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法律援助展板

法律援助展板

发布时间: 2022-07-01 20:37:12

① 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自我总结

你可以借鉴一下

大学2009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

时间:2009-12-27

一年来,在党的十七大以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省教工委指导关怀下,我校党委认真践行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的地位,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专兼职队伍相互结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年度工作要点,年初下发了《2009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安排意见》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分工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任务和工作目标,从而保证了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今年5月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学校党委组织开展《加强和改进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题调研,举办调研成果交流活动。6月份召开务虚讨论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并列入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方案。10月下旬,中央16号文件颁布5周年之际,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全校落实中央16号文件的专项检查,向教工委呈报了检查总结情况。11月25日党委行政又召开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务虚会,回顾总结了中央16号文件下发5年来的工作情况,分析研究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查摆了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与此同时,重视制度建设,继续完善和落实相关的工作制度,各院系也完善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逐步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加强和谐校园建设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的新要求和学校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任务,学校党委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爱国主义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形势政策和法纪教育。加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使各民族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倡导教研人员发挥科研优势,加强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问题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充分挖掘学校优势资源,针对师生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今年4月和9月分别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两次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月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得到省委领导的好评和特别批示。各党总支充分利用政治学习和党、团日活动时间组织师生员工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宗教政策以及相关知识,并以多种形式召开专题讨论会。学校党委宣传部印发了《党和国家民族理论与政策宣讲提纲》、《青海省省情教育宣讲提纲》,开展了“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调研活动。组织举办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专题讲座,邀请北京大学马戎教授来校作《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与出路》和《关于当前城市民族问题研究的几点思考》两场学术报告。举办民族民俗知识竞赛、民俗风情展、各民族师生书画展,《西藏民主改革50年》图片巡回展,“56个民族概况”图文巡回展,新中国成立60周年辉煌成就图片展;青海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辉煌成就图片展,举办“民族书画家进校园”书画笔会交流活动。校工会、校团委举办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师生文艺汇演。团委学生处组织团学干部、学生代表召开“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座谈会,组织大学生到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举办“一二·九”挑战杯系列活动。校普法办、法学院举办《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及实践活动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积极利用大学生广播台、校园网、思政网、院报、宣传栏等院内媒体开展主题性宣传教育活动,并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散发宣传品、举办黑板报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维护稳定宣传教育活动,制定了维稳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与各级党团组织签定了维稳责任制,与全体学生签定了维稳承诺书,实行校领导联系制度和中层干部联班制度等,从而保证了学校的安定团结和正常秩序,形成了校园秩序井然、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

三、注重实效,加强大学生理论武装工作。

学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理论武装工作,加强思政理论课建设,经和省上编制部门多次协调,专门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作为学校独立的二级机构专门负责全校各专业学生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下设四个教研室分别负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课的教学工作;认真推进思政理论课新课程实施方案,按照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要求,调整了课时和学分,积极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师培训,一年来参加教育部和省级各类培训24人次,使思政理论课教师全面准确把握思政理论课新课程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12月份组织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学竞赛活动,9人分别获得学校教学竞赛活动一、二、三等奖,3人上报省教工委参加全省教学竞赛。同时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学管理,完善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作为大学生理论武装工作的主要内容,全部纳入学分制教学计划,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系统地开展相关理论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效的推进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三进”工作,将廉洁教育、普法教育也纳入“三进”方案。同时,根据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集中开展了省情教育和校情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坚持周三下午学生党团活动和政治学习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一年来开展相关专题讲座、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达80多场次,对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以及政治理论修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加强学生党的建设,开展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工作,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根据学生党员构成情况,设立班级、年级、院系学生党支部,目前学校学生党支部发展到37个,其中研究生党支部7个。与此同时,加强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充分利用业余党校,针对学生入党积极性高,低年级申请入党人数明显增加的实际,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年内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3期(因甲流原因第三期与第四期合办),年度培训达1128人。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实行逐级审查、公示制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比例,年内发展大学生党员共500多人,目前,全校学生党员数量达1137人,占全校学生的10% 。

五、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开展了多层次的师资培训工作,扩充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新方法和手段,积极面向各民族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工作,一年来,举办专题讲座40多场次,参加人数在6000多人次,在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矫正心理问题,养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贴近师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重视推进校园文化硬、软件建设工程。首先,加强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在建筑布局、环境营造、石景建设、人文氛围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建成校园中心广场,篮球场、排球场等设施,亮化、美化、绿化了校园环境,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其次,加强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拓展其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功能。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开展了“社团艺术文化节”系列活动,举办“青春风采”校园主持人大赛、外语之夜、首届“脚斗士”大赛、“社团杯”女子篮球赛、 “阿力腾布拉格”蒙古语知识竞赛、“时代数码”杯征文大赛、创业设计大赛、环保展板设计大赛、藏学院诗歌朗诵比赛等23项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开展“五四”系列活动,举办先进团组织、优秀青年、十佳青年选评表彰活动,义务植树活动,“强校风、促学风”演讲比赛,学习雷锋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等,开展“挑战杯”系列活动,举办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大学生征文大赛,大学生辩论赛,“学子杯”新生演讲比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青春校园”舞蹈大赛,“形象设计”大赛,“做文明学生、创和谐校园”论文大赛等活动。另外,承办全省大学生“五四红歌会”,第九届全国机器人大赛,校庆60周年庆典文艺晚会等活动。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以及各种学术科技活动,“三下乡”活动等,呈现出参与人数众多,内容丰富,影响力大的新特点。经过多年的积淀已经形成了传统化、系列化、群体化的校园文化新格局。在培养师生高尚品格,拓展大学生素质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七、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建立思政工作保障机制。

首先,重视和加强思政队伍建设,把逐步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形成以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为主体,以辅导员和班主任为骨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作为今年的主要任务认真加以落实。一是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全力做好辅导员培训、待遇落实等工作,年内选送13人参加全国和全省培训,调整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津贴,细化了辅导员队伍管理、考核、职务评聘等相关制度,建立并完善辅导员例会制度,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并推荐6人晋升相应中级技术职称。二是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明确了班主任的工作职责,按照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的要求,配备班主任共240人,其中,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比例达30%。三是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把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优、工作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的优秀青年学生不断充实到学生会、班委会、学生党支部、学生团支部担任学生干部,建立例会制度,开展学生干部培训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干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作用,完善了学生自我教育体系。目前学校学生干部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依靠力量。

其次,加强经费投入,建立思政工作保障机制,我校在省财政专项拨款8万元的基础上,配套专项经费8万元,并将80%的经费以项目申请的方式直接用于各院(系)开展相关活动,其中用于学生社团活动经费不少于40%,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学校也注重思政活动的场所、设施建设,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思政工作保障机制。

八、加强学生社团管理,建立学生自我发展平台。

近年来,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建设,不断加强学生社团发展和管理工作。使学生社团得到空前的发展,截止2009年12月学校共有学生社团53个,其中今年发展社团8个。参与人数达4000多人,占在校生总数的45%,社团数量、社团质量、社团类型、活动内容、活动品位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和提升,大学生社团已经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和主力军,为诸多大学生搭建了成长成才的平台,并在社会就业竞争中获得验证。同时也打造了一批具有团队精神、协作意识、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精品社团。如:大学生校园广播电台,始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本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办台原则,不断更新办台观念、创新办台思路,自办汉语、英语、藏语、蒙语等22个栏目,每天播音时间达350分钟,覆盖区域达15平方公里,不仅为校区提供宣传文化娱乐服务,而且也为周边单位社区提供了生活信息服务。在广播电台锻炼毕业的许多学生,在省内外多家电视台、广播电台和宣传新闻单位,从事主持人、播音员、记者和编辑工作;《河湟草》、《中流》等刊物,紧贴大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从身边的人和事挖掘素材,无论从文学鉴赏、还是在应用写作技巧上,都达到了教育人、感染人和激励人的良好效果;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心、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创业者协会等社团,积极开展创业设计大赛、名人名家创业讲座、科技作品制作等一系列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不仅为广大学生提供动手和参与平台,而且还获得国家级奖项,为自己为学校争得荣誉;环境保护协会、爱心服务社等社团,在校内外长期与省市环保、园林、社会残疾福利机构合作,开展帮扶救助和劳动活动。一年来,回收清理废品垃圾2吨多,开展宣传咨询、义务植树等活动10多次,为残疾智障人员、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和地震灾区累积募集善款20000余元、衣服1200多件,深受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武术爱好者协会,本着强身健体、发扬中华武术精神,刻苦锻炼,凝练技艺,在青海省举办的各种武术大赛上,多次夺得并包揽多种级别的冠亚军,为学校赢得荣誉;大学生辩论社,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利用渊博知识、敏锐思维和口才,在校内外大学生辩论赛上获得冠亚军;昆仑风协会、大学生心灵俱乐部等社团,利用各自的专业优势,在校内外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主题实践和心理咨询活动。通过召开模拟法庭公开审判大会、举办以案说法专题讲座、深入农村牧区以及社区街道进行法律咨询、走进“劳教所、西宁监狱、东川监狱”开展‘一帮一’法律援助、法律救助热线电话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不仅使参与学生增强了法律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而且帮助了部分社会群体解决有关法律知识和心理障碍问题。通过多层面、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亲眼看到国家的发展进步,亲耳听到人民群众的心声,亲身体会到服务社会的价值,不断增强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坚强信念。

九、加强学生管理服务工作,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

学校党委、行政非常重视大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了学生工作委员会工作机制,形成校、院(系)两级学生管理制度,修订完善校内学生管理制度,编印了学生手册,加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力度,并把此项工作作为学风、校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开展主题性系列教育管理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与此同时,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首先,加大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力度,本着“必须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资助贫困生工作,健全了领导机构,年内设立校内勤工助学岗位116个,校外提供勤工助学岗位620个,发放校内勤工助学资金17.2万元,建立了贫困生档案,并通过“奖、助、补、贷”等多种措施,开展资助工作,年内发放各类奖学金、资助金和贷款共1700多万元,基本保证了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开辟了绿色通道,保证其顺利就学,从而使各民族大学生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强了学习成才的信心。另外,学校非常重视和关爱病、残学生,并与社会相关机构建立了相应的保障制度。

其次,加强就业指导和咨询工作,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邀请人事部门有关人员、专家教授、知名企业家、历届校友等对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18场(次),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培养毕业生择业能力、提高择业技巧为主要内容的模拟招聘大赛、就业意向调查、人才素质测评等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牧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在团中央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省委组织部组织的“选派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团省委组织的“青南志愿者计划”、省教育厅组织的“特设岗位教师”以及省市人事局组织的“三支一扶”和“村官”、武装部组织的大学生征兵等各项招聘活动中,共有近2000人(次)报名,经过选拔、培训后,有305名学生上岗。举办了大型的毕业生就业洽谈会”4场,组织毕业生参加省内人才交流中心组织的就业洽谈会,等大型招聘会4次,专场招聘会70场(次), 广泛动员毕业生主动应聘,积极签约;公布就业信息260多条提供就业岗位近6000多个。发挥《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开拓服务渠道,以信函、电话和走访的形式主动与用人单位和各地人才市场联系推荐毕业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渠道与用人单位加强合作与联系;继续保持与省内外大中型企业、教学科研院所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使这些单位成为我院毕业生较为固定的就业基地;积极挖掘高新技术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人才市场,努力使其成为毕业生就业新的增长点,通过积极努力本年度毕业生就业率达70%以上。

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进一步完善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专门网站,构筑了功能齐全、栏目较多、内容丰富,融政策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专门思政网络平台,开展网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年内发布各类信息200多条,组织开展网络征文2次,经验交流材料4篇,校内外重大活动宣传报道50多次,视频报道12次。12月份接受省教工委的专项检查,并将自评总结上报省教工委。目前思政网站建设还在不断加强,重点在丰富栏目内容,增强吸引力方面下功夫,日点击率在不断上升。同时,各职能处室、各院(系)建立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网页,不断拓展网络的教育功能,形成了以校园网、思政网为主体,各职能处室、各院(系)网页为辅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

利用校园广播开展思政教育。校园广播是学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媒体,也是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宣传教育形式。在以往设备的基础上,今年又在东、西、南三个校区增加和更新了部分音箱设备,调整了广播时间,加大了人员培训的力度,提高了编播的质量和水平,更新了相关栏目,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校改革发展成就、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十一、加强思政理论研究工作,提高思政科研水平

年内政工人员和思政理论课教师撰写发表思政研究论文60多篇,参与评选省级优秀思政案例10项,全国性辅导员优秀论文3篇,2009年新设校级思政课题5项,为提高思政队伍的科研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十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尚未完全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工作合力;二是思政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待增强,教育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三是辅导员队伍建设数量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四是就业指导工作还不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毕业生就业率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以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央16号文件以及我校第十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要求,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建立更加符合我校实际的目标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要着力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统领作用,进一步形成以党建带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着力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团组织、哲学社会科学和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突出作用和工作优势,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着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凝炼大学精神;着力加强学生服务工作,重点做好贫困生资助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着力加强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特点开展理论研究;着力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积极做好校园网和思政网站建设。求真务实,开拓奋进,开创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西部一流、国内知名的综合性民族大学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中共民族大学委员会

2009年12月21日

② 中国的普法日是那一天

清华法学院学生“12•4”全国普法日街头普法
【新闻中心讯】12月4日是全国普法日,清华法学院研团总支一行13名同学走上街头——位于崇文区的新世界时代广场,进行法制宣传活动。

清晨八点多,同学们就已经到达宣传场地,摆出绘有法制漫画小故事的展板,形象生动的展板故事引来众多感兴趣的围观群众。

接着,同学们分头派发传单,传单内容很丰富实用,紧紧围绕着跟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物权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合同法》等主题展开。

为方便群众阅读,细心的同学们在传单内容的制作上也颇费心思,他们并没有进行单纯的法条汇总,而是采取案例导引的方式,将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及其相关解决途径呈现在读者面前,引导群众在遇到问题后通过法律手段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能力。

现场咨询的群众占了相当一部分,他们纷纷就自己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来寻求法律意见。这其中物权上的房屋添附问题、劳动合同上的资方单独解除合同问题及政府征用征收土地问题相当普遍。同学们尽已所能用书本课堂上的专业知识为群众答疑解惑。如果有群众需要深入了解或解决其难题,同学们还提供了清华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的联系方式,以便为其提供进一步的法律援助。

在此次街头法制宣传中,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从中收获很多。在为群众解惑答疑时同学们将理论知识充分运用于现实案例中,书本知识在活生生的实践中得以巩固和提升。(研通社法学院新闻组 供稿 襄桦 编辑)

背景链接: 由于我国现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正式通过并颁布实施。2001年,国家将这一天正式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并在全国举行了大规模的法制宣传活动,对我国人民的普法宣传活动起了很大的效果。此后,“法制宣传日”作为我国法制宣传的“节日”,每年度我国都要举行相关的法制宣传活动。

③ 社会实践啊啊啊啊啊

情系困难群众 服务弱势群体

10月25日上午,随着年轻而充满朝气的大学生们挥动鲜艳夺目的红旗,全省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在南京启动。启动仪式后,本报记者专程采访了此次活动的发起人之一、省法律援助基金会理事长王霞林。
记者:王理事长,您好!组织高校法学院(系)大学生走进社区、农村、工地,开展法律援助宣传、咨询和调研活动,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您当初筹划、组织开展这次活动的起因,好吗?
王霞林:开展这一活动是宣传法律援助制度的需要。法律援助制度是对经济困难公民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司法救济制度,在国家司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利益的诉求越来越多,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部分弱势群体由于经济原因面临着打不起官司、请不起律师的困难。而法律援助事业正是维护社会正义、司法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公益事业。但是,我国实行这一制度比较晚。1996年3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第34条才第一次将法律援助写入法律。1997年5月26日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成立,统一对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实施指导和协调。同日,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成立,主要职责是募集、管理、使用法律援助基金,宣传国家法律援助制度,促进司法公正。紧接着,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2003年国务院制定了《法律援助条例》。总体上说,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尚处于初创阶段,很多人感到陌生。因此,当前首要的任务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地宣传法律援助制度,宣传法律援助基金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
记者:我们看到,这次活动的主体是大学生。请问,您为什么要让大学生参加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呢?
王霞林:高等院校法学院(系)的大学生,特别是三、四年级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已经较为系统地掌握了法律知识。充分运用这个特有的人才智力优势参与法律援助事业,可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提供最好的法律援助教育和咨询服务,从而扩大法律援助制度在人民群众中的知晓面,引领公众积极参与、支持法律援助事业。开展这一活动,一方面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基地和认识社会的窗口——高校法学院(系)大学生与律师和司法行政人员一起帮助弱势群体维护权益,所获得的实践经验是书本中学不到的,有利于增强高校法学院(系)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追求公平正义的使命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高校法学院(系)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法律教学人员的教学基地,可以使法学教育与社会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高校法学院(系)大学生是司法战线的后备军,法学院(系)应该把司法的法制教育、法律援助、法律审判等作为教学基地,这是培养法学人才的最好路径。这一活动现在起个头,以后应该长期进行下去,各级法律援助中心将长期成为法学院(系)大学生的实践基地。
记者:请问,此次全省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王霞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广泛深入地宣传法律援助制度,弘扬现代公益理念——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布置法律援助宣传栏和展板展台、发放《法律援助条例》等宣传资料及法律援助联系卡等,宣传法律援助制度的重大意义及与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切身关系,宣传法律援助基金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二是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咨询服务;三是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上门服务;四是组织大学生在所在乡村、城市社区开展法律援助知晓率和法律援助社会需求的专题社会调查。
记者:近几年来,我省的法律援助工作做的很不错,老百姓的满意度也挺高,请问您的感觉如何?
王霞林:这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归功于全省法律援助工作者们的辛勤劳动。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法律援助工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法律援助列入了“三有四保”的工作目标,其中一个确保就是“确保诉讼困难的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时任江苏省人民政府省长、现任省委书记梁保华两位领导分别就法律援助基金会作出重要批示。李源潮批示:“希望把法律援助工作做实、做好,让有理没钱的困难群众也能打赢官司,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梁保华批示:“法律援助是一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事业。要大力弘扬现代公益理念,建立完善保障机制,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以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省人大常委会于2001年制定了《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2005年进行了修订。2007年,省政府把法律援助工作列为关系民生的十件实事之一,并拨出专款成立省法律援助基金会。其宗旨就是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援助,促进社会正义、司法公正,推动江苏法律援助事业持续发展。其任务就是组织法律援助资金的募集、管理和使用,开展法律援助宣传,进行符合法律援助基金会宗旨的各项资助活动等。2008年,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切实加强民生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把法律援助作为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内容。
记者:请问您对这次活动的开展有什么希望或要求?
王霞林:我希望参加这次活动的各地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高校法学院(系)、共青团组织,要密切合作、各司其职,把宣传和服务活动的具体内容和项目落到实处,切忌走过场,流于形式;要从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办法和措施,所开展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易操作、能见效,真正为困难群众提供迫切需要的法律帮助。希望参加这次活动的大学生,要热心服务,耐心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认真负责地开展宣传和调研活动,真正为推进法治、匡扶正义、维护人权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充分展示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形象。

④ 跪求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啊啊啊。。各位大神,行行好。好的话,可以追加分的,虽然我很穷。。。。

情系困难群众 服务弱势群体

10月25日上午,随着年轻而充满朝气的大学生们挥动鲜艳夺目的红旗,全省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在南京启动。启动仪式后,本报记者专程采访了此次活动的发起人之一、省法律援助基金会理事长王霞林。
记者:王理事长,您好!组织高校法学院(系)大学生走进社区、农村、工地,开展法律援助宣传、咨询和调研活动,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您当初筹划、组织开展这次活动的起因,好吗?
王霞林:开展这一活动是宣传法律援助制度的需要。法律援助制度是对经济困难公民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司法救济制度,在国家司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利益的诉求越来越多,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部分弱势群体由于经济原因面临着打不起官司、请不起律师的困难。而法律援助事业正是维护社会正义、司法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公益事业。但是,我国实行这一制度比较晚。1996年3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第34条才第一次将法律援助写入法律。1997年5月26日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成立,统一对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实施指导和协调。同日,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成立,主要职责是募集、管理、使用法律援助基金,宣传国家法律援助制度,促进司法公正。紧接着,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2003年国务院制定了《法律援助条例》。总体上说,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尚处于初创阶段,很多人感到陌生。因此,当前首要的任务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地宣传法律援助制度,宣传法律援助基金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
记者:我们看到,这次活动的主体是大学生。请问,您为什么要让大学生参加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呢?
王霞林:高等院校法学院(系)的大学生,特别是三、四年级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已经较为系统地掌握了法律知识。充分运用这个特有的人才智力优势参与法律援助事业,可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提供最好的法律援助教育和咨询服务,从而扩大法律援助制度在人民群众中的知晓面,引领公众积极参与、支持法律援助事业。开展这一活动,一方面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基地和认识社会的窗口——高校法学院(系)大学生与律师和司法行政人员一起帮助弱势群体维护权益,所获得的实践经验是书本中学不到的,有利于增强高校法学院(系)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追求公平正义的使命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高校法学院(系)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法律教学人员的教学基地,可以使法学教育与社会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高校法学院(系)大学生是司法战线的后备军,法学院(系)应该把司法的法制教育、法律援助、法律审判等作为教学基地,这是培养法学人才的最好路径。这一活动现在起个头,以后应该长期进行下去,各级法律援助中心将长期成为法学院(系)大学生的实践基地。
记者:请问,此次全省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王霞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广泛深入地宣传法律援助制度,弘扬现代公益理念——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布置法律援助宣传栏和展板展台、发放《法律援助条例》等宣传资料及法律援助联系卡等,宣传法律援助制度的重大意义及与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切身关系,宣传法律援助基金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二是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咨询服务;三是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上门服务;四是组织大学生在所在乡村、城市社区开展法律援助知晓率和法律援助社会需求的专题社会调查。
记者:近几年来,我省的法律援助工作做的很不错,老百姓的满意度也挺高,请问您的感觉如何?
王霞林:这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归功于全省法律援助工作者们的辛勤劳动。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法律援助工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法律援助列入了“三有四保”的工作目标,其中一个确保就是“确保诉讼困难的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时任江苏省人民政府省长、现任省委书记梁保华两位领导分别就法律援助基金会作出重要批示。李源潮批示:“希望把法律援助工作做实、做好,让有理没钱的困难群众也能打赢官司,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梁保华批示:“法律援助是一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事业。要大力弘扬现代公益理念,建立完善保障机制,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以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省人大常委会于2001年制定了《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2005年进行了修订。2007年,省政府把法律援助工作列为关系民生的十件实事之一,并拨出专款成立省法律援助基金会。其宗旨就是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援助,促进社会正义、司法公正,推动江苏法律援助事业持续发展。其任务就是组织法律援助资金的募集、管理和使用,开展法律援助宣传,进行符合法律援助基金会宗旨的各项资助活动等。2008年,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切实加强民生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把法律援助作为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内容。
记者:请问您对这次活动的开展有什么希望或要求?
王霞林:我希望参加这次活动的各地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高校法学院(系)、共青团组织,要密切合作、各司其职,把宣传和服务活动的具体内容和项目落到实处,切忌走过场,流于形式;要从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办法和措施,所开展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易操作、能见效,真正为困难群众提供迫切需要的法律帮助。希望参加这次活动的大学生,要热心服务,耐心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认真负责地开展宣传和调研活动,真正为推进法治、匡扶正义、维护人权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充分展示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形象。

⑤ 科普的春天到来,如何让农民受益匪浅呢

为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辽宁省抚顺县组织就业、科技、文化、计生、司法等20余个部门开展了多次“科普之春”三下乡活动,有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通过开展科技服务,促进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共发放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寒富苹果栽培技术、大果榛子种植技术等10余种农业技术资料。发放种养殖等科技图书200多册、《科技致富信息》小报400余份。同时,结合“送农民上大学工程”,鼓励农民走出去学习专业知识,带动其他农户共同致富。


增强法治观念。截至目前,共开展了6次以宣传《法律援助条例》和《公证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活动。悬挂法制宣传条幅24幅,摆放展板12块,发放法律援助指南、公证法宣传单共2000份,解答群众咨询200余人次,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的法治观念。

⑥ 清水街道的法制宣传

在《法律援助条例》颁布实施五周年之际,清水街道根据上级部署,结合街道实际情况,在全街广泛开展了以“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法律援助条例》五周年纪念宣传活动。一是制定了《清水街道开展纪念〈法律援助条例〉实施五周年“法律援助宣传月”活动方案》,并以清街(2008)86号文件下发到各村(居)委会,对本次活动的具体内容、活动要求作了具体的部署;二是营造宣传氛围,提高群众知晓率。为营造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清水街道在主要交通要道口制作了10余条宣传条幅,宣传法律援助活动主题和有关知识,提高群众对法律援助的了解;三是制作了一期法制宣传画廊,在清水文体广场边的宣传栏,清水街道司法所对宣传栏进行了全面更新,张贴法律援助等法律知识宣传画18张,每天都吸引上百人观看;四是开展街头宣传活动,广泛进行宣传。9月18日上午,街道在清水怡园小区大门口开展了法律援助知识宣传活动,街道司法所印发了法律援助有关知识宣传资料800份,制作宣传展板8块,向居民广泛宣传法律援助制度、法律援助受理范围、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及拒绝接受法律援助案件的后果等相关知识,并现场解答咨询100余人次。

⑦ 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电话接线员能做吗

江南时报讯 “您好,这里是12348法律服务咨询热线,请问您有什么问题需要咨询?”6月9日,坐在12348接线室里负责给民众答疑解惑的是常州金坛区司法局局长何云华。原来,自6月7日起,金坛区正式启动“我当一天接线员”活动周,这已经是第三位司法局分管领导带头“坐诊听案”。
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暖民心。市民王女士打来的一通涉及家暴离婚求助的咨询电话,让何云华眉头紧锁。近年来,金坛针对妇女维权不仅大力开展了多场法治宣传活动,也为女性受援人打开法律援助“关爱之窗”,为妇女提供了普法宣教、法律咨询、公证服务、法律援助、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等一站式法律服务。何云华根据相关法律条例,耐心为王女士进行了解答。王女士表示,听完后,感觉生活又充满了希望。
通过领导干部带头主动接听群众来电、咨询,了解、听取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需求和建议,将为民服务落到实处,落到心处。同时,活动周期间,金坛司法局还通过公众号发出邀请函,邀请广大市民走进法律服务大厅,亲身体验、“零距离”感受司法行政法律服务工作。现场设立法律服务职能介绍展板,并随时有专人详细讲解,强化政民互动。
“金坛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均每日的咨询量有30余条。”何云华说,这意味着每天有30余户家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难题。据了解,金坛将陆续推出民法典宣讲活动周、法治体检活动周、法律明白人活动周等系列法治活动周,持续至“七一”。 褚婷

⑧ 谁能帮帮我

http://www.univs.cn/

1,百名大学生加盟“法律援助”

作者: 刘云 出处:济南时报 日期:2006-05-09 09:33:45

法律援助队伍又“壮大”了。近日,济南大学法学院100名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千人法律援助进村居”活动,他们将协助律师开展法律援助现场受理、咨询活动,并在法律援助中心“定点”实习,协助律师解答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

据了解,2004年4月,济大法学院与市法律援助中心联合启动了“百名法律援助志愿者”与“教学实践基地”仪式。今年,双方再度联手,由100名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千人法律援助进村居活动”。双方确定的活动内容包括择日开展“千人法律援助进村居”现场法律援助宣传咨询和受理活动;定期选派志愿者到市法律援助中心接待值班室协助律师值班,为来访的困难群众解答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不定期选派志愿者担任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助理,协助援助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以及与济南中院协调,旁听该院开庭审理的法律援助案件。(编辑:陈婷婷)

2,大学生可任法官助理 基层法院志愿服务启动
作者: 出处:新华社 日期:2006-05-03 17:55:26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过去的支农支教等8大项目的基础上,2006年增加了基层法院志愿服务行动。服务基层法院的志愿者原则上招募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到基层法院主要担任法官助理,协助法官做起草法律文书等开庭前的准备工作。

共青团中央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办公室负责人说,作为试点,去年基层法院志愿服务行动在陕西、甘肃、内蒙古、四川、重庆、广西等6个省区市选派了120名志愿者服务西部地区基层法院。今年这个专项服务行动正式启动。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西部地区法律资源非常短缺,西部地区法院也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严重影响审判工作正常开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中央各部门的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缓解西部法院人才断档的现象。基层法院志愿服务行动就是措施之一。(编辑:陈晨)

3, 大学生就业可寻求法律援助
作者: 出处:丽水日报 日期:2006-04-14 12:37:02

近日,去年大学毕业的陈先生就试用期结束却没有任何理由即被用工单位解聘的问题,向市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像陈先生这样刚就业就碰到劳动争议而向法律援助部门咨询或求助的情况,仅今年3月以来市法律援助中心就受理10多起,而且多是因为草率地答应用人单位要求,开始工作却未签劳动合同。

眼下正是大学生求职签约的高峰期,由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部分用工企业或单位借机向求职学生“下黑手”。据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前来咨询或求助的大学毕业生,或者因为求职心切,缺乏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意识,不经意间就被一些用人单位“非法用工”,被骗走了钱财;或者是被单位当做廉价劳动力,强迫超时、超负荷工作;或者就是试用期时间没有明确规定,而经过长期试用后却被无理解聘。

但无一例外,这些发生劳动争议的大学毕业生都没有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法律人士建议,大学毕业生一方面要在就业前,通过学习《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文件,明确与用人单位关系,了解相互间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在意识上不要将自己放在弱势地位,害怕用人单位不聘用或怕麻烦而在自身权益上妥协,应当积极维护自身权益,一旦确立劳动关系就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该属于自己的权利就要争取,该属于对方的义务就应该要求对方履行,并在合同中明确。但如果确实碰到劳动争议,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要求劳动仲裁。(编辑:陈晨)

4,大学生“法律援助热线”服务市民
作者: 李亚星 出处:http://www.scol.com.cn 日期:2006-03-21 12:52:39

遇到了什么法律上的难题,只要拨打“法律援助热线”,上千名法律专业的学生和专家教授将为你免费“撑腰”。昨日,四川高校首个面向社会的免费“法律援助中心”在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据悉,新成立的免费“法律援助中心”主要是为该校法律专业的学生打造一个实习、实践的平台。除了为四川所有高校学生在打工、求职、人身安全、勤工俭学等方面提供法律援助外,还将面向全社会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援助中心将每天专门安排两名工作人员接听“法律援助热线”电话:(028)85708540,时间为每天的19:00-21:00。(编辑:陈冠来)

热点内容
合租道德 发布:2025-01-24 14:49:53 浏览:234
重庆产检劳动法 发布:2025-01-24 14:48:23 浏览:252
清华大学法学排名 发布:2025-01-24 14:31:53 浏览:730
合同法解释最新版是几 发布:2025-01-24 14:29:24 浏览:53
浙江高级人民法院网 发布:2025-01-24 13:58:43 浏览:715
非道德化倾向 发布:2025-01-24 13:29:05 浏览:740
我该如何举报法官 发布:2025-01-24 12:54:43 浏览:962
法院执行人被冻结微信 发布:2025-01-24 12:45:21 浏览:301
谁在立法 发布:2025-01-24 12:17:14 浏览:1000
民法典手绘 发布:2025-01-24 11:42:27 浏览: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