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律师杨沙
⑴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的专职律师
本所律师均毕业于知名院校,本所律师团队具有年轻、合作、专业、服务、充满激情和斗志等显著特点。部分律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具备良好的法学素养;部分律师曾供职于司法部门,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大部分律师都拥有企业或金融机构工作经历,具有丰富的企业法律事务管理经验和广泛的社会资源,在业界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该所专职律师有韩勇、谭颖鹏、杨锡锋、杨沙、张少星、倪胜、陈智英、魏真真、张华勇、张敏、古胜军、杨丽施、曾智等人。
⑵ 河北曲阳中、新元古界
(一)中、新元古界基本特征(表2—6)
剖面总厚1851.46m,位于曲阳县城北杨沙侯至孝木一带,由杨沙侯村北水渠依次丈量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然后略东移,沿淌水沟(石片子沟)向北延伸至山梁,丈量了高于庄组-杨庄组,至雾迷山组燧石条带白云岩止,平距约2km,倾向北西,雾迷山组和龙山组测于北孝木村公路西侧,地层倾角陡直,甚至倒转,出露较好,便于观察与研究,地层主要北西侧倾(图2—34)。剖面基本特征:
(1)高于庄组以下的长城系各组,在杨沙侯北约1km2范围内自下而上依次可见:常州沟组,以褐红-白色块状沉积石英为主,具波痕、泥裂,厚17.84m.;串岭沟组,以含海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页岩及铁质石英砂岩(图版6—2),厚49m;团山子组主要为紫红色块状含砂粒屑白云岩,含喀什叠层石,厚22.1m;顶有剥蚀,与大红峪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大红峪组主要为灰白色沉积岩石英岩,厚98.05m;上述各组厚度虽薄,主要岩性、岩相特征均可与蓟县及冀西北对比,故分别建组。
(2)高于庄组厚1045.13m,发育较全,可划分为四个段十个岩性段。主要岩性、岩相特征可与易县对比,但也有相变,其中底和中部的红色泥质白云岩是良好标志层。由杨沙侯经葛条沟至下河,东西约13km范围内可依次见到高于庄组超覆在大红峪组石英岩、古元古界甘陶河群白云母长石-石英片岩和理化白云质大理岩,以及太古宇阜平群片麻岩、片岩之上,除与大红峪组角度关系不甚明显外,其它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3)杨庄组厚14.2—18.2m,底砂岩不稳定,厚度变化大,为纯石英砂岩,上为浅红色粒屑白云岩,下与高于庄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上与雾迷山组为连续沉积。
表2—6曲阳中、新元古代地层简表
图2—34河北曲阳杨沙侯—下庄高于庄组剖面
Ptg-甘陶河群;Chc-常州沟组;Chch-串岭沟组;Cht-团山子组;Chd-大红峪组;Chg-高于庄组:第一岩性段(1—17)紫红色富含砂泥陆源物质发育段;第二岩性段(18—45)灰色含锥形藻硅质白云岩发育段;第三岩性段(46—52)灰色(棕黄)含锰、含泥白云岩发育段;第四岩性段(53—56)浅灰色纯白云岩发育段;第五岩性段(57—77)灰白色硅质白云岩发育段;第六岩性段(78—89)灰色纹层藻白云岩发育段;第七岩性段(90—132)浅灰-灰含砂、含屑硅质条带白云岩及纹层藻叠层白云岩发育段;第八岩性段(133—168)泥质白云岩-硅质白云岩韵律发育段;第九岩性段(169—178)灰色厚层-块状硅质白云岩发育段;第十岩性段(179—192)条带状团粒-鲕粒白云质硅质岩发育段。Jxy-杨庄组;Jxw-雾迷山组
(4)雾迷山组发育不全,残厚554.82m,顶剥蚀严重,与涞水对比,所残留的为一、二段和三段之一部分,其上缺失洪水庄组,铁岭组、下马岭组,与龙山组直接接触。
(5)龙山组厚46.32m,厚度变化大,以块状燧石角砾岩、角砾状燧石岩和沉积石英岩为主,含赤铁矿,底面不平整,具红色粘土风化壳,据区测资料底部大型漏斗沉积发育,龙山组燧石角砾岩可填入雾迷山组的漏斗深度达200m以上,其上缺失景儿峪组与寒武系馒头组紫红色砂质泥岩平行不整合接触。
概括之,曲阳中、新元古界下部有长城系碎屑岩系沉积,上部缺失严重,厚度显著变薄。
(二)高于庄组以下长城系各组
曲阳杨沙侯至下河,这个狭小范围内,可见高于庄组超覆在不同岩系之上。
杨沙侯村北水渠及水库低凹地区,有高于庄组以下,长城系其它各组出露,分布范围约1km2,高于庄组与大红峪组接触,各组特征综合为:
1.常州沟组(Chc)(1—3层)17.48m
主要岩性为褐红-白色厚层-块状细粒沉积石英岩,石英85%以上,少量长石,硅质胶结,次生加大,中部对称波痕及不规则状“泥裂”发育,上部交错层理发育。
2.串岭沟组(Chch)(4—11层)厚49m
下至中部以灰白色厚层—块状沉积石英岩为主,夹中-薄层灰绿色页岩、铁质粉砂岩及透镜状赤矿层,上部以灰绿色页岩及薄层状含海绿石粉-细砂岩为主。
普遍含条带状及分散状海绿石,可与区域上含铁层位对比,微细水平层理、斜层理及交错层理发育,上部对称和不对称波痕较发育;有时显粒度韵律。
底界以出现状赤铁矿与灰绿、紫红色砂质页岩与常州沟组划分,呈整合接触。
3.团子山组(Cht)(第12层)23.10m
主要为紫红色块状砂粒屑白云岩。
粒屑成分为紫红色泥质白云岩,1—3mm,圆一椭圆形,具铁质氧化圈及干裂所致的锯齿状边缘,因交代外形常不完整,微晶白云石(30%)胶结,砂质充填。
顶紫红色微晶白云岩喀什叠层石,与下伏串岭沟组整合接触,与上覆大红峪组接触面不平整,有风化壳,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4.大红峪组(Chd)(13—18层)98.05m
主要为灰白(肉红)中—厚层中-细粒沉积石英岩,底为浅棕色中-薄层泥质砂岩夹白云质粉砂岩,含海绿石,微细水平层理发育。沉积石英岩致密、坚硬、质纯、石英达90%以上,硅质胶结,显清晰次生加大。
(三)高于庄组(Chg)
曲阳高于庄组可划分为四或五个段,为便于井下对比,综合野外、镜下将其划分为十个岩性段(表2—5),与上、下地层接触关系见表2—6,自下而上为:
第一岩性段(1—17层)紫红色富砂、泥陆源物质发育段35.73m。
本段中下部(1—10层)主要是紫红色中-薄层含石英砂泥质白云岩,隐-微晶,底部含砾,成分为长石、石英及石英片岩等,见对称波痕及石膏假晶,上部为灰-浅灰中-薄层含砂、粉砂屑白云岩和含砂砾屑白云岩(图版2—3)。
第二岩性段(18—45层)灰色含锥状藻叠层石硅质白云岩发育段,102.88m。
本段以灰-灰白中-厚层含硅质条带微晶白云岩为主,锥状藻叠层石多以群体出现,条带状分布、硅化明显,具凝块及葡萄状微结构,局部含砂、含屑,以18、26、28、30、32、35、37等层锥状藻叠层石最发育,底界18层为第一含锥藻叠层石标志层。
第三岩性段(46—52层)灰色(棕黄)含锰、泥质白云岩发育段26.31m。
本段下部以灰色中层含锰隐-微晶白云岩为主,风化面棕黄为含锰标志,常呈显微细水平及波状层理,以上浅灰中-薄层页片状泥质白云岩为主,微含锰、含铁质结核,易风化被掩盖,呈缓坡。
第四岩性段(53—56层)浅灰色纯白岩发育段,51m。
本段以浅灰厚层-块状微晶白云岩为主,贫硅,质纯,仅顶见硅质团块,镜下显凝块结构,见小型柱状藻,风化呈羊群状,通称羊群地貌。
第五岩性段(57—77层)灰白色中-薄层硅质白云岩发育段。138.78m。
中下部(51—71层)以中-薄层夹中-厚层硅质白云岩(图版2—6)为主,硅质灰白、致密,呈条带及结核状;中部(63—64层)主要为大波纹藻团块及结核,风化面棕黄。
第六岩性段(78—89层)灰色纹层藻叠层石白云岩发育段,32.78m。
以灰-深灰厚层-块状纹层及大波纹藻叠层石白云岩为主,硅质条带集中在下部,风化面棕黄,亮暗层清晰,普遍见藻屑及葡萄状微结构。
第七岩性段(90—132层)浅灰-灰含砂,含屑硅质条带白云岩及纹层藻叠层石白云岩韵律层发育段,108.03m。
以中-厚层硅质条带白云岩及纹层藻叠层石白云岩为主,显底部含砂、含屑,向上过渡为硅质条带白云岩或纹层藻叠层石白云岩的韵律层,下以含砂、藻屑及纹层藻叠层石白云岩发育为特点,上以含鲕、团粒及泥质的硅质条带白云岩发育为特点。
第八岩性段(133—168层)泥质白云岩-硅质白云岩的韵律发育段,228.22m。
本段特点:普遍含砂、含屑、富泥、色红、性软、韵律发育,硅质形态多样,韵律多以浅灰-灰黄中层泥质白云岩为底,含砂、含屑、韵律上多为灰色中-厚层含硅质微晶白云岩或纹层藻叠层石白云岩。
135—137层和161—162层为两套浅紫色红色泥质白云岩标志层;139、158、161等层见锥状藻叠层石。
第九岩性段(169—178层)灰色厚层-块硅质白云岩发育段,129.55m。
中下部以灰色厚、块状硅质隐-微晶白云岩为主,硅质为短条带,团块及结核,上以灰色中厚层硅质纹层藻叠层石白云岩为主,硅质显纹层,部分为条带及团块状,见鲕粒-团粒结构,藻亮暗层较清晰,暗层显凝块状、丝状、线状,同生硅质层纹含浅黄色残余沥青质。
第十岩性段(179—192层)条带状团粒-粒白云质硅质岩发育段,191.85m。
以浅灰中层含硅质隐-微晶白云岩为主,夹多层团粒-鲕粒白云质硅质岩条带,硅质形态多样,以短条带和团块为主,其中团粒-鲕粒硅质条带风化面似砂状,镜下可见清晰藻鲕结构(186、189、191层),常显斜层理及交错层理,具高能沉积特点,隐-微晶白云岩有时具纹层藻叠层石结构。亮暗层较清晰。
192层顶为厚约30—40m棕黄色(风化面)团粒-鲕粒白云质硅质岩,地貌突出较稳定。
上覆杨庄组(193—195m),厚14.2m。
(四)雾迷山组顶底划分标志
1.底界:雾迷山组(Jxw)与高于庄组(Chg)的划分标志:
曲阳北孝木村西雾迷山组剖面以2.85m的赤绿色-浅红色石英砂岩及浅灰色硅质白云岩与浅紫红色页片状泥质白云岩组成的互层为底界。其理由如下:
(1)浅灰绿色细粒石英砂岩,质纯,石英颗粒占85%,粒径为0.25—0.1mm,圆度及分选均较好,白云质胶结,紫红色页片状白云岩,泥质较重,本套岩性特征清晰,分布稳定,并可与区域蓟县雾迷山组底对比,如山西繁寺茶房村北四道沟以南剖面是以6.2m的紫红色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为底,辉源县下里沟之西沟剖面是以1m的灰白色石英砂岩为底;曲阳县灵山镇剖面是以10m左右的红色砂岩夹页岩为底,唐县灌城剖面Jxw之底部岩性均为灰白色巨厚层中晶白云质石英砂岩,向上渐变为砂质白云岩含砂白云岩,厚5.67%。
(2)本剖面之1—5层,浅灰白色厚层-块状隐-微晶白云岩夹两层厚约10cm之团粒白云岩,底部为红色细角砾岩,角砾成分为燧石及白云岩,棱角状,红色铁质及白云质胶结,厚24.29m,本段岩性特征可与保定幅地质图综合剖面高于庄组第四段相对比,其厚21—28m,厚度亦大致相当。
(3)从藻叠层石白云岩的特征上,下部第一岩性段可大致与蓟县中、新元古界标准剖面对比,石英砂岩之上6—12层依次出现之密波纹状藻叠层石白云岩-大型波纹藻叠层石白云岩,与蓟县雾迷山组第一段岩性特征大致相似。
根据系统观察南孝木至北孝木公路西侧之雾迷山组以下高于庄组剖面,自下而上其大套岩性特征,下部浅灰白色-浅红色中-粗晶含锰白云岩段,不含或少含燧石团块,晶粒粗大,铁锰元素经风化后显浅红色,分布不均,地貌呈圆包状。中部:浅灰白色中-薄层隐-微晶白云岩段,其下见断续分布之燧石条带及结核,其上夹泥质页片状白云岩,含砂,并见对称波痕和大型波纹藻叠层石,性脆,裂隙发育,至上部相当为灰白色厚层-块状微晶白云岩。本套地层目估厚度700—800m。
下伏以断层与浅红色石英岩(轻变质)及云母片岩组成之间互层接触。
归纳之,本剖面之雾迷山组与下伏高于庄组的区别为:
(1)颜色,高于庄组色浅,以浅灰白色为主,而雾迷山组以浅灰-灰色为主;
(2)燧石含量,高于庄组燧石含量显著少于雾迷山组,且多为不规则状;
(3)高于庄组藻叠层石较少,且单一,也不同于雾迷山组;
(4)高于庄组含锰。
高于庄组上述特征,亦可与太行山地区其它剖面对比,本区缺失杨庄组,高于庄组与雾迷山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2.顶界:雾迷山组与景儿峪组划分依据
(1)本区雾迷山组顶面不平整,上覆有厚约20—30cm厚之红色粘土质风化壳,且广泛见于太行山中-北段各地(图2—35)。
图2—35太行山中-北段雾迷山组与景儿峪组界线
(2)岩性突变,上覆景儿峪组(Qnj)为一套燧石角砾岩,角砾主要由纹层状燧石组成,含量及分布不均,呈棱角状,大小悬殊,大者达20cm左右,一般为2—5cm,燧石质胶结,砂质充填,横向及纵向均可见变为沉积石英岩,石英岩主要由石英颗粒组成,占80%以上,硅质次生加大胶结,特殊者,在燧石角砾岩中普遍可见藻结核和藻丛,形态多样,大小不一,故反映此套岩性系一种特定环境产物,有别于下伏雾迷山组,故Jxw顶界在本区易于划分和识别。
(3)根据在研究区小范围内勘查,景儿峪组燧石角砾岩及其上下层位,多断裂,故使得产状零乱,变化大,主要由于其岩性脆,受力后易破裂所致。虽然如此,其层位及层序还是清楚的,燧石角砾岩厚约30—40m,石英砂岩约20—30m,大部分出露点,二者为上、下层位关系,石英岩之上为下寒武统馒头组,紫红色砂质泥岩及浅黄色白云岩,含石盐假晶。
雾迷山组七个岩性段和四个标志层:
本剖面总厚554.82m,根据岩性特征,藻叠层石特征,韵律性质以及其它沉积特征,将曲阳雾迷山组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七个岩性段,其中又有四个较为突出的标志层或层组,自下而上介绍于下。
第一岩性段(6—16层)为灰色波纹藻叠层石白云岩段,本段特征:底部第六层以2.85m的浅紫红色-灰绿色石英砂岩,含砾白云质砂岩,及中-薄层砂质白云岩与紫红色页片状泥质白云岩组成的互层、横向稳定,陆源碎屑含量高为特征,中下部以灰色含砂(砾)白云岩、白云质砂岩、砂质白云岩或鲕粒-团块白云岩为底,上为大型波纹藻叠层石白云岩组成的6—7个间断韵律层,上部鲕粒、团粒、藻屑及藻结核发育,本段厚119.48m。
第二岩性段(17—26层)为浅灰色-灰色燧石条带白云岩段,本段特征,燧石较富集,底部由第18层燧石岩、燧石岩质砂岩、砂质白云岩,白云岩组成4—5个间断正韵律层,韵律层之间常见冲刷,岩性致密,坚硬,厚23m左右,为良好之标志层。
下部以纹层状燧石条带白云岩为主,夹波纹藻叠层石白云岩,上部含燧石结核,结核呈饼状链条状,大小不一,大者长2—3m,小者数厘米,具同心环,中部第23层,其顶界有1.5m浅灰白色微晶白云岩,质纯、性软、风化后呈土状,可为标志层。本段厚103.22m,本段下部微裂缝十分发育。
第三岩性段(27—33层)为浅灰白色中-厚层白云岩段,本段特征以浅灰白色微晶白云岩为主,下部含少量燧石条带及结核,全段可划分6—7个间断正韵律,韵律底部是含砂、含砾白云岩向上过渡为纯白云岩,中下部夹两层大约厚20cm左右的放射状藻叠层石白云岩,形态特殊,可为标志层,本段厚56.04m。
31—33层纯白云岩中微裂缝及穿层裂缝发育,较小的溶洞也发育。
第四岩性段(34—36)为含“藻礁”之燧石条带白云岩段。本段特征为灰-灰白色含砾含砂白云燧石条带白云岩组成4—5个韵律层,在34和36层灰色的白云岩中含“藻礁”,“礁体”由黑色密波纹藻叠层石白云岩组成,“礁体”呈透镜状产出,长7—8m,高2—3m,顺层断续分布,本段厚60.75m。
第五岩性段(37—42层)为灰色含花斑状藻团燧石白云岩段,本段以灰色燧石条带白云岩为主,夹4—5层花斑状藻团燧石岩,由树枝状硅化藻组成(图版5—3)。第40层上部有1.5m厚的藻团白云质燧石岩,岩性突变,横向稳定,藻团呈不规则状,富有机质,具纹层,大部分硅化,可为主要标志层。本段厚83.28m。
第六岩性段(43—45层),灰-紫红色白云岩段。
本段特征以灰-紫红色微晶白云岩为主,含少量不规则状燧石条带白云岩带段,本段共夹有4—5层紫红色微晶白云岩,第43层中上部夹二层,厚度依次为0.3和1.2m,第44层上部夹一层,厚约0.3m。尤其是第45层自底向上4m,为一套特殊岩性段,鲕粒-团粒白云岩-紫红色含红色燧石结核白云岩-花斑状藻团白云岩,其中夹有微晶白云岩,岩性组合突出,横向稳定,为主要标志层,本段厚45.59m,本段下部有发育的大型穿层裂缝。
第七岩性段(45—46层),浅灰色厚层-块状白云岩段,本段特征以浅灰色厚层-块状微-细晶白云岩为主,风化而略显红色,性脆,不规则状构造微裂缝十分发育,下部含燧石结核,中上部含柱状及锥状藻叠层石,本段顶面不平整,上为红色粘土质风化壳。本段厚85.46m。
上覆地层景儿峪组:燧石角砾岩和石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