安司法工作全面加强。推进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了新型指挥警务模式,实现110、122、119“三台合一”。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活动。近五年,共承办各类法律援助案件4510件,案件办结率达95%,市法律援助中心先后被评为全国老年维权示范岗、先进集体、全省青少年维权示范岗。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工作,妇女儿童权益得到有效保护。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社会矛盾调处机制不断完善。全市10个县(市)区91个乡镇建立了社会调处中心,维护了社会稳定。
八、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30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围绕发展,服务大局,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党员干部人才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入手,首先在全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促进了思想的大解放。自1983年末开始,全市各级党组织自上而下地分三批进行了整党。从2000年12月开始先后分四批,在全市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各级党委总揽全局、领导发展的能力得到提升。2005年,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了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长效机制,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全市着手构建融入、效能的基层建设新机制,基层党建增添了新的活力。还重点实施了县(市、区)委重大问题票决制、县处级领导班子重大问题决策定期报告制等5项制度。在保证党员队伍纯洁性的基础上,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市现有党员149089人,在各条战线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I. 法律援助中心
法律援助中心是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的正式名称,由直辖市、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确定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机构。
是由国家拨款设立的专门为需要律师服务但经济困难无力聘请律师的弱势群体及其法律规定必须有律师提供法律帮助而自己又没有聘请律师的特定人员(如刑事案件中: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死刑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等人员)提供无偿法律服务,而设立的一种专门的法律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