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法律咨询
㈠ 被诈骗请律师写诉讼要多少钱
一、律师只写诉状的收费在山东滨州100元左右;
二、律师费的收取,在山东按规定在5000左右,不过,是可以和律师事务所协商收费的。
三、依据:
《山东省律师服务收费标准》:代理民事诉讼案件
(一)不涉及财产关系的:800元~10000元/件;
(二)涉及财产关系的:每件基础服务费1000~2000元。争议财产标的额超过1万元的,按下列比例分段累进计算:
争议标的额 计费比率
10001元—100000元部分 5%~6%
四、全国各地的律师收费差别较大,这个作为参考吧。
㈡ 山东哪个律师事务所比较靠谱
哈喽,我来帮你解决吧,O(∩_∩)O~
那就太多了,你网络排名可以找出很多的。比如
中国律师事务所500强排名青岛地区前三名:
1.德衡 93名律师 全国第35名
2.琴岛 74名律师 全国第55名
3.文康 59名律师 全国第92名
希望可以帮到你,节日快乐
㈢ 拖欠工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热门城市:咸阳律师
遂宁律师
中卫律师
河北律师
儋州律师
岳阳律师
南阳律师
自贡律师
滨州律师
赤峰律师
实践中,用人单位是很容易就拖欠工资与劳动者产生纠纷的,而此时对于这样的纠纷,当事人可以申请进行劳动仲裁吗?在我国,处理劳动纠纷,一般都是仲裁前置,下面就让小编来为您解答拖欠工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一、拖欠工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劳动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就工资纠纷申请劳动仲裁,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上述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应当注意的是,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如果有关追索劳动报酬的争议金额没有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那么仲裁裁决仅对企业具有终局效力,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仍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有关追索劳动报酬的争议金额超过了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那么仲裁裁决对劳动者和企业都不具有终局效力,任何一方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均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拖欠工资员工怎么申请支付令
在企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况下,劳动者除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之外,还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当地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在5日内通知劳动者是否受理,受理之后,经审查申请符合法律要求的,人民法院将在受理之日起15内向企业发出支付令,申请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驳回。
如果企业在收到支付令15日内提出书面异议并被法院支持导致法院裁定支付令失效的,劳动者也不是全无办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三条的规定,只要劳动者手里有企业的工资欠条,就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不用在此之前先去申请劳动仲裁。如果企业在收到支付令之后超过15日既不提出异议也不履行支付令的,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根据上文的介绍可以知道,劳动者遇到拖欠工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并且仲裁还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当然,处理拖欠工资纠纷,并不是一定要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此时还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进行解决。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枣庄律师。
延伸阅读:
什么情形不属于拖欠工资
公司拖欠工资到哪里投诉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责任是什么
㈣ 滨州市沾化区哪管拖欠民工工资的
公司拖欠员工工资,员工可以员工可以先和单位进行协商;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由劳动部门进行调节;在调节不成的情况下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进行裁决。员工可拨打12333针对投诉相关事务进行咨询。
依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
第七条 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第九条 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第十八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