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法律援助规定
A.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法律援助规定》的决定(2014)
一、增加一条,作为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合理调配律师跨行政区域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加强对贫困地区和律师资源短缺地区法律援助工作扶持。”二、增加一条,作为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普及法律援助知识,提高公民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应当开展法律援助的公益宣传。”三、将第八条改为第十条,修改为:“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一)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七)因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造成损害请求赔偿的;
“(八)主张因环境污染、公共卫生、安全生产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九)因高危作业、产品质量造成损害请求赔偿的;
“(十)主张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流转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十一)请求征地、房屋拆迁补偿的;
“(十二)主张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和暴力干涉婚姻自由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十三)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请求损害赔偿的;
“(十四)省、市、县(区)、自治县人民政府认为需要援助的其他事项。”四、将第九条改为第十一条,修改为:“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二)被告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三)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四)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五、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二条:“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未成年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强制医疗案件的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六、将第十一条改为第十三条,修改为:“申请法律援助的公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认定为经济困难:
“(一)属于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政府救助的特困户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的;
“(二)社会福利机构中由政府供养或者慈善机构出资供养的;
“(三)依靠政府或者单位给付抚恤金生活的;
“(四)因自然灾害、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正在接受政府临时救助的;
“(五)流浪、乞讨人员正在接受救助管理机构救助的;
“(六)经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证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0%的。
“省、市、县(区)、自治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扩大受援人范围,并向社会公布。
“申请人住所地与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的经济困难标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经济困难标准执行。”七、将第十二条改为第十四条,修改为:“法律援助的主要形式:
“(一)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
“(二)民事诉讼代理;
“(三)行政诉讼代理和行政复议代理;
“(四)仲裁代理、公证代理、司法鉴定代理以及其他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
“(五)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提供法律意见;
“(六)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
B. 找什么部门可以得到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法律援助应该找的部门
法律援助机构是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及实施本地区法律援助工作的机构,统称“法律援助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设有法律援助中心,指导和协调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报告,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尽快设立法律援助中心,指导、协调、组织本地区的法律援助工作。 未设立法律援助中心的地方,由司法局指派人员代行法律援助中心职责。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在本地区法律援助中心的统一协调下,实施法律援助。 其他团体、组织、学校开展的法律援助活动,由所在地法律援助中心指导和监督。
C. 法律援助的相关问题
海南省法律援助中心
时间:2002-2-9
工作职责
一、制定全省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D. 海南省多元化解纠纷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促进多元化解纠纷工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和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多元化解纠纷,是指通过和解、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等多种途径,构建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化解纠纷机制,便捷、高效地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纠纷。第三条多元化解纠纷工作应当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并遵循下列原则:
(一)尊重当事人意愿;
(二)和解、调解优先,多方衔接联动;
(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坚持公平公正;
(四)便民利民,快捷高效;
(五)预防与化解相结合。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防范、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对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涉及人数众多、社会影响较大的纠纷,应当加强联动配合,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纠纷。
鼓励和支持公道正派、群众认可的社会人士和其他社会力量依法参与化解纠纷。第五条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等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多元化解纠纷法律知识,引导公众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发挥多元化解纠纷工作的主导作用,将多元化解纠纷工作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规划,健全协调机制,督促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化解纠纷责任制度,落实化解纠纷工作职责,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化解纠纷。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协调辖区内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派驻乡镇检察室、退役军人服务站、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人民调解组织,开展纠纷预防、排查和化解。第七条人民法院应当发挥在多元化解纠纷工作中的司法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健全诉讼和非诉讼相衔接的化解纠纷机制,加强与行政机关、仲裁机构、公证机构和调解组织的协调配合,推动在程序安排、效力确认、法律指导等方面的有机衔接。第八条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健全检察建议、检察宣告等制度,完善参与化解纠纷工作机制,引导当事人选择适宜的途径解决纠纷。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政府有关部门和其他组织多元化解纠纷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加强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化建设,推动设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指导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促进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衔接联动;指导行政机关完善行政裁决等工作机制;依法开展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组织、推动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机构等参与化解纠纷。第十条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完善治安、交通事故调解和轻微刑事案件和解工作机制,依法协调当事人和解、调解。支持和参与乡镇、街道、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开展和解、调解工作。第十一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健康、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管理、民政、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旅游和文化、教育、交通运输、退役军人事务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开展行政调解、行政裁决工作,推动、指导和监督本领域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第十二条信访工作机构应当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事项,理顺信访与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仲裁和诉讼等制度的关系,畅通信访渠道,跟踪、督促和协调信访事项的办理。第十三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组织人民调解员、社区工作者、法律顾问、心理工作者等及时、就地排查和化解纠纷。
人民调解员可以依照有关规定依托人民调解组织设立个人调解工作室。第十四条工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归国华侨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消费者委员会、法学会和行业协会等可以设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参与多元化解纠纷工作。
E. 海口市法律援助办法(2009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促进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根据国家和海南省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法律援助,是指由市、区人民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法律援助人员,为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公民提供的无偿法律服务。
实施法律服务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以及社会组织指派的所属人员为法律援助人员。
获得法律援助的公民为受援人。第三条法律援助遵循公平、公正原则,保障符合条件的公民及时、有效地获得法律援助。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本辖区内的法律援助工作。
市、区法律援助机构在同级司法行政部门领导下,指导、协调和组织本辖区内的法律援助工作。第五条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履行法律援助义务,承办法律援助案件,依法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接受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律援助机构的监督。
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不得拒绝承办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法律援助事项。第六条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实施法律援助,承办法律援助事务,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依法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第七条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法律援助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法律援助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鼓励社会对法律援助活动提供捐助。
法律援助经费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由法律援助机构安排使用,专款专用,接受同级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第二章法律援助范围和形式第八条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七)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请求损害赔偿的;
(八)因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造成损害请求赔偿的;
(九)主张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和暴力干涉婚姻而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十)主张因环境污染、公共卫生、安全生产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十一)市、区人民政府认为需要援助的其他事项。
公民在刑事诉讼中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依照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和《海南省法律援助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九条本办法第八条所称的经济困难,是指公民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本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
本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以海南省人事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的数额为准。第十条法律援助的主要形式:
(一)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
(二)民事诉讼代理;
(三)行政诉讼代理和行政复议代理;
(四)仲裁代理、公证代理、司法鉴定代理、执行代理;
(五)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提供法律意见;
(六)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第三章法律援助程序第十一条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应当按照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和《海南省法律援助规定》的有关规定提出申请。第十二条公民申请代理、刑事辩护法律援助,应当如实提交下列证件、证明材料:
(一)居民身份证或者户籍证明,代理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
(二)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颁发的《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农村五保供养证书》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经济困难证明;
(三)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案件材料。第十三条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对公民要求出具经济困难证明的申请,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经济状况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出具证明;不出具证明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经济困难证明应当如实载明申请人家庭人口、劳动能力、就业状况、家庭财产、家庭人均月收入等情况。第十四条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受理和审批法律援助申请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法律援助事项的申请人或申请人的近亲属;
(二)与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三)与申请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援助事项的受理和审批。
F. 海南省律师协会的协会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海南省律师行业管理行为,促进海南省律师行业的发展,发挥海南省律师协会作用,保障会员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章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海南省律师协会(以下简称本会)是依法设立的社会团体法人,是律师的自律性组织,依法实施行业自律管理。
第三条 本会名称和住所:
中文名称:海南省律师协会
英文名称:HAINAN LAWYERS ASSOCIATION, 缩写:HNLA
住所:海南省海口市海甸岛人民大道56号海南律师会馆。
第四条 本会宗旨:团结和教育会员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忠实于律师事业;维护律师的合法权益;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坚持信念、精通法律、维护正义、恪守诚信的律师队伍,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而贡献力量。
第五条 本会受海南省司法厅的监督和指导;受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的指导。
第二章 职 责
第六条 本会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保障律师依法执业,维护律师的合法权益;
(二)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制定律师工作的发展规划、方针,制定并完善律师执业规范、准则和律师行业管理制度;
(三)开展律师业务研讨,总结、交流律师工作经验,提高律师整体执业水准和社会形象;
(四)加强对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教育、检查和监督;
(五)组织实施律师执业前的培训和执业中的继续教育;
(六)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实施奖励和处分;
(七)调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在执业活动中发生的纠纷;
(八)宣传律师工作,出版律师刊物;
(九)组织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依法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十)负责对律师进行考核,协助和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事务所进行考核;
(十一)组织管理申请律师执业人员的实习活动,对申请律师执业人员进行考核和管理;
(十二)鼓励和支持律师参政、议政;
(十三)组织律师开展对外交流;
(十四)参与立法活动,向有关部门提出法制建设及律师制度建设的建议;
(十五)协调与相关司法、执法和行政机关的关系;
(十六)受理对会员的投诉或举报,对会员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作出行业处分或向司法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处罚的建议;
(十七)设立本会派驻市、县工作站,领导并支持工作站工作;
(十八)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本会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章 会 员
第七条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规定,在海南省司法厅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律师,为本会的个人会员。在海南省司法厅依法取得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的律师事务所,为本会的团体会员。
通过本会团体会员申请律师执业的实习人员,为本会的预备会员,接受本会的管理。
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经批准设立的外国律师事务所驻琼代表机构及代表,以及经批准设立的港、澳及其他地区律师事务所驻琼代表机构及代表,受邀可以成为本会的特邀会员。
第八条 个人会员的权利:
(一)享有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
(二)享有依法执业保障权;
(三)在办理重大或复杂疑难案件时,可获得本会支持与指导;
(四)参加本会组织的学习和培训;
(五)参加业务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
(六)使用本会的图书、资料、网络和信息资源;
(七)对本会的工作进行监督,提出批评和建议;
(八)通过本会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
第九条 个人会员的义务:
(一)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决议;
(二)遵守律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和行业规范;
(三)接受本会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四)依法履行法律援助及其他法律规定的义务;
(五)自觉维护律师职业声誉,维护会员间的团结;
(六)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计划;
(七)按规定交纳会费;
(八) 接受并履行本会作出的惩戒决定;
(九)《律师法》、其他法规规章和行业规范规定的相关义务。
第十条 团体会员享有第八条第(二)项至第(八)项的权利,并享有对本所律师进行考核的权利。
第十一条 团体会员的义务:
(一) 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决议;
(二) 教育、指导本所律师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三) 组织本所律师参加本会的各项活动;
(四) 依法履行法律援助及其他法律规定的义务;
(五) 制定、实施律师事务所内部的规章制度;
(六) 为本所律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提供必要条件;
(七) 参加律师执业责任保险;
(八) 接受并履行本会作出的惩戒决定;
(九) 按规定缴纳团体会员会费;
(十) 组织本所律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执业水平,降低执业风险;
(十一) 接受本会的考核、指导、监督和管理,承担本会委托的工作。
第四章 律师代表大会
第十二条 律师代表大会是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每三年举行一次。必要时,经理事会决定,可以提前或延期举行。
第十三条 律师代表大会代表由本会会员推选产生。律师代表大会代表应是取得律师执业证书、在本省执业三年以上、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未受过行政处罚或行业处分的执业律师。
律师代表大会代表实行常任制,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
第十四条 律师代表大会的职责:
(一)制定、修改并监督实施本章程;
(二)决定本会的工作方针、任务及其他重大事宜;
(三)审议和表决会长所作的工作报告;
(四)审议和表决理事会的财务工作报告;
(五)通过会费的收缴标准和管理办法;
(六)选举理事;
(七)审议和表决由主席团提交的其他事项;
(八)其他应由律师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的事项。
第十五条 律师代表大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出席始得举行。律师代表大会作出的决定和决议,应经出席大会二分之一以上的代表通过。
本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六条 律师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出席律师代表大会,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在代表大会上行使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提议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本章程或大会授予的其他职责。
第五章 理 事 会
第十七条 理事会是律师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由律师代表大会选出的理事组成,对律师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任期三年。
第十八条 理事应从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业务水平,执业三年以上,具有奉献精神,热心律师行业公益活动的律师代表大会代表中选举产生。理事任期三年,与当届理事会任期相同。可连选连任。
第十九条 理事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 决定举行律师代表大会;
(二) 执行律师代表大会的决定、决议;
(三) 选举会长、副会长;
(四) 经会长提名,决定聘用秘书长;
(五) 根据需要,聘请名誉会长和顾问;
(六) 讨论本会年度工作总结及决定新一年的工作要点;
(七) 审议通过本会的年度财务收支报告;
(八) 推选及提议本省参加全国律师代表大会的代表;
(九) 组织实施下一届律师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与选举事宜;
(十) 提议修改章程等重大事项;
(十一)决定设置专门、专业委员会及本会派驻市、县工作站;指导、监督各专门、专业委员会及本会派驻市、县工作站开展工作;
(十二)决定对会员的表彰奖励办法或处分办法;
(十三)必要时,决定是否举行律师代表大会临时会议;
(十四)律师代表大会所授予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条 理事会议每年四次,一般每季度一次。
经会长办公会议决定或三分之一以上理事书面提议,应当举行理事会临时会议。
理事会议的举行,应报告海南省司法厅。
第二十一条 理事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理事出席始得举行。理事会作出的决定和决议,应经出席会议二分之一以上的理事通过。
第二十二条 理事每年连续两次无故、累计三次不参加理事会议者,其理事资格自动取消,由理事会公示。
第六章 会长 会长办公会议
第二十三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由理事会在理事中选举产生。会长是本会的法定代表人,对外代表本会。会长任期三年,与当届理事会任期相同,可连选连任,但不得超过两届。
副会长任期三年,与当届理事会任期相同,可连选连任。
第二十四条 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代表本会对外从事职务活动;
(二)主持律师代表大会;
(三)召集并主持理事会、会长办公会议;
(四)代表理事会向律师代表大会作工作报告;
(五)检查、督促理事会决定和决议的执行;
(六)提名秘书长人选;
(七)签署律师协会有关文件;
(八)行使理事会授予的职责;
(九)章程规定或律师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责。
副会长协助会长开展工作。
第二十五条 本会实行会长办公会议制度,会长办公会议由会长、副会长组成,秘书长列席会议。会长办公会议是律师协会日常事务决策机构,对律师代表大会和理事会负责。
第二十六条 会长办公会议行使下列职权:
(一)督促、落实理事会部署的工作;
(二)决定本会日常工作事项;
(三)批准设置秘书处的工作部门及其负责人;
(四)决定本会派驻市、县工作站由站长及各专门、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和组成成员名单;
(五)经秘书长提名,决定聘用副秘书长;
(六)提请理事会审议不需提交律师代表大会通过、修订或废止的行业规范及规章制度;
(七)其他应当由会长办公会议决定或提请理事会及律师代表大会审议的事项。
第二十七条 会长办公会议由会长召集并主持,会长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职务时,由会长指定的副会长召集并主持。
第二十八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理事名单应报海南省司法厅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备案。
第七章 秘书处 专门专业委员会
第二十九条 秘书处是本会常设的执行机构,负责具体落实律师代表大会、理事会和会长办公会议的各项决议、决定,并承担本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十条 秘书处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名。秘书长由会长向理事会提名、经表决通过后聘任。副秘书长由秘书长提名,经会长办公会议通过后聘任。
第三十一条 秘书长在会长的领导下负责秘书处工作;秘书长列席理事会议和会长办公会议。
第三十二条 秘书处实行秘书长负责制。秘书长履行下列职责:
(一)主持秘书处日常工作;
(二)组织实施律师代表大会、理事会和会长办公会议的各项决定和决议,拟定执行与落实的具体方案。
(三)拟定秘书处部门和岗位责任的设置方案;
(四)组织制定和落实秘书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
(五)提请会长办公会议聘任或解聘副秘书长、秘书处部门负责人及其他工作人员;
(六)完成理事会、会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十三条 本会设立若干专门、专业委员会;专门委员会为本会履行职责的专门工作机构;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律师开展理论研讨和业务交流。
本会可以在会员以外聘请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担任本会有关专门、专业委员会的顾问。
第三十四条 各专门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的选任办法和工作规则由理事会制定。
第八章 本会派驻市、县工作站
第三十五条 本会派驻市、县工作站是本会在本省根据需要派驻在各市、县的工作机构。隶属于本会,接受所在市、县司法行政机关和海南省司法厅的指导和监督。
第三十六条 本会派驻市、县工作站的名称为“海南省律师协会某市、县工作站”。工作站由站长、副站长及若干工作人员组成。
第三十七条 本会派驻市、县工作站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一)制定本会派驻市、县工作站的年度工作计划,并报本会理事会备案;
(二)协助本会维权委员会依法维护所在市、县律师执业权利;
(三)协助本会纪律委员会做好投诉调查、处理等工作;
(四)根据需要组织所在市、县律师培训;
(五)宣传所在市、县律师工作;
(六)组织所在市、县律师进行文体活动;
(七)开展与所在市、县律师行业有关的其他活动;
(八)完成本会理事会布置的其他工作。
第九章 奖励与处分
第三十八条 本会对模范履行会员义务并对律师事业和社会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会员进行奖励;对违反律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和律师行业规范的会员给予必要处分。
第三十九条 本会对会员奖励、处分的办法,由本会理事会具体制定。
第十章 经 费
第四十条 本会经费来源包括:
(一)会费;
(二)社会捐赠;
(三)会员赞助;
(四)本会举办的事业收入;
(五)其他合法收入。
第四十一条 本会经费主要用于下列开支:
(一)向全国律师协会交纳团体会费;
(二)工作和业务研讨会议支出;
(三)执行机构的各项支出;
(四)律师国内和国际交流活动;
(五)律师舆论及宣传;
(六)专门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活动;
(七)维护律师合法权益、奖惩会员;
(八)为会员提供学习资料、开展业务培训和出版刊物;
(九)设立会员互助基金;
(十)会员福利事业和文体活动;
(十一)秘书处办公经费及人员开支;
(十二)经理事会通过的其他必要支出。
第四十二条 会费按年度收缴;本会会费的收缴标准及管理办法由理事会拟订,律师代表大会通过后实施。报海南省司法厅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备案。
第四十三条 本会应加强对会费的管理,制定会费的预、决算方案,接受理事会监督。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本章程由理事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章程由律师代表大会修改。
本章程的修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律师代表大会代表出席,并经出席会议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通过。
第四十六条 本章程所列二分之一、三分之二,不包括本数在内,其他所列数字,应含本数。
第四十七条 本章程自通过之日起施行,报海南省司法厅、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备案。
G. 海南经济特区律师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律师依法执业,规范律师管理工作,维护法律服务秩序,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律师在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本经济特区从事律师执业以及与律师管理相关的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将律师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和促进律师工作健康发展。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协会进行指导、监督,并会同有关国家机关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对律师事务所的执业和管理活动实施年度检查考核,建立健全对律师事务所负责人谈话提醒制度和问责机制,督促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加强对本所律师执业活动的日常管理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实行统一管理。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法律服务需求,科学编制律师行业发展规划,实现律师行业的均衡发展和合理布局。第六条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律师行业诚信管理,建立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信用信息记录和查询制度,公开律师、律师事务所基本信息,并将律师、律师事务所奖惩、失信等信息记入诚信档案。第七条律师应当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在执业中,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律师依法执业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害律师依法执业的权利。第八条律师、律师事务所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参与信访、调解、社区工作等其他公益性法律服务。
律师、律师事务所担任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法律顾问、参与信访接待和处理、参与调解等事项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列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第九条律师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是律师的自律性组织,依法登记成立,为律师提供服务。
律师协会应当建立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
律师协会对任何非法妨碍律师执业、侵犯律师合法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控告和检举。有关部门对律师协会的控告和检举应当受理,并函复律师协会。
对律师协会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其章程作出的错误决定,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改正或者撤销。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在执业中的违法、违反执业纪律和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和律师协会投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和律师协会应当及时处理,并向投诉人反馈处理结果。第二章律师执业许可第十一条申请律师执业的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向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律师执业申请登记表;
(二)律师资格证书或者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三)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四)律师协会出具的申请人实习考核合格的材料;
(五)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同意接收申请人的证明。
申请特许律师执业,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办理。第十二条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律师执业申请材料之日起二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准予执业的决定。准予执业的,应当自决定之日起二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颁发律师执业证书,并将相关信息通报律师执业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门;不准予执业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第十三条律师变更执业机构执业,应当向转入的律师事务所所在地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受理部门应当对变更申请及提交的材料审核。不准予变更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准予变更的,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个工作日内为申请人换发律师执业证书。
H. 海南经济特区律师执业条例(2011修订)
第一条为保障律师在本经济特区依法执业,规范律师的执业行为,维护法律服务秩序,发挥律师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本经济特区从事律师执业以及与律师执业相关的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律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协会进行指导、监督,并会同有关国家机关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益。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实行统一管理。
未经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批准的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不得从事有偿法律服务。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支持和配合律师行使执业权利。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对律师事务所负责人谈话提醒制度和问责机制,督促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加强对本所律师执业活动的日常管理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对律师事务所的执业和管理活动实施年度检查考核。考核实施细则由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第五条律师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在执业中,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在执业中的违法、违反执业纪律和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和律师协会控告和检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和律师协会应当及时处理,并向控告人和检举人反馈处理结果。第七条律师、律师事务所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参与信访、调解、社区工作等其他公益性法律服务。第八条具有律师资格或者法律职业资格、在本经济特区律师事务所实习满1年并经考核合格的人员,或者通过考核取得律师执业资格的人员,可以在本经济特区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法律规定不得兼任执业律师的人员除外。第九条申请律师执业的人员应当向所在地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律师执业申请登记表;
(二)律师资格证书或者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三)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四)律师协会出具的申请人实习考核合格的材料;
(五)律师事务所同意聘用意见。
申请特许律师执业,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办理。第十条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律师执业申请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初审意见,报送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
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报请审核的律师执业申请材料之日起10日内予以审核,作出是否准予执业的决定。准予执业的,应当自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颁发律师执业证书;不准予执业的,应当自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第十一条律师变更执业机构执业,应当向转入地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受理部门应当对变更申请及提交的材料出具审查意见,并连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准予变更的,审核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日内为申请人换发律师执业证书;不准予变更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第十二条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可以由律师合伙设立、个人设立或者由国家出资设立。
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经济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对律师事务所的设立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鼓励律师、律师事务所在欠发达地区设立律师事务所或者分所。第十三条设立律师事务所,由申请人向拟设立地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律师事务所名称;
(三)律师事务所登记表;
(四)律师事务所章程;
(五)设立人的名单、简历,身份证、学历证书、律师执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六)资产证明;
(七)住所证明。
设立合伙律师事务所,还应当提交合伙协议、选举负责人的决议。
I. 海南省法律援助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鼓励社会对法律援助活动提供捐助。企业和个人捐助法律援助活动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
法律援助经费应当专款专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监督。第三条省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全省法律援助工作的监督管理。
市、县(区)、自治县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的监督管理。
律师协会应当按照律师协会章程对实施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协助。第四条省、市、县(区)、自治县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设立法律援助机构。
法律援助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和审查法律援助申请;
(二)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事项 ;
(三)具体承担对法律援助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
(四)指导和协调社会组织、志愿者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第五条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履行法律援助义务,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并接受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律援助机构的监督。第六条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团体和组织,利用自身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鼓励高等院校和其他社会组织中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积极参与法律援助志愿者活动。
鼓励律师及其他法律专业人员自愿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司法行政部门对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法律援助范围与形式第八条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请求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七)因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造成损害请求赔偿的;
(八)主张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和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而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九)主张因环境污染、公共卫生、安全生产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十)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请求损害赔偿的;
(十一)省、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认为需要援助的其他事项。第九条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二)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三)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第十条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第十一条申请法律援助的公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认定为经济困难:
(一)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无其他收入的;
(二)社会福利机构中由政府供养的;
(三)经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证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省、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扩大受援人的范围,并向社会公布。
申请人住所地与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的经济困难标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经济困难标准执行。第十二条法律援助的主要形式:
(一)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
(二)民事诉讼代理;
(三)行政诉讼代理和行政复议代理;
(四)仲裁代理、公证代理、司法鉴定代理、执行代理;
(五)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提供法律意见;
(六)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
J. 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口市法律援助办法》的决定(2009)
一、第一条修改为:“为了规范和促进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根据国家和海南省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二、第二条第一款修改为:“本办法所称法律援助,是指由市、区人民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法律援助人员,为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公民提供的无偿法律服务。”该条第二款修改为:“实施法律服务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以及社会组织指派的所属人员为法律援助人员。”三、第五条修改为:“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履行法律援助义务,承办法律援助案件,依法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接受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律援助机构的监督。
“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不得拒绝承办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法律援助事项。”四、第七条修改为:“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法律援助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法律援助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鼓励社会对法律援助活动提供捐助。
“法律援助经费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由法律援助机构安排使用,专款专用,接受同级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五、第二章的标题修改为:“法律援助范围和形式”。六、第八条修改为:“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一) 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七)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请求损害赔偿的;
“(八)因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造成损害请求赔偿的;
“(九)主张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和暴力干涉婚姻而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十)主张因环境污染、公共卫生、安全生产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十一)市、区人民政府认为需要援助的其他事项。”七、第九条修改为第八条第二款:“公民在刑事诉讼中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依照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和《海南省法律援助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八、删去第十条。九、增加一条,作为第九条:“本办法第八条所称的经济困难,是指公民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本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
“本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以海南省人事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的数额为准。”十、删去第十一条。十一、第十二条调整为第二十一条,修改为:“受援人在受援期间因经济状况改善,不再符合受援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终止法律援助。
“受援人违反法律援助协议,使协议难以继续履行的,法律援助机构可以终止法律援助。
“有其他依法应当终止法律援助情形的,法律援助机构经审查核实后应当终止该项法律援助,并书面告知受援人。”十二、第十三条调整为第十九条,该条第二款修改为:“受援人有证据证明法律援助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的,可以要求法律援助机构更换法律援助人员,法律援助机构经审查核实应当予以更换。”十三、第十四条调整为第十条,修改为:“法律援助的主要形式:
“(一)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
“(二)民事诉讼代理;
“(三)行政诉讼代理和行政复议代理;
“(四)仲裁代理、公证代理、司法鉴定代理、执行代理;
“(五)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提供法律意见;
“(六)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十四、第十五条调整为第十一条,修改为:“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应当按照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和《海南省法律援助规定》的有关规定提出申请。”十五、删去第十六条。十六、删去第十七条。十七、第十八条调整为第十二条,修改为:“公民申请代理、刑事辩护法律援助,应当如实提交下列证件、证明材料:
“(一)居民身份证或者户籍证明,代理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
“(二)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颁发的《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农村五保供养证书》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经济困难证明;
“(三)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案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