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2017年法律援助进社区

2017年法律援助进社区

发布时间: 2022-09-15 23:14:01

Ⅰ 法律七进是什么

一是广泛开展 “法律进机关”活动,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水平。加强机关公职人员学法制度。继续实施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建立健全机关各项法律知识学习制度。

二是广泛开展 “法律进乡村” 活动,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向农村赠送普法教材的力度。目前,辖区3个法律服务窗口单位与3个村和6个社区签订了法律服务协议书。

三是广泛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充分发挥法制讲师团的作用,举办法制讲座和培训活动。组织普法宣传队为社区干部群众举办法制讲座。

四是广泛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进一步推进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加强对学校法制教育师资的培训,进一步规范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

五是广泛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大力推进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加强了企业职工学法阵地建设,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

六是广泛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逐步提高法制化管理水平。积极开展“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开展法制讲座。各单位通过公示牌、宣传册等形式,积极向社会宣传与本单位业务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知识。

七是广泛开展“法律进寺院”活动,提高宗教教职人员的法律素质。宣讲《宗教事务条例》,不断强化宗教教职人员法律意识,使他们爱国爱教,依法从事宗教活动。

Ⅱ 八十高龄的老人怎样申请免费法律援助

带好身份证、户口簿等相关证件到当地法律授助中心去。

Ⅲ 如何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措施

党的十七大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总要求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任务,对做好法律援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向前推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民弱势群体比较多,一些深层次的矛盾纠纷不断涌现,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为深入扎实做好法律援助工作,我县法律援助中心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对有需求的困难群众实现应援尽援。不断探索,逐步扩大法律援助的受案范围,使处于法律援助案件边缘上的困难群众及时获得了法律援助。现就我县当前法律援助工作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以下建议。

一、我县法律援助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摸清我县农村法律援助对象情况。

县地处市西北部,总面积3781平方公里,总人口13.6万人,共有13个乡镇,行政村220个,其中农村人口10.78万人,约占总人口79%。全县贫困人口14898人左右,其中城镇低保对象2572人,农村低保对象9680人,“五保”对象251人,困难学生1560人,全县残疾人5180人,因病致贫家庭1280户,因灾致贫家庭1320户,进城务工农民3400多人。

2、农村法律援助矛盾纠纷的特点。

通过调查农村法律援助的新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中经常发生的土地承包纠纷、宅基地纠纷、城镇化建设中的拆迁问题、土地征用补偿问题、农民工的工资、工伤、保险纠纷等等。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遇到的问题,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已成为当前法律援助工作的一项重要责任。

3、农村法律援助存在问题。

农村困难群众多,加上城乡差距的存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普遍存在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观念还比较薄弱,对申请法律援助的范围、条件、程序等基本知识比较缺乏,部分居住地偏僻,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及不方便,更有部分残疾人不能亲自申请法律援助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因此大力推动法律援助工作向基层延伸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网络

1、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

针对我县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实际,为方便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群众就近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中心在县司法局的领导下,
初在街道办、社区,乡镇司法所、乡镇、企业、工青联合会、学校设立了24个法律援助点、发展了联络员。随着基层法律援助站的建立和工作的不断深入,法律援助申请的渠道更加畅通、便捷、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更加及时高效。既提高了广大农村地区法律援助的公众知晓率,又扩大了法律援助的覆盖面,也有力的调动了各方资源,形成了社会共?斡氲墓ぷ餍赂窬帧?

2、建立法律援助协调机制。

为方便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妇女、儿童、下岗职工、贫困村户等农村弱势群众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法援中心积极探讨与老龄委、残联、团委、妇联、工会、民政等主管部门进行协商,分别在这些部门建立法律援助联络站,落实联络员。今后还应经常性与公、检、法等单位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充分调动多方力量,发挥法律援助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重要作用。

3、建立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

基层困难群众寻求法律援助的需求日趋增多,因此,法援中心以司法行政为主导,全面动员全县律师、法援机构的工作人员、法律服务人员、基层(村委会)法援社会志愿者纳入到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基层法律工作者的积极作用,缓解农村法律援助人员缺乏问题。

三、探索创新法律援助工作方式

农村法律援助工作面宽、量大、情况复杂,我县法律援助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如何做好此项工作,现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想法。

1、积极协调,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

法律援助应争取领导广泛的重视和支持。不能只表现在形式上。做好弱势群体维权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法律援助条例》明确规定,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关键是落实问题。今后还应积极探索争取乡政府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基本的财政经费支持和必要的机构人员保障。因此,各级政府领导和推动对做好此项工作至关重要。

2、加大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力度。

与普法宣传相结合,召开农村法律援助工作会议,通过会议进行宣传。在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开辟专栏反复宣传农村法律援助方面的知识,组织法律援助志愿者到繁华街道、广场、农村集市等地摆摊设点解答法律咨询,发送宣传资料或发放打印法援知识扑克牌等形式宣传农村法律援助常识,还可以利用接待农村法律援助对象进行宣传。近年来,我县在司法局统一领导下,法援中心开通“148”法律援助热线接待来访人,在互联网开辟“法援网”在线法律咨询,进乡村播放法制电影、文艺演出等活动宣传效果良好。通过这些宣传渠道和措施不断扩大对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宣传力度,有利增强农村法律援助对象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自觉性。

3、开展农村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相联接。

利用各乡镇基层司法所,把他作为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前沿阵地。采取以调为主的工作方针,使基层群众纠纷尽量以调解的方式解决,避免矛盾激化,避免上访事件的发生,形成解决民间纠纷的“第一道防线”。

4、广泛深入开展法律援助上门服务活动。

法律援助工作者通过经常深入农民工密集地区、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开展法律援助和法律常识的宣传,提高法律援助的公众知晓率。近几年,我县在司法局统一组织的“法律六进”和“送百部法、进百家村”活动进社区调查问卷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律援助上门服务宣传活动230余次,进村入户率达68%。底设计印制了16000余份法律援助年画,免费发送到农村和社区,深受城乡居民的欢迎。通过直接与农村法律援助对象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解答法律咨询,满足贫困群众的法律需求,逐步扩大了法律援助的影响力。

5、畅通农村法律援助对象服务渠道。

摸清我县城镇、农村“低保”、“五保”对象、残疾人、农民工家庭对法律援助的需求,开展送温暖活动,为他们发放法律援助联系卡。使他们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应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六行”活动社区行、乡村行、工地行、社保行、狱所行、信访行。目前,我县法律援助中心面向社区及农村贫困户发放法律援助联系卡多张,有力的扩大了农村法律援助对象的覆盖面,使法律援助的阳光洒遍社会每个角落。

6、加强法律援助业务培训和交流。

法律援助工作是一支新兴的队伍,目前人数不多,我县法律援助队伍中,有律师资格的占少数,是目前影响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培训,鼓励有资格的参加司法考试争取取得资格证。提高工作能力,使其尽快适应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7、优化法律援助服务质量。

今后应从申请、受理、指派、办案、归档等各个环节,制定明确规范的工作标准和操作规程。更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业务学习及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政策业务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优化农村法律援助案件工作质量。

以上是对农村法律援助的一些思考,希望我们共同探讨,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创新,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构建和谐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Ⅳ 社区法律援助是指什么

社区法律援助一般指的是,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并组织实施社区法律援助工作,实现法律对社会的管理功能,扩大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覆盖面,缓和社会矛盾。

担负社区内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解答法律问题,依法维护居民合法权益。负责调处、处理各类民间纠纷;审查或代理受援的民事、经济纠纷、自诉案件;受理社区群众来信、来访接待服务。

(4)2017年法律援助进社区扩展阅读:

社区法律援助具体实践:

向社区居民宣传法治理念、讲解法律知识,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法律援助。

解答了居民关心的电信诈骗、抚养与赡养、继承等法律问题,为广大居民解读相关法律知识,提供公益法律咨询服务。

通过一一解答,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对法律援助的知晓率,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制观念。社区工作人员也会为居民送去了法律宣传知识手册,进一步提升居民的法治意识。

法律援助历程:

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保障经济困难公民和特殊案件当事人获得必要的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法律援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法律援助制度建设、法律援助工作实施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法律援助还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

从制度本身看,我国法律援助规范体系包括法律援助条例、律师法、刑事诉讼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援助条例,其制定实施让整个法律援助工作得以规范化。但是,这一条例属于行政法规,效力位阶较低,还不能充分发挥引领和规范作用。

从援助力度看,地域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经济较发达地区法律援助力量较强,而经济较落后地区法律援助力量相对薄弱。从援助人员角度看,律师等相关人员参与法律援助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目前,法律援助案件经费增长较慢,多数地区按照统一标准补贴,没有充分考虑案件的实际情况,有时甚至会出现法律援助人员自己贴钱的现象,影响了法律援助人员的积极性。解决这些问题,让法律援助更加有力有效,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相关体制机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法律援助进社区 便民服务暖人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治理之道:让法律援助更有力

Ⅳ 惠民社区服务项目包括哪些

日前,天津市河西区马场街街道干部、驻街单位代表、社区主任等近百人汇聚一堂,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能认领惠民服务项目,全力打造马场街服务惠民、文化惠民、环境惠民、平安惠民四项惠民项目品牌。采取项目运作、归类管理的方式,打造“用文化引领人、用活动凝聚人、用服务温暖人”的马场精神。

马场街以关注民计民生、服务居民群众为着眼点,全面开展历时一年的四项惠民项目共30余个子项目的惠民服务,内容包含民政、劳动保障、文化、市容环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其中,服务惠民项目倡导“三零”理念,即工作零差错、沟通零距离、服务零投诉,强化一站式、登门式、全程式服务,通过为居民和单位提供预约服务、电话服务、网上办公等多种受理方式,让居民顺心;文化惠民项目将重点推出“首届读书节”、“第二届社工节”、“健康社区行”、“文化素质教育”、“文化社团进社区”、“生育文化节”几大主题活动,形成现代文化与民俗文化、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特色文化与品牌文化相互交融的街道文化发展格局;环境惠民项目将对辖区内金山里、四化里、德才里、东风里、三合里五个自然小区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平整改造社区甬道,力争建成1到2个精品社区,同时狠抓11个社区、78个自然小区的清扫保洁质量,确保市容环境卫生、环境秩序管理制度的落实;平安惠民项目坚持群防群治的原则,完善壮大平安志愿者、调解委员会等6支队伍的建设,广泛动员社工、居民巡逻队员、协管员等群众性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同时成立专业的法律宣讲团,全年将开展一次模拟法庭和6次法律知识进社区活动,全方位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居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讯员孙维 丁宇)

Ⅵ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法律援助的电话是多少啊

建议你直接拨打114查询,这样比较快

  1. 中广网北京10月31日消息(记者孙莹)10月31日上午,由北京市司法局主办、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协办的法律援助宣传活动在西单文化广场正式启动。活动期间,市和区县司法局将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针对春节前夕欠薪案件多发实际,在进出京车站、重点工程项目现场举办满足农民工法律援助需求的专题宣传;将3万余份宣传物品、材料通过社区发放到部分低收入家庭手中;组织法律援助人员律师进社区、学校等单位举办免费法律咨询活动,争取达到困难群众从“听说过法律援助”到“有问题找法律援助”的宣传效果。

北京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十一五期间,首都法律援助事业取得了突出成效,为6万余名贫困群众提供了法律援助、为103余万群众提供了免费法律咨询。《北京市法律援助条例》于2009年3月1日正式实施,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的农民工纳入“绿色通道”,无需审查经济困难条件,凭身份证和相关证据主张欠薪或者工伤赔偿便可获得法律援助,这项措施得到100%落实,截至目前,已经有7535名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和314名请求工伤赔偿的农民工受益于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

启动仪式现场还举行了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形象大使聘任和善款捐赠仪式。北京电视台主持人田歌被聘为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形象大使。慈善家李春平先生、百荣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伦律师事务所、天元律师事务所、盈科律师事务所、金杜律师事务所现场向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捐助善款共计370万元,用于资助因家庭贫困而难以获得法律服务的群众。

提示:

北京市免费法律咨询热线:12348

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捐助方式:

帐号:01090348500120109083556

联系电话:010-67080971 67083971 67184940

Ⅶ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

宪法的基本特征:
第一, 宪法的内容不同于普通法律。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根本性、宏观性、全面性的特点。而一般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具体问题。
第二,宪法的效力不同于普通的法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一切组织、个人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第三,宪法的制定和修改不同于普通法律。需要按照特别的程序来进行,比普通法律更加严格。
今天,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颁布了一个宪法性文件和4部宪法,即1949年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后来又以修正案的方式经过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4次修改。2001年开始,我国将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开展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为重点的广泛的普法活动。
根据党的第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决定,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具体日期定为12月4日。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利于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南京进入法治建设“快车道”
拥挤的公交车里,两名乘客发生碰擦,继而大打出手。结果,伤者住院,打人者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这是南京秦淮区一社区正在表演皮影戏上的剧情,法律工作者和民间艺人一起,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各个社区进行普法宣传。
在南京,类似皮影戏这样生动、有趣的“普法课堂”还有许许多多。也正是因为多年来全面深入的普法宣传,这座城市法治氛围浓厚。
普法“四连冠”,副省级城市独此一家
我国的全面普法工作是从1985年开始的。从1986年起,我国连续组织实施了6个五年普法规划。通过从“一五”到“六五”近30年的普法实践,以宪法为核心的240多部法律、近千部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得到全面普及,全社会95%以上的公民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法治教育,营造了全民学法、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
从1991年“二五”普法开始,到2010年“五五”普法结束,法治宣传教育被纳入市委市政府的年度工作目标,且不断加大推进力度,也取得了显著效果。南京市连续4次获得全国普法先进城市称号(5年评选一次),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全市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逐步增强,城市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南京已进入法治建设“快车道”。
法治宣传亮点纷呈
在法治宣传实效上全国领先,在普法品牌创建上全国领先,在城市法治化整体水平上全国领先,是南京市“六五”普法的总体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要求,南京市司法局把“普法不仅是传播知识,更是文化建设”作为创新法治宣传的工作理念,强化部门合作,搭建联动平台,凝聚工作合力,在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宣传品位上寻求新突破。
一是不断在普法宣传覆盖面上寻求新突破。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全覆盖工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到2015年,全市将形成组织健全、机制完善、协同有力、运行有序、富有实效的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工作体系,全市法治宣传教育社会知晓率、满意度将分别达到97%、92%。深入整合资源,加强联动,充分发挥传统普法品牌的影响,对“法律人在行动”传统法治宣传品牌进行提档升级,积极发挥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鉴定人、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等法律服务人员的普法“主力军”作用,积极开展各类普法活动,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程,拓展普法宣传覆盖面。注重充分发挥现代电子传媒优势。与移动、电信、联通3家通讯公司深度合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手机短信普法活动,对全市800万手机用户每年发送两次普法短信,已经连续发送3年,实现手机短信普法4800万人次的效果。还开拓“宪法知识问答”有奖明信片征答等普法新平台,充分利用现有各种平台资源,开展面向广大群众的法治宣传活动,实现在“法制宣传实效上全国领先”的目标任务。
二是不断在普法品牌创建上寻求新突破。为深化全市“六五”普法工作,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品牌,全面推进法治城市建设,2012年2月全市组织实施了“六五”普法品牌建设“百花齐放”工程。所有普法品牌创建工作全部实行“项目化”管理,通过“1+X”联办模式,搭建区、部门联动平台,市各有关部门与相关区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共同打造,共同推进。历经3年的努力,全市推出了100多个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品位的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特色普法教育品牌,打造了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法治文化精品,使“六五”普法工作充满活力,呈现“花团锦簇,春色满园”的生动局面。
“法治快车”是我市“六五”普法以来创建的法治宣传特色品牌。该栏目从2011年12月3日开播,覆盖南京地铁和公交车辆等11000个终端,主要设置法治新闻、法治动漫、民生常识等子栏目。吸引了几十个部委办局、有关单位加入进来,共同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目前,“法治快车”已播出160余期,日受众超过50万人次,正成为各单位部门宣传工作职能、展示工作形象、传播法律知识、实施法治惠民的有效平台,品牌效益日益显现。
三是不断在提升重点普法对象法律素质上寻求新突破。
积极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积极推行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考核制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南京市非人大常委会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办法》。现已成功举办两次全市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共有89 名领导干部参加。每年定期举办“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和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法治讲座。在全市公务员学习网上开设法治思维和法治实践专题课程、组织公务员参加全省公务员学法比赛。近期,又推出市管领导干部旁听法庭庭审的意见,定期组织市管领导干部旁听法庭庭审活动,组织撰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法治实践工作的心得体会或论文等,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的主动性,促进法治信仰的养成。
不断强化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把青少年作为法治教育对象的重中之重,着力培养青少年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和公民意识。利用多种形式推进法治进校园、进课堂、进家庭,努力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的法治教育网络。出台了《“法治与青奥同行”行动计划》,举办了青奥法治建设专题讲座、“迎青奥、亚青”网络法律知识竞赛、迎青奥青少年法律知识电视大赛等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并编写青少年法律知识读本、研发青少年网络学法闯关游戏。雨花台区普法儿童团、六合区大鼻子校车法治故事等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经验被教育部、司法部在全国推广。
不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宣传教育。积极落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把法律知识纳入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内容,把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作为考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业绩的重要依据。举办了“服务软件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科技创业企业与金融”等多场法治报告会和“诚信守法经营”企业学法用法演讲比赛等活动,促进企业自觉守法意识和防范法律风险能力的提升。
深入开展城乡基层群众法治宣传教育。持续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推进依法治国”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组织开展“送法下乡”、“法律拥军”等工作,每年集中开展“农民工学法周”、“普法惠民村村行”等活动,深入实施“法律书籍送农民、法律服务到农家、法律文化进农村”工程,完善“农家书屋”和“农村法律图书角”建设。深化大学生村官担任法治宣传员的做法,加大律师事务所与司法所、律师与“大学生村官”的结对帮扶工作,增强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法律服务卓有成效
法律援助惠民,关爱弱势群体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始终把开展法律援助作为履行政府应尽责任、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不断出台法律援助惠民政策,通过拓展网络、降低门槛、提升质量,实现了法律援助的“应援当援、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应援共援”。全市每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数在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率先突破1万件。积极加强与工、青、妇、老、残、军等部门沟通协调,完善维权机制。大力开展农民工维权月活动,对进城务工人员实行优先服务。开展法律援助进社区、村活动,与南财大法学院合作,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组成小分队,开展法律援助进百个社区活动,开展需求调研和法律援助宣传。组织开展法律援助进监所活动,栖霞区司法局在龙潭监狱设立了全国首条监狱12348法律援助专线电话。农民工夫妇车祸双亡交通事故赔偿案等法律援助典型案例,产生较大社会反响,并入选全国、全省优秀案例。市司法局先后多次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先进单位、全国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市法律援助中心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被全国老龄委授予全国首批“敬老文明号”荣誉称号。
专业团队服务,助力青奥盛会
紧紧围绕“共建平安南京,共创平安青奥”主题,整合司法行政系统内法律服务资源开展系列化组合式法律服务。组建了青奥赛时知识产权应急工作组、青奥安保维稳律师法律服务团、青奥法律服务指导团以及百名律师公证员志愿者服务团等队伍,实行24小时值守制度,全力服务青奥。
圣典律师事务所凭借自身综合实力被国际奥委会确认为青奥会法律服务签约供应商,组成专门服务团队,做到随时为青奥的需求提供咨询和跟踪服务,圆满完成了青奥合同审查等工作,为青奥提供了超过100万元的免费法律服务,受到多次赞扬。全市公证行业以办理招投标公证、青奥重大活动现场公证为主要服务形式,广泛介入青奥筹备及举办期间的相关工作。为涉青奥的大中型工程项目就提供了数千项工程招投标服务,有力地保证了青奥工程的阳光运行,多次收到相关单位写来的感谢信。全程参与了南京青奥会网络火炬传递活动、南京-国际体育雕塑大赛和青奥歌曲最终评选的公证工作,保证了相关活动的圆满顺利进行。
实施便民举措,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
市司法局将原法律援助服务专线提升为12348司法行政公共服务平台,升级后的专线平台在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服务的基础上,融入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矛盾调处以及各类司法行政业务办理等各方面的职能,向社会提供法律咨询、公证办理、法律援助预申请等各项司法行政在线服务。使该平台的服务内容更加全面、服务功能更加强大、服务形式更加多样,体现方便群众、司法为民的社会需求和发展需要。今年5月份平台正式运行后,12348专线月电话量成倍增加。截至目前,接听电话已超过22000次,司法行政业务咨询和投诉建议1300人次,接通率在98%以上。
全市公证行业广泛开展“六个一”公益活动:每个公证处每年至少走访慰问一次社会福利机构、开展一项扶弱助困结对帮扶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进社区(乡村)或企业(园区)法制宣传活动,每位公证人员每年至少要参加一次义务法律咨询活动、参加一次扶弱助困结对帮扶活动、办理一件公证法律援助案件。对八类公证事项减免公证收费,并将三月份定为“公证公益服务月”。坚持开展“公证助残月”、“公证敬老月”等活动,对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体实行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出证的“三优”服务,为特殊困难人群开辟办证绿色通道,缩短办证时间。并采取远程视频咨询、社区预留电话、预约办证时间等多种方式搭建便民服务平台。
以全市法律服务专业队伍为主体、社会力量为辅助,探索通过创建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镇(涉农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城市社区法律服务站点、农村配备法律顾问等方式,整合资源,完善机制,优化服务,提升效能,着力打造城市半小时、农村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打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能够满足群众需求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体系,已取得初步成效。
开展“法企对接”,服务保障经济发展
组织全市法律服务人员,积极主动,靠前服务,围绕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改革,拓展法律服务范围,研发法律服务产品,跟进实施法律服务,为南京在新的起点上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今年以来,全市律师共走访企业20000多家次,制定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办法、措施3300多条;向企业发送“联系卡”或咨询函33985个;办理企业转型升级法律事务涉及金额38.5亿元,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70亿元;帮助企业建立健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预案328件,有效化解了一批企业发展难题和劳动纠纷。
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5月21日,市政府成立了由11名执业律师组成的首届市政府法律顾问团,标志着我市法治政府建设的进一步推进。顾问团成员将为政府重大决策提供法律建议,为重大经济项目提供法律服务,为地方立法和行政规章的制定建言献策,为法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市政府出台了《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的意见》,要求到2014年底,全面建立健全各级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组建由执业律师为主的政府法律顾问团,形成市、区、街镇三级政府法律顾问网络体系。各级政府、园区和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工作部门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到2015年底,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包括厂矿、学校、卫生、文化单位,以及社会矛盾纠纷与群体诉求较为集中的单位,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目前,全市1211个社区(行政村),已有1135个配备了法律顾问。
法律保障促进和谐
人民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人民调解和大调解工作在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方面发挥着独特而有效的作用,我市诉调、公调对接和医患纠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等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大调解机制和专业调解模式日益完善,网格化排查和分级预警报告制度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调委会建设全面启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连续五年保持全省第一。今年春节期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行动,重点对征地拆迁、土地流转、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纠纷进行排查调处。共组织矛盾排查3200多次,受理调解纠纷6500多件,调解成功6479件,其中,群体性纠纷108件,防止矛盾激化和“民转刑”案件116起。开展“迎青奥调解维稳200天专项行动”、迎青奥人民调解百日会战活动。以贴近民生、服务群众为主题,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员与社区群众面对面”宣传月活动,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突出作用。
社区矫正,坚守安全阵地

社区矫正是对在监外服刑人员进行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为了使服刑人员更好地在社区改造,我市司法行政系统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制定矫正个案,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完善与相关部门的交付衔接机制,实现无缝衔接,防止发生脱漏管;启用社区矫正安全监管指挥中心,创新监管方法,提升管理安全水平;落实各项制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确保刑罚有效执行;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确保防范有力、处置迅速、应对有效;开展帮困扶助活动,为其融入社会创造了条件。今年,还在全市开展了社区矫正百日集中整治行动,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我市所有在册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在1‰以内,未发生重大恶性重新犯罪案件。
“‘六五’普法以来,我们封存已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总结并发扬成功的经验,以一个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市司法局局长黄永祥说。2015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推进依法治国重大战略部署,着力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为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南京做出积极贡献。

Ⅷ 谁能帮帮我

http://www.univs.cn/

1,百名大学生加盟“法律援助”

作者: 刘云 出处:济南时报 日期:2006-05-09 09:33:45

法律援助队伍又“壮大”了。近日,济南大学法学院100名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千人法律援助进村居”活动,他们将协助律师开展法律援助现场受理、咨询活动,并在法律援助中心“定点”实习,协助律师解答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

据了解,2004年4月,济大法学院与市法律援助中心联合启动了“百名法律援助志愿者”与“教学实践基地”仪式。今年,双方再度联手,由100名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千人法律援助进村居活动”。双方确定的活动内容包括择日开展“千人法律援助进村居”现场法律援助宣传咨询和受理活动;定期选派志愿者到市法律援助中心接待值班室协助律师值班,为来访的困难群众解答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不定期选派志愿者担任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助理,协助援助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以及与济南中院协调,旁听该院开庭审理的法律援助案件。(编辑:陈婷婷)

2,大学生可任法官助理 基层法院志愿服务启动
作者: 出处:新华社 日期:2006-05-03 17:55:26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过去的支农支教等8大项目的基础上,2006年增加了基层法院志愿服务行动。服务基层法院的志愿者原则上招募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到基层法院主要担任法官助理,协助法官做起草法律文书等开庭前的准备工作。

共青团中央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办公室负责人说,作为试点,去年基层法院志愿服务行动在陕西、甘肃、内蒙古、四川、重庆、广西等6个省区市选派了120名志愿者服务西部地区基层法院。今年这个专项服务行动正式启动。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西部地区法律资源非常短缺,西部地区法院也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严重影响审判工作正常开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中央各部门的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缓解西部法院人才断档的现象。基层法院志愿服务行动就是措施之一。(编辑:陈晨)

3, 大学生就业可寻求法律援助
作者: 出处:丽水日报 日期:2006-04-14 12:37:02

近日,去年大学毕业的陈先生就试用期结束却没有任何理由即被用工单位解聘的问题,向市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像陈先生这样刚就业就碰到劳动争议而向法律援助部门咨询或求助的情况,仅今年3月以来市法律援助中心就受理10多起,而且多是因为草率地答应用人单位要求,开始工作却未签劳动合同。

眼下正是大学生求职签约的高峰期,由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部分用工企业或单位借机向求职学生“下黑手”。据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前来咨询或求助的大学毕业生,或者因为求职心切,缺乏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意识,不经意间就被一些用人单位“非法用工”,被骗走了钱财;或者是被单位当做廉价劳动力,强迫超时、超负荷工作;或者就是试用期时间没有明确规定,而经过长期试用后却被无理解聘。

但无一例外,这些发生劳动争议的大学毕业生都没有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法律人士建议,大学毕业生一方面要在就业前,通过学习《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文件,明确与用人单位关系,了解相互间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在意识上不要将自己放在弱势地位,害怕用人单位不聘用或怕麻烦而在自身权益上妥协,应当积极维护自身权益,一旦确立劳动关系就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该属于自己的权利就要争取,该属于对方的义务就应该要求对方履行,并在合同中明确。但如果确实碰到劳动争议,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要求劳动仲裁。(编辑:陈晨)

4,大学生“法律援助热线”服务市民
作者: 李亚星 出处:http://www.scol.com.cn 日期:2006-03-21 12:52:39

遇到了什么法律上的难题,只要拨打“法律援助热线”,上千名法律专业的学生和专家教授将为你免费“撑腰”。昨日,四川高校首个面向社会的免费“法律援助中心”在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据悉,新成立的免费“法律援助中心”主要是为该校法律专业的学生打造一个实习、实践的平台。除了为四川所有高校学生在打工、求职、人身安全、勤工俭学等方面提供法律援助外,还将面向全社会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援助中心将每天专门安排两名工作人员接听“法律援助热线”电话:(028)85708540,时间为每天的19:00-21:00。(编辑:陈冠来)

Ⅸ 工会法律四进是指什么

工会法律四进是指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社区。

例如:山东临沂罗庄区总工会把推进法律援助机构实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程。通过“尊法守法・携手筑梦”“12.4”宪法宣传周、女职工维权月、安全生产月等主题活动,采取现场咨询、法规宣讲、以案说法、答疑解惑等方法。

广泛开展职工法律援助法律“四进”(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社区)活动。让服务“触手可及”,依托“罗庄区总工会”微信公众号设立“普法宣传”和“以案说法”等栏目,为职工提供面对面的“零距离”法律服务。

让服务充满吸引力,结合职工普惠活动,开展线上法律知识有奖答题、法律知识有奖回复等活动,增加普法教育的吸引力。

“五五”普法的重点人群:

“五五”普法规划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人群确定为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并规定针对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对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法律素质。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广大公民要结合工作、生产、学习和生活实际,自觉学习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要面向广大公民,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

热点内容
北京昌平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9 08:13:05 浏览:615
木工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9 08:12:59 浏览:986
借条上面的担保人是不是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9 08:12:53 浏览:811
输入法立法 发布:2025-01-19 06:59:25 浏览:325
尔雅律师 发布:2025-01-19 06:58:15 浏览:583
卫生行政法律与法规比较 发布:2025-01-19 06:58:12 浏览:457
法律援助青年志愿 发布:2025-01-19 06:03:46 浏览:293
道德经托尔斯泰 发布:2025-01-19 05:39:14 浏览:269
法院招聘最新信息 发布:2025-01-19 05:25:09 浏览:950
有关行政法案例分析 发布:2025-01-19 05:00:00 浏览:309