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课题
㈠ 法律援助办案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标准是什么
唯法为尊!有律师执业资格,丰富的司法实务经验,一颗热忱为人的心,不计报酬能吃苦。
作为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做一名合格的法律援助工作,就一定要始终牢记肩负的使命,始终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始终胸怀大局、心系群众,不畏艰辛,不惧困苦,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法律援助工作者这一称号。
一、必须进一步明确法律援助制度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使命
法律援助工作直接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让困难群众平等享受法律保护,享受社会公平正义;要始终把保障公平正义作为法律援助工作的首要价值追求
二、必须进一步明确法律援助工作的职责,深刻把握法律援助工作的确切定位
要必须充分认识理解法律援助工作的特殊属性,一是要有强烈的法治意识。做到唯法是尊,不能引导当事人通过其他不正当手段维权;二是要有强烈大局意识。在法律援助咨询和案件受理审批过程中,要增加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三是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要带着对困难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尽心竭力为他们提供帮助,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必须进一步明确法律援助工作的专业性,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要注重自身业务学习,通过个人自学、岗位自学、集中培训等形式,切实加强业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努力提高依法执业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㈡ 谁有“西部计划”法律援助专项志愿者的详细数据。包括涉及哪些省份、有多少人开展了几年等。谢谢!
关于组织开展“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律师管理处、法律援助处(中心)、律师协会,团委,新疆建设兵团司法局律师管理处、法律援助处(中心)、律师协会,团委: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社会各界和广大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法律援助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地域和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原因,我国法律援助事业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法律援助人员严重短 缺,当地困难群众大量的法律援助需求得不到满足。目前,全国有15万多名律师,但是全国仍有一些县没有律师,无法满足当地法律援助需求,严重制约了当地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也是这些年来司法行政系统和律师工作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为解决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服务,有效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法律援助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促进法律援助工作区 域协调发展,满足基层人民群众法律援助的强烈需求,同时为律师、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一个锻炼自我、提高自我的良好途径,并为社会力量参与我国法律援助事业搭建一个奉献爱心的平台和桥梁,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会同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司法部法律援助工作司、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联合开展“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行动宗旨
整合社会资源,通过行业互助和招募志愿者的形式,动员律师和法学院校毕业的优秀学子到全国无律师县或中西部律师人才短缺的地、市、县开展志愿服务,增强当地法律援助能力,为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行动主题
携手志愿行动 共享法治阳光
三、行动时间和范围
“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拟从2009年开始实施。2009年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定期轮换的机制,从全国律师行业招募具有奉献精神的律师志愿者30名,从全国法学院校招募品学兼优的法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志愿者70名,派遣到无律师县或中西部律师人才短缺的地、市、县专门从事法律援助工作。以后逐年扩大志愿律师、志愿者队伍规模和覆盖范围,为尽快实现无律师县或中西部律师人才短缺的地、市、县的法律援助的全覆盖而努力。
四、行动目标任务
(一)建立“法律援助志愿者工作站”
依托司法行政部门和共青团组织,在无律师县或中西部律师人才短缺的地、市、县设立“法律援助志愿者工作站”,每个工作站视情况派遣1名律师志愿者、1名大学毕业生法律志愿者或择一选派。
(二)为当地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
每位志愿者服务期限为1-3年。在服务期内,每名律师志愿者每年至少无偿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件,大学生志愿者从事与其能力相适应的法律援助工作,促进无律师县或中西部律师人才短缺的地、市、县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
(三)推动无律师县或中西部律师人才短缺的地、市、县的法律人才队伍建设。
项目实施后要加强对服务县的指导力度,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扩大服务地点和志愿者规模,推动无律师县或中西部律师人才短缺的地、市、县逐步建立自己的法律援助人才队伍。
(四)培养法律援助人才,充实法律援助队伍
通过逐步推广和坚持,培养一批既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和社会责任感的法律援助人才,不断充实法律援助队伍,让法律援助志愿者遍布中华大地,成为推进法律援助事业发展和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
五、组织管理
1、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主要负责本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制定本项目每年的实施总体规划,确定项目实施地点、落实服务需求人数,监督和落实项目经费到位;协助司法部法律援助工作司、法律援助中心对律师志愿者组织专业培训工作;协助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做好律师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和经费筹措工作。
2、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主要负责每年将本项目计划实施人数的大学生志愿者列入“西部计划”,协助宣传、落实相关政策保障和参与培训派遣等方面的组织实施工作。
3、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共同负责律师志愿者的招募和经费筹措工作。
4、司法部法律援助工作司负责大学生志愿者的岗位申报、派遣和业务指导工作,法律援助工作司和法律援助中心负责对法律援助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培训工作。
5、各省(区、市)司法厅(局)、团委具体负责有关工作的组织实施,同时负责协调、指导服务县开展宣传、组织工作。县司法局指定专人负责志愿者日常管理、为志愿者提供食宿和办公条件保障,并和团委互相配合,按照“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做好志愿者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六、经费来源与管理
1、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通过筹集社会资金,用以支持大学生志愿者办理案件和开展业务所需的宣传、培训、交通、通讯、生活补贴等费用。同时,负责筹集部分律师志愿者开展业务所需经费(2009年筹集支持律师志愿者业务经费20万元)。
2、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会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组织开展行业互助,整合业内公益活动资源,动员地方律师协会、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积极提供资金资助,用以支持律师志愿者开展业务所需经费。
3、在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设立本项目的专项基金账户,对筹集的所有资金,实行统一入账、统一管理、统一审计。严格执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并严格接受捐赠人、支持单位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
七、志愿者待遇
(一)政策支持
1、大学生志愿者享受的待遇
除享受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中青联发〔2003〕26号)和《关于做好2004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的通知》(中青联发〔2003〕16号)规定的政策外,同时享受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基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中青联发〔2005〕23号)规定的政策。
2、律师志愿者享受的待遇
(1)可享受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人事部、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配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推进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通知》(中青联发 〔2001〕22号)规定的政策,同时享受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实施法律援助志愿者计划的通知》(司发通〔2002〕124号)规定的政策;
(2)凡参加该行动的律师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期间,免除律师执业年度考核所需费用;
(3)凡参加该行动的律师志愿者,在服务期及服务期满后三年内不再承担法律援助案件义务;
(4)律师管理部门评选优秀律师时,将参与此次志愿行动的行为,作为重要考核条件;
(5)凡连续三年选派律师志愿者或一次性选派三名以上律师志愿者参与此次志愿行动的律师事务所,在评选优秀律师事务所时作为重要考核条件;
(6)由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司法部法律援助工作司、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联合颁发法律援助志愿者荣誉证书。
(二)费用补贴
1、大学生志愿者享受“西部计划”的有关优惠政策,其经费补贴按照“西部计划”的有关规定标准,由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负责筹集划拨。
2、律师志愿者每人每年交通、通讯等办案补贴及保险费30000元,即每人每月享有1000元生活、保险费用补贴,1500元的交通、通讯等办案补贴。
八、志愿者招募条件
(一)律师志愿者
1、要求政治过硬、热心公益事业,具有奉献精神;
2、具有律师执业证,并有1年以上工作经历;
3、身体健康,年龄在25-55岁之间,具有特殊经历的人员可适当放宽条件。
(二)大学生志愿者
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应届毕业生,要求政治过硬、品学兼优、具有奉献精神、身体健康。
九、发起单位
司法部
共青团中央
十、承办单位
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
司法部法律援助工作司
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
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
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
十一、公益回报
向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奉献爱心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企事业单位,均可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和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的公益宣传回报。
十二、行动要求
各地要认真贯彻此《通知》的精神和要求,切实把组织开展“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作为进一步推动法律援助事业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抓紧抓好,积极配合承办单位做好此项行动的有关宣传、组织和实施工作,为行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保障。对热心法律援助事业,为此次行动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鼓励和表彰。
㈢ 如何进一步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推进全民守法
1.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全面实施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把宪法法律和重要法规规章列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定期举办法治专题班,开展领导干部法治知识培训轮训。搞好面向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加强党委和政府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人民团体在普法教育中的职能作用。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注重运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开展普法。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在城乡社区广泛开展案例普法和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办好法治宣传教育栏目,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把法治宣传有效融入法律服务之中,探索建立集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职能于一体的法律服务平台。
2.繁荣法学研究和法治文化。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法学专业学科建设,不断提高法学教育水平。加强法学研究,支持法学研究机构和阵地建设,加快建设法学方面的自治区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组织开展重大课题研究特别是民族工作法治理论研究。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活动场所法治宣传教育设施,支持和鼓励法治文学、艺术、影视创作,引导各级各类宣传文化单位、文化艺术表演团体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坚持把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德润草原·文明之行”等主题实践活动,加大先进典型评比选树宣传力度,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修身立德,自觉做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的表率。
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社会征信体系和工作机制,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守法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㈣ 请问有调到云南财经大学的法律硕士吗 学校怎么样 能交流下吗 刚报了调剂云南财经大学
可以去法硕联盟论坛看看,专门针对法硕的,很多在读学长,复习资料,高分学长的经验贴。复试啊调剂经验也有很多。
㈤ 贵州大学法学院的实验室建设
贵州大学一贯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依托于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效果显著、社会评价良好的贵州大学法学院建设发展起来的。贵州大学法学院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国际视野、法学专业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具有探寻法律事实的能力、法律实务操作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和初步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法律人才为基本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学院在保障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教育水平的同时,经过不断探索和努力,构建起“课堂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 三位一体、四年不断线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一支校内外结合、专兼职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开设多门实践性专业课程;建设成法学实验实训中心和多个专业实习基地,从而搭建起着力打造学生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多年来,经过学校的扶持培育和中心自身的不断探索,中心在软硬件设施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效果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其建设发展历程简介如下:贵州大学早在1990年就成立了专门的法学教学实验室,主要由原贵州大学法律系的部分教学经验丰富及有法律实务经验的教师和专业实验技术人员组成。实验室位于贵州大学花溪北校区老法律楼,主要面向法律系学生开设侦查与物证技术教学实验课程,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2004年,贵州大学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贵州大学,充分利用两校合并的机遇,整合并优化法学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增添硬件设备实施,成立“贵州大学法学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并投入100余万元建立了现代化的法律专业综合实验场所——模拟法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接触司法实践、了解司法程序的实习实践机会。法学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主要承担着法学专业学生模拟法庭、法庭辩论、实践法庭、法律诊所、律师视点、疑难案件辨析,以及法律职业技能综合实训等教学任务,同时按照学校与司法实务部门签订的长期合作教学协议承担各级人民法院在校内开庭审理典型案件的任务。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对于学生对司法活动形成初级认知以及对审判程序形成感性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学校将“模拟法庭”列为法学专业实训课程,要求每个法学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模拟审判活动。2007年,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的有关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训,扩大实验教学对法科学生的影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不断引进高层次师资人才,充实实验教学队伍;同时,在校内重新选址,扩大硬件设施,其建筑面积达500余平方米,实验设备近300件,价值300余万元。同年,中心积极探索法律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成立了“贵州大学法学院社会服务中心”,这是应对目前高校法学教育难点推出的新型教学实验机构,在国内尚属创新尝试模式。中心是校园内的“法学教学实践基地”,同时围绕法律共同体的职业本质和特征,承担法学院本科生、研究生法学教育的系统“临床”实践职能。贵州大学法学院师生可以通过贵州大学法学院社会服务中心对外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律支持,承接地方性法规草案、地方政府规章草案、规范性文件起草工作和应用性法律调研课题。通过系统梳理法学院的实践教学环节而成立常设机构,在中国西部高校中属于首创,在“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中亦属创先之举。中心通过开放办学、诊所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实践教学方式,系统强化法学院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满足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法律职业人才、.提高办学质量服务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目标。 这一模式不仅可以组织法学院师资力量系统引领和指导法学院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实习工作,还可以有组织地带领学生通过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为社会大众提供公益性的法律帮助和法律支持,整合社会各界在法律实务领域卓有成就的人士充任中心的校外导师,加强实践教育;同时透过法学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学生的职场系统培训,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意识、职业伦理、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开拓法律援助领域推动公益法律事业发展,为学生提供形式更多样化、内容更丰富的法律实践机会。近两年来,法学实验实训教学中心积极优化教学资源,不断改善教学软件和硬件条件,中心下属模拟法庭综合实验室、物证技术实验室、文书司法鉴定所、刑侦实验室、法医学实验室、社会服务中心、刑事法律人才培养基地7个实验室,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充分结合,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明显增强,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努力将“贵州大学法学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贵州大学法学院社会服务中心对内称“贵州大学法学教学实践基地”,学校赋予其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类似的办学职能和服务功能。中心借鉴英美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先进的法学教育模式,围绕法律共同体的职业本质和特征,承担法学院本科生、研究生法学教育的系统“临床”实践职能,同时是法学院师生对外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律支持的总窗口,以及承接地方性法规草案、地方政府规章草案、规范性文件起草工作和应用性法律调研课题的总平台。这种通过系统梳理法学院的实践教学环节而成立常设机构的做法,在中国西部高校中堪称首创,在“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中亦属创先之举。
中共贵州省委常委、贵州大学党委书记龙超云女士,去年9月在“花溪之畔·法学教育改革论坛”上亮明了贵州大学高层领导对推动学校法学教育改革的态度: “没有好的法学院,不能指望有好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和其他高级法律人才”。根据学校的要求,中心(实践基地)力图针对当前法学教育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开放办学、诊所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实践教学方式,系统强化法学院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满足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法律职业人才、提高办学质量服务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目标。
中心的基本职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法学院师资力量系统引领和指导法学院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实习工作;二是与贵州省法律援助中心进行战略合作,有组织地带领学生通过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同时为社会大众提供公益性的法律帮助和法律支持;三是带领学生承接地方性法规草案、地方政府规章草案、规范性文件起草工作和应用性法律调研课题,并根据课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四是整合社会各界在法律实务领域卓有成就的人士充任中心的校外导师,加强实践教育;五是透过法学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学生的职场系统培训,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意识、职业伦理、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贵州大学法学院模拟法庭于2004年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时而修建,用于各部门法任课教师的案例教学,学生社团或学习小组课余时间自主自发的模拟法庭、辩论赛、学术报告等学术实践活动。法庭位于慎思楼一楼,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审判法庭规范设计建设,面积300平方米,有170个旁听座位,包括审判区、旁听区、终端控制区。审判区正面为审判台,可坐五名审判员。审判员左右两边为原被告席,中间设书记员和翻译员席。刑事审判时,在审判台对面设刑事被告席。旁听席的170个座位是分梯级设置的。模拟法庭配备了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配备了电脑,以存储大量的模拟案件资料;配备了先进的投影设备,可以展示书证、各种诉讼文书,实物证据;配备了麦克风、调音台、功放机、电视监视系统,以便于记录法庭审理实况。
法医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实验室之一,实验室面积60多平米,现有实验教学仪器设备20台,主要仪器有生物显微镜、离心机等。该实验室承担全校法学专业本科生《法医学》课程实验教学任务。法医物证实验室开设的实验项目主要有:血痕预试验、血痕确证试验、血痕种属试验、毛发检验等,同时还承担着一定的科研任务和社会服务工作。
贵州大学文书司法鉴定所存立于2002年,是贵州省司法厅批准的第一家面向社会从事文书司法鉴定业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它隶属于贵州大学法学院刑侦实验室(现综合实验室),主要从事文书物证的检验与司法鉴定,是我省惟一的一家专门从事文书物证鉴定的司法鉴定机构。贵州大学文书司法鉴定所设备先进,现有价值几十万元的进口文检仪(瑞士产)、近十万元的体视显微镜、文检智能显微综合分析系统等当前较为先进的文检专用设备。该所技术力量强大,办案经验丰富,目前我所在编人员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刑侦学教授1人,文检学教授1人,文检高级工程师1人),中级职称2人(文检工程师2人)。2003年10月我所在编人员经培训全部通过司法部的统一考试并获《司法鉴定人执业证》。2005年12月我所经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笔迹鉴定能力验证委员会测评结果为满意。
贵州大学法学院社会服务中心
对内称“贵州大学法学教学实践基地”,学校赋予其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类似的办学职能和服务功能。中心借鉴英美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先进的法学教育模式,围绕法律共同体的职业本质和特征,承担法学院本科生、研究生法学教育的系统“临床”实践职能,同时是法学院师生对外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律支持的总窗口,以及承接地方性法规草案、地方政府规章草案、规范性文件起草工作和应用性法律调研课题的总平台。这种通过系统梳理法学院的实践教学环节而成立常设机构的做法,在中国西部高校中堪称首创,在“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中亦属创先之举。中共贵州省委常委、贵州大学党委书记龙超云女士,去年9月在“花溪之畔·法学教育改革论坛”上亮明了贵州大学高层领导对推动学校法学教育改革的态度: “没有好的法学院,不能指望有好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和其他高级法律人才”。根据学校的要求,中心(实践基地)力图针对当前法学教育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开放办学、诊所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实践教学方式,系统强化法学院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满足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法律职业人才、提高办学质量服务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目标。 中心的基本职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法学院师资力量系统引领和指导法学院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实习工作;二是与贵州省法律援助中心进行战略合作,有组织地带领学生通过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同时为社会大众提供公益性的法律帮助和法律支持;三是带领学生承接地方性法规草案、地方政府规章草案、规范性文件起草工作和应用性法律调研课题,并根据课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四是整合社会各界在法律实务领域卓有成就的人士充任中心的校外导师,加强实践教育;五是透过法学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学生的职场系统培训,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意识、职业伦理、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㈥ 跪求家庭暴力和女性主义或是女权主义这两个课题的研究情况
唉看了这题目就伤心,以前我也认真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来着,但是对方很无情地关闭问题了!
女性主义思潮 导论
Feminist Thought:
A More Comprehensive Introction
(美国)罗斯玛丽•帕特南•童
Rosemarie Putnam Tong
艾晓明 等译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2年10月
我有电子版的,但是版权问题不能发,一共有六个流派的详细介绍,建议你去书店找找这本书或者图书馆借一下。这本书把国外的理论和实践总结的很详细很全面。本人很赞这本书。国内的话,要去看每年相关会议的报告,毕竟在我国还是起步状态。
祝一切顺利
㈦ 急求玛丽雷蒙的资料!!!
短小的话就不全了
在学生时代,青年雷蒙从高中开始学习法语,在大学期间他选修了法国文学课程。在大学一年级的暑假里,他去参观纽约市博物馆,正在欣赏馆藏的法国挂毯,此时过来一个法国旅游团,一位导游正在用法语介绍这些法国挂毯。他努力地倾听法语导游的介绍,尽管在校学习法语多年,但对导游的解说仍然不知所云。博物馆的这次遭遇使年轻的雷蒙认识到,不精通法语就无法真正地理解法国文化。因此,他下定决心到法国去,到那里学习、生活和旅游。
大学三年级整整一年,雷蒙都留在法国,住在一个法国家庭中,在法国大学里听课,在巴黎穿街走巷,吃法国菜,看法国电影,他的法语很快就流利起来,开始懂得法国人怎样生活、工作和思考,开始理解法国的艺术和思想。
在这一年结束后,他回到了美国。他惊讶地发现美国与法国那么地不一样,他有些怀念他在法国曾经那么熟悉的那些事情。回国后的雷蒙,仍然是地道的美国青年,依然如故地热爱自己的祖国;但已经是一位与众不同的美国青年,在其内心中,他是半个法国人———他眼里看到特别的东西都会从同时两个方面去思考,从美国的角度和法国的角度。
正如北大前校长胡适的美国求学经历改变了年轻的胡适,雷蒙的法国经历丰富了年轻雷蒙的知识,塑造了他独特的人生观。从而,使他可以超越舒适、熟悉的国度,来到遥远陌生的异国,接受新环境的挑战,体会不同的生活,包容思想和文化的差异,接受不同文明的洗礼。
雷蒙的人生观和思维方式,在其日后的教育管理和学术生涯中为其指引了正确的方向,为他事业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基础。
勇于改革的杰出教育领导者
雷蒙教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担任院长职务长达9年,是当时全美最年轻的法学院院长,曾出任全美法学院院长协会的主席,被美国《国家法律期刊》评为40位“法学新星”之一。
就任院长期间,他积极推动了密歇根大学法学院同世界各国著名法学院的交流合作,并因在公共服务、法学写作及国际法等领域的创新而备受关注。由他主编的《密歇根法律评论》获得亨利•贝茨奖。雷蒙教授还是创建城市社区法律援助项目的领导者,推动大学的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他都积极地向有关政府和机构提供咨询,尤其是非常热心地对中国城市社区法律援助提供了诸多帮助。
雷蒙教授在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受到美国其他法学院院长同行的认同,并且得到了同事们的称赞。一位同事这样评价道:“在雷蒙担任密歇根大学法学院院长的九年时间里,他为这所杰出的法学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一位出色的学者,其研究课题涉及到法律和公共政策想交叉的极为广泛的领域,从高等教育资助到公司税,再到福利改革。他作为学术领袖所取得的成绩远非杰出二字可以表达。”
2003年,雷蒙教授就任康奈尔大学校长。在获悉对他的任命时,高等教育界的人士高度称赞了康奈尔大学的这个选择。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李•博林格尔说:“康奈尔大学如此幸运地请到才华横溢的雷蒙做校长,这不仅仅会使康奈尔大学受益,而且是整个高等教育界的福音。雷蒙是一位杰出的学界领袖。他对把大学办成与社会相融的组织怀有真诚的信仰。”
在任职康奈尔大学校长期间,雷蒙教授表现了惊人的勇气,积极进行了多方面改革,尤其是全面推进了康奈尔大学的国际化进程。雷蒙教授对康奈尔大学传统的解读,归纳起来就是“革命的康大,亲爱的康大”。说它革命,是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人对高等教育的理解。康奈尔大学大建立于1855年,那时美国各大名校有宗教倾向,只收男生而且一般只教经典科目,如数学、历史、希腊语和拉丁语。康大不是这样,它从一开始就准备接纳信仰各种宗教的男、女学生,提供一切他们愿意学习的科目。这在当时是一个革命性的概念。“亲爱的康大”,则源于学生们大多都会爱上它的事实,就算毕业了也还是非常忠诚。康大的办学传统与雷蒙教授人生观和办学理想是如此默契,使得他在康大的改革得到很多支持。
有一个很小的例子可以说明雷蒙教授莫大的改革勇气和杰出的管理才能。来到康奈尔大学后不久,他主持修改了康大的标志,并把它印在制作成中文的宣传册上。据康奈尔大学副校长布鲁斯介绍,修改这个标志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如果在别的地方,不可能有这种速度,” 布鲁斯说,“要知道,康大那个小小的标志已经存在了近140年。”
雷蒙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许多教育管理的理念。他认为,校长的工作简单说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对外,面对其他大学、政府和全世界,我是康大的代表;对内,人们期望我向整个康大提供帮助,包括全体学生、教职员工和校友,然而他们对康大的看法并不完全相同。我要帮助他们建立对我们的目标、历史和未来方向的一种共识。”
雷蒙教授还提出了跨国大学的理念,他相信“大学”一词已经含有“无所不包”的意思,就是什么都有。好的大学应该是一扇眺望世界的窗口,包括知识的世界,包括人的世界,应该拥有来自生活各个阶层的人,有钱人的孩子、穷人家的孩子,城里人、乡下人,美国人、中国人等等。大学应该成为开启人们眼界的地方,让他们看到生活令人惊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关于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雷蒙教授认为,就是相信每个教职员工都应该同时致力于研究和教学。首先,推动各个学科知识水平向前发展是我们的使命的一部分,每个教职员工都要参与;其次,要想激励学生广泛参与,教授必须以身作则。为什么不需求只做研究的人员呢?因为我们同样致力于帮助下一代领导人做好准备,这就意味着要有能力把自己的研究以一种令人兴奋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以他们的方式为社会做贡献。
相比美国高等教育,雷蒙教授对中国高等教育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应保持高等教育各个机构存在的多样性。在美国,教育机构的多样性是非常显著的,即便是在美国最好的大学,康大跟哈佛也不一样,哈佛跟斯坦福又有区别,斯坦福跟普林斯顿又是两回事,它们各不相同,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是好事,因为这给学生非常不同的选择,他们可以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学校。
教育多元化的坚决倡导者
密歇根大学校长玛丽•苏•柯勒曼说:“雷蒙就任密歇根大学法学院院长期间,在维护学校为保持多样性而推行的入学政策上,雷蒙进行了出色有力的辩护。” 这一评价源于雷蒙教授卷入的一起打到美国最高法院的官司,源于“平权法案”引起的长达6年的诉讼,他就是当事者之一。美国最高法院这一案件的判决使得美国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进步,也使他在美国法学界乃至全社会威名远扬。2003年,雷蒙教授因此获得“美国有色人种协会”颁发的“国家公正奖”。
案件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1992年,雷蒙教授在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期间,起草了一个录取学生的政策报告,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录取最优秀的学生;二是,体现学生多元化的背景,如本科生的专业,不同国家和种族,少数民族等等。在此,雷蒙教授和密歇根大学法学院的考虑是要体现教育的多元思维,培养各色人种和社会各阶层的精英人物。在学生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前提下,对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录取,适当予以政策倾斜。1997年,一名白人妇女申请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未被录取,她以法学院的录取政策违背美国宪法规定的平等权利为由提起了诉讼。
在美国联邦法院进行的两审,双方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双方处于胶着状态,密歇根大学法学院的招生政策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案件最终也打到了美国最高法院。在美国司法史上,对于二审判决的上诉案件,极少有可能被美国最高法院受理。通常是社会争议极大、有典型性的案件才会被受理。本案就是这样一个案件,就连现任美国总统对密歇根法学院的招生政策也持消极态度,雷蒙教授和他领导的法学院不得不再次应战。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判决的当天,华盛顿特区最高法院所在地云集了几十万支持密歇根大学、支持雷蒙教授的美国民众。最终,最高法院判决密歇根法学院胜诉,雷蒙教授的教育多元化思想得到权威性的肯定和支持,处于弱势地位的众多少数民族学生因此而受惠。为此,雷蒙教授付出了六年的时间和大量的心血。
后来的一次谈话中,雷蒙教授这样说道:今年我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基于康大这一形象,进入21世纪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一直认为其中一点是必须把自己看作一所多元化的大学、一所跨国的大学,将服务来自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不同国家的人当作自己的使命。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多元化、国际化的观点,他们不能只从一个国家的观点看待事物和问题。这倒不是说他们应该拥有一个单一的全球化观点,因为这听上去好像只有一个观点,我主张的是兼收并蓄。我相信有一些想法是全球大多数人都认同的,比如大家都想得到爱、自由和幸福。但这些想法的表达方式会随着文化和国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我们的学生应该有机会同时了解这些想法和它们的不同表达方式。这就是我在康大努力推广的理念。
中美教育、法律交流的热情推动者
雷蒙教授积极推动美国大学与中国大学开展法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方面的友好合作。2004年,他亲自率领康奈尔大学代表团访问中国,并在北京参加了“北京大学—康奈尔大学日”活动,从此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2005年11月7日,由于雷蒙教授在学术研究和教育管理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及为推动中美大学之间的交流做出的不懈努力,北京大学授予其荣誉博士学位。此前,北京大学的名誉博士仅仅授予了几个国家的总统和少数几所世界著名学府的校长。谦和而幽默的雷蒙教授说,而今,他也是北大的校友,努力促进中美交流既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荣耀。
雷蒙教授还受邀担任中美法律与政策联合研究中心的首任主席,该中心是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肯尼迪大法官的倡议下,由北京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成立的。在中心筹备的时候,聘请谁来担任中心的首任主席,北京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还是颇费思量的:他应当是一位学养深厚的著名法学家,一位热忱于中美法律政策交流的法学家,一位思想开放的法学教育家。最后由雷蒙教授出任首任主席也是众望所归。
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法律和法学教育也呈现出相互借鉴甚至融合的趋势,而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国家,尽管两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两国的法律传统、法律制度也有较大差异,但世界的发展大趋势需要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各个层面寻找更多的共同话题,并展开广泛、深刻的合作。社会的发展使得我们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相似,我们需要一种更为广泛合作的常设机构,加强彼此的联系与沟通。雷蒙教授的这一任职,必将极大地促进中美两国在政治法律领域学术交流的开展和繁荣。
这一次,在金秋十月,雷蒙教授将再一次来到北京,参加北京论坛“WTO•政府•企业”分论坛,与中外专家共聚一堂,同样带着一份不变的热情和执着,为他所钟爱的中美交流事业再出一份心力。
㈧ 关于国外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论和模式,或者哪些国家有具体的法律规定,最好后有具体的案例,可以与国内
我有本书很旧,就是讲美国中小企业的,案例很多
㈨ 英语高手进
我觉得这个翻译的很好!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mainly refer to in the economic income, social status,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are safeguarded, competitive power,etc. fall into the unfavorable and difficult condition in many aspects, need to the social groups of support and help in country and the societying. Relieve the route as an important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in law aid system, with its proper, stability and validity's characteristic, have its incomparable advantage and irreplaceable important meaning in protecting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Perfect the law aid system, it safeguards the social stability to strengthen and protect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realize the important insurance of sustainabl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Strengthen the legal protections of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will become the important subject of period that social change and structure make the transition at pre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