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法律援助文案

法律援助文案

发布时间: 2022-08-22 11:22:44

⑴ 青年律师如何开拓案源

树立个人良好形象,广泛建立社会人脉,拜有经验的行业前辈为师,戒骄戒躁,勤奋好学,如果你能做到这些,你就一定会有许多案源。

⑵ 急求法律援助!!!

第一,这么多房子这么大地方只值十几万?何止十几万?
朋友,你上述内容我已经详阅,我认为如果不是国家征地行为,是违法行为,是国家征地建设行为、到你处征地人是有国家政府同意审批文书的。没有就是在闲扯蛋的你不要理会就是了。如果征地人持有法律同意文件、文书在你们那里征地,还个你同意和不同意协商问题呢?你不要顾虑自己被征地后自己连一间房子都买不起,不会是这样结果。征你的地可以,不符合你同意的征地条件,你的地可以瞪着眼部征给他,急死他们。到时候要什么条件由你来开。不答应、就不征给他们。至于什么起诉威胁,那是针对你,他真对懂国家征地法规、政策的认识,他们胆敢讲起诉之类的话吗?他们违纪违法强行无理征老白姓的土地,到底是谁起诉谁呀!
诉之类的话吗 ?朋友,记住我。当你真得遇到困难时,找我成吗?
唐山市民生文案维权办执行代理 顾继先、

⑶ 急,农村家门前种的树,卖出去的钱怎么就不是归我呢~求助法律援助!

依据我国森林法第27条“农村居民在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如果此树是在他人的责任田上,对该树的权属有争议,可以向乡级或县级政府申请处理,对处理意见不服,可向上级政府申请复议或向法院起诉处理。若认为此树侵权可直接向法院起诉。
1979年文号131的有关农村建房的文案即使有效也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⑷ 谁有哈佛法律评论之经典合辑及影响美国司法程序的案例

在美国法的发展史上,《哈佛法律评论》作用之重要无容置疑,在各个领域,它都为后人留下了值得反复诵读的经典文献。宪法学领域又何尝不是如此。赛尔教授的“美国宪政理论的渊源与范围”一直是宪法学必读的经典,即使是司法审查最积极的拥护者也回避不了他对这项制度的谨慎质疑。威克斯勒教授的“走向宪法的中立原则”在法学论文引用率上一直排行第一,超过了霍姆斯1897年的绝世经典“法律的道路”。这对于法理学“排行老大”的中国来说,也许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翻译《哈佛法律评论》的经典论文,对帮助中国读者理解美国宪法的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我无须赘言。事实上,这正是这本文集的主要目的所在,也是选择文献的主要标准。毕竟,它所面向的是中国读者,因而要为中国读者服务,帮助中国读者理解美国宪政的渊源、历史和现状。入选这本文集的文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历史地位不可动摇的、对美国宪法发展产生持久影响的经典名作,譬如上述两篇以及切菲教授对言论自由的评论;另一类则是活跃在当今舞台的知名学者对美国宪法(学)发展的相当晚近的概括,其中有的虽然可能仅反映了一家之言,但人们仍然能从中了解到美国宪法在某个方面的最新概况。总的来说,对前者的标准更高一些。时光对人的记忆来说宛如大浪淘沙,不断销蚀着思想的影响。对于一般的论文,年代越久远,影响力越微弱;只有真正的经典才能像一坛陈年老酒那样,借助时间发挥出越来越浓郁的醇香。更晚近的作品究竟属于哪一类,要看我们的眼力和造化了。在我们现在看来,它们代表了这个阶段宪法学说的里程碑,尽管以后也许会被更高的丰碑所遮盖。

哈佛法律评论协会曾在1967年出版过一个宪法的集子,收集了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十余篇论文。我们采用了其中四篇。其余的尽管是某个领域的阶段性总结,但似乎对今天的意义已经不那么大了,因而必须为更新的综合(synthesis)所替代。我们主要从Lexis-Nexis网上搜索了宪法几个主要领域的论文,将我们认为有潜力成为经典的(毕竟这是需要时间检验的事情)放到现在的这本文集,构成了目前的八篇文章。



这几篇文章都和司法审查有关系。美国是第一个探讨这个问题的国家,其历史至少从1803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开始。在这个里程碑的判例中,马歇尔(C.J. Marshall)领导的联邦最高法院在没有宪法明确授权的情况下为自己建立了司法审查权。这种做法立刻引发了几乎所有“法律人”参与的争论,这场争论延续至今。赛尔教授在判决90年后发表的“美国宪政理论的渊源与范围”显然不是第一篇质疑和界定这项权力的论文,但无疑是最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一篇。事实上,或许是因为司法审查已经成为既成事实,赛尔并不质疑这项权力的宪法依据,而是在勉强承认其存在的基础上限制这项权力的范围。这也是现代绝大多数怀疑者所采取的思路。毕竟,这项制度已经存在两个世纪之久;除了某些“极端分子”之外,今天已很少有人会断然否认司法审查的正当性。争论的焦点一直是法官应如何并在什么范围内行使这项非同寻常的权力。赛尔的这篇论文系统阐述了宪法的严格解释主义,并使之成为美国司法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虽然有些判决未必明确引用他的文章,但是从判决思路上显然可以看到这篇论文几乎无处不在的影子。

威克斯勒教授则多少站在另外一边,至少看上去是如此。一开始,他先论证司法审查实际上是有条文依据的。这也和大多数人的信仰不同。大多数人都像汉德法官(J. Hand)那样认为,司法审查是宪法没有规定但对于维护宪法权威来说确实是必要的权力。威克斯勒却相当令人信服地证明,虽然宪法没有明确提到司法审查,但是从宪法规定的结构上能逻辑地读出这项内在权力。这么说来,威氏是司法审查的积极拥护者了。其实不然,他接着笔锋一转,转而主张司法审查必须依照某种“中立原则”。宪法授权法院进行司法审查,但这并不表明法院可以任意行使这项权力,随便将自己的价值、理念和政治主张掺合到宪法文本中去;假如这样做,法官就“越界”了,且威克斯勒举出了美国法官在判决过程中“越界”的许多实例,包括像“校区种族隔离案”(Brown v. Board of Ecation)这样的社会影响巨大且至今为民众所称颂的判例。可以不夸张地说,这是一篇迄今为止讨论这个主题的最具建设性的论文,也是这个领域的难以逾越的里程碑。它一方面代表着自马伯里决定以来的学术论辩之总结,另一方面又清晰指明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方向、新的思路。此后,人们对司法审查和司法职能的学术探讨多建立在这篇论文的基础上,因而其引用率那么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司法审查这个潘多拉的盒子首先是由首席大法官马歇尔打开的,因而本书如果没有一篇关于他的文章将是不妥当的。法兰克福特大法官的论文专门是为了纪念马歇尔诞辰200周年而作,也是本书惟一的一篇来自司法实务界的文章。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法兰克福特并不是一个听起来那么熟悉的名字。如果说马歇尔、霍姆斯、布莱克或道格拉斯等人都是因为标新立异而闻名,那么法兰克福特则是一位以严谨和中庸著称的大法官,严格保持着一位法官所应有的中立和低调。在这个意义上,他比那些家喻户晓的政治化人物更能代表美国法官共同体,他对同行马歇尔的评价也因此而更为公允。尽管在美国的宪政文化之下,司法审查或许是一项迟早都要出现的宪政制度,但是说马歇尔通过马伯里决定改变了美国宪法的历史,应该并不算过誉之词。当然,马伯里案只是一个起点;通过诠释其后的一系列宪法判例史上的里程碑,法兰克福特法官进一步探讨了司法职能的本质,并再次对司法超越界限的可能性发出警告,而这种警告和前面两篇论文的主旋律是相当和谐的。



如果以上三篇是专门关于司法审查的论文,本书的其它论文则是从更具体的视角探讨同样的问题。阿克曼教授的文章是要“超越”1938年的卡罗琳产品案,更准确地说是其中的一个脚注——大名鼎鼎的“第四脚注”(Footnote 4)。可别小看它只是一个脚注,它对美国宪法的影响力实在是非同小可。即使美国宪法如此简练,你也可以不知道其中某些不那么重要的条文,但是却不可以不知道这个脚注;如果美国法学院的学生不知道这个脚注意味着什么,那么可以肯定他通不过宪法学的期末考试。为什么?因为在这个脚注中,首席大法官斯通(C.J. Stone)阐明了法院在什么时候可以或应该对立法加大审查力度。什么时候?在民主和法治“失灵”的时候。斯通法官在“第四脚注”中列举了几种情况,其中一种是“分散和孤立的少数族群” 的利益受到法律上的歧视。我们知道,民主在程序上就意味着多数主义规则:如果民主程序正常进行,那么社会中的多数选民将最能代表自己利益或观点的候选人选入议会;议会代表中的多数通过法律,使之最有效地反映多数人的利益和观点。但是如果多数人的某些利益或观点并不那么无辜——如果他们侵犯了少数人的基本利益,那又该如何呢?在民主和法治国家,除非你能唤起多数人的支持或同情,你是没有希望的;譬如你和你的同类只占这个社会的十分之一,你很可能会发现多数人压在你头上,对你们进行任意的歧视,而且是以神圣的“法律”的名义!在美国历史上,种族歧视正是以法律的形式强加在黑人等有色人种身上,而这些法律都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既然民主帮不了你的忙,你只有靠法院了,也就是希望由法院宣判这种法律违反了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对所有人的平等保护;当然,如果这个社会就是清一色的歧视,法院也不见得帮得了你,但多一个依靠总没有坏处。斯通大法官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正是在民主和寻常的法治不能可靠地得到宪法所要求的结果时,法院应该也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应该,是因为歧视的受害者不能依靠议会或总统这类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政治机构,因而法院在宪法面前责无旁贷;可以,是因为反正民选机构不能有效发挥其宪法职能,因而法院代行其职并无越位之嫌。注意到卡罗琳产品案宣判于1938年,正值罗斯福总统新政之后,法院的威信跌落到仅次于“蓄奴案”(Dred Scott)的最低点。事实上,最高法院在这个案例的判决中明确信奉司法节制主义,全面退出对立法和行政的司法干预。然而,“第四脚注”为司法复兴埋下了伏笔:毕竟,在某些情况下,这个国家还是需要司法干预的。通过这个脚注,斯通法官界定了现代法院在民主社会中的司法职能,进一步发展了美国的政治制衡理论,并为法院日后对取消美国的政治与法律歧视发挥巨大作用做好了理论准备。种族最终被宣判为“嫌疑归类”(suspect classification),法院将以“理论上严格,实际上致命”的眼光来审视涉及种族的立法:一旦涉及任何种族歧视,这部法律就面临“死刑”了。在美国历史上,起到这种作用的判例屈指可数,足见“第四脚注”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然,“第四脚注”毕竟只是一个脚注,斯通法官不可能在此将所有问题说清楚。这也就引发了阿克曼教授的挑战。他并不质疑“第四脚注”的出发点:司法机构可以在民主政治机构“失灵”的情况下发挥更大的作用,但他质疑脚注表述的准确性:“显明和孤立”的少数群体是否真的在民主社会中无能为力?如果诸如种族等群体在今天并非如此,那么司法继续给予其特殊保护就等于“弄错对象”了,而其他真正需要得到司法保护的群体却受到忽视。通过逐个澄清概念误区,阿克曼指出“第四脚注”的措辞具有误导性:需要特殊保护的其实不是“显明和孤立”的少数群体,而是“隐性与分散”的少数群体,譬如妇女、穷人和同性恋者——有时甚至是多数群体,因为他们的集体行动面临着组织成本的巨大障碍。通过这篇论文,阿克曼与其说是挑战或“超越”卡罗琳产品案,不如说是更新了“第四脚注”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注意上文的全部讨论有一个前提:“如果民主程序正常进行”,但这个前提显然不是自动成立的。如果这个前提不成立又如何?我们知道,在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宣称自己是“民主”的,但民主程序运行良好的国家并不多,不少国家贿选、舞弊现象相当严重。如果徒有纸上的规定,实际上“选”出的议员并不能代表社会上多数人的利益和立场,那么其所制定的法律在社会效果上如何,便可想而知了。如何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保证民主程序依法进行?这又是民主本身无能为力的事情了,因为在选举的那一刻,被选举的那个政治机构其实已经解体了,所以根本无法保证新的人选符合宪法要求。民主过程必须得到法治的保证,否则就注定是虚假的民主;为了保证民主过程的法治化,法院又必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事实上,这是“第四脚注”命题的延续。“第四脚注”也确实提到了这种情况:限制政治程序的立法应受到更严格的司法审查。如果法律禁止某个人群参与选举过程,那么他们肯定不能指望通过选举和立法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了。在这种情况下,法院有理由对此类立法进行更严格的审查;法院这么做非但不和民主原则相冲突,反而恰恰是在制度上帮助民主“运转起来”。

皮德斯教授的论文涉及范围更广。选举过程不仅可能受到法律限制(例如美国在大约半个世纪以前对种族的限制),而且还可能受到种种因素的扭曲,例如选区人口分布的不均衡、选区形状的不规则以及法律对竞选资金的规制等等。另外,尽管法律规定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实际操作过程却可能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问题,如自动识别选票的机器可能误读或忽略某些有效选票等高度技术性问题。200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是一个最贴切的例子。如果某个关键的选区在统计选票中有争议,法院应有何作为呢?选举是一个政治过程,但并不是法院所不能插手的“政治问题”(political question)。对于这样的问题,法院可以说是最有资格管了:相对于其它机构(如国会——总统自己显然是不能插手的,尤其是如果他像在2000年大选中那样作为候选人卷入争议的话),法院的独立和公正受到更可靠的保障。问题是法院在处理这类问题过程中应尊重什么限度,遵循什么原则。如果司法审查的标准不妥当,那么没有什么能保证法官比平常人更公正或客观,所谓的司法判决也就不过是少数几个人按照自己主观意念的投票结果而已。(在2000年总统大选所引发的“戈尔诉布什”判决中,这种情况可能真的发生了。)皮德斯教授对这类问题有深入的研究,早先曾和他人一起主编《民主之法》(The Law of Democracy: Legal Structure of the Political Process)一书,可以说是集这个领域的各种判例与理论之大成。在最近的“民主政治的宪法化”这篇文章中,他梳理、总结和评判了最高法院近年来的判例,进一步阐述了民主通过司法而宪法化(judicial constitutionalization)这个新鲜的主题,并发展了一套鉴别司法审查正当性的标准,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当然,民主依赖一系列制度保障,只有司法保障是远远不够的。司法是对民主以及所有宪法权利的最直接也是最后的一道屏障,但如果没有言论和新闻自由,没有充分和自由的辩论与交流,没有选民与候选人的准确信息,我们能指望这样的“民主”能产生什么政府呢?如果等到选举那一天再来关心整个过程的合法性,只恐怕专制的生米要煮成熟饭了。这是为什么言论与新闻自由对于民主如此重要,同时也是为什么政治言论的自由是如此重要。两者其实反映了同一个命题:言论自由之所以重要,之所以不能受到政府的随意控制和干预,正是因为它对于民主社会发挥着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是霍姆斯和布兰代斯(J. Brandeis)法官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一系列反对意见中所阐述的伟大思想。联邦宪法第一条规定:“国会不得剥夺言论和新闻自由。”这么简短的一句话意味着什么?他们将其理解为,言论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受控制的,除非言论将产生“清楚与现存的危险”(clear and present danger);法院应当严格审查限制言论的法律,防止其对言论自由构成过重的负担。这一思想在切菲教授那里获得了系统化。在1941年的《美国的言论自由》一书中,他为“清楚与现存危险”的宪法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促使这一标准作为少数意见逐步为多数意见所接受。

然而,“清楚与现存的危险”标准本身就存在着至少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一种解释认为它要求法院平衡言论的种种社会后果,然后决定政府是否可以限制言论。另一种解释则认为“平衡”路径太主观、太不确定、给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太大,以至于不可能为这项至关重要的自由提供有效保障;事实上,在两次大战之间及之后一段时期,最高法院的多数意见正是基于霍姆斯法官的“清楚与现存危险”标准,将被告发表反战言论的自由给“平衡”掉了。因此,为了保证言论自由不受政府的控制或剥夺,法院应该采取“绝对”(categorical)保护路径:凡是属于宪法保护范围内的言论,一律不受政府干涉,就这么简单。虽然只有少数人采取看上去极端的第二种路径,其中亦不乏杰出者。法官中有布莱克(J. Black),学者中则有切菲的老师迈克尔约翰教授。后者将言论自由和民主自治紧密相连,系统发展了言论自由的绝对保护理论。但是“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在此收入的这篇短评中,切菲教授为自己和霍姆斯法官辩护,并责怪其师“剑走偏锋”。这是关于言论自由两大门派的交锋。孰是孰非,读者读后自有公断。



和皮德斯教授的文章一样,普斯特教授的论文也是对联邦最高法院最近一届开庭期的评判和总结。《哈佛法律评论》每年都会请一位知名学者(一般是宪法学领域)写一篇继往开来的“前言”(Foreword),回顾和梳理过去一年的判例进展,展望新的一年的司法成就。2002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因为最高法院在这一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判决了好几个意义重点的案例,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对州政府侵犯同性恋袖手旁观的态度,并明确肯定了大学校园里的“纠偏行动”(affirmative action)的合宪性。“纠偏行动”有时也被称为“反向歧视”(reverse discrimination):它是一种法律上的“歧视”,不过和一般的歧视正好相反,它“歧视”的不是少数群体或政治上的弱势群体,而正是制定法律政策的强势群体自己,其目的是补偿少数或弱势群体在历史上受到的歧视和不公待遇,并促使他们早日强大起来,足以通过民主政治过程保护自己的利益。譬如加州大学医学院曾明确为非裔或西裔等少数族群保留录取名额,这种做法当然照顾了少数族群的需要,但其显然的后果是损害了部分白人考生的利益。如何对待这种“歧视”?最高法院相当部分的法官至今仍然认为,“反向歧视”和一般歧视没有区别,都属于“嫌疑归类”,因而都适用于严格审查标准。斯通法官假如在世,很可能会反驳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做法,因为“反向歧视”的对象并不是“分散和孤立”的,因而并不需要特别的司法保护。不过在实际适用过程中,多数法官对纠偏行动的审查标准似乎并不那么严格,一般允许大学为了校园的“多样化”(diversity)而规定有利于少数族群的录取政策,只是不得明确规定限额。但从1970年代中期最高法院首次接触这个问题之后,“多样化”是否能为纠偏行动提供宪法依据,一直是一个未决悬案。2002年,密西根大学的录取政策又惹其社会风波,辩论双方都通过媒体积极造势。最高法院下达了折中判决,继续否定限额制度等纠偏行动的合宪性,但明确肯定“多样化”可以作为纠偏行动的宪法依据。保守派人士没有觉得太“吃亏”,自由派人士则宣称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胜利”。

初看起来,这个判决似乎有点意外,因为美国最高法院现在是由保守主义者占多数,年迈的首席大法官伦奎斯特(C.J. Rehnquist)是其代表。2000年总统大选案中5:4的判决,清晰显示了共和党略占优势的法院构成。尽管在理论上人们都赞同威克斯勒教授的“中立原则”,因而法官究竟信奉什么意识形态应该是不相关的,但是“应该”归应该,实际上所有人都明白法官是不可能绝对中立的。尤其在涉及政治和政策立场的案例中,法官的判决必然受到其意识形态的影响。这样一来,如何理解2002年自由派在纠偏行动和同性恋诉讼中的重大“胜利”?普斯特教授试图从文化的角度来解释这些看上去不好理解的判决。他认为,法官的解释过程并不是像一般想象的那样独立,而是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约束。事实上,法官的任务正是诠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宪法的理解。正是通过法院的文化解释,抽象的宪法在具体案例中获得了实定法的权威。或许也正是通过文化对法官个人的约束,“中立原则”才成为可能。

最后,却伯教授的论文多少代表了法学领域的“另类”。具有数理功底的他试图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近代物理学原理,来昭示司法过程的性质及其社会作用。不错,法院是受社会约束的,但反过来司法活动也积极地改变甚至塑造社会。就和传统物理学割裂了物体和观察者之间的联系那样,传统的法理学也割裂了法院作为审判者和被审判的那部分社会之间的联系。现代量子力学揭示,观察过程将改变被观察的对象,尽管这种变化在宏观是微小的。同样的,司法判决也改变着有待判决的事实本身。法官必须理解,在“弯曲”(而不是像传统认为的那样笔直)的宪法空间中,他的判决将影响他对待决案件本身的认知,并将改变受判决影响的社会。法官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社会“交织于一个复杂的意义网络”,意识到判决不只是一种被动的“观察”,而是主动塑造社会的“行为”。惟有如此,司法过程才能获得其应有的责任感。

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本书主要作者简介
序言
前言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略论
第一章
保守的美国革命产生了长寿的联邦宪法
第二章
美国宪政法治的捍卫者:最高法院的九尊护法神
第三章
美国宪法的英国普通法渊源
第四章
最高法院至高无上的权力是谁给的?
——马伯里诉麦迪逊案(1803)
第五章
契约神圣原则与大学自治传统
——达特茅斯学院诉伍德沃德案(1819)
第六章
联邦至上原则和宪法默许的权力
——马卡洛诉马里兰州案(1819)
第七章
打破地方保护主义
——吉本斯诉奥格登案(1824)
第八章
引发美国内战的司法判决
——斯科特诉桑弗特案(1857)
第九章
总统大还是最高法院大?
——从梅里曼诉讼案到米利根诉讼案
第十章
从受害者到胜利者:华人官司对美国法律的贡献
——益和诉霍普金斯案(1886)
第十一章
20世纪美国反托拉斯垄断的第一枪
——北方证券公司诉美国案(1904)
第十二章
争取劳工权益的漫漫长路
——有关劳工权益的几个案子
第十三章
当爱国主义碰上宗教和言论自由
——有关国旗致敬和《效忠誓词》的三个案子
第十四章
战时的公众自由和种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裔美国人被拘留案
第十五章
吹响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
——布朗诉托皮卡教育管理委员会案(1954)
第十六章
校园祈祷与“分离之墙”
——恩格尔诉瓦伊塔尔案(1962)
第十七章
“政治棘丛”中的平等选举权
——贝克诉卡尔案(1962)
第十八章
公正审判与对穷人的司法援助
——吉迪恩诉温赖特案(1963)
第十九章
对新闻自由的挑战:诽谤还是舆论监督
——《纽约时报》公司诉萨利文案(1964)
第二十章
不厌其烦的告诫与刑事被告的权利
——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1966)
第二十一章
选择权与生命权的漫长较量
——罗诉韦德案(1973)
第二十二章
“帝王总统”的自我弹劾
——美国诉尼克松案(1974)
第二十三章
如今在美国究竟谁歧视谁?
——加州大学董事会诉巴基案(1978)
第二十四章
星条旗保护焚烧它的人
——得克萨斯州诉约翰逊案(1989)
第二十五章
新闻自由与公正审判的两难抉择
——罗德尼?金诉洛杉矶市警察局案(1992)
第二十六章
程序公正与“世纪审判”
——橄榄球明星辛普森涉嫌杀人案(1995)
第二十七章
总统难产引发的司法大战
——布什诉戈尔案(2000)
第二十八章
美国政府为何总跟微软过不去?

⑸ 至此终年出书版番外

番外二 还你的幸福(1)
清晨的光,透过白色的纱帐,落在草地上。
如同所有普通的婚礼现场,总有各种各样的来宾,互不相熟,互相友善地打量着对方。衣香鬓影,美酒佳肴,所有人都在小声交谈着,议论着同样的话题。
这样一对新人,身边人竟都不知道两人的恋爱经历。
“我是真的不知道。”几天前还在为欧洲杯而迟到的知名DJ,真是被身边的众人审问得不知如何是好,“你想她晚上是深夜节目,早上又是路况纪实,白天是选题会议。年节无休,从没车接车送,从没私人电话,怎么可能有男朋友?”
“一个星期。就一个星期,从拿到请帖到今天婚礼,她也太能藏了。”和童言一起合作晚间节目的女孩,也在感叹,“她老公可是最大的外资律所合伙人,年薪不可计。”
关键是,真的是长得好。让女人都嫉妒的好看。
“童言可是我们的大众偶像,每天办公室的信都看不完。”唯独导播神秘兮兮,似是知道一切,“我听说,这个人是我们台的老听众,说不定真是小可的忠实粉丝。现在知道做DJ的好了吧?名声好,又是大众人物,适合嫁好男人。”
导播说得头头是道。
童言的同事里不乏未婚的女孩子,都在瞄着长桌另外一侧的几个男人,那些中国律师里最顶级的存在。这样突如其来的完美婚姻,让人忌妒的艳遇,如果童言可以遇到,那么,总能让人相信些什么。
只是她们并不知道,这些顾平生的得力助手,也真是如坠云雾。
原本是临时的差旅,途经北京这座城市,却忽然变成请调回国。最重要的是,请调的原因非常直接:回国结婚、定居。
从总部到中国办事处,没有人知道他有过女朋友。如小老板这般的履历和出色的外貌,在总部就打破了华裔男人不受欢迎的诅咒,招惹了无数狂蜂浪蝶。而顾平生这个名字,在中国办事处本身就是个传说。
每每视频会议,不知道有多少女律师,因为要对他做一分钟汇报,事先准备详备的资料,足以应付他各个角度的追问。
“我妈和我爸都是小可的粉丝,听说我来参加婚礼,还提前追问TK的详细个人资料,真比给自己挑女婿还严谨。可他们追问我的爱情经历......我真是答不出。”
这次陪顾平生来中国的助理,也忍不住感叹:“Love is actually,TK回国的第二天就定了婚期,之前全公司,根本就没人知道他有过女朋友。这就是真爱,一见钟情都不必了,一听钟情。”
“新娘是什么样子?”
“......还没机会见过,别急,马上就出来了。”
一见钟情吗?
童言被追问了太多句这样的话。她不知道如何解释,或者讲述这样漫长的一个故事。最后索性默认。是的,故事的开始,根本就是最老套的一见钟情。
很久很久以前,那个夜晚在协和医院的ICU病房外,她背着双肩包站在大厅里,看到年轻的大男孩靠着雪白的墙壁,坐在地板上时,她想,她真的就被触动了。
爱情的最初,真的只是触动。或者一个画面,或者是一个声音。
化妆师很用心,从六点到现在已经忙碌了三个多小时。
妆容太精致,她不敢吃很多东西,只能咬着吸管,一口口喝牛奶。
“饿了吗?”
有声音从门口那里传来,她从镜子里看着顾平生出现。
这许多年,她始终觉得他穿西服是最漂亮的,或许是在英国住过很长时间,他特别喜欢在外衣口袋里放上口袋巾。文质彬彬,谦谦君子,风度翩翩,她恨不得把所有的词语都用来形容他。
可终究不够。
因为这是顾平生,绝无仅有的顾平生。
他似乎察觉到了她的走神,只是随手松了松领带,走过来,坐在了她的身边。
“快好了,顾先生。”化妆师收拾好所有的东西,忽然看到童言的手指甲,竟然仍旧是素白,没有任何装饰,“顾太太昨晚没有涂指甲?”
童言啊了一声,莫名地红了脸:“忘记了。”
化妆师边说没关系,边紧张地在自己的包里翻找,喃喃着应该带了能直接贴上去的假指甲。
她更加不好意思了:“算了,不会有人注意到这些细节。”
“那可不好。”化妆师笑着摇头,“新娘子在这一天要是最美的,任何细节都要完美。找不到假的,就直接用指甲油染吧,反正还有十几分钟的时间。”
果然,说完这话,化妆师就一字排开了七 八瓶指甲油。
“我看她应该有些累了,”顾平生肘撑在她的椅背上,笑一笑,打断两个人,“不如先让我太太休息十分钟?”
化妆师忙应承着,识趣地出了房间。
“我紧张。”她看着镜子里的他,长出了一口气,“心跳得特别快,特别像当初我和你一起主持的时候,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
他把下巴搭在她的肩膀上,很夸张地嗅着她身上的香气:“为什么紧张?”
她摇头,也装无辜:“当初我也觉得奇怪,明明主持那么多场,为什么偏偏和你合作就紧张了。”
“我始终很奇怪,在你来之前学生会的负责老师对我说:‘配合你的是我校最资深的主持人,非常有经验。’”
她转过身子,看着他;“估计是因为你太优秀了,我站在你身边,就会不自信。”她顿了一下,低声说,“不过,我就喜欢这样的不自信。”
无论我成长到什么样子,都会觉得,需要依赖你。
这样的不自信,何尝不是享受。
这个角度看过去,他是在笑着的,酒窝深深地印在脸上。她把下巴放在座位的靠背上,仔仔细细地看他,怎么都看不够。
她纹丝不动,顾平生也就这么看着她。
过了会儿,童言才用一根手指钩住他衬衫的袖口,轻晃着,软着声音说:“拜托,再多讲一次。”
他忽然就笑起来:“还没有听烦?”
因为要和自己说话,他是偏着身子的。
整个人都浸在窗外照进来的阳光里,模糊了五官的棱角。
所有的嘉宾都已经到齐,他们看上去却并不着急,反倒像是某个周末早晨起床后,无所事事地靠在沙发上闲聊的人。
除了她的白沙曳地,除了他的西装革履。
“这次的行程里并没有北京,但我想要真正地听听你的声音,所以临时改了行程。”顾平生如她所愿,重复讲着那天早晨她并不知道的事情,“原本是算好时间,在七点出机场,能听到你完整的节目,可惜航班延误了。”
她嗯了声,认真得像是第一次听。
“幸好,还来得及听到最后的互动环节。我没想到过,你会有那么多拥护者,当时公司派来接我的司机,就是你的忠实听众。”
“我粉丝很多的。”童言乐不可支,继续钩着他的衬衫,晃得极为得意。
“那个司机说,小可是他最喜欢的女主持,经常会在节目里接到咨询电话,把挺好的一个交通节目,做成了免费法律援助咨询。”顾平生的声音里,明显有笑,“他还说,你特别可爱。”
童言点点头,笑眯眯地看着他。
接下来的才是她最想要听到,重复多少遍也不会腻的对话。
他发觉她晃得开心,也伸出一根手指,钩住了她的手指。
"当时我想,我可能需要明确表个态。于是就告诉他,这个女孩是我太太。那个司机似乎不太相信,于是我就拨通了热线电话,才刚听到你的声音时,信号却断了。"他的视线始终胶在童言的身上,没有移开,"后来再拨那个号码,始终是占线,直到节目结束。"
"如果我不给你打电话呢?"
"言言,"他告诉她,"我们所生活的每一分钟,看起来,似乎都是随机的。可当你回过头去看,会发现无论再重演几次,都是相同的结局。"
"所以,不论多少次重复,司机大叔说他是我忠实的听众时,你都会认真地告诉他,我是顾太太。而你也就一定会打这个电话,证明你是我先生,然后,再让我有机会拿到电话号码,找到你。"
他微微笑着,看着她的眼睛,默认了这个事实。
"所以,"童言把自己的手攥成拳,放到他的手心里,开着他的玩笑,"无论你活过多少次,你都很固执地喜欢吃西兰花。"
顾平生哑然而笑:"是,所以,无论如何,顾先生只能有一个顾太太。"
他的话永远那么不经雕琢,却永远都如此动人。
"我从没想过爱上别人,"她轻声告诉他,"从没有想过。"
"我也是。"他用同样的答案,回答她。
草坪上的音乐声绵延不绝,时间差不多了。
"要出去吗?"他问她。
童言点点头,可却紧张地攥着他的手,顾平生笑了笑,靠近了一些。
她脑子里还在回想着,自己写的稿子,那些要在婚礼上说的话:"如果我一会儿,致词的时候,忽然忘了怎么办......"肯定会被同事们嘲笑至死,不过也无所谓,我的婚礼,我最大......
"忘了就忘了,没关系。"
"完了。"她看着那一排指甲油,"我还没有涂指甲,光秃秃的会很难看......"
"我帮你涂,你教过我。"他说完,脸突然就凑近,低下头直接压住了她的嘴唇。
耳边,是门被打开的声响,随后又悄然被关上。
几秒的静止后,他终于侧过脸,彻底地含住了她的唇。
如同第一次在电影院,他开始得总让人措手不及。
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方,已经悄然过了婚礼开始的时间,可是新郎和新娘却在化妆间里,不愿走出去。她光是这么想,就已经忍不住笑起来,外边不知道会有如何的议论......
顾平生的手,就握在她的腰上,把她整个人从椅子上抱了起来。
他给她定做的是数米长的婚纱裙摆,随着两个人 移动,白色的婚纱层层叠叠地,铺满了整个地板。
她搂住他的脖颈,由着他把她放在化妆台上,两个人紧紧地靠着彼此,从头至尾都没有分开过。不管外边有多少宾客,也不管是否过了最吉祥的时间。这是他们的婚礼,很久之前就应该完成的婚礼,其他所有人,都只是这个仪式的陪衬。
所以顾平生理所当然地,忽视着所有人,除了他的新娘。
而童言在他缠 绵的吻中,也告诉自己:从现在起,从今天开始,除了顾平生,她不要再顾及任何人、任何事。顾太太要用一生的时间去照顾,去爱顾先生。
至此终年实体书番外完

⑹ 请律师代写一份起诉状多少钱

请律师代写一份起诉-2000元之间。

按件收费:

⑴无财产争议案件:普通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不涉及财产的,根据案件性质、复杂程度、工作所需耗费时间等因素,在6000—100000元之间协商收取;外地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不涉及财产的,代理费不低于20000元 ;

⑵法律文书:代为撰写、修改、审查法律文书,根据法律文书的性质、难易程度、工作所需耗费时间等因素,每份文书在600-2000元之间协商收费;

⑶律师见证:根据法律文书的性质、所需时间等因素,按每件2000-10000元之间协商收费。

⑷代办公证:律师代办公证的事务不同,每件1500-3000元之间协商收费;

⑸律师函及法律意见书:为委托方出具律师函或法律意见书,根据相关事务难易程度、使用目的、工作所需耗费时间等因素协商收费,每份为1500-20000元之间协商收费。

⑹律师调查:按调查事项协商收费。

(6)法律援助文案扩展阅读:

根据《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第二十三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接受指派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不得向受援人收取任何费用。

对于经济确有困难,但不符合法律援助范围的公民,律师事务所可以酌情减收或免收律师服务费。

第二十四条 律师事务所异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应当执行分支机构所在地的收费规定。

第二十五条 律师事务所异地提供法律服务,可以执行律师事务所所在地或者提供法律服务所在地的收费规定,具体办法由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确定。

第二十六条 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律师事务所收费的监督检查。

律师事务所、律师有下列价格违法行为之一的,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照《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一)不按规定公示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和收费标准的;

(二)提前或者推迟执行政府指导价的;

(三)超出政府指导价范围或幅度收费的;

(四)采取分解收费项目、重复收费、扩大范围等方式变相提高收费标准的;

(五)以明显低于成本的收费进行不正当竞争的;

(六)其他价格违法行为。

⑺ 法官助理辞职了可以干什么

法官助理如果有律师证的话,可以当律师。也可以考公务员当中的法律援助的人员,也可以做律师事务所的整理文案工作。

热点内容
刑法教学法规 发布:2025-01-21 11:26:37 浏览:155
经济法出现于什么时期 发布:2025-01-21 11:25:40 浏览:724
辞职报告与劳动法之间的关系 发布:2025-01-21 11:17:32 浏览:779
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补贴标准 发布:2025-01-21 11:13:03 浏览:802
泗洪县人民法院电话 发布:2025-01-21 10:03:11 浏览:920
涉外经济合同法等其他合同法 发布:2025-01-21 10:01:42 浏览:621
80岁以上老人法律援助 发布:2025-01-21 10:01:41 浏览:827
行政法控权理论 发布:2025-01-21 10:01:33 浏览:74
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发布:2025-01-21 09:59:22 浏览:917
宅基地清理表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21 09:43:54 浏览: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