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刘新民律师

刘新民律师

发布时间: 2022-09-05 01:44:07

⑴ 如何当上一名作家,走上文学创作的道理

[<作家之路——兼谈文学创作>是许攸在母校平桥中学上的口头报告整理]
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平桥中学毕业的学子,很高兴与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我本来还是教师,曾在天台中学教了十二年书;后来改行做行政工作,先是在天台广播电视局(天台电视台)呆了六七年,03年回到教育。回想起来,这些经历已恍若隔世,担心自己水平有限,浪费大家的时间。现在大家学习很紧张,时间和精力很宝贵,所以我一定尽自己所能把课讲好。不当之处,请同学们提出批评。
今天所讲的题目是《作家之路》,顺便也谈一些创作方面的东西。作家之路是个很大的题目,全国有许多作家,就拿大家公认的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来说,全国就有八千多(平均每省200多,主要集中在各省会城市,我们整个台州共10来名;我们天台比较差,全县省作协会员只有4人,中国作协解放以来一直是空白,我还是建国以来天台第一个中国作协会员,算是填补了天台的一项空白)。在八千多名中国作协会员,也就是通常所讲的作家中,我只是其中的一员;而且各人所走的路也不尽相同,很难以偏概全。因此我只能结合自己的学习,再简单地结合自己所创作的几部长篇小说,谈一些体会。所以与其说是《作家之路》,还不如说是《我的创作之路》更妥贴一些。
总的来说,我觉得要真正成为一名作家并不容易,一般地讲都要经过一番艰难不平的跋涉,甚至要跌几个跟斗;作为自身主观上,还得狠下一番苦功,俗话说“未经一番寒彻骨,哪得腊梅扑鼻香。”孟子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我这里所说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家,而不是泛泛所指的那些自封的所谓作家,即一般的“写匠”。
下面,我就谈一些自己的粗浅体会。
一、要从小或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培养兴趣(或者说是从小立志)
说起做作家梦,我还是从小学三四年级时开始的,这事我至今记忆犹新。那年一个春末夏初的早晨,太阳刚从东山巅升上来,柔和的阳光斜斜地照射过来。早饭后我端了一只小板凳来到屋外,坐在自家围墙脚下,膝盖上放着一本大部头小说在看。记得很清楚,那部书是《一代风流》三部曲中的《苦斗》,是欧阳山的作品。在一代风流三部曲中以《三家巷》和《苦斗》最为出色,当时在全国影响很大。我看的是《苦斗》。当时有个邻居路过,大为惊奇,说了句:你人这么小,就看这么大的书啦。
这话她是无心说的,但对我却影响很大,心里有点不服气,人小又怎么啦,人小就不能看大的书啦。后来发现书中讲周炳和区桃的故事很好看,于是就萌发了长大后也写小说的念头。这个念头真的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而且它一直紧紧地萦回在我脑海中,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上山下乡,到大学,直到以后正式参加工作,一时一刻也没有间断过。也许正是这个念头支持着我,鼓舞着我,才使我一直走到如今。
这中间,还有一个更鲜明的观点支撑着我:就是我希望大家都知道我,知道我来过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我的存在。英国哲学家洛克有个白蜡理论,意思是人的思维就好象在一块光洁的白蜡上刻了一条痕迹,思想大一点,深度深一点的,在白蜡上留下痕迹就长一点,深一点(洛克的原意是描述人的思维形式和过程,我在这里对他的话作了为我所用的引申,这就是胡适的实用主义或鲁迅的拿来主义吧)。我这里说的白蜡理论,指光洁的白蜡就像历史,有本事的人都可以在上面雕刻痕迹,这与中国传统提倡的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几乎是相同的意思。
所谓名利名利,名在利前面,想成名成家并不是坏事,如果举国上下人人都成名成家了,那我们中国恐怕早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道理很简单,不管是谁要想成名成家,都得拼命奋斗,而奋斗,往往就会对社会有所贡献,社会就是在大家的不断奋斗和贡献中获得前进和发展的(这就是过去所批判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也是黑格尔讲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它虽不全面,但也是有点道理的,至少不能像过那样全盘否定)。所以我的观点不但不反对大家成名成家,反而要支持、鼓励和扶持,这是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也是对我们每个人自己负责。
我在想,今后我们在座的同学都成名成家了,那我们平桥中学也就更红火了;为什么上虞的春晖中学名气很大,因为那里出了个大导演谢晋,三味书屋这个小小的私塾到现在大家还念念不忘,因为鲁迅在那里念过书,招牌很硬。总之,一所学校真正成名的原因或基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学生成名成家者人数众多。
刚才讲了一些题外话,但这是我对在座同学的期望和祝愿。我就是希望在座的同学都成才,成大才。但要成才,特别是成大才,那么现在就要立志,打好基础,这就回到了我讲的这个小标题上来:即从小培养兴趣,或从小立志的问题。
我想讲的第二个问题是:
二、作家必须是博学家和杂家,必须尽量懂得多一些知识,至少要掌握数门以上学科的知识
确实,作家同时必须是博学家,是杂家,必须尽量懂得多一些知识,至少要掌握数门学科以上的知识,当你去从事创作活动时,就会深切地体会到:知识越多,对你的创作就越有帮助,写起来就越能得心应手。
这就有了一个抓紧时间打好基础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也有自己的体会。
前面说过,小学时我就有了当作家的念头,但那时还仅停留在想法上,没有办法付诸实施;小学,连字也不认几个,能当什么作家?再加上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学校搞开门办学,学军、学工、学农,一日到晚都搞这些东西,想读书也无书可读。
尽管如此,我还是时刻想着当作家。
初中时我由于自己脑子里有这念头在支撑,喜欢写作,可是由于基础所限,只能是几下“狗刨刨”而已,根本不成个样子。真正对我有至关作用和影响的是高中,也即是在这里——平中。在平中这段时间,我确实是化了很大的一番苦功。所以我常说:平中对我的影响很大,在这里我读了好多书。这是我的由衷之言。那时的平中特厉害,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学科的全县学科带头人都在这里,全县教育界的精英在这里,像语文的黄云生、英语的刘新民、化学的朱文彬等都是大学教授级人物(黄云生——中国作协会员、浙师大教授,全国幼儿文学的领军人物,我的文学创作最初就是跟他学的。刘新民——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朱文彬——全省首批特级教师,听说杭大聘请其当教授,他以年高而婉拒);数学的王月治,那时就参加浙江省中学数学教材编写。还有物理的陈定志,他们都是很有影响的人物。我们同学暗中称他们为“五虎上将”。
回到我自己的话题上。现在大致总结起来,从平中的高中时代到参加工作初期,我自感有这样几个比较明显的发展和提高阶段或过程:
1、精读几本书
是精读,不是浏览或泛泛而读,要尽量读懂弄通。这话说来容易,但要认真做起来却难,这首先是需要化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有相当的恒心和毅力。记得在平中读高中时,对我影响最大的几部作品是三言二拍(那时可读的书很少,几乎找不到小说来看)——这就是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相比之下,凌濛初的二拍质量次一些。那三言是明代大作家冯梦龙的作品,是古代短篇白话小说的精品,也可以说是代表作、典范,里面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可以说三言不但是文学巨著,而且是一部空前的文学辞典,是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生活的宝库,里面有无数有用的营养可供吸收。细读三言,能极大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品位,使自己的知识和学识达到一个空前的全新境界。
我当时读三言不是停留在简单地对故事欣赏上,三言中的故事固然很精彩,很好看,看的时候常常使人忘了吃饭和睡觉。但是我看的时候,特别注重的是每篇小说后面的注释,努力记熟记牢其中的注释,尤其是那些典故。三言里面有大量的典故引用,弄懂弄通了,对自己今后的文学创作和古籍阅读有很大的帮助。
当时这几部书精读熟记后,我还摘抄了许多典故,自己的感觉很明显,觉得在文学和历史、古典等方面,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飞跃。尽管是小说,但你通过认真阅读,对那个时期的社会历史生活也就有了一个具体形象的认识,感觉自己与古人靠得很近,有时甚至有与古人对话的感觉。
2、尽量提高自己的识字能力
后来我高中毕业,遇到上山下乡插队务农。不过我的运气不算很坏,生产队对我很照顾,记得那年参加修建里石门水库北干渠,队里安排我掌秤称岩石,不忙也不吃力,有时还感到有点无事可做。于是我就利用间隙背《新华字典》,反正那时书少,十天半月也找不到一本小说看。闲着也是闲着,我每次从字典上抄摘下一个声母属下的内容,有时一页,有时三页五页甚至十几页,不管多少,我规定自己必须把它们背下来。这样前后大约化了二三个月时间,新华字典基本上背下来了。
这看似傻里傻气的背字典,却意外地给了我一个莫大的好处:发现此后读各类书籍,生字很少,一个字的多重意思也大致能了解,尤其是读古汉语,比原来省力了不知多少,那些原来容易误读和误解的字,现在基本上都能正确对待了。这时我才深切地感觉到自己在知识上,又有了一个重大的飞跃,这是我感觉明显的第二次飞跃。
3、要成为中国的作家,就应该在古汉语上下苦功
既然要搞文学创作,既然你要成为中国作家,就应该在古汉语上狠下苦功,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可缺失的一环,是成为作家而非写匠的必经之路。不懂古汉语,不懂古典文学,算什么作家?这是每个中国作家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高考时,我运气比较好,得了个全县文科第一名(记得当时平中确实很辉煌,全县参加高考文科有800多人,第一批上线的仅8人,而平中毕业的就占了5人,而且前四名都是平中毕业生);可是录取时我的运气比较坏,由于省招生办同志在录取时工作失误(那时是手工操作,容易出差错),原来应该上复旦的我,却被省里的一所普通师范院校录取,而且还属于高分遗留考生扩招的;所录取的专业也非我志愿的中文,是政治专业。那时同现在不一样,讲究服从国家分配,无条件服从,没有个性可言。这样原来我所醉心的文学,反而成了业余爱好。
不过现在看来,读政治,学哲学、经济学等也不见得是坏事,甚至我有这么一种感觉,它比纯粹学中文更好一些。基本上可以这么说,学哲学和经济学的人,对事物的认知一般要比纯粹学中文的人要快、也更深刻一些,对各类价值的判断,可能也要比纯粹学中文的准确些。在我以后的文学创作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尽管原本全力以赴的文学活动,从此变成了业余,但既然你有兴趣,就应该把它搞好,争取出成绩。前面我说过洛克的白蜡理论和中国的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如果这项业余爱好正是你的强项,正好足已让你今后青史留名,你又为何不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用呢,你又为什么不在历史上留下一点痕迹呢?你想在历史上留下一页半面,甚至一行字,你就得付出百倍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主观上为自己,可客观上对社会有利。完全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从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等角度上看,这是反人性的。甚至有人说,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与每个人的自私自利有一定的关系,这话不能说全对,但也不见得全错,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它道理的地方。
好啦,话离题扯远啦,回到我们刚才的问题上来,你想成为中国的作家,就必须在古汉语上下苦功,上大学时,由于历史的误差,我走错了房间,变成了政治系学生,文学创作从原来专注的变成为业余爱好。但我觉得既然有爱好,就应该把它爱好好,爱好出名堂来,才不会对不起自己。大学毕业后,我到天中教书,教的是政治课;可业余和晚上时间,仍然从事自己的爱好——文学创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我经常写一些短篇,有小说、散文、诗词、各类随笔等,还有教学论文,陆续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那时整个天中,就我一人在国家级报刊上连续发表了7篇教学论文)。
那年暑假,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暑假,共有五十多天时间,我又做了一件对我以后有重要影响的事:整个暑假,我几乎足不出户,天天窝在家里,做什么?就读一本书——《诗经》,是山东大学教授高亨作注的版本。读《诗经》时,案头还放满了各类辞书:《辞海》、《辞源》、《康熙字典》、许慎的《说文解字》等好多种。我把《诗经》从头到尾,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查阅下去。一个暑假过去了,《诗经》也读完了,书上写满了各种注解。这时,我感到自己在学问上又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飞跃:看古籍基本上已不困难了。
这前后我还陆续读了《古文观止》、郭绍虞的《历代文论选》、刘勰的《文心雕龙》、北大王力的《古代汉语》等等,包括初、高中时读的唐诗、宋词、元曲等。可以说,这时我已不是原来的我了。
总之,从《三言》到《新华字典》再到《诗经》,这是我的三大步,每一步一个台阶,共是三个台阶,对自己以后的学业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
说到这里我特别申明一下:我不赞成在座的同学采取我的笨办法,现在与那时情况不同,大家都面临高考的压力,要根据你们老师的安排,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业,争取高考有个好成绩。能考上好的大学,不怕今后成不了才。如果你能从我当年下苦功上得到那么一点点启发,并把这种下苦功用到现在的学习上去,那就够了。
4、作家要尽量多的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不可能都精通,但至少要做到粗通
你要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作家,不是一个挂着作家招牌,实际混同与街上摆小摊替人写信的书写匠,那你就得努力学习,不断吸收知识,掌握一切你能学到的东西。尽量多尽量广的熟悉其他学科的知识。人的精力是个常数,我们不可能样样都做到很精通,但你要尽量做到粗通其他一些学科知识,诸如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体育、医学、建筑、市场、宗教、历史、设计、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古典、现代、中国、外国、哲学、美学、逻辑、各类心理学、等等。总之,凡人生活所及的东西,你都应努力懂一些,不敢说精通,至少要粗通。作家,同时是博学家,是杂家。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努力做到专业有专长外,还应努力做到有关学科均衡发展,尽量不要有偏废现象。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决没有无用的知识。尽管有的知识,对于你现在来说不会马上用到,但你不能判断它今后就用不到。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因为这门知识你现在也许是无用的,但将来你笔下的人物可能正是掌握你现在认为是无用的东西,因此你必须了解这个无用而又有用的知识。
回忆起来,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全国第四届文代会召开,全国文联主席周扬在会上提出:作家要学者化。尽管这要求很高,但我始终认为是有道理的。你看那些大师,诸如钱仲书、沈从文、郭沫若等,哪一个不是作家又是教授、学者?而细看我们现在的许多所谓作家,一日到晚坐在屋子里,只会写那些不痛不痒的文字,还多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看了让人恶心。这算什么作家?你再去看人家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涉及到多少知识,有心理学的,有佛教道教的、有中医中药的、有园林和房屋建筑设计的、有装璜装饰的、还有政治的、经济的、化妆的、服饰设计的、工艺的等等。称《红楼梦》为网络全书,我认为一点都不过分,而像曹雪芹那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作家。
我也一直努力这样去做。
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桃源梦》(近40万字)出版后,因为内中涉及许多中医中药的知识,当时电视台那些主持人很奇怪:这个许局长怎么懂中医呢?后来有位中医学院毕业的部门领导,就开玩笑专门找我书中的漏洞,可找来找去找不出来,因为四诊八纲(望闻问切、阴阳寒热表里虚实)、藏象方剂(君臣佐司、汤头方剂)等,在理论上我都知道一点,有些甚至记得比他还熟,因为他毕竟已多年未行医,许多东西早已淡忘了;后来他要与我比把脉,一用到实践上来,我肯定不行,只好赶快高挂免战牌。嘿嘿,我看到了夹起尾巴的重要性。
长篇小说《大明虎将》,分上下二部,共91万字,描述一代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故事,这是一部全景式的古代军事大题材的作品,里面除了古代军事知识外(如行军扎营、阵式、兵器等),还涉及当时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服饰、官僚体制、倭寇的生活习性等。这些都需要化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尽量弄懂它,写出来才不致于出洋相。为此我专门查阅了六百万字的资料,还到有关的故事发生地进行实地考察。
《大明虎将》曾被台州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为震动浙江文坛,书籍被多家单位所收藏,如桃渚抗倭纪念馆、山东蓬莱戚继光故里、省作协资料库、以及多家图书馆、博物馆等,还漂洋过海到了韩国。浙江省作家协会专门召开《大明虎将》研讨会,省作协主席黄亚洲、名誉主席叶文玲、副主席汪浙成、副书记、秘书长郑晓林、副秘书长金学种以及浙江文坛各路领军人物二十多人到场参加研讨。文学院院长盛子潮当众宣布:《大明虎将》是浙江文学院研究新的文学体裁的两个范本之一(电视剧小说。另一个是黄亚洲的《日出东方》)。
《再见小城》是一部现代题材的长篇小说,47万字,荣列浙江省现实主义精品工程。主人公是律师,内中大量涉及法律、用地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如城建规划、建筑设计、餐饮服务等。不用说,我自己必须掌握这些相关知识。
《兵家亚圣》分上下二部,60万字,描述战国时代吴起的故事。里面涉及到当时的称谓、生活用具、职务(比如相邦)、饮食等,非常复杂。也涉及许多东西那时是否已经有了,如楼房、锁、秤、钱币等,有些成语那时是否产生,否则让战国的人说唐朝的话,就会闹笑话。
总之,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好越有利,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有人曾问我对韩寒的看法,我的评价很难说,对这类人,说心里话

我是看不上眼的。我只

太长了给你链接

⑵ 针对你所钦佩的一名领导者,运用某种领导理论分析其领导风格拜托各位了 3Q

林彪(1906-1971) 林彪是十大元帅中争议最多的人物,爱之者崇拜为天神,贬之者骂他是欺世盗名。这同时反映了中国现代史研究的复杂性和林彪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重要性。说不清楚林彪,则毛周刘邓和王张江姚等人就不可能完全说清楚也。 林总生于湖北黄冈,原名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蓉、育荣。据说早年还叫过林大勇——这个名字只配当个连长,幸亏1925年到黄埔后改名“林彪”,此名从姓名学角度来分析,通脱清俊,智勇双全,乱世能统百万兵,治世却须防霹雳。他们林家真是非同小可,一门堂兄弟三人都是中共政治局资格的。八路军一共三个师,林育蓉(林彪)任115师师长,林育英(张浩)任129师政委,毛泽东说:“如果林育南还活着的话,八路军这三师就由你们林家全包啦!”可惜林育南1931年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杀害,林育英(张浩)1945年在延安病逝,毛泽东朱德亲自抬棺。而林育蓉年纪最小,一生的戏剧性也最大。 育蓉刚到学龄,中国就已经进入民国时代了,男女风气逐渐开化。在武昌上中学时,已经接受革命思想的林育蓉有个比他大1岁的早恋对象叫陆若冰,长得白皙娇艳,亭亭玉立。本来二人是老乡,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可育蓉同学觉得自己不善言辞,就以笔代口,给人家写了若干比较露骨的情书,结果遭到了露骨的拒绝——陆若冰当时喜欢的是已经成家的林育南。2006年江西人民出版社的《红色情书》中有3封是林育南给陆若冰的。此事对彪哥的感情伤害比较大,但可能对林彪军事思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刺激意义。林彪军事思想的核心就是绝对周密的部署,没有绝对的把握就不能发起总攻,而一旦发起总攻就要不惜一切代价,穷追猛打直到把敌人打垮。可见早恋的失败对于男人的成长是颇有正面价值的。陆若冰后来嫁给革命者肖昌年,但肖昌年不幸牺牲,而陆若冰的哥哥、中共早期领袖之一陆沉,却叛变后当了国民党的特务,1940年因内讧被蓝衣社杀死。陆若冰建国后在全总工作,直到90年代还深情回忆林育南。 而林彪在家里其实也已然订亲。育蓉在幼儿园时代,体弱多病,脑袋上又长了跟阿Q同类性质的贵恙,恰似陶渊明说的“黄发垂髫”。按照当地风俗,老人就找了个比他小3岁的女孩来当童养媳。可这女孩也是个病秧子,三天咳嗽两天发烧的,林家便将此女退回。到育蓉7岁那年,家里又正式给他订了一门娃娃亲,媳妇是比他只小一天的汪静宜——原名汪伯梅。 林彪早恋失败后,听别人总夸他那没过门的“媳妇”很漂亮,就跟父母提出要把汪静宜娶过门。可他父亲跟二诸葛一个毛病,查了查皇历说,今年不宜栽种,娃呀,咱明年再说吧。幸亏他老爸的这句话,否则中国就少了一位旷古军事奇才了。林彪自由恋爱和包办婚姻,两头皆不能称心如意,郁闷之下,就考入黄埔军校,与家里断了联系(一说林彪1926年被父母骗回,差点强迫成婚)。直到抗战初期,家里才知大名鼎鼎的红军神将、平型关大捷的民族英雄林彪,就是他们家的育蓉啊,于是就要把汪静宜送到延安来成亲。此时的林彪,接受了新时代的思想洗礼,已经不是鲁迅胡适李大钊那一代人了,怎能答应这个?就把自己已然结婚的照片寄回去,断绝其念。可汪静宜那痴情姑娘,却苦等了林彪一辈子,直到1963年因肺病去世,枕下还压着林家的聘礼。林彪闻讯后叹道:“天下竟有这样的奇女子!”小汪不懂得,革命没有回头路,为天下人求解放的人,自己却往往最不自由,能留下个名字就算是幸福了。 1937年,林彪在延安娶了陕北姑娘张梅,生女林晓琳。张梅是延川人,本名刘新民,号称“陕北一枝花”,因为还不到20岁,活泼好动,大概还处于当今很时髦的“无知少女”阶段,不懂得关照老公过于高深的内心,与木讷深沉的林彪格格不入。后林彪负伤去苏联治疗,二人情冷缘断,终于离异。张梅后来在苏联嫁给徐介藩(1910-1983)。徐是老黄埔生,苏军参谋,1948年归国,又任驻苏参赞。1952年入朝,任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回国后担任哈军工装甲兵工程系主任,曾抗拒总政主任谭政大将的批评,两人大拍桌子。后迁到西安成立装甲兵工程学院任副院长,晋升少将。70年代后期,张梅调到北京,在总参某部工作,离休后在京安度晚年。 林彪是十大元帅里最年轻的,20多岁就成了名闻天下的常胜将军,30多岁就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偶像,恋他追他的美女很多。而林彪却在莫斯科看中了学戏剧的孙维世(1921-1968)。 20岁的孙维世,长得春花映月,秋水惊鸿(此乃洒家专为孙维世发明的两个成语),她是孙炳文的女儿,也就是朱德第三位妻子陈玉珍的表妹。孙炳文为革命牺牲后,周恩来夫妇收她为干女儿。(有些钻牛角尖的朋友认为:这不是占朱老总的便宜么?)斯大林说林彪价值15个将军,千军不换。可孙维世说是不愿中断事业,任凭林彪迂回穿插,就是不肯跟林彪回国(大概林总此时的军事造诣还未到炉火纯青的境地)。这位人称“红色公主”的孙维世,不知是真的不喜欢林彪,还是另有所愿。美女加才女不可怕,美女加才女再加孤傲,则往往薄命。从林黛玉到孙维世,永远如此。孙维世1946年回到哈尔滨,受到林彪总司令盛宴招待。到北京后便成了戏剧大腕,政坛一景。先是给影剧界的风流小生金山做导演,金山便与张瑞芳离了婚,娶了孙维世。金山号称中国一流美男子,表演艺术有口皆碑,但生活方面是著名的浪子,曾经同时追求过中国影剧界的四大名旦——白杨、舒绣文、张瑞芳、秦怡。周恩来没有去祝贺干女儿的婚礼,邓颖超去了,送的却是一部《婚姻法》。不久,金山到朝鲜慰问,竟然胆大包天,把金日成的女秘书给搞了,闯下政治大祸。彭德怀饶他一命,回国被开除党籍。当然,后来改正了错误,还是一位出类拔萃的艺术家,特别是在《风暴》中扮演的施洋大律师,堪称一绝。孙维世则在政治漩涡里把自己玩了进去,文革中周恩来亲手签字逮捕了她,以“苏联特务”的罪名惨死狱中。这些事儿说起来太沉重,随便议论又显得站着说话不腰疼,网上的许多传闻都是海外“民主人士”以讹传讹,多数没有可靠的根据,禁不起推敲考证。咱以后再慢慢掰扯吧。 被孙维世拒绝后,林彪终于明白,他需要的不是把他仅仅当成偶像的女革命小资,而是一个真心愿意为他付出生命的女革命战士。用郁达夫的话说,我要的是“一副白热的心肠!”所以,当后来林彪重病躺在担架上,从昏迷中睁开眼睛,看见美丽的福建女郎叶群,手持短枪,护卫在旁,他确认,这个女人,才是他生命中的“另一半”。 叶群本名叶静宜,1914年生,小林彪8岁。毕业于北师大附中,曾是电台播音员,夺过演讲大赛的状元,可谓“声色俱佳”,号称延安八大美女之一。据说曾经跟《野百合花》的作者王实味谈过恋爱,文革时传得很厉害。她听林彪说家里有个娃娃亲叫“汪静宜”,十分恼火,就毅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叶群”,她愿意为林彪献出一切。享誉世界的年轻的“红军之鹰”林彪,便娶了革命战友叶群同志——还是没逃出“静宜”的阴影。生下女儿林立衡,儿子林立果,皆一代才俊。可惜林总晚节未保,此事至今疑团重重,恐怕五十年内难以真相大白。结果林彪被国人痛骂数载,还拉上我家孔圣人陪绑,真真令人扼腕。我至今最喜欢的儿童歌曲之一,就是那首“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因为这首歌不但曲调欢快、歌声清脆,而且歌词极为幼稚荒诞,特别适合儿童和广大无脑人演唱也。 不过林彪在叶群生日所赠的手书:“发不同青心同热,生少同衾死同穴”(出自田汉《关汉卿》中的“蝶双飞”),不但表达了一种绝俗的情爱观,而且还当真以绝俗的方式实现了。叶群回赠曰:“教诲恩情永不忘,他年定随到黄泉。”真是让人读了,心中五味俱全。一百年后之人评价起来,必有一番公论也。 林彪有点像蒋介石,喜欢引用别人的诗文,这是因为他自己文韬远远不如武略,特别是诗词写得比较差。1966年写的《西江月·重上井冈山》,可能是他最好的“文艺作品”了:“四十年前旧地,万千往事萦怀,英雄烈士启蒿莱,生死艰难度外。壮志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辉煌胜利喜开颜,斗志不容稍减。”这水平无法跟陈帅叶帅比,连朱德刘伯承也比不上,可能也就比贺龙强吧。不过却朴素明白,既是缅怀,又是辩诬,还是明志。毛泽东骂林彪“一个娃娃懂什么”,其实是骂中有爱,带有父亲对儿子般的感情。林彪军事上政治上老谋深算的另一面,是在个人生活上颇有些娃娃气了。包括发表《林彪声明》跟女儿断绝关系,还有一个堂堂副统帅,居然亲笔写了一份证明,向党中央证明叶群跟他结婚时,确实是处女,这种事让人听起来,哭笑不得,感觉只有行为艺术家才干得出来,怎么也不能跟一个天才元帅挂上钩。看来人若在某个领域太有才了,在日常生活上就难免弱智一些。林彪晚年钻研中医,可以给自己开方抓药,但却到死都认不清人民币的元角分。我们熟悉的那些伟大的科学家,煮手表的煮手表,撞电线杆的撞电线杆,大概就跟彪哥属于同一类型吧。

⑶ 数罪并罚时,对犯罪人判处的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多少年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十、将刑法第六十九条修改为:“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数罪并罚现在最高可判刑二十五年。
纵横法律网
刘新民律师

⑷ 数罪并罚时,对犯罪人判处的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多少年

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法规定:

判决宣告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第69条)

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第70条)

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之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第71条)

(4)刘新民律师扩展阅读

数罪并罚的量刑幅度理由如下:

1、惩罚的需要

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犯罪人,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都非常严重。我国刑法中,有期徒刑最高为十五年,只有三个以上的单罪数罪并罚,总和刑期才会达到或者突破三十五年。而且过失犯罪的最高刑一般只有七年有期徒刑。如果犯罪人所犯之罪都是过失犯罪,其数罪并罚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可能性很小。由此可见,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犯罪人是在一段时间内反复触犯刑法,而且每个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都比较大。对于此种犯罪人,应当判处相对比较重的刑罚,才能体现罪刑相适应。其数罪并罚量刑的起点应该是二十年有期徒刑,而不应是十五年有期徒刑,甚至更低。

2、刑罚体系协调的要求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对犯罪人所判的刑罚与其罪行和刑事责任相适应,从而实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不同的刑种也应当轻重相互衔接,彼此呼应。重刑种的最低刑期应该大于或者等于次一级轻刑种的最高刑期。比如有期徒刑的最低刑期大于拘役的最高刑期;无期徒刑应最短执行的刑期,也与有期徒刑的最高刑期接近。那么,在数罪并罚的两个层次中,也应体现出这种首尾衔接。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和在三十五年以下的,不应只在最高点上有所区别,而应在最高与最低之间相互衔接。

3、在解释方法上可以被接受

从逻辑上来说,二十年以上、二十五年以下包含于最高刑以上、二十五年以下。所以笔者所主张的这种解释是缩小了刑法条文的字面意思,属于缩小解释。从效果上讲,这种解释提高了量刑幅度的最低点,是对被告人不利的解释。

⑸ 徐州刘新民不守信用欠钱不还,谁知道他的准确地址

请您首先注意保管相关凭证 物证 人证 借贷合同等

由于法律追诉有时间限制 请您必要时候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申请诉讼中止

及时取证 特别是注意防止对方抽逃资金 转移资产 可向您起诉的法院向吉首基层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

由于您不知道对方是否使用真实身份证 所以公安机关比对比较麻烦 是否属于吉首也未知 因此您可以向法院或公安机关报案 交由相应机关处理 如受理不被接受 可申请复议(30日内提出 10日内答复)或直接起诉

注意第三人参与的情况
请使用法律手段解决您的借贷合同纠纷

⑹ 白小航个人简介

上个世纪香港电影界非常繁荣,而当时黑帮也进入到娱乐圈当中,有很多公司老总都有黑色背景,这样才能牢牢压制住手下的艺人,向华强就是借助自己在黑帮中的势力才能在香港娱乐圈屹立多年,就连成龙,李连杰等国际巨星都不敢得罪向华强。而今天要说的这位北京混混竟然敢砸向华强的场子,还扬言见一次打一次,这位混混究竟有多厉害?



而白小航这样的风云人物最终并没有什么好结果,据说在一次打架斗殴中被人打死,就连凶手都没有找到,大家怎样看待这件事情?

热点内容
行政规章和行政法规 发布:2025-01-20 01:15:10 浏览:924
11月14日社会与法频道怎么回放 发布:2025-01-20 01:09:25 浏览:4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出境配偶 发布:2025-01-19 23:58:12 浏览:181
新工商法保留工商前置许可 发布:2025-01-19 23:13:26 浏览:280
行政立法扩张体现在 发布:2025-01-19 23:07:19 浏览:238
旅游法律责任名词 发布:2025-01-19 23:05:34 浏览:553
德治比法治更重要辨论赛 发布:2025-01-19 22:42:34 浏览:638
新劳动法加薪 发布:2025-01-19 22:41:23 浏览:725
宁夏邮政条例 发布:2025-01-19 21:48:58 浏览:810
经济法要约邀请例题 发布:2025-01-19 21:10:22 浏览: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