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政建设法律顾问制度
1. 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是什么
1、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
2、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第七条
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承担以下领导责任: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上级党委(党组)、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每年召开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的党委常委会议(党组会议)和政府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进行责任分解,明确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并按照计划推动落实;
(二)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洁从政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和法规制度,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三)贯彻落实党风廉政法规制度,推进制度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四)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
(五)监督检查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和下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
(六)严格按照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七)加强作风建设,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党风政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八)领导、组织并支持执纪执法机关依纪依法履行职责,及时听取工作汇报,切实解决重大问题
(1)党风廉政建设法律顾问制度扩展阅读
第十九条
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违反或者未能正确履行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不力,以致职责范围内明令禁止的不正之风得不到有效治理,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对上级领导机关交办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范围内的事项不传达贯彻、不安排部署、不督促落实,或者拒不办理的;
(三)对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发现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
(四)疏于监督管理,致使领导班子成员或者直接管辖的下属发生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
(五)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或者用人失察、失误造成恶劣影响的;
(六)放任、包庇、纵容下属人员违反财政、金融、税务、审计、统计等法律法规,弄虚作假的;
(七)有其他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行为的。
2. 党风廉政建设的五大机制是什么
一是建立思想教育机制感化人。把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预防基层违纪违法行为发生的首要措施来抓,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基层党员干部经常性的廉政教育培训。2003年以来,共有450多人次参加了教育培训活动。在教育内容上注重针对性。把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党纪政纪、法律法规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真正做到经常抓、反复抓。针对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达到不同的教育目的。在教育形式上注重多样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明确行为规范;以身边的案例、事件为教材,解剖典型,深挖根源,开展榜样教育和警示教育。在教育时段上注重选择性。注意把握教育时机,在干部职务变动、过年过节等特殊“关口”或者群众对某干部在廉政方面有反映时,提前进行廉政预防谈话,力求做到及时,教育防范在前。
二是建立有序竞争机制选拔人。有计划地推进党的新鲜血液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培养。一是有计划地发展党员。严格把好党员队伍的“入口关”,拓宽选人视野,把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头人、发展农村经济的经纪人和其他具有正面凝聚能力的农民优秀分子,吸纳到党组织中来,提升党员队伍素质。二是有计划地培养干部。加大培养力度,由乡镇党委从有致富本领和发展潜力的党员中选好苗子,帮助他们成为致富能手和致富带头人,提高公信力,在各个方面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不断充实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三是有计划地引入竞争。探索引入适合农村选举实际的正当竞争机制,依法打击贿选拉票现象,削弱家族、宗族势力对村干部选举的影响,保证农村各类优秀人才会参选、能当选。在2005年的全县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全县共立案查处了7件贿选案件,涉案人员达30多人,其中壶镇镇新和村贿选案的涉案金额近10万元。
三是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制约人。强化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督体系。一是强化党内监督,加强民主集中制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工作。二是强化行政监督,进一步完善行政监察管理体制,探索赋予监察机关不受同级党政领导影响和制约的独立办案权,使之能相对独立地依法行使监察权。三是强化经济监督,加强财务监督制度,用法律制度保证财会监督人员的政治、经济地位不受监督对象支配,依法独立行使经济监督权,切实抓好对本单位执行财会制度情况的监督。四是强化群众监督,明确便于群众对权力监督的重要内容和监督方法,依法保护群众的监督权,充分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五是强化舆论监督,尝试给予新闻媒体的知情权、调查权、评论权、曝光权,使之成为制约违纪违法行为的锐利武器。2003年以来,所立400余件案件中有230多件就是通过多渠道监督体系发现问题后被查处的,共兑现举报奖金5万余元。
四是完善法纪惩防机制警示人。推行村干部述廉考廉、民主评议、廉政谈话、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及时掌握村干部廉政情况,建立廉政档案,有针对性地督促其加强防范,纠正存在的问题。密切关注经济转轨、体制变革等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获取预警信息,提出对策和建议。及时处理群众的各类信访件,及时收集各种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密切注意动向,对反映属实的问题,严肃查处。严肃查处那些严重危害改革、发展、稳定的案件和严重侵害集体、群众利益的案件,查处群众反映强烈、情节恶劣、影响重大的大案要案。进一步加大惩罚力度,增加违纪违法行为的政治成本和经济成本,在政治、经济上给予沉重的打击。2003年以来,全县共有242名农村党员被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占全县违纪党员总数的56%,其中有村干部76人,占全县农村违纪党员总数的31%。仅2004年,全县共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农村党员11人,占全县受处分人数的11%,涉案金额累计达500多万元。
五是强化责任追究机制督促人。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有关责任追究的规定,制订具体实施办法,增强责任追究的威慑力。建立定期排查摸底制度,对领导干部在反腐败工作上敷衍失职,不抓不管,以致屡屡发生大案要案、造成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责任。完善责任追究方式,既运用纪律处分手段,又善于运用诫勉谈话、整改通知书、通报批评、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组织处理手段,切实解决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保护主义、好人主义以及执纪不严的问题,使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能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干部,真正使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任务得到贯彻和落实。
3. 针对公安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有哪些规定
《2011年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严禁公安民警参与征地拆迁等非警务活动,要求各地公安机关以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问题专项治理、涉案财物管理为重点,进一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公安队伍违法违纪问题坚持“零容忍”,深入推进公安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意见》指出,各级公安机关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要认真贯彻国务院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严禁公安民警参与征地拆迁等非警务活动,对随意动用警力参与强制拆迁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2011年,要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安保活动以及打黑除恶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围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督促各地扎实抓好各个环节,防止搞形式、走过场。
《意见》明确,今年要深化拓展专项治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两个工作重点是:进一步抓好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问题专项治理,建立长效机制;部署开展涉案财物管理问题的专项治理,着力解决办案单位和个人涉案财物管理工作中的不规范问题。对民警参与经营娱乐休闲场所问题、乱收滥罚等问题,各地公安机关可根据本地实际,选择其中突出的进行治理。治安、消防、交通等部门、警种要对民警推销或指定公共安全产品等问题进行治理。要巩固警车和涉案车辆违规问题治理成果,坚决防止反弹。
4. 什么是党风廉政四项制度
一、廉政文化建设是企业反腐倡廉的重要课题
廉政文化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是廉政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的今天,企业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廉政文化建设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打击腐败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在物质、制度、心理的层面上,不同程度地形成和滋生着一种促进腐败的不良文化,它往往能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错位,像病毒一样侵蚀着党的肌体,同时也损害着党风政风和民风。毛泽东曾说过,意识形态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会占领。因此,正视不良文化的挑战,制定廉政文化建设总体目标、长远规划,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弘扬廉政思想,增强廉政意识,倡导廉政道德,营造廉政文化的氛围,是落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的重要举措,是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
2、廉政文化建设是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自律意识的有效手段。在改革发展中,需要有一种良好的干事创业风气,其决定因素就是领导干部。各级党组在贯彻落实各项廉政从政规定的同时,必须强化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要通过廉政文化建设,以正反典型对比教育为重点,利用组织观看电教片、举办廉政培训班、签订助廉承诺书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加强理想信念、职业操守、社会公德等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样做,使管理人员树立认认真真做事、干干净净挣钱的意识和观念,把“自律”教育寓教于乐,在活动中受到深刻教育,陶冶情操,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执政能力和改革发展的能力。
3、廉政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廉政文化,既体现为一定的法治观念和法治要求,又体现为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廉政文化是法治文化和道德文化的融合,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既有利于促进党员干部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方针,更好地维护和实现社会环境的公平和正义,又有利于党员干部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身作则、勤政廉政,职工群众增强反腐败信心和支持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积极性,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保证。
二、廉政文化建设要落实好四项廉政制度
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廉政制度的落实:1、进一步规范人事制度改革。要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员工的德才表现和工作业绩,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考核管理。认真落实和完善领导干部任前公示、任前廉洁谈话、交流轮岗、职务回避、经济责任审计、述职述廉等制度,强化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增强选人用人工作的透明度,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近几年烟草行业不断推进《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贯彻执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认真总结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经验,完善有关规定,从制度上提供保证,逐步提高公开选拔与竞争上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比重。要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的结构,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和知识、专业结构。同时,要加强后备干部培养锻炼工作。后备干部确定以后,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们的培养锻炼,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位,加强党性修养、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打造一支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为烟草行业廉政文化建设打下坚强的组织基础。
2、进一步规范物质采购、工程建设管理。物资采购和工程建设是企业职工关心的,因此,要不断完善和规范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管理,提高物资和设备集中采购比重,扩大物资集中采购和招标范围。从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入手,进一步规范物资采购流程,建立规范采购管理的长效机制,在物品采购和办公用品管理工作中,坚持阳光采购工程,大宗物资设备的采购做到联合监察、财务、审计等相关部门,进行“公开、公正、公平”招标形式完成,加大物资采购的监督力度。坚持购、管分离原则,严格执行办公用品出入库登记、领用制度。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招投标管理制度,规范招标程序,坚决制止和纠正有碍公正招标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要强化对参加招标人员的事前事中教育与监督,推进与中标单位签订廉政协议,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招标活动的过程监督,严禁工程非法转包及分包,努力实现“工程优良、干部优秀”的目标。
3、进一步强化财务、资金管理。要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流程,严格财务审批手续,严格财经纪律,加强财务审计,强化对资金运作的监督,从源头上杜绝“小金库”的帐外帐,确保企业资产、资金安全正常运作。把加强财务审计管理监督作为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监督的关键环节来抓,以资金管理为重点,不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重大资金使用项目实行集体研究,按程序办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做到:一是遵照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强化财务审计的监督作用,保证企业各项经营信息的真实。二是认真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自觉依法纳税。三是加强资金管理,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对投资项目、物资采购、资金流动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认真贯彻国家局制定的财务管理“四不准”要求,防止出现漏洞。四是把加强成本费用管理作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目标,把内部审计作为有效监管的重要手段,建立行业财务审计监督与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财务审计管理监督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加强财务、资金管理,为企业党风廉政工作和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4、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深化企务公开,完善公开机制,规范公开内容,增强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扩大的企务公开的覆盖面。企务公开是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发动和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方式和手段。是将企业领导干部权力运作公开化、民主化,提高运作的透明度,强化党内监督,拓宽群众监督渠道,促进烟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具体措施。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要把企务公开作为一项基本的企业管理制度,一项稳定的企业管理规范,一种有效的职工民主监督机制,长期坚持,不断发展和完善。要把企务公开纳入企业岗位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考核企业和企业领导人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公开的形式是否合乎要求、公开的程度是否符合规定、职工的意见是否落实等,公开前进行预审,公开中进行监督,公开后组织评议,把监督贯穿于公开的全过程,及时发展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形成企务公开、民主议事、监督执行的有效机制,以保证企务公开健康发展,推进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也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廉政文化建设要抓好五项教育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的长期任务,也是一项基础工程,要不断拓展宣传教育阵地,探索建立健全自我教育、自觉教育、经常教育的长效机制。着重要抓好以下几项教育: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使我们党在政治上的基石。要深入抓好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和实践,要把理论武装同政治教育统一起来,增强员工社会主义观念。
2、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使我们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要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本质,深刻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内在联系,增强员工的民主观念和法治观念。
3、现代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教育。当代社会是知识社会、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素质。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辟渠道,加大培训力度,尽可能满足广大员工特别是中青年同志日益增长的学习愿望和要求,帮助他们不断开辟追求真理、追求知识的新天地。
4、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文化优良传统的伟大继承者,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领导者。胡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揭示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其中“以诚实手心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突出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德要求,其中也蕴涵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本内容。要对员工深入持久地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牢固树立祖国的观念、人民的观念和党的观念。
5、反腐倡廉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法纪条规,学习《反腐倡廉教育读本》,集中观看党风廉政教育专题片,组织廉政知识竞答活动等。还需要大力营造廉政文化氛围,做好廉政宣传栏、上党课、廉政短信、廉政公开栏、现身说法说纪、参加地方组织的廉政文化晚会、演讲比赛、参观反腐倡廉书画摄影作品展、歌曲、小品、警言警句征集等形式,加强员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使领导干部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不断提高思想境界,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四、廉政文化建设要突出“六个”结合
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播种廉洁种子的工程,更是一种功在长远的启蒙教育。廉政文化建设不能急功近利,从眼前看活动实际效果难以显现,经过一段时间后,廉政文化建设效果才有可能体现出来。因此,应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把廉政文化建设贯穿、渗透于企业日常工作之中,使廉政文化建设与企业各项工作相结合。
1、与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单位。廉政文化进企业活动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要坚持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组织和引导广大党员认真学习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学好党章,把学习理论同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结合;要坚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个方针,提高党员干部廉洁奉公意识;要坚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个着眼点,从实际出发,切实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大力推进廉政进单位。廉政文化进企业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企业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强调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强调通过不同方式的激励发挥员工的最大潜能,这些与廉政文化建设是异曲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采取的广泛沟通、员工满意度调查、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绩效考核等方式方法,都丰富了现代企业制度下党风廉政工作的形式,体现了时代特征。丰富多彩大的文化体育活动可以陶冶情操,密切沟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义务献血、美化环境、扶贫济困、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可以在增强广大职工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观念,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3、与开展的行风建设相结合,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单位。廉政文化建设与行风建设要紧密结合起来,把行风建设与企业的经营服务有机融合,把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落到实处,见证在具体工作上。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回馈社会和广大卷烟零售客户,开展向灾区、贫困户献爱心,捐献钱物等活动。充分发挥行风评议监督员的积极作用。聘请社会各职能部门代表为行风评议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充分发挥他们在评议工作中的桥梁纽带和协调作用。加强监督检查,以行评促自律。
4、与开展的“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把廉政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纳入企业正在开展的“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作为专卖管理的国有企业,我们不仅要做先进生产力代表,也要成为先进文化的主力军。要坚持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自觉从思想认识上与国家局提出的“两个至上”的共同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把企业廉政文化放在落实“两个至上”、建设“和谐烟草”的高度和大局中来理解和落实,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通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通过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为推进行业改革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通过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真正使“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成为领导干部和全体员工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5、与创建文明单位相结合,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结合单位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将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与引导员工爱岗敬业、廉洁奉公、提升服务相结合,把廉政文化建设贯穿其中,坚持用“讲责任”约束人,用“讲诚信”感染人,用“讲廉洁”激励人,用“讲奉献”鼓舞人。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每年组织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科室”、“文明窗口”、“文明员工”等一系列争先创优活动。用榜样教育和引导员工,激发全员工作热情,对内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通过与创建文明单位的有机结合,确保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使虚的文化通过实的载体来实现,通过多形式多途径推动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企业廉政文化氛围。
6、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大力推动廉政文化进单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制度的建设和创新是保证。实践证明,制度上的缺陷或漏洞往往会使腐败分子有恃无恐或心存侥幸,甚至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对党员干部的行为实施监督,首先需要制度的存在和完善,在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上,大力发扬雷厉风行、精准执行的作风,在任何情况、任何时候都坚持一个标尺,统一标准,不搞特殊,使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法规制度成为坚不可摧的“防护网”。其次,坚持监督“助”廉,增强廉政文化的深入性。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努力形成“人人抓监督、人人被监督”的工作局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健康发展。由组织监督向纪律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拓展,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不断创新监督形式,由相对单一的监督向善意提醒、谈话诫勉等多形式监督转变;监督程序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移,有效防止了不廉洁行为的发生,促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总之,廉政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相对于简单、直接的廉政教育,其影响是深层次、根本性、长期性的。因此,要充分认识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断总结廉政文化的深刻内涵和规律,从文化的高度广度来研究和解决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运用廉政文化作强有力的正面引导,使广大党员干部注重文化修养,自觉做到不义之事不为、不正之风不染、不法之行不干,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 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试行)》的通知
第一条 为了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使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担负起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任务的落实,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以下简称《廉政准则》)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件》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建立和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从严治党,廉洁从政;
(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
(三)逐级负责,层层抓落实;
(四)自我约束与检查监督相结合,奖励与惩处相结合。第三条 各级党委、政府对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要求,结合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实际,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规划,分解下达责任目标,安排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二)组织检查考核,研究解决党风廉政建设主面存在的问题,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三)对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违法违纪案件和行业不正之风组织调查,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和政纪处分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四)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使其自觉遵守《廉政准则》;
(五)对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对党风政风问题突出的单位和主要责任者作出处理;
(六)在调整配备领导班子中把好用人关,防止不廉洁和不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干部进入领导班子;
(七)加强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定期听取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其有效地开展工作创造条件。第四条 各级党委书记、行政正职对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负主要领导责任。履行下列职责:
(一)根据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实际,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的领导;
(二)负责领导班子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专题民主生活会,对执行《廉政准则》的情况进行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
(三)加强对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工作的指导,经常了解办案工作情况,亲自抓大案要案的查处,帮助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部门排除办案工作的干扰和阻力,解决办案中的困难;
(四)重视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督促指导有关部门落实纠风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组织力量重点整治;
(五)组织制订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规章制度,健全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六)开展调查研究,宣传先进典型,提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指导有关部门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七)领导和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检查考核,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
(八)带头执行《廉政准则》,在廉洁自律方面作表率;管好自己的家庭成员和身边工作人员,防止其发生违法违纪和不廉洁的行为。第五条 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对分管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分管单位制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布置反腐倡廉工作;
(二)对分管单位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等项工作给予具体指导,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领导和参与分管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检查、考核、评比,对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并根据各单位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向党委、政府提出表彰奖励或惩戒的建议;
(四)年终向党委、政府报告分管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
(五)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在廉洁自律方面作表率;管好自己的家庭成员和身边工作人员,防止其发生违法违纪和不廉洁的行为。第六条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党内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协助党委和行政领导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在贯彻实施上级和同级党委、政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规定的过程中,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依据党内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对同级和下级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对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共产党员、国家公务员及其他公职人员进行党风党纪、政风政纪的教育;受理群众检举、控告和申诉,查处违犯党纪政纪的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6. 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有哪些
党风廉政建设七项制度是:
1、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2、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追究制度
3、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考核制度
4、领导廉政谈话制度
5、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
6、诫勉谈话制度
7、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检查制度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指各级党委(党组)、政府(行政)及其职能部门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应当承担责任的制度。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中的正职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
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承担以下领导责任: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上级党委(党组)、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每年召开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的党委常委会议(党组会议)和政府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进行责任分解,明确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并按照计划推动落实;
(二)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洁从政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和法规制度,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三)贯彻落实党风廉政法规制度,推进制度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四)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
(五)监督检查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和下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
(六)严格按照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七)加强作风建设,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党风政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八)领导、组织并支持执纪执法机关依纪依法履行职责,及时听取工作汇报,切实解决重大问题。
7. 如何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建设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深化法治长治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要求、赋予了更新内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建设,结合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法治山西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法治长治建设实施纲要》,推进普法依法治理,深化法治创建,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我市法治建设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依法执政和行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不廉洁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实施“五五”战略、加快转型跨越、率先全面小康的重要阶段,也是深化法治长治建设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社会长治久安、保障和促进转型跨越的战略高度,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深化法治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法制教育为重点,以创建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和各级依法治理示范单位为抓手,以强化法治文化建设为支撑,大力推进党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企业依法经营和全社会崇法守法,全面提高依法治市水平,加快建设法治长治。
二、着力推进依法执政,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市全过程
1.健全依法执政机制。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积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职责、依法行政,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支持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全市各级党组织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2.提高依法决策水平。完善依法决策程序,对涉及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重大决策以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市委要适时向市人大或其常委会和市人民政府提出建议和意见,把党的意志和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落实到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3.树立法治思维方式。领导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带头学习、遵守宪法和法律,切实增强法治意识,自觉做到依法办事、办合法事,做到办事情、想问题、作决策坚持以法治为主要标准,以法治为主要手段,以法治为基本方式,自觉摒弃人治思维,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4.增强依法执政能力。建立党员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党委(党组)中心组要每年集中学法1~2次,市、县(市、区)要每年举办1~2次综合性学法报告活动。推行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探索建立领导干部述法制度和公务员、事业人员任职和招考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纪检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和党员反腐倡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大党内监督和查处大要案力度,切实推动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各级组织部门要把能不能依法办事、遵守法律情况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内容,使法治建设真正成为一种硬标准、硬要求、硬约束,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三、着力推进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提升人大依法监督工作水平
5.加强监督工作。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市、县(市、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大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作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促进人民群众法律素质的提高,推进法治长治建设。
6.做好立法调研工作。根据上级人大立法调研工作安排,广泛听取和征求广大群众意见和建议,结合我市实际,认真分析研究汇总,为上级立法提出科学、具体、有价值的建议意见。
7.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要严格按照省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规程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制度和有效期制度。
四、着力推进严格执法,切实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8.依法规范政府职能。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依法规范市、县(市、区)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切实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加强规范性文件清理审查工作。行政机关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实施行政管理和执法;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的自我完善功能。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解决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行政机关不通过行政管理去解决。
9.健全依法决策程序。严格执行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程序规定。建立重大决策事项会前交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制度,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面实施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凡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影响面广、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事项,都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建立决策跟踪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凡超越权限、违反程序的决策行为及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严肃追究决策部门、单位和相关人员责任,坚决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
10.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各级行政机关要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狠抓业务能力、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完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或征用等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查制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案件和行为。扎实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合理界定执法权限,明确执法责任,推进综合执法,减少执法层级,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执法缺位、执法混乱问题。改进和创新执法方式,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制度建设,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细化执法流程,明确环节步骤,严格程序公正,规范裁量权限,坚持做到平等对待、适当适度、文明执法。加强行政信息化建设,推行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效果网上考核,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11.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主动、及时、准确、具体向社会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实施、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推进办事公开,拓宽公开领域,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创新政务公开方式,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行网上电子审批,充分发挥政务网站的信息查询和在线办事功能。规范和监督医院、学校、公交等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工作,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
12.大力加强行政监督。行政机关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司法机关的法律监督,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切实强化行政机关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探索建立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和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档案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评议工作,拓展评议范围,完善评议方式,扩大群众参与,提高评议实效。认真按照行政诉讼程序履行职责义务。严格行政问责,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失职渎职、滥用职权、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做到有错必究、有责必问。对因违法行政导致发生重大责任事故、事件或者严重违法行政案件的,坚决实施行政问责。
13.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健全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化解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扎实推进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重大复议案件出席听证制度。完善行政复议与信访的衔接机制。完善行政应诉制度,大力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主动出庭应诉制度,不断提高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率。
五、着力推进公正司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4.深化司法改革。认真落实中央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各项部署,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职权结构和组织体系。完善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制度和措施。建立健全司法经费保障体制。进一步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和刑事赔偿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扩大司法参与。积极稳妥地推进劳动教养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依法理顺政法机关内外、上下、左右关系,确保执法权、司法权高效正确运行,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15.维护司法权威。各级党委要带头维护司法权威,市、县(市、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实施监督,各级行政机关要依法参与诉讼活动、认真履行协助义务、自觉履行生效裁判。加强司法保障机制建设,建立对非法干预司法活动进行备案登记和查处追究制度,坚决排除地方保护主义和本位主义对司法活动的干扰,规范新闻媒体对司法机关正在办理案件的报道,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不公问题,健全司法纠错机制。加大生效裁判的执行力度,建立健全执行联动威慑机制,有效解决执行难问题。把解决信访问题纳入法治轨道,依法维护公正结论、依法保障合法权益、依法纠正错误裁决,保护合法信访、制止违法闹访,努力实现案结事了、息访罢访,实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与维护司法权威的统一。
16.规范司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办案流程,所有司法行为都要严格依法依规依章进行,针对容易出问题的环节,要明确权力运行的范围、条件、程序和界限,避免司法随意性。规范执法尺度,完善案例指导制度,及时发布指导性案例,统一类案裁判标准。推进量刑规范化工作,促进量刑公平公正,增强法律适用的统一性。积极引导司法人员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确保自由裁量合法合情合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17.提高司法效率。进一步完善案件繁简分流的制度,优化配置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降低司法成本。处理好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与维护司法既判力的关系。进一步完善涉法涉诉案件的终结机制,减少非法上访、无序信访对司法机关人力财力等资源的消耗。加大清理超期羁押案件的力度,严格依法处理,避免久押不决、久拖不决。
18.强化司法监督。强化上级司法机关的监督职能,通过诉讼程序及时纠正下级司法机关错误裁决。充分发挥政法各部门在刑事案件中的监督制约作用,共同保证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加强党委政法部门的执法监督、人大的权力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促进公正司法。完善司法机关的内部监督制度,通过案件管理机制改革,提高司法效率和办案质量。
19.推进司法公开。严格落实警务公开、检务公开、审判公开制度,除法律规定保密的情况外,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公开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时限、执法进度和执法结果,保障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进一步拓宽公开渠道,将公开载体从传统的公示栏、报刊、宣传册等,拓展到网站、博客、微博客、即时通讯工具等网络新兴媒介,丰富司法公开载体。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例会制度,及时发布司法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通过裁判文书上网、邀请群众旁听庭审、推行司法开放日制度等措施,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
20.提升司法能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和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较高的司法队伍。加大培训力度,积极推进专题培训和岗位练兵,加强司法人员对法律精神的学习掌握和对司法规律的研究把握,切实提高法律素养、司法能力、办案水平。加强专业化建设,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职业准入、分类管理、职业保障等制度,研究完善符合司法职业特点的人事管理、人才保障制度,为司法人员提供良好的职业保障,增强司法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六、着力推进全民守法,切实加强法治社会建设
21.全面实施全民普法规划。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坚持法制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相结合、与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突出抓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传教育,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法律“六进”及法律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普法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和手段,坚持传统手段与现代宣传方式相结合,切实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形成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的良好社会风尚。
22.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机构、行业团体和法律服务中介机构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繁荣法学教育和理论研究,促进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着力加强教学课堂、媒体网络、影剧院、城市广场、移动通信、集贸市场、城乡居民区、流动屏幕、LED屏、各种宣传栏广告牌“十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推动法治文化与社会文化有机融合、法治文化设施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功能互补。积极推动法制电视片、法制文艺表演、法制书画摄影、法制专栏版面、法制夜校、法制文化大院、法制演讲比赛、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大篷车、法制集市“十大法治文化工程”,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的需求。
23.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加强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推广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深化平安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深入推进社区居民自治,鼓励城乡社区居民积极探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新途径、新办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通过转变工作方式、创新管理手段、构建服务平台,切实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组织、制度优势转化为服务和管理优势,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24.广泛开展依法治理。深化地方、行业、基层依法治理,形成市、县、乡、村、校、企“六位一体”联动格局。加大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力度,依法严厉查处安全生产、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安全、假冒伪劣、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违法案件,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坚持普法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推进城乡居民依法自治,推进基层法治服务阵地建设,积极推广在乡(镇、街道)、社区(村)建立“法治服务中心”、“公民法治驿站”、“居民法治之家”等做法,积极引导公民有序参与基层民主法治实践,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把推进企业依法经营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制度。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提高企业防范处理法律风险的能力和依法经营管理水平。
25.加强诚信长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诚信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意见》(晋办发〔2013〕8号),以市场主体准入、依法纳税、合同履行、产品质量、社会成员信用度建设为重点,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及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诚信意识、政府依法行政意识、司法公信力和企业信用度,逐步建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确保社会诚信环境明显优化。
26.拓宽公民权利救济渠道。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建立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加大各类法律服务、司法救助和全社会各项救助工作力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着力解决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企业改制、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管理、涉法涉诉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大力实施法治为民工程,进一步提高法律服务和保障水平。
27.深入开展法治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和依法治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指标体系和简便实用的考评办法。广泛开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示范点等行业法治创建活动和法治机关(单位)、诚信守法企业、法治乡(镇、街道)、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系列法治创建活动,形成以法治城市和法治县(市、区)创建为引领、以行业法治示范点创建为支撑、以基层法治创建为基础的覆盖全市的法治创建活动体系。
七、强化组织领导,切实保证法治建设扎实推进
28.加强组织领导。法治建设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市委依法治市领导组作为市委的议事协调机构,要定期研究解决法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领导组办公室要履行规划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考核验收、总结评比的职责,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加强对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科学谋划、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确保法治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积极为法治建设创造必要条件。
29.建立工作机制。建立六个专项联席会议机制。一是建立依法监督联席会议机制,由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牵头,研究推进法律法规实施监督检查工作。二是建立依法行政联席会议机制,由市政府法制办牵头,协调推进依法行政。三是建立公正司法联席会议机制,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协调推进政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四是建立依法经营联席会议机制,由市工商局牵头,协调推进市场主体依法经营。五是建立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联席会议机制,由市民政局牵头,组织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六是建立普法和依法治理联席会议机制,由市司法局牵头,协调推进依法执政、普法教育、法治文化建设及基层法治创建工作。六个专项联席会议要实行项目化管理方式,确定一批带动性强、能够产生累积效应的重点工作项目,以重点项目带动法治建设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县(市、区)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推进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协调有力、高效运转的工作格局。
30.加强督导考核。市委依法治市领导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全市法治建设的调研指导,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及时了解掌握基层法治建设的推进情况。确定一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法治建设试点,按照实践探索、基层突破、试点先行、总结经验的工作思路,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探索形成法治建设工作新范式。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法治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推进法治长治建设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发挥考核评价的杠杆作用,加快依法治市步伐,为实施“五五”战略、加快转型跨越、率先全面小康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8.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建立哪些制度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行党风、党纪教育。党支部每年要举办1-2次党风党纪学习教育,集中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率达到100%。
二、认真履行党内监督职责,支部每半年要通报一次党员领导干部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并向上级党委报告,及时了解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情况。
三、对于群众意见较大的党员干部要及时谈话教育或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查处党员的违纪行为。
四、搞好党员干部的自查自律工作。结合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和干部考评工作,对全体党员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自查,要求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写出书面自查报告,装入党员个人档案,并报上级党组织。
五、年内要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听取检纪员报告工作。党支部对机关干部的任免、调整、奖惩提出意见和建议。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和维护机关良好的风气。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8)党风廉政建设法律顾问制度扩展阅读
1、深入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
主体责任,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牛鼻子”。落实主体责任,是对党章规定的重申,是各级党组织职责所在、使命所系。
五次全会公报提出,2015年,要深入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这一要求得到与会同志的高度认同。
也有代表指出,在县一级和各业务部门的基层及农村,压力层层递减的现象依然存在。中央纪委委员,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建议:“深入推进落实主体责任,要加强制度化建设,使之成为必须抓的任务。解决少数领导干部签了责任状,但意识和行动跟不上的问题。”
2014年中央第二轮巡视中,有巡视组点出“一些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存在‘挂帅不出征’现象”——而这,往往是导致区域性、系统性违纪违法案件或重大腐败问题的重要原因。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2014年,对湖南衡阳贿选案严肃问责,追究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案件相关党组织责任……中央对此三令五申,绝不是言之不预、不教而诛。
“2015年开始,尤其要突出问责。”全会公报强调。
“我们要把追究问责的戒尺真正地挥起来,对一些政治生态恶化、政治风气污染严重的单位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严肃问责。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典型问题通报制度,通过问责,把责任真正落实下去。”李建波说。
2、落实监督责任,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对党风廉政建设负有监督责任,是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的题中应有之义。
“不履行或者履行不好监督责任,纪检监察机关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韩亨林说,“我们要进一步树立和增强主业意识,不断巩固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成果,聚焦聚焦再聚焦,切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监督执纪问责上来。”
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监察机关不是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同样存在。
己不正,焉能正人?
“纪检干部处于反腐败斗争的‘风口浪尖’,无数眼睛在盯着我们。如果本身不检点、不干净、不过硬,纪检干部能把别人拿下,别人也可以把纪检干部拿下。”侯长安说。
代表们表示,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机构的作用,完善自我监督机制,健全内控措施,严肃查处跑风漏气、以案谋私行为,坚决防止“灯下黑”。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黄先耀认为,报告强调要“以零容忍态度清除害群之马”,“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体现了从严自律的高度自觉、从严治党的彻底态度,向全党全社会进一步释放了反腐败无禁区、无特区、无盲区的强烈信号。
参考资料:网络-党风廉政建设
参考资料:重庆市綦江区东溪镇人民政府-党风廉政建设制度
9. 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相关制度和规定有哪些
修订后的《关于实行来党风廉政源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11月10日以中发[ 2010]19号文颁布施行。1998年11月发布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同时废止。
《规定》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基础性法规,对于强化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 司法部关于印发《司法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的通知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明确司法部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确保司法部正确履行职能,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的深入改革和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结合司法部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第二条 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系列规定和指示。第三条 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坚持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组组织协调,司局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要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目标管理,做到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第四条 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与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相结合,与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严格执法促进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相结合。要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从严治警,经常检查,持之以恒;坚持立足教育,着眼防范,责任明确,奖罚分明;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第二章 责任范围和内容第五条 司法部党组对司法部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对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负领导管理责任,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负协助管理责任。第六条 司法部党组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内容: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分析研究司法行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研究制定本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根据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完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三)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
(四)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法规制度,结合司法行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实际,制定具体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五)履行监督职责,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六)严格按照规定选拔任用干部,把好用人关,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为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提供组织保证。
(七)领导、组织和支持纪检、监察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第七条 党组书记、部长对司法部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对司法部党组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除承担第六条规定的党组责任内容外,承担以下责任内容:
(一)掌握司法部机关和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研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二)督促、检查党组成员廉洁自律情况,定期主持召开党组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发现和解决党组中存在的问题。
(三)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和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法规制度,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
(四)保证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落实,及时解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第八条 党组成员、副部长根据分工,对分管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除共同承担第六条规定的党组责任内容外,承担以下责任内容:
(一)掌握分管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领导、组织分管单位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部党组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
(二)对分管单位的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落实谈话提醒制度,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和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法规制度,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第九条 司法部各司局领导班子对本司局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各司局正职领导干部(含主持工作的副职)对本司局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对本司局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其他副司局领导干部对分管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
各司局领导班子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内容: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部党组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根据司局具体情况,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本司局党员、干部学习党中央、国务院以及部党组下发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法规、规定,抓好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三)履行监督职责,对各处(室)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处(室)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定期向主管部领导或纪检监察部门报告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根据主管部领导及纪检监察部门的要求调查处理有关问题,并及时反馈调查结果。
(五)负责对本司局处以下党员、干部的提醒谈话,并及时汇报谈话情况。
(六)积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工作,支持党支部纪检委员履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