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票据业务法律服务方案

票据业务法律服务方案

发布时间: 2022-08-31 01:50:38

①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及防范

中小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与防范

韩 冰

近年来,中小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对培育银企关系、增强服务功能、优化资产结构、分散经营风险、增强盈利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商业银行经营思想存在偏差,片面追求市场份额,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放松票据业务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出现诸多违规行为和风险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影响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中小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

存在的主要风险

融资性风险。即商业银行签发或贴现无真实交易背景或不能确定有真实交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而形成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无交易合同或使用虚假、无效合同;超合同金额或期限签发、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无增值税发票复印件、重复使用或伪造增值税发票复印件办理贴现业务。有的商业银行假借企业名义违规开立账户,借用这些账户自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到其他商业银行贴现,贴现资金回流该行后,增加其存款,自称为“融资性存款”。签发、贴现无真实交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违反了《支付结算办法》和《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因此,银行不仅存在融资性风险,同时还承担着潜在的法律风险。

信用风险。即在没有缴纳保证金或保证金不足的情况下签发、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导致大量银行垫款而产生的信用敞口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未按规定比例收取保证金或保证金偏低;二是对保证金不足额部分担保不足或担保无效,如担保合同金额小于保证金不足额部分、担保企业担保能力不足、质押物不符合相关规定、质押手续办理不及时不规范、由关联企业担保或企业相互担保、担保合同无董事会同意的决议等;三是以本行贷款作为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或将贷款转为定期存款,作为申请承兑的质物。银行的上述做法实际上是把承兑风险转化为信贷风险,并没有真正落实偿还来源,同时还虚增了存贷款规模。银行通过这样一种非正常方式扩大存贷款和票据业务的规模,形成了“企业用贷款资金作保证金→银行签发承兑汇票→企业到银行贴现→企业用贴现得到的资金再作保证金→银行再签发承兑汇票→企业再贴现……”的怪圈,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信用徒然膨胀,货币信贷成倍数地虚增扩大,从而形成了信贷泡沫。

道德风险。一是关联企业、关联交易方相互串通,套取银行资金。主要方式为:出票人与收款人为关联企业或关联交易方,出票人以一定比例保证金申请承兑,不足部分由收款人提供保证担保,最后资金由收款人账户流向出票人账户,实现了资金的逆向回流。二是社会上的一些不法人员利用伪造、变造票据、“克隆”票据或票据“调包”等欺诈手段,有意识地骗取银行资金而使银行面临资金损失的风险。三是银行内部人员在办理票据业务时不认真把“三关”,即票据记载事项合法合规审查关、背书核实关、票据真伪核实关,或是违法违规,盗用银行票据,而使银行蒙受资金损失。

操作风险。一是先贴后查,逆向操作。有的银行为了争揽业务,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求企业采取出具承诺书的方式先行贴现,而查复日期比贴现出账日期晚几天甚至半个月之久。这种查复未明即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或质押的做法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银行资金的安全性难以保障。二是办理贴现和质押取得的票据背书不合法、不完整。主要表现为票据贴现时空白背书、多次背书时背书不连续等。这不仅违反了《票据法》的规定,在发生法律纠纷或出现票据流失等情况的时候无法主张票据权利,而且容易引发道德风险。

内部管理风险。一些中小银行票据业务的基础工作较薄弱,票据保管和使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内部控制不力,导致票据案件屡屡发生,风险损失不断产生。目前大部分中小银行不同程度地存在档案资料不完整不规范的问题,如承兑协议、商品交易合同等要素不全,承兑申请人的基础资料不全,业务会办记录不详等。还有些银行存在账实、账账不符,未真正落实印、证、押“三分管”,印章交接无监交人,保证金记账串户,银行承兑汇票委托收款时以盖行政公章代替结算专用章等问题。

利率风险与流动性风险。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较少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业务,中小企业贷款和一些规模较小的项目贷款一般是先由中小银行进行票据承兑贴现,然后由中小银行向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转贴现。中小银行赚取的是票据市场的利差。一旦市场资金紧张,转贴现利率上升,中小银行就会面临利率风险,严重的还将导致流动性风险。

风险成因分析

经营思想错位,盲目扩大业务规模。中小商业银行受经营区域的限制,普遍存在资金紧张、经营规模小的问题,而票据业务则具备规模扩张的功能,可以获得额外业务量。因此,中小商业银行首先把票据业务的发展作为实现规模增长的一个主要手段,通过向企业发放贷款或办理贴现,转存为保证金或开具定期存单,再签发票据,如此滚动办理可以实现存款、贷款的双重增长。其次,票据业务可以稀释不良贷款:通过增加票据资产扩大贷款规模,做大分母,降低不良贷款率。同时票据业务可以调整利润,增加营业收入:通过票据业务的买入卖出,提早实现利息收入,调整利润实现状况;贷款转作保证金,银行获得的是贷款利息,而向企业支付的是存款利息,利差则成为银行的营业收入。

内控建设不完善,风险意识淡薄。中小银行虽然普遍建立了票据业务的内控制度,但票据业务的操作流程和责任制度不够统一规范和严密,未能覆盖所有风险点,不能有效防范风险。有的银行未将票据融资全部纳入单一客户授信范围,不利于控制和防范单一客户的信用风险;有的银行“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对企业信用状况不能充分掌握;有的银行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重要岗位人员的定期轮换尚未形成制度,不利于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还有的银行受审计人员不足的制约,对票据业务的审计监督比较薄弱。

法制体系不完善。现行的《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商业银行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的有些条款过于笼统,对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业务中涉及的银行承兑汇票的法律法规未作专门的司法解释,监管中缺少法律依据。一是对商业银行承兑业务没有相应的监控指标。在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承兑总量不得超过上年末存款余额的5%的控制指标后,未有其他指导性指标出台,对于资产规模小、风险控制能力较低的中小金融机构来说,缺乏外部约束,容易造成盲目发展。二是对承兑保证金的管理和保证金的收取方式、数量没有统一的规定,对贷款转保证金的做法没有具体界定和处罚标准。三是对企业多头开户、重复使用增值税票在多家银行办理贴现缺乏控制措施。

银企信息不对称,票据防伪手段落后。一些企业法制观念薄弱,通过伪造合同或发票,来骗取银行资金,而相关的信息共享机制还不够健全,如银行与税务部门未实现联网,无法查询发票的真实性,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中也缺乏票据承兑贴现的信息。另外,一些企业提供的合同与增值税票不能互相对应,少数企业无法提供增值税票,给银行审查真实交易背景带来难度。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票据签发、查询和签证的系统或机构,票据的电子化程度较低,使“假票”、“克隆票”有可乘之机。

弱势地位受歧视。由于中小商业银行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缺乏全国性网络,对票据的查询需由大银行代理,有些代理行歧视小银行的委托,故意拖延查复的时间,票据查复速度较慢,最长的需1个月之久,迫使委托行不得不对急用资金的企业先行贴现或对大客户实行见票即贴的简单审核方式,形成票据业务的操作风险。

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端正经营思想,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中小商业银行要纠正片面追求规模和速度的行为,正确处理好票据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不要为了票据收益去承担巨大的垫款风险。应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指定票据业务发展目标和规划,不要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的扩张,业务的发展应建立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

加强内部控制,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中小商业银行应坚持“内控优先”原则,以风险管理为重点,加强票据业务内控制度建设,制定规范、操作性强的出票、登记、查询规程和制度,强化对票据真实性的审查和检查,确保票据交易真实性和资金的安全性。同时对票据业务环节中的各个风险点进行认真的预测和剖析,对每个风险环节设置“防火墙”,并定期对风险管理程序进行评估。中小商业银行还应加强对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对票据业务风险的认识与把握能力,提高从业人员的防范技能,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执行操作、检查和监督制度。

修订完善制度,规范票据市场。现行的《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商业银行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的有些条款已不适用于当前票据业务的发展状况,票据业务中企业当事人的准入退出制度、票据融资的管理、各种票据交易行为管理、票据信用评估、票据交易的价格约定、资金清算、票据业务的风险准备等制度都应尽快纳入规范化轨道。从监管的角度来讲,应对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控制作出具体规定:一是将票据融资全部纳入信贷授权和客户授信范围,以便于外部监管和内部监控;二是对票据业务制定指导性的承兑总量、单户或最大十户的承兑比例监控指标、向异地企业出票的控制制度等,以剔除票据市场中的泡沫;三是实行保证金等级管理或规定保证金最低限额,将票据风险敞口与资本金规模挂钩,降低银行承兑风险;四是对以贷款作保证金、关联企业套取银行信用等行为制定明确的界定标准和处罚规定;五是规定所有金融机构对已办理贴现的增值税票原件加盖戳记,注明贴现金额和贴现机构名称,从源头上堵住重复使用同一增值税票办理贴现的问题。

加强合规性监管,促进票据业务健康发展。监管部门应充分认识票据业务中潜在的风险,加大现场检查的力度,重点检查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的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贴现资金流向、发放贷款作为保证金、票据业务的内控机制和存在的风险等问题,注重对内控的有效性、操作行为及各个风险点的监管,进一步加大对票据业务中违规违法的处罚力度,加强检查监督,及时纠正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最大限度地防范控制风险。

完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央行和监管当局应尽快建立银行承兑汇票签发和贴现业务的数据库,实现票据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网络查询功能,提高业务效率,实现与税务部门的联网,及时识别企业提供的增值税票复印件或原件的真伪,加强真实贸易背景审查,防范和化解票据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

② 宁波银行票据好管家等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宁波银行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建设,通过金融科技促发展、谋融合,在区域经营的竞争中逐渐体现出了优势,并根据企业需求和客户经营痛点,陆续推出“财资大管家、外汇金管家、票据好管家” 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现金管理、汇率管理、融资管理服务等需求。

③ 票据损害赔偿纠纷如何处理

你好,在我国经常有用票据进行结算的方式来进行商务往来,票据包括本票、汇票、支票等。随着票结算的增多,票据损害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当遇到这种损害纠纷时,如何处理?你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

一、票据损害纠纷适用哪些法律法规

1、《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七条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六条因票据权利纠纷提起的诉讼,依法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票据支付地是指票据上载明的付款地,票据上未载明付款地的,汇票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的营业场所、住所或者经常居住地,本票出票人的营业场所,支票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的营业场所所在地为票据付款地。代理付款人即付款人的委托代理人,是指根据付款人的委托代为支付票据金额的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

第七条因非票据权利纠纷提起的诉讼,依法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六十一条票据保证无效的,票据的保证人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六十七条依照票据法第十四条、第一百零三条、第一百零四条的规定,伪造、变造票据者除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行政责任外,给他人造成损失的,还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被伪造签章者不承担票据责任。

第六十八条对票据未记载事项或者未完全记载事项作补充记载,补充事项超出授权范围的,出票人对补充后的票据应当承担票据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出票人还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六十九条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未能识别出伪造、变造的票据或者身份证件而错误付款,属于票据法第五十七条规定的“重大过失”,给持票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承担责任后有权向伪造者、变造者依法追偿。

持票人有过错的,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七十五条依照票据法第一百零五条的规定,由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玩忽职守,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贴现或者保证,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该金融机构与直接责任人员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第七十六条依照票据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由于出票人制作票据,或者其他票据债务人未按照法定条件在票据上签章,给他人造成损失的,除应当按照所记载事项承担票据责任外,还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持票人明知或者应当知道前款情形而接受的,可以适当减轻出票人或者票据债务人的责任。

3、《票据法》:

第五十五条持票人获得付款的,应当在汇票上签收,并将汇票交给付款人。持票人委托银行收款的,受委托的银行将代收的汇票金额转帐收入持票人帐户,视同签收。

第五十七条付款人及其代理付款人付款时,应当审查汇票背书的连续,并审查提示付款人的合法身份证明或者有效证件。

付款人及其代理付款人以恶意或者有重大过失付款的,应当自行承担责任。

第一百零四条有前条所列行为之一,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第一百零五条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玩忽职守,对违反本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者保证的,给予处分;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由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因前款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该金融机构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零六条票据的付款人对见票即付或者到期的票据,故意压票,拖延支付的,由金融行政管理部门处以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票据的付款人故意压票,拖延支付,给持票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不同票据损害赔偿的处理方式

1.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因其玩忽职守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根据我国《票据法》第105条规定,由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因其玩忽职守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该金融机构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5条进一步规定:“依照票据法第105条规定,由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玩忽职守,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贴现或者保证,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该金融机构与直接责任人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2.付款人故意压票,拖延支付,给持票人造成损失的

这里所谓的“故意压票,拖延支付”是指票据付款人对明知是见票即付的票据或者到期的票据,不及时汇划款项和解付票据的行为。根据我国《票据法》第106条规定:”票据的付款人对于见票即付或者到期的票据故意压票,拖延支付,给持票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伪造票据,造成他人损失的

伪造票据是指无权限人假冒或者虚构他人名义为票据签章的行为。根据我国《票据法》第14条规定:“票据上的记载事项应当真实,不得伪造,伪造票据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票据伪造者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就其性质而言,它应属于一种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因为,在票据伪造中,伪造者并不是以自己承担票据债务为目的进行的,而且,票据伪造者也没有在票据上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签章,因而,在票据外观上看,票据乃至票据行为,均与伪造者无关。所以,票据伪造者不可能因此而承担票据责任。然而,票据伪造者虽然不承担票据责任,但必须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因为,从民法上看,伪造者的票据伪造行为,应当属于不法行为,即故意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由于伪造者的行为造成了他人民事权益的侵害,理应承担相应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第二,伪造者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是发生相应的财产上的损害。由于在伪造的票据上,伪造者未在票据上以自己的名义签章,因而,票据权利人不可能对其行使票据权利。而被伪造者也并未在票据上有过签章,所以他也不会对该票据承担票据责任。这样,就势必造成票据权利人的损害,该受到侵害的票据权利人当然有权向伪造者请求损害赔偿。

4.变造票据而造成他人损失的

票据的变造是指无权更改票据内容的人,对票据上签章以外的记载事项加以变更的行为。票据的变造往往使票据上的权利义务发生变更,从而加重票据债务人的票据责任。根据票据行为的独立性原则,在票据变造之前在票据上签章的人,他只是对原记载事项(即变造之前的记载事项)负责,比如,甲出票给乙,票面记载金额为10万元;乙又将该记载金额为10万元票据背书转让给了丙;丙将该票据上的记载金额变更为20万元以后再将票据转让给丁。在这里,甲和乙只能对票据上记载的10万元承担付款义务。因为如此,支付了相应对价的持票人就可能因为不能获得相当对价的付款而受到损失。比如在上例中,丁因支付了20万元的对价而从丙处取得了经变造后记载金额为20万元的票据,但在其向甲请求付款时,却只能得到甲10万元的付款。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变造者的变造行为是一种以行使变造后票据上的权利义务为目的的不法行为,他理应对因此遭受损失的持票人承担赔偿责任。所以,我国《票据法》第14条规定:“票据上的记载事项应当真实,不得变造,变造票据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这里所谓的“法律责任”就其性质而言也包括了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网页链接

④ 银行承兑汇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承兑汇票业务管理,控制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确保资金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有关规定,结合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分公司、各级全资及控股子公司。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承兑汇票是指公司采购货物或接受劳务开出的,以及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收取的银行承兑汇票。

第四条 办理收票、开票、贴现、背书转让和承兑等有关承兑汇票业务必须经过公司总经理或财务总监授权。

第五条 财务部门是承兑汇票的归口管理部门。

第二章 开出承兑汇票

第六条 公司采购货物或接受劳务时,可以根据需要开具承兑汇票进行支付,但必须具有真实的货物购销行为、签署购销合同,并须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

第七条 承兑汇票业务必须在公司核准的融资授信额度或短期融资综合授信额度内办理。

第八条 公司相关部门需根据当月资金计划,在经财务部门负责人及财务总监审批后,方可开出承兑汇票业务。

第三章 收到承兑汇票

第九条 公司销售和财务部门必须按照信用政策的规定收取承兑汇票。

第十条 公司对外销售不接收商业承兑汇票。如特殊情况需收取商业承兑汇票,需核实该单位的经营状况与偿付能力,经公司财务总监批准后,方予以接收。

第十一条 收到背书转让的承兑汇票必须及时在承兑汇票“背书人栏”上注明公司名称。销售部门在收到承兑汇票后必须及时将承兑汇票交到财务部门集中管理,双方签字登记,办理交接手续。

第十二条 财务部门在收到承兑汇票后,应对所接受承兑汇票的真实性主动向出票银行或开户银行进行查询核实,以确保票据的真实性。

第四章 承兑汇票的背书转让及贴现

第十三条 公司可将承兑汇票背书用于对外支付。财务部门办理背书转让业务时,应根据付款申请单、合同履行与结算单据检查付款手续是否完备,核实收款单位是否与合同和发票相一致。

第十四条 财务部门在办理承兑汇票背书转让业务时,必须在“被背书人栏”注明被背书人全称,并对背书转让情况(包括承兑汇票号、背书批准人、背书转付单位、申请付款业务部门等)进行登记。申请付款的业务部门到财务部门办理取票手续时须签字请领。

第十五条 财务部门办理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时,必须在“背书人栏”注明贴现金融机构名称。

第十六条 财务部门办理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取得的贴现资金必须于贴现当天划入公司指定的银行账户。

第五章 承兑汇票到期收回或承兑

第十七条 对于收到的承兑汇票未经背书转让,在承兑汇票到期前约定的工作日,财务部门负责持票委托开户银行向承兑银行办理托收手续,保证到期收齐票款。

第十八条 财务部门负责筹措资金,办理公司开出承兑汇票的到期承兑工作。

第六章 承兑汇票保管与检查

第十九条 财务部门是公司承兑汇票保管的第一责任部门,财务总监是公司承兑汇票保全第一责任人。

第二十条 财务部门必须建立《承兑汇票登记薄》,对承兑汇票应有专人进行登记、保管,严格遵循账实分管的原则。承兑汇票数量较多时也可以将承兑汇票委托公司开户银行进行保管,并与委托保管银行签订书面委托协议,分清责任。

第二十一条 负责保管承兑汇票的财务人员不得兼管应收票据或应付票据账目,不得保管预留银行印鉴等。

第二十二条 财务部门每月至少对承兑汇票进行一次盘点,必须指派不相容岗位人员对所有开票、收票、贴现、背书转让、承兑等与承兑汇票有关的业务进行检查,并对账实进行复核,检查与复核情况要形成记录,检查人与财务部门负责人应在检查记录上签字,并将检查结果报告财务总监。对外委托银行保管承兑汇票的,财务部门必须安排不相容岗位人员每月至少与银行核对一次,双方对核对结果签字确认。

⑤ 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保障电子商业汇票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电子商业汇票是指出票人依托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以数据电文形式制作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电子商业汇票分为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和电子商业承兑汇票。
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业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以下统称金融机构)承兑;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由金融机构以外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承兑。
电子商业汇票的付款人为承兑人。第三条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依托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接收、存储、发送电子商业汇票数据电文,提供与电子商业汇票货币给付、资金清算行为相关服务的业务处理平台。第四条电子商业汇票各当事人应本着诚实信用原则,按照本办法的规定作出票据行为。第五条电子商业汇票的出票、承兑、背书、保证、提示付款和追索等业务,必须通过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办理。第六条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主体的类别分为:
(一)直接接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金融机构(以下简称接入机构);
(二)通过接入机构办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金融机构(以下简称被代理机构);
(三)金融机构以外的法人及其他组织。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对不同业务主体分配不同的类别代码。第七条 票据当事人办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应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 被代理机构、金融机构以外的法人及其他组织办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应在接入机构开立账户。第八条接入机构提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服务,应对客户基本信息的真实性负审核责任,并依据本办法及相关规定,与客户签订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客户基本信息包括客户名称、账号、组织机构代码和业务主体类别等信息。第九条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运营者由中国人民银行指定和监管。第十条接入机构应按规定向客户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转发电子商业汇票信息,并保证内部系统存储的电子商业汇票信息与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存储的相关信息相符。第十一条电子商业汇票信息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记录为准。第十二条电子商业汇票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第二章基本规定第十三条电子商业汇票为定日付款票据。
电子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至到期日止,最长不得超过1年。第十四条票据当事人在电子商业汇票上的签章,为该当事人可靠的电子签名。
电子签名所需的认证服务应由合法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
可靠的电子签名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第十五条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活动中,票据当事人所使用的数据电文和电子签名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有关规定。第十六条客户开展电子商业汇票活动时,其签章所依赖的电子签名制作数据和电子签名认证证书,应向接入机构指定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的注册审批机构申请。
接入机构为客户提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服务或作为电子商业汇票当事人时,其签章所依赖的电子签名制作数据和电子签名认证证书,应向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运营者指定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的注册审批机构申请。第十七条接入机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运营者指定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提供者,应对电子签名认证证书申请者的身份真实性负审核责任。
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承担相应责任。第十八条接入机构应对通过其办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客户的电子签名真实性负审核责任。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运营者应对接入机构的身份真实性和电子签名真实性负审核责任。第十九条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应实时接收、处理电子商业汇票信息,并向相关票据当事人的接入机构实时发送该信息;接入机构应实时接收、处理电子商业汇票信息,并向相关票据当事人实时发送该信息。第二十条出票人签发电子商业汇票时,应将其交付收款人。
电子商业汇票背书,背书人应将电子商业汇票交付被背书人。
电子商业汇票质押解除,质权人应将电子商业汇票交付出质人。
交付是指票据当事人将电子商业汇票发送给受让人,且受让人签收的行为。

⑥ 票据服务公司办理需要哪些流程

我是票方
票方持有票据,通过票据服务平台,筛选合适的资方,并完成线上电子合约签署,实现成交和资金到账。
1、发布票据:票方录入票据相关信息
2、确认意向:票方同意按资方报价并签订电子合约
3、完成背书:票方线下通过网银背书后,再到系统确认
4、交易完成:票款从银行监管账户进入票方钱包
我是资方
资方购买票据,通过票据服务平台的智能匹配功能,筛选合适的票方,并完成线上电子合约签署,完成背书签收。
1、设置偏好:资方设置承兑方白名单,票面金额、期限和相应报价
2、确认意向:确认票据相关信息并签订电子合约
3、支付票款:支付票款到银行监管户
4、票据签收:资方通过线下网银确认收到票据后,再到系统确认
5、交易完成:票款从银行监管账户进入票方钱包
希望能够帮到您,望采纳!

⑦ 票据业务的防范措施

1. 加快《票据法》的修订进程, 强化票据业务的监督管理
当前, 我国的法制建设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银行新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 票据业务除传统的贴现、再贴现、转贴现外, 还出现了买方付息票据业务、协议付息票据业务及银票通等新业务。1995年颁布的《票据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因而增加了控制票据业务风险的难度。在我国金融业自律管理能力较弱及内控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 防范票据业务风险的有效方法是依法加强监督管理。
首先, 要尽快补充修订有关票据法律法规, 堵塞现行票据交易法律中存在的诸多漏洞, 完善法律所应具备的约束和惩罚机制;
其次, 要加强票据市场的监管力度, 充分发挥监管机构的监管作用, 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以引导和规范承兑和贴现业务活动;
第三,要加大执法部门对票据违法犯罪的查处和处罚力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票据诈骗案件的发生。
2.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形成有效的内控机制
如果商业银行建立了完善的法人结构, 建立起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作为票据提供者和资金需求者的企业, 即使有再强的欺诈银行资金的欲望, 最终也难以如愿。将承兑汇票业务列入信贷资产比例管理和授信管理, 承兑垫款计入不良贷款之列, 强化对临柜人员的业务培训, 规范银行票据业务操作流程等, 控制票据业务风险的措施都必须以此为前提。也就是说,没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就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内控机制, 也就难以从根本上控制风险。
3. 加强内控机制建设, 规范票据业务操作流程
银行要严格票据业务操作, 建立各部门分工协作、相互制约的制度, 切实堵塞漏洞。对要办理贴现的票据做好查询工作, 贴现后要及时向承兑银行发出贴现通知, 以防挂失诈骗。公司业务部门对营业部门的联行查询回复后, 要进行复查确认, 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要规范承兑业务,严把承兑票据审核关, 消化承兑风险。银行签发承兑票据, 必须以具有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 在审核企业承兑申请中, 应按规定严格审核, 要求企业提供增值税发票和商品交易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并对其真实性进行核实; 同时, 银行要与票据的签发行或承兑行密切配合, 切实做到“有疑必查、有查必复、复必详尽、及时处理”。
4. 建立票据业务专业化队伍, 努力减少操作风险
票据业务人员要增强营销观念和责任感, 成为具备票据、信贷、结算、法律、贸易、信息科技等知识的银行业务骨干。员工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条件。要加强对票据业务人员的监管, 对于员工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异常变化, 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防止出现内部风险。继续加大对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 提高从业人员票据业务风险防范意识。经常开展风险教育, 增强业务人员对假票的防范能力, 正确处理银行业务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
5. 积极创新,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票据管理
一是加大票据防伪技术含量, 改进承兑汇票操作方法和程序。针对银行业传统的“凭印支取”审核办法已远远落后于电子化发展步伐的现状, 要建立银行印鉴预留库, 实行票据业务自动化处理。
二是建立票据业务网络查询认证系统, 加强信用秩序建设, 防范道德风险。摒弃当前通过电报查询等为主要手段的检验票据真伪的方式, 在电子联行或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基础上, 建立承兑汇票电子查询网络系统, 对每笔已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 在转让、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时必须通过电子查询网络系统进行查询核对, 有效杜绝假票和“克隆”汇票行为的发生。
三是优化票据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 建立社会征信体系, 完善社会信用制度, 规范社会各经济主体的信用行为, 为银行全面真实掌握客户的信用状况提供保证。加大对失信企业的联合制裁力度, 发挥银行同业公会的作用, 通过制定同业竞争规则,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防范道德风险。开发适应票据业务管理和发展的信息系统, 应用高科技手段防范票据业务风险。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 实现信息共享, 以提高业务效率, 降低业务成本, 防范和化解票据业务风险。

⑧ 商业银行从哪些方面加强票据业务管理

近几年我国票据业务发展迅猛,这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企业对短期融资需求的增加。票据作为企业间、银企间的融资工具,兼具结算和融资功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企业越来越重视票据的融资功能。同时,票据以其较高的流动性和稳定的收益,也成为国内金融机构竞争的焦点。票据市场的发展对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改善商业银行资产结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市场体系发育的不完善及相关风险控制机制建设的滞后,使我国金融机构票据业务的风险日益凸显。其原因有:

1、商业银行对票据市场的过度竞争是导致票据业务风险积聚的根本原因。票据市场的交易由供求双方完成,企业提供票据,是资金的需求者;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是票据的需求者。只有商业银行产生对票据的需求,才能完成对资金的供给,否则交易无法实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仅存在着追求业务扩张的动机,而且有急于降低不良资产比率的压力,在信贷规模受到存贷款比率等指标约束的条件下,票据贴现这一手续简便、收入有保证、规模容易增加的融资业务,便成为银行扩大资产规模、稀释不良资产比率的重要手段,被各银行视为立竿见影的可行方法。同时,我国金融业内控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不完善,不能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导致票据业务风险不断积聚。

2、利益驱动导致票据业务空转对倒。所谓银行票据业务的空转对倒是指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企业再把贷款存入银行作为保证金,开出银行承兑汇票,将银票贴现;贴现所得资金作为保证金,再次开出银行承兑汇票并将银票贴现……。这样一来,票据承兑、贴现业务就呈现出超常增长势头,而且银行信贷也被虚增放大。银行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通过赚取利息和套利差,获取利润;二是可收取保证金,虚增存款;三是可扩大贷款,压缩不良资产,并获取利息收入。但是,这种滚动承兑、滚动贴现形式的承兑、贴现、保证金、再次承兑、再次贴现的操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信贷泡沫。据统计,2003年上半年以来,新增贷款中的20%是靠票据融资拉动的。

3、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恶意套取银行资金,导致银行信用风险加大。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无法对企业进行信用考核,守信得不到尊重,失信得不到惩罚。信用评级的缺失使得企业利用法律法规的空白进行票据欺诈,恶意套取银行资金,加大了票据业务的风险。一是票据贴现在非100%保证金开票的情况下,开具全额银行汇票,企业到银行贴现后以贴现资金作为保证金再次开具全额汇票,套取银行资金。票据融资中的信用泡沫不断加剧。二是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融资性票据与具有真实交易的票据混杂在一起。企业提供虚假的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通过贴现和质押方式轻易套取银行资金,银行承兑垫款不断增加,不良资产额也随之增大,信用风险急剧扩大。
4、银行内控机制不健全及票据真伪查询手段落后,导致票据欺诈案件日趋增多。票据业务岗位职责不明确,重点岗位监督管理以及内部检查不严,对内部违规发展票据业务缺乏有效监督,甚至采取默许的态度。目前银行票据查询手段落后,缺乏全国统一联网的票据信息查询系统,查询效率低下。联行系统查询系统及其查询方式存在着局限性,无法完全识别票据的真伪。管理和制度上的漏洞使得外部人员和内部人员勾结进行票据欺诈,骗取银行的资金,成为票据业务风险增大的又一个因素。

法律顾问服务方案

法律分析:1、协助贵司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应收债权管理制度,审查、修改合同,参与重大合同的谈判。

2、协助贵司完善人事管理、劳动管理及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主要寻求在制度框架内协调劳资关系,为公司营造稳定和谐良性互动的劳资环境。

3、协助贵司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贵司保护其知识产权提供日常性、专门性法律服务

4、根据贵司法制建设的需要,协助开展各类普法宣传、业务培训活动,增强贵司各部门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5、接受贵公司委托代理诉讼/仲裁案件。(需另行收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第二十八条律师可以从事下列业务:

(一)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委托,担任法律顾问;

(二)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当事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三)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者依法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担任辩护人,接受自诉案件自诉人、公诉案件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四)接受委托,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

(五)接受委托,参加调解、仲裁活动;

(六)接受委托,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

(七)解答有关法律的询问、代写诉讼文书和有关法律事务的其他文书。

第二十九条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的,应当按照约定为委托人就有关法律问题提供意见,草拟、审查法律文书,代理参加诉讼、调解或者仲裁活动,办理委托的其他法律事务,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⑩ 票据市场制度体系的四大层面都有什么

所谓票据市场框架体系,是指票据市场关联组织、结构及其关系的总称。

它包括了票据市场体系、票据市场组织体系、票据交易体系、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体系、票据制度体系、票据服务体系、票据产品体系、票据创新体系、票据信息体系、票据IT体系、票据价格体系、票据监管体系等部分。

01

票据市场体系

票据市场组织体系是指票据市场的管理结构和行政功能,在组织层级上包括从央行到商业银行的自上而下模式。

票据交易体系既包含了承兑外的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传统产品交易行为,也包括票据资管、票据证券化、票据理财、区块链票据、产业链票据、衍生票据等创新产品交易行为,还包含了在票交所模式下所有交易行为的规则演化和更新以及规范的地方、行业和经纪平台。

02

票据市场组织体系

在实际的参与方商业银行内部,也包含由总行-分行-支行的层层下达的上下模式、或者总行。

03

票据交易体系

票据交易体系既包含了承兑外的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传统产品交易行为,也包括票据资管、票据证券化、票据理财、区块链票据、产业链票据、衍生票据等创新产品交易行为,还包含了在票交所模式下所有交易行为的规则演化和更新以及规范的地方、行业和经纪平台。

04

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体系

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体系包括票交所、区域或行业票据及经纪中心、证券公司、保理公司、评级公司、担保公司等服务主体,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个人等投资主体,央行、银监会等监管主体。

05

票据制度体系

一是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层面,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最高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

二是监管层面的有关规定,包括支付清算管理办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管理办法等。

三是票据行业自律文件,包括中国银行业票据业务规范、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票据行业自律公约等。

四是票交所成立后的有关规定,包括以票据交易管理办法为核心的一系列配套制度。

五是商业银行自身关于票据的相关制度、规定和业务流程等。

06

票据市场服务体系

票据市场服务体系包括票交所提供集中报价交易、托管清算等服务,第三方机构提供市场评级、增信、保险等服务,票据中介提供撮合、配对和信息等服务,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等服务。

07

票据产品体系

票据产品体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切分:

一是从票据形态上看,分为纸质票据、电子票据以及未来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

二是从票据功能来看,产品链侧重于从票据的多功能服务角度出发,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

三是从服务产业出发,可以通过做大商票的方式形成完整服务某一产业上下游的专项虚拟票据产品,比如军工票、化工票、钢铁票等。

四是从产品定位来看,分为传统的交易型票据产品、资管型票据产品、理财类票据产品等。

08

票据创新体系

票据创新体系要有既定的创新目标和关键的配套机制,目标主要设定为创新的目的、意义和着力点,配套机制包括票据交易管理机制(含准入、惩罚、退出等机制)、价格机制、做市商机制、平准基金机制等,机制是保证创新实施的关键保证。

09

票据信息体系

票据信息体系侧重于数据的获取、搜集、分析和利用,从数据属性上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现行使用较多的包括文本、图表、语音等非机构化信息,信息本身只是简单的“生产资料”,需要借助人、机的智慧去激活,借助计算机工具产生生产力。

10

票据IT体系

票据IT体系是指在票据市场发展中所有借助IT技术实现的信息系统。

从业务角度分为事前判断、事中业务和事后分析系统。

从应用管理方角度分为票交所系统、各商业银行系统、企业系统、ECDS系统。

从技术架构角度分为桌面系统、Web系统、移动终端系统等。

从系统功能角度分为信息类系统、业务类系统、管理类系统等。

11

票据价格体系

票据价格体系是指在票据市场不同体系中反映流通和价值的总体评判,比如承兑有承兑费率,贴现有贴现价格,转贴现有转贴现价格等。

12

票据监管体系

票据监管体系一方面由银监会统一管控,建立由上而下的监管模式,另一方面所有的票据市场参与方也有自身内部的监管职责和组织架构,形成内外呼应的有序结构。

票据市场架构体系中的各个子体系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推进票据市场架构体系建设既要做好顶层设计,也要关注各子体系的建设。

一方面要着力完善票据市场的基础设施,推出集中统一的制度、标准、系统、规范等,同时要明确建立多层次、互补性的全方位基础设施,更好地落实集中统一的目标,要加强票据市场组织、推进票据法修订、丰富票据市场品种等。

另一面要统筹协调,推进票据架构体系中所有子体系的市场全面、均衡、健康发展。

热点内容
郑州名律师 发布:2025-01-20 18:42:13 浏览:519
中级经济法只看郭守杰 发布:2025-01-20 18:40:48 浏览:501
新疆司法拍卖网 发布:2025-01-20 18:27:06 浏览:509
噪音扰民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20 18:10:15 浏览:906
刑事案件法院旁听 发布:2025-01-20 17:42:50 浏览:486
职业卫生法律知识橱窗资料 发布:2025-01-20 17:37:23 浏览:497
simple语法规则 发布:2025-01-20 17:12:52 浏览:442
法院扫描录入 发布:2025-01-20 16:52:17 浏览:708
民法典横幅 发布:2025-01-20 16:40:47 浏览:667
劳动法颁布和实施 发布:2025-01-20 16:30:34 浏览: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