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在法律服务所实践

在法律服务所实践

发布时间: 2022-09-14 21:26:19

1. 绵阳法律服务所有哪些本科法律专业毕业如何进入这样的服务所工作或者说如何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谢谢

法律服务工作者年度注册工作
(一)法律服务工作者年度注册工作,由市司法局和县(市、区)司法局组织进行。

(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申请办理《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年度注册,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全国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

2、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3、非国家公务人员(司法助理员除外);

4、年满20周岁以上,身体健康;

5、全面履行聘用合同,按规定交纳规费;

6、未受过刑事、行政处罚;

7、新进人员需在基层法律服务所实习6个月,经该所鉴定考核合格。

8、70周岁以上(含70周岁)人员原则上不再年检注册,确因特殊原因需继续执业的,要写出书面申请经县(市、区)司法局初审后报市司法局批准。

(三)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申请办理《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年度注册,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年度注册登记表》一式三份;

2、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与其执业的法律服务所的聘用合同;

3、《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

(四)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暂缓执业年度注册对象:

1、因违反执业纪律或有关管理规定,正在接受司法行政机关或者基层法律服务所查处的;

2、有犯罪嫌疑被立案查处的;

3、采用弄虚作假手段企图骗取通过年度注册的;

4、因患病或者其他原因已连续停止执业六个月的。

暂缓办理《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年度注册,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并另附暂缓办理《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年度注册的书面报告。经审查,对符合暂缓办理年度注册情形的,由市司法局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年度注册登记表》中签署“暂缓注册”的决定,逐级通知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所在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并暂不发还《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

(五)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被暂缓办理执业证年度注册的因素消除后,如符合继续执业条件的,须重新填写《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年度注册登记表》,经住所地县(市、区)司法局审查同意后,报市司法局补办执业证年度注册。

(六)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未申请办理《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年度注册的,不得继续执业。

(七)基层法律工作者在年度注册期间,逾期无正当理由不注册并超过注册期满后三个月的,由其所在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提请办理执业注销,并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收回其《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后上交市局。

(八)注册期间,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因办案需要,可向执业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申请出具有关证明,说明不能出示《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的原因。

三、年检登记的相关事项及要求

(一)年检时间:2010年4月 26日至5月10日,各地年检的具体时间安排表附后(见附件1);

(二)年检地点:绵阳市行政服务中心司法局窗口;

(三)各地要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市局基层科提交《基层法律服务所名册》(见附件2)、《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名册》(见附件3)《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社会保险情况登记表》(见附件6)各一份及电子文档;《基层法律服务所年检执业登记表》(见附件4)、《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年检执业登记表》(见附件5)各3份及电子文档,要求报送的表册资料内容务必真实、准确、全面;

(四)机构的设立、变更、注销或人员的增减变动分别按照司法部59号令第2章和60号令第3章的规定申报办理并上报相关资料;

(五)具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或通过省厅培训考试合格的县级以上(含县级)国家机关(包括司法行政机关)在职公务员,不得申请兼职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乡镇(街道)司法助理员兼职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各地必须严格按照《四川省司法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通知》(川司法发【2006】144号)的有关规定办理,按照干部管理审批权限,各县(市、区)司法局局长和纪检部门领导须对相关从业人员申报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登记证》“县级司法局审查意见”一栏内签署意见。各地要严格把关,认真审查,如有违反,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部门责任人及经办人的责任。

(六)根据新颁《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基层法律服务所要依法理顺劳动合同关系,严格履行劳动聘用合同,按照法律规定对聘用人员实行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等基本社会保险。各县(区、市)司法局要加强监督、指导和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集中检查和执业登记的重要内容和考核指标,对执行不力或拒不依法执行的单位,将暂缓执业登记或不给予年度执业登记。

(七)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在本人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境内的基层法律服务所申请执业。户籍与居所地不一致、能够专职从事基层法律服务的人员,凭公安部门办理一年以上的《暂住证》可在居所地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按暂住证登记的暂住时限申请执业。

(八)年检、注册工作结束后,应当在15日之内将《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证(副本)》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发还给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未经市司法局批准,不得缓发、扣留。

各地要认真做好基层法律服务年度集中检查工作,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队伍的管理、指导和监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发挥法律服务在防范社会矛盾纠纷中的预防功能。应重视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水平,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要加大管理力度和查处力度,对群众投诉的问题查有实据者必须依法严肃处理。

各地在开展年度检查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请及时向市局基层科报告。电话:0816-226419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是注册信息。

你可以到当地司法局网站找下资料! 至于你说有哪些法律服务所,司法局网站看年检信息,里面非常详细。

至于如果进入,他们招人的话你当然可以进去了,进去了肯定会帮你安排考试。

不过现在司法考试通过率很高了,作为法律本科生,务必以司法考试通过后成为一名律师为目标,法律工作者逐渐会被淘汰……

2.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考了证,去法律服务所实习期间有工资吗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考了律师证去律师所实习的时候,一般实习的时候都会给一部分工资的,他当然不会太高,你在挂证的时候也是可以去找其他工作的。

3. 法律工作者在法律服务所有什么职责

法律工作者在法律服务所的职责:
1、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以专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属准绳,严格依法办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与社会正义
2、应当尽职尽责,努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接受当事人和社会的监督。
3、遵守由基层法律服务所统一收案、统一委派、统一收费的规定
4、当依照有关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
法律工作者执业范围除不得办理刑事辩护案件外,其它业务范围与执业律师范围区别不大。

4. 法律工作者在法律服务所有什么职责

法律工作者在法律服务所的职责:
1、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以事实为根据,回以法律为准绳答,严格依法办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与社会正义
2、应当尽职尽责,努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接受当事人和社会的监督。
3、遵守由基层法律服务所统一收案、统一委派、统一收费的规定
4、当依照有关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
法律工作者执业范围除不得办理刑事辩护案件外,其它业务范围与执业律师范围区别不大。

5. 去法律服务所实习主要可以做些什么

须事先依法取得法律工作者资格证,去法律服务所可以从事与法律服务相关的工作,比如代理民事案件,法律宣传、民事调解等。当然每个单位都有不少岗位,可以根据你的兴趣爱好做出选择。

6. 关于企业法律服务的实践报告

【转】公司法务实习报告以下XX为你的实习公司 首先,我想向所有为我的实习提供帮助和指导的XX的工作人员及我的老师致谢,感谢你们为我的顺利实习所作的帮助和努力。 通过实习,我在我的专业领域获得了实际的工作经验,巩固并检验了自己四年来本科学习的知识水平。实习期间,我协助健全XX法律事务管理制度,持续改进完善;协助XX知识产权业务中涉及法务方面的内容,提出法律建议,并协调做好申报工作和纠纷处理;负责联络、协调律师事务所和相关方,配合处理XX重大法律事务、为XX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维护XX合法权益;收集、整理、公布与XX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信息等等。在此期间,我进一步学习了相关法律知识,对法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注意在此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理论与实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习结束时,我的工作得到了实习单位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 实习期间,XX法律事务工作在上级ZZ集团的指导和XX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围绕XX的中心工作,全面贯彻企业改革的会议精神,从企业依法治理、合同管理、纠纷处理、法律风险源分析预防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习期间的主要工作: (一)参与、协助了“依法治企”的工作。积极调动各种资源,深入开展依法治理工作按照XX普法指导意见和上级ZZ集团普法规划及依法治理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XX的实际情况,XX深入开展了依法治理工作,充分调动XX内外各种资源,力求使XX在法治范围内做到规范运作,努力达到依法治企的目的。 1、分层次做好全员普法工作,加强领导干部、经营管理人员及基层员工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运用法律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对于领导干部着重做好法律意识的加强以及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工作,而对于具体岗位人员则偏重于专业法律知识的辅导,以法律理论知识结合上级集团下发的典型案例评析、纠纷案件分析等资料及时组织学习,如对JJ部组织相关人员对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公司法的学习;针对目前在XX某些岗位出现了一些与职务相关的犯罪的苗头,对业务部及驻外办事处关键岗位进行了以刑法为主的普法教育,对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及侵犯商业秘密等罪名进行了着重讲解,以预防此类犯罪的发生;在今年新《公司法》正式实施后,XX即组织有关的人员进行了公司法的学习。同时,XX还决定在新员工入社教育增加三个小时的法律教育时间,以增强新员工的法律意识。全员普法工作的开展,使XX上下逐渐培养起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一方面使全体员工能以法律为武器维护XX和自身的权益,推动了XX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使XX领导对XX法律工作更加重视,有力的推动了法律工作的开展。 2、积极配合XX其它部门,做好法律保障工作。由于目前XX法律事务尚未实行集中管理,在各部门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有时候就需要法律部门的积极配合。实习期间以来,XX法律部门配合业务部门、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进行了各种法律事务方面的咨询,提供了XX所需要的文书资料,在XX对外事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杂志社的规范运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3、在事关XX发展的重大事务中,法律工作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在网络建设工作中,今年XX的网建任务比较繁重,但是XX并没有因此而放松网络建设的质量。一方面XX加强了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对网络建设中常用的法律进行了强化,以提高他们在网建工作中处理法律事务的能力,另一方面XX一直以来就聘请了执业律师作为法律顾问,对XX的网络建设相关合同严格审查,确保合同符合法律的规定。二是在XX大宗物资采购实行招标时有法律工作人员的参与,对投标人进行审查,以确保招标程序合法有效。 (二)夯实基础,加大了合同管理力度。 合同管理是企业法律事务的基础工作,根据上级ZZ集团合同管理办法,XX相应制定并不断完善了管理办法和制度,加大了合同管理力度。按照目前XX合同是以各部门自行管理为主的实际情况,XX法律部门严格按照上级ZZ集团的规定,建立了合同的签约授权、合同专用章、合同招标、合同文档管理等项制度,进一步优化了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使合同管理更具可操作性。在年初以来,在合同管理工作上所做的改进主要有: 1、夯实基础,对合同基础资料、合同专用章的管理得到加强。建立合同管理台帐,实行分类、分期管理;建立合同动态统计分析制度,定期分析合同履行情况,及时发现合同管理和杂志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XX合同专用章由XX办公室刻制、启用, 合同专用章由办公室专人负责保管、使用,合同的签订要严格执行“三项审查”制度,用章必须要有主管领导的签字。 2、狠抓制度的落实,避免有令不行的情况。在ZZ集团的指导下,XX建立了比较符合现状的管理制度,但是制度如果得不到落实,那就会使现在这种合同分散管理的情况完全得不到制约。XX明确,各类合同须经审查和批准,未经审查和批准的合同,办公室不予盖章,财务部门不予结算付款,合同的订立、审查、结算等必须按规定执行。 3、除了各种经济合同之外,把员工保密协议合同、劳动合同等也纳入到XX合同管理工作的范围之内,使合同管理更加恰当的为XX服务。 (三)消除陈年旧账,搞好纠纷处理工作。 XX以往经济纠纷较多,今年以来XX积极妥善的处理了部分历年转接的纠纷,挽回了XX的损失。对于新出的不正当竞争案也的得到了处理。 (加个按例,可以修改楼上多位的。。怎么改自己想) (四)法律风险源分析工作。 我们学习了XX领导在策划工作会议上有关XX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专题发言,结合南方市场的实际情况,对XX法律风险源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主要存在于这几个方面: 1、业务网络开发方面所形成的法律风险,主要是所有权欺诈、土地权益以及相关手续的风险; 2、经营、广告等合同签订与履行中的风险,主要是资金回收难形成流动资金不足的风险; 3、日常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如在知识产权管理、职务管理、人事管理等违反法律强制性规范所引发的纠纷等。 二、通过实习,我巩固并检验了自己四年来本科学习的知识水平,就目前XX法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胆的提出以下几点: (一)法律工作参与XX管理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 作为在法治国家中的一个现代企业来讲,法律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XX的中心工作中,可以说随时随地都要与法律打交道,特别是在知识产权和版权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但是按照XX目前法律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法律工作范围仅仅局限于在合同管理、纠纷处理及少数事务性工作;从深度来看,也仅仅是做一些简单的程序性工作,很难从实质上起到维护XX权益的目的。 (二)法律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还需加强。 今年XX业务网络的增加,抽调了法律工作人员参加,由于时间和精力实在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法律工作的深入开展。另外一方面XX法律工作人员尚未取得法律资格证书,实际工作经验还显不足,对于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经过实习,我对今后XX法律工作提几点思路及建议: (一)强化法治意识,加大法律工作的力度。 XX领导十分支持法律事务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法律工作的力度,通过深入开展普法活动,使全体员工逐渐培养起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法律事务工作要更积极地参与到XX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配合各部门、各下属单位在合同签订与履行、投资项目等工作中严格把好法律关,完善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使法律工作能从实质上维护XX的合法权益。 (二)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法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通过自学、参与培训及交流等手段,提高法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际经验方面的能力,取得法律资格证书,这样才能搞好的维护XX的权益。建议上级集团能多组织相关的培训和交流,学习先进单位的做法和经验,并进行交流推广,以其之长,补己之短。 XX的法律工作在上级集团的指导下,相对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离XX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在上级集团的关心和XX领导的支持下,XX将继续按照上级集团的要求,克服困难,夯实基础,使XX的法律工作进一步加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实习过程中还在公司运营、管理、其它具体操作等方面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实习期间里,我基本上掌握了公司法律制度完善、合同管理、纠纷处理、法律风险源分析预防等工作具体操作细节;在实践巩固了一些司法文书如合同文书、保密协议等的书写;进一步巩固了一些具体的法律知识,和强化了自己的法律意识。 这次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其收获和意义可见一斑。虽然不是在法院等机构实习,但我也学到了法院里学不到的东西。但是由于实习前签定了实习保密协议,对XX的一些涉及商业机密的法律案例要求完全保密或不能详细阐述,文中个别案例也是XX领导特批后纳入实习报告的。通过实习,我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理论和实际是不可分的,在实践中我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了锻炼;本次实习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对法律在现实中的运作有所了解,也对专业用语有了进一步的掌握;此外,我还结交了许多律师、法律顾问及多个行业的朋友,我们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这些都是在书上学不到的。在整个实习过程中,作为一个AA学院的学生,我竭力成为一名AA学院文化的使者,向社会各界的朋友们介绍AA学院,使他们走近AA学院,了解AA学院。最后,我想借此机会,再一次向为我的实习提供帮助和指导的XX的工作人员及我的老师,在实习过程中帮助我的朋友、我的同学致以衷心的感谢! .

7. 大学生通过那些方式参与法律实践

方法有以下几点:

1.可以到法院旁听。

法院旁听可以让法援社成员更好的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学生对法院以及法院庭审的认识,并在庭审过程中充分感受法院的神圣与庄严。

2.做公益法律宣传这个很有效提高自己。

例如,全国法制宣传日在12月4日,可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丰富法治文化活动载体和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产品的需求。

3.去社会矛盾调解机构参与矛盾纠纷调处。

例如北京市怀柔区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接待来访、受理来信来电,法律政策服务;指导全区社会矛盾调处工作;组织重大、疑难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还可以负责矛盾纠纷的受理和交办工作。

4.到律师事务所或法律服务所实习。

律师事务所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行职务进行业务活动的工作机构。律师事务所在组织上受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的监督和管理。

5.通过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法律宣传。

通过社交平台进行法律宣传,可以从以上各个方面开展,例如普法活动,普及法律知识,普及律师事务所的职能,都是进行法律宣传的有效途径。

(7)在法律服务所实践扩展阅读:

案例:最高法接收首批法律研修学者和实习生

2015年10月16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座谈会,确定接收10名法律研修学者和50名法律实习生进行研修学习。

为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与法律院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合作,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建立了法律研修学者和法律实习生制度,并颁布《2015年接收法律研修学者公告》和《2015年接收实习生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表示,这一制度的建立,拓宽了法治人才培养途径,强化了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深度融合,对于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进一步推动司法领域的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专家学者到最高人民法院可不固定岗位、不固定工作时限和职责,通过负责项目课题的形式开展工作。根据研究工作需要,研修学者可以出席或列席有关会议。法律实习生制度主要采取导师制,实习生担任实习法官助理或实习书记员,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审判实践活动。

8. 论心理学在基层法律服务中的应用

论文提要:

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实践中广泛运用,但是无论司法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均对其重视不够。本文对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中广泛运用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对象不同将心理学战术的运用分为针对当事人的运用形态和针对诉讼代理人的运用形态,通过案例分析入手,描述心理学战术两种运用形态,并提出对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中进行规制的一些建议。

以下正文:

心理学战术[1]在民事审判实践当中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制度规范的缺位,该战术的应用在现实中导致法官权利不合理膨胀、当事人诉讼权利得不到保障。当然,心理学战术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纠纷的和解,从根本上解决了矛盾,对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心理学战术的优势,最大可能的减少其负面影响,确保公正、廉洁、高效的行使司法权,我们必须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中广泛应用的原因

当前,我国法院系统司法指导思想从“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转向“调解优先,调判结合”,衡量法官办案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调解率。调解率直接与法官职级晋升、奖金津贴挂钩,导致法官们在审判实践中更倾向于调解。

我国不合理的信访制度也是导致法官们选择调解结案的重要原因。由于司法的不独立,党委、人大、政府等国家机构的个别领导通过各种方式向法院及案件承办法官施压,影响案件的裁判结果。裁判结果的不公正导致社会公众对法官的不信任,从而要求国家对法院、法官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而这所谓的监督就给了其他国家机构一些领导进一步干涉法院独立审判的权力。其中对法院审判干涉最为常见的方式就是信访。当事人不满法院判决不是通过正常的司法途径上诉、申诉,而是选择通过信访、上访向党委政府人大反映情况,这些接受信访上访的机构便通过函件等方式反馈给法院。一旦当事人信访上访,某些上级领导一般不去考虑案件审理本身是否正确,而且很多领导本就不是法律专业出身,仅仅看到当事人煽情的信访上访便直接认为法院审理有问题、没有最终解决矛盾、给党委政府添乱。法院的领导虽然知道案件的审理绝大部分情况下没有错误,但是迫于上级压力不得不给案件承办法官惩戒。而调解结案便消除了当事人信访上访的可能性。

为了提高调解的成功率,法官们在调解过程中通过各种心理学战术向双方当事人引导甚至施压,虽然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当事人的处分权,但是由于调解过程并不记录在案,法官们运用心理学战术的方式一般比较隐晦,在经过技术处理的调解笔录中不会反映出来,当事人也由于案件最终解决,自己也没有吃太大的亏,最终服从调解。即使法官通过运用各种心理学战术后,当事人并未接受调解,双方当事人也更倾向于服从判决。

二、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中运用的形态

(一)针对当事人的心理学战术运用形态

1.直接提出调解意见。法官在主持双方当事人调解的过程中,强势的提出自己对纠纷发生原因及双方责任划分的认识,并暗示当事人如果一方不接受调解意见,将会承担更大的责任[2]。例如,王某某诉李某某父子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

王某某与李某某是同村村民,在一次帮同村一村民修房子的过程中发生口角,王某某激动之下冲上前去打了李某某一巴掌,李某某不甘受辱动手反击。刚好路过的李某某的儿子看到父亲被王某某打,顺手拿起一块砖头冲上前拍在王某某头上,王某某应声倒下。王某某被送去医院住院一个月,花费2000余元,经鉴定王某某头部创伤构成轻伤。后王某某诉至法院请求李某某父子赔偿共24000元。

本案在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直接向双方当事人提出,两被告共赔偿原告王某某16000元,双方纠纷就此了结。由于双方当事人均表示难以接受法官意见,承办法官分别和双方当事人单独协商调解意见。承办法官对原告王某某说,“这次纠纷是你先动手打人,你对纠纷的后果富有更大的责任。况且从现在的证据来看,到底是李某某的儿子用板砖打伤你头部,还是你自己不慎摔倒碰伤头部并不明确,虽然两被告在调解中承认是李某某的儿子将你打伤,但是调解中双方的自认不得作为判决的依据,一旦调解不成,被告在审理过程中指认是你自己不慎跌倒碰上头部,那我也只能依据法律规定来判决了。[3]”同时,承办法官对被告李某某父子说,“你们既然承认是李某某的儿子将王某某打伤,事情已经很明确了,责任完全在你们一方,如果你们不接受调解,我依法判决可就不是现在这个赔偿数额了。另外,王某某的伤势已经构成轻伤,如果你们不接受调解,我也只有向领导汇报,考虑是否移送公安机关按犯罪来处理此案。”最终原被告双方接受承办法官调解意见。

在本案的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通过直接提出自己的调解意见,让双方当事人感受到法官对此纠纷的态度。给双方当事人如果不接受调解意见便会得罪法官的感觉。承办法官在进一步和双方当事人的单独接触中,通过言辞暗示原告如果不接受调解意见,他将会损失更大的利益;对被告则有意夸大法律制裁的严厉程度或其行为的严重法律后果(当然这种方式必须以当事人对制定法的具体规定不了解为前提),而法官却表现出一副通情达理的样子,为以后裁决留下一定的空间。最终双方迫于法官的压力接受调解意见。

2.设身处地为当事人分析案情。法官真心的去关怀当事人,了解他的世界及感受,设身处地的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利益,得到当事人充分的信任,从而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例如,郭某某诉中国电信绵阳分公司侵权纠纷一案。

被告中国电信绵阳分公司因架设通信光缆在原告郭某某所有的房屋上安置支架,事前,被告通知原告将在其房屋上安置光缆支架,但原告并未明确表示同意。被告安装光缆支架后的15年中,原告没有提出过异议。“5.12”地震后,原告的房屋在被告安装光缆支架的侧墙产生裂痕,必须进行加固维修,故,原告诉至法院请求判决被告拆除光缆支架,赔偿经济损失并支付15年来占用房屋侧墙的费用。

本案在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和郭某某聊天一般拉起家常,先讲到地震造成的巨大损失,再聊起郭某某经营小商铺的成功之处,不知不觉回到本案。承办法官指出,“电信光缆属于涉及社会重大利益的范畴,我们根本不可能要求被告立刻拆除光缆支架,而且根据90年代的《电信条例》电信公司使用你的房屋侧墙安装光缆支架只需通知你,并不需要经过你同意,而且你要求的十五年侧墙使用费用法律中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啊。即使,我们判决被告赔偿你损失,可是你要知道被告可是中国电信,如果被告拒绝履行判决,法院强制执行的难度可想而知,以后你还不知道跑多少次冤枉路呢,还不如少要点钱把事情了结,回去好好经营你的商铺,有这些跑法院的功夫早把钱挣回来了。”承办法官和被告交换意见则侧重从中国电信央企的身份入手,强调案子久拖下决,损害的必然是中国电信的形象,为了维护企业的形象即使损失些金钱也是值得的。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在本案的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直接站在当事人的立场考虑问题,针对当事人最关心、最重视的方面提出建议,令当事人感觉法官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利益才提出调解的建议,从而自觉地接受调解。

3.适当的恭维当事人。很多矛盾纠纷发生之后,双方当事人其实已经感受到到底谁对谁错,只是碍于面子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罢了。在这种情况下,承办法官适当的恭维当事人,让他(或他们)感觉到法官都认为自己的的行为有一定合理性,面子上已经有了,从而接受调解。例如,在李某某诉杨某某离婚纠纷一案中,明明是原告优柔寡断,甚至婚姻问题都听从母亲个人安排,这才诉至法院请求与被告离婚,承办法官却恭维原告做事有主见,自己的婚姻问题一定会由自己来做主,结果李某某男儿血性在承办法官的恭维声中被激起,当庭撤回起诉,向被告道歉并表示以后会好好待被告,尽一个丈夫应尽的所有义务;在贾某某诉杨某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中,明明是杨某某恶意拖欠,到期不归还贾某某的借款,承办法官却恭维被告讲义气,即使在家庭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仍然积极承认欠原告的债务,并尽力先归还利息,同时,承办法官通过和原告商谈,原告表示理解被告的拖欠行为,只要被告尽快归还欠款,双方仍是朋友,结果案件调解后仅仅3日被告就将欠款归还原告。

4.邀请对当事人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参加调解。处于纠纷中的当事人也许因为情绪过于激动,对法官等人的意见特别排斥,但是对一些在他们眼中地位尊崇的人的意见,他们还是能够听进去的[4]。因此,在调解的过程中法官们可以通过邀请这些对当事人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参与调解(有些时候甚至不需要这些人真正参加庭审,只需要抬出他们的名号就能起到震慑的作用),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这些对当事人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包括双方当事人共同的长辈、亲人朋友、所在社区的居委会工作人员(或村社干部)、所在单位的领导等等。如在调解一起打架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中,承办法官邀请原、被告所在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参加调解。老人在村里辈分、威望均极高,做过几十年村小学老师,村里绝大多数人祖孙三代都是他的学生。老人来到法庭,当着法官的面,用拐杖分别敲原、被告几下,严厉地说,“你们两个小娃怎么这么不懂事,多大点事还到法院来麻烦法官同志,你们彻底把我们村的脸丢光了,回去我一定把你们爸爸爷爷都叫一起,好好让他们管教好自己的子孙。还嫌脸丢的不够啊!都跟我回去!”结果,原告当庭撤诉,被告自愿赔偿了原告的相关损失并赔礼道歉。

5.权力符号的广泛应用。无论是法院恢弘的罗马建筑风格、门口怒目而视的独角兽、多达十几甚至几十级的台阶,还是法官们庄重的制服、警车、不为一般人熟知的法律语言,抑或是肃穆的庭审现场,等等,均是一种权力符号。这种权力符号彰显的是国家强制力,是一种让普通老百姓顺从的权力,并且使法律、司法活动及法官获得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和权威。当案件的双方当事人置身于这样的权力符号包围圈之中,他们总会油然而生一种战栗感,面对着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个人的力量似乎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让人失去与之抗争的勇气,从而自觉接受国家法律的统治,服从法院的裁判。这种权力符号运用最典型的实例体现在基层法院的巡回审理中[5],例如,朱某某诉虞某某离婚纠纷一案。

原告朱某某起诉虞某某要求法院准予双方离婚,由于被告虞某某下肢残疾,承办法官为了方便被告参加诉讼,决定到原、被告所在的村村委会办公室巡回审理。开庭当天,承办法官身着法官制服带领一名书记员、一名法院办公室干事驾驶一辆警车赴庭审地点。到达目的地后,承办法官让司机将警车停在村委会办公室门前最显眼的地方,通知该村村支书一起到办公室旁听庭审。双方当事人及村支书均到庭后,承办法官安排他们按顺序坐下(村支书坐在法官的右手边),然后掏出专门带来的法槌敲三声,才宣布正式开庭。随车来的办公室干事则在一旁负责照相,记录庭审现场秩序情况。该案在审理过程中,由于被告亲属情绪过于激动,与原告亲属发生肢体碰撞,在村支书制止未果后,承办法官电话通知当地派出所派来两名民警维持法庭秩序。在承办法官、民警及村支书的共同努力下,当事人双方终于停止无谓的纠缠,庭审得以顺利进行。虽然最终双方当事人没有达成调解协议,但是均表示服从法院判决,双方矛盾得以化解。

在本案的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运用了多种权力符号向当事人施加影响。庭审场所所在地村委会办公室及村支书的在场均向双方当事人暗示,这次法庭庭审得到村社内的“官员”的全力支持;法官身着的制服、专门携带的法槌均明确显示,此次庭审中法官代表的是国家权力机构的意志;村委会办公室门口停放的警车、维持法庭秩序的民警更是直接向当事人及旁听的群众表明,法官背后依靠的是国家暴力机器的强制力;随车而来负责信息宣传的办公室干事拿着专业的照相机拍摄庭审现场,并将庭审秩序状况记录下来的情形,在当事人及村里的群众看来,更像是记者在采访,一旦想到自己的“丑事”会传播到尽人皆知,当事人心里便会忐忑不安,希望尽可能无声无息的解决纠纷。

(二)针对诉讼代理人的心理学战术运用形态

在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经常代理案件的代理人一般都是本辖区内律师事务所或法律服务所的律师(以及法律工作者),法官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通过单单一个案子,而是通过长期的工作、生活接触形成的,这也导致法官针对代理人运用心理学战术的形态与针对当事人运用心理学战术的形态迥然不同[6]。某些法官针对诉讼代理人的心理学战术运用形态主要包括如下两大方面:

1.针对律师(或法律工作者)本人的心理学战术运用形态。这种心理学战术运用的目的主要是让律师(或法律工作者)明白,如果在自己代理的案件中不配合法官更好的处理纠纷,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会遭受很大的打压:相反,如果他们能够在自己代理的案件中主动配合法官处理纠纷,法官们也会在工作中给予这些律师(或法律工作者)适度的方便。这种心理学战术的运用并没有解决具体案件,但是为法官们在以后长期的工作中持续得到律师(或法律工作者)的配合奠定了基础。

a.立案过程中的抵制。对一些在自己代理的案件中拒绝积极配合法官促成案件调解的律师,法官们会通过内部网络传递到法院的各位工作人员耳中。因此,负责立案的法官一般会采取各种方式打压该律师(或法律工作者),例如,在立案审查中刁难该律师(或法律工作者),诉状即使出现很小的错误也要求其全面修改,提高立案证据的标准,要求提供被告准确的身份证明,甚至利用七天审查期拖延完全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

b.审理过程中的抵制。法院负责送达的法官们对一些律师(或法律工作者)代理的全部案件消极送达,以至于立案一两个月后,案件还没有送达被告,原告往往会多次催促代理人,但是代理人对此却没有任何办法,这也导致委托人对代理人的不信任。法官们可以合理的利用“案情复杂”的标准将本应该很简单的案件由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甚至在符合公告送达的条件时采取中止审理的手段。

c.日常生活中的抵制。如果生活中律师(或法律工作者)能够与法官单独接触,甚至建立起一种较为紧密的关系,那么他们的地位在委托人的眼中也会大幅上升,这对他们扩大案源,提高收入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因此,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很乐意生活中接触法官,能够约到法官一起吃饭、喝茶甚至娱乐会让他们在以后的律师生涯中感到更踏实。这也是法官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抵制一些律师的基础。法官们通过拒绝与这些律师的任何接触令其产生这样一种念头,“既然你在代理的案子中拒绝配合我将纠纷尽快解决,那在以后我和你之间只能公事公办,如果有适当的机会我也会很乐意修整一下你。”[7]

d.对配合法官的律师(或法律工作者)给予一定好处。对于那些一直以来配合法官们积极解决纠纷的律师(或法律工作者),法官们会在职权范围内尽可能的给予其便利。例如,在立案的时候如果这些律师(或法律工作者)的材料不全允许其稍后补充而现在直接立案;立案后原告变更诉讼请求,如果副本还未送达被告,法官们会允许这些律师(或法律工作者)直接用新的诉状更换立案时提交的诉状,而不用申请变更诉讼请求;在当事人面前,法官们会选择对这些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和颜悦色,一般不会打断他们发言,适当听取他们的意见,给当事人一种这些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在法官面前能说的上话的感觉;允许这些律师(或法律工作者)使用法院的复印机等设备;等等。

2.针对具体案件中的诉讼代理人的心理学战术运用形态。

a.贬低诉讼代理人在委托人心目中的地位。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法官当众不给代理人面子,令其在委托人心目中形成一种在法官面前说不上话的形象,从而达到打压一些律师(或法律工作者)的目的。例如,在庭审过程中法官频繁打断诉讼代理人的发言,或者因为某些莫须有的原因当庭训诫诉讼代理人,或者对另一方诉讼代理人和颜悦色,而对这一方诉讼代理人疾言厉色。

b.动摇诉讼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委托关系。在案件诉至人民法院后,法官们单独和当事人一方接触,通过言行向当事人表明其委托的律师(或法律工作者)能力不高或者不能为其争取最大的利益,从而动摇诉讼代理人与当事人之间的委托关系,甚至导致当事人单方接触与其诉讼代理人之间的委托关系。例如,王某某、陈某某诉杨某某、刘某某及B县某运输公司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一案。

原告王某某及陈某某的儿子在A区某地路边玩耍时被被告杨某某驾驶陈某某所有的汽车撞倒,当场死亡。据查,王某某、陈某某系A区居民,杨某某、刘某某系B县居民。王某某、陈某某委托C律师为其诉讼代理人,C选择A区法院立案。A区法院立案人员向C解释,其可以选择被告所在地B县法院立案,这样能够方便通知被告到庭应诉及处理此案。但C态度强硬,声称,“选择在你们A区法院立案是当事人的权利,你们法院没有任何权力剥夺我们选择管辖法院的权利。”立案法官迫于无奈接受本案立案。

立案后,承办法官单独将原告王某某和陈某某约至办公室,向其进一步解释为什么立案的时候,本院立案法官建议其诉讼代理人去B县法院立案,“一方面,三个被告均是B县居民,在B县法院立案有利于迅速通知被告到庭应诉;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三被告所有的财产均在B县,一旦本案进入执行程序,我院作为外地法院进入B县强制执行三被告财产,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如果你们在B县法院立案诉讼,执行程序中B县法院将更容易查找被告财产线索及开展强制执行。你们的诉讼代理人之所以强烈要求在我院立案,其实只是为了方便他参加诉讼罢了,根本就不是为了你们的利益考虑。这样的代理人,哎,还不如没有。”接着承办法官就开始向原告建议,这种情况二原告应该申请法律援助,这样不但不用花费律师费,而且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律师更负责任。最后,二原告听从了承办法官建议,解除与C的委托关系,由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了一位律师代其出庭。

其实,针对具体案件中的诉讼代理人的心理学战术运用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消磨一些律师(或法律工作者)的锐气,令其在以后代理的案件中主动配合法官们解决纠纷。由于律师(或法律工作者)是当事人请来帮其处理法律事务的人员,出于“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传统心理,当事人更加信任其诉讼代理人。一旦在诉讼中这些诉讼代理人自愿配合法官们解决纠纷,当事人很容易会接受法官们的裁判或调解。

三、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中运用的规则构建

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案件的调解率,降低了当事人信访缠访的可能性,提高了当事人的服判率;但由于我国并没有针对心理学战术的运用出台任何规则,法官们在实际运用中很容易丧失中立性、公开性,破坏当事人调解自愿的原则,导致当事人丧失程序利益及对诉讼的处分权,存在偏袒一方当事人之嫌。针对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中运用存在的诸多不足,笔者认为应该构建以下规则,予以引导、规制。

(一)提高法官素质。心理学战术的运用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方面的影响,很难通过外部观察到它运用的时候是否有违法律,因此,只有切实提高法官的道德水平及业务素质,才能保证心理学战术的运用成为提升法院公信力、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因素,而不是成为个别法官滥用审判权的避风港。

(二)法官运用心理学战术应当保证其公开性,避免与当事人一方单独接触,并注意心理学战术运用的场合和时机。法官若与一方当事人单独接触,无论接触的内容如何,都会引起另一方当事人对法官公正性的合理怀疑,损害法院裁判的公信力。

(三)法院应当将调解程序与审判程序分离,不同的程序由不同的法官承办。调解程序在审判程序之前。调解程序中有一名调解法官主持双方调解,如果双方未达成调解,则案件进入审判程序。审判程序中审判法官不再主持双方调解而是径直开庭做出裁判,当然如果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法院仍然可以出具调解书。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当事人因害怕如果不接受调解会得罪法官在裁判中吃亏而不得已接受调解的现象。

(四)法官会见当事人,调解案件及审判案件均应在特定场所,并对其进行录像。如果法官在会见当事人、调解案件或审判案件中不合理运用心理学战术影响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决策,并且情况相当严重,上级法院就应该把这种因素作为撤销调解文书、裁判文书的理由。

(五)法官运用心理学战术应当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及其规范精神。一旦法官运用心理学战术违反现行法律的规定及其规范精神,很可能导致最终的裁判因违反法律而被上级法院推翻或被本院提起再审而改判。即使有些情况下,法官运用心理学战术时的方式比较隐晦,并没有直接违反法律规定,只是有违有关法律的规范精神,所以该法官的裁判得以维持,但是这种裁判最终损害的将是法院的公信力,不利于群众形成对法律的信仰。例如,法官针对律师(及法律工作的)的心理学战术运用形态,均是以违反法律规定或有关法律的规范精神为前提的,极大的损害了法院中立、公正、廉洁的形象,损害了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合法开展诉讼代理业务的权利。因此,对这类明显有违法律规定及其规范精神的心理学战术运用形态应予以取缔或通过出台具体条例予以规范。

结语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法院作为社会的“安全阀”和社会矛盾的“调解器”,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如果法官们能够在司法审判过程中自觉地合法运用心理学战术,那么司法的过程抑或是结果都将充满亲和力。这样的司法过程及结果也将提高群众对司法的信心,提升司法的公信力,进一步推动群众法律信仰的形成。但是,司法实务界对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仍然不够重视,只是少数法官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心理学战术而已。笔者对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中运用形态的总结也只是其各种形态中很少的一部分罢了,而且其中仍有一些有违法律规定或其规范精神。对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中如何合法运用,笔者提出了一些规则构建的建议,但是仍显不够深入和具体,不过笔者仍期望抛砖引玉,引起司法实务界对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中运用的重视。

-------------------------------------------------------------------

[1] 本文将“心理学战术”界定为,法官通过行动、言语、表情、周围环境等因素影响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决策的行为。

[2] 其实更多的情况是,当事人自己在不断地给自己灌输“如果不接受调解会得罪法官”的思想,有些法官则通过外界因素加强当事人的这种自我威吓。

[3] 法官一般不会直接向一方当事人明确如果双方当事人不接受调解自己将作出何种具体裁判,只是暗示作出的裁判将对其更加不利。

[4] 越是在传统风俗保持完整的地方,这种方式也越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描述的地方乡绅对于当地群众的影响其实比作为外来的国家法律更加大,但是地方乡绅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正逐步在消失,这也将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的一个事实。

[5] 朱苏力在《送法下乡》中强调,作为一种外来力量的国家法律在进入相对封闭的乡土社会时,必须通过战术的合理运用,在局部构建一种国家法律占优势的情势,其中最大的倚仗其实也就是权力符号。

[6] 虽然司法实务中,采用下面列举的方式影响诉讼代理人的法官只是极个别,但是,为了本文的完整性以及为最高院或其他部门以后针对心理学战术出台更完善的规则,笔者特将其列出。

[7] 这种情况类似于当事人的自我威吓,代理人更多的情况是自己在向自己施压。当然也不排除,代理人遇到的个别法官真会采取代理人联想到的手段。

9. 因为时间忙没去实习 有没有人知道法律服务所做什么啊 跪求法律服务所实习 周记!

实习啊?订卷宗,看法条和司法解释,询问律师各种诉讼问题(这可是免费的法律咨询版啊)。如果你学权识优秀而且法务经验够的话,兴许能让你起草一些东西。
至于周记,你就写案例好了,加点自己的感悟。
当然端茶倒水打扫卫生是肯定少不了的。

10. 参与法律实践的途径包括

法律分析:1.可以到法院旁听。

2.做公益法律宣传这个很有效提高自己。

3.去社会矛盾调解机构参与矛盾纠纷调处。

4.到律师事务所或法律服务所实习。

律师事务所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行职务进行业务活动的工作机构。律师事务所在组织上受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的监督和管理。

5.通过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法律宣传。

通过社交平台进行法律宣传,可以从以上各个方面开展,例如普法活动,普及法律知识,普及律师事务所的职能,都是进行法律宣传的有效途径。

法律依据:《关于建立法律实习生制度的规定》 一、人民法院根据工作实际,定期接收法律院校学生实习。实习人员由法律院校统一组织和推荐,实习安排应向社会公布。

二、参加实习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和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实习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和人民法院规章制度及工作纪律。实习期限一般为3至6个月。

三、实习安排应满足实习学生全面了解审判工作,提高在实践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实习内容应包括人民司法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刑事、民事、行政诉讼、国家赔偿等审判业务实践。

四、实习活动实行导师制。人民法院应指定经验丰富的法官或其他工作人员担任指导老师。实习人员在实习期间担任实习法官助理或实习书记员,在指导老师帮助下参与案件审理、案件记录、起草法律文书以及专题调研等辅助工作。

五、实习管理由人民法院组织人事部门、用人部门与法律院校共同负责,实习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学习交流等活动由人民法院共青团组织具体负责。

六、人民法院应加强与法律院校沟通协调,及时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尽量为实习人员提供工作及生活便利。

七、实习人员在实习期间,应严格遵守人民法院审判、廉政、保密等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对于违反纪律要求的,视情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取消实习资格,根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八、实习活动结束时,人民法院应会同法律院校对实习活动进行总结,根据实习人员的表现情况出具实习表现材料。对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的人员应予表扬。

热点内容
成都周边法院 发布:2025-01-19 09:48:34 浏览:666
同安法院卢 发布:2025-01-19 09:44:05 浏览:211
司法部最新任命司局长 发布:2025-01-19 09:44:01 浏览:919
上海法院李罡 发布:2025-01-19 09:18:56 浏览:224
北京昌平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9 08:13:05 浏览:615
木工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9 08:12:59 浏览:986
借条上面的担保人是不是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9 08:12:53 浏览:811
输入法立法 发布:2025-01-19 06:59:25 浏览:325
尔雅律师 发布:2025-01-19 06:58:15 浏览:583
卫生行政法律与法规比较 发布:2025-01-19 06:58:12 浏览: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